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你听过哪些奇闻轶事?

你听过哪些奇闻轶事?

2020-09-04 09:06阅读(85)

你听过哪些奇闻轶事?可以分享一下。:这里讲一个我家乡的奇闻轶事。我家乡地处粤东北,是一个有近百户人家的小山村。山村虽小,但它北通江西,南连揭阳,潮州,

1

这里讲一个我家乡的奇闻轶事。我家乡地处粤东北,是一个有近百户人家的小山村。山村虽小,但它北通江西,南连揭阳,潮州,在交通欠发达的年代,这里过往客商如云,从来不失热闹。

此事大约发生在清朝的晚期。那时,有一个在江西做县官的潮汕人,每年年末,必派他的儿子,带着盘缠和孝敬长辈的礼金回家过年。但他的儿子好赌成性,未到家己输个精光。如此多年,终被县官觉察,从此不敢再信任儿子。一日,接到家中书信,得知家中正在建豪宅,心想此时家中必是用钱之时,此时不助一臂之力,更待何时?再说任期将至,贪来的银子也必须尽快转移。思来想去,却心生一计。原来江西那里盛产烟叶,常有人把烟叶贩到潮汕一带出售,以赚取高价,既如此,我何不买几担烟叶,把银子包裏在里面,只给盘缠,让儿子押送回家,如此神不知,鬼不觉的把银子送回家,岂不妙哉!

话说村中有陈姓名叫赞,藩两兄弟,那时正值农闲,想出门做点生意,赚点钱补贴家用。经过村中一茶馆,忽听里面热闹异常,便顿步进去看个究竟,原来里面开着赌场,只听赌官高声嚷道:有银钱只管下注,谁要你的烟叶?!这时见一年轻人正赌得眼红,也嚷道:烟叶也能扺钱呀,为何不要?!那赌官道:说不要就不要,请不必多言!那年轻人无奈何,只得高声问在场人:谁要烟叶?谁要烟叶?我便宜出售!陈氏赞,藩两兄弟听了,二人一合计,觉得有利可图,与其出外做生意,还不如买点烟叶切成烟絲卖零烟。于是兄弟两人与其讨价还价,合伙买了一担烟叶回家了。

兄弟俩回到家中,拆开打包的烟叶,里面全是白花花的银子,不禁惊呆了!原来那个年轻人正是那在l江西做县官的儿子,他正押送他父亲所谓的烟叶,正经过于此。他此时已输光了盘缠,想用烟叶做赌注,他哪里知道绸叶里面包的尽是银子呢?

当然,陈氏赞,藩两兄弟也不知烟叶包银子的秘密,两人惊呆了半晌,才回过神来,这时才想起那年轻人还有几担烟叶,莫非也有银子?不如统统把它买下,可是两人一摸肚兜,已空空如也,又呆了半晌,才想起烟叶包裏着的银子,正可拿来使用。于是,两人大喜,连忙拿了银子装好,追了出去。

再说,那县官的儿子卖了一担烟叶得来钱,很快又输光了,又剩下的几担烟叶又无人问津,只得悻悻地推促随从前行。走了十几里地,忽见陈氏赞,藩二兄弟赶来,便问:烟叶你愿买我愿卖,急急忙忙赶来做甚?赞,藩两兄弟道:不做甚,就是想问一下你那烟叶还卖不卖?县官的儿子听了想道:此地离家还有几天路程,现在盘缠全无,因而说道:再卖一担,你要么?但价钱再也不是那个价呵!陈氏赞,藩两兄弟道:价钱好商量,只要你能把全部烟叶卖给我俩,我给你双倍价钱,如何?县官的儿子一听,大喜过望,心想:这样我在家附近的市场上可以买同样多的烟叶回家交差,还赚了一笔钱,这何乐而不为呢?于是双方马上成交。陈氏赞,藩两兄弟买下这些烟叶,总共六担,不敢马上回家,只得藏匿山中,待天黑夜深,悄悄地挑回家中。拆除了烟叶后见满地的白银,数也懒得数,拿来大秤,兄弟分银。

后来,兄弟合建一座豪宅,门匾曰:赞藩第。豪宅三幢四杠,雕龙画栋,极尽奢华。解放后,开群众大会,只用中厅和下厅作会场,还绰绰有余,可见其大可见一斑!

此屋解放前已破落,上世纪七十年代还有赞,藩两兄弟的后裔十余家在哪里居住,改革开放后,有人外迀,有人陸续另建,此后再无人居住。而现在仅留屋跡,种满了果树,成为了一座果园。

尽管此屋的风光不再,但陈氏赞,藩两兄弟买烟得银至富的真实故事,却被村人及其后裔当作奇闻轶事流传下来。直至今天,还有人为之冿津乐道。因为这确实是奇闻一桩!

至于家乡的奇闻轶事还有很多。以后有机会再聊!

2

我青少年时期,在白七河镇生活了八九年,耳濡目染了许多革命英雄人物的传奇故事。几十年过去了,至今想来,仍然令人惊心功魄!下面讲的就是其中之一。

那时刚解放,潜伏的土匪特务还未肃清,地方上治安形势严峻。

这天,区民兵中队新来一个民兵,矮矮的个子,瘦廋的身材,还有点呆头呆恼,连枪都不会放。

有一次打耙,放了五枪,只有一枪打到耙子边上,那四枪连边也没沾。更可笑的是,有时枪栓也拉不开,队长气歪了鼻子,罚他独自一人在码头上练习。

他的出现,引起了一个人的注意,这人是澡堂跳水工,五十多岁,长着一脸大麻子,但他体格健壮,跳起两桶水来健步如飞,高兴时时侯,连扁担也不用,一手提一个桶,像提两个鸭蛋那样轻松。

他见那个小民兵天天在码头弄枪,开始时,他只是远远望着,时间常了,休息时他就蹲在旁边看。

那个小个子实在太笨了,这边把零件拆下来,转眼又不知道该怎么装了,有时急得一头汗水。

麻子看了几天,有时脸上会出现一丝不经意的轻蔑目光。

小个子就像个呆鸡,既不会玩枪,对周围一切也毫无察觉,对麻子更是连眼皮也不翻。

这天,小个子又坐在码头上装枪,刚卸下来的大栓却倒着去装,怎么也装不上去,急得脸上汗珠像雨点那样往下掉。

麻子在一旁实在憋不住了,他大喝一声:给我!

小个子吓了一跳,惊慌地问:你想干什么?

麻子轻蔑地一笑,伸手夺过小个子手里枪,向身后一背,把两只手倒放在身后,只听唏里哗啦几声,枪就装好了,他把枪朝地上一丢,骂了句:笨蛋!

他刚转身要走,只见小个子突然像变了个人似的,一个健步蹿到麻子背后,来了个饿虎扑食,像老鹰捉小鸡那样把麻子扑倒在地。

麻子并不惊慌,只是淡淡说了一句:你认错人了。

小个子说:你以为你脸上烧了麻子,就没有人认出你了?

就在这一问一答功夫,只见麻子用力一挺,猛然一下把小个子弹起来有几尺高,然后仰面朝天摔在地上。幸亏他有点功夫,不然的话,非摔成重伤不可。

麻子像弹簧那样跳超来,用一只脚踩住小个子胸口,冷笑道:小子,和老子玩,你还嫩了点!

说完话,他憋足力气,抬起右脚就要向躺在地上的小个子胸口猛踹,凭他力气和武功,这一脚下去,小个子小命难保。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时,小个子猛一抬手,一把攥住麻子脚脖子,只听麻子哎呀一声,顿时像触了电似的,浑身上下酥软,就像一堵墙那样,重重地载倒在地上。

小个子迅速掏头早就准备好的细麻绳,把麻脸捆得结结实实。

码头上的人看得目瞪口呆,连闻讯赶来的区队长也弄得一头雾水。

原来,这小个子是县公安局侦察队长,那个麻脸是一个血债累累的土匪头子。

前些时,公安局接到情报,土匪头子孙大山潜入白七镇,想利用一贯道道徒,颠覆共产党政权。

公安局局长经过严格挑选,决定派小个子以新来民兵身份,秘密到白七河区小队当民兵,区里只有区委书记一人知道,连区小队长也蒙在鼓里。

小个子从小跟干爹练过把式,又向一个得道高僧学过武艺,参加过大大小小几十次战斗,为人机警,应变能力强。

到了白七河之后,他故意装傻装笨,并且用装卸枪的零件去挑斗麻脸。

孙大山年轻时曾受高人指点,学得一身好武艺,当土匪之后,酷爱玩枪,不但可以双手使枪,而且会修枪。不管什么型号枪械,他瞎着眼都能拆卸。

为了掩人耳目,他用香火把脸上烧出麻子,在澡堂给人挑水。

那天,他挑水时,看见小个子在码头玩枪,立刻警觉起来,后来打听到是区小队新来的民兵,困为枪法不好,又笨,被队长罚在码头边学用枪,他这才放松警惕。

他连住看了几天,愈看心里愈憋气,那天,他看小个子装了半天枪也装不好,加上多月未摸枪,手头早就痒痒了,就一时兴起露了一手。

万万没想到,小个子是个深藏不露的高手,他一时大意,竟被小个子按在地上。

几十年的土匪生涯,数次死里逃生,让他处变不惊,逮住那瞬间机会把小个子掀在地上。凭他经验,小个子不死也得伤。令他始料不及的是,小个子竟然用一绝招,掐住了他腿上穴位,让他失去了抵抗能力。

这就叫:强中还有强中手,天外还有艺高人。

3

我的朋友叫亮哥,性格开朗。他和老婆一起承包了百十亩地,挣了点钱,没想到,亮哥有钱了,性子却变了。他变得忧郁寡欢。整天愁眉苦脸,地里也懒得去,都是雇工在打理。他老婆问他怎么回事?他说:老婆,咱们的钱放在银行里,会不会不在了?

一天,老婆拉着亮哥到地里。在地头的荫凉底下,亮哥看到自己的雇工盯着烈日在干活,虽然天很热,可雇工一点也不偷懒,干得挺欢的,边干还边唱,有时还笑出声来。老婆说:你看人家雇工,吃的穿的都不如你,可他整天无忧无虑的。亮哥说:他乐呵,是因为他没有心事。咱俩打个赌,我马上就叫他乐呵不起来。老婆不信。

快到收工的时候,亮哥有意把一百块钱放在雇工每天必经的路上,用小土坷垃压好,然后,和老婆躲进草丛里,等着雇工收工。到了收工时候,雇工在路上又唱起来,当看到了那一百块钱时,他停住了脚步,前后左右看看,没人,就捡了起来,揣进兜里,急匆匆地走了。

没想到,雇工捡了钱后,一改往日乐呵呵的性子,走路贴着墙根走,见了人,总是低着头,话也少了。也听不到雇工的欢声笑语了。亮哥的老婆傻了眼,为什么雇工捡了钱,性情就变了?亮哥说:放心吧!老婆。我还能把他变回来。过了两天,亮哥向雇工要回了那一百块钱。果然,雇工又恢复了往日的欢声笑语。

4

这是个真实的事,所以地名,人物,省略!

八十年代,某地,一人酷爱喝酒,还牙口极好,曰有神之名,致酒神,食神之雅号,此名号,上上下下,近千人,无人不知,无人不小,一日,食堂聚餐,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聚餐者大部散去。

酒神,忽然脚步骤止,双眼放光,只见一瓶国优名酒\"茅台\",映入眼帘。

怔眼神放光,留恋不舍,忽闻主任的声音,\" 我与你一赌,赢了,这酒归你\"!

四目对视,酒神呲牙一乐,点点头,兴奋道: 好!

主任点头道: 桌上的烧鱼,嗯,只吃了少许,外加十个\"松花蛋\",你,还能全部吃下,这瓶酒,你拿走。

酒神瞬间喜形于色,道: 小菜一碟,分分钟搞定。

主任略一迟疑,道: 等等,有条件。

酒神匆忙道: 您说!

主任点点头,故意刁难,道: 吃鱼时,鱼头鱼尾,连骨带刺,必须都吃,十个松花蛋,要一个接一个的吃,你可能做到。

说完,主任得意一笑,酒神眼神睁的很大,道: 一言为定!

话音刚落,酒神大手一伸,拎起盘上烧鱼,张开大嘴,只见,约尺长的烧鱼,被他连头带尾稍稍咀嚼,瞬间吞入肚里,接着眼神一闪,拿起地上的松花蛋,一敲,稍稍剥壳,一口一个,连吃十个。

看者,主任,一脸惊诧,一阵沉默,只见酒神抺了抺嘴,头一昂,呵呵一笑,拿起茅台,大步而奔。

5

故乡轶事之紫檀木匣

姥姥是母亲上中学时搬来县城住的,那时候姥爷在书店工作,在60年代初书店都属于国家专营的,所以姥爷大小也算上一个国家公职人员,每日里是早出晚归地兢兢业业工作,为了方便照顾家里,姥爷租了一个离书店不远的房子,房子属于过去那种晋商大院似的建筑结构,东西偏房以及堂屋都有木质的阁楼,青石台阶上都雕刻着莲花纹饰,虽算不算商家巨贾,但在这个不大的山村小县城也属于深宅大院了。从黑紫色的门窗颜色上来看,整个院落已呈现出上百年的沧桑感,不知经历了多少人间烟火和人情冷暖。

住在堂屋的房东老申头八十多岁,耳不聋眼不花。高高的身材,堆满皱纹的脸上,写满了沧桑,平日里沉默寡言,常年不变风格的一身灰色衣裤总是洗得干干净净,可以看出是一个有教养和文化底蕴的人,不知道他年轻时经历了什么样的感情纠葛,一生没娶,无儿无女。平日里也没见过什么亲戚往来,后来年龄大了怕后继无人也担心无人照顾就过继了一个本家侄子。.这侄子是一个十分不着四六的人,平日里游手好闲,不学无术吊儿郎当,偷鸡摸狗,总之不着调的事干了不少,正事没干过一件,工作也没有,成天也不见个人影,到是收房租时这不着调的侄子却会高高兴兴地回来,从老申头手里再要个钱,或者偷偷顺走老头几件东西,然后一溜烟地就跑了。老申头拿这不争气的侄子也没办法,没少了骂他,有时候把老申头气得上气不接下气,可他依然我行我素地屡教不改。

老申头年轻时经常吸烟,十几年前生了一场病把烟戒了,烟是戒掉了却多了一样咳嗽的毛病,早上起来就咳咳,吃饭得时候咳咳,进门时咳咳,出门1时咳咳,整个院落弥散着老申头的咳嗽声。官家出行是鸣锣开道,老申头是咳嗽开道,也许是刻意而为,每次回来或出门老申头的咳嗽声都会高八度,像是在提醒大家,我出去了,我回来了。大家也从开始的不习惯变成了习以为常。 老申头养了两只鸡在院子里,无儿无女的老申头拿这两只鸡当宝贝宠物似地养着,有时候会蹲下来对着两只鸡自言自语,或者一动不动地看半天,别人是遛猫遛狗,老申头经常溜鸡,有时候两只鸡会跟着老申头后面趾高气昂地在院子中踱步,每回下蛋后是老申头最开心得时候,在伴着公鸡器宇轩昂地叫声中,老申头会取走带着余温的鸡蛋。每天开水冲鸡蛋成了他常年不变的早餐。在夹杂着热气的氤氲和鸡蛋的腥味中,吸溜吸溜地喝下它。每一回老申头给鸡喂食时会拿出一个紫色的木盒子里面掺杂着老申头亲自搅拌好的饲料,盛饲料的木盒做工十分精细,两边白玉镶嵌,周围是云海以及蝙蝠的图案雕刻得栩栩如生。盒口是鎏金的锁扣。虽然盒子沾满了泥土以及鸡饲料的斑驳残渣,但也难掩其不同凡响地做工跟精美。无论在什么年代拿这么好的一个盒子喂鸡真的是暴殄天物了。姥姥虽然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但对于老申头拿这么好的盒子喂鸡还是感觉很可惜的,有一次问到:“申伯啊,你拿这么好的盒子喂鸡多可惜啊,你要多少钱啊,卖给我好吗,我要拿它盛我的首饰”。“不行”,老申头回答得很干脆。“哎,真可惜”姥姥只能感叹,搞不懂这撅老头为什么这么固执。后来又尝试着拿个新碗去换,或者多给点房租来换那个盒子,都被老申头断然拒绝了。老申头依旧每天精心地用那支盒子来喂它的宠物鸡,大概他觉得两只鸡给他带来的欢乐永远高于跟人的交流,或者只有这么好的食盒才配的上他的两只宝贝。

三月底的一个傍晚老申头的不着调侄子又来了,一副没精打采得模样,不知道在外面又惹了什么祸,在院子里东转西转的。大概是没找到什么值钱的东西,顺手从堂屋里拿起两个胆瓶就跑,却被刚进屋门的老申头撞了个正着,老申头气地拽住他又骂起来:“你这不争气的小子,又惹什么祸了,来我这里偷东西卖”见脱不了身,这小子回手推了一把老申头,转身一溜烟地跑了。老申头一个踉跄坐到了地下,剧烈地咳嗽起来,声音由大到小渐渐得弱了下来。等住在西屋的姥姥听到外面的动静跑出来时,老申头已经躺在地下不动了,平日里老申头也没见来过什么亲戚,当姥姥把街道的工作人员以及医生叫来帮忙时老申头已经彻底地停止了呼吸。大家只好七手八脚把他抬到了堂屋的床上锁上屋门等明天通知家属处理,忙完时已经是半夜了,人散去后偌大的院落突然安静了下来。月光透过树梢散满了整个院子白茫茫的一片,死一样的静。

早晨天刚蒙蒙亮,姥姥就被一阵阵吵闹声惊醒了,十几个人不知道怎么就开了大门冲到了院子里,那不挣气的本家侄子走在最前面,假模假式地开始哭起来,“爹呀爹呀你咋就这么走了”,嚎过两声之后就开始撬堂屋门,十几个人中有哭兄弟的,有哭大爷的,大伙一拥而上,吵吵闹闹地要撞开堂屋门,拿出来一哄而上破门而入地架势,平时孤寡一生的老申头突然间多出来这么多亲朋好友。有一50多岁的妇女刚开始一进来就盘腿坐在地上,双手拍着地哀婉悱恻地连唱带哭起来,含糊不清的外地方言大意是说老申头早年间抛弃了他们孤儿寡母,到现在也不认她这个女儿,这个家也有她一份什么的,此时斜眼看到大家要撞门抢东西,唱声就戛然而止。一骨碌爬起来冲进人群,唯恐落后于人。叽叽喳喳吵吵闹闹中人越聚越多,围观的群众加上这些所谓的亲朋已经把院落围得水泄不通。树梢上墙头上逐渐趴着站着得都是人,就好好像正在看一出精彩的大戏,大家都好像兴高采烈似地交头接耳数落着观望着。可惜这出好戏被街道干部赶来后就突然地谢幕了,街道主任带着治保主任以及几个民兵推开人群走了进来。人群一下子安静了下来。街道主任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一跨步站上台阶,左手掐腰右手用力挥动后声音洪亮地大声宣布“大家静静,大家静静,申伯是我们街道的五保户,老人家现在去世了,谁应该继承老人的家产我们会审核相关资料,对于继承问题上有法院下有我们街道政府,对于那些蓄意哄抢,借机谋取老人财产的我们一定会对其绳之以法,按照抢劫定罪,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各位亲朋好友商量一下老人的后事,等老人出殡下葬后再考虑各位继承问题,在结果出来之前,堂屋暂时上贴封条,未经我们政府同意,一律不准擅入”人群在一阵短暂骚动后迅速安静了下来。在当初那个年代温饱都成问题的时候,丧葬费可是一笔不小地开支,大家面面相觑后人群开始渐渐地散去,不一会儿偌大的院子再一次安静了下来。接着街道主任等一众人等在交代了几句之后也陆续离开了,姥爷要去工作,母亲要去上学,大院里只留下姥姥一人,她疲惫地斜靠在西屋的墙外,看着这人来人往,由闹转静的过程,不由地发出一声长叹,“哎,申老伯啊,你生前见到过你这么多亲戚吗”。一阵风吹过,刮起来几片碎叶后发出刷刷地声音,像是在对姥姥的回答。

安静下来的院落显得格外空旷寂寥,没有了老申头的咳嗽声,两只鸡也变得沉默了许多,喂食的工作姥姥接替了下来。面对黑乎乎地贴了封条的堂屋,姥姥每回路过都要停下来唠叨句“申伯啊,你扣扣搜搜的省了一辈子,东西都留给谁啊,已经过了一天了,怎么你那些亲戚一个都不露面了”。姥姥总是这么自言自语地唠叨着,对着堂屋叹气。“申伯啊,都第二天了,你过继的儿子也该来帮你处理后事了,你要把这么大一院子都交给你那不孝侄子吗”。每天对着堂屋说话成了姥姥的日常任务,她在用自己最朴素的方法为老申头鸣不平。一晃三天了,老申头家还没有人出头来处理后事,看样真要等排七后由政府街道出面安葬了,姥姥又走到了堂屋的门口“申伯啊,当初我要买你一个喂鸡的盒子你都不舍得,现在怎么不记着来看你的家了,等七天后你这家都要被你这些亲戚给分了,卖了啊”。咳咳,一声轻微的咳嗽声响起,姥姥停止了说话,向周围望去,这这咳嗽声太熟悉了,周围静悄悄得四外无人,“申伯你是听懂了我的话吗?”姥姥向堂屋望去。“咳咳”咳嗽声继续响起,再熟悉不过的声音了,而且从堂屋传了出来,姥姥吃了一惊,霍然站起屏住呼吸,竖起耳朵说到“申伯,申伯难道你听到了我的说话吗?”咳咳,咳嗽声一声比一声清晰。

当姥姥再次把街道主任以及治安主任喊来时大院依旧是寂寥空旷的没有了任何声音,治保主任是个急脾气,冲着姥姥喊到“你确实听到咳嗽声了吗”听到了,姥姥诺诺地答到,不会是你听差了吧,“不会的”这院里也没别人啊。治保主任没办法,跟着两个民兵向堂屋走去,揭开封条,吱吱杻扭地推开了屋门,虽然是大白天,可由于采光不好,屋内的光线还是很昏暗的,两个民兵壮着胆子猫腰走在前面,一人拿着手电筒,一人还握着一支竹竿,如临大敌一般蹑手蹑脚地向床边摸去,“申伯,申伯”治保主任跟随在后面小声的喊着,像是在祷告一般,一个民兵突然打开了手电,一束光射向了床边,申伯直挺挺的坐在了床边,两眼直勾勾的注视着大家“啊”随着大家的一声惊呼,手电筒啪的一声掉到了地下,两个民兵受到惊吓般转头向外就跑,与迎面过来的治保主任以及街道主任撞了正着,大家乱作一团,惊魂未定时,咳咳声再次响起,申伯扶着床帮,颤颤巍巍的站了起来……

老申头死而复活了,消息像长了腿一般迅速的传遍了大街小巷跟小县城,大概这就是医学上的假死现象吧。在住了几天医院后,院子里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息,咳嗽,笑声,跟大公鸡得意的叫声。老申头出院后也像变了一个人,变得有说有笑了,变得开朗活泼了。出院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那只喂鸡的木盒赠送给了姥姥。听说老申头立了一份医嘱把家产死后都捐给国家政府,而他那不着调的侄子以后也再没有露过面。

舅舅在九十年代在小县城盖起来两座二层小楼以及购买了多间商铺,多年后我在在路边的一张报纸上看到了一份拍卖信息,深深吸引了我,乾隆紫檀木匣,为宫廷内乾隆皇帝所用的专门用于存贮册页的套盒,木匣呈长方形,内设一档紫檀夹层。盒面嵌百玉饰云海江崖及蝙蝠纹。周边雕刻锦地为饰,盒口镶雕云福纹铜鎏金档板,锁扣为铜鎏金装饰,其间嵌绿彩骨刻「乾隆御用,拍卖价90万。


6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家乡的一个邻居死了,但死的出奇。成了村里的一个奇闻!

邻居程十三,七十左右的年纪,高高的个子,方方的脸盘,与世无争的性格,是一个毫无争议的人物。

他一生坎坷,打小就没娘,跟着父亲长大,成家有了儿子后离异,一家祖孙三代三根男丁,在给儿子说上媳妇后,他才有了一个像样的家。

一个初冬的晚上,九点左右,有人报案说,我村北岭发现一男尸,经村干部勘察,此人脸部被人用一把柴火烧没了,其他都完好无损,其身着黑袄蓝裤,足穿一双黑靰鞡鞋。后经调查,有人认领男尸,竟是程十三。但令人奇怪的是,其家人并没有报案!

以后大家议论,有说是自杀的,但自杀又怎么烧了脸呢?有说是他杀的,但其家人为何没报案呢?

此案的不了了之,以及那么多的疑问成为当地的一大奇闻。

7

这是听我老妈说的,在她小时侯她们村有一人,早上去河对岸卖菜,因当时河水不是太深,就踩着河中的石头过河,当时都是担着筐子卖菜,用的是手提的杆称,不知怎么不小心称的称锤掉到水中了,但铁造的称锤在水中打着转却不沉入水,当时这人心里清楚也没下水去捞,说了句过河把挑子放岸上再下水捞,等过了河这人撒丫子就跑,并说我还捞你个屁,你想要我的命哩。后来那称托就沉到水中不见了。

8

大家都知道现在房价高

一线城市的房价动辄就要十万一平

三四线城市普遍房价也都破万了

当然大家可能不知道

咱们国家还真有这么一个地方

房价是特别的低

就一百块钱一瓶

买一套房子只要几千块钱

大家想知道这是哪吗

今天咱们就来跟大家聊一聊

房价超级便宜的地方

大家想知道这是哪吗

就是曾经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玉门老城区

郁玉门是位于甘肃省的一个小县城

就是春风不度玉门关的玉门

它除了是古时候非常重要的要塞之外

也是咱们国家第一个石油化工业基地

解放的前十年

中国的原油产量主要来源于玉门

占全国总产量的95%

油田建设的人才也是

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这里

鼎盛时期 小镇人口一度达到了13万

但是现在你要再去玉门的话

看到了可能就只剩下一座人烟稀少的鬼城了

随着石油资源的枯竭

当地常住人口都缩减到原来的人口1/6

自然各种的商业设施也随着搬离了

房价也是一落千丈

如果你在当地买一个水电暖齐全的

七八十平米的老房子

几千块钱就能搞定了

不过这些老房子的建筑风格都

停留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

而且当地的设施已经不齐全

连公交车都没有

买个东西还要跑大半个县城

还留在这里的人大部分都拥有好几套房子

但他们根本卖不出去

送都没人要其实像玉门这样的

地方在全国还有几个

比如说之前煤都鄂尔多斯

内蒙古的三线城市

因为之前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房价曾经直逼北上广一线城市

但是最后由于这个房产泡沫破裂

出现了一栋栋鬼楼和烂尾房

我们可以看到像玉门和鄂尔多斯

这样都属于资源型城市的地方

一旦资源枯竭或者衰减

都会造成人员的大量流出

房价的大幅下跌

这样的城市即使房价再低

也没有投资和居住的价值了

这也是为什么咱们一直

强调要大家买房的时候

一定要选人口持续流入

和有持续的产业支撑的城市

尽可能避免这种依赖资源发展的城市

为什么说一线城市二线城市

能万的吸引人口流入

就是因为这些城市依赖的

并不是这种自然资源

而是源源不断的人口红利

和永不枯竭的经济发展动力

这才是持续支撑房价最重要的因素

最后 欢迎您关注百姓社保

更多新消息我们将陆续为您奉上

9

民国泸州剃头匠尹三,用绝活教训了军阀副官

这个事情距离今天快一百年了,那是民国十年左右的事情,虽然已经推翻清政府的建立了民国,但是很多地方还是军阀割据。不过泸州也得到一定的修养生意,在这个时候,泸州因为水运还算发达。三教九流来往很多,当年泸州有个叫“扯谎坝”的地方,啥子是扯谎呢?就是吹牛和骗人的意思,它在今天的花园路,以前叫院前街。

在明、清在此街建有学院衙门(亦称学院行署),经过多次重建增修,规模宏大(民国时期为泸县政府所在地,新中国成立初为川南人民行政公署,后为四川省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再后来成了小区)院试可容生童三四千人。科举时,门前増搭‘’“考棚”,考毕撤除,于是,学院前一片空旷,成了推贩闹市,卖唱、说书、玩猴、看相、算命,三教九流,应有尽有,蛊惑百姓,骗取财物事件时有发生。人们便贬称这条街为“扯谎坝”。

这里是不是有点像北京人说老天桥。反正就是龙蛇混杂的地方。这里曾经有一个剃头匠,虽然是下九流,却在当时的袍哥组织里有些地位。按理说,当时的袍哥虽然能接万人缘,上齐红顶子下齐讨口子,偏偏有些职业袍哥认为是贱业,像修脚的不能进入袍哥,还有理发匠(就是剃头匠)也不能进入袍哥。为什么呢?根据一种说法,说在传统的中国没有剃头匠的,到了清兵入关以后不是逼着汉人削发吗,遭到了强烈的反抗。

但是这位剃头匠怎么加入了袍哥呢?据说这个人姓尹,但是名字已经没有人晓得,尊敬的人叫他一声三哥,也有人叫尹剃头,他在没有剃头之前,曾经是泸州袍哥大爷佘英的得意门生,贴心豆瓣,但是佘英反清失败寻过后,隐姓埋名,其实尹代表隐藏的意思,真姓名也不知道了。

这个尹三哥,因为之前的身份在袍哥里还有些地位,不过他好像厌倦了一些帮派争斗,就喜欢自己干点事情,剃头在别人觉得是低贱的,在他可不是,他剃头的技术也非常好,据说年轻时候就一身好武艺,刀法更是出神入化。不过后来把本事全部融入了剃头中,不仅仅会刀锋开眼,还有许多绝活,比如端打推拿,不论你是因为睡觉落枕而颈痛,还是感冒头痛或是因劳累而腰腿疼痛,经剃头匠的端拿之后,都会异常舒服甚至霍然而愈。他并不为你不诊脉、不开处方。尹三只是在有关穴位上和疼痛处运用敲、拍、揉、搓、推、拿、端等手法,就很有疗效。

特别是端腰杆,他让顾客坐在凳子上,自己则站在顾客身后,双手挟着顾客的腋下左右摇摆,然后,用左膝顶着顾客的背部,猛劲向上一提,同时大喝一声“嗨!”顾客猛地一惊,腰部“嚓”的一声,顿时周身出汗,四体舒服。

治颈项失枕也很有一手,顾客坐在凳子上,他先给顾客提肩、揉大椎穴、推松臂筋,然后,剃头匠左手托着顾客的下巴,右手托着顾客的后脑,将顾客的头左右轻摇几下,接着用劲把头往上一提,“嚓”的一声响后,顾客就顿感脑袋转动自如了。而且给小孩剃胎毛更是一绝,当然一般是有钱人请他,而且无论多不配合的小孩子,他到了那里轻轻拍打几下,不知道嘀咕几句什么孩子就乖乖听话了。

尹三给普通人剃头,一边挥舞剃刀,一边把刀儿抛向空中,无论抛多高,都能准确无误地接住,而且最多不抛完九次,就绝对给你剃完。名气比一般剃头匠大多了。

所谓人怕出名猪怕壮,尹三虽然没有在江湖上了,但是依然有他的传说,这年大军阀在泸州驻守,他的副官也是一个能力,枪法和功夫都了得。不爱吃喝嫖赌,就喜欢寻找每个地方的江湖奇人,切磋。听到对尹三传闻,他就穿着便装想去看看他到底有没有吹的那么神。故意等了一段时间把头发长得比较多,又特意整的杂乱,到了尹三摊位上。

尹三向往常一样接待,准备剃头,这个副官开口了:“你就是尹三哥?听说你剃头甩刀花,从来不超过九次就剃完了啊?”

尹三是见过世面的人,虽然这个人穿的朴素,头发也杂乱,但是谈吐举止则藏不住一种特有的气质,他心头想,怕来者不善,但还是平静的说:一般如此。混口饭吃。


副官说:要是今天给我不止九次怎么办?我不但不给钱,还要把你的摊子给踢了。
尹三说:何必为难我一个下九流的人,不过你要是愿意就请做好。

于是尹三不再多话,拿起剃刀就开始替,只见剃刀在他手里好像有磁性一样,每一刀下去都好像手指没有抓住却有掉不下了,没有提一次他就抛过头顶,然后如八卦泥步一般游走,而剃刀落下来刚刚落到手上,不偏不倚。

副官也是个高手,看到他这个步伐就晓得这个剃头匠不是常人,但是他想试试他到底有多少斤两,眼看第八下抛完最后一抛的时候,副官趁机掏出手枪,啪啪两枪,正好打断了剃刀的刀柄,而且被远远震开了,这下无论如何也接不住剃刀,接住了也只有刀片没有刀柄。

说是残,突然尹三在副官坐着的椅子边用力一蹬腿,人像冲天炮一样射了出去,左手拇指和食指刚好夹住了刀片,又稳稳的停留到副官面前,轻轻在他头上一抹,刚好最后一道完毕。

尹三神态自若地说:长官何苦拿我来逗起闹,这可是我吃饭的家伙。

副官这才晓得果然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假如尹三最后一刀不是剃头发,顺手一抹他脖子,恐怕他就玩完了。

副官赶紧起身,拱手道:师父我失格了,有眼不识泰山,大河口子撒盐巴———海涵海涵。

尹三说:没什么,我就是一个剃头的。

副官见他本领了解想邀请他去见军阀。尹三说今天不妥,明天再来。结果第二天再去这个地方剃头摊子就没摆设了。

原来尹三知道自己露了这一手身份已经暴露,自从佘英死了以后,他已经没有愿意追随的人了,而且他并不喜欢这些军阀,论辈分和资格,显然也看不起这些人。所以他远走他乡,不知道躲到什么地方去了,而他的那手绝活也没有传人,从此就成了一个传说。

10

我说下我们这一个真实,名字就不说了,有户人家男人,以前他母亲没生病之前还能帮他干农活,有时候还养点鸡鸭,逢年过节的时候还送点鸡蛋啥的,这男人还对母亲非常好,现在母亲病了,这户人家见她没啥用处了,自己一家搬到城里住,独独留老母亲一人漏雨的房子里住,冬冷夏热,也许是老天爷看不过去,这老母亲病好了,又能干活养鸡鸭了,他儿子还不知羞耻的回来要,不孝之人,一定不会有出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