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毛主席诗词都有什么特点?

毛主席诗词都有什么特点?

2020-09-28 15:02阅读(63)

毛主席诗词都有什么特点?: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也是独树一帜的大诗人。两种身份相互重叠、两种气质相互渗透,使他的诗作具有了一种前无古人:-诗

1

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也是独树一帜的大诗人。两种身份相互重叠、两种气质相互渗透,使他的诗作具有了一种前无古人、独步峰巅的大美意象。

柳亚子称赞毛泽东诗词是“推翻历史三千载,自铸雄奇瑰丽诗”;元帅诗人陈毅评价毛泽东诗词是 “妙语拈来着眼高,诗词大国推盟主”。无论是从内容还是从形式方面去评论,毛泽东诗词都是艺术精品。

毛泽东不同人生阶段写的诗词,具有历史性的完整系列,是一部空前波澜壮阔的史诗。它是现代中国沧桑巨变的宏伟史诗。1925年《沁园春·长沙》“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当时的中国究竟该向何处去,中国究竟该由哪个阶级来主宰、来掌控,毛泽东还没有找到令他满意的答案,他也在思考、也在探索。1927年《菩萨蛮·黄鹤楼》,“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毛泽东面对大革命失败,依然斗志昂扬,奋勇前行,积极探索。1949年《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天翻地覆慨而慷”,1950年《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一唱雄鸡天下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到1965年《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时, “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毛泽东诗词是革命战争摧枯拉朽的壮丽画卷。1927年《西江月·秋收起义》“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1928年《西江月·井冈山》“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1931年《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到1931年《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七百里驱十五日,横扫千军如卷席”。1935年《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1949年《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百万雄师过大江”,穿长衫的毛泽东带兵打仗之后,逐步成为一位军事统帅、一位战略大家、一位兵法大师,人民军队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最终夺取全国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毛泽东诗词是毛泽东人生追求奋斗不息的真实写照。我们可以把毛泽东诗词作为特殊形式的毛泽东自传来理解和阅读。毛泽东所经历和参与的重大历史事件,在诗词中几乎都有反映。1910《赠父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1925年《沁园春·长沙》“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1927年《菩萨蛮·黄鹤楼》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的“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1956年《水调歌头·游泳》的“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1961年《卜算子·咏梅》的“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1962年《七律·冬云》的“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1963年《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的“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1965年《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的“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毛泽东从未停息追求和奋斗。他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

白居易说:“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毛泽东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毛泽东诗词是内心情感深沉丰富的自然流露,蕴含着眷恋娇妻爱侣的亲情,关切劳苦大众的天下情,迷恋戎马生涯的征战情,依恋故园家乡的乡国情,善待各界人士的挚友情,憎恶反动势力的阶级情。这里仅以《蝶恋花·答李淑一》“我失骄杨君失柳”中“骄杨”二字为例。章士钊曾问毛泽东如何理解这两个字,因为这个“骄”字一般不用于形容女性。毛泽东回答说:“女子革命而丧其元,焉得不骄?”骄杨可以解读成刚毅、执着、坚定、果敢、忠贞、百折不挠、不屈不挠的杨开慧。这是一个共和国的领袖对一个革命烈士的高度赞美。一次,岸青、邵华请父亲抄一份这首词给他们作永久纪念,毛泽东提笔写成了“我失杨花君失柳”。他们问父亲是否记错了,毛泽东说: “称杨花也是贴切的。”杨花可以视为夫妻之间的称谓,比较随意、自然、亲切,这是丈夫对妻子的诉说。毛泽东对杨开慧感情深厚,但在表达方式上内外有别,耐人寻味。

沈德潜说:“有第一等胸襟,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毛泽东不仅靠他的光辉思想引领着人们,也凭借他的伟岸人格吸引着人们。毛泽东刚毅、执著、坚韧、勇猛、果敢、睿智、率真、平和、从容、豁达、乐观、无私、忘我,充满人性的光辉,充满人格的魅力。这种人格特性,在毛泽东诗词中都能找到印迹和表现。毛泽东的诗句总是境象阔大、气势恢宏,如“看万山红遍”;“万类霜天竞自由”;“万木霜天红烂漫”;“万水千山只等闲”;“寥廓江天万里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万里长江横渡”,充分展示出毛泽东视野开阔、胸襟豁达、心系天下的人格魅力。

毛泽东是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理论家,毛泽东诗词蕴含丰富,从“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国家前途命运的怅然天问,“战地黄花分外香”的生命礼赞,“人间正道是沧桑”的历史规律,到“牢骚太盛防肠断”的委婉规劝,“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警世格言,毛泽东诗词洋溢着深邃的哲理光辉,令人百读不厌、回味无穷,常读常新。

毛泽东堪称语言大师,他的诗句用词准确、雄健、精炼、生动、质朴。他善于壮用名词,如“北国风光”两个名词涵盖半个中国。他善于活用动词,如“万山红遍”、“漫江碧透”、“万类霜天竞自由”、“横扫千军如卷席”、“浪遏飞舟”、“一桥飞架南北”、“飞起玉龙三百万”。他善于精用形容词,如“俏也不争春”,“搅得周天寒彻”,“唯余莽莽”,“顿失滔滔”。他善于使用数量词,如“万水千山”,“千里冰封”,“百万雄师”,“四海翻腾”,“五洲震荡”。他善于使用副词,如“层林尽染”,“只识弯弓”,“略疏文采”,“稍逊风骚”。

毛泽东精通诗词创作技巧,基本遵循平仄格律,遵循诗词对仗规范,遵循诗词音韵要求。但毛泽东强调形式服务于内容,以达意为主,不以辞害意,不为形式所拘,必要时某些地方也有所突破。毛泽东诗词措词达意,声韵铿锵,读来抑扬顿挫,气韵生动。

毛泽东喜用红色构筑艺术世界,如“红旗漫卷西风”、“看红装素裹”、“红雨随心翻作浪”、“万木霜天红烂漫”。因为红色象征着革命,毛泽东诗词中有红旗意象的诗句有十二句之多。“赤橙黄绿青蓝紫”,颜色格外鲜明绚丽,几个色彩词成句,这是毛泽东的首创。毛泽东还善于运用色彩对比,如“万山红遍”与“满江碧透”,红更见其红,碧更见其碧;“红装”与“素裹”映衬出“江山如此多娇”,“百丈冰”与“花枝俏”更显梅花的艳丽高洁。

毛泽东曾经说过:“诗当然应以新诗为主体,旧诗可以写一些,但是不宜在青年中提倡,因为这种体裁束缚思想,又不易学。”毛泽东典雅规范,属于高雅文化。但是毛泽东写诗从不玩弄词藻、故作艰深,而是尽量使用大众化语言,力求通俗易懂。有时,他甚至直接运用口语,如“分田分地真忙”;“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红军不怕远征难”;“吴刚捧出桂花酒”等诗句,一看就懂。毛泽东诗词雅俗共赏,既典雅又通俗,既属于阳春白雪,又适合下里巴人。

自信、乐观的英雄主义豪气,也是毛泽东诗词的一个显著特点,具有强大的感染力。青年时代的毛泽东,投身和主导的革命伟业刚刚起步,尚未经历太多的坎坷、体验太多的磨难,因此他这个时期的作品明净、清朗、纯粹,洋溢着理想主义的情怀。即将导演历史大剧、问鼎神州大地的青年诗人纵目天下,看到的是这样的情景:“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在这幅山水大画中,众多船只乘风破浪、穿梭往还;矫健的苍鹰在万里长空大秀身段,姿态俊美雄健,动作刚劲有力;鱼儿在清澈的水中信游曼舞、恣意嬉戏——这正是“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自然画卷,是意气盎然、生机勃勃的青春画卷,是对未来充满美好期许的历史画卷!

这样的乐观主义基调从此就在他的诗作中沉淀并固定下来,成了毛泽东诗作的生命基因,即使在最恶劣的政治、军事条件下,也没有动摇过,更不曾改变、遗失过。在人民军队“小荷才露尖尖角”的井冈山时期,面对“敌军围困万千重”的险恶局面,是“我自岿然不动”的从容镇定;在初创赣南闽西根据地的艰难岁月,是“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的喜乐情绪,是“战地黄花分外香”的迷人味道;在突破敌军围追堵截的长征路上,是“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热烈景象,就连千里雪山都是白光粼粼、遍地灿烂,与红军官兵同开颜、共欢笑。面对“高天滚滚寒流急”的形势,诗人感受到的却是“大地微微暖气吹”的气息!这岂止是大地的微微暖气,分明是诗人的表情、心情,古今中外哪个诗人有此等豪迈?

毛泽东虽然是一个在政治、军事舞台上叱咤风云、千锤百炼的巨人,却从来没有失去一个普通人的正常情感,最让他揪心动容的是百姓的苦乐悲欢。得知老百姓食不果腹的时候,会难过得流泪;听到某地根除了某种传染病,又兴奋得失眠。在遵义会议顺利结束、红军取得战略上主动地位的有利形势下,呈现在他面前的景色却是“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落日西下、万山红遍、让无数文人墨客倾倒折服的壮丽景观,在毛泽东的眼中却像是遍地鲜血,令人触目惊心!那个时候,他想到的一定是牺牲在刑场上的一个个亲人,是倒在血泊中的一批批战友,因此心潮起伏、心绪苍凉。吟诵夕阳的诗句很多,比如“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送飞鸟以极目、怨夕阳之西斜”等,都是惋惜美好时光的短暂。相对毛泽东的“残阳如血”,内涵、气象就单薄了许多。将“夕阳”视作“残阳”,凸显它的残缺性,由夕阳余晖联想到血染疆场、血洒征程,并因此而伤感、沉郁的,似乎只有毛泽东一个人。这种意象的形成和表达之所以能够成为毛泽东的“专利”,是由他的特殊经历和身份决定的——作为一个诗人,却又指挥过那么多的战役、面对过那么多的死亡;作为一个军事家,对死亡和鲜血却又具有诗人的敏感!面对身边一个个倒下的战友,当时可能来不及伤感,但隐痛并未因此消失,而是沉淀在记忆深处了,以致当别人激赏夕阳的万丈光芒的时候,毛泽东看到的却是它的残缺姿态,是鲜血的回归再现!

在长征即将胜利、偶有闲暇放纵一下诗情的时候,诗人的笔下还是对战友的牵挂思念。“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他深情地目送着南飞的大雁,一直到它们消失在天际。我们不知道他向南方的战友们遥寄的是怎样的情思,但触摸这些文字的时候,已经感受到它们暖热的温度了。开国前夕百废待兴、日理万机,但面对老朋友对待遇安排的牢骚抱怨,还得耐心地说服疏导:老朋友啊,“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风物长宜放眼量”。昆明湖虽然湖小水浅,但观鱼看景并不比大江大河差,将眼界放大一些才能领略到好风景的妙处啊!

如果说豪迈气派反映的是毛泽东精神世界的质地,那么宏大气象说明的就是他精神世界的容量。容量有多大呢?“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一座座顶天立地的磅礴大山蜿蜒起伏,犹如温顺细碎的浪花、轻轻一握的泥丸——这是他精神世界的空间包容度。“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这是他精神世界的时间包容度。30岁离开湖南、奔向革命风暴中心的时候,就写下了“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以这样的决绝气势抒写自己改造旧中国的信念意志。从此,诸如昆仑、寰宇、四海、五洲、汪洋、北国、长城之类的宏大词汇就成了他诗作中最常见的意象关键词。

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同时成为伟大的诗人,是诗歌的幸事。他为多姿多彩的诗歌长河贡献了一种独特的风格,增添了一道绚烂的风景,也为人们的精神世界提供了一种新的养分。

2

乐观浪漫,大气磅礴。

行云流水,情景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