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聊一聊你们老家的酒桌风俗?尤其喝酒劝酒方面有什么习惯?

聊一聊你们老家的酒桌风俗?尤其喝酒劝酒方面有什么习惯?

2020-09-28 22:35阅读(66)

聊一聊你们老家的酒桌风俗?尤其喝酒劝酒方面有什么习惯?中国酒文化博大精深,酒历史源远流长,但是随着地域不同,风俗习惯不同,在待客和办酒席方面习惯都不一

1

我们老家婚丧喜事、逢年过节、庙会等,亲朋好友来家里吃饭必须喝酒,家里的主人先敬酒,主人把每个人的酒杯倒满酒,然后一个一个敬酒,敬酒时主人不喝酒,每个人敬三杯酒,主人敬完酒后,他的堂兄堂弟,侄子侄孙轮翻敬亲朋好友酒,都是三杯,他们也不喝酒,等都敬完酒后,大部分人都喝醉了。

2

聊一聊你们老家的酒桌风俗?尤其喝酒劝酒方面有什么习惯?

我的老家是江西赣州,那是一个不太发达的地区,不过面积很大,占据了江西的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人口接近一亿,大部分都是客家人。所以我们的生活习惯其实与江西北部地区不太一样,无论是饮食,还是建筑都有区别。当然关于酒桌上的规矩,还有喝酒时的习惯自然也不太相同,客家人是比较好客,而且大部分的人家中都会自酿米酒,每当有客人来到家中做客,那么一定是会用米酒来招待对方,经常是由主人劝酒,倒酒的时候也是一定要倒满,我不太清楚别的地方是不是这样?但是我们那里只要来了客人,那一定是要把酒怀倒满。

客家人在过去是群居,一个大的围屋,里面可以住几十户人家,不过一个围屋也是一个家族,当然现在已经很少看到围屋,大部分还是分散而居,其实与南方大部分地方没有了区别,不过我们在酒桌上的文化,还是与别处不太一样。我们不会一直喝酒,有些地方可能一上桌,那就是先喝酒,然后不再吃饭,直到饭局结束了,喝得酩酊大醉之后才会散去。我们比较随意,如果去某个人家里做客,要是你不会喝酒,别人也不会笑话你,可以喝茶,或者是喝饮料。主人在入桌之前会把早已打开的酒,先给坐在上席的人倒酒,然后再挨个倒酒,要是到了你的面前,你不想喝可以提出来。这个时候主人可能会劝,但是只要你坚持,那么也就不会强求。

主人在倒过了一轮酒之后,并不会举起酒杯来干杯,这一点比较特别,大家只是围坐在一起先是聊天,然后在聊天中每个人不时举起酒杯喝那么一两口,再偶尔吃点菜。然后又是聊天,天南海北,随后又是不停地重复。主人只是在看到别人酒杯里没酒后会起身相劝,但是很多人在喝了几杯之后,会选择吃一点饭,然后再坐下来喝一轮,这样宴会就算是结束了。

我不会喝酒,那这些也是我去参加宴会时的感受,每次别人要给我倒酒,我一定是会拒绝,别人也不会说什么,这一点其实我觉得不错,不像有的地方,不会喝酒就不是男人。我们那里的人喝酒比较懂得量,从来不会过量,也就很少看到那种酒鬼。虽然我们的宴会很普通,但是氛围还是不错。每个人都懂得自己能喝多少酒,即使是到了最后主人相劝,那也是会拒绝,总之还是比较文明一些。

3

我们那边如果办事,特别是喜事。例如结婚、满月酒

七大姑八大姨来了,姑父姨夫也都会来,还有表叔等等长辈

开桌后,年龄大的长辈坐一个桌,也叫老人团圆桌,证明来到这受欢迎也受尊重,我们这边的同辈也会随它们坐在一块

酒过三巡后,晚辈们就该挨个去长辈那里给他们端酒,双手端酒表示敬意,它们不喝是不会放下杯子的

长辈们喝完后有时候看它们酒量大小,有连端三五个的,不能喝的少端点

等长辈们喝完还要双手再给它们斟酒表示敬意,自己的杯子也要倒点,但是不能比长辈多,否则视为不敬

然后一直到过瘾为止,有些长辈喜欢喝酒就怕晚辈敬酒的少,有些长辈不能喝就怕晚辈敬酒

晚辈多的基本都是先进去一个两个,敬过酒后门外的再进去两个

这不,前段时间我们家办喜事,躺着回去了好几个长辈,因为我们这边晚辈太多,它们年龄也大了,根本受不了一个挨一个的敬酒

4

重庆人的劝酒,绝对充满套路,一套说辞下来,弄得你不喝都不好意思。

劝酒的时候我们一般都说:我先干了,你随意哈【实际上:你不喝是不是看不起我?】

最后不知不觉就被带偏喝麻了…


还有的人劝酒会说:x老师,这是我们屋头自己泡的哟。外头都买不到的哟,你尝点儿告哈嘛!

(川渝人很多家里都会自己泡药酒,养生酒等等,我家里每逢桑葚、葡萄上市的时候我妈都会用老坛子泡酒,之前还在邻居家里看见人参酒,还有泡着一整条蛇的酒罐,不过一般有还养生功效的酒可不能多喝,一点点就够了)

这时候一般有点酒量的爷们儿都会端起酒杯喝一口。不管这酒到底好不好,感情都是到位的。


酒桌上最喜欢劝酒的还是亲戚朋友之间,长辈对小辈多半是寒暄和敬酒,特别是过年的酒席上主人家都会挨着每一桌都去敬酒,大家也都跟着干了,祝福新的一年事事顺心,万事如意!

不过这两年,大多去赴宴的人都是开车去,只要客人说我今天开车来的,主人家就不会劝酒了。毕竟喝酒开车开不得玩笑,出事儿了谁也担不起。

有时候主人还会叮嘱道那就不要喝酒了哟。走的时候还会专门把客人送到门口:路上开车小心点儿哟!我就不送了哈,下回又来耍~转过头,又去招待等着敬酒寒暄的同辈小辈们了。

@慢食fooding 劝酒也是因为关系好才劝的,现在越来越少人会强迫人喝酒,所以这更多的是出于一种关心的问候。对于喝酒这件事,大家量力而行,谨记开车不喝酒哟!

5

我现在在山西这边敬酒,都是用小勺子盛酒,酒席上都是喝一勺。要是酒量大的话可以拿杯子喝的。

6

我是贵州人,我也是少数民族,我们老家的酒桌风俗很多很多。

我们的酒桌风俗做到长幼尊卑有法度,敬神祭祀有礼制,但是随着时代发展,有很多很多老一辈留下来的规矩都被我们渐渐所遗忘了。

我是土家族,我来说说我们土家族的酒桌风俗及劝酒的一些习惯。

1,我们平时喝的最多的酒,就是自己家里酿造的包谷酒。又叫包谷烧,主要原材料为玉米,酿造出来的酒的度数非常之高,喝进嘴里,吞到肚子里,都有一种火烧火燎的感觉,包谷酒是土家人最喜欢的一种酒。

2,坐在酒桌上以后,会先分发碗筷,没等上菜,就倒满酒,开始喝。

3,接着会上下酒菜,比如花生米,凉菜等。

4,主人会看事行事,看着客人酒量还行,就继续喝酒,吃凉菜,如果感觉客人酒量不行,就会吩咐女主人,上主菜,就是大鱼大肉了。然后酒不喝了,吃点米饭,喝点汤,开始畅所欲言的吹牛。

劝酒的习惯,一般要劝你三五次,不劝酒代表不重视客人,劝多了得罪客人,所以每一位土家族的主人都很聪明的掌握了这个度,不多不少的劝酒次数,重视了客人,也不会得罪客人。

特别注意一点,如果客人和主人聊的欢快,大家敞开心扉,小心主人趁你不注意,给你加酒,这也是对客人的一种尊重,表示大家聊的开心,必须一醉方休。我们贵州是一个少数民族很多的省份,每个地方的酒桌习俗都不一样,还有很多,比如姑娘酒,转转酒,八字酒,咂酒?,交杯酒?,拦路酒,送客酒,鸡头酒,高山流水等等,太多了。

所以有机会一定到我的故乡贵州去旅游,我的父老乡亲一定会用最美的酒招待你,谢谢!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




7

很高兴回答你提出的问题,今天聊一聊,你们老家的酒桌风俗,尤其是喝酒劝酒方面有什么习惯,首先我们要知道,我们中国的酒文化,从古至今,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特别是在饭桌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我不知道别的地方待客,和办酒席风俗是什么样,因为地域的关系,可能还是有所区别的

我就来说我们这边的吧。

我们这边的风俗习惯,只要家里来客了,那肯定是,要做一顿丰富的饭菜招待,在找几个酒量比较好的陪着,我们这边叫陪客,会喝酒的,那肯是要喝的如果你的酒量大,那你肯定要醉,很会劝酒,那怕你不怎么喝酒,多少还是要喝点,农村办喜酒,也是特别的热闹,现在不光是男人能喝酒,现在女人也比较能喝,在桌上,最怕的就是那些爱打酒官司的人,这样的人真比较难缠,感觉不给你喝醉就不罢休,这种人在酒桌上太多了,有时烦,你也没办法,这就是我们这边的风俗,你要么不会喝酒

自从立法在酒桌上给人喝坏了,有连带责任之后,现在没有以前那样了,能喝就喝,不能喝就不喝,非常的自觉,你哪怕想多喝,也不会给你喝,

以前我们这边,每年为了喝酒,出事的人有太多了,现在风气非常正,哪怕酒在好,喝多了对身体的危害是非常大的


8

我们老家亲戚朋友聚会喝酒那是不可少的,拉家常摆龙门阵,边喝边摆共同要先喝三杯,这就是所谓的酒过三旬。三杯之后这下说敬酒了,有长辈在桌先从长辈敬起,无长辈先从亲近的人开始,这有利于营造喝酒份围,敬酒就厉害了,每人要敬三杯,一圈要敬完,同时接受别人的敬酒,敬酒之后就才开始斗酒,猜拳划令好不热闹。


9

同饮前三杯

宾朋皆坐,上第四道菜或六道菜后(三个菜是不喝酒的,三个菜喝为“断头酒”),尊长或东家便会提议同饮,饮毕,斟满酒杯,吃会儿酒菜,便同饮第二杯,然后便是第三杯。

说是随意,但有人提议同饮时,还是不得不喝。即至少3杯酒。

倒酒

同饮三杯后,东家便会出来给宾客倒酒,每人3杯酒,然后再与宾客同饮1杯,即每位宾客要喝4杯,至少3杯酒。

劝酒

众座若有初次见面者,要喝“认识酒”,一般是“敬一个、端一个”的风俗,客人要接受敬酒。

敬酒以见底为敬,但在向客人敬酒之前, 你先得把酒杯中已有的酒喝完,然后由敬酒的人倒满,两人碰杯一饮而尽,也就是敬酒的人喝一杯,客人喝两杯,但敬的酒一定要喝完,注意:这是对敬酒者的尊重 。

端酒

敬酒者恭恭敬敬地双手捧酒,走到客人座位边,站立在客人的座位旁,向客人表达祝福或感激之意后,再将酒高高奉上,等客人喝完放下酒杯后再离开,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要喝一满杯。

  鱼头酒

在河南酒桌上,鱼是最常见的,端上来后,鱼头要对准主宾或年长者。

有句话叫“头三尾四,脊五肚六”,即鱼的这四部位对着谁,谁便要喝几杯酒。

若有人把鱼眼睛夹给谁,谁便要喝3杯,此谓“高看一眼”,鱼两只眼睛,便是6杯;

若有人把鱼脸(即腮)夹给谁,谁便要喝2杯,此谓“赏个脸面”,鱼左右两腮便是4杯酒;

其间若有谁把鱼的背鳍夹给谁,谁便要喝3杯,此谓“一帆风顺”;

把鱼尾夹给谁便是“委以重任,娓娓动听”,需喝2杯;

鱼肚下面的鱼翅夹给谁可谓“展翅高飞”,又是3杯,如能把四个鱼翅都打发出去,便是12杯;

有人从鱼肚子里夹出的肉送与谁,意为“肝胆相照”,同饮2杯,即4杯;

有时为了凑热闹,把鱼肚皮所指处,定为“心腹之人”,脊背方向是“背靠大树好乘凉”;

“望子成龙”、“早生贵子”,“多子多福”等都是用鱼做文章常用的行酒令,都是从鱼肚子里夹出一块肉来送与别人;

鱼菜渐凉,可用一句“团团圆圆”同饮1杯,然后吃鱼。

有时鱼头对着的主宾不想喝鱼头酒时,就用筷子捅捅鱼嘴“大家通通都喝”,然后便同饮1杯后吃鱼。

有的人不能喝酒,却又被鱼头所指,可以用筷夹片菜叶盖上鱼眼,这叫“一概(盖)不论”,随便大伙咋喝吧。

鱼头酒,与王共享!

关于喝鱼头酒风俗的来历,有各种传说。其中最早的一个版本,跟商帝太甲有关。

据说在商朝第四代帝王太甲即位时,大宴群臣,宴中,大臣伊尹为表心意,献上陶制鱼头形佳酿一坛,高声颂道:“鱼头酒,与王共享!”遂将佳酿分饮,举坐皆喜。此后,鱼头酒方有荣誉、地位象征之说 。

河南人名为“好酒”,实为“好客”!但酒虽好喝,切勿贪杯哦。奉送一句万能拒酒词:只要感情有,喝茶也是酒!

10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我来自河南农村,我们这里婚丧嫁娶,亲朋好友都会过来帮忙,忙完过后,大家分桌依次而坐,主人会端上丰盛的饭菜,当然也有好酒。无酒不成席嘛,这时候主人家会依次轮桌敬酒,表示对亲朋的感谢。随后大家就自由饮用,气氛持续到吃过饭后。当然平时没事的时候好朋友好兄弟也会聚在一起,很简单搞两个小菜,一壶热茶。几人东拉西扯,谈工作,谈爱情,谈人生,谈理想。借着微熏的酒意把兄弟情,朋友情进一步的提高。

俗话说:小酒怡情,大酒伤身。任何时候切记一定要把握好尺度,做到能喝半片喝三两,高高兴兴,平平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