人文艺术 > 将近四十岁,还在准备考研复试,并且计划考博,幼稚还是励志?

将近四十岁,还在准备考研复试,并且计划考博,幼稚还是励志?

2020-10-10 07:01阅读(63)

将近四十岁,还在准备考研复试,并且计划考博,幼稚还是励志?:很荣幸可以回答您的问题。这个问题,我有切身的体会。80年生人,到2019年下半年,39周岁已过,马

1

很荣幸可以回答您的问题。

这个问题,我有切身的体会。

80年生人,到2019年下半年,39周岁已过,马上就到40岁。

自认工作还算努力,工作闲暇陪陪家人、旅游、阅读,喜欢体育和电竞。

2019年9月的时候,脑海里突然蹦出一个想法,我要不要去考研呢?全职的承担不起养家的需要,在职的研究生是否可以?

这个想法的由来,也许是出于对知识的渴求,也许是因为内心深处对职业未来的恐慌,也许是因为对研究生这个名头的虚荣。但是,念头既然产生,就不容易熄灭。

通过和老师的详谈,内心坚定的想法就是,考研,读研,无非不过是对学习习惯的重铸。

很多人都说,上大学没有用。毕业之后,还不是都还给老师了?

不不不,上大学,培养的是学习习惯。

那么在工作多年之后,考研,读研,就是对这个学习习惯的再次深化。

想通之后,2019年9月底报了考研班,开始了备考过程。拿起了丢下快20年的数学课本,每天磕磕碰碰的背英语单词,全新接触以往没有接触过的逻辑课程。

2019年12月21日,踏上考研教室。

2019年12月22日,开始准备复试。

2020年2月20日,初试分数出炉,187分。预估国家分数线170分。

励志吗?谈不上。

幼稚吗?我也不觉得。

影响工作了吗?没有,都是工作之余。

影响家庭了吗?没有,还给孩子做了一个榜样。

影响自己了吗?有,每天少了一两个小时刷新闻,看游戏视频。

生活基本无变化。

没那么轰轰烈烈,也没那么矫情。

2

说句实话,年龄大了还考研,确实是一种励志行为,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弊端!

老穆忽然想到了一则新闻,大概内容是这样的:

她叫范冬梅,先后以46和48岁的年纪两度进入了中国人民大学的博士考试的复试。

说句心里话,这绝对是学霸级别的人才!

然而,她却因为年龄问题没有被录取,因为没有导师要!

老穆看到这样的新闻后,心里哇凉哇凉的……

年龄大考研,不得不面对以下几个问题:

【1】家庭经济条件是否允许?

如果家里有孩子,等着用钱,你却考研,还要花钱,家庭要如何维持呢?

【2】妻子和孩子同意吗?

非全日制研究生还好一点,如果是全日制研究生,去学校住了,妻子和孩子怎么办?

【3】是否有导师带呢?

就像范冬梅的事例,确实是个悲剧。

当然,也有年龄大考生,导师是愿意要的。

比如去年,一位49岁的阿姨就通过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顺利考入了广西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4】毕业后如何就业?

年龄大就业,若想进入好单位,估计比较困难,好单位一般会有年龄限制!

总而言之,年龄大考研,是一件见仁见智的事情,不可一概而论!

老穆是建议年龄大的考生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不建议考全日制研究生!

朋友们,你们对此有何看法?欢迎大家在下方评论区留言!

3

看到这个问题,感觉很正常的事,别说你还不到40岁,我知道一个哥们,56岁考上综合排名前十,专业排名前三的学校博士,而且之前已经读了两个学校的博士,自己也已经是副厅级的干部。所以你肯定不是幼稚,当然也很励志。原因如下:

一、国家提倡学习型社会,倡导国人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现在世界处于知识大爆炸时期,每天都会有新知识出现,就连英语单词每年都增加很多。

由于新科技、新材料、新思想的不断涌现,要学的东西太多,更新的太快。所以要是不持续地学习,就会落伍,就会被社会淘汰。

二、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即将到来,将来每个人事业向高水平发展学历层次门坎会越来越高。

因为现在我国已经进入信息化、智能化时代,大学录取率将近9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超过48%,即将由大众化教育进入普及化教育阶段。

也就是说本科生学历已经非常普遍,如果想未来有更好的发展,无论是做学问还是走仕途,学历层次要求会越来越高。

三、快40岁了,重新走进考场,与小朋友们去竞争,确实需要勇气,毕竟现在考研形势严峻。

用数据分析近十年考研状况,2009年报考人数是124.6万,录取比例是2.9:1,而2019年报考人数是285万,录取比例达到了4:1,由此可以看出考研竞争日趋激烈。

不过好在今年由于疫情影响,为了缓解就业压力,扩大了研究生和专升本的入学人数,应该是有所改观。

但是无论如何,你能进入复试,可喜可贺,祝你成功!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4

在我37岁的时候开始考博,幸运的是导师不在乎我的年龄,收入门下。博士学习三年我向海绵一样吸收知识,知道我为什么学,学什么,这三年是我最开心和最痛苦的三年。开心是因为时隔十几年后以学生身份再次进入大学学习,聆听众多学者专家的讲座收获颇丰;痛苦的是受不了导师的坏脾气,我跨学科学了教育学,学术功底不深,离导师的期望总是有差距,无论我做什么都不对,在导师面前总感觉自己一无是处,曾经产生厌学情绪,开始反思自己要从学校教育拿走什么。岁数大学习的好处就在于可以理性地分析自己想到的是什么,不会随波逐流,不太在意结果,享受当下学习的过程和状态很重要。我还是觉得博士三年的学习获得大于失去,四十岁重新找回自我,明白了年龄不是问题,永远不要自我设限,找到了全力以赴做事情的状态,这是最大的收获。

我的建议是不要在意年龄,想做的事尽全力做好,不留遗憾就好,不苛求结果,但是一定要想清楚一件事,那就是你为什么要考研和考博,你要什么很重要,比你会得到什么更重要。四十不惑,让生命更加从容和自信,这个年龄尽力去做好自己,不苛求,不盲从。希望这些对你有所帮助。

5

看见这个题目,我忍不住有话想说。

1、首先,快到40这个年龄,按生活的常规来说:是有工作、有家庭也有了孩子的。当然现在晚婚晚育的也不少。

不论你是前者,亦或是后者,我都为你点赞。即便很多人会觉得不可思议,但我还是认为你不是幼稚,你是励志。

你的勇气可嘉,精神可贵,信心可喜,未来可期。

2、如果是前者,如果你的努力付出、理想得以实现的话,将会给你带来一片大好的前程。不是说考取了博士会有怎样多的好处,至少你提升了自己的素养,对于职业拥有了比别人更多的选择权。同时也会为你孩子的成长奠定更好的基础。

3、如果是后者,那就更有拼一把的理由了。至少可以无后顾之忧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论将来如何,你一直在努力;如果一切顺利,你的未来会因此改变。婚姻生活固然重要,文化理论的学习可以让你的内心充实也踏实,你的世界会变得丰富更精彩。

衣食无忧的生活没有谁愿意拒绝,能在快40岁的时候,选择读研这需要相当的勇气还要有一定的能力,否则无法继续。而你的跃跃欲试,足见你是经过再三考量的。

祝福你,朝着心中的想一路向前。即便道路坎坷,即使困难重重,只要选择了,只要目标坚定 ,就大胆去做吧,人生能有几回博,乘着有心情,乘着有精力,加油!

6

我今年38岁,放下课本已经十几年了,2019年底这个疫情坚定了我考研的动力。刚开始复习数学发现基础知识都忘了,为了把数学学好,我从数字的基本认识开始。这个月初买了全套初中数学资料,像初中生一样刷题,为的就是找回以前对数学的感觉。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发现人到中年,刷数学系也是种乐趣。因为我们生活在立场的世界里,生活在偏见的世界里,生活在幸存者偏差的世界里,但数学,是绝对客观和逻辑自洽的。图片上的数学材料,是我给自己买的[大笑]



7

答题/帅小西De--期待为您解惑!


作为研究生导师之一,我觉得在提问时你自己已经有了决定,来提问就是希望找到一些支持和同行人。有心读博,肯定要脱产的全日制。

就我们学院而言,之前类似40岁左右读研的硕士生、博士生每年都有几个。大部分是非全日制,脱产的也有1-2人/年。

我的一个本科同学毕业后做环评,如今在一家设计院。年前还来问我,能不能在我们这里读个全日制硕士,工作累了想读研提升下自己。

每个人的追求不同,将近40岁想读研读博肯定有自己的理由。谈不上幼稚或是励志,就是个平淡的需求。小西觉得不需要贴什么标签,而是自己想要做的话,如何解决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才是关键。比如说:

1)导师问题。

自己是否能接受比较年轻的导师,做得不好是否被批评是否能接受。在单位工作领薪水比较容易接受,读研读博就得调整心态。

报考学校越好,导师招生指标越少,不歧视年龄大,但是要能无牵挂,肯做事。相信家庭内部肯定讨论过,并且得到支持才会有此想法。工作过,情商不低,结识的朋友也不会少,找到合适的人推荐一个导师就很重要。

2未来职业规划。

有心读研读博没问题,勤奋备考复习也能弥补。但是,总归会毕业的,自己未来出来做什么就需要提前想明白。就怕是工作或生活不顺,想选择进学校后逃避,最终坑了自己与导师。

事实上,此事才刚有个想法,给自己做个规划,一步步来就行。也许,一段时间后就放弃了,也许坚持到最后,就看你自己有多想。加油!

? 若是我的文章对你稍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或转发,让更多人看到,非常感谢!

8

坚持自己的坚持,走好自己的路,不要在乎别人的眼光。

9

年龄和思想

人在16岁后,应该开窍,应该有理想,有梦。

人在30岁后,应该实干,应该取功名。

人在40岁后,应该反思,应该审视前半生,判断后半生

人在50岁后,应该实用主义,放弃所有的长远的承诺

人在60岁后,应该豁达,大多数事情都要“付笑谈中”。

人在70岁后,应该低调恭顺,因为大多数人都没有你智慧,但任何一个人犯浑,你都承受不了。

40岁读博

前面说了,40岁应该审视前半生,判断后半生。如果读博是有明确目标,有明确的收益,那么显然是理性的。

比如,有的人发现,自己这个子行业没有几个博士,那么如果拿到博士文凭,也许能有不错的位置。

再比如,有的人已经财务自由了,不想再做世俗的杂务,而年轻时的理想是博士文凭,那么现在去圆梦还来得及。

但是,如果只是为了励志,就有点过了。难道开公司创业不励志吗?任正非创业比较晚,好像就是40多了,但他把华为弄成了中国的榜样、世界的500强。40岁的人,有很多家庭负担,你读博士,是否家里人也要做出牺牲?那么你将来能弥补他们吗?

10

改变自己什么时候都不嫌晚的,四十你考了,四十五博士毕业了,找到喜欢的工作,你还有15年做你想做的工作,改变你的人生。如果你没去考,你永远在现在的岗位蹉跎,终老也难走改变。有时候换个环境真的是海阔天空。

1.产假考研的女教授。大学期间的三八节活动,院里组织几位女教授给我们讲她们的励志人生。一个老师老家山东,当时已经在工厂上班,已婚有了孩子,她一直不满现状。最后在修产假时开始准备考研,当时说闲话的很多,除了老公没人支持她。后来考上了北京农业大学的研究生,并留校当了老师。全家人都搬到了北京,孩子在北京参加高考,考了人大。走一步,一切改变。

2.跟证书去上海的姐姐。一个姐姐,普通本科毕业,回老家典当行工作,33了未婚,在老家自己算大龄了,淡出水的人生让姐姐觉得无聊。她开始考证书,据说在行业内很牛的证书。33了不急着找对象反到考证书,急坏了父母。最后三年证书考下来了,姐姐因为证书在上海找到了工作,不久也找到了现在的老公,一个博士。换个地方,很多问题不再是问题。

3.考国际注会的妹妹。一个妹妹普通本科会计专业毕业,在一个小企业当会计,平淡,低工资但清闲。妹妹受不了了,辞职备考国际注会,用了四年,拿下了证书,去了四大之一的毕马威。改变要有开始的决心。

敢做梦,梦才能成真,有梦想就去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