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苏德战争如果德国集中兵力打莫斯科和高加索,不打列宁格勒基辅和

苏德战争如果德国集中兵力打莫斯科和高加索,不打列宁格勒基辅和

2020-10-04 08:31阅读(70)

苏德战争如果德国集中兵力打莫斯科和高加索,不打列宁格勒基辅和斯大林格勒,能赢吗?:题主,你的问题说错了。如果进攻高加索地区,那么基辅和斯大林格勒是必经

1

题主,你的问题说错了。如果进攻高加索地区,那么基辅和斯大林格勒是必经之地,不可能出现打高加索不打基辅和斯大林格勒的状况。就这你这个提问,说一下我的见解。我认为,赢面会很大。

苏德战争爆发以后,德国准备了北方,中央,南方三个集群,共了190个师、4900架飞机、3700辆坦克、47000门大炮、190艘军舰550万人。其中北方集群的进攻方向是列宁格勒,辖两个集团军和一个装甲集团军,共20个步兵师、3个装甲师、2个摩托化步兵师、1个党卫军师和3个警卫师,80万人。中央集群是主力集群,进攻方向是莫斯科,初辖第四、第九集团军和第二坦克集群、第三坦克集群,共34个步兵师、9个坦克师、6个摩托化步兵师、1个骑兵师和2个摩托化步兵旅,100万人。南方集群是兵力最庞大的集群,有150万人,进攻方向就是题主所说的高加索方向,但是他的地面装甲突击力量仅是中央集群的一半。

战争初期,进攻都很顺利,18天的时间突进苏联国土600公里。但是在1941年7月,希特勒犯下一个错误,他将中央集群的主力装甲部队分兵了。第二装甲集团军南下,支援基辅战役,第三装甲集团军主力北上支援列宁格勒,导致了进攻莫斯科的时间推迟了一个月,给了苏联喘息之机。

基辅战役完成的很漂亮,全歼苏联西南方面军70多万人,但是在列宁格勒则遭遇了很大的抵抗,不得不执行围困方案。一直到1944年德军撤退,列宁格勒都没有被攻下来。虽然北方集群是三大集群中力量最薄弱的,但是德军还是浪费了大量的兵力在北线战场。列宁格勒并不是一个非打下来不可的城市,只要留一部分兵力牵制即可。并且波罗的海三国,芬兰跟苏联都有深仇大恨,他们四个国家完全可以组织个二三十万人的兵力来牵制苏联。

在1941年8月之前,北方集群在列宁格勒附近转入防御状态,第四装甲集团军的调给中央集群,能大大加强莫斯科方向的突击力量。在三个装甲集团军的碾压之下,苏联人绝对撑不到一个月,寒冬来临之前,就能占领莫斯科。然后中央集群转入防御状态抵御即将到来的严寒。

1942年春天,装甲部队调转矛头,转向南部高加索地区,围歼基辅的西南方面军。夏季,就能推进到伏尔加河,在斯大林格勒展开决战。因为得到了装甲部队的加强,南方集群的战斗力达到顶峰,不会再出现城市的拉锯战,可一鼓而下。

此时,莫斯科已经被德军占领,高加索地区已如同待宰的羔羊,中亚也门户大开。即便苏联在列宁格勒地区有优势,也改变不了大局了,斯大林要么谈判求和要么撤往西伯利亚或者远东。

2

即便如此,纳粹德国也是很难力挽狂澜,其的有猪队友日本,自从,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的开始,法西斯的失败因素,在原来失败基础上增加更大风险,他们的失败是注定的,时间问题,其的战线太长,东线和西线同时开战,苏联的有恶劣天气,不是德国人的客随主便。
(日本偷袭珍珠港)

退一步来讲,苏联的幅员辽阔,在军事上称呼为战略纵深,像其的领土那么可观,在全球没有几个国家,就算日本没有去美国夏威夷惹的祸,以当时的美国,参与二战,是迟早的事,毕竟,美国凭借二战发了战争财,世界各国都需要向美国釆购物资和武器装备,形成了他的自身膨胀,有人力物力,美国出兵于欧洲和亚洲战场,只需要等待着适合的时间。

德国距离莫斯科直径路线1500公里,那么,按照铁路线路就有2200公里,等于相隔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两个国家,比如说,要是德国攻下了莫斯科,那又怎样?德国没有这么多人力去维持下,这是最基本因素。当时,德国去攻打莫斯科路线过于长,虽然,推进到了目的地,由于,天寒地冻,纳粹军队明显示过于疲惫,经历长途跋涉、沿途作战,物资补给远远跟不上消耗。

来讲讲高加索,它的和莫斯科相比,莫斯科是苏联的纵深地带,反观,高加索距离德国柏林很近,要是德军以闪电战攻占了高加索,断掉苏联的能源补给线,但是,莫斯科和高加索,相当于正负,虽然,德军占据了高加索,他们的在莫斯科失利,互相扯平,德军没有占到任何好处,德军在苏联的战败,气候并不主要原因,真正原因让德军败北的是苏军,他们的战斗民之称,并不是浪得虚名,比如斯大林格勒战役、列宁格勒战役等苏联战场,他们的被德军越挫越勇,让对手慢慢感觉后怕。要知道,不可一世的拿破仑也是败在苏联的纵深之中。然而,德军越是深入苏联的腹地,越是败得很惨,德军可以在前方胜利,可是德军的自身弱点是物资补给,一旦德军补给线被苏军切断了,后果不堪设想,到那时候,德军投不投降都会被灭掉。

3

苏德战争爆发之初,希特勒的对苏战略,其实是建立在三点认识之上的:

1、希特勒认为,苏联是斯拉夫人国家,而斯拉夫人是像昆虫一样的低等种族,但他们却掌握了巨大资源和广阔领土,只有将他们完全消灭,德国才能获得生存空间。尤其苏联此前同芬兰的战争,最终虽使芬兰屈服,却损失了20多万的军队,更让希特勒对苏联很不屑。

2、苏联军事实力原本不弱,但从1936年到1939年,针对内部的大清洗运动,已经将苏军的精英力量清除干净,所以此时的苏联,就像一座破房子,踹一脚就会倒掉。

3、一战时期的俄国,有英法作为其盟友,所以能形成对德国的东西夹击之势。但到了希特勒时代,法国已经被打倒,就算英国有心,也无能力援助。更何况苏联和英国,也势如仇敌。

而在怎么打倒苏联这个问题之上,希特勒又面临两种选择:

一是集中全力,攻其一点。而这个一点,就是苏联的首都莫斯科。当年拿破仑征俄,就是采取的这种方式,但最终结果却是深入莫斯科的拿破仑没有找到敌人,反而面临冰天雪地的折磨,随后在撤退中被库图佐夫击溃。

二是分兵三路,全面攻击。上路打圣彼得堡,中路打莫斯科,下路打斯大林格勒。这便是希特勒的最终选择,这种打法,可以将苏联人成功拖在几个要点,而后将其歼灭。

但事实上,希特勒还是漏算了苏联的几大优势:

第一是人力优势。开战之后,苏联在很短时间内便损失了1467万军队,更有高达800万人为不可恢复伤员。而德国之前的对手,最牛的也就是法国,法国的陆军总人数,不过600万。换句话说,德军歼灭了两个法国的陆军人数,可对手依旧还能蹦跶——这便是苏联的优势。直到1943年4月,苏联的剩余兵力,依旧还有841万。而三个月,这个数字甚至又增加到了1000万左右。而入侵苏联的德军,加上所有仆从国,一共也只有不到400万。

换句话说,德国人一开始便以一灭四的态势灭了千万以上的敌军,但一眨眼,对手又聚集起千万人,而他自己的部队,连对手的四分之一都不到了。

第二是经济优势。希特勒本以为斯大林是孤家寡人,没想到一拆招,发现英国人美国人都站到了斯大林的背后。关于这一点,苏联一直否认,但其实是事实。二战期间,盟军总共向苏联援助了18303架各型作战飞机,约占苏联生产战机总数的20%。为了推动苏联航空兵的作战,美英还提供了150万吨高质量的汽油,比苏联生产的总数还多。陆战中的王牌武器坦克,在1941年年底之前,已经有一千辆英美坦克运到苏联,并参与了莫斯科保卫战。整个二战期间,运抵苏联的美英坦克多达1.3万辆。

甚至,美国人还供给苏联大量钢,朱可夫就曾说过,如果没有美国的钢,我们能够生产那么多坦克吗?二战期间,盟国援助的装甲钢占苏联生产总数的一半左右。二战战场上的苏联坦克,其实就是拿美英援助的装甲钢制造的。更不消说还有卡车、吉普车、拖拉机、防空炮、反坦克炮、子弹、炮弹、炸药、机车和机床等等。

(甚至苏联军队最好的罐头食品,当时也是美国人贡献的)

老实说,希特勒完全没有想到,眼前的斯大林,就如同打了鸡血一般,如此兴奋!而这样的苏联,无论你是集中打一点,还是多点同时并进,都没办法取得快速的胜利。

4

麻烦提问者看看地图好不好!不打列宁格勒到是可以,但要进攻高加索地区就必须拿下基辅和斯大林格勒,因为高加索位于这两个城市的东南方向,从陆地入侵的话是跳不过这两座城市的!

(基辅、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的位置,自己找吧)

高加索是30和40年代重要的石油产地,而第三帝国的地盘中又没有大型的油田,因此在绝大多数德国人心中,高加索是距离自己最近的能源基地、是志在必得的宝地。

经过1941下半年的连续闪电战,550多万轴心国军队像一群吸油怪物,几乎耗尽了轴心国的能源储备,希特勒此时已经意识到德国战争机器的脆弱性,油料供应不足正在慢慢削弱德军的战斗力,因此他将1942年下半年的进攻目标转向高加索,他说:如果不能得到这里的油田,那我只能结束战争。

而且事实上,德军在基辅和斯大林格勒的进攻战斗中损失并不多,每一场都是经典的进攻战役,如果没有这两次进攻作战,德军在二战期间的巨大战果将严重削减,也实现不了战略上的巨大成功。

尤其是保卢斯上将沿着顿河一路从沃罗涅日打到斯大林格勒的进攻作战,堪称教科书级的经典,他的胜利都被后来的斯大林格勒惨败掩盖了。保卢斯率领的第6集团军配合霍特的第4装甲集团军,一路上打败了60个苏军步兵师,还有8个坦克军和12个独立坦克旅,斯大林不得不多次换将,并拼命向顿河流域增兵。

必须强调的是,沿着顿河进攻的第6集团军仅仅是侧翼掩护部队(它隶属于B集团军群,听名字就是A集团军群的辅助),负责进攻高加索的A集团军才是主力,因此第6集团军仅仅包括18个德国师,其中有3个装甲师和3个装甲掷弹兵师,另外还有4个罗马尼亚师充数。

第6集团军和第4装甲集团军组队很完美的收拾了苏联在顿河流域的军队,仅仅是在争抢道路时发生一些友军之间的不愉快。

(保卢斯上将只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不肯抗命突围)

一言以蔽之,进攻斯大林格勒不算浪费兵力的行为,也是个正确的行为,要不是希特勒坚持在斯大林格勒打巷战,德军不可能在这个城市里损失惨重。

(进攻高加索就必须拿下斯大林格勒,但不应该陷入巷战)

再说说基辅会战,这次战役的争议最大,因为它浪费了德军进攻莫斯科的宝贵时间,最终导致了莫斯科会战的惨败,让轴心国损失了50万精锐部队。

(基辅会战示意图)

关于一次战役该不该打笔者有很多深入分析的文章,最充分的理由就是基辅方向的苏军(6个集团军),威胁到了中央集团军的南翼,不拔掉这颗钉子将后患无穷。而且,德军即使在冬季来临前攻占莫斯科,能否扛住苏联在冬季的反攻也是个未知数。

(苏联的路况让德军的后勤亚历山大,占领莫斯科又能缓解多少呢?)

再看基辅会战的巨大战果,德军光俘虏就抓获了60多万,为德国国内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这对苏联军民的士气造成了难以形容的打击,连斯大林都说:“我们失去了列宁创造的一切”。而德军除了抓获海量的战俘之外,还掌握了这里的工矿企业和小麦产地,其意义之大难以形容。

(押运战俘对德国士兵)

以上只是为了说明,德军对基辅和斯大林格勒的进攻是非常成功的!如果没有这两次战役,德军不仅不能取得苏德战争的胜利,还会更快的走向毁灭!如果没有基辅的粮食和工厂企业,以德国的战争潜力是很难支撑到1943年的,有人可能要问,进攻斯大林格勒之后不也没得到高加索的油田吗?

(进攻高加索的德国A集团军群)

德国确实没有得到高加索的油,但在1942年整个下半年的战斗中,严重破坏了苏联仅剩的工业区和产粮区,比如工业重镇斯大林格勒和罗斯托夫,基本都变成了瓦砾堆,这期间苏联还损失了数以百万计的军队,如果没有这些损失,德军在接下来的战斗中肯定会更加悲催……,所以我认为,对斯大林格勒和基辅的进攻都是必须的!

最后谈谈列宁格勒!这座城市一开始就被列为巴巴罗萨计划的目标之一,负责这个方向上作战的北方集团军群,兵力仅有29个师而已,相比中央集团军的51个师、南方集团军的63个师而言,简直就不值一提!德国空军也只是将四分之一的飞机用于进攻列宁格勒。因此说,这点兵力不算浪费。

(北方集团军群打得顺风顺水)

再加上波罗的海三个国家被苏联强制性的吞并,各种清洗连绵不绝,大量居民被送去西伯利亚劳动改造,这导致当地充满了反抗势力,苏联人的统治基础并不多,因此德军所到之处皆是欢迎的鲜花,只有在进入俄罗斯境内后才遭遇像样的战斗。而苏联人为了保护精神象征列宁格勒,可谓是不惜血本!因此说,德军用少量的兵力牵制了大量苏军有生力量,进攻列宁格勒的意义便在于此!

如果不进攻列宁格勒呢?德国不可能获得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的支持,尽管这3国家总人口不过几百万,但他们组建的几个党卫军师作战骁勇,是轴心国的核心战力之一,且这里又是重要的产粮区和战略缓冲区,因此分出29个师的兵力进攻列宁格勒是没错的!这并不是德国最后失败的原因。

5

这属于完全不同的时间阶段进攻方向选择。

德国在入侵苏联之初是莫斯科、列宁格勒和基辅方向的抉择

1941 年 6 月 22 日,德军按照“巴巴罗萨”计划的部署,兵分三路对苏联发动了突然袭击。德军共分为三个集团军群:北方集团军群在莱布元帅的指挥下,进攻列宁格勒方向;中央集团军群在博克元帅的指挥下,进攻莫斯科方向;南方集团军群在龙德施泰特元帅的指挥下,进攻乌克兰方向。7 月 16 日,古德里安上将指挥的德军坦克部队占领了横跨第聂伯河两岸的斯摩棱斯克。

斯摩棱斯克素有“莫斯科门户”之称,在这里,有一条宽广的大道直通东北方向的莫斯科,它们之间只有不足 400 公里的距离。毫无疑问,德军的下一个目标是莫斯科。然而,就在此时,德国最高统帅部内部发生了一次激烈的争论。争论的焦点是:要不要

从斯摩棱斯克继续向东推进,进攻莫斯科?还是以北路和南路两翼为主攻?换句话说,德军的下一步目标是莫斯科还是列宁格勒和乌克兰?

以布劳希奇和哈尔德为首的德军陆军司令部坚决主张德军的主攻方向是莫斯科,应该全力加强中央集团军群的力量。因为莫斯科既是苏联的首都,又是苏联的交通枢纽,如果德军攻占莫斯科,将瘫痪苏联的交通系统,中断苏联的部队运送和物资运输,这样,苏

联的各个地区将处于孤立无援的窘境。另外,攻占莫斯科,将沉重打击苏联军民的士气,提升德军的士气。

但是希特勒最终决定以列宁格勒和乌克兰为主要进攻目标。他主要是从两个方面考虑问题的。进攻列宁格勒是从政治角度考虑的,列宁格勒是俄国十月革命的发源地,又是沙俄的首都,彼得大帝就是从这里走向欧洲的。占领列宁格勒对于瓦解苏联军民的抵抗意志意义重大。进攻乌克兰是从经济角度考虑的,乌克兰素有“苏联粮仓”之称,其东部又紧连着顿巴斯工业区,占领乌克兰将导致苏联经济完全瘫痪,并为德国获取重要的经济来源。希特勒认为只要占领乌克兰就可使苏联的经济完全瘫痪。

正是由于希特勒的这种错误认识导致德军的重大失败。按照希特勒的战略部署,在德军入侵苏联的第一个夏天,在这个最适宜作战的季节,最激烈的战斗一直是在南部的乌克兰进行的。尽管德军攻占基辅,苏联伤亡和被俘的人数高达 100 万,但希特勒很快发现,苏军的抵抗却没有任何减弱的迹象,而苏军所有的作战命令全都来自于莫斯科。这时希特勒才认识到攻占莫斯科的重大意义。

而到了1942年,德军又面临着进攻高加索还是斯大林格勒的抉择。

高加索地区是连接黑海和里海、苏联、土耳其和伊朗的枢纽。德国攻占该地区将给土耳其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另外,德国还可以获得高加索、伊朗和中东地区的石油。

莫斯科会战后,德国需要发动一场大的战役以消灭苏军,同时夺取拥有丰富战争资源的地区,以战养战,德国将主攻目标定在了具有重要战略价值和丰富资源的高加索,同时在斯大林格勒发动一场牵制性进攻,以保护进攻高加索德军主力的侧翼。

斯大林格勒位于伏尔加河西岸,是苏联南方最重要的工业中心,也是南北交通的枢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希特勒认为,德军如果占领斯大林格勒,既可切断苏联中部和高加索地区的联系,占领高加索石油区、顿河和库班的肥沃土地,又可迂回东北,包抄莫斯科,进攻西伯利亚。本来德军进攻斯大林格勒只是牵制性行动,但是希特勒对斯大林格勒的战略地位作出了过高的估计,因而改变了先前将高加索地区作为主攻方向的计划,而将主攻方向改为斯大林格勒。结果苏德双方在斯大林格勒展开了一场空前大战,希特勒不断从进攻高加索的德军部队抽调部分兵力支援斯大林格勒,此举大大削弱了德军进攻高加索的兵力。尽管希特勒对斯大林格勒会战倾注了全部心血,但也未能挽救德军在斯大林格勒会战中的失败,同时,德军也没能夺取高加索地区。希特勒放弃主要目标而关注次要目标的做法是德军失利的重要原因。

6

不进攻列宁格勒、基辅,那么苏军从北边或者南边压过来怎么办?

就用基辅战役的图吧,德军就是从南北两翼了对苏联西南方面军两个侧翼进行了打击,一举合围了整个苏军西南方面军,就算是按照苏联人说的,苏军只是损失了45万人,但这也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但是,同样的道理,如果是苏军对于德国中央集团军群暴露的侧翼进行打击,那么中央集团军群的损失也将是巨大的。而且当时中央集团军群的后勤已经有点跟不上了,利用基辅战役的时间,德军终于是把铁路修到了斯摩棱斯克,终于是能够为之后的莫斯科战役囤积物资了。

这个是后来斯大林格勒会战中,德军暴露的侧翼被苏军利用,从而使整个第6集团军被合围、消灭。

这个地图是古德里安南下以前的地图,当时德军的中央集团军群的南侧已经暴露,如果不过暴露的两翼继续向前推进,那么自己就会遭到苏军的打击,事实上朱可夫在建议西南方面军放弃基辅的同时,就是要求加强中央方面军,在得到加强以后,中央方面军将要对中央集团军群的侧翼进行打击。别觉得德军是金刚不坏体,被苏联打了这么一个闷棍,中央集团军群也是要够呛。

二战时期的战争是典型的线式战争,双方是有一条比较明确的战线,在苏德战场西边是德国人,东边是苏联人,自己的正面就是敌人,对着前边开枪、开炮就行了。

但是要保证自己只需要对着前边开枪,就要保证自己的两边都是自己人,这样就形成了一条比较明确的战线。由于战线的存在,自己一方相对脆弱的后方补给线、仓库、医院、指挥中心这种所谓的软目标,都是在自己的战线后方,这些软目标通常都是被忽视,但是这些软目标对于军队的正常作战的意义巨大,没有这些软目标,军队别说作战,就是生存都无法保证。

由于保持战线十分重要,所以交战的双方都要尽力保证战线的连贯,说白了,就是对面有兵,自己也就要有兵在,这样才能保证战线的完整、连贯。而从几何的角度来讲,一条相对平直的线段距离就比较短,用在军事上来说就是,没有暴露的侧翼,在军事上说,暴露的侧翼是最危险的地段,双方通畅都是会照着这个地方下死手,所以当双方的战线犬牙交错的时候,削平对方的突出部就是双方最主要的任务,当然有的时候出于调整战线的目的,自己也会放弃一些突出部,这样可以节约兵力,把这些节约下来的兵力用在其他地方。

后来的库尔斯克会战,德军的做法就是标准的削平突出部的做法,这个是稍微有一点军事知识的人就会采取的措施。

苏联的地理条件有点像一个漏斗,西边窄东边宽,越往东边走战线越宽,这种情况很容易就产生暴露的侧翼,而保证自己的侧翼安全就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德军在1941年分兵北上南下,被德粉们认为是赢了战役而输了战争,但是德粉们没有意识到是,当时德军的中央集团军群已经是处于两翼暴露的状态,南方、北方两个集团军群都是落在了后边,中央集团军群事实上是一种孤军深入的状态,如果苏军从两翼打过来,那么中央集团军群就会被合围,这可是德军最强大的重兵集团,这个重兵集团如果被消灭,那么德军就不用打了,直接投降了。

同样的德国进攻高加索的时候也是要保障自己的侧翼安全,而且进攻斯大林格勒还可以切断伏尔加河这条水运通道,这对于苏联来说也是十分难受的事情。

图片来自网络。

7

谢邀!二战时期如果德军不打列宁格勒基辅和斯大林格勒,而集中兵力攻打莫斯科和高加索,则德军同样也赢不了苏德战争。这是因为苏德战争,德国是多线作战,以一已之力,力战欧美群雄。就拿当今的美国,在当时也做不到。战争是国家之间综合国力的较量,即使当今的美国可以打伊拉克、伊朗、朝鲜、越南等这样的小国,但要同时同中俄法德日韩这样的强国同时开战,美国国力也是支撑不了的。美国能单挑中小国家,但美国不俱备同时挑战全世界的能力。因为,再强大的国力也是有限的。

8

苏联如果只打莫斯科和高加索,白俄罗斯和基辅肯定必须拿下,否知根本无法攻打莫斯科和高加索。如果德军是制定这样的进攻路线的话,结果必定惨败,会输得很惨,根本没有赢的机会。



苏德战争的时候,德军兵分三路,分别朝列宁格勒、白俄罗斯和基辅进攻,德军最高统帅部的目的是明确,兵分三路攻打苏联的三个重要城市,然后三路围攻莫斯科。德军最高统帅部的计划很好,可惜实施起来却不容易,德军的北方集团军群在北方的列宁格勒遇到苦战,他们只是围住了列宁格勒,但是没能攻下。德军的南方集团军群攻击速度一般,他们遇到了苏军的抵抗,如果不是中央集团军群的古德里安部队前往支援,他们拿下基辅的时间会延长许多。

德军的中央集团军群攻击速度最快,古德里安为首的坦克部队开战第一天就突进了50公里,他们一路朝莫斯科的“大门”斯摩棱斯克挺进,并在三个月后攻下斯摩棱斯克。正当古德里安想要继续向莫斯科推进的时候,希特勒命令古德里安掉头支援基辅,虽然基辅是拿下了,但是德军向莫斯科进攻的时间推迟了一个月,导致他们在进攻最关键的时刻遇到了百年难遇的大雪,最终饮恨莫斯科城下。



德国如果不攻打列宁格勒和基辅的话,那完全不可行,他们单一从中路进攻的话,列宁格勒和基辅方面的苏军会对他们形成包围夹击,这样打必败。德军必须打列宁格勒和基辅,只是他们可以在斯摩棱斯克被攻下后,直接攻向莫斯科,不要支援基辅,等到莫斯科攻下来后,再回过头去支援基辅,这样效果会好很多。

中央集团军直接打莫斯科的话 ,成功的几率还是很高,德军打苏军的主要要旨就是快,趁苏联还没组织起防御的情况下,打苏军一个措手不及,正因为希特勒要求古德里安支援基辅,所以进攻莫斯科的时间推后了一个月,胜利就这样“溜”掉了。如果德军的中央集团军群攻下莫斯科,然后支援基辅,并拿下基辅,这个时候他们就具备攻击高加索的可能性了。



莫斯科战役后,德国的石油资源已经无法捉襟见肘,他们只有打高加索地区,获取高加索地区的丰富石油,否则战争打不下去了。希特勒制定的计划是以高加索地区为主要目标,然后保卢斯的第六集团军为进攻高加索的部队拖住斯大林格勒的苏军。希特勒这样的安排没问题,如果德军只是攻击高加索地区的话,前往高加索地区的德军随时可能被苏军前后夹击,那么高加索地区的德军连撤退的机会都没有了,几乎会被全歼干净。

德军同时打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最后前往斯大林格勒的第六集团军被歼灭,如果德军只打高加索地区,那么高加索地区的敌军几乎会被歼灭,那么苏军会趁势攻打克里米亚,然后他们将把轰炸罗马尼亚油田的时间提前,苏德战争结束的时间也会提前很多。



苏德战争的时候,希特勒唯一的错误就是没有让古德里安直接攻击莫斯科,如果古德里安没去支援基辅的话,莫斯科肯定就被德军攻下,至于同时打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的作战计划没错,德军之所以输是体量的体现,苏联终究是一个比得过体量大得多的国家。

9

同样各地苏军会拦腰阻击徳军。战争不应以城池失去,占领为胜负。斯大林完全拼消耗的战法,从人口众多,地方广阔,工业早已后移,准备提前上已经是必胜的结果,只是残烈灬灬中。

10

赢不了

首先德军的多线作战,以及前苏联的战略纵深就把德军拖垮了,而轴心国其余两个猪队友,意大利是谁也打不过,日本是捅马蜂窝

而诺曼底登陆就是压死骆驼最后的一根稻草,当三本五十六偷袭珍珠港后,丘吉尔笑了,而轴心国与同盟国参战国不成比例。

希特勒做的最错误的一件事就是进攻苏联,日本做的最错的一件事就是偷袭珍珠港,如果希特勒不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东条英机不打美国,美国不会直接参战,希特勒已经横扫西欧了,太急功近利了,失败了就要对自己的历史负责,导致会师柏林后,希特勒也自杀身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