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奥斯特里茨战役中,拿破仑凭什么断定:俄军会冲下普拉岑高地?

奥斯特里茨战役中,拿破仑凭什么断定:俄军会冲下普拉岑高地?

2020-09-09 09:02阅读(72)

奥斯特里茨战役中,拿破仑凭什么断定:俄军会冲下普拉岑高地?当时,把守普拉岑高地的俄军统帅是素以持重而著称的库图佐夫将军,拿破仑凭什么断定他会犯错?:谢

1

谢邀。奥斯特里茨战役,是世界战争中的一场著名战役。在拿破仑的指挥下,在奥地利的奥斯特里茨(今位于捷克境内)取得了对俄奥联军的决定性胜利。

奥斯特里茨战役在世界战争中都占有相当大的地位,它渗透了拿破仑的军事思想,也是拿破仑·波拿巴在其军事生涯取得的最光辉的胜利,其用兵无论在战略方面还是在战术方面,都是无懈可击的,而其反击的时机也选择得恰到好处。

拿破仑认真分析了当时的战略形势,清楚地意识到,法军当前最大的危险是面临着俄奥普三国军队的联合攻击;俄军是反法联盟中最重要支柱。必须在普鲁士参战前击败俄军,才能使法军从根本上扭转危险的战略局面。

当时拿破仑如果不能迅速击破面前的俄奥联军,时间一久等普鲁士集结完军队加入反法同盟对法宣战,到那时法军就被动了。普军一旦南下,则远征奥地利的法军主力就将失去撤回本土的退路。

拿破仑的得意之笔就是向联军示弱,撤出普拉岭高地,法军的防线自然被拉长了,有利于俄奥联军展开优势兵力。

法军放弃了普拉岑高地后,俄奥联军内部的主战派沸腾了,一时之间,联军像炸锅了一样,拿破仑怂了!拿破仑怂了!

其实,联军根本没看出拿破仑采取的兵不厌诈的谋略,故意示弱。生怕敌军不还手的拿破仑豁出去了自己的老脸,派人请求和谈,还当着俄奥联军使者的面演戏演了个全套。

因此,拿破仑的一切行动,都是紧紧围绕追击俄军,尽快与其主力决战这个总意图来实施的。而俄奥联军则昧于大势,缺乏等待时机的耐心,片面地认为自己兵力数量上占有优势,错误判断法军怯战,其作战计划都是以法军已经基本上失去了进攻能力,不久就将撤退为基点,误入拿破仑的圈套,导致了最后的惨败。

2

奥斯特里茨战役,拿破仑将军,哦,皇帝陛下事先侦察了普拉岑高地和冰湖的地势,又假装实力不济,在三皇会战前同亚利山大沙皇谈判时故意的表现的要和俄罗斯和平,矛盾都是奥地利皇帝引起的。

亚力山大沙皇是储君新晋级大位,急于求成功,让重臣们服气,(其中一个人就是俄国陆军元帅库图佐夫)中间的煽风点火人就是奥军元帅。亚利山大青春热血,也可以称为嘴上没毛,办事不牢。拿破仑一个破解游戏密码一样的后退,让主力军是步兵的俄罗斯军团和奥地利奥匈帝国步兵的联军先扬后降,冬天里被人打的退向了冰湖,法国人的炮队从三个方向向联军的败溃之旅猛烈开火,炸弹炸毁了冰面和冰面上的败兵,另外的溃兵不停的被拿破仑效仿亚利山大大帝对波斯帝国的中心突破的老法兰西近卫军突破。法国人有一幅巨大的油画描述这场战役,沙皇亚利山大都险些被俘。:

法国人把缴获得了俄奥联军的铜炮在法国巴黎城市广场上铸造了一个胜利圆柱,历史上称为旺多姆圆柱,当时的法国人独步天下!

沙皇帝陛下也没有办法,只有被人打了一个嘴巴子,再来装出来的一个笑脸同法国人说和!

英格兰首相皮特直接对待从说,把你的欧洲地图收起来吧,十年之内我们用不着他了!

3

普拉岑高地,是“三皇会战”——奥斯特里茨战役中的关键制高点,拿破仑在此战中,对普拉岑高地的“先弃后取”战术,充分证明了在战争中:“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特点,显示了拿破仑总揽全局的战略目光、和机敏卓越的战术水平。

第一步:“先弃”,无非是示弱于敌。由于兵力上的巨大优势,俄罗斯皇帝亚历山大和奥地利皇帝弗朗茨都认为拿破仑胆怯,不敢挑战俄、奥联军。为此,拿破仑故意主动示好,要求进行和平谈判,理所当然地,被俄、奥两国皇帝拒绝了。除此而外,在战前布阵上,拿破仑也摆出一副怯战的架势,做出一副随时准备逃跑的样子。其中,主动放弃战略制高点“普拉岑高地”,就是最为大胆的一步棋。这样的布局,使得俄、奥联军骄气大增,派出老将库图佐夫率领俄军的精锐部队,占据了这个关键的制高点。

第二步,“后取”,首先要强调一点,无论后面的战局怎么发展,在交战的过程中,拿回“普拉岑高地”,一直是拿破仑关键的一步“后手棋”。为此,一方面,在战局推进的过程中,拿破仑一直紧密关注着“普拉岑高地”上俄军的动向;另一方面,拿破仑早就在“普拉岑高地”的山脚之下,借着浓雾的掩护,埋伏下了苏尔特元帅率领的5000法军最精锐的骑兵,随时准备夺回“普拉岑高地”。

果然,战局的发展,一切如同拿破仑的预料,南北两线,双方打得正胶着之时,据守在“普拉岑高地”上的俄军忍不住了,想要加入战场,来一个“居高临下、势如破竹”。没想到,俄军前脚离开高地,迷雾中的5000法军骑兵,就在苏尔特元帅的率领下,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冲上了高地,稳稳地夺回了“普拉岑高地”。法军重新占领这个制高点,前后只用了15分钟。

最后说一点,假如老奸巨猾的俄军老将库图佐夫始终不肯带队离开“普拉岑高地”,怎么办?即使如此,那也不会改变拿破仑的战略部署,无非是改“巧取”为“豪夺”。只要战局发展到了那一步,不管“普拉岑高地”上的俄军离不离开,苏尔特元帅都会率领这支“欧洲最精锐的骑兵部队”,从山脚下的浓雾里,闪电而出,迅速拿下“普拉岑高地”。只不过,夺回高地的时间会略长一点、战死的法军会多几个而已。

4

用拿破仑思想武装起来的法国步兵和骑兵,在这一战役里爆发出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在拿破仑皇帝的正确领导下,在法国元帅的有力指挥下,分得财富的法国军队在战争中,发扬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用自己的铁脚板战胜了敌人的骑兵,为胜利奠定了基础!

5

作为军事指挥员,不仅要了解地形、气候、兵力、兵器等,还要了解敌方指挥员的思想、风格。初登皇位才六年的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年青气盛、急于求成,就是他的弱点,拿破仑抓住他的性格弱点,以退让诱他上勾。战场上的指挥没有什么100%有把握的事,决策完,也只能听天由命了,不上勾,就再想别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