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假如你的工作被机器人取代了,该何去何从?

假如你的工作被机器人取代了,该何去何从?

2020-09-09 12:03阅读(68)

假如你的工作被机器人取代了,该何去何从?将来有一天你的工作被机器人取代了,你怎么办?:机器真的会抢走人的饭碗吗?作者:刘植荣人类对科技进步又爱又恨,爱

1

机器真的会抢走人的饭碗吗?

作者:刘植荣

人类对科技进步又爱又恨,爱的是它可以解放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让人生活得更美好;恨的是担心它会抢走人的饭碗,让更多的人失业。18世纪工业革命爆发后,就有人对各种机器感到恐惧,担心它们会抢走人的饭碗,一些行业的工人组织起来抗议使用机器,甚至捣毁机器。最近几年,随着网上购物、网络转账、网上办公等自动化的发展,机器会抢走人的饭碗的文章频频见诸报端,引起不少人对现代科技发展的忧虑。本文就分析一下:机器真的会抢走人的饭碗吗?

1.机器是人类文明的象征

人类文明沿着两条主线发展:一条是物质财富的创造,一条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这两条主线虽不能说总是齐头并进、平行发展,但两者的发展大方向是一致的。换言之,有时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精神文明却停滞甚至滑坡;反之,有时精神文明高速发展,物质文明却没有跟上。但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总的发展趋势是向前的,而且两者之间有互相促进作用,停滞、倒退只是暂时受到的挫折,通常是人为因素强力干扰的结果。

科学技术是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总动力。例如,没有印刷技术,人类就很难得到足够的精神食粮,无法让知识传播得更快、更广,精神文明的发展必然受限;没有汽车,人类就不能便利地交流、聚会,同样无法让思想传播得更快、更广,精神文明的发展受限;没有国际互联网,各种知识的传播就慢得多,精神文明就难以以较快的速度发展。

从历史的角度观察,那些文明古国,也是在历史上科学技术进步比较快的国家;在现代及当代世界,科学技术发达的国家,也是文明程度比较高的国家,正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2.发明机器是为了解放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

机器起初是机械化的,现在很多是智能化的,不管是机械化的还是智能化的,机器都是科学技术发展进步的成果。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人们发明机器的动机就是让机器给人服务,为人带来利益。

人不愿长途跋涉或背负重物,就发明了人力车、畜力车、轮船、火车、汽车、飞机等运输工具;人不愿用镐挖掘土石方,就发明了挖掘机;人不愿双手装载沉重的货物,就发明了装载机、起重机等机械;如此等等。

捷克作家卡雷尔·恰佩克在他1920年出版的科幻剧本《罗萨姆的全能机器人》中发明的捷克语单词“roboti”(机器人)本来是“苦差事”的意思,也就是让机器人干那些人所不愿意干的重复性、危险性的笨重工作。

我是在农村长大的,每年麦收季节,农民都是踩着钢针般的麦茬在烈日炎炎下用镰刀收割小麦,然后把割下的小麦用马车运到打麦场晾晒,晒干后让牛拉石磙子把麦粒从麦穗上碾压脱落,再用筛子把麦秸等杂物筛掉。农民经过艰辛的劳动总算看到一堆麦粒了,但要先把饱满的麦粒筛选出来交公粮,剩余的才能按工分多少分给农户。

一年麦收时节我回老家说,好多年没割麦子了,想下地割麦子。老家的人听了告诉我说:“你就在家喝茶吧,现在麦子都用联合收割机收割,一会儿就把麦粒送到家里来了。”

由此可见,人类发明、制造机器,无不是为了解放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多快好省地创造社会财富,让人类生活得更安逸。

3.机器不是万能的,它无法满足人的情感诉求

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由于人的喜好原因,一些行业的自动化很难普及。例如,在餐馆点餐时,人们更愿意与人打交道,而不愿意与机器打交道。

美国咖啡连锁店星巴克创建之初,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曾考虑用机器为客人调制咖啡,但他很快发现,客人来到星巴克,不仅仅是为了尽快拿到一杯标准化的咖啡,还有某种情感诉求,机器无法满足客人的这种情感需要,必须有店员与客人互动。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70%人更愿意从一个人那里点餐,仅有10%的人表示更愿意自助点餐,有19%的人表示无所谓。

也有一些工作是人类愿意做的,如绘画、雕塑、写作、作曲、演奏、表演、烹饪、下棋、打牌以及各种体育竞赛等,因为通过这些工作可让人获得乐趣,并得到社会的认可,给人成就感,让人在肉体和精神上得到愉悦。

4.农业机械让农民失业了吗

正如上文笔者的经历一样,农业机械化解放了农业劳动力,不但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它不但没有抢走农民的饭碗,反而让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改善,因为农民可以利用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增加家庭收入。

美国是世界上最具有创新成就的国家,各种农业机械像扎棉机、联合收割机等的发明,让美国农业迅速崛起,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农业强国。

伊莱·惠特尼1793年10月28日申请了轧棉机专利,1794年3月14日获得批准。惠特尼发明的轧棉机改写了美国的历史。如果手工把棉籽从皮棉中剥离,一个劳动力一天只能生产1磅棉纤维;而一台轧棉机配两三个劳动力一天可生产50磅棉纤维,极大地提高了棉籽剥离效率。

棉籽剥离效率的提高促进了棉花种植面积的扩大,美国南方棉花产量从1800年开始几乎每十年翻一番,1830年产量为75万包,到1850年猛增到285万包。1860年,美国南方棉花产量占世界棉花总产量的三分之二。棉花种植面积的扩大使美国南方对农业劳动力的需求由1790年的70万人增加到1850年的320万人(大都是奴隶)。

由此可见,机器不但没让农民失业,反而创造了更多的农业就业岗位。

随着美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在保持农田面积不变、产量增长的前提地下,解放了大量农业劳动力。

1947年至2016年,美国人口从1.45亿人增长到3.23亿人,70年间多出1.78亿人,增长了122.8%。但在这期间,美国农业就业人口却从789万人降到246万人,70年间流失了543万个农业就业岗位,减少了68.8%。2016年,美国就业总人口1.5856亿人,农业就业人口仅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55%。

可能有读者会问,美国农业就业人口在过去70年里减少了543万人,这不就意味着机器让这些人丢了饭碗了吗?

其实,农业就业人员的减少并不代表这些减少的就业人员失业了,这是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减少的这些农业就业人员改行进入制造业、商业、服务业等其他行业工作。

美国1940年农田总面积为10.6亿英亩,2012年农田面积为9.15亿英亩,减少了1.45亿英亩,变化不大。这期间美国的失业率也无很大变化,1947年的失业率为3.9%,2016年的失业率为4.9%,失业率最低的1953年为2.9%,失业率最高的1982年为9.7%。

失业率的变化主要是由经济周期决定的,与科技进步并没必然联系,不能说科技进步了,让更多的人失业了。如2008年美国炒房炒出金融危机后,大量银行倒闭,经济出现了负增长,失业率由2007年的4.6%迅速攀升到2009年的9.6%。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可知,农业机械并没有抢走农民的饭碗,而是让他们改行转岗,给他们换了个饭碗,用新饭碗吃饭吃得更可口、更香甜、更有营养了。

5.汽车让车夫失业了吗?

刚出现汽车时,恐怕也有人对此感到恐惧,认为汽车会抢走车夫的饭碗,他们就是没有想到,车夫“换个马甲”变成汽车司机了。

根据世界汽车组织(OICA)的报告,2016年,全世界的汽车产量为9498万辆,主要汽车品牌的产量如下:日本丰田1021万辆,德国大众1013万辆,韩国现代789万辆,美国通用779万辆,美国福特643万辆,日本尼桑557万辆,日本本田500万辆。2016年,汽车制造业雇员总数为1000万人,占世界制造业雇员总数的5%。

汽车制造业除了直接创造的1000万个就业岗位外,还在上游企业(如炼钢、炼铝、炼铜、玻璃、橡胶、塑料、计算机、软件编程、导航测绘等)以及下游企业(如汽车销售、驾校、汽车保险、燃油、燃气、发电、加油站、加气站、充电桩、汽车清洗、汽车维修、停车场等)创造大量就业岗位。根据估算,汽车制造业每直接创造一个就业岗位,就要在其上游和下游产业链上间接创造5个就业岗位。汽车产业直接和间接地为6000万人提供了就业机会,过去是车夫,现在他们则在与汽车相关的行业工作了,他们同样没有丢掉饭碗,而是换了一个饭碗吃饭。

6.网店让实体店的店员失业了吗?

电子商务的出现,使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网上购物。咨询机构IMRG的报告显示,从1995年开始,英国开车到超市购物的人逐渐减少,到本世纪初,英国有六分之一的居民日常生活必需品依赖网购。

毋庸置疑,网店挤垮了很多实体店,让不少实体店从业人员离开了传统的零售岗位。但我们不要忽视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网店繁荣了快递业,没有网店就没有快递业今天的规模壮大,就没有每日穿梭于大街小巷、走家串户的快递哥。以中国为例,快递业从业人员在过去10年里增长了13倍,2016年达到了5012万人,占全国就业人口的6.5%。

根据中国国家邮政局发布的《2017年第三季度中国快递发展指数报告》,2017年第三季度,每万居民就有1.6个快递网点,全国快递业务量完成100.8亿件,同比增长28.4%,日均快件处理量超过1亿件,人均快递使用量超过7件。

2017年中国“双11”网购节,各路电商疯狂“甩货”,快递员加班加点送快件。根据星图数据对20家B2C电商平台的监测,“双11”当天全网总销售额达2539.7亿元,共产生包裹13.8亿个,相当于所有中国人平均每人有一个包裹。这就需要物流公司转运、递送这些包裹。

可见,担心网店抢了实体店售货员的饭碗是一种片面认识,只看到了网店让实体店倒闭,没有看到网店为物流快递业创造了数千万个工作岗位。

7.网上转账让银行柜台员失业了吗?

自从美国人丹·亨利和迈克·布朗1994年在堪萨斯州利伍德市创建了网上转账公司Euronet Worldwide以来,网上转账逐步普及起来,给银行业带来重大冲击,人们转账不需要再到银行去办理,在电脑、手机、平板、POS机等网络终端设备上就可便捷地转账,这让银行实体门面出现了关闭潮。

在德国,网上转账的快速普及迎来了德国银行门店关闭潮,在2014年中期至2015年中期,仅一年的时间就关闭了2200家支行。德国复兴银行的一个报告显示,进入21世纪以来,德国全国各地的银行支行从38000家减少到27800家,关闭了10200家支行,有26.8%支行被网上转账挤垮。

2017年10月26日,北欧联合银行宣布在未来4年减少6000个工作岗位,实现银行的转型。

2017年10月29日,共同社报道称,包括日本瑞穗金融集团、三井住友金融集团在内的日本三大银行,今后将减少32500人份的业务量,原因在于网上转账让前去银行窗口办理转账业务的客户持续减少。

毫无疑问,网上转账让银行柜台业务量急剧减少,不得不关闭一些门店并裁员。但另一方面,网上转账也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如程序员、软硬件维护工程师、客户服务人员等。以美国1998年成立的PayPal网络支付平台为例,该平台在2016年就有18100名雇员。如果从全社会就业形势分析,网络转账造成的银行部分就业人员的失业,会从网络转账创造的新就业岗位得到弥补,全社会就业人员不一定会因此减少,说不定还会因此增加。

8.网上政务让公务员失业了吗?

世界不少国家推出网上政务。过去,居民办理各种行政许可或证照,要亲自到政府相关部门窗口排队办理,提交各种材料,填写一份又一份的表格,不仅耽误了居民的正常工作,也增加了城市的交通拥堵。

在法国,连机动车行驶证和驾驶证的申领都在网上办理。法国过去在全国各省政府单位总共有4000名公务员负责这项业务,但从2017年11月6日起,各省政府办理日常生活证照的窗口全部关闭,改由网上办理,居民可在内政部网站或国家证照签发局(ANTS)网站上申请,网站一周7天每天24小时开放办理业务。法国内政部秘书长德尼·罗班指出,申请各种证照的民众经常在省政府窗口前排成长龙,这种申请方式陈旧过时,现在改为通过网络申领证照,为居民提供便利,同时也可以有效地防止舞弊。

有读者又要问了,法国网上办理证照,那过去负责这项业务的4000名公务员不就失业了吗?

法国内政部指出,网络政务节省下来的公务员可在部门内部或部门之间转岗,如转岗到安全岗位、防止舞弊及公共政策协调工作等。最后各省政府要裁减1300个公务员岗位,政府会对这些人进行培训,让他们断了“皇粮”后到社会上能更容易地找到工作。

9.科技进步不断创造新的就业岗位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已经知道,机器不是抢了人的饭碗,而是给人换了个饭碗。科技进步在让传统行业逐步消亡的同时创建了新的行业。

1804年2月21日,英国发明家理查德·特里维西克发明蒸汽机车以来,英国铁路迅速发展,到1914年达到了37738公里的历史峰值,铁路网密度每平方公里155米。

1828年7月4日,美国第一条商业化运营的铁路开工建设,至1916年,美国铁路营业总里程到达了408940公里的历史峰值,铁路网密度每平方公里55米。

铁路的发展让畜力车运输淡出市场,但同时创造了很多就业岗位。1896年,美国人亨利·福特建厂批量生产汽车后,汽车迅速发展起来,汽车的发展让铁路运输成了夕阳产业,其市场份额不断被公路运输蚕食。

1955年到1975年20年间,英国关闭了4000多个火车站,铁路营业里程还剩下19320公里,有一半的铁路被废弃。根据英国交通部的统计,在1991年,英国客运周转量为6810亿人公里,其中公路占94%,铁路仅占6%。2013年,英国货运周转量2118亿吨公里,其中公路占71%,铁路仅占11%。

美国的铁路发展与英国相似,随着汽车的发展,铁路运输市场份额逐渐萎缩。美国铁路营业里程到2011年萎缩到224792公里,几乎有一半的铁路被废弃。2012年,在美国客运周转量中,公路占86.93%,所有轨道交通只占0.77%的份额。2011年,美国货运周转量94977亿吨公里,公路占44.8%,铁路仅占29.3%。

铁路运输量锐减,铁路从业人员必然也随之减少,但与此同时,公路运输业务急剧扩张,公路运输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10.担心机器抢人的饭碗不利于现代化建设

通常而言,在科技发达的国家,人们不太担心机器会抢自己的饭碗;在科技欠发达的国家,人们反而担心机器会抢自己的饭碗。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在2017年11月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70%的美国人认为自己的工作不太可能被自动化取代。

中央明确提出,中国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050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担心机器抢人的饭碗会对现代化建设产生消极认识,不利于我国现代化建设。

总之,我们完全没有必要担心机器会抢走人的饭碗,而是要大胆解放思想,大张旗鼓地进行科技创新,努力推进现代化建设,解放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让社会更美好,让人民更幸福。

2

找个新工作,机器人不容易替代的那种(比机器人便宜、或者机器人还不能替代)。这是从个人层面上考虑。宏观层面,政府的智囊团要好好研判,如果机器人大量替代人时,人的就业、无业人的生存补贴等严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