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多尔衮与孝庄间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

多尔衮与孝庄间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

2020-09-03 23:01阅读(74)

多尔衮与孝庄间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要了解多尔衮和孝庄的关系,可以从努尔哈赤、阿巴亥、代善的关系上获取些许线索。阿巴亥是多尔衮的额娘,比努尔哈赤小31岁

1

要了解多尔衮和孝庄的关系,可以从努尔哈赤、阿巴亥、代善的关系上获取些许线索。

阿巴亥是多尔衮的额娘,比努尔哈赤小31岁,在皇太极的生母叶赫那拉·孟古(孝慈高皇后)去世后,阿巴亥晋升为大妃,又因生了三儿一女,深得努尔哈赤喜爱,地位极尊。阿巴亥为了长期保住自己的尊荣(因为与努尔哈赤巨大的年龄差,必然导致她还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失去了努尔哈赤这座靠山),也为儿女谋利,阿巴亥虽是大贝勒代善的庶母,但比代善小7岁,遂与代善有染,以图努尔哈赤死后,自己还能稳住权势(实际也主动吸引过皇太极,可惜皇太极不但不接招,反而派人举报了她)。

后来,努尔哈赤查实了阿巴亥与代善的事,为维护家族荣誉,另外也出于理解,便将此事偃旗息鼓,并未深追。那么,为什么说,也出于理解呢?因为关外的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婚丧嫁娶礼仪上,有着跨时代的鸿沟,出于奴隶制社会的(当时的)满族,“娶则不择族类,父死而子妻其母。”即父亲死后,儿子可以将其后母收为妻子;哥哥死了,弟弟可以将嫂子收为妻子。所以,皇太极也是以这个借口堵住了群臣的嘴巴,才终止了此事。

从多尔衮的父母大哥这里,已经找到了基本的习俗根基,虽然皇太极1736年建国为清后,曾大力清扫落后旧俗,不过,这也要等到后世,才能真正清理出效果。如此,皇太极死后,大玉儿“被托付”给多尔衮(大玉儿和皇太极也相差20多岁),在那个时代,在他们的观念里,其实并不算一件多么惊天地泣鬼神的事。

而顺治为什么看此不爽,则是皇太极清扫落后旧俗,以及顺治是读儒学长大的原因了,已经与上两代有了明显的分割,这也算是从文化上来看,为什么顺治也称祖(清世祖)的原因了!

2

在古代,但凡是女人,只要与政治牵扯上一点儿关系,往往就会为人所诟病。倘若这个女人和多个男人有染,那红颜祸水的大帽子恐怕是摘不掉了。但是凡事总有例外,在清代历史上有这样一个女人,她曾经下嫁自己的小叔子,而且在政治场上长袖善舞。更难能可贵的是,无论正史还是野史,对她都评价颇高,这个人就是大清开国以来最了不起的女人——孝庄文皇太后,通常我们称之为孝庄太后。


?

据说皇太极死后,孝庄嫁给了自己的小叔子多尔衮,她跟多尔衮、皇太极这个三角关系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皇太极作为一位皇帝,自然是妻妾成群,其中一个老婆叫哲哲,是孝庄的亲姑姑;后来皇太极又娶来一个蒙古女人,叫海兰珠,是孝庄的亲姐姐;最后皇太极连孝庄也娶来了。两辈人侍奉一个丈夫,本来孝庄管皇太极叫姑父,最后姑父变成了老公,历史上到底有没有这种不伦之恋?


?

我们都知道,皇太极死后,孝庄抱着年幼的顺治皇帝忍辱负重下嫁多尔衮,到底有没有这回事儿呢?在说这些问题之前,我们先得搞明白另一个小问题,就是孝庄姓甚名谁。

孝庄不姓孝庄,也不叫孝庄,孝庄文皇太后是孝庄死后康熙给她封的谥号。且不说她活着的时候还没有孝庄这个谥号,就算有,也没有哪个敢这么叫。


?

既不叫“孝庄”,也不叫“大玉儿”,那么孝庄叫什么呢?她的全名叫布木布泰·博尔济吉特,来自漠南蒙古科尔沁部落。这样一来又有了一个冲突,《孝庄秘史》中说孝庄跟多尔衮是有真感情的,两人小时候就认识,还曾一起在蒙古草原上骑马、射箭,是皇太极横刀夺爱,把孝庄抢走了。但是,当时的满族部落跟漠南蒙古部落距离很远,若孝庄真的来自漠南蒙古,那多尔衮又如何与她青梅竹马呢?不能青梅竹马,也就不能私定终身,那凄美的爱情故事岂不也就没有了吗?

实际上,这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本来就没有。孝庄绝不可能跟多尔衮有私下会面的机会,至于一见钟情、私定终身就更不可能了。关于多尔衮和孝庄,史书上有明确的记载,在孝庄成为清朝的核心人物之前,她只和多尔衮见过三面。第一次见面,是孝庄的姑姑哲哲嫁给皇太极的时候,那是1615 年,当时多尔衮3 岁,孝庄2 岁。要说这俩小孩儿能一见钟情,估计谁都不会相信。那是不是后来再见面时两人情窦初开了呢。

3

我认为孝庄与多尔衮是事实上的夫妻关系!孝庄嫁多尔衮是真的!

满人入关之前属游牧民族,生活环境恶劣,一个家庭死了男人,女人和孩子就无法生存下去。他们没有心情、时间和条件来理解儒家文化,要寡妇从一而终对他们来说是“资源浪费”的事情。他们活着就是为自己生存和繁衍后代,没有多少道德上条条框框的限制。 兄死娶嫂,这在我国北方少数民族是很盛行的风俗。他们无贞操观和三从四德之类的概念: 如成吉思汗的结发妻子曾被其他部落掳掠,数月后才被抢回来,而成吉思汗依然封她为第一皇后。 皇太极五个地位最高的后妃中,有两个是林丹汗的寡妇。满人并不会觉得她们不贞洁而贬低她们。

皇太极死后,无所依靠的庄妃能依附上权贵多尔衮,这对她来说是一种万幸,依 民间传说以及李氏朝鲜史料记录,二人是正式成过婚的。对孝庄而言,她嫁给了多尔衮,福临就是多尔衮的儿子了,儿子的帝位有了保障。而自己也能养尊处优,享受荣华富贵,这又不受良心与道义谴责,何乐而不为呢?况且,多尔衮后来的作派,基本上视福临为已出!尽管权倾朝野,但心甘情愿地做了周公,不是父子关系,如何解释这个情节?

福临后来有了汉人老师,被儒学所感染,觉得母亲和叔父在一起是对不起父亲的,是禽兽不如的行为。思想上不能接受这种事实,又加上摄政王多尔衮对他管教很严厉,少有遵从君臣之礼,所以,对多尔衮产生了隔阂,逐渐演变为仇恨。

顺治以后的皇帝,汉化日趋严重,到后来都认为孝庄嫁多尔衮是奇耻大辱,他们虽然用武力征服了中原,但是思想上却被汉人传统同化。好在历史从来是由统治者书写的,于是孝庄下嫁多尔衮的事情被清朝刻意隐瞒了。

有没爱情不得而知,但孝庄对多尔衮应该有感激和依赖之情,毕竟多尔衮尽心尽力地辅助了自己的儿子,在有生之年没有取自己的儿子而代之,又让自己踏踏实实地当了一把皇太后。

多尔衮死后,福临亲政,班底已然形成,翅膀硬了。对曾经占有母亲的多尔衮进行了报复!不仅剥夺了多尔衮的封号,还进行掘墓曝尸,孝庄隐忍了,没说一句话。她深知儿子耳濡目染了汉人的公序良俗,有此作为是很正常的事情。

4

雾满拦江《大清擂台上的权力游戏》,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年一月第一版。

伴随洪承畴投降而来的是皇太极的死亡。皇太极死得很突然,为什么(P66)这么说呢?我们说过他是一个创意大师,他是一个天才的广告策划人,如果他生活在现在,那么他肯定有一句名言:不做皇帝,就做广告策划人。他善于无中生有,可是这种无中生有的创造是要消耗人的精力、消耗脑细胞的,而动用脑细胞是需要人提供能量的,所以说他等于是把自己累死了。

皇太极死得太突然,没有留下一句遗言,这导致大清国出现了第一次政治危机。当年皇太极夺得大权的时候,杀了美女阿巴亥。为什么要杀阿巴亥?阿巴亥有三个儿子,多尔衮、多铎、阿济格,此三人每人都执掌一旗的兵力,占八旗的八分之三。如果阿巴亥在世,那么帝国最有权势的就是这个女人了,她只要一声令下,三旗人马立即出动。后来尽管阿巴亥死了,但是三旗人马仍然在。

当皇太极死后,多铎、阿济格就来找多尔衮了,他们对多尔衮说:还记得老爸努尔哈赤死的时候,是留言让你做皇帝的,结果呢,皇太极带着三大贝勒把咱妈勒死了,夺走了这个皇位。现在皇太极死了,这个皇位我们要夺回来。皇太极死了没有遗言,所以很快要开会选拔一个皇帝了,我们哥俩选你,你再投自己一票,咱们就有三票了。

但是这么多年来,皇太极也没闲着,皇太极的大儿子叫豪格,他也有一批支持者,这些支持者加起来也是三旗人马,跟多尔衮实力相当。另有两旗人马,一旗由大贝勒代善执掌。大贝勒极早就退出了政治权力中心,可是他仍然掌握着一旗人马。还有一旗人马是在郑亲王济尔哈朗手里。也就是说,现在一切取决于这两个人,这两个人如果支持多尔衮,那么多尔衮就是皇帝;这两个人如果支持豪格,那么豪格就是皇帝。他们会支持谁呢?

当这个会议召开的时候,会议上一片混乱,首先是多尔衮这边的家将,(P67)拎着刀出来大喊:我们要推荐多尔衮当皇帝。豪格那边也不示弱,大家也都拔刀子冲上来了喊:我们推荐皇太极的儿子豪格,谁敢反对,老子现在就跟他拼了。双方之间的血战眼看一触即发。这时候所有人的目光,都转向了大贝勒代善和郑亲王济尔哈朗。猜猜这两个人是如何表态的?这两个人竟然说,肚子有点不舒服,我去趟洗手间。于是便溜了,这么大的事他们居然不管了。

在两派力量相持不下的过程中,鳌拜这个皇太极的老家将,硬推着豪格往龙椅上坐。结果多尔衮就立马拔出刀来,威胁说如果豪格你敢坐我现在就一刀劈了你,豪格被吓住了,不敢坐。可是大伙儿也不能老这么僵着,得有个人主持局面,但大贝勒代善躲了,没人管这个闲事,最后还是多尔衮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

多尔衮说:这么着吧,这个皇位我不坐了,但是你豪格也不能坐。那么到底让谁坐这个位子呢?皇太极的第九子福临。此时福临刚刚六岁,多尔衮说我能做个摄政王。但济尔哈朗就不干了,多尔衮说:行,那你也是摄政王,咱们俩一起摄政。这个小福临就是后来的顺治皇帝,他成了小傀儡,被这两个人架空了。

这一事件曝出了清宫史上最大一起疑案:多尔衮为什么要推荐顺治做皇帝?他跟顺治母亲孝庄是否有什么秘密交易?有关这件事情,史学家高阳先生经过在史料里一番考证,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多尔衮跟孝庄这两人(P68)是早就有了美丽的爱情,并且事已确凿,而这个事皇太极是不知道的。

高阳的研究到此为止,这个研究成果使史学界产生了分歧,出现了两派史学家,一派认为,既然两个人已经确有其事,那么他们应该立有一定的婚约,这也不是没有证据,在当时的史书上、诗文上都有很多记载。比如有一本叫《清朝野史大观》的书上是这么说的:多尔衮趁着皇太极在前线作战的时候,经常往皇太极家里跑,于是跟他的嫂子孝庄有了美丽的爱’情,等到皇太极死了以后,两人爱得是更加炽烈如火了。后来范文程出来了说他可以做媒人。最离奇的是,范文程首先要说服的是小顺治皇帝,他告诉小顺治:现在的多尔衮摄政王就是你父亲,皇后就是你母亲,你父亲和你母亲如此相爱,要住在一起。《清朝野史大观》里有这么一段野史记载,所以史学家推测,多尔衮和孝庄可能存在事实婚姻。另外当时的抗清诗人张煌言还写过一些诗,据说这些诗写的就是当时宫里举行婚礼的盛大场面。总之这一派史学家认为,孝庄皇后曾嫁给过多尔衮。

另一派史学家则根据正统的史料如《清史稿》,认为孝庄没嫁给多尔衮,他们斥责前者:你研究了半天最后拿野史充数,这不忽悠人吗?

那么孝庄皇后到底嫁没嫁给多尔衮呢?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得先回答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如果孝庄皇后嫁给了多尔衮,她为什么要嫁给他?第二个问题:如果她没有嫁给多尔衮,她为什么不嫁给他?仔细看这一段历史,会发现它和前文阿巴亥的故事几乎如出一辙。当老汗王努尔哈赤死的时候,阿巴亥已经成了权力的中心,同样的,当皇太极死的时候,孝庄也成了权力的中心。当年阿巴亥主动地向大贝勒代善求爱,向皇太极求爱,并不是真的爱这两个人,而是希望获得这两个人的支持,来保住她(P69)的三个儿子和她手下的三旗人马。设想如果阿巴亥成功拉拢了这两个人,那么她就有五旗人马了。

同样的历史难题,放到了孝庄面前了。当她的丈夫皇太极死的时候,或者在她的丈夫死之前,孝庄必须考虑这么一个问题:我要做什么,才能保住儿子的皂位?很明显,皇太极一死,最有势力的人就是多尔衮了,如果多尔衮想让她儿子小顺治死,将是易如反掌之事,如果他想把小顺治推上皇位,也就能推上皇位,因此孝庄必然要争取多尔衮的支持。高阳先生认为这两人有了这个事实上的私情,是完全符合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的。想一想,多尔衮本来是有可能当皇帝的,但是因为皇太极把他妈勒死,他就失去了这么一次机会,他心里对皇太极肯定有恨、有怨,可又不能流露出来,如果流露出来,那就危险了。

虽然这恨、这怨不能流露出来,但是他可以向他的嫂子示爱。也就是说,多尔衮有征服孝庄的欲望,以宣泄他心里的怨恨。而孝庄皇后,也有征服多尔衮的欲望,因为她需要获得这样一个盟友的支持,以保护他的儿子。于是,他们俩之间就构成了一个“你也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你”的奇妙的情感组合。对于多尔衮来讲,他每次去找孝庄的时候,都有一个占便宜报仇的心理;对于孝庄来说,她每跟多尔衮欢好一次,都使她儿子的安全和她自身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

由此我们进一步分析:孝庄是否还有必要嫁给多尔衮呢?应该是没有嫁,因为她嫁过去就没有价值了。多尔衮家里的小老婆成堆,且都是年轻的小姑娘,而孝庄年老色衰,嫁过去不是添乱吗?但是不嫁过去,她就是皇太后,地位身份非同一般。对于多尔衮来讲,跟皇太后有一腿,这是多(P70)么刺激的事啊,娶到家里当老婆的话,这种刺激就没有了。

所以从历史逻辑上来分析,他们两人应该是心照不宣的,我知道你要求什么、你也知道我要求什么的一种关系。双方在情感上彼此之间有一种互通——都是绝顶的聪明人,话不需要多说,只要把该做的事情做了,双方就稳妥r。于是大清帝困就进入了一个非常奇妙的时期,此时顺治皇帝刚刚六岁,这是一个不幸的皇帝,一个悲催的皇帝,他只是一个傀儡,一切都得听别人的安排。多尔衮跟孝庄之间的这种奇妙关系,却促成了大清内部的空前团结,因为这种奇妙关系使多尔衮在以摄政王的身份去攻城略地的时候,很有成就感——出征有成就感,回来还有成就感。

就在大清处于这样一个奇妙时期的情况下,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冲冠一怒为红颜”的事故,李自成跟吴三桂之间发生了暴力冲突。

5

清太宗皇太极晏驾后,谁来继承王位成为了当时最为敏感的问题,满清贵族内部的斗争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以努尔哈赤十四子多尔衮和以皇太极长子豪格为首的两大政治集团互不相让,甚至有爆发战争的危险,就在这时,当时还是妃子的孝庄文皇后找到了多尔衮,提出让多尔衮拥戴福临即位,作为条件之一就是多尔衮担任摄政王,多尔衮权衡利弊后,同意了孝庄文皇后的意见。但有人认为其中还有一个不可告人的秘密就是多尔衮与孝庄文皇后进行了一次权色交易。多尔衮少年得志,意气风发,但就是由一个弱点,好色,而且对她的嫂子孝庄文皇后尤其注意,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孝庄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在皇位继承的关键时刻使出杀手锏,一举成功,使自己的儿子福临成功地继承了皇位。此后,多尔衮率兵打进北京,并控制了当时的军政大权,他已经不满足于偷偷摸摸,开始公开出入后宫禁地,而当时满族的习俗兄长死后弟弟可以娶嫂子,父亲死后儿子可以娶父亲的妾,因此对多尔衮的所作所为满洲贵族并不在意。而当时汉族的知识分子虽有在朝为官者但都人人自危。所以多尔衮和皇后的感情发展可以说完全没有阻碍当时朝中有一位重臣叫范文程,是范仲淹的后裔,早年就追随太宗,深得顺治皇帝与太后的信任,皇后下嫁就是由他首先提出来的。有人说他是受了太后的指使,有人说他是应多尔衮之请,还有人说他是为了取悦当权派,总之,是范文程首先提出让太后与多尔衮夫妻团圆。但也有野史称,是前明降臣钱谦益向多尔衮提出此动意的。多尔衮与小皇帝顺治一直关系不好,这对摄政王多尔衮来说一直骨鲠在喉。而此时多尔衮元妃去世,多尔衮郁郁寡欢。钱谦益就此向多尔衮说,“无非再娶,以慰悼亡”。就此即请皇太后下嫁多尔衮,使传言变现实,实至名归,另外这样也正好控制顺治。这一提议很快就得到了多数大臣的支持,而福临也碍于多尔衮的权势勉强同意。就这样,太后正式下嫁多尔衮为妻。而因此,孝庄死后,康熙等后代子孙因其丢了爱新觉罗家的脸面,将她葬在了清东陵陵区外。

其实,“太后下嫁”之说,首先起因于顺治五年(1648年),多尔衮被封为“皇父摄政王”。这个怪异的称呼使人们引起了各种的猜测。大家认为,皇帝之母降贵屈尊下嫁,才使多尔衮有了这种尊称。而也有人称当时顺治是为了孝顺,考虑到母亲的孤苦及与多尔衮多年的情谊,和多尔衮对自己拥立帝位的恩情,在大臣的提议下议请多尔衮与母亲结合。父死子娶其庶母,兄死弟娶其嫂的婚俗,在当时满洲风俗来说十分正常。但不管怎样,“太后下嫁”的故事,折射出了顺治帝和孝庄皇后这对孤儿寡母当时尴尬险恶的政治处境。而明张煌言作诗“上寿称为合卺樽,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官昨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倒是实有其事。对“太后下嫁”的故事,虽然野史中记载很多,但在清史稿中并没有提到。从事实来看,孝庄皇后死后,清王朝又延续了二百多年。这期间,大清诸朝对她尊崇备至,极尽歌功颂德之事,在陵寝祭祀方面也把其放在首位,如真有太后下嫁之事,清皇朝为何能自取其辱呢?当然也有一说:据说到了乾隆时期,纪晓岚在整理清宫档案时,觉得这一事件有辱皇家尊严,因此奏请皇帝批准,从档案中删去这一部分内容,从此,再没有人提起这件事。

6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

作者:毅品文团队(九鱼亭),无授权禁转!

崇祯十六年(1643年),清太宗皇太极去世了,这位雄才大略的皇帝撒手人寰。皇太极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政治家,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承汗位。不久皇太极在盛京(现在沈阳),建立大清,皇太极是开国皇帝,也是继努尔哈赤之后,当时最杰出的军事指挥官。

皇太极是突然死亡,并没有交代遗嘱。大明皇帝基本上都是世袭,但是也需要立个遗诏,有个凭证才行。而刚刚建立的大清时局比较复杂,就出现皇位空缺的情况是很危险。国不能一日无君,况且此时夺取大明江山正在关键时刻,如果出现内乱后果不堪设想。

(皇太极)

大清刚刚建国,各种制度一定是不完善的,开国皇帝死了,后面争夺皇权的纷争必定会出现。皇权之至高无上的存在,自古皇争斗都是最残酷和血腥的。好在当时的亲王和旗主还是比较团结的,并没有兵戎相见,大家坐下来协商具体要由谁做皇帝。

(孝庄太后)

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的第十四个儿子,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极具军事天赋。本来皇太极对多尔衮并没有什么好感,只是因为多尔衮是名优秀的将领,其他兄弟虽也不差,和多尔衮相比相形见绌。所以皇太极重用多尔衮,在登基之后就封多尔衮为和硕睿亲王。多尔衮战功卓著,在军中也有很大威望,也为他争夺大权垫定了基础。

八旗中正白旗旗主是多尔衮,镶白旗旗主多铎,两白旗和其宗族都是多尔衮的拥护者。竞争皇位的另一个对手就是努尔哈赤的二儿子代善,代善资历老实力雄厚,统领两红旗,是皇位强有力竞争者。不过代善的并没有争夺皇位的意思,处于中立一方。剩下的多尔衮的最强对手,就是皇太极的大儿子豪格。

(多尔衮)

一般皇帝的继承者都是皇帝的长子或者嫡子,很少出现让皇帝的兄弟当皇帝的情况。明帝国中兄弟当皇帝的有景泰帝、嘉靖帝和崇祯帝,一般是皇帝没有子嗣或者出现特殊情况的时候,才会考虑立皇帝的兄弟登基,北宋也有弟弟赵光义接替宋太祖赵匡胤做皇帝的情况。多尔衮是皇太极的弟弟,理论上是不能立多尔衮为皇帝的,而应该立先帝(皇太极)的儿子。

(顺治帝福临)

在这方面,多尔衮不占优势,豪格是皇太极的大儿子,并且屡立战功位高权重,在血缘上占有优势。豪格还有两黄旗支持,实力不容小觑。多尔衮此时心情一定是复杂且焦急的,不过他最终找到了能帮助他的人,就是皇太极的庄妃,后来的孝庄太后。庄妃和多尔衮搞在一起,把豪格的资格给搞没了,庄妃是想让他的儿子福临来做皇帝,那么庄妃就成了皇太后。

(和硕肃亲王豪格)

按照庄妃的意思,多尔衮提议让年幼的福临来做皇帝,就是后来的顺治帝。福临做皇帝,符合先帝子嗣的规定,而且年幼也非常好控制。多尔衮十分想做皇帝,但考虑到名声问题,退而求其次,让福临封他和济尔哈朗(努尔哈赤的侄子)为辅政王。之后多尔衮设法让福临封他为摄政王,清廷大权落入多尔衮的手中。

当时的摄政王多尔衮已经是大清实际的“皇帝”,八旗军兵也正是在多尔衮的统领下,南下统一了中原地区,夺取了大明江山社稷,大明灭亡,清朝成为全国性政权屹立在华夏大地之上。参考资料:《清史稿》

有什么意见,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关注微信公众号:战争史,多位专家将在公号中将继续为您解读。独立专业,有种有料,请用微信搜索公众号:战争史,收看全部战争史政治军事历史精彩内幕解读。

7

要说这多尔衮和孝庄皇后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普遍认为,他们存在着凄美缠绵的爱情故事。毕竟,一个是年轻貌美的寡嫂,一个是年富力强、权力强盛的小叔子,加上又掺杂着一些不为人知的政治交易。且当时的满清,由于原来的生活环境恶劣的原因,一直有着“兄妻弟及”的旧俗,到大清建立后也没有破除。所以这两人发生某些关系,哪还是比较正常的事情。好吃不过饺子,好玩不过那啥嘛。

历史上对于多尔衮与孝庄的关系,一般有三种说法:一是说两人从小一见钟情,后迫于无奈,孝庄被皇太极纳为“福晋”,但是两人始终藕断丝连,私底下保持着联系。到皇太极死后,两人没了约束,孝庄就嫁给了多尔衮,有情人终成眷属。

第二种猜想:两人一直保持着清白,私底下也没有联系,属于相互欣赏但又相敬如宾的关系,多尔衮支持孝庄的儿子继承帝位,只是出于政治考虑,并无二意。

第三种说法:两人在皇太极死后,没有结婚,但是非法同居了,并且一直保持着“情人”关系。

我个人认为第三种说法比较接近事实,两人就是:非法同居的情人关系。

1643年9月21日,尚且处于壮年的皇太极突然在盛京暴毙而亡,由于死的太突然,皇位的传承问题还没有来得及安排,事先也没有立太子,这使得大清朝廷的局势一下子就动荡起来了。其中最有希望继承皇位的,一位是皇太极的十四弟多尔衮,另一位是皇太极的大儿子豪格。两人都想要继承皇位,局势一度剑张弩拔,火药味十足。

当时的多尔衮已因战功获封和硕睿亲王,年记尚轻,又是难得的文武全才,他的两个兄弟,阿济格和多铎也是骁勇善战,三人一起掌控着正白旗和镶白旗这两旗兵马,加上其它的各旗中都有人暗中支持他们,使得多尔衮更是如虎添翼。而豪格则是获得了皇太极的正黄,镶黄,正蓝三旗人马的支持。剩下的三旗人马谁都不支持,属于中立派,也是双方竭力争取的对象。

双方争执不下,又害怕一旦内战,会给大明可趁之机。最后在中立派代表济尔哈朗亲王的主持下,多尔衮为顾全大局,和豪格各退一步,都不得继承皇位,从皇太极的其他儿子中另选人。多尔衮一下子就推荐了只有6岁的福临即帝位,并且给济尔哈朗等大臣施加压力,不同意的话,他就继续争夺皇位。最终使得大臣们同意了这个提议,福临登基改年号“顺治”,郑亲王济尔哈朗和睿亲王多尔衮辅政。

这位顺治帝的母亲就是孝庄皇后,皇太极的第五位福晋。她在12岁时就嫁给了皇太极,一直到11年后才生下福临,虽是花容月貌,但却并不是很得皇太极的宠爱。那么为什么多尔衮一下子就选中了她的儿子继承帝位呢?要知道,当时皇太极可是有11个儿子,比他大的,比他小的都有,单纯就是为了好控制的话,为什么不选更小的韬塞,或者博穆博果尔?这其中肯定必有内情。

而孝庄皇后在皇太极死后,一下子就变得孤苦无依,又身在权力斗争旋涡中,如果没有强力人物支持,肯定难逃破害。年轻力强,文武双全又权势大的多尔衮就成为了她投靠的目标。并且,在当时的满族,哥哥死去,弟弟继承哥哥的一切,包括妻儿在内,代为照顾抚养,这是传统习俗,并不是不被人接受的事。于是成熟美丽的孝庄,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再次邂逅了文武双全的多尔衮。而多尔衮出于各种政治层面的考量,也被孝庄的美丽所打动,就接纳了她。

在此后,清军入关取大明朝而代之,多尔衮作为摄政王,权势滔天,掌握了六旗人马,完全可以取代顺治,自己称王,但是他没有这样做,只是牢牢保持朝政而已。孝庄所住的后宫也成了他的自由出入的地方,来来往往,甚至留宿。

另一点值得一提的是,多尔衮在大清定鼎中原后,他要求自封并要求顺治帝对他的称呼发生了几次改变,刚开始是摄政王,后面就变成了叔父摄政王,在后来又改成皇叔父摄政王,最终干脆变成了:皇父摄政王。由这个称呼可以看出,他是要顺治把他当父亲对待的,如果多尔衮没有跟孝庄发生什么关系,会这样做吗?在清蒋良骐《东华录》中有记载:多尔衮自称皇父摄政王,又亲到皇宫内院。如果孝庄不与多尔衮发生关系,顺治怎么可能称其为皇父摄政王,就是出入后宫,也是犯禁的。

而在多尔衮死后,起初是追封为“清成宗”,谥懋德修远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可谓极尽哀荣。可是不到两个月,顺治就下旨去了多尔衮的封号,还掘了他的墓,跟孝庄皇后的关系也降到冰点。可想而知,顺治是有多恨多尔衮,难道仅仅是恨他把持朝政?没有参杂着对于他霸占母亲的恨?

孝庄皇后在死之前也立下遗嘱:不予皇太极合葬。要知道,她身为顺治的母亲,后面又辅佐过康熙治国,可谓劳苦功高,完全可以跟皇太极合葬,可是她却立下遗嘱拒绝了,这是不是出于对皇太极的愧疚之心呢?

另外对于两人从小一见钟情,在皇太极死后,孝庄就下嫁给了多尔衮的说法,应该是假的。据历史记载,多尔衮和孝庄第一次见面应该是在2岁的时候,第二次见面是孝庄12岁嫁给皇太极的时候,这么小的年龄,哪里来的一见钟情?而且对于下嫁的猜测,主要是来源于张煌言的诗“慈宁宫里烂盈门”,说的是太后宫中张灯结彩,准备大婚之礼。但据《清实录》载,孝庄皇后是在1653年慈宁宫修葺之后才搬进去的,所以要大办婚事的话,必需得在1653年之后,但多尔衮已于1649年十二月病死了,可见“太后下嫁”之说并不可信。

所以我认为,多尔衮和孝庄皇后应该只是“非法同居的情人关系”,并没有下嫁之说,也并没有相敬如宾。

8

多尔衮和孝庄是合作关系,孝庄虽然是个女人但她很聪明很能干又有强大的政治背景,为儿子争皇位是她义不容辞任务。为完成这个任务她必须找一个势力强大的合作者。在当时满清势力中,多尔衮和豪哥的两股势力最强。孝庄只能和多尔衮合作才能让自己的儿子坐稳皇位,多尔衮也只能和孝庄合作让豪哥的皇帝美梦破灭。这种合作使满清内部达到了高度团结,蒙古势力也不会兴风作浪,因为满清皇帝是他的外甥。为大清入关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9

谢邀!

其实答案是众所周知的,尽管在清史中并没有记载,但是有迹可循,证明孝庄太后曾“委身”多尔衮。

据历史记载,多尔衮在顺治五年的时候就被尊称为“父皇摄政王”,这种待遇在哪朝哪代能享受到?

后人也是据此产生的猜测入下:

1.皇太极死时顺治年仅六岁,而孝庄才三十二岁,多尔衮当时身居高位,有摄政王职权,甚至连皇帝的玉玺都在瑞亲王府,可以说瑞亲王府就是第二个皇城,多尔衮随时能够废掉皇帝。因此人们认为孝庄为了儿子的帝位被迫委身下嫁。

2.“皇父”的尊称!(我想不用解释了)

3.孝庄死后葬于清东陵风水墙外,人们据此推测是孝庄无颜面对丈夫。要不然这样一位辅佐三位君主慈母、贤妻怎么会不能入昭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