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郭威为什么会传位给义子柴荣,他没有侄子吗?

郭威为什么会传位给义子柴荣,他没有侄子吗?

2020-10-10 00:31阅读(60)

郭威为什么会传位给义子柴荣,他没有侄子吗?:后周显德元年(954年)正月十七,后周皇帝郭威病重,即将不起。临终前,他召见养子:侍中、开封尹、判内外兵马事、

1

后周显德元年(954年)正月十七,后周皇帝郭威病重,即将不起。临终前,他召见养子:侍中、开封尹、判内外兵马事、晋王郭荣进宫,拉着他的手嘱咐说:“我去世后,灵柩不要长久停在宫中。你等我一死就马上修建陵墓,不要大肆动工,不要在陵前立石人兽,也不要派军士宫人守陵。只安排陵墓附近人家三十户守陵即可。然后在陵前立一块碑,刻上‘大周天子平生好俭素,只令著瓦棺纸衣葬,嗣天子不敢违也’,就可以了。”

安排好后事后,郭威再召见外甥、殿前都指挥使李重进,加封其为武信节度使,命他在病榻前向晋王郭荣行君臣礼,以定名份,同时也有消除其觊觎皇位之心的用意。李重进毫不犹豫,在郭威的驾前向年龄比自己小的晋王郭荣行君臣大礼,从而使得后周权力交接在接波澜不惊中平安地进行。

当晚,心中再没有遗憾的郭威驾崩于汴梁皇宫滋德殿,时年五十一。朝臣为其尊谥号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上庙号太祖。四月,后周太祖郭威下葬于嵩陵。

身为皇帝,却没有将皇位传给儿子,而是留给了养子,后周太祖郭威和他的养子郭荣之间,到底是怎样的一回事呢?我们接下来详细的加以叙述,为大家解开这历史上的真相。

郭威,是邢州尧山(今河北隆尧县)人,父亲名叫郭简,曾担任过晋王李克用(即后唐庄宗李存勗之父)势力范围下的顺州(今北京顺义县)刺史,后来在五代乱世中被与李克用为敌的幽州节度使燕王刘仁恭杀害。当年只有几岁的郭威只得跟随母亲王氏及家人前往潞州(今山西长治)投亲,途中母亲意外病逝,幸好同行的外姨母韩氏抚养了这个幼儿,郭威才能长大成人。

成年后,郭威长得魁梧雄壮,勇力过人,因此被李克用属下的泽潞节度使李继韬看中,将其招募至麾下,成为“牙兵”(即节度藩帅亲兵),这一年,郭威十八岁。

在军中郭威为人豪爽、好勇敢斗,经常给别人打抱不平。一次,郭威和驻地一个欺行霸市的屠户纷争中,失手杀死屠户,结果被抓(后世水浒中鲁智深击杀镇关西一段,应该就是从这里得到的启发)。事情报到李继韬那里,李继韬有感于郭威勇气和胆识,以及平时作战时的奋勇,于是把他放了,之后又暗地里把他收到军中。

后唐同光元年(923年),李继韬因暗地里勾结后梁、背叛后唐事发,被后唐庄宗李存勖召回洛阳,斩杀于天津桥,泽潞镇也被废除。当时还在泽潞军中的郭威也随之被收编进后唐军队,因为勇武有力,后唐庄宗把他编入了自己的亲军“从马直”。

后唐同光四年(926年)四月,后唐庄宗李存勗在兴教门之变中死于乱军,继位的后唐明宗李嗣源将大批庄宗后宫妃嫔遣散回原籍,其中有一个姓柴的美人,是邢州龙岗(河北邢台)人,也在遣散之列,于是携带多年积攒的金帛财物,准备返回刑州。

在北归刑州途中,柴氏和前来迎接自己的父母相遇在黄河南岸,但是遭逢大雨,一连十几天没有停,柴氏全家被阻挡在河南岸驿馆中,暂避于此。

一天,在驿馆中,柴氏无意中看见一个身躯伟岸、气度不凡的军士从门口走过,虽然衣服褴褛破烂,可是相貌堂堂、威武有度。

于是柴氏问驿馆人:“此何人?”,驿馆吏员回答说:“此马步军吏郭雀儿也!”郭雀儿,就是郭威。

柴氏见郭威相貌不凡、气度堂堂,于是让驿馆吏员唤他进来,给他换上干净衣服,送他食物,并攀谈起来。谈话中,柴氏得知郭威也是刑州人,心中更是欣喜。一来二去之下,柴氏决定要嫁给这个刚刚认识的青年军人。

得知女儿要嫁给一个穷军人,柴氏的父母坚决不同意,说:“你怎么说也曾经是皇帝身边的人,回家后当要嫁给节度使,为何一定要嫁这个此素味平生的人呢?”柴氏说:“我在宫中时间很久,能够分辨贵贱,这个男子有贵人像,将来前途不可限量。”

坚决要嫁给当时还默默无问、地位低下的郭威。

郭威无意中路过驿馆,没想到居然白白捡了一个美女妻子,简直是喜出望外,对于这桩婚事没有任何意见,一万个同意!当年,郭威二十三。

于是,柴氏把随身所带的财物分一半给父母带回老家,另一半就作为嫁妆,和郭威在黄河边的驿馆中成亲。因为是在贫贱低微之中和柴氏结婚,而且柴氏从不嫌弃自己,所以郭威和柴氏夫妻感情一直非常好,对她敬重有加,倍加爱护。

成亲后,依靠柴氏的嫁妆,郭威逐步改善了自己的境遇,在军中一路升迁,从后唐禁军马步军一个普通军士,逐渐成为后唐、后晋大将,太原留守、河东节度使刘知远麾下的亲军将领,为刘知远出生入死,立下过很大的功劳。

在地位逐渐提升的同时,郭威和柴氏成亲后却迟迟没有生下儿女,多年都无子。但是郭威毫不在意,并没有任何怨言。

此时,柴氏的兄长柴守礼因家道中落,所以让自己的儿子柴荣前去投奔姑姑柴氏。这样,当年还不满十岁的柴荣从老家刑州尧山(河北隆尧县,即郭威的老家)便告别父母,来到姑父郭威和姑母身边。

柴荣从小早熟,又为人谨厚,生性朴实,来到姑父郭威家后即开始帮助郭威处理家务事宜,机灵乖巧,深受郭威的喜爱。而柴氏无子,对于这个侄儿视同己出,关爱非常。见妻子深爱侄子,这个外侄确实也是自己所喜爱,于是敬重柴氏的郭威在得到柴氏同意、并与柴守礼商议后,正式收养柴荣为养子,改名郭荣。

当时,郭威尚未发迹,家境不是很富裕,少年柴荣为了郭家开支家用,小小年纪就承担重任,外出经营茶叶及货物生意,长期往返南北各地等地,为郭家操持家业,很是辛苦。成年后,在郭威的扶持下,郭荣才弃商从戎,随养父南北征讨,建立功勋。

后晋天福十二年(947年)六月,郭威的主公:后晋检校司空、侍卫马步都指挥使、点检随驾六军诸卫事、许州节度使、朱州节度使、检校太傅、北京(太原)留守、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在太原称帝,建立后汉政权。之后刘知远击败契丹留守军队,攻克开封,建都于此,刘知远即后汉高祖。

时任刘知远帐下右牙(衙)指挥使的郭威在刘知远称帝前就主动劝说其早日称帝,称帝后又屡立战功,成为刘知远建立后汉的主要功臣。于是,刘知远加封郭威为枢密副使、检校司徒,统领后汉军队。而郭荣则被封为左监门卫大将军。

后汉乾祐元年(948年)正月,后汉高祖刘知远病重,临终前向史弘肇、王章、苏逢吉、郭威等大臣托孤,随即驾崩于汴京皇宫,时年五十四岁。其子刘承祐在诸托孤大臣的协助下继位,即后汉隐帝。

后汉隐帝年幼,继位后藩镇河中节度使李守贞、永兴节度使赵思绾、凤翔节度使王景崇等不服,相继起兵造反,对抗后汉朝廷。

后汉乾祐元年(948年),后汉隐帝下令郭威率兵出征,讨伐三镇。郭威不复所望,一举攻破河中,杀李守贞。赵思绾、王景崇害怕郭威军锋,相继归降,后汉政权得以稳定。之后,郭威乘胜再北伐燕京,大破契丹,消除了北部威胁。

战后,郭威因功被晋封邺都留守、天雄军节度使,兼枢密使,兼管河北诸州郡。成为后汉军事第一人。此时,他的原配妻子柴氏已死,而郭威也有了郭侗(青哥)、郭信(意哥)两个亲生儿子,但是对于养子郭荣,郭威从来没有流露过疏远冷淡,还是一如既往地亲近和信任,父子感情丝毫不受任何影响。

后汉隐帝起先依靠郭威平定内外叛乱,得以稳定社稷。但是在朝野稳定后,又担心郭威手中权力过大、威胁皇权,于是对郭威等辅政老臣等猜忌日深,准备逐步将他们铲除,以卫护皇权。

后汉乾祐三年(950年)十一月,后汉隐帝突然动手,把辅政大臣史弘肇、杨邠、王章等全部诛杀,然后密令马军指挥使郭崇诛杀郭威,镇宁军节度李弘义诛杀侍卫步军指挥使王殷。不料李弘义却把诏书密告王殷。王殷立即向郭威告急变。

领兵驻守魏州(河北大名)的郭威见事情紧急,于是采用军中谋士魏仁浦计策,伪造隐帝诏书,宣称其令郭威诛杀诸将,致使魏州军士群情激愤,然后推举郭威起兵讨伐朝廷,号称“清君侧”。郭威出兵后,留养子郭荣留守魏州,主持后方军政事务。

乾祐三年(950年)十一月十四,郭威率大军渡河,并上奏隐帝,要求隐帝将撺掇其发动政变的“奸臣”李业交出,隐帝大怒,在朝会上出示郭威的奏章。大臣们都说郭威反状已明,必须出兵严惩并夷灭三族。

于是,隐帝下令,把郭威留在京师汴梁的家属:儿子郭侗(青哥)、郭信(意哥)、两个女儿;侄子郭守筠、郭奉超、郭逊(定哥);养子郭荣的儿子郭宗谊(宜哥)、郭宗诚(尚在襁褓、无大名、名系追赐)、郭宗諴(尚在襁褓、无大名、名系追赐);郭威的继妻张氏、郭荣的发妻刘氏等郭氏满门,不论男女,全部押上刑场,夷灭全家。

之后,隐帝亲自率领大军,出城征讨郭威。但是在七里坡之战中,后汉军大败于郭威之手,后汉隐帝刘承祐仓惶出逃,途中被亲随郭允明所杀。郭威于是得以入京,在觐见李太后之后,推举太后临朝听政,并提出拥立后汉宗室、武宁节度使刘赟为新帝,以稳定局势。

后汉乾祐三年十二月(阳历已经是951年1月)初一,北方有报契丹兵大举南下,于是李太后命郭威率军北上抵御,郭威在十二月十五率大军出发。十二月十九,大军途经澶州时,军士发动兵变,把一面黄旗加在郭威身上,大呼万岁,奉其为新帝。于是郭威顺势在十二月二十四返回汴京,奏报并逼迫李太后,授其为“监国”,自此夺得后汉国政(这就是日后宋太祖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原始版。而且这个时候,赵匡胤已经投入郭威的军中,很有可能就在澶州军中,也许全程参与了这一次兵变)。

后汉乾祐四年 (951年)正月初五,郭威在汴京正式称帝,建国号大周,改元广顺,史称后周,郭威即后周太祖。

太祖即位后,追封原配柴氏为圣穆皇后,并在此以后没有更立新皇后,以表达对于妻子的思念。

太祖以崇节俭、用仁德、轻徭薄役来治理天下。改革前朝弊政、整顿吏治纲纪、治理河患、招抚流民,发展农业。在他的统治之下,后周迅速强大,中原长期混乱分裂的局面开始向统一方面转变,后周统治区域国富民强显现,日后中原的一统,是自后周太祖时开启了坚定的基础。

在治理国家的同时,太祖也在考虑自己百年之后的储君人选。他的亲儿子、侄子等人已经被后汉隐帝全部杀害,现下自己的年纪也过了五十,再生下子嗣也很艰难。即使再有了儿子,后周太祖已经是近五十岁的人,不知道还能再活几年(实际上,太祖也只活到五十一),如果自己几年后去世,那么又是一个主少国疑的局面,后周社稷必定会倾覆。

于是,太祖决定不再寄希望于再诞育子嗣,而是从幸存的几个子侄辈中,择贤者立为皇储,以延续社稷安宁。

太祖可供选择的人选一共有三个:第一个就是发妻的侄子、也是自己二十多年的养子郭荣;第二个是自己的妹妹福庆长公主郭氏的儿子、外甥李重进;第三个是自己的女婿、四女儿寿安公主的驸马张永德。因为他们年纪较长,跟随自己从军,后汉隐帝杀害郭氏一门时,都在魏州军中,所以得以幸免于难。

三个人中,论血缘是李重进最亲,为太祖的亲外甥;论名份是张永德有利,是亲女婿;而论感情和才能,则养子郭荣优势明显。三个人都很优秀,无论把社稷大位传给谁,太祖都觉得不会有遗憾。

在经过长期的考虑后,太祖在广顺元年(951年)正式授予养子郭荣皇子的身份,任命他为澶州(今河南濮阳)刺史、镇宁军节度使、检校太保,封太原郡侯,而外甥李重进 则封 为内殿直都知 、泗州刺史,女婿张永德为内殿直小底四班都知、和州刺史。这样,在名份上,郭荣得以胜出,成为太祖的实际继承人。

后周广顺二年(952年)正月,泰宁军节度使慕容彦超作乱,太祖出兵平乱。战事一度不利时,太祖曾对宰臣们说:“如朕不可行,当使澶州儿子(指郭荣)击贼,方办吾事。”显示了他已经视郭荣为自己的皇储,有重用并托付江山的意思。当年十二月,郭荣晋封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广顺三年(953年)正月,郭荣自澶州入朝,觐见太祖,同年三月,郭荣被晋封为晋王,就任开封府尹。在五代之际,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各朝不明立太子储君,而一旦皇家子弟担任了开封府尹,并封晋王,那么就意味着他已经是王朝的储君了(日后宋朝建立,宋太宗就是先担任了晋王、开封府尹,最后成为了皇帝)。

明确了郭荣的储君之位后,太祖再授外甥李重进为大内都点检兼马步军都指挥使,女婿张永德为小底第一军都指挥使 。广顺三年(953年)再授李重进为殿前都指挥使,张永德为殿前都虞候 ,让自己这两个仅存的后辈掌管殿前亲军,为郭荣护佑左右。

后周显德元年(954年)正月,太祖病逝于汴京,如同之前所描述的一样,在临终前,太祖亲手把江山交给了养子、皇嗣郭荣,并让外甥李重进在自己面前向郭荣行君臣大礼,明确了二人的名份,使得天下人都知道郭荣是嗣皇帝人选,同时也保护了李重进不至于被猜忌而导致危险。之后才心满意足地离开人世。

而郭荣,则在太祖灵柩前即位,成为后周第二代皇帝,这就是后周世宗。

太祖的苦心没有白费,后周世宗即位后,对于表兄李重进、妹夫张永德信任有加,委以重任。李重进被授为侍卫亲军马步军都虞侯,张永德接任殿前都指挥使,分别掌管后周侍卫亲军和殿前亲军。在后来的战争中,李重进、,张永德都展现了过人的军事才能。为世宗和后周建立赫赫功勋。李重进以战功拜归德节度使、同平章事、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成为“使相”;张永德也以战功加检校太傅,授义成军节度使。

世宗对于太祖的恩德和关爱,一生都不曾忘记,严守父子名份,从未有过恢复柴姓,回归柴氏宗族的念头。即位后,对于尚在人世的生父柴守礼,世宗厚加官禄,赐官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同时多加田地美宅,侍奉甚厚。但是,世宗没有奉柴守礼为“太上皇”,而是从养父的角度出发,以生父为“元舅”,即以柴守礼为母亲(其实是姑母)的哥哥,加以优渥对待。为了不使天下人认为自己获取皇位后就冷淡对待郭家,世宗自成为皇帝后,就再也没有和生父柴守礼见面,直至驾崩。

后周太祖和养子世宗,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是他们的父子感情却一直保持得深厚和真挚,甚至比有些亲生父子还要深,这也是世宗在他一生中,除了那些文治武功之外,最为世人所称道的优秀品质,后周世宗郭荣,不愧为五代第一明君。

最后,再特别说明一下:后周世宗自被后周太祖收为养子那一天起,就是叫做郭荣,在之后的日子里,从来也没有叫过柴荣。他的儿子,即后周恭帝,也是叫做郭宗训,从没有叫过柴宗训。

我们后世所熟知的“柴荣”称谓,是宋太祖赵匡胤在篡夺后周社稷后,为了掩饰自己篡位的真相,所以把世宗改名为柴荣,意思是世宗也是以外姓人的身份自后周太祖郭威的手中继承了江山,那么自己夺取了柴家的江山,也不算失德和无礼了。

2

武周时期,武则天在立侄子还是立儿子为继承人的问题上纠结了好几年,可谓伤透了脑筋,最终还是立了自己的儿子李显为太子,而到了五代十国时期的后周,周太祖郭威似乎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当然,郭威并不是在儿子和侄子之间选择,因为称帝之后的郭威已经没有了儿子和侄子。

郭威要立太子,实际上只有三个人选,其一就是养子兼内侄柴荣,即后来的后周世宗;其二就是女婿张永德,“点检做太子”的当事人之一;其三就是外甥李重进。说起来,李重进是唯一和郭威有血缘关系的人,但说到姓,无论选择这三人中的谁,后周的江山在郭威之后不可能再姓郭。

实际上郭威原本是有儿子的,而且还有至少两个,只是很不幸的,他们都成了政治的牺牲品,当初郭威跟随后汉太祖刘知远南征北战,又辅佐刘知远建国,算是后汉的开国功臣,自然在后汉的地位是相当高的。

而刘知远去世之后,将位子传给了刘承祐,刘承祐真本事没有多少,但猜忌心还是有的,再加上身边有心人的撺掇,于是刘承祐决定派人去刺杀郭威,除掉这个位高权重的重臣,但是刺杀计划并没有成功,郭威提前被告知了这次刺杀,一气之下,郭威起兵清君侧。

郭威当时有没有存着取而代之的心思,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刘承祐是认定郭威反了,于是将郭威在京城的全部家属都抓了起来并杀死,郭威留守邺都的时候,一家老小都在京城,这自然成为刘承祐拿捏郭威的存在,但是刘承祐却太没有脑子了,他并没有让郭威的家属发挥真正的作用牵制郭威,反而直接杀死了他们,一个不留,这直接激怒了郭威,后汉江山注定只能坚持三年多的时间。

郭威的一家老小都被杀死,只剩下养子柴荣跟在身边。柴荣是郭威原配柴氏的侄子,而柴氏不仅是郭威额妻子,更是郭威的贵人,如果当初不是柴氏带着嫁妆嫁给了穷小子郭威,或许就没有后周了。柴氏让郭威看到了更广阔的天地,于是郭威才在后来成就了一番事业,只是柴氏一直没有生孩子,于是将自己的哥哥的儿子柴荣接到身边,做了养子。

柴荣很小就跟在柴氏和郭威身边,三人可以算是相依为命,即便后来柴氏死了,柴荣在郭威家中的地位也并没有改变,他在年轻的时候经商养家,长大后又跟随郭威从军南征北战,能力出众。

郭威既然没有了儿子,柴荣就是当之无愧的太子人选,当然柴荣毕竟不是郭威的亲儿子,所以势必还有人不服,比如郭威的外甥李重进和女婿张永德。李重进是郭威姐姐的儿子,张永德是郭威唯一活着的女儿的丈夫,说起来都和郭威关系迫近,如果柴荣不是郭威的养子,两人甚至比柴荣和郭威的关系还要近。但两人来到郭威身边的时间并不长。

柴荣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他在军中有一定的威望,又从小跟着郭威,不仅和郭威相依为命,更是熟悉郭威的一切,也熟悉郭威的政治策略,只有将位子传给柴荣,才能保证郭威的政治遗产不会被破坏,而且柴荣还是柴氏认定的人,郭威对柴氏很是看重,他自己就认为没有柴氏,就没有她的一切,因此柴荣成为继承人是毫无争议的。

张永德还好说,他本来就是和妻子后来和郭威相认的,虽然是郭威的女婿,能力也有,但在继承人这个问题上他并没有什么优势也没有什么野心,但李重进就不一样了,他自认为是唯一和郭威有血缘关系的,继承人理应是他,但又偏偏不是,李重进难免心里不痛快。

郭威岂会不知,因此郭威在临终之际,做了一件事,《宋史》记载:“及周祖寝疾,召重进受顾命,令拜世宗,以定君臣之分。”郭威也怕他去世之后,李重进会不服柴荣再生事端,因此他在临终之际,就让李重进拜了柴荣,定下了君臣之分,李重进即便再不愿意,也不能不答应。

柴荣继位之后,李重进掌侍卫亲军,张永德掌殿前亲军。也算是柴荣的左膀右臂,更是在柴荣继位的第一年就遇到的高平之战中表现不俗。但后来,两人的命运却很不相同,张永德在不久后被任命为殿前都点检,后来就发生了“点检做太子”一事,张永德被免去殿前都点检一职,而赵匡胤取而代之,张永德和赵匡胤交好。

后来赵匡胤黄袍加上建立了大宋,张永德被重用,而李重进不吭听从赵匡胤的调动而起兵,准备光复后周,但最终也只是昙花一下,李重进光复的后周只坚持了两个月。城破之际,李重进举家自焚。

3

先澄清一下,柴荣是郭威的养子,不是义子,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另外柴荣可不是半路出家被郭威收养,也不像别的军阀为了拉拢人心,给个名份,而是柴荣幼小时被姑姑柴氏抱着,嫁给了郭威,买一送一,即收为养子,柴荣在郭家长大,所以郭威与柴氏对于柴荣,既是姑父姑母,又是父母的关系。

柴荣,养子身份登顶皇位,五代第一明君,可惜早逝。

再说一下古代父子间的关系,有儿子、继子、养子、义子四种情况,这是按亲疏关系排列的,儿子就不解释了,如果没儿子,在同血脉中过继子嗣为继子,而养子有养育之恩,也情同父子,养子是能进家谱,并拥有与庶子同等的继承权,义子就要差很多,仅一个名份而已,所以在古代,养子能进家谱,拥有继承权,只是在有儿子和继子情况下,养子要往后站。

图为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后晋、后汉大概形势图。

于是在五代时期,后梁的朱温既有亲儿子,也有养子,都有继承权,朱温选储君,养子也在考虑范围内,结果被儿子一哄而上弄死了,但假如没有儿子呢,养子的地位自然就突出了,柴荣就是这样的。前面说了柴荣是被姑姑抱着嫁给郭威的,当即收为养子,从小跟着郭威习文弄武,视如己出,当时郭威还是下级军官,家庭不富裕,长大后柴荣做起了茶叶生意,赚钱补贴家用。

公元947年,刘知远在山西称帝,郭威有拥立之功,官拜枢密副使,后汉隐帝时,郭威已是枢密使,掌管全国兵权,隐帝慑于郭威的势力,在郭威带兵在外时,密诏将留在开封的郭威一家全杀害,于是郭威一家只剩下自己和跟在身边从军的柴荣,隐帝还派人去刺杀郭威,于是被迫起兵,后来郭威攻占开封,建立后周政权。

图为柴荣墓,其墓前有历代皇帝、名人留下赞颂其功业的石碑数十块。

郭威的父亲郭简是顺州刺史,后来因为兵祸一家子全死了,仅有一王姓夫人带一子逃到王夫人娘家隐居,这一子也就是长大后的郭威,等于说郭威没有兄弟子侄,为后汉效命,自己老婆儿子被一锅端,仅剩还看得顺眼的养子柴荣,于是柴荣顺理成章的成为皇位继承人,如果给些郭威时间,说不定能诞下自己血脉的儿子,可时间不等人,称帝的第二年郭威就得了“风痹症”,步履艰难,第三年就死了,死前在众人面前传位于晋王柴荣。

4

公元950年,郭威起兵造反,后汉隐帝刘承佑命人将郭威留守京师的家族成员全部诛杀,尚在襁褓中的儿子也被处死。郭威推翻后汉,建立后周,但他已经是真正的孤家寡人一个,郭威对柴皇后用情至深,当了皇帝后没有再立后,也没有再生育儿子,特意将皇位传给妻侄柴荣。

郭威有两个亲生儿子,均在战争中被后汉诛杀,他认妻子的侄儿为义子,这个侄儿就是柴荣。郭威另外有五个女儿,长女、次女、三女皆被后汉诛杀,四女寿安公主,下嫁张永德,后封晋国长公主;五女永宁公主,后追封梁国长公主;很显然四女和五女是郭威当了皇帝后生的。郭威无兄弟,因此也没有子侄。

郭威幼时贫苦,父母早亡,全靠姨娘拉扯长大。十八岁时郭威参军,成了泽潞节度使李继韬的亲兵。李继韬被后唐攻灭后,郭威成了后唐庄宗李存勖的亲军\"从马直\"。柴氏本为唐庄宗的嫔御,庄宗死后,明宗将大批宫人遣散归家,柴氏也在其中。柴氏行至黄河边,遇到郭威,两人一见钟情,结为夫妇。郭威好斗,喜欢赌博,又好喝酒,有时也喜欢打抱不平,柴氏常常规劝郭威,帮助他成长;相爱于贫贱,死别于功成,因此夫妻二人感情极深。

柴荣是柴皇后的侄儿,少时追随姑父郭威作战,军事能力与政务能力十分突出。柴皇后没有生育子女,收养柴荣为儿子,故柴荣又称郭荣,从宗法关系上看,柴荣是郭威的嫡长子,尽管没有血缘关系。郭威十分赏识柴荣的能力,在五代十国那个混乱的年代,血缘关系远没能力重要,传位给养子的情况十分普遍。郭威驾崩后,传位给柴荣,而柴荣凭借他的能力,很快将国家治理得十分兴旺,给赵匡胤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郭威深爱其妻,在柴氏亡后,不再另娶皇后,一方面为了纪念亡妻,一方面也看到柴荣的确有才,所以把帝位传给了没有血缘关系的妻侄柴荣。这一点在中国历史上是唯一的,历史证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周世宗柴荣曾言:朕当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足矣!不想天不假年,柴荣称帝五年后,年仅39岁就去世了,他的大业很快由赵匡胤继承,开启了北宋时代。

5

五代残唐梁唐晋汉周,后周是最后一个。五代国祚都不长。这其中最可惜最不幸就是后周了。开国皇帝太祖郭威无后,义子柴荣登基死后被赵匡胤篡位。二世而亡。应该说,如果郭威有子,也不至于如此凄惨。郭威寒微,大头兵出身。逐步成为一方节度使。

后汉是刘知远在公元947灭后晋所建。定国号为汉史称后汉,定都于汴梁(开封)。刘知远在位不过十个月就驾崩了。刘知远大儿子叫刘知训在二十六岁去世,万般无奈之下,刘知远立次子刘承佑为开封府尹(太子)有道是知子莫若父。刘知远显然知道刘承佑不是一个有为之君,所以在临终前给刘承佑安排了四个辅政大臣。首席辅政大臣杨邠,官拜枢密使、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相当于宰相。史弘肇,官居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领归德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是宰相。主管首都防卫。郭威,官居官拜枢密使,掌管全国的兵权,是后汉最高军事长官。王建,户部尚书。管经济

应该说,杨邠,史弘肇,郭威,王建。都是忠贞之事,他们对后汉和刘承佑可谓忠心耿耿。三位辅政大臣各有班底,各自也有特点,杨邠史弘肇二人最大缺点就是贪财。而郭威却是忠厚秉正,王建是个滑头。就在刘承佑登基当年。河中节度使李守贞、永兴节度使赵思绾、凤翔节度使王景崇相继拥兵造反,企图一举灭掉后汉,好打土豪分田地。既然有人造反。刘承祐命郭威率兵出征。郭威率兵至河中讨伐李守贞。郭威能征善战,兵法大家,硬是把李守贞打的自焚而死。永兴赵思绾、凤翔王景崇相继归降,随后郭威北伐契丹,以军功进封邺都留守、天雄军节度使,兼枢密使,河北诸州实际上都在郭威控制之下。

就在郭威在外的时候,汴京发生重大兵变。十八岁的刘承佑登基后,一直都想实际掌控权力,但三位辅政大臣像三座大山一样压他的喘不过气来,于是刘承佑找到了苏逢吉,两个二百五经过一番商议,准备大干一票,诛杀三个辅政大臣,公元950年,杨邠,史弘肇,王章一早上朝。还没来得起讲话,一队武士提刀入殿, 把三个位高权重的辅政大臣人头当场砍下。刘承佑随即下旨,将杨邠,史弘肇,王章三人的三族屠杀的干干净净。由于郭威领兵在外,所以逃过一劫。

在京中郭威嫡系王殷立即派人告知郭威、郭威见事情紧急,伪作诏书,宣称刘承祐令郭威诛杀诸将,致使群情激愤,推举郭威起兵讨伐,拥立郭威为帝。第一次“黄袍加身”。此事给当时给一个军官留下深刻印象,这个军官叫赵匡胤。

刘承祐见郭威起兵造反,便派兵抵御。但派出身去的人要么不是郭威对手,要么就是投降郭威,不过几日郭威就率兵渡河兵临汴梁城下,刘承祐情急之下,就把郭威在京的家眷全部斩杀。他命令将郭威家族的所有成员推上刑场,这里包括郭威两个成年儿子,三个女儿,甚至还有在襁褓中的儿子。以及柴荣三个成年的儿子。(“婴孺无免者。”)

后汉军在七里坡被郭威击败,刘承祐在出逃途中被杀。公元951郭威带兵入京,郭威正式称帝,国号大周,定都汴京,史称后周。郭威由于儿子都被杀,也无侄子,所以收柴荣为子(实际是柴荣应该叫郭荣)。后立柴荣为开封府尹(太子)。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6

首先纠正题主两个错误,第一,后周太祖叫郭威,后周世宗叫郭荣。第二,郭荣是郭威的嗣子,不是义子。嗣子是跟随嗣父姓氏,可以继承嗣父家业的,义子就不行了,可以是异姓,也没有继承权。

郭威没有兄弟,自然没有侄子。他的儿子也被汉隐帝杀死,他的亲属就只剩下外甥李重进,嗣子郭荣,女婿张永德。

这是三个人,在血缘上,是李重进和郭威最亲近,但是在宗法上,则是嗣子郭荣最亲近,女婿则是外人了。

郭荣,本姓柴,从小过继给姑姑姑父,属于异姓亲属过继,因此,在宗法上,郭荣就是郭家的长子,是有资格继承郭家家业的。

郭荣和嗣父郭威的感情也很好,从郭威继位后,就一直为嗣子铺路,甚至在临死前让外甥李重进给郭荣磕头,确定君臣名分。

古代人重视名分,血缘都要退避其次,只要过继关系成立,就是父子关系,原来的本生关系就不能再提,参见光绪帝过继给咸丰帝,溥仪过继给同治光绪的例子,他们就不是醇亲王府的孩子了。

在古代有不少以嗣子身份继位的,比如汉哀帝,就是伯父成帝的嗣子,陈文帝也是以陈武帝嗣子身份继位,宋英宗是宋仁宗的嗣子,宋孝宗是宋高宗的嗣子,宋理宗是宋宁宗的嗣子等等。

宗法制社会,就是宗法关系为大,所以,郭威选择郭荣继位是符合宗法制的。至于为何现代很多人疑惑,是因为郭荣的姓氏在宋朝被宋帝恢复本姓了,才让人觉得他能继位是侥幸的,其实,他继位是符合宗法制的,在后周,他就是郭家的长子,自然有继承权。

就是这样。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7

不得不反的郭威

后汉乾佑三年(950年)十一月,随着皇帝刘承佑的一声令下,郭威的妻儿,柴荣的妻儿都被杀死,原因就是郭威造反。说起来,郭威的造反还是皇帝逼的。刘承佑想掌握权力,嫌老爹留下的几个辅政大臣碍眼,就想一个个除掉,郭威就是他名单中的最后一个。但事情败露,郭威造反,反杀成功。于是,后汉覆灭,后周建立,郭威成了开国皇帝。

郭威虽然成了皇帝,但有个尴尬的事情是他没有继承人,他的几个儿子郭侗(青哥),郭信(意哥),还有几个尚在襁褓中的儿子都被杀掉了。

三个候选人

郭威当皇帝时已经47岁了,按照现在的条件,这个年纪生儿子,活到抱孙子问题也不大。但按古代皇帝的平均死亡年龄,郭威都算是快入土的人了,即使再生儿子,等儿子长成,他估计也不在了。但郭威并没有放弃,他一直在努力。在努力了三年多后,身体不行了,儿子还没影。这个时候的他不得不考虑接班人的问题。摆在面前的有三个人选,分别是养子郭(柴)荣,外甥李重进,女婿张永德。

张永德的劣势

按血缘关系来看,无疑是李重进最亲。从亲疏关系来看,是柴荣排第一位,毕竟是他的养子,此时叫郭荣。至于张永德,基本可以排除在外,无论从血缘还是亲疏,都比不过前面两人。

虽然他也有能力,但无奈前面有个不好的榜样,就是石敬瑭。他是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女婿,在位时把幽云十六州送给契丹了,郭威是事件的亲历者,很难说他对石敬瑭有什么好印象,但对女婿当皇帝可能也不怎么感冒。再者,女儿要是先于张永德去世怎么办,这江山姓郭还是姓张?张永德是个老好人的形象,谁都不得罪,他一直活到了宋真宗时期,熬死了郭威,柴荣,赵大,赵二,在每一朝都很受重视。这样的性格,做大臣可以,实在是不适合做皇帝。在乱世做皇帝,还是要有霸气才行。

尴尬的李重进

李重进,郭威的外甥,严格说起来血缘关系也就比柴荣好那么一点点。他的问题是他姓李不姓郭。如果他当了皇帝,那么以后郭威的大周朝说不定要改姓李了。郭威以后在太庙里说不定得跟李重进的爹腾位置。与郭威拥有同一个国号的武则天,在立太子时还是选了自己的儿子而不是自己的侄子,把自己的武姓江山拱手相让,重要的原因也是因为怕以后在没有人祭祀她。郭威也有同样的担心。再者,李重进的身份夜决定了他不可能成为郭威的养子,不可能改姓郭,要真那样,将置自己的母亲(郭威的四姐)于何地。

李重进的身份既成就了他,也耽误了他。李重进此时担任殿前都指挥使,是禁卫军的统帅之一,位置非常重要,一旦他有二心,后果不堪设想。所以郭威在确立柴荣为继承人后马上要李重进对柴荣行君臣礼,这就杜绝了他的非分之想。

德才兼备

作为皇帝,在选继承人时不仅要考虑“才”,还要考虑“德”。这倒不是要继承人品德有多好,而是要保证自己死后,继承人不会搞清算活动,清算的对象包括他本人。这种事情实在是太多,兄弟相残的,父子相残的,比比皆是。远的不说,后梁太祖朱温由于想让养子即位,结果被自己亲儿子搞死了,然后又是兄弟争位,把后梁的元气都耗尽了。而后唐明宗李嗣源,也差点被亲儿子兵变成功,这些都是血淋淋的例子。

所以,继承人的“德”很重要。想当初唐太宗选太子,选中了李治,就说,如果选魏王李泰,则李承乾和李治必不能保全,如果选李治,则其他两位都可以安享后半生。作为一个皇帝加父亲,真是操碎了心。张永德和李重进就是这么一种情况,互相看不顺眼,在郭威活着的时候还比较克制,后来柴荣当了皇帝,张永德还向他打李重进的小报告,说李重进图谋不轨。当然柴荣没有相信。如果郭威选他们两个人中的一个,那么另一个多半不能保全,那么做皇帝的就私德有亏了。假如双方因为这件事大打出手,遭殃的还是老百姓。

幸运的柴荣

综合才德考虑,李重进和张永德都不是好的人选。那么剩下的就只有柴荣了。柴荣其实比较幸运。郭威本来没儿子,他一来,郭威后来就添了几个儿子。看来柴荣都可以叫“柴招弟”了。可惜的是柴荣的这几个弟弟都不是郭威的原配柴夫人所生,柴夫人到死也没有给郭家续上香火。按照一般的做法,由于柴荣的生父柴守礼还在,郭威此时可以选择把柴荣“退回去”,反正柴荣看起来已经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郭威没有这样做,柴荣还是叫郭荣。

柴荣的优势

柴荣是个很有能力的人,这点不用我多交代,日后他就是威震天下的周世宗,五代第一明君。但在他当皇帝前,他经验着实匮乏,不管在政治还是军事方面都是如此。他大部分时间在澶州,远离权利中心,并且没有丰富的带兵打仗经验。

柴荣的优势有几点。首先是他很孝顺,办事认真。在郭威还没有发迹前,柴荣为资助家用,外出与做茶货生意,往返江陵等地。在郭威造反时,柴荣受命留守邺都,主持邺都事务,保证了后方安全。这点像极了明仁宗朱高炽。他也是在老爹造反期间留守后方,这功绩也是他后来当皇帝的重要资本。后来柴荣在澶州任内,“为政清肃,盗不犯境”,深受官民信任。

按照一般王朝开国的特点,第二代君主最好是守成君主,创业难,守业更难。柴荣刚好符合条件。

然后柴荣当皇帝可以有效的保持王朝的稳定,因为张永德和李重进有矛盾,柴荣当皇帝可以利用他们的矛盾来达到权力的平衡。

最后,柴荣叫“郭荣”,不管以后如何,他这一代还算是郭家的江山,而另两位当皇帝连姓都改了,这是郭威不能容忍的。五代十国时,养子当皇帝也很普遍,比如后唐明宗李嗣源,末帝李从珂,后晋出帝石重贵等。尤其是后唐的这两位,李嗣源是李克用的养子,李从珂是李嗣源的养子,这都是养子的2.0版了,国号还是唐,姓还是李,李克用,李存勖的牌位还是躺在太庙里,这对郭威来说,具有良好的示范意义。只要他还在太庙受人供奉,即使后世子孙和他没得有血缘关系,也没有什么要紧的了。所以,郭威想清楚了其中的关节,还是决定传位给自己的养子柴荣。事实证明,他没有看走眼。

天下英雄他最强

柴荣当了皇帝后就像开挂了一样,把四周的邻居揍得痛不欲生,连契丹也没讨到好,幽云十六州也被柴荣夺回来一部分。“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这是柴荣的豪言壮语,他已经做到了一部分,假如他不是英年早逝,我想是很有可能实现的。

写在后面的话

有人认为柴荣能当皇帝和他的姑母柴氏关系很大,郭威当年发迹,全靠柴氏慧眼识英雄,嫁给郭威,郭威一直感恩,把柴荣当做继承人也有报恩的意思。我认为,这不是主要原因。郭威首先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如果他考虑问题总是把儿女情长,报恩这一类的东西放在首位,别说当皇帝,怕是脑袋早就被刘承佑砍掉了。他一定是觉得柴荣能力合格才下的决定。作为柴荣本人来说,他也不会认为他能继承帝位,大部分原因是靠他的姑母。同样,我也不这样认为。柴荣的成功,大部分是靠他自己的努力,即使是没有柴夫人这层关系,也有机会被郭威收为养子。

所以,个人努力其实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在机会来敲门时才不会错过。最后一句话与大家共勉:不要在能吃苦的时候选择享受,男儿当自强啊!

我是@青史拾贝,谢谢大家花时间阅读,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8

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结束了盛极一世的大唐王朝。中原大地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中国历史开启了比三国时期还要混乱的“五代十国”。

前四个朝代,创业君主基本上都是英雄,但在政权继承交接之后,便迅速走向灭亡。

不得不说,五代期间继承人的选择问题,是前四个朝代快速消亡的关键原因。

然而,后周帝国的创始人郭威,堪称混乱时代的“终结者”。

因为郭威做了一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事情,就是选择养子郭荣(柴荣)继承大统。

那么,郭威为什么要选择柴荣作为接班人?

一、被迫反汉,子嗣断绝

郭威自幼父母双亡孤身一人,戎马倥偬,在数十年的攻伐混战中,从低级军官到高级将领,从枢密使到节度使,最终黄袍加身。

公元947年,契丹政局混乱,刘知远趁势在太原称帝,建立后汉。 次年,刘知远临终前托孤于郭威、杨邠、史弘肇、王章、苏逢吉五人共同辅佐二皇子刘承祐登上皇位。

汉隐帝刘承祐“厌为大臣所制”。 在亲信苏逢吉的策划下,把掌握军队的郭威调到邺城留守,以谋反的罪名袭杀了杨邠,史弘肇,王章三个顾命大臣;随后,刘承佑刺杀郭威时计划泄露,郭威手下的将领赵匡胤出谋将计就计。

公元950年,郭威以“清君侧”为名,南向开封发兵。刘承佑疯狂报复,将郭威、柴荣等留在京城的妇孺宗亲,尽数杀害。

开封城破,刘承佑被大臣所杀。次年,郭威建立后周,时年四十七岁。

《新五代史》卷19:初,帝(郭威)举兵于魏,汉以兵围帝第,时张贵妃与诸子青哥、意哥,侄守筠、奉超、定哥,皆被诛。青哥、意哥,不知其母谁氏。

这场变故,郭威的亲人只剩下外甥李重进、闺女婿张永德、内甥曹彬和义子柴荣。

二、佳人已逝,后继无人

据《新五代史》记载,郭威有“一后三妃”,分别是柴氏、杨氏、张氏、董氏,四任正室在嫁郭威之前均嫁过人,都是清一色的寡妇。对此,清人赵翼表示“不可解也”。

郭威的发妻名叫柴守玉,在郭威寂寂无名的时候,二人就患难与共。

郭威称帝之时,柴守玉已故去。

郭威虽有嫔妃,但并没有考虑广纳后宫繁衍后代,也没有再册立过皇后。 他与柴皇后的爱情也是一段传奇佳话,在此不多赘述。

及太祖即位,后已先卒,乃下诏:“故夫人柴氏,追册为皇后,谥曰圣穆。”

三、寄情养子,视若己出

柴荣生逢乱世家道中落,从小就投奔了姑父郭威。姑姑柴守玉一直没有生育子女,就把柴荣收继到自己的膝下作为儿子精心培养。

在郭威还没有发迹的时候,柴荣便外出经商补贴家用。

柴荣的行商,活动范围很广。其接触是相当广泛的,使他对于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等问题有异于常人的见识。

而这份经历,也将成为他独一无二的政治资源。

柴荣从小便有大志,经商期间不忘练习武艺,苦读兵书,史书记载“弓马娴熟,尤善兵势”。

而柴氏的故去,郭威自然而然的将这部分爱,全部转移到养子身上;从情感角度上讲,柴荣的优秀抚慰了郭威中年丧子、晚年丧妻之痛。

因此,郭威南征北战,柴荣一直追随在他的左右;柴荣的处事能力和作战思想都让郭威很是欣赏。

四、利弊权衡,养子上位

公元951年,柴荣授澶州节度使、检校太保,封太原郡侯,澶州境内“为政清肃,盗不犯境”。

公元953年,柴荣被加封晋王,并出任开封尹。

公元954年,柴荣判内外兵马事,总揽兵权。

郭威很清楚:后梁、后唐、后晋、后汉这四个朝代,政权迅速灭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继承人的选择上出了问题。

颠覆者的手段永远只有一种:手握重兵,发动政变,夺取帝位,建立新王朝。如此往复,因果循环。

可见,拥兵自重是王权的最大挑战。

武功是创国者谋取天下重要手段,却不是继任者是否合格的考量依据;作为大周的继承人,治国安邦才是重中之重。

那么,排除与郭威血缘更近的外甥李重进就不难理解了。

李重进很早就跟着郭威打仗,经年累月,军事造诣也相当不错,仅此而已;李重进马上征战可以,马下治国安天下的才能却不及柴荣。

公元954年,郭威病危,传位养子柴荣,临终前特命李重进向柴荣行君臣之礼,以免其觊觎皇位。

孙策不传儿子而传弟孙权,司马师不传嗣子而传弟司马昭,高澄不传子而传弟高洋。

历史证明了郭威的选择是正确的。

9

郭威,一个五代十国时期最牛的“创业者”,历经各种挫折,越挫越勇,最后成就后周大业。

此人有勇有谋,调度有方,最重要的是能沉得住气。郭威曾经是后汉开国皇帝刘知远最得力的助手,君臣之间配合得天衣无缝。当刘知远去世后,刘承祐上位,这就是汉隐帝。

无疑,汉隐帝是稚嫩的,同时又有点着急,有点暴躁,想夺了郭威的兵权,杀了这个有威胁的人。于是乎,郭威在合适的时机,造反了,而且成功了。

郭威建后周,在位三年后,一命呜呼。在弥留之际,郭威把皇位传给了柴荣。柴荣不是郭威的义子,是郭威的养子,是郭威的内侄。

自古传皇位,要么就是儿子,没有儿子传侄子,那郭威没有儿子和侄子吗?

郭威儿子被杀光,没有侄子,只有一个养子

郭威其实是有儿子的。说起郭威的儿子,那是够倒霉的。

汉隐帝想诛杀郭威,因为郭威有点功高震主。可是,汉隐帝手段不够,被郭威起兵反抗,打着“清君侧”的名义,带着大军向都城开来。

郭威反的对不对呢?当然是对的,别人要杀你,难道脑袋直接给别人?一个有血性的男人,就应该暴起反抗,伸头挨宰不是爷们干的事。

郭威反抗了,可郭威在都城的家属遭殃了,全被被杀,包括郭威的两个亲生儿子,有一个还在襁褓之中(《新五代史》:“婴孺无免者。”)。这是不共戴天之仇,这事不能忍。干他娘的,欺人太甚。

汉隐帝被杀上门来的郭威,逼得四处逃窜,最后被人所杀。郭威拜见了太后,然后立了个傀儡皇帝。仿佛事情就这样了,郭威继续当他的第一号功臣。

但郭威手下人不愿意了,都已经造反了,有案底了,现在刘家迫于形势,不算旧账,但翻过这一页,特别是新皇帝崛起后,谁难保人家不算旧账?

于是,大家拿了个黄旗,逼着郭威当了皇帝。当然,不排除一切都是郭威演的戏。

郭威建立后周,上位当了三年的皇帝,国家发展蒸蒸日上,而郭威身体却不行了,这就面临一个问题,谁来继承皇位。

此时的郭威没有亲生儿子,总不至于让女儿当吧!不仅没有亲生儿子,郭威还没有侄子。这时候,皇位的继承人就有三个选择了:一是柴荣,这是郭威的内侄(老婆的侄子),也是自己的养子;二是李重进,这是郭威的外甥,论起血缘关系,李重进更近;三是张永德,这是女婿。

郭威最后的选择是柴荣,难道柴荣远远强于另两位?

为何郭威的外甥李重进上不了位

李重进,这是郭威四姐的儿子,这个人能力还是不错,特别是战场上的能力不错,打仗过程中立下了不少功劳。

但是此人审时度势的能力很一般,俗话说得好“知子莫若父”,引申一下,也可以说是“知甥莫若舅”。李重进是郭威看着长大的,李重进的战场能力无需质疑,但胸怀和气度略微差了点,因此郭威对李重进的定位就是将军,没有其它。为了害怕李重进胸怀太小,在自己死后闹事,郭威让李重进在自己病床前拜了柴荣。

说实话,郭威看人确实非常准,在柴荣上位后,李重进配合度就有点差,心中带着气。

《宋史李重进传》写道:永德每宴将吏,多暴重进短,后乘醉谓重进有奸谋,将吏无不惊骇。永德密遣亲信乘驿上言,世宗不之信,亦不介意。

啥意思呢?张永德每次宴请大家时,都指出重进的短处,有次醉酒后还说重进有奸谋,周边人吓个半死,那是要掉脑袋的。之后,张永德又亲自给柴荣写信,让多注意李重进,这小子有图谋不轨的意思。柴荣心大,并不介意。

这段话说明一个问题,李重进牢骚肯定是有的,否则张永德不会无端指责。张永德可是后周到北宋初期最实在可靠的一个人,此人声名相当好。

在柴荣死了后,李重进也一度造赵匡胤的反,只是实力相差悬殊,最后兵败自焚。这是条汉子,也是个纯粹的武人,胸中沟壑还是少了点,胸怀和眼光还是缺了点。

郭威没有选他当继承人,还是有道理的。

郭威的女婿张永德为何当不了继承人

张永德,是郭威第二个女儿的丈夫,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做事稳健,大方向看得非常准。几乎不走废棋。

但他仅是郭威的女婿,女婿上位那几乎没有可能,一是没有任何血缘,二是没有共同生活的经历,三是传统习俗的影响。如此,这就关上了张永德上位的大门。

张永德如果上位,只有一种可能:柴荣、李重进等人根本不存在,他是唯一的候选人,这可以。否则不会出现这种结果。

另外,张永德从性格上来说,更适合做二把手或者三把手,没有掌控大局的魄力,事事追求稳健。柴荣上位时,忠心辅佐柴荣。柴荣死了,赵匡胤黄袍加身上位,张永德又尽兴辅佐赵匡胤。他很稳健,也很忠诚,当然不是那种“愚忠”,否则后来也不会辅佐赵匡胤了。

总之,张永德女婿的身份,以及稳健的性格,基本没有能进入郭威的继承人序列。

为什么是柴荣

柴荣,这个人很厉害,郭威选柴荣当继承人没有错。

虽然最后摘了桃子的是赵匡胤,是大宋。但是,大多数底子,是柴荣打下来的。

柴荣的胸怀和眼界,还有顽强的意志,都不是李重进等人能比的。

郭威刚上位时,把柴荣分到了澶州当地方官,啥意思?看看这个养子能力如何。结果让郭威很惊讶。他没有看错自己这个养子,在任内,“为政清肃,盗不犯境……吏民赖之。”(《新五代史·卷十二·周本纪》 。

看到养子的这番表现,郭威非常高兴。实际上,自己儿子死后,郭威就将柴荣看成了自己的儿子,而且这儿子表现很优秀。于是,在广顺三年(953年)三月,柴荣被加封晋王并出任开封尹。

从这个时候开始,后来的北宋就有了不成文的规定:凡是被封为开封府尹的皇子,那几乎就是准天子了。

公元954年,郭威挂了,柴荣上位了。上位之初,柴荣就宣布了自己的三个十年计划: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

计划是这样制定的,柴荣也是这样做的,在他上位期间,整顿军队,训练将士;发展经济,减少赋税;开疆拓土,立志统一。

成绩是璀璨的,把后蜀秦、凤、成、阶四州收入囊中,南唐淮南十四州先后拿下,北破契丹攻克二州三关。

从结果上看,柴荣比郭威做得还要好,还要出色。无疑,郭威选人选对了。

但是,遗憾的是,柴荣因为太拼,在公元959年去世了,上位仅仅5年多时间。如果上天再给柴荣时间,燕云十六州会一一收回,但人算不如天算。

柴荣死后,好朋友、好兄弟赵匡胤在各种原因下,建立了宋朝。

而赵匡胤富有人情味的是,没有杀害柴氏子孙,而是选择世代照顾。只要不是犯了滔天罪行,柴氏一族就能安心舒服地活着。赵匡胤把照顾柴氏家族的事情,还立成了碑,这意味着赵家子孙要永远铭记。

言归正传,郭威没有侄子,儿子们早被汉隐帝杀光了,面对柴荣、李重进、张永德,郭威选择了柴荣,因为从能力、胸怀、眼光上,柴荣都胜一筹,至于血缘关系,重要吗?

郭威用行动说明,血缘不重要。郭威是个牛人,也是个很牛的皇帝,眼光很毒,佩服!

10

公元954年正月三日,后周太祖郭威令开封府尹、晋王柴荣任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尉、兼侍中。正月十七日,郭威去世,柴荣在郭威灵柩前继位,成为之后的世宗皇帝。

柴荣是郭威的养子,没有直接血缘关系,况且当时还有个外甥李重进,那么为何郭威要传位给柴荣呢?

一、郭威家人被刘承祐杀光

郭威是五代中最英明的君主之一,在乱世之中,他从军入伍,之后跟随后汉刘知远,因为军功赫赫,在军中威信甚高。并且深谙用兵之道,是刘知远手下头号战将,时任枢密副使、检校太保,

刘知远去世后,汉隐帝刘承祐继位,这位小皇帝明显没他父亲的本事,且心胸狭隘,疑心极重,郭威就是托孤大臣之一。当时郭威可以说是军队的一把手,位高权重,而刘承祐对此极为忌惮。

在刘承祐即位不久,河中李守贞叛乱,起初,刘承祐是不想派郭威去的,但没有郭威是真的办不成事,于是郭威只得亲率大军前去平叛。

战事我们就不多介绍了,在郭威的英明领导下,河中城还是被攻克了,只是花费了不少时间,但损失并不大,因为郭威主要是用长时间围城来取胜的。郭威凯旋归来,刘承祐加封其为检校太师,也给了大量封赏。

事实上,郭威的官职已经不能再高了,上面也只有皇帝一人,功高震主这件事很好理解。由于郭威的功劳太大,几乎盖住了皇帝的威势,这让刘承祐寝食不安,终归刘承祐下定了决心,要铲除郭威。

在我看来,刘承祐想除掉郭威很正常,自古功高者大多没有什么好下场,奈何刘承祐挑错了对象,郭威可并非坐以待毙的羔羊。

乾祐二年,契丹骚扰后汉边境,郭威只能再次披挂上阵,等郭威到了事发地,发现契丹兵团已经撤走,郭威上奏之后,刘承祐命令班师回朝。

在郭威不在的这段时间内,朝廷内部血雨腥风,几位托孤大臣全被刘承祐斩杀,随后把屠刀也架在了郭威的脖子上,因为郭威手握重兵,是最难铲除的。

如果刘承祐想要杀郭威,那么为何还把郭威先派走?

具体原因我们不得而知,刘承祐这么做,反而给了郭威叛变的理由。刘承祐命令护圣左厢都指挥使郭崇,杀掉郭威,只不过郭威提前得到消息,这令郭威心寒不已。

在郭威北伐之前,还叮嘱过刘承祐:

“陛下富有春秋,万几之事,宜审于听断。文武大臣,乃心王室,凡事谘询,即无败失。”

可见当时的郭威并没有生出反叛的心思,还在一心一意给皇帝打工,现在得知皇帝要杀他的消息也是百感交集。郭威本想给皇帝好好解释一下,但刘承祐已经接近疯狂,直接下令杀掉了郭威全部家人,所以包括郭威的儿子在内,无一幸免。

好在柴荣当时跟随在郭威左右,才逃过一劫,至此,郭威所谓的继承人就没有了,于是乎郭威也露出了獠牙,直接带兵杀回开封,废掉了刘承祐,这才有的后周的天下。

由于郭威后代尽丧,再加上义子柴荣确实不一般,所以传位给他,也有自己的考虑。


二、郭威受过柴家恩惠

郭威的原配妻子名为柴氏,也就是之后的柴皇后。郭威虽说能力很强,但也是从基层一点一点混上来的,所以郭威在没有发迹之前还是比较穷困的。

柴氏原本是后唐庄宗的嫔妃,庄宗死后,柴氏被遣散回家。回去的路上遇到大雨,一行人就在旅店暂住。此时柴氏碰到了衣衫蓝宇的郭威,郭雀儿,当时郭威只是一个军吏,柴氏见其身材高大、仪表不凡,便有了倾慕之心。

郭威的脖颈之上,有个飞雀的纹身,所以也称为郭雀儿。柴氏想嫁给郭威,郭威穷困潦倒,当然是没有意见了,只是柴氏的父母不同意。怎么说柴氏也原本是皇帝妃嫔,要嫁最少嫁个节度使,这样才符合身份,况且柴家家里也有钱。

史料记载:

“父母恚曰:‘汝帝左右人,归当嫁节度使,奈何欲嫁此人?’后曰:‘此贵人也,不可失也。囊中装分半与父母,我取其半。’”

只不过柴氏执意要嫁给郭威,家人劝说不动,也就顺其自然了,柴氏将财产分一半留给父母,另一半则当做嫁妆,柴氏的眼光很独到,郭威果然成就了大事。然而,在郭威成为皇帝之前,柴氏已经去世了,皇后是追封的,但因为夫妻感情深厚,郭威从此再也没有立皇后。

柴氏有个兄弟就是柴守礼,柴荣就是柴守礼的儿子,是之后过继给郭威的养子,之所以柴荣能当上皇帝,跟柴皇后有着莫大的关系。


三、李重进不适合做继承人,柴荣是个明智选择

郭威在选择继承人的问题上,是经过仔细考虑过的,郭威当然知道所谓的嫡长子继承制度,但他明显没有这个条件,唯一有血缘关系的就是外甥李重进。

李重进同样也是个人才,不仅统兵有方,做事也算是得体,原本皇位应该是他李重进的,而郭威选择柴荣作为继承人,李重进也并没有反对和争执。在高平之战和后周攻南唐之战中,李重进都有出色表现,是后周一员猛将。

柴荣是郭威养子,且常年陪同左右,所以说郭威对这个样子的秉性、特点很了解。

史料记载:

“时太祖无子,家道沦落,然以帝谨厚,故以庶事委之。帝悉心经度,资用获济,太祖甚怜之,乃养为己子。”

事实上,柴荣过继成为郭威养子的时候,郭威还没有发迹,生活也就贫困。因为柴荣谨慎仁厚,郭威将很多事情交给柴荣打理,柴荣都能做到井井有条,这才帮助一家人度过难关。

公元951年,郭威即位为皇帝,柴荣也被封为澶州节度使,他为政清廉、做事认真,就连盗贼都不敢随意惹是生非,柴荣还扩大的街道、修缮了房屋,军民对其都称赞有加。

李重进或许很会打仗,但对比柴荣,要差上一些,慧眼识人的郭威没有选错人,正是柴荣将后周的天下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他开疆扩土、政治清明、淘汰冗员、减轻百姓赋税,为北宋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郭威、柴荣是五代乱世中罕有的英明君主,他们身上几乎没有任何明显的缺陷,只是寿命都相对短暂。尤其是柴荣,他的一生都在和忙碌和争斗中度过,无论局势多么恶劣,从来不曾认输,假若柴荣不死,或许就没有之后的北宋天下。


综上,郭威把皇位传给柴荣,是一个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