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据说索姆河战役中一些德国机枪手向英国士兵大喊:撤退!不要来送

据说索姆河战役中一些德国机枪手向英国士兵大喊:撤退!不要来送

2020-09-01 14:33阅读(90)

据说索姆河战役中一些德国机枪手向英国士兵大喊:撤退!不要来送命!这是真的吗?:我是萨沙,我来回答。确实有这么个情况。索姆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打仗中,最为

1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确实有这么个情况。

索姆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打仗中,最为惨烈的作战。

特别是进攻的第一天。

早在多年前的日俄战争中,欧洲列强已经见识到了俄军重机枪的厉害。

在俄军重机枪的扫射面前,日军伤亡极为惨重,甚至一天伤亡7000人之多,竟然让日军指挥官误认为伤亡数字写错了,多写了个0,应该是700。

而一战前德军的演习中,也发现了重机枪的强大威力。

德军曾用2挺MG08重机枪交叉射击阵地前的100个气球。谁都知道,晃动且很小的气球是非常难击中的。但经过几十分钟的扫射,100个气球被击破了99个,可见重机枪的面杀伤能力。

在索姆河战役之前,英法联军并非不知道重机枪的厉害,但他们错误的判断了形式。

在总攻击之前,英法进行了7天的饱和炮击,使用了成吨成吨的炮弹,几乎将德军一线坚固阵地全部摧毁。

英法联军认为阵地既然被摧毁,德军重机枪肯定也被摧毁大半,才开始了总攻击。

没想到,德军早已做了充足的准备,重机枪多藏在防炮掩体中,或者躲在二线阵地。

在英法联军发动总攻之时,德军所有重机枪全部从掩体中取出,迎头猛击。

以英军为例,他们在炮火的掩护下,排成一列列的横队,向德军盘踞的战壕冲锋。

遗憾的是,人总比气球大得多。在重机枪交叉火力的扫射下,英军士兵一排排的倒下毙命。

而当年的火炮以曲射为主,直瞄跟随步兵火炮极少,更没有迫击炮。

英军面对德军重机枪火网,根本无计可施,只能自杀性的一波波冲锋。

1天内,英军损失近 6 万人。

当时德军重机枪手,也从没杀过这么多人。这些军人也是人,战前就是平庸善良的农夫或者工人,很多还笃信基督教。

见到无数英军被杀,有的重机枪手扫射期间,突然精神崩溃,自杀身亡;有的重机枪手,则泪流满面,不断念圣经忏悔;有的重机枪手杀得手发软,只能对英军高呼“快撤退,不要来送死”!


索姆河战役中,英法联军伤亡高达80万人,仅推进 5~12 公里。

2

我没有看过有这方面信史记载,不过这是有可能的,虽然这种喊话没什么用。

索姆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1916年发生在西线的一次战役。之前,德军在凡尔登发动进攻,将法军拖入了绞肉机。为了策应凡尔登方面的战斗,英法联军在索姆河向德军发动进攻。6月下旬,他们进行了7天炮火准备,借着英国第4集团军、第3集团军第7军和法国第6集团军向德军突击。

然而他们并不知道,德军运送了大批马克沁MG08重机枪。

这款4人操作的重机枪,发射7.92毫米毛瑟弹,每分钟450-500发,弹丸出膛速度每秒900米,有效射程2500米。

德军装备了200多挺重机枪,平均每200米就有一挺。每分钟10万发子弹泼水般向英军队伍横扫过去。大片大片的英军被切割倒下。

可以想象,操作这款大杀器的德军机枪手应该也被吓到了。看着敌人义无反顾冲上来送死,他们到后来应该也快崩溃了。所以如果有些士兵大喊“不要来送死”,我认为是人之常情。

只不过,在震耳欲聋的机枪声中,他们也只是本能地发泄。喊出来的声音可能自己都听不见,更别说几百米外、上千米外的英军了。

大概就跟我们打游戏的时候一边念念有词差不多吧。

1916年7月1日这天,共计5.7万人被马克沁MG08重机枪杀伤,其中2万人当场死亡。

欢迎关注巴山夜雨涮锅,也欢迎在评论区发表您的看法。

3

有可能。德军在英军败撤时一度停止击杀,但在激战中即便德军喊,英军也听不见,何况两军交战,就因对方喊话英军就撤退更是兵家大忌。索姆河战役首日可谓是英国陆军历史上最血腥的一天,英军首波冲锋的2万人中,大部分在1小时内阵亡,全天共伤亡5.7万人。随后的战役中甚至夺去了英国首相赫伯特阿斯奎斯的长子,阿道夫·希特勒也在9月的战事中腿部受伤。

图、发起冲锋的英军,在重机枪下像联合收割机收麦子一样倒下了

索姆河之战从1916年7月1日开始,11月18日结束,在4个月的交战中,英国军队伤亡42万人,其中12万人死亡,法国军队伤亡20万人,德军50万人。英军在6月24日开始对德军阵地为期1周的炮火攻击,期间消耗了150万颗炸弹,几乎摧毁了德军第一阵地,并波及了第二阵地。英军大多数都是毫无战争经验的新兵蛋子,对堑壕战的惨烈几乎一无所知,而他们的信心又在英国一周的狂轰滥炸中飙升至极点。

炮击结束后,英军士兵排成横列开始向德军阵地发起进攻。而德国也将磨好的“獠牙”——MG-08重机枪抬了出来,在它的火舌下,英军还未来及还击便丧命,德军就像联合收割机收麦子一样成排的击杀英军。英军按照命令进行亡命突击,尸体一个个摞在铁丝网附近。德军一度厌倦了这种打靶式扫射,在英军伤员撤退时停止开火。虽然有部分英军成功突破铁丝网,但在重机枪下毫无获胜机会。

索姆河逐步演变成消耗战,9月15日,英军还将坦克开上了前线并取得局部突破。战役进入秋天后,随着天气日益恶化,战斗也越发无力,最终战役以英、法失败告终。

4

胡说。编造这种故事的人对机枪在一战中的作用毫不了解。这太像个好莱坞式的剧本了。

机关枪在一开始并没有受到欢迎。它最初被定位为一种支援武器,来协助炮兵部队作战。但炮兵们也不知道该怎么用它,所以就没有派上用场。

最终,德国人将大量机枪分配给了步兵师。它们的作用和火炮十分类似,都是弹幕类武器。

通常,机枪不会作为直接交火武器使用。它们会被架设在交火区,从1100-1200码的高角度向下射击。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个子弹横飞的“落弹地带”。离开战壕的部队不得不穿过这样一个枪林弹雨的地带。另外,由于机关枪是以45度左右的角度向下射击,敌人也无法利用弹坑来隐蔽自己。

邻近机枪之间的火力范围都是有一定的重叠的,因此在落弹地带几乎没有任何可隐蔽区域。如果敌人已经冲锋至200米范围内,步枪兵就要开始发挥作用了。因为这时,机枪还要忙着对付后续部队。

直至1980年,这种弹幕式射击战术才得以应用。在马岛战争中,英国人将机关枪架设在了一座俯瞰古斯格林的山丘上。这两架机关枪将阿根廷人困在了战壕里。

现在,轻型机枪已经是一种直接交火武器。它们在弹幕式射击中无法维持太长的时间。而威克斯式重机枪、德式和俄式马克沁重机枪上水套的存在使它们能够长时间执行弹幕式射击任务。威克斯式机枪实际上就是马克沁机枪。它们都是基于美国人海勒姆·马克沁的设计生产出来的。战争中,马克沁通过收取设计授权费大发横财。战后,德国人因为逾期付款还要支付给他一大笔费用。

5

谢谢邀请,我是小逸。上了战场不是你死就是我活,都是为了胜利,哪有人会在战场上喊,你别过来送死啊,我枪很厉害的,除非这个人是疯了。然而,索姆河战役,真的会让人发疯。

凡尔登战役被称为是一战中的绞肉机,德法两国不要命的火拼,双方投入兵力239万,军队死亡人数高达25万,50多万人受伤。

为了减轻德军在凡尔登给法国造成的压力,英国和法国协同作战,准备度过索姆河,将德军击退到法德边境。

在这次战役中,德军投入67个师,约145万人,英国54个师约125万人,法国32个师约50万人。

德军在索姆河前设立了三道防御阵地以及一些中小型阵地,刚开始开战时,英法联军调用了2189门火炮、1160门迫击炮以及300架飞机进行了7天的狂轰乱炸,以为这能摧毁德军的防御阵地,然而事情并不是这样。

当轰炸结束后,英法联军发起冲锋,本以为到达阵地上之后是一片大收割,然而等待他们的真的是“大收割”。

德军的重机枪武器根本没有被摧毁,在轰炸前就早已转入了安全地带,当英法联军一窝蜂的冲上来时,德军重机枪突突突,英法联军成片成片的倒下,第一天就伤亡6万人。

德军用到的重机枪是马克沁机枪,在其他重武器没发明之前,马克沁机枪在武器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理论射速600发/分,射速还可根据需要调节为100发/分,是杀人利器。

英法联军采取的是人海战术,然而在马克沁机枪面前,不过是一具又一具的尸体,德军的马克沁机枪打的炸膛,枪管发红炸裂。

这次战争持续5个月之久,英法联军总的推进了5—12公里,其中18辆坦克起到了作用,带领步兵推进了4—5公里,这里指的不是直线距离,因为战线的拉长,每个突破点都不一样。

最后到这场战争结束时,英国伤亡42万人,法国伤亡20万人,德军伤亡63万人,伤亡率达到了43%,失踪德军士兵达到了13.5万,这场战役比凡尔登战斗还要惨烈,是一战中最大的绞肉机,又被叫做“索姆河地狱”。

很多德军士兵忍受不了其血腥的场面,看着自己的战友一个一个倒在自己面前,几乎每两个人里面就会有一个人战死,想着家里还有老有小,大约有30万德军士兵选择逃跑。

即便是双方付出了如此惨痛的代价,英法联军依旧失败了。

6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首先我们对题主的这个问题剖析一下。

能对整个世界挑起两次世界大战,又以严谨古板而著称的德国人对敌人大发仁慈?显然不是,战场上哪可是你敢骂娘,娘希匹老子就弄死你的地方,对待敌人更是不可能手软,所以唯一的解释就是,德国机枪手对自己手中武器的极度恐惧。

这恐惧应该就是来自于手中机枪下,搅屎棍英国佬的巨大伤亡和哀嚎。所以问题的核心就是德国人手中的MG-08式马克沁重机枪。

那么我们可以从马克沁重机枪的发展的本身和发明者马克沁来对这挺机枪了解一下,到时候题主的问题就会有一个清晰的答案。

发明者马克沁

马克沁是英籍美国人,其实老梁第一次知道马克沁是英籍美国人的时候,揉着眼珠子就很好奇这货为什么好好的美国人不做,当起了搅屎棍英国人的呢,他的美国良心哪去了。

原来马克沁家庭贫寒,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十几岁就当了马车厂的学徒。当时在美国那个电气化的时代,发明创造是一个赚大钱的行业,而马克沁有着很高发明创造的天赋。

好吧,这个马克沁一股脑搞出了50项发明专利,这让他一时之间成为了美国佬里的风云人物,可扯淡的是没高兴多久,就被发明创造的先行者爱迪生给盯上了。

我想要告诉大家伙的是,爱迪生这货绝对是一个小心眼,这个时候他已经有了自己的公司,而且在美国佬中的地位很高,更加要命的是,这货严重排挤其他发明者。

马克沁作为紧追其后的二号人物,一个佛山无影脚外加两大耳光子就将马克沁从美国佬的地盘给挤走了,并让马克沁发誓放弃对电灯的研究,一辈子都不能回到美国。

马克沁扣着脑门子那叫个憋屈,恰好搅屎棍英国佬得到了消息,这么大个发明家怎么能浪费了,两万美元的年薪,将马克沁给请了过来。

马克沁蹲在伦敦的街头上,吸着纯净英国佬的雾mai(老梁在这里多一句嘴,这个时候处于高速发展的英国佬,他们的空气都快成红色的了,这就是工业化进程所必须付出的代价),搓着两块大鼻屎,思考人生。

当时的两万美元不是个小数目,就这么耗着也不是他马克沁想要做的事,怎么也得做点事不是,趁人不注意一狠心将鼻屎糊在凯旋门的墙角,打算在爱迪生不插手的枪械领域发挥一下特长(没有办法爱迪生在英国佬这里影响力也是大大的存在)

马克沁重机枪的前世今生

1882年,戴着小礼帽,拄着小拐杖的马克沁在英国瞎转悠,忽然发现戴着飞碟帽子的大头兵用的枪后坐力很大,一枪打出去,真个肩膀都要红肿起来,这一场仗下来一个没拿过枪的新兵一条胳膊就要养好几天。

俗话说的好,这机会总是留给细心观察的人,马克沁摸着浓密的白胡子,像个傻子一样的笑了。马克沁就利用枪械这个巨大的后坐力所产生的能量发明了,将退壳上弹一口气就可以自动完成的装置,并把这套装置用在了,马克沁重机枪上。

为了保证这头注定要成为人类历史上吃人野兽,有着足够的发泄欲望喷吐出最多的弹药量,马克沁还为这挺机枪准备了6.4米长,可容纳弹药360多发的帆布子弹带。

造好了之后,马克沁撸着大袖子,摸了一把鼻涕,推着自己像小钢炮一样的马克沁重机枪就上了射击场,准备进行一场秘密的射击实验。

但没有想到消息走漏了(老梁严重怀疑,这他娘的绝对是一场有预谋的变相宣传),好吗英国剑桥公爵搬了一把小椅子,呼朋唤友一大帮子人就挤进了试验场。

不成功别成人,马克沁没有了刚才的潇洒,添了添舌头:“娘的,上了!”

“哒!哒!哒!……”子弹不要命的就冲出了枪管,一条火舌就吐了出来,像飓风一样将对面的障碍物撕成了碎片,马克沁重机枪这才在屁股后面吐出了一口蒸汽,将马克沁整个就笼罩了云雾之中。

十几分钟的时间,所有的人都鸦雀无声,公爵大人吐下了口水,哐当一声咖啡杯掉在了地上,单片眼镜也掉在胸口上了,零星的掌声这才响起,接着就是暴雨般的掌声。

这他娘绝对是个奇迹,但奇迹就是奇迹,让那些个在殖民者战争中得到很高爵位的保守派将领,去购买这种枪械,他们的榆木脑袋还没有想好,这玩意该怎么用。

与其琢磨这东西,还不如用老旧的东西去应付战争,所以马克沁的重机枪只能当个工业时代的奇迹摆设在展台上而无人问津。

当然让他们举步不前的还有一个原因,这马克沁重机枪一分钟600发子弹,在他们榆木脑袋中想到的是成本,这一分钟都够100个士兵发动一场小规模的战斗了,不划算。

还有一个原因,没有亲眼看到的,用他们自己的大脑壳想了半天都认为,这是编造的一个假消息,纯属扯淡,好吧,这么一件超级武器虽然出生在英国,但没有一个英国把他当回事,就当是一股引流的臭气,过去就过去吧。

这不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打到最后的德国人,看到了马克沁重机枪,宝贝的不得了,心说这世界怎么会有这么个东西,一口气购买了好多好多。当时都快当裤子才能吃饱饭的马克沁那个哭哟,并与当晚吃了一顿梅菜扣肉好好的招待了一下自己的胃,随后以极快的速度完成了账单。

好吧,这批重武器很快就应用到了索姆河战役之中。

马克沁重机枪的成名战——索姆河战役

42千米长的战线上,丧心病狂的德国人布置了240挺马克沁重机枪,全部躲在了铁丝网的后面,配上防炮阵地严阵以待。

英法联军撸了整整七天七夜的大炮,10万英法联军冲出了战壕。而作为马克沁宗主国的搅屎棍英国人,还排着密集的战斗队形,戴着蝶形帽子,扛着有着巨大后坐力的步枪,挑着刺刀,冲了上去,准备在200米的地方接受德国人的考验,然后和德国人拼刺刀,最后再用骑兵干掉德国人最后一口气。

他们想错了,不用200米,再更远的距离,这些重机枪就将英国佬拦了下来,密集的弹网配上英国佬和法国佬找死的密集队形,那叫屠杀。

英国佬像木头桩子一样到下了,在倒下的一瞬间就被能将大腿粗细的树木打断的马克沁,又将这些已经死亡的人,撕成了一片一片的。

而不在意机枪用途的英法联军,拉上来已经过时的维克斯重机枪和哈奇开斯重机枪,进行火力压制,屁事都不管用,6万多具尸体就被仍在了战场上。

这是恐怖的,大家想想,这场战役的子弹量有多大,一个一万人生产子弹的厂子,忙碌一个月,只够这帮钢铁猛兽射击一天的。

这场战斗被德国人称为对wawa兵们的屠杀,索姆河战役其实就是地狱的大门。

所以题主的问题是很有可能的。

此后针对重机枪的反击,就出现了坦克和突击队作战模式,最后德国人在这些新技术和新措施,还是败了。

最后说一句,坦克战和突击队作战模式,被德国人整合之后,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名的闪电战。而且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再签署《凡尔赛条约》的时候,协约国禁止德国人的拥有重机枪此类武器的装备,这绝对是被打怕了。

好了就写到这里,喜欢的话,关注一下,顺手点个赞呦!

7

索姆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时间发生在1916年6月24日到11月18日间,英、法两国联军为突破德军防御并将其击退到法德边境,于是在位于法国北方的索姆河区域实施作战。此战,双方伤亡共计130万人,是一战中最惨烈的阵地战,因此残酷性被称之为\"索姆河地狱\"。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看一下发生在索姆河战役之前的一场战争——凡尔登战役。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破坏性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战事从1916年2月21日延续到12月19日,德法两国投入100多个师兵力,军队死亡超过25万人,50多万人受伤。伤亡人数仅次于索姆河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从这个数据来看,双方差不多有75万人伤亡。而根据统计的数据在1914年,法国有3900多万人,德国有6600万人。按照最简单一家五口(父母爷爷奶奶加自己)来算,一共有375万人受到战争的波及,而且这还没算连带的其他亲属关系。也就是说这一场战役打下来,两国最少都有3.6%的人受到这场战役的伤害。而且到现在为止,世界大战差不多已经打了两年了,再想想有多少人受到战争的伤害可以不言而喻了吧。

所以抛开国家、民族等大环境下,这就算相当于法德两国许多家庭都有仇恨。要不是法国人杀了德国人这边某个人的叔叔,要不是德国人杀了法国这边某个人的侄子,在这样的情况下会有人会喊撤退吗,除非脑子秀逗了,要么就是圣母婊。而且二战时期为啥德国打的那么凶,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国仇家恨夹杂在一起了。

PS:一战时期英国人与其邦国一共死亡了120万人,而到了武器更加先进的二战英国人的伤亡数字却降到了30万人。

8

是的,因为德军初次使用了重机枪,而英军对此毫无所知……武器等级的差距让战争变成单方面的屠杀,机枪手会内心崩溃的!我认识一个老兵以前就是机枪手,内战的时候伏击撤退的国军,他说看见一排排同胞像割麦子一样被重机枪扫倒,他感觉自己要疯了,不知不觉的把枪口抬高,却被连长用枪顶着脑袋命令给我杀,他只能含着眼泪闭着眼睛扫射……他说那一次死在他的重机枪之下的国军有数百人

9

索姆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场战役,参战双方为英法联军和德国。这场战役也被称为是一战中最血腥的战役,甚至传说有一些德国机枪手向英国士兵大喊,让他们撤退,不要上来送命,这是真的吗?

(索姆河战役)

首先我们先来谈谈为什么说这场战役最为血腥。

这场战役持续了近5个月,英军死伤45万余人,法军死伤34万余人,而德军则损失了54万余人,参战双方共计死伤高达134万。纵观整个人类战争史,这样的伤亡数字也依然让人感觉心惊。

在战役的第一天,英军死伤就近6万人,才推进了仅仅3英里。这也被称为英国陆军历史上最为血腥的一天。

德军为什么这么厉害?他们是凭什么能在一天之内灭掉6万人?

实际上,恐怖的6万伤亡,几乎都是来自于同一种武器。讽刺的是,这武器还是英国人自己发明的。

德军在索姆河战役中共动用了200多挺MG08式马克沁重机枪,这种重机枪最早是英籍美国人马克沁在1884年发明,当时还是采用黑火药作为弹药。1891年,英国殖民军在罗德西亚和祖鲁人战斗时,这种重机枪就发挥了神奇的作用,英国一支仅仅50人的小分队,利用4挺马克沁重机枪竟然击杀了3000名敌军,马克沁重机枪名噪一时。

(正在使用马克沁重机枪的德国兵)

随着科技的发展,这种机枪不断地改进,就成为了一战中德军大规模使用的MG08式马克沁重机枪。其采用了7.92MM口径子弹,和每分钟450发的速率,配合上德军堑壕、坑道,铁丝网等防突进工事,在那个坦克还没有被大范围运用的年代,这种武器简直就是战场上肆意收割人命的死神。

英军在战役开打前,本来还非常乐观的。从6月24日开始,英军就对德国阵地进行了长达一周的炮击,共消耗掉了恐怖的150万发弹药,这几乎摧毁了德国人的整个第一阵地,德军死伤惨重。

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很多英军在发起冲锋突击前,甚至表现得兴致缺失,他们大概以为自己只是上战场去清理德军尸体罢了。

当英国人真正走上战场时,才真切感受到了战争的恐怖,200挺重机枪,速率450发,意味着每一分钟就有9万发子弹向自己的军队射击。英国士兵就像麦子一样成片倒下,轧在一起,堆成小山。

那么,是不是当时真的有德国机枪手喊着让英军不要来送命呢?

(一战中的士兵)

我认为这是谣传。

在纷乱的战场上,炮火轰鸣,枪声震天,德国士兵的喊话不可能传到英军的耳朵里。即便传到了,英国人也没有办法听懂德语。

虽然德军的重机枪所向无敌,但实际上在开战前一周的炮击中,德国也有不少士兵死在英军的炮火下。哪怕在战役开始后,也陆陆续续有德国机枪手被炮弹炸死,因此德军本身就带着仇恨情绪,怎么可能喊出让英军撤退的话呢?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传说流出,在我看来,实际上是在传达一种反战精神。

德国士兵大部分都是二十出头的年轻小伙,他们不明白政治,不明白战争的意义,仅仅是凭着满腔的热血豪情,就告别心爱的姑娘,背枪上了战场,他们也许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要打仗,但他们终归还是普通人。

生命是上天给每个人的平等权力,在看到那么多条鲜活的生活像草芥一般消散后,德国士兵会本能希望敌人不要再来送命,那也许是对于美好生命,对于和平发自内心呐喊。

(参考资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