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清末奇案“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为何会导致上百名官员被革职?

清末奇案“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为何会导致上百名官员被革职?

2020-08-27 16:32阅读(124)

清末奇案“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为何会导致上百名官员被革职?:清朝晚期,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发生后,在大清王朝引起轩然大波,也引起浙江官场强烈地震。老佛爷

1

清朝晚期,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发生后,在大清王朝引起轩然大波,也引起浙江官场强烈地震。

老佛爷慈禧太后连续发布多道圣旨,将余杭知县刘锡彤,发配到黑龙江流放;

检验命案死尸的仵作沈祥、与沈祥相关的30多位官员被革职、充军或查办;

浙江巡抚杨昌浚、浙江学政胡瑞澜、杭州知府陈鲁一干官员100多人,革除顶戴花翎,永不续用。

杨乃武与小白菜,导致清朝130多位朝廷官员被革职查办。

杨乃武、小白菜,究竟是什么人?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杨乃武是什么人?

杨乃武,生于1840年,就是鸦片战争爆发那一年,家住浙江余杭县城。

杨乃武有一个姐姐杨菊贞,婚后不久丈夫去世,回到娘家,守寡度日。

1860年,20岁的杨乃武考中秀才。

杨乃武喜爱打抱不平,经常为乡亲们写诉状,被人们称为“讼师”。

杨乃武性情孤傲,不理会他人的看法。

因为性格与当地官员格格不入,杨乃武做了不少与地方政府官员作对的事。

与新上任的知县刘锡彤因船过桥洞发生争执,杨乃武写下“大清双王法,浙省两抚台”的谤诗。

杨乃武与官府的紧张关系,成为他蒙冤受屈的潜在因素。

1873年,33岁的杨乃武考中举人,也就在这一年,发生了一件天大的案件。

小白菜是什么人?

小白菜原名毕秀姑,传说她是太平军战士的女儿。

太平军失败后,毕秀姑从南京逃难到余杭。

父亲去世后,母亲改嫁给小贩喻敬天,毕秀姑跟随母亲到了喻家。

毕秀姑白皙美貌,平日喜欢穿绿色衣服,人们称她为“小白菜”。

小白菜嫁给了豆腐店的帮工葛品连。

小白菜租住杨乃武家的房子

1872年4月,葛品连与小白菜新婚,夫妇租住杨乃武家的新楼房。

葛品连在豆腐店打工,早出晚归。

小白菜一人在家,空闲时帮着杨菊贞做些家务。

小白菜的美丽和勤劳深得杨家人喜爱,葛品连有时候不回家,杨家的人就招呼她一起吃饭。

清闲没事的时候,杨乃武还会教导小白菜识字读经。

蒙冤受屈的祸根就此埋下。

葛品连死因成疑

1873年10月9日,葛品连病重。

葛品连要小白菜去抓药,小白菜把药煎好后喂给葛品连服下。下午,病情加重,葛品连母亲沈喻氏和义母冯许氏请医生抢救。

医生用万年青和萝卜子煎汤灌救无效,葛品连于傍晚时分去世。

可是,到了10日夜间,葛品连尸体口鼻流出血水,冯许氏和沈喻氏起了疑心,她们上报官府,要求验尸。

余杭知县刘锡彤带领验尸差役沈祥和门丁沈彩泉,一同前往。

临行前地方绅士陈竹山,对刘锡彤谈起街上流传“羊吃白菜”的事。

一行人员来到葛家,沈祥把口鼻中流入耳中的血水,误看成七孔流血,判断葛品连是服食生烟土,中毒致死。

沈彩泉认为生烟土只有自杀的人才会吞服,葛品连不可能自杀,一定有人对他下了砒霜。

知县刘锡彤联想到陈竹山所说的“羊吃白菜”,便相信门丁沈彩泉的话,加上对杨乃武心存芥蒂,认定是杨乃武和小白菜合谋,用砒霜毒杀了葛品连。

小白菜屈打成招

余杭知县刘锡彤命人把小白菜带进县衙,亲自审讯,质问她与杨乃武的私情如何,又审问从哪儿弄来的砒霜。

小白菜一口咬定与杨乃武没有私情,也没有用砒霜毒死葛品连。

小白菜有一个邻居妇女名叫阮桂金,能说会道,心机很深。

刘锡彤安排阮桂金对小白菜哄吓诈骗:只要供认是杨乃武毒死葛品连,小白菜就可以无罪释放,杨乃武是新科举人,刑罚也不会太重;如果不供认,小白菜就要遭受36刀鱼鳞剐。

可是,第二天县衙大厅上,小白菜仍然否认所有指控。

刘锡彤命令衙役用3根拶子死死夹住小白菜的手指。

钻心的疼痛,令小白菜实在招架不住,她违心地招供说:10月5日杨乃武到她家中,给她一包药,要她喂给葛品连服下。

杨乃武毒死葛品连的口供,终于得到了,刘锡彤立即命人把杨乃武带到县衙。

杨乃武举人被革

按照清朝法令,杨乃武是举人,不能动用刑罚。

为了能够对杨乃武动刑,刘锡彤特写了一份奏折,请求朝迁革除杨乃武举人身份。

同治皇帝批示:同意。

杨乃武受刑招供

杨乃武没有供认罪行,余杭知县刘锡彤向杭州知府陈鲁呈递卷宗。

在卷宗中,刘锡彤在验尸报告中描述:葛品连“七孔流血”。

陈鲁是湘军出身,与刘锡彤是老乡关系,又早已耳闻杨乃武的一些过激言行,对杨乃武印象很差。

审讯杨乃武的时候,陈鲁直接动用酷刑。陈鲁命令衙役用夹棍夹紧杨乃武的双脚,使其疼痛钻心。

连续几次上堂审讯,陈鲁都是动用夹棍对杨乃武施以重刑。杨乃武几次昏死过去。

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杨乃武,对毒死葛品连供认不讳,并信口说出:自己从爱仁堂药店钱宝生跟前买了60钱红色砒霜。

药店老板被迫出具书面证明

陈鲁要求刘锡彤,找药店老板钱宝生写一份书面证明。

当钱宝生来到县衙时,却说自己药店从不卖砒霜;自己很久没看见杨乃武;自己的名字不叫钱宝生,而是钱坦。

刘锡彤命令衙役对钱坦威逼恐吓。

钱坦害怕打击报复,最后按照衙役所说,写下了出售60钱红色砒霜给杨乃武的书面证明。

浙江按察使怀疑案件,但是没有追究

获取了小白菜、杨乃武的口供材料,又得到药店老板的书面证明,杭州知府陈鲁判决:杨乃武斩立决,小白菜凌迟处死。

1873年11月6日,杭州知府陈鲁将案件上报浙江按察使蒯贺荪。

按察使,集公安、检察、司法三权于一身。

浙江按察使蒯贺荪觉得案犯供词与证据之间,存在可疑之处。

蒯贺荪是举人出身,与杨乃武一样。根据自己的体验,举人前途光明,想娶上四妻五妾是很容易的事,根本用不着为了一个女人去毒死他人。

浙江按察使蒯贺荪再三质问刘锡彤,案中有没有冤情;刘锡彤对天发誓绝无冤情。

蒯贺荪没有继续深追,将杨乃武与小白菜的案件上报浙江巡抚杨昌浚。

按察使把疑难案件踢给了浙江巡抚杨昌浚。

浙江巡抚派人暗访,知县密谋串供

接到案件材料,杨昌浚也有一些疑惑。他命令候补知县郑锡皋去暗访案情。

郑锡皋偏偏暗访余杭知县刘锡彤。

刘锡彤把有可能出现问题的环节细细梳理了一遍,认为药店老板钱坦最有可能发生枝节。

刘锡彤与心腹商议一番后,派人做好了钱坦的思想工作,并且教他应对之策。

郑锡皋暗访了相关人员,没有发现任何问题,便下了结论:没有冤情。

当暗访结论上报给杨昌浚时,杨昌浚很高兴,立即委任郑锡皋为黄岩知县。

杨昌浚再审杨乃武与小白菜,维持杭州府原判。

1873年12月12日,杨昌浚把杨乃武与小白菜的案件上报朝廷,等待“秋审”,然后执行判决。

清朝的死刑判决、执行程序十分严格,最后一定要有皇帝御笔红批,才能够执行死刑。

清朝还有一项特殊规定:罪犯是家中唯一儿子,上有父母体弱多病,则可以暂不执行死刑,而是让犯人留在家中侍奉父母。

杨乃武是家中独子,暂缓处决。

姐姐杨菊贞一上京城,杨乃武杭州复审

杨乃武宣判后,其妻子詹彩凤带着儿子杨荣绪,以杨荣绪的名义在杭州所有衙门喊冤上访,结果都是石沉大海。

姐姐杨菊贞相信弟弟不会干出伤天害理的事情,就到处搜集证据。

杨菊贞得知:葛品连母亲沈喻氏和义母冯许氏的讼词前后矛盾;爱仁堂药店没有出售过砒霜;杨乃武没有去过小白菜的家。

从这些证据中,杨菊贞看到了拯救杨乃武的希望,下定决心到京城上访申诉。

姐姐到狱中探望杨乃武,告诉他自己搜集到的证据,并劝说杨乃武写好诉状,自己打算到京城上访。

杨乃武写的诉状说理透彻、极具文采。

带上用黄纸写的诉状,杨菊贞在长工王廷南和王阿木的陪同下,来到京城上访。

上交诉状后,都察院将材料转给浙江巡抚杨昌浚,要求重审。

杨昌浚委任杭州知府陈鲁主持重审工作。

当陈鲁端坐在主审官位置时,杨乃武已经不抱丝毫希望。

为了避免再受皮肉之苦,杨乃武按照陈鲁审讯的内容,全部招供,并签字画押。

姐姐杨菊贞和妻子詹彩凤,心有不甘,决定再次上京申冤。

妻子詹彩凤二度上京,递交诉状

江南首富胡雪岩的家庭教师胡以同与杨乃武相交甚厚,他向在京的浙江籍官员发出呼吁,拯救杨乃武。

胡雪岩得知杨乃武的案情后,慷概捐助200两白银。

在娘家帮工姚士法的陪护下,妻子詹彩凤来到京城,把诉状交给步军统领衙门。

《申报》连续报道,刑部仔细审查

1872年4月30日,英国人安纳斯脱·美查在上海创办报纸《申报》。这份报纸以报道发生在百姓身边的新闻为主,影响力十分巨大。

《申报》对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连续跟踪长达3年时间,多次进行报道、评论,一面揭露案件真相,一面披露案件疑点。

尤其是把杨乃武妻子詹彩凤进京上访的申诉材料全文照登,引起全国上上下下极大关注。

《申报》还把西方法律与中国审案进行比对,抨击了在审理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件中出现的种种不公。

兵部右侍郎夏同善看见《申报》的报道后,禀报了翁同龢。

翁同龢是光绪皇帝老师,当时担任户部侍郎和都察院左都御史。

听了夏同善的报告,翁同龢亲自赶到刑部调看档案材料。

翁同龢把发现的每一个疑点,都记录下来,并要求刑部逐条核查。

林拱枢是林则徐的第五个儿子,是刑部分管浙江司刑狱的司官。林拱枢也认为案中有多个疑点。

经过反复审查、斟酌之后,都察院和步军统领衙门分别上奏,请求将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件重审,获得朝廷批准。

太后下旨,发回再审,杨乃武、小白菜两人全都翻供

年幼的光绪皇帝登基,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

都察院和步军统领衙门上奏后,慈禧太后看过奏折,下旨命令浙江巡抚和按察使联合审理案件。

浙江巡抚杨昌浚没有亲自审理,而是安排湖州知府锡光主审。

锡光没有动用酷刑,杨乃武与小白菜两人全都推翻了以前的供词。

准备再审证人钱坦的时候,钱坦在狱中突然暴毙,成为死无对证。

锡光打算让案件无限期拖延下去,让案件当事人死在狱中,从而维持原判。

都察院官员王书瑞,是负责稽查政府官员失职违纪的给事中(官名)。他看出了锡光的目的,上奏皇太后,请求另行委派朝廷要员查办该案。

皇太后准奏。

朝廷委任胡瑞澜负责再审,胡瑞澜是礼部侍郎,兼任浙江学政,当时正在浙江主持科举考试。

再审维持原判,户部给事中请求刑部直接审理

胡瑞澜与杨昌浚之间关系复杂,杨昌浚可以牵制胡瑞澜。

杨昌浚不仅对胡瑞澜施加压力,而且推荐宁波知府边葆诚协助审判。边葆诚是杨昌浚的湖南同乡,又是余杭知县刘锡彤的儿女亲家。

由于杨昌浚的干预,胡瑞澜经过审理,还是维持原判。

户部给事中边宝泉,发觉其中具有官官相护的因素,便上书将案件交由刑部直接审理。

户部给事中的职责就是向皇上与皇太后谏言。

皇太后同意把案件卷宗交给刑部审查。

刑部复审,找出几处疑点,命令胡瑞澜再审,而且不得动用刑罚。

没有动用刑罚的情况下,杨乃武、小白菜两人再次拒绝认罪。

18位浙籍京官与翁同龢共同上奏,皇太后批准提交刑部

汪树屏等18位浙江籍的在京官员,把杨乃武、小白菜的案件详情整理成状,并且全部签名,提交给都察院,请求刑部直接审理该案。

看过胡瑞澜的审理材料后,翁同龢觉得胡瑞澜纯粹应付,于是,向两宫皇太后请求,刑部直接审理杨乃武一案。

皇太后准奏,并批准犯人与证人分三批进入北京,接受审判。

三司会审,杨乃武坐地陈述

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件的所有犯人、证人到京后,刑部与都察院、大理寺共同举行会审。

主审官是刑部尚书桑春荣和皂保,审讯发问的是刑部浙江清吏司郎中刚毅。

由于膝盖受刑的创伤没有痊愈,主审官让杨乃武坐在地上接受讯问。

对于杨乃武来说,每件事都是刻骨铭心的。供述案情时,杨乃武声情并茂、娓娓道来。

整个大堂鸦雀无声,听审的三品、四品朝廷官员全都聚精会神、屏声静气、有时候发出唏嘘之声。

唯独余杭知县刘锡彤冷汗直冒、六神无主。

杨乃武将之前的供词全盘推翻。

小白菜也据实招供,推翻了先前的供词。

案情渐渐明朗,杨乃武与小白菜没有奸情、更没有合伙谋杀亲夫葛品连。

葛品连究竟如何死亡的呢?

开棺验尸,真相大白于天下

刑部决定对葛品连尸骨重新检验。

葛品连的棺材被重新挖出,并由水路运往北京,每经过一地,都由地方官员加上一纸封条。

棺材运到北京海会寺。

1876年12月9日,刑部尚书桑春荣带领验尸官等官员和一行证人到海会寺,开棺验尸。

按照当时中国的检验水平,就是观察尸体的头骨,头骨呈现黄白色,就不是中毒。

验尸官反复观察后,宣布死者生前没有中毒。

囚禁在木笼中的杨乃武、小白菜听到结果时,眼泪止不住滚滚而下。

在场的一位法国记者,激动地大喊:“无毒!无毒!”

一位外国公使谈到中国司法现状时,举了杨乃武、小白菜的案例。

杨乃武、小白菜的冤案,传遍了全世界,真正大白于天下。

是否平反?湖南籍地方实力派与江浙籍在朝派激烈较量

至于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是否平反,清朝政府官员分为两派。

湖南籍为主的地方官员,力主维持原判。他们与浙江巡抚杨昌浚牵牵挂挂、关系亲近,而且掌管地方政要。

开棺验尸后,四川总督丁宝桢跑到刑部,指责刑部尚书桑春荣。

丁宝桢指出人已经死了三年,毒气早已消失,不能凭尸骨呈现黄色就认定不是中毒死亡。

丁宝桢极力维持原判。

另一派是江浙籍为主的在朝派官员,他们基本上是通过科举考试获得政治地位的。

在朝派追求礼法平等,对地方实力派心怀不悦,他们尽力推翻原判。

在两派斗争沸反盈天的时候,刑部尚书桑春荣犹犹豫豫、徘徊观望。

监察御史上奏,慈禧太后一锤定音

对杨乃武小白菜一案平反与否,地方实力派与在朝派僵持不下的时候,监察御史王昕起了定海神针的作用。

监察御史的职能就是监督、弹劾官员。

王昕向朝廷上奏,弹劾杨昌浚与胡瑞澜,理由是他们蔑视朝廷、欺君枉法。

在奏折中,王昕指责地方权臣目中无人,根本没把两宫太后与年幼的皇帝放在眼中。

王昕的言论切中了慈禧太后的心病,慈禧太后十分生气。

1877年2月16日,刑部尚书把最后会审材料上报两宫皇太后。

慈禧太后同意推翻原审判决,并且下旨:对杨乃武小白菜做出错误审判的官员,全部量刑定罪,不许姑息。

浙江官场强烈地震,大批官员定罪获刑

监察御史与刑部联合,对杨乃武小白菜一案的浙江官员进行调查、处理。

余杭知县刘锡彤被革职,发配黑龙江宁古塔。虽然他已经年逾70,但是,不准用银赎罪;

杭州知府陈鲁、宁波知府边葆诚、黄岩知县郑锡皋、嘉兴知县罗子森、候补知县顾德恒、候补知县龚世潼,全部革职,永不录用;

浙江按察使蒯贺荪已经死亡,免予追诉;

验尸官仵作沈祥杖打10次,并判刑2年;

仵作助手沈彩泉杖打100次,并判处流放2000里之外;

葛品连母亲沈喻氏杖打100次,判处徒刑4年,必须上交银两、方可赎罪;

将浙江巡抚杨昌浚、礼部侍郎胡瑞澜革除职务,永不录用。

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导致清朝130多位大大小小的地方官员被革职查办,引起浙江官场发生一场强烈地震。

至此,延续长达3年又5个月的杨乃武小白菜一案,终于尘埃落定。

《申报》做了长篇报道,西方国家把这个案件作为中国司法的典型,进行宣传,并加以剖析。

小白菜的结局

小白菜,作为一个家庭妇女,胆敢与丈夫之外的男人杨乃武,坐在同桌吃饭,违背妇道,杖打80大棍。

案件审理完毕,慈禧太后命人把小白菜带到皇宫,自己要亲眼看一看小白菜究竟长得什么模样。

慈禧太后对小白菜说:你知道吗?就是你让我查办了130多名大清官员。

婆婆、养母都觉得小白菜丢人现眼,拒绝接纳。

小白菜没有其他亲人,看破红尘,对人世间无所依恋。

回到余杭后,小白菜来到准提庵,跟随老尼姑慈云,削发为尼,并取法名慧定。

年纪渐老,小白菜艰难地写了一纸文字,表示自己与杨乃武的关系清清白白,同时也表达对杨乃武的愧疚之情。

1930年,小白菜毕秀姑、尼姑慧定圆寂,终年76岁。

杨乃武的结局

杨乃武作为清朝举人,与良家妇女小白菜同桌吃饭、而且还教授经书,最起码的嫌疑都没有回避;在申冤诉状中诬陷他人,因此杖打100大棍。

革除杨乃武的举人身份,永不恢复。

杨乃武对姐姐杨菊贞、妻子詹彩凤感激不尽。

回到家乡余杭后,杨乃武向那些帮助自己申冤的人,表达了深深的谢意。

杨乃武特别感谢《申报》,感谢《申报》伸张正义、表达民意。

回到家乡后,杨乃武养儿育女,植桑养蚕。

虽然刚直之心不改,依然帮助乡亲们代写诉状,但是,已经变得小心谨慎。

妻子詹彩凤、姐姐杨菊贞的晚年,都由杨乃武照料。

杨乃武对蒙冤受屈永远无法释怀,将自己的苦难历程写成一本书,名字叫《虎口余生》。

1914年,杨乃武因病去世,享年74岁。

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传遍中外各地;

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令人唏嘘不已;

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引起官场地震。

有人认为,这场官司之所以引起清朝最高统治者的高度关注,并亲自过问,主要原因是,慈禧太后等人希望借此机会清除湘军势力,因为太平天国被镇压后,湘军势力过于强大,已经显露了威胁清朝朝廷的苗头。

谢谢阅读,欢迎指教。

(图片选自网络)

2

1873年10月初九,浙江余杭豆腐坊短工葛品连染病暴毙,家人发现尸体脸色铁青,口鼻有血水渗出,怀疑是中毒而死,随即报案,余杭县知县刘锡彤审理此案。

这本是一件普通的命案,案情本身并不深奥曲折,只要细加勘察,便可结案,谁也没有想到,在刘锡彤的操作下,竟然发展成为清末四大冤案之首,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中引起轩然大波,案件昭雪后,慈禧发布懿旨,将浙江巡抚、余杭知县及相关人等130余人革职、充军或查办,江浙官场重新洗牌。

这起案件究竟有何不同之处,竟然将整个浙江司法体系都拉下水呢?其实,背后的起因源于一个知县和一个举人的私人恩怨。


1

余杭士子杨乃武家庭殷实,喜爱打抱不平,平日里为人代写讼状,没少给知县刘锡彤找麻烦,1873年9月15日,杨乃武中举,整个余杭县只有他一人中举,葛品连命案发生时,杨乃武还沉浸在中举的喜悦中。

杨乃武家是二层楼房,他和姐姐、妻子住在一楼,葛品连和妻子毕秀姑租住在二楼,毕秀姑长相俏丽,喜欢穿白衣绿裤,人送绰号“小白菜”,生活在一个屋檐下,两家不免熟悉起来,杨乃武和小白菜过往甚密,经常教她读书识字,如此一来,街坊邻居闲话四起,传出“羊(杨)吃白菜”的闲话,一传十十传百,听到这话的杨乃武很不高兴,打算租期一到,就提高房租,逼葛品连一家走人,就在这时,葛品连出事儿了。

那几日,杨乃武去余姚岳母家办事儿,10月初九,葛品连一大早上就起不来床,开始以为是流火疾,就是我们常说的上火,吃药之后病情反而加重,小白菜请大夫开了药,还不管用,到了下午申时,就是三五点的样子,葛品连全身青黑、暴病而亡,家人赶紧报官。

年近七十的余杭知县刘锡彤带着仵作沈祥上门验尸,刘锡彤的好友陈竹山跟着一起看热闹,见死者是葛品连,便笑着说起了杨乃武和小白菜的八卦故事,经他绘声绘色的一番戏说,简直是翻版的武大郎和潘金莲,刘锡彤本来就对杨乃武看不惯,这下子机会来了,仵作沈祥也是个糊涂蛋,本来验尸之前先把银针在肥皂水中清洗三遍,沈祥忘了这个流程,直接用银针探喉,结果显示,银针呈黑色,便断定是砒霜毒死的。

2

刘锡彤如获至宝,立即将小白菜带回衙门拷打,边打边问“是不是和奸夫杨乃武共谋害死葛品连”,这哪里是断案,分明是赤裸裸的诱供,小白菜经不起铁丝刺双乳、锡熔浇背的酷刑,便屈打成招,说砒霜是杨乃武十月初五给她,她十月初九下毒。

杨乃武很快被抓进县衙,杨矢口否认,自己十月初五不在余杭,怎能作案,且有多名证人,证人抵达后,证实杨乃武所言非虚。

杨乃武是新晋举人,按律见官不跪,不受刑,就像我们现在的人大代表不能逮捕一样,必须先免去代表资格。刘锡彤便向杭州知府陈鲁呈文,请求免去杨的举人身份,公文前脚出门,刘锡彤后脚就对杨乃武用刑,杨乃武坚持不认。

十月二十,刘锡彤将杨乃武、小白菜及有关卷宗送到杭州知府衙门,却偏偏扣下了证人证明杨乃武不在余杭的证词。

不久,朝廷下达杨乃武举人身份被革除的朱批,杭州知府陈鲁再无顾虑,大刑伺候,杨乃武被打得血肉模糊,被迫承认与小白菜有私情,砒霜是艾仁堂药铺老板钱宝生卖给他的。

艾仁堂是真的,钱老板也是真的,但是叫钱坦而不叫宝生,原来杨乃武记得这家店名和老板的姓氏,却不知道名字,经不住拷打只能瞎蒙。

钱坦到堂,一脸懵逼,经过陈鲁的一番“悉心教导”,钱坦惧怕,只能说确有其事。

这下好了,人证物证齐活,口供也对得上,结案!

小白菜凌迟处死,杨乃武斩立决,报浙江按察使蒯贺荪审批。

蒯贺荪架子大,不愿细看卷宗,也不现场勘查,直接把知县刘锡彤叫来询问,刘锡彤当然一口咬定铁证如山,蒯贺荪原封不动将审判结果上报杭州督抚杨昌浚。

杨昌浚派人到艾仁堂访查,得到消息的刘锡彤提前安排一番,结果可想而知。

卷宗上报到刑部复核,待批示下来,杨乃武、小白菜二人将人头落地。

一桩冤案就此酿成。

3

清朝律法,命案由知县初审、知府二审、报按察司审核、督抚再审核,报刑部,呈皇上裁决,基本上督抚决定死刑,很少有人能再翻案了,只等京城批文下达,执行死刑,如家属不服督抚判决,可到都察院或步兵统领衙门上诉,叫“京控”。

也就是说,杭州督抚杨昌浚的报告基本决定了杨乃武小白菜的命运。

但杨乃武不愿就此枉送了性命,在狱中写了诉状,交由姐姐杨菊贞到都察院告状。

杨菊贞变卖家产进京告状,她始终坚信弟弟是清白的,由于刑部工作效率低下,反而为杨菊贞告状争取了时间,都察院接受诉状,令督抚杨昌浚再审此案。

通常,在督察院的眼里,走京控程序的人都是刁民,这些人官官相护,最终都是很快批准地方督抚的卷宗,将刁民打回原籍严加看管,可这次杨菊贞怎么引起了督察院的重视了呢?

因为这一案件受到了当时非常重要的一份报纸《申报》的关注,《申报》以其态度严谨而被广大读者喜爱,很多京官也都争相订阅,就在杨乃武和小白菜案发一个月后,《申报》从小道消息得知案情并进行了详细报道,杨菊贞进京之前,督察院的官员对这一案件已经有所耳闻。

本以为有督察院的命令、《申报》的影响,对弟弟出狱充满希望的杨菊贞再一次被这些官僚打败,杨昌浚毫不关心,直接发给陈鲁复审,结果毫无例外,维持原判!

4

一次京控已将让杨菊贞全家家当都砸进去了,她一个农村妇人,再也没能力重新走京,眼看着弟弟就要人头落地,就在这个时候,一个贵人出现了!

他就是红顶商人胡雪岩,胡雪岩从一个小伙计发展到富可敌国的大商人,深知底层老百姓的辛苦,所以,平日里很喜欢行侠仗义。

杨乃武的一个同窗是胡雪岩的幕僚,他将杨乃武的冤情仔细告诉了胡雪岩,激起了胡雪岩的侠肝义胆,他立即把杨菊贞找来,全力资助她进京打官司,同时,还请他的好友,浙江籍官员、翰林院编修夏同善从中斡旋。

这一次,杨菊贞不再去督察院,而是将讼状交到了步兵统领衙门。

与此同时,夏同善将诉状副本交给了同治帝、光绪帝的老师、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翁同龢,并将杨乃武的案情真相一五一十的进行了汇报。《申报》也及时的将翁同龢关注这件事的消息放了出来,步兵统领衙门感到了很大的压力,不敢怠慢,便上报了同治帝,皇帝下旨,杭州督抚杨昌浚重审此案。

杨昌浚真是不见棺材不落泪,拿着同治帝的圣旨不当回事儿,依然打算敷衍了事,而就在此时,案情发生了变化。

杨乃武和小白菜翻供了,说是以前的认罪是屈打成招,而神通广大的《申报》竟然得到了杨乃武诉状底稿,全文发布。

当时的官员还没有意识到媒体力量有多强大,根本无法应对,《申报》的这一次报道态度全面倒向杨乃武,面对有英国后台的《申报》,杨昌浚也是无可奈何,任由事态发展,成为街头巷尾都在谈论的冤案。

5

正当所有人都以为杨乃武要沉冤昭雪的时候,案件再一次逆转,同治帝驾崩了,全国要开科考了,案件进程戛然而止。

第二年,也就是1875年4月,刑部给事中王书瑞上书弹劾杨昌浚及一干人等,认为此案久拖不决有可能草草结案,造成冤狱,希望重审此案,光绪帝派浙江学政胡瑞澜复审。

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胡瑞澜不是细查严访,而是严刑拷打,最终上报朝廷,案卷无冤情,二人罪不容恕。

这下子彻底把《申报》惹翻了,连续跟踪报道,当人们知道胡瑞澜依然维持原判的结果后,全国哗然。

户科给事中边宝泉看不下去了,奏请刑部审理,刑部认为没有先例,但案件疑点甚多,奏请胡瑞澜重审。

此时,浙江籍京官再也坐不住了,认为让胡瑞澜重审实乃荒唐之举,他们竟然找到了道光年间已经有刑部直接审理的先例,光绪帝和刑部都被打脸了。

最终,在翁同龢和夏同善的暗中支持下,浙江籍京官联名上奏慈禧,要求朝廷给个说法。

慈禧看到事情闹到这个地步,不得不管,将案犯、卷宗等移交刑部,《申报》实时跟踪报道,整个案件被推向高潮,全国都在关注,刑部感到压力山大。

经过仔细的查访、审理,仵作沈祥没有用肥皂水擦拭银针的细节曝光,刑部决定重新验尸,1876年9月,验尸结果显示,葛品连是病死而非毒死。同时,虽然艾仁堂老板钱坦已死,死无对证,但余杭县百姓证明杨乃武案发当日并不在余杭的证人仍在。

真相终于大白,涉及的百十名官员面临处分。

让人想不到的是,曾经诛杀安德海、创办山东机器制造局的四川督抚丁宝桢却蹦了出来,大闹刑部,要求维持原判,浙江的事儿,管你一个四川官毛事儿,其实,丁宝桢作为传统官僚,看到同为督抚的杨昌浚等百十人受处分,感到唇亡齿寒而已,这也是一辈子名声极佳的丁宝桢的人生污点,在他们这些官僚眼里,老百姓的命不值一文钱,官官相护才是正理。

丁宝桢没有翻起太大的浪花,《申报》却火力全开,大揭官场黑暗,慈禧坐不住了,对英国人的《申报》也是无计可施,再拖下去,矛头就要指向朝廷了。

慈禧颁布懿旨,对涉及此案的官员,一律严办!

但朝廷内外力保杨昌浚的人不少,负责此案的恭亲王奕訢犹豫不决,翁同龢提醒他,地方官僚势大,太后孤儿寡母,王爷何不借此机会,树立朝廷威名,维护太后权威呢?

奕訢深以为然,浙江100余名官员受到处分。

余杭知县刘锡彤发配黑龙江,虽然大清律规定年愈七十者可以银赎罪,但判决规定刘锡彤不准赎罪。

杭州知府陈鲁等人革职。

按察使蒯贺荪已死,免于追究。

仵作沈祥杖十,判徒刑二年。

葛品连母沈喻氏杖百,徒刑四年,须交银才能赎罪。

浙江巡抚杨昌浚、浙江学政胡瑞澜等百余名官员,革职,永不叙用。

杨乃武与小白菜不知避嫌,狱中诬指小白菜,杖一百,革去举人身份不予恢复。

小白菜与杨乃武同桌吃饭,不守妇道,杖八十。

历时三年、轰动全国的冤案就此结束了。

6

其实,深究此案可以发现,此冤案的造成根子在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后,曾国藩的湘系军阀居功至伟,纷纷占据江浙一带的官职,这些武将出身的官员既没知识、又没断案经验,很容易造成冤案,而作为一个派系,往往官官相护。

太平天国期间,为便宜从事,朝廷给予湘军很大权力,甚至地方督抚有就地正法权,动荡平息后,朝廷急于将各种权力收归中央,但地方势力已经坐大,权力回收困难重重,这次冤案,正好给了慈禧一个压制地方割据势力,尤其是曾国藩湘军气焰的绝好机会。

杨乃武、小白菜走出牢门,与亲人相拥而泣,杨乃武回乡后,向亲朋好友和《申报》致谢,从此养儿育女,植桑养蚕,依然帮相亲代写诉状,妻子詹彩凤双眼失明,姐姐杨菊贞后来去世,杨乃武极度悲伤,后来,杨乃武将自身经历记录下来,名为《虎口余生》,1914年74岁高龄因病去世。

小白菜出狱后不被家人接纳,只好随慈云大师到准提庵,削发为尼,法名慧定,终日诵经礼佛,养鸡种菜,临死前,留下一纸条,向后人证明她与杨乃武之间的清白,大意为:

杨二爷蒙天大不白之冤,人身受尽残酷摧残,遭终生之残,此时此事,终生难忘。均我所故,均我所害。二爷之恩,今生今世无法报答,只有来生再报。我与二爷之间绝无半点私情,纯属清白。后人如有怀疑,可凭此字条作证。

1930年,75岁的小白菜圆寂了。


悠悠往事,再回首已是百年!





作为清末四大冤案之首,情节复杂曲折,笔者水平有限,只能简要述说。若能看完,不胜感激!


1990版电视剧《杨乃武与小白菜》播出时,万人空巷,主演陶慧敏因此也一度被人称为“小白菜”。


欢迎关注、转发、评论,葛大小姐和你一起读有趣的历史!

3



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被称为晚清四大奇案,案情数次翻转,最终成为清朝内部各派势力角逐的工具。最终在上海《申报》的广泛传播中,引起了清政府的高度关注,最终才得以昭雪沉冤。

小白菜原名毕生姑,于同治11年3月嫁给葛品连为妻。结婚后两个人租了杨乃武家的一间房子居住,租金为每月800文。葛品连仍然在豆腐店中打工,每天早出晚归,甚至有时还要住在豆腐店中。

小白菜在家中闲来无事,就跟房东杨乃武一家人走动比较多。后来两家人慢慢熟悉了,小白菜就跟着杨乃武学识字。有时他们还在一张桌子上吃饭,这就引起了很多人的非议。

同治11年9月,杨乃武的老婆大杨詹氏因难产去世。小白菜就经常帮杨乃武料理家事,这时两个人有奸情的传闻就广为流传。为了避嫌,杨乃武就以提高房租为借口逼迫小白菜夫妇搬出了自己家。



小白菜夫妇就搬到了其它地方去居住,杨乃武就娶了自己老婆的妹妹为妻。同治12年8月,杨乃武参加乡试中了举人,正式有了官员身份。有了这个身份作掩护,地方官员和他只能平起平坐,不能治他的罪。

同治12年10月9日,葛品连因身体不适,就请假回家休养。在路上还在一家糕点店买了粉团吃,一路上呕吐不止。到了家中后,他让小白菜去买桂圆和东洋参给自己煎服。吃完药后,他竟然病情加重,当天晚上就死了。

10月10日晚上,葛品连的口鼻里竟然流出了血水。他的母亲怀疑他是中毒而死,就请官府前来验尸。10月11日,在地保王林的陪同下,向县衙提交了要求验尸的呈词。

余杭县知县刘锡彤,年近70,年老昏聩。他带着仵作沈祥和门丁沈彩泉前去验尸,正在给知县治病的陈竹山就向刘锡彤讲了关于杨乃武与小白菜的绯闻,认为有可能是因奸情败露杀人。



仵作沈祥在检验尸体时发现,皮肤呈淡青色,口鼻中有血水流出,身上有十几个大泡。有可能是严重的痧症,又服食了大量的东洋参,导致病情加重,又轻微中毒现象所致。

刘锡彤认为是砒霜中毒所致,就把小白菜带回县衙严刑拷打。据后来的《申报》记载:烧红铁丝刺乳,锡龙滚水浇背。就是用烧红的铁丝去刺小白菜的乳头,用烧化的锡水浇在小白菜的背上。

在严刑拷打中,在刘锡彤的暗示下,小白菜屈打成招,承认自己和杨乃武有奸情,两人联手谋害亲夫。杨乃武和刘锡彤的关系并不好,杨家是当地的大户。杨乃武又有功名在身,经常替乡里打抱不平,引起了知县刘锡彤的不满。

在小白菜录完口供后,杨乃武就被带到了县衙。他不承认自己和小白菜有奸情,更不承认杀人事实。但刘锡彤决定把这个案件办成铁案,以便公报私仇。



但杨乃武有功名在身,就像现在的人大代表一样,必须革除身份,才能用刑。10月11日,刘锡彤就经过杭州知府陈鲁和浙江巡抚杨昌俊向同治皇帝具题要求革去杨乃武的功名,得到了同意。

10月20日,刘锡彤将整个案件移交给了杭州府。但他隐瞒了一个事实,在小白菜的供状里,杨乃武是10月5日把砒霜交给了小白菜,但事实上有不少证人可以作证,那几天杨乃武外出办事,直到10月6号才回到余杭。这个案卷被他扣押了下来。

杭州知府陈鲁是湘军的武官出身,就直接对杨乃武动了大刑。最终杨乃武也屈打成招,他承认自己从杭州办事回家时在仓前镇爱仁堂钱老板那里买了砒霜。

陈鲁就让刘锡彤去把钱老板的供状带过来。钱老板的药店根本就没有砒霜,他自然也不会承认。但在刘锡彤的软硬兼施之下,钱老板写了证词,也得到了刘锡彤官府不会追究的书面保证。



这个案子就被呈报到了浙江按察使蒯贺荪,他认为这个案子疑点很多,便找来刘锡彤询问案情。刘锡彤向他保证,自己办了一辈子的案,绝不会草菅人命,案子铁证如山。

杨乃武的姐姐和杨乃武的老婆在探监时,杨乃武书写了上诉的状子,请他们找更高的部门替自己申冤。杨乃武的姐姐去了北京都察院,把案卷呈了上去。这个案子被发回浙江巡抚杨昌俊重审,杨昌俊又把这个案子打回杭州,由陈鲁重审,他们自然会坚持原判。杨昌俊是湘系官员,自然会维护老乡陈鲁。

因为杨乃武的身份突出,这个案子迅速就传遍了浙江。在杨乃武老婆的奔走下,红顶商人胡雪岩资助了她不少银两,让她到步兵统领衙门去递交诉状。步兵统领衙门就把这个诉状转交给了同治皇帝,同治皇帝命令浙江巡抚杨昌浚和臬司衙门重审此案。

但杨昌俊就把这个案子交给了湖州知府锡光、绍兴知府龚嘉俊、富阳知县徐嘉德、黄岩知县陈宝善共同审理,自己选择了避嫌。不久后同治皇帝就死了,这个案子就暂时被搁置了下来。



上海的《申报》派出记者,专门采写了相关的报道。这个案件就迅速轰动了全国,同时也引起了刑部的重视。两宫皇太后命令浙江学政胡瑞澜重审,此人是个老油条,不愿意得罪杨昌俊,就坚持原判。

在北京任职的浙江官员联名上书,请两宫皇太后密切关心这个案件,为浙江士子杨乃武申冤。慈禧太后就命令把所有相关人等和案卷调到刑部来进行审理,并且把葛品连的棺材一起运送入京。

光绪二年12月9日,刑部在海会寺开棺验尸。当天找了国内的很多验尸高手,经过检验,葛品连的骨骼呈黄白色,并非中毒而死,原因大概是生病后吃药不当所致。刘锡彤和仵作沈祥也不得不承认这次验尸的公正性,承认了自己办案不公。

慈禧太后得知真相后,就判决余杭知府刘锡彤发配黑龙江,其他相关人员30多人被革职查办。浙江巡抚杨昌浚、浙江学政胡瑞澜、杭州知府陈鲁等六品以上官员100多人被革职,永不续用。



本来是一个非常普通的案件,却在各派人物的斗争中,前前后后延续了4年,经过了无数次的重审,才得以沉冤昭雪。表面上慈禧太后以老佛爷的身份,以天下苍生为念,还杨乃武和小白菜的一个公道。

实际上原没有这么简单,早在太平天国被镇压后,两江总督任下的数省官员都被湘军霸占,早就引起了慈禧太后的警惕。她派出马新贻来整顿两江,铲除湘系官员,结果激发了矛盾被刺杀。

这一次慈禧太后借助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沉重打击了湘系官员,也算是报了当年的一箭之仇。但慈禧太后的算盘并没有得逞,湘系人马依然牢牢的掌控着江南局势。曾国藩的接班人李鸿章成了新的汉人领袖,湘淮势力已经尾大不掉,清政府的统治已经摇摇欲坠。

杨乃武出狱后,就去上海《申报》做了记者,以答谢这家媒体对自己的大恩。数年后他又选择回到余杭,重新成为耕读世家,最后于1914年去世,享年74岁。小白菜则万念俱灰遁入空门,法号慧定,于1930年圆寂,享年75岁。

4

今天我讲一讲清末四大奇案之一的【杨乃武与小白菜案】

另外三大奇案分别是名【名伶杨月楼冤案】、【太原奇案】和【张汶祥刺马案】,这几个以后有机会再讲。

杨乃武是杭州余杭人,1841年(清道光二十年)出生。杨乃武家里是养蚕的,由于父母勤劳持家,家境到倒还可以。所以,杨乃武从小就不用为吃喝发愁,家里还可以供他读书。而杨乃武也十分争气,二十出头就考中了秀才,二十三岁的时候又考中了举人,前途可谓一片光明。

杨乃武在十几岁的时候娶过一门亲,但是他的老婆在结婚之后不久就因病去世,而且两人并无子嗣。后来,杨乃武因为十分怀恋妻子就暂时没有娶妻,只是在家里安安心心地读书,准备将来参加科举考试。

可是杨乃武性格过于耿直 ,好打抱不平。当时的余杭知县刘锡彤是个贪赃枉法之人,杨乃武十分气愤,便在县衙门前大书“大清双王法,浙江两抚台”几个字,以此来讽刺刘锡彤。刘锡彤被杨乃武搞得很没面子,因此与他解下了仇怨。

当时与杨乃武同住余杭镇的有个叫做毕秀姑的女人,人长得很白很秀气,善言谈,举止比较大方。毕秀姑平时喜欢穿白色上衣配绿色裤子上街,看起来十分迷人,是余杭镇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被人们称作“小白菜”。

小白菜十七岁的时候就出嫁了,她的丈夫是一家豆腐店的佣工葛品连。由于葛品连工作的原因,两人便在余杭镇租了一间房子,而他们租的房子正是杨乃武家的厢房。

开始的时候,两家人各自生活,和睦相处,倒也相安无事。而且杨乃武的家里人比较客气,有时候葛品连不在家,便会让小白菜到自己家来吃饭。而小白菜也十分感恩,家里有什么吃的,也时不时给杨乃武家送一点过去。就这样,两家人越来越熟,来往也越来越频繁。

但这一切在葛品连眼里却不那么和谐,因为他一直怀疑自己的妻子小白菜与杨乃武有染,但苦于拿不出证据。

原来,这葛品连本就是个心胸狭窄之人,而且嫉妒心很强,疑心也很重。

葛品连将这件事跟自己的母亲喻氏说了,喻氏既凶悍有泼辣,他为了给儿子出头,经常跑到杨乃武家大闹。

喻氏这么一闹,本来没有的事就变得众人皆知了。杨乃武是一个读书人,哪受得了这种诋毁,便假借大幅度提高租金之名,逼迫葛品连一家退租。

没多久,葛品连就带着一家人搬走了,自此与杨家再没有半点来往。

就在葛品连从杨家搬走的那一年秋天,他就因病突然身亡。由于之前小白菜与杨乃武的绯闻,喻氏就怀疑是小白菜害死了自己的儿子,其目的是杨乃武再续前缘。喻氏气不过,便将小白菜告上了县衙。

而受理此案的正是余杭知县刘锡彤,刘锡彤问清了来龙去脉之后,便想趁此机会报复杨乃武。刘锡彤便以“夺妇谋夫”之名将杨乃武给抓了起来,并对他进行严刑逼供。杨乃武是个文弱书生,不经打,很快便被屈打成招。于是,刘锡彤以“通奸杀人”的罪名判处杨乃武斩首示众,以“谋杀亲夫”的罪名判处小白菜凌迟处死。

刘锡彤拟好公文之后,就上报给了杭州府。本来按照正常程序,死刑案件需要经过反复详加核实方才可以通过。但是由于当时官场腐朽,杨乃武与小白菜案的卷宗被杭州府和浙江按察使署草率处理,最后竟然送到了刑部。

身处狱中的杨乃武不甘心就此被冤杀,便在狱中亲自写下了诉状,交给她寡居的姐姐杨氏,让她带着诉状上京告状。杨氏来到京城之后,刑部决定重审杨乃武和小白菜的案子,但是前前后后审了三年有余,最后还是没有还杨乃武和小白菜一个清白。

之所以案子拖了这么久都没有翻案,这与当时官场官官相护和推脱责任不无关系。

就在杨氏一家快要绝望的时候,《申报》注意到了杨乃武和小白菜的案子。《申报》记者多次去狱中了解案情,并鼓励杨乃武的家人继续进京告状。与此同时,《申报》还公开发表了多篇关于杨乃武和小白菜案案情的报道,并在报道中呼吁清政府要维护法治,为杨乃武和小白菜主持公道。

在《申报》和杨氏一家人的不懈努力之下,杨乃武和小白菜案得到了慈禧太后的高度重视,她下令刑部重审案件。其实,慈禧太后也知道他们是被冤枉的,之前之所以没有替他们翻供,是为了维护朝廷的名声;可是现在社会舆论压力太大,也不得不还杨乃武和小白菜一个清白了。

后来,经过开棺验尸,证实了葛品连是因为痧症而死,不是被毒害。真相终于大白,杨乃武和小白菜被释放。为了进一步平息民愤,慈禧太后将涉及案件的三百多名官员追责,其中三十多名官员被革职查办或者充军,一百五十多名六品以上官员被摘去顶戴花翎,永不叙用。

杨乃武在出狱之后,见官场黑暗,不愿意再继续参加科举考试,便回家继承了家业,成为了一名蚕农,过起了安安稳稳的日子。1914年,杨乃武身患疮疽而亡,年74岁。

而小白菜出狱之后,他的养母和婆婆都不愿意接纳她,她无处可去,便到准提庵出家为尼,法号惠定。1930年,75岁的惠定圆寂,在她临终之前,她留下遗言,托人交给杨乃武:

杨二爷(杨乃武)蒙天大不白之冤,人身受尽残酷摧残,遭终生之残,终生难忘。均我所故,均我所害。二爷之恩,今生今世无法报答,只有来生再报。我与二爷之间绝无半点私情,纯属清白。后人如有怀疑,可凭此字作证。

只是惠定不知道的是,那个时候杨乃武早已经去世了。

5

太平天国期间,清政府为了平叛,将相当多的中央权力下方给了地方,造成了地方势力尾大不掉的局面。叛乱平定后,清政府为了收回权力,打压地方势力,便以“杨乃武和小白菜案”为突破口,对浙江的湘军系官绅进行了一次大清洗。

不过这次清洗只是象征性的。因为很多当年被革职的官员,后来都官复原职了。



一、案件的起因

同治十二年十月初七(1873年),浙江省余杭县一名叫葛品连的短工突然发烧,在连吃了两天药后,病情急转恶化,一命呜呼。事后由于葛品连的尸体口鼻内有血水流出,葛的义母冯许氏认为死的可疑,便唆使葛的生母沈俞氏到县衙告状。

余杭知县刘锡彤接到状词后,正准备与仵作沈祥及门丁沈彩泉一起前往小白菜家勘验葛品连尸身前。恰好此时与刘锡彤平时交往密切的生员陈竹山来到县衙为他看病。

陈竹山这个人很八卦,平时很喜欢听东家长西家短,跟个大妈一样。听闻案情,他就跟打了鸡血一样,将街巷传闻的葛品连之死系杨乃武与小白菜因奸下毒的八卦猜测,告诉给了刘锡彤。

就这样,刘锡彤就带着“杨乃武与小白菜有奸情”的先入为主的观念,与沈祥及沈彩泉来到了小白菜家里给葛品连的尸体验尸。

仵作沈祥在检验了葛品连的尸体后,认为葛的死状不像是砒霜中毒。但是他用银针插试葛品连的咽喉,又确认银针呈黑色,属于中毒的症状。于是,沈祥心便将此情形禀报给刘锡彤,说“葛品连应系中毒而死,但无法确定为何毒”。

由于刘锡彤事先听了陈竹生的八卦,有了先入为主的观念,便在没有确定的情况下,认定葛品连是中砒毒而死。

之后的事情就是走正常的断案程序了。刘锡彤当即便逮捕小白菜,讯问小白菜毒死葛品连的砒霜从何而来。小白菜平白无故的被冤枉,自然说不知道。

刘锡彤见其嘴硬,将其带回县衙审问。小白菜在严刑逼供之下,屈打成招,承认自己与杨乃武有奸情,葛品连是被砒霜毒死的,而砒霜就是杨乃武在事先给她的。

刘锡彤立即传讯杨乃武,打算也把他也拷打一顿。但杨乃武有确切证据能证明自己与此事无关,而且他是举人,有身份,见了县太爷可以不跪,也不得受刑,在公堂上,他和刘锡彤是平等的。

于是,刘锡彤就将此事上呈给了他的顶头上司杭州知府陈鲁,请陈鲁向朝廷上折子,先革除杨乃武的举人身份。

不久后,朝廷的朱批下来了,杨乃武的举人身份被革除。没有那么多顾忌的陈鲁马上对杨乃武大刑伺候,各种刑具轮番上阵,杨乃武被打得皮开肉绽,只好认罪,承认自己和小白菜有奸情,说毒死葛品连的砒霜是他在余杭县附近的一个小镇上的爱仁堂药店买来的。

刘锡彤回到余杭取证。药店老板先是矢口否认有此事,但架不住刘锡彤的威胁,便只好昧着良心说确有其事。

好了!人证物证齐了,口供也对上号了,可以结案了。十一月初六,杭州知府陈鲁判定小白菜凌迟处死,杨乃武斩立决。

不过按照律令,他不能随便处死囚犯,必须还要把案情逐层上报,等上级批示。而所谓的上级,即浙江按察使蒯贺荪

蒯贺荪接到案子后,直接把刘锡彤叫来问明情况。刘锡彤为了自己的官位,先是重金施以贿赂,接着一口咬定自己明察秋毫,断案铁证如山。于是,蒯贺荪便原样不动地把结案报告交给了浙江巡抚杨昌浚

杨昌浚不关心杨乃武的死活,他只关心这件案子有没有遗漏,会不会被人抓到把柄。于是他就派人下去再进行了一次暗访,在确认了无漏洞后,将此事上报给了北京的刑部复核。

如果一旦上面的批示批下来了,小白菜就得被千刀万剐,杨乃武就得人头落地了。



二、派系博弈

杨乃武的案子报上去后,由于刑部官员办事拖沓的毛病,上头的批示便一直没下来。就在这个期间,杨乃武在狱中给姐姐杨菊贞写了一份申诉材料,请她帮自己到北京的都察院告状。

同治十三年四月(1874年),杨菊贞变卖了家产,踏上了前往北京的艰辛路。

都察院接受了杨菊贞的呈词后,下达文件给浙江巡抚杨昌浚,让他重新审理此案。

拿着都察院的回复,杨菊贞本来是满怀希望的踏上归程。但是,她的愿望很快就残酷的现实给击破了。因为浙江巡抚杨昌浚根本没有心思亲审这个案子,他把此事交给了杭州知府陈鲁复审。

让陈鲁复审,结果用说吗?冤案就是他一手造成的,他当然是维持原判了。

得到这个结果,杨菊贞要崩溃了。第一次进京告状,已经花光了她的家底,她已经没能力再上京告状了。对面即将被斩首的宝贝弟弟,杨菊贞只能哭,乞求贵人相助。

还别说,杨菊贞还真就碰上了贵人。

谁呢?大名鼎鼎的红顶商人胡雪岩。



当时,胡雪岩就在杭州,他有个幕僚是杨乃武的好朋友,知道杨乃武有冤屈,就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了胡雪岩。胡雪岩随即找来了杨菊贞,表示将全力支持她打官司,并承担所有的京控费用。

1874年九月,杨菊贞和杨乃武的妻子詹彩凤准备二度京控的时候,浙江籍京官、翰林院编修夏同善恰好从杭州返京,胡雪岩亲自为夏同善践行,并请夏回京后,帮助杨菊贞从中周旋。

当月,杨菊贞和詹彩凤二度进京,带着杨乃武撰写的诉状向步兵统领衙门递交。

这一次,由于有夏同善的帮忙,杨菊贞的状纸直接送达了军机大臣,同治皇帝老师翁同龢的案前。

翁同龢也不含糊,直接把事情报告给了同治皇帝。同治随即下旨,命令杨昌浚重审,不得有误。结果,杨昌浚老糊涂的认为,此时他如果不力保下属,他这个浙江巡抚就没法当了。于是他就依然是走过场了事,坚定的判杨乃武和小白菜死罪,包庇属下的错误

再审的结果被捅到北京后,刑部给事中王书瑞上奏弹劾杨昌浚以及相关官员渎职,并请光绪帝另派官员查办此案。光绪帝准奏,派遣浙江学政胡瑞澜复审。(当时同治皇帝刚刚病死,光绪皇帝刚刚继位)

结果,钦差大臣胡瑞澜跟杨昌浚一样,他认为如果此案翻案,他这个官就没法当了。于是他也学杨昌浚,上奏称此案并无冤情,杨乃武与小白菜罪该万死。

然而,由于当时《申报》的报道(铺天盖地的跟踪报道),舆论已普遍同情杨乃武,认为杨乃武就是冤枉的,盼望再审能帮杨乃武冤情洗刷。岂不料,胡瑞澜的审案结果居然是维持原判。这一下可是捅了马蜂窝,朝野哗然,把胡瑞澜骂的要死

刑部受到了舆论压力,经过研究后,认为再审的案卷确实存在诸多破绽,便打回了胡瑞澜的再审报告,让他重新再审。并且这个时候,浙江籍的京官也是群体出面给杨乃武站台,声称如果朝廷不给个合理的解释,必然会伤了浙江士子的心。

于是,杨乃武一案,就朝着有利于杨乃武的方向转变了。

注意了,只是杨乃武被翻案。小白菜并没有翻案。至始至终,没有人给小白菜喊冤,一个都没有。大家都认为小白菜是个淫妇,说她私生活糜烂,人尽可夫

▼时任浙江巡抚杨昌浚

三、平反杨乃武案背后的权力斗争

慑于舆论压力,以及愤恨地方官员太不拿中央当回事,慈禧太后决定出面干预。她召见了翁同龢、夏同善等人,面授机宜。让他们把直接杨乃武押到京城,杨乃武一案的审理也直接交给刑部,不必再让浙江的当地官员审理。

次日,皇帝下旨,同意由刑部复审,并将案犯和卷宗以及相关证据提交刑部。

消息传出之后,一时间,北京沸腾,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都热切地关注着案情的变动。在巨大的舆论压力面前,刑部更是不敢有丝毫疏忽,办案人员几乎都抱着全力以赴的态度。

经过复审,刑部终于发现案中另有蹊跷,就连余杭县仵作沈祥没有用皂角水擦洗银针的事都被挖出来了。

为了更进一步查明真相,刑部把葛品连的尸棺也提到京城,并在北京海会寺开棺,给早已死去三年多的葛品连验尸。最终确认,葛品连实为病死,并不是中毒。

既然真相大白了,那是不是该放人、严惩渎职官员了呢?事实是,并不能。因为按照清朝律例,如果杨乃武被平反,那么杨昌浚和刘锡彤等人就必被追究错判的责任。

朝廷的官员在这个问题上分成了针锋相对的两派。一派是以翁同龢为代表,力主为杨乃武平反昭雪,并且惩办冤案制造者;另一派则是以四川总督丁宝桢为代表,极力反对为杨乃武平反。丁宝桢的理由很简单,他认为如果这个铁案要翻,将来就没人敢做官了

由于两派相持不下,刑部的结案奏疏,拖了两个多月,迟迟不上。还关在监牢里的杨乃武暗自焦急,度日如年。

一直拖到光绪三年二月十日,刑部才向两宫上奏杨案会审结果,推翻原审判决,并建议处分错判的官员。

为什么刑部拖了这么久才敢上奏呢?因为刑部在等一个人下定决心。这个人就是慈禧太后。

慈禧起先也不想把事情闹得太大,浙江官员上下有一百多人牵涉进了杨乃武一案。如果她严格追查,那浙江就真的没官了。

但是,御史台御史王昕在翁同龢授意下,上了关键一疏,给慈禧吃了一剂定心丸,让她下定了清洗浙江官场的决心。

王昕在奏疏上说:皇上再三下旨,要求详审杨乃武案,然而巡抚杨昌浚,钦派学政胡瑞澜却都徇情枉法,罔上行私,颠倒是非!我不不明白了,胡瑞澜、杨昌浚这些人为什么敢如此胆大妄为?难道是现在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皇上冲龄践祚,大政未及亲裁,所以他们才敢藐法欺君,肆无忌惮的吗?所以我王昕认为,现在正是朝廷杀一杀这股歪风邪气的好时机。如若不然,只怕胡瑞澜和杨昌浚的先例一开,以后地方官员会更加肆无忌惮的藐视朝廷,藐视两宫太后

王昕此疏,可谓说到了慈禧心坎上。因为自太平天国运动以来,清廷中央政府的权威不断在下移,地方势力逐渐崛起,出现了集权朝廷最怕看到的“内轻外重”、“弱干强枝”之势。所以慈禧需要借着平反杨乃武案的名义,杀一杀地方大员的势头,给朝廷立威。

▼力主平反的翁同龢

四、案件的最终结果

慈禧下定决心后,此案有了最终结果。

杨乃武——无罪释放。但因为杨乃武不知道避嫌,竟与毕秀姑(小白菜)同室教经、同桌吃饭。所以在释放的同时,杨乃武还要被责杖一百,革除举人功名,不得恢复

小白菜——无罪释放。但因为毕秀姑婚后不守妇道,所以在释放的同时,要责仗八十;

刘锡彤——发配黑龙江。冤案始作俑者,余杭知县刘锡彤发配黑龙江效力赎罪

陈鲁——革职。杭州知府陈鲁因查案不实,被革职。另外,候补知县郑锡滜、协助钦差主审的宁波知府边保诚,及其他承审官员,也一并被革职

蒯贺荪——不追究。浙江按察使蒯贺荪因为已经病故、所以不予追究

杨昌浚与胡瑞澜——即行革职

这一判决结果,是很典型的打你一巴掌,再赏你一颗糖的策略。慈禧作为决策者,她并不想跟地方官员撕破脸。她只是借机放放信号、敲山震虎而已,犯不着为了杨乃武一个已革举人去得罪地方大员。毕竟,风雨飘摇的清政府还需要他们支撑。

因此,我们也不用奇怪,为什么杨昌浚革职后次年,因左宗棠保奏,又得到起用,官至漕运总督、闽浙总督。一直活到1897年才去世,死后还被朝廷追封为太子少傅。

6

【杨乃武与小白菜大案,并不是演绎,而是真正却却存在的】

话说那是在1875年的10月18日这天,身在北京皇宫大内的慈禧皇太后突然收到了一份秘密奏折,内容说的就是浙江的杨乃武与小白菜案,里面有很多蹊跷之处,慈禧在看完这份奏折后,轻轻的放在案上,执政多年已经修炼成政治老手的她立刻敏锐的看到,一个清理官场的机会已经到来,是时候动手了!


其实杨乃武与小白菜案最开始之时一件普普通通的风化案,没想到在处理官司的过程中,竟然卷入了很多的政府官员,最后发展成朝廷党派争斗的战场,如此这般案情不重要,案件的当事人是不是冤枉也不重要,他们都成了党争的棋子,而作为统治者的慈禧也深深的明白,可以通过这个案件大作文章,收拾一下气焰逐渐嚣张的湘军集团,于是乎,慈禧开始亲自坐堂处理此案,杨乃武和小白菜的冤情奇迹般的得以重视,慈禧利用此案的影响力处理了一大批涉及此案的浙江官员,并大做文章,这个案件前前后后竟然延续了4年,经过了N次的重审,才得以沉冤昭雪。敲山震虎达到了奇效,她同时派出了马新贻来整顿两江,企图肃清湘系盘根错节的政治集团,没想到马新贻竟然也被设计刺杀,虽然湘军的势力被暂时瓦解了,但后来还是被老谋深算的曾国藩给算计了,大清朝开始不可避免的慢慢瓦解,当然这就是后话了。

7

小白菜一案本身算不上大案,与所谓四大奇案中的刺马案相比甚至不值一提,它之所以引起了一时轰动,是因为清末官场的官官相护导致案情并不复杂的小白菜案经过省、府、县三级七审,仍然屈判成冤假错案。而正是这一个不起眼的案件所引起的民愤难止,经杨乃武姐姐赴京告状,传至慈禧耳中,因慈禧太后欲借机打压湘系官僚势力,故而一个普普通通的刑事案件,在慈禧的授意下,成了“最高法院”专案专审的大案。

案件经过

该案件的男女主人公为余杭士子杨乃武,葛家媳妇儿毕秀姑。这个杨乃武家境还算不错,自己又是文化人,所以就对官场的不良作风嗤之以鼻,且常为老百姓打抱不平,因此得罪了地方官府,还有种说法是杨乃武曾联合士子举报知县刘锡彤的贪赃枉法,与知县结下梁子。毕秀姑因常穿白衣绿裤而被称为小白菜,她与丈夫葛品连一同租住在杨乃武的房子里,葛品连平日里在豆腐店做帮工以维持生计,小白菜在家中洗衣做饭,而杨乃武与小白菜据说是情投意合,只是碍于伦理道德并无非分之想,而杨乃武常教小白菜习字读书,常来常往便在街坊邻居间产生了闲话。


案件的发生有两种版本,一是刘锡同的儿子刘子和用迷药手段玷污了小白菜,又怕其丈夫报官,于是先下手毒死了葛品连,刘锡同为了保住儿子,利用职务便利借机嫁祸于得罪自己的杨乃武;二是杨乃武在前往岳母家的一段时间里,小白菜丈夫患了火疾,越发严重之后一命呜呼,由于身体青黑如同中毒,因此受到官府重视,街坊邻居之间早有流言蜚语,所以刘锡同借机将杨乃武收监,并通过法医鉴定判断出葛品连死于中毒,又将小白菜严刑拷打招供出杨乃武为罪魁祸首。

不得不说,在这两种说法中,显然第二种更为符合逻辑。刘锡同作为余杭知县,在司法上具有一定的自主权,根据案件后来的结果可以知晓法医沈祥是误判,但在人命关天的案件中能够发生这样的失误显然不合逻辑,所以我更相信是刘锡同买通或者指使了法医的行为。当时的尸检报告称葛品连死于砒霜中毒,这是刘锡同做下的理论基础,然后从这个基础上寻找具有作案动机的人,结合领里之间的传言,他便很合理的将嫌疑人定为小白菜与杨乃武,是将二人当作现实版的潘金莲与西门庆。

由于涉案人起初只是抓捕了小白菜,因此刘锡同将谋害亲夫之罪定在小白菜头上,小白菜供认不讳以后便是各种大刑伺候,这在诸多影视剧中成为大肆渲染的部分。小白菜身为女流,难受皮肉之苦,因此很快就按照刘锡同制定的供词上签字画押,这个供词大概就是说杨乃武离开家前,购买了砒霜交代小白菜下毒,下毒的机会正是葛品连当时患了火疾,需要喝药治病,杨乃武出走也是为了避嫌,这样的供词就显得天衣无缝。

在得到小白菜的供词以后,刘锡同迅速派人将杨乃武捉拿,但杨乃武矢口否认自己参与谋害葛品连一事,且因杨乃武此时已中举人,清律规定刑不上举人,刘锡同无法对其动刑,又因清律规定嫌疑人无口供不得定罪。刘锡同只能向上级衙门请求先解除杨乃武的举人身份,在尚未得到上级杭州府的回应时,迫不及待的刘锡同便开始严刑拷打杨乃武,打的半昏半死的时候在供词上画押,这就直接定了杨乃武与小白菜合谋害死葛品连的罪名,并呈交杭州府请求二审定罪。案件呈送杭州府期间,杨乃武的姐姐与妻子不断上诉,但刘锡同买通了上下关系,就是要将杨乃武置于死地,府级衙门最终仍以死罪定案,并详文报于刑部备案。

杨乃武的家人申诉无果之后,他的同科举人汪士屏联合士绅上书刑部申冤,这一申冤的力量便庞大起来,他们代表的是地方精英、知识分子,所提出的申冤分量更重,因此得到了刑部侍郎夏同善的支持。夏同善也是杭州人,在杭州籍京官中不算高职,但也是从科举中走向了官僚集团上层,在他看来,同乡读书人若是干了这种下流的事情,非常有辱读书人的形象,特别是有辱杭州知识分子的形象。因此夏同善首先驳回了杭州府呈报刑部的定案详文,然后联合杭州籍京官向慈禧奏请由刑部复审。

案件转折

慈禧对于这个民间小案件并没有太多关注,也未批准刑部直接提审该案,只是口谕浙江巡抚杨昌浚亲自审问,并派御史王昕到浙江私访案情,在夏同善等江浙派的努力下,此案再次由杨昌浚组织了浙江三大宪会审。在得到重新会审的消息后,杨乃武的姐姐打算从小白菜一方入手,通过探监的机会求其据实翻供,小白菜也承诺应允。但杨昌浚本就是跟着曾国藩、左宗棠团练出身,是为湘系嫡系,浙江一地在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以后,几乎成为湘系一脉官员的后花园,从地方知县到闽浙总督皆由湘系官员主位,为了维护浙江地方同僚的利益,杨昌浚亦从小白菜入手,不许翻供,最终仍以“通奸谋命”定案。

此事惊动慈禧以后本身就是热点事件,杨昌浚此举被无限放大,民众多传言官府心里有鬼,民愤难平。浙江当地士绅再次联合起来,帮助杨乃武的姐姐赴京告状,此举首先引起光绪生父醇亲王的重视,他痛斥杨昌浚藐视王法,在封疆大吏中影响恶劣,并称“大清有青天”;大学士翁同龢为人正直,对此案件亦存愤怒,他向慈禧再次陈述民间呼声,在加上在京杭州籍官员的不断上奏,慈禧终于同意刑部介入清查到底。

刑部尚书受命亲自坐镇主审此案,首先由卖砒霜给杨乃武的药店老板供词入手,查明所谓卖砒霜的当天,杨乃武更本不在余杭;其次将葛品连的尸骨带回京城再次查验,鉴定出葛品连根本不是死于中毒,而是疾病所至。案件查至此处,刘锡同和法医沈祥当堂认罪,声称在检测葛品连尸体的时候出现失误,主观认定他们有罪,所以就刑讯逼供。此案前后延续了近四年最终定案,杨乃武、小白菜沉冤昭雪,葛品连不是中毒身亡,而是病故。

案件分析

此案子平反昭雪以后,民间一片欢喜,紫荆城中也不乏颂扬慈禧的言辞,慈禧乘热打铁下令惩办了涉及该案的诸多官员。余杭知县刘锡同勘验不认真,是导致这起冤案的发生他是罪魁祸首,被发配至黑龙江;沈祥以及其他相关人等30多位官员被革职、充军或查办,浙江巡抚杨昌浚、浙江学政胡瑞澜,杭州知府陈鲁一干官员100余位,革除顶戴花翎,永不续用。

其实慈禧在这件事情中所惩办的官员几乎为清一色的湘系势力,他们在清末政坛上盘根错节自成一派,围绕在功高震主的曾国藩下,是清末较为核心的官僚团体,虽然曾国藩主动裁撤湘军,隐退二线,但他所提携的左宗棠、李鸿章更是成为大清帝国的国之柱石。虽然清廷依仗湘系势力,但在众多政治问题上已成为清廷隐患,正如同治九年的刺马案,慈禧钦点的两江总督马新贻居然在大庭广众之下遇刺身亡,慈禧派出的一品查案钦差都不敢深入调查,这样的政治环境若不敲打一下,恐怕日后局面难以掌控,所以一个小小的案件反应出的是政治集团之间的博弈。

其实在此案最终结案时,曾国藩早已去世,湘系势力也产生了分化,其中以李鸿章的淮系势力崛起为代表。加之李鸿章与左宗棠的私人矛盾愈加激烈,清廷算是将政治集团分化为了守旧势力、清流势力、淮系势力、老湘系势力,这样的政治格局或许是慈禧最想看见的。慈禧插手小白菜一案,也可以看作是她政治智慧的一种体现,在小白菜案件中落马的杨昌浚最终还是靠着左宗棠加以复用,甚至一路做到了陕甘总督、闽浙总督、兵部尚书的职位,这与淮系的崛起不无关系。

8

清朝末年官場腐败,冤案频发,″楊乃武与小白菜案\"并不复杂,是官場的腐败使案件变得复杂了,最终成为轰动全国的奇案、大案。又因各种文艺作品的渲染,该案的结局给人一种当局整顿吏治,贪官被惩罚,好人沉冤昭雪的感觉,但现实并非如此。该案最终闹到轰动全国,不是因为案情的复杂,而是满清的最高当局将该案当成了对付湘军的旗子,最终当局的目的达到了,旗子的命运就无关大局了,导致了涉案人楊乃武和小白菜的人生结局是悲惨的。

要捋清事件的原委,需先了解一下太平天国起义后,清朝的形势。1851年至1864年这十三年的时间里,太平天国的起义严重地震捍了满清的统治,东南的半壁江山摇摇欲坠,而满清八旗军不胜重任。朝廷万般无奈之下不得不下放兵权,令地方自行组织团练作战。在这种形势下,以曾国藩为首的汉族地主武装″湘军飞速的壮大起来,到1864年7月攻破天京城,湘军已发展成为兵种齐备,装备了洋枪洋炮,兵马十余万的强大力量,湘军的首领曾国藩更是总揽东南地区的军政大权,这已对朝廷形成了威胁。

原来余杭县知县刘锡彤的儿子刘子和很早就对毕秀姑的美貌垂涎已久,时常的以言语进行挑斗,多次挑斗无果,便施以迷药后强奸了毕秀姑,然后又把葛品连毒死,这与戏剧中的情节相似。作为一个父亲,且手中有一定权力的父亲自然不愿让儿子担罪伏法,自古如此。加之又和楊乃武有私怨,于是借此机会给他来个移花接木,将杨乃武骗到县衙,施以严刑逼供,最后判定楊乃武与毕秀姑通奸。刘锡彤这样判决,对于楊家自然是不公平的,是难以接受的,于是楊乃武的家人多次上诉,经历了十余次的开庭审理,都因刘锡彤的关系网庞大而影响了审判的公平公正,依旧维持原判。后来幸得同科举人汪士屏联合士绅上书刑部审冤,刑部寺朗夏同善驳回详文,并请谕旨命浙江有关部门重审此案。当时毕秀姑已许诺楊家人要出庭作证。但浙江巡抚楊昌浚顾及自己的名益,依仗自己的靠山左宗棠之势,会同曾国藩蓄意抗命,不准毕秀姑出庭作证。继续维护支持原判\"通奸杀夫\"。然而此举激起了浙江乡绅的公愤,最后闹到了最高当权者慈禧那里。最后经过慈禧的过问,开棺验尸,澄清了案情真相,还楊乃武青白。到最后,慈禧借此案对官場进行了整顿,将涉案官员中的30多人革职、充军或查办,一百多六品以上的官员被摘掉官帽,永不续用,就连位高权重的左宗棠也受到了牵连。这样,湘军势力严重受挫。至于涉案的两个主人公,一个被押解尼姑庵剃度为尼,另一个终身残疾,再无出头之日。

9

杨乃武与小白菜冤案历时3年,才得以审清,此案影响甚大,整个案件的审理过程中,大家都给杨乃武喊冤,却没有一个人为小白菜叫屈。

杨乃武是清末的举人,家住余杭县城,家中殷实富足,生活无忧,1873年,杨乃武还沉浸在中举的兴奋之中,却飞来横祸,让他惨遭牢狱之宰。

这事要从杨乃武家的一个租户葛品连说起,这个葛品连是一个给豆腐坊打工的长工,有一个漂亮的媳妇,喜欢穿白色的上衣绿色的裤子,人送外号“小白菜”。

这个小白菜平时喜欢在家里看看佛经,但是无奈自己认识的字并不多,就经常去请教杨乃武,这让葛品连十分不爽,总认为自己媳妇和杨乃武有奸情,便将此事给他母亲喻氏讲了,这个喻氏呢是一个大嘴巴,将此事宣扬的全城人都知道。于是房租到期后,杨乃武就以涨房租为由逼近葛品连一家退房搬走了。

搬走了,这事应该算结束了,恰恰这事才是开始,1873年,10月7日,葛品连生病死了,当天晚上死者家属发现尸体脸色铁青,还有血水渗出,怀疑他是中毒而死,第二天,他们便将此事告到了知县衙门。

知县刘锡彤带着验尸官来到了小白菜家里,这个仵作是个超级糊涂蛋,验尸一点专业性都没有,直接将上次验尸之后还未进行消毒清洗的银针插入葛品连的喉咙里。结果显示,银针呈黑色,依靠检验结果,他们认为小白菜就是凶手。

随即把她带回衙门,严刑拷打,一边打一边问:是不是你勾结奸夫杨乃武害死了葛品连?几次拷打下来,小白菜就屈打成招了,承认自己与杨乃武有奸情,葛品连是被砒霜毒死的,砒霜是杨乃武在十月初五那一天给她的,毒是十月初九下的。

第二天凌晨,杨乃武被衙门带走了,到了县衙,杨乃武一听供词就怒了,自己初5去了城外,第二天才回来,还有证人可以证明,啥时候给了小白菜砒霜了。

杨乃武是举人,在公堂上不用受刑,和知县是平等的。既然已经自证清白了,那可以走了吧。不!

刘锡彤并没有当场放了杨乃武,而是将他收监,把此事报给了杭州知府陈鲁,请陈鲁向朝廷上折子,革除杨乃武的举人身份。

不久,杨乃武的举人身份就被革除了,这下刘锡彤没有顾忌了,对杨乃武大刑伺候,几番大刑之后,杨乃武这个文弱书生也抗不住了,承认了自己与小白菜有奸情,并与在药铺买砒霜毒死了葛品连。

既然砒霜下毒,那肯定要指认现场,还要药店老板的证词,才能结案。这个杨乃武平时与知县有结怨,虽然后来的卷宗当中并没有说二人是否有私怨,但是从知县刘锡彤非要致杨乃武于死地来看,至少是有过节的。

刘锡彤亲自问候了一下药店老板后,老板也怕了,只好昧着良心说确有其事。

好了,人证物证齐了,口供也对上号了,结案吧

于是判了小白菜凌迟处死,杨乃武斩立决,按照当时的程序,死刑是需要逐级审批的。

这不说清朝末年官场烂到根里呢,蒯贺荪、杭州督抚杨昌浚,都是水货,简单复核了一下,便提交刑部了。只需要等刑部的判定下来,小白菜就得被千刀万剐,杨乃武就得人头落地了。


新闻媒体的介入,利用舆论让冤案重审

当年《申报》刊登了一则新闻——《记余杭某生因奸谋命细情》,最初,申报只是为了吸引流量,把它当成一个普通的花边新闻,不过,申报的这一举动却成了事情的后续发展案件平反的重要力量。

被打得半死不活的杨乃武不甘心就这样冤枉而死,在狱中写了一封申诉材料,让他的姐姐杨菊贞,到北京的都察院告状。

1874年四月,杨菊贞带着他弟弟的状纸到了北京,刑部办事效率之低反而给了杨乃武逃生的机会,都察院接受了杨菊贞的呈词,下令让杨昌浚重审此案。

那时的清帝国已经病入膏肓,官官相护,所谓走上京申诉这道流程,也不过是打回原籍让地方官处理而已。

那么,为什么杨菊贞到都察院能得到回应呢?这里还需要说到《申报》。

《申报》当时的覆盖面非常之大,读者众多,许多当官的也都订了,都察院也订了,这为杨菊贞上京申诉起到了作用。

然而拿着都察院重审此案的回复,得到她的结果却是维持原判,不得翻案。

一次上京申述,就已经花光了杨家所有的家底,哪里还有能力二次申诉呢?

天无绝人之路,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人,给了杨菊贞绝地反击的力量,他就是胡雪岩。

胡雪岩得知杨乃武的冤屈后,他表示全力支持杨家打官司,并且帮他们承担上京申诉的所有费用。

此时正好碰见翰林院编修夏同善从杭州回京,胡雪岩亲自出面请夏同善回京之后从中周旋。

有了夏同善的帮忙,杨菊贞直接找到了当时的宰相翁同龢帮忙,宰相翁同龢迅速将此事上报给了同治皇帝,同治下旨,杨昌浚重审,不得有误。

然而杨昌浚依然是走过场了事,不过此时,案情出现了重大转机。

第一,杨乃武和小白菜翻供,承认之前认罪是因为重刑逼供。

第二,《申报》居然得到了杨乃武诉状的底稿,并刊登《浙江余杭杨氏第二次叩閽原呈底稿》。

有了底稿的支撑,《申报》的立场一下就鲜明了,开始全程跟踪报导,一时间街头巷尾都议论此事,杨昌浚被申报搞得无计可施,谁让《申报》的老板是英国人呢?

1875年4月,刑部给事中王书瑞上奏弹劾杨昌浚等官员渎职,并提出案件中的疑点,要求重审,光绪皇帝同意重审,并派遣浙江学政胡瑞澜复审。

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胡瑞澜比杨昌浚更过份,一来就严刑拷打根本不给犯人开口的机会,直到认罪才肯罢休。

同年10月,胡瑞澜上奏,称此案并无冤情,杨乃武与小白菜罪该万死。

胡瑞澜以为事情到此就结束了,他没有想到的是,麻烦且在后边呢!“搞事“的依然是《申报》。

申报在复审期间,全程跟踪报道,此时,舆论一边倒的同情杨乃武,盼望能够洗冤成功,而等来的结果却是维持原判。

这下子可捅了马蜂窝了,户科给事中边宝泉联合浙江籍京官联名上奏,请求此案由刑部直接审理,并且指出此案中存在许多破绽,如果再让地方官审理,必定还是屈打成招,同时还找出道光、同治年间地方案件直接由刑部审理的案例为佐证。

第二天,皇帝下旨,同意将此案由刑部审理,所以案件卷宗、证据等移交刑部。

消息传出之后,《申报》密切追踪案件进程,将此事推向的高潮,案件的审理过程、官场反应等悉数被展现在大众眼前,一时间全国沸腾了,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都热切地关注着案情的变动,在舆论的压力下,刑部不敢有丝毫懈怠,经过复审,终于发现了案情中另有蹊跷。

刑部为了进一步查明真相,将葛品连的尸棺运到京城验尸,最终确认葛品连死于痧症,而并非中毒。

案件已经已经真相大白了,该放人了吧,那些渎职官员应该严惩吧。

但是此案中涉及到的官员有100多人,法不则众,100多人如何惩得起?此时却有一个跳出来了,认为此案不可翻,需要维持原判,这个人就是四川督抚丁宝桢,按理说浙江的冤案,关他四川督抚什么事呢?

丁宝桢的目地很明显,他和杨昌浚是同级官员,都属于地区一把手,官官相护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总不能为了冤死几个贱民,就把一群当官的都处理了,那以后谁还敢做官呢?

此时《申报》也是火力全开,直接将舆论的机关枪瞄准了朝廷的制度,官官相护,是你们国家的法制有问题,明知是冤家错案,为何不平反。一个国家的法制有问题了,这个国家安能长久?审案严刑逼供,整个国家不知道有多少不为人知的杨乃武和小白菜”?……

众口难堵,千夫所指,慈禧放话了,相关涉案人员一律查办。

你以为是太后老佛爷终于发善心了吗?其实不是的,以前死刑是必须由皇帝审批才能执行的,但是自从太平天国兴起后,全国各地的死刑太多,皇后审不过来,像将权力下放到了地方督抚。同时为了镇压叛乱各地督抚、总督拥兵自重,导致军权旁落,想要收回太难,于是太后老佛爷才借由此案打压地方督抚势力,趁机将督抚执行死刑的权力收回。

此案历时3年,终于得心沉冤昭雪,但是此时杨乃武因为严刑拷打已经身体致残疾,经历官场黑暗,不愿再参加科举考试,入朝为官,便回家做了民农民,过安稳日子。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一个国家的腐败, 一定是从细枝末节开始腐烂的,导致整个大树溃败,从这个冤案就可以看出,清朝走向灭亡是必然的趋势。

10

有一种无耻叫做死不改悔,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与其说是刑事案件,不如说是由官员私仇泄愤引发的一起政治事件。若论杨白菜案案情和审判的曲折,被称为江南惊世冤案、大清四大奇案之首毫不夸张。在历经县、府、臬司、巡抚、刑部等衙门,经司法程序七审七决,最终难以定案,而案情大白于天下的原因竟然是因为案件的曲折和拖沓,引发了慈禧的关注和过问,所以在翁同龢和夏同善等重臣的直接干预下,这起冤案才得平反昭雪。

杨乃武,浙江省余杭县人。小富之家,与姐姐杨氏(丧偶)同住。

杨乃武本人结过三次婚:

①第一任夫人因病去世。

②第二任夫人詹氏,因难产去世。

③第三人夫人詹氏,第二任夫人的妹妹。

所谓的“奸情”发生于②③之间。也就是姐姐还在世,但不久即死,詹氏的妹妹未娶的那段空挡时间。

小白菜,毕生姑(非毕秀姑)。年轻貌美,喜欢穿绿衣白裙,而得此绰号,16岁嫁给死者为妻,除了小白菜的绰号以外,因为葛小大也就是葛品连身材等方面类似武大郎,小白菜又被冠以毕金莲的绰号,又因为他的丈夫是卖豆腐的,也有人称其为豆腐西施。

同治十二年十月,余杭知县刘锡彤受到苦主递呈的验尸呈词,也就是验尸申请单,人命管事不是小事,刘锡彤马上升堂了解案发情况,原来呈词递送人为本地豆腐店帮工伙计葛品连的亲属,家属怀疑葛品连中毒而死。

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没想到验尸之前,知县大人和仵作的思路就被带跑偏了,知县刘锡彤也是年近古稀,平日里经常与大夫打交道,调理身体,而这位大夫在听说案情后,将坊间流言告诉刘锡彤,一下子就让刘锡彤在主观意识上偏向于奸情杀夫的狗血剧情。

冤案归冤案,但传言并非空穴来风,这和杨乃武、小白菜平日不知避嫌是分不开的,换句话说,他俩也有一定过错,尤其在那个年代不避男女之嫌,引发惊天大案后被当做“首席”犯罪嫌疑人也就不足为奇了。

小白菜婚后,因为房屋太小,两代四个人挤在一起不大方便,所以夫妻另立门户单住,买房是买不起的,于是租赁了杨乃武的新房,按现在的话说就是独栋,因为房子平米数足够大,足够两家之用,所以杨乃武夫妻并未搬出去住。

毕生姑的老公因为起早贪黑工作繁忙,经常不在家,甚至赶工太晚,早上又起床太早,所以有时就住在店内,一来二去小白菜和杨乃武越来越熟,熟到啥程度呢,就像一家人一样,在一张桌上一起吃饭,而且杨乃武教她识字诵经。

当时杨乃武的第二任妻子詹氏还没有去世,所以杨乃武与小白菜二人的事,并没有引发什么非议,但后来詹氏因难产死后,整栋楼里就只剩杨乃武和小白菜,这就属于敏感期的敏感事了,但他俩浑然不觉,一如既往“亲密”,丝毫不知避嫌。

并且,小白菜太过吸引人,当地的地痞无赖经常骚扰她,但都被杨乃武骂走,所以他们的事情被流氓们大肆渲染传于坊间,于是这事儿传来传去,终于被小白菜的丈夫葛品连得知。

葛品连自然是怀疑他俩有私情,有时藏门外,有时趴窗根,偷听了天知道多少个日日夜夜,但这对才子佳人从无越分之举,葛品连除了听到杨乃武教小白菜读书认字,其他的事儿什么都没有发生。

虽说如此,葛品连心中还是酸酸的,非常郁闷,他心里憋不住事,于是就告诉了他的母亲,沈喻氏,而沈喻氏呢,从来不知道家丑不可外扬这话,很快,余杭县人人皆知,小杨乃武小白菜可能在搞事情,又传了一段时间,“可能在搞事情”就被传为“真的在搞事情”了,满城风雨之下,杨乃武也有所察觉,舆论风向对自己不利,所以,找机会让葛品连和小白菜搬了出去,房子不租了。

不知道是出于续弦的必要性,还是想堵住悠悠众口,杨乃武很快就又另娶了亡妻詹氏的妹妹,并于转年参加乡试中举。

本来这件事儿传播虽广,但当事人亡羊补牢,也知道了相互避讳,搬家之后,双方也再不联络,事情就算是过去了,老百姓嘛,传来传去传腻了又没啥实证,也就算了。但是,没过多久葛品连却“中毒身亡”,于是引发了轩然大波。

葛品连某日突感身体不适,呕吐很多次,他的体质不咋地,经常引发流火疾,这次的症状和以前相似,所以让小白菜买了桂圆和东洋参煎服,而吃过汤药以后,葛品连的病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愈发严重,葛品连本身中的就是热病,再加上东洋参和桂圆两个上火的大补之物,病情能不加重么。

小白菜告诉了两家老人,老人们用偏方治病,耽误了病情,所以也就几天的事儿,葛品连就由病发到病重再到最终死亡,令人生疑的是,转天葛品连的口鼻有血水流出,而且面色发青,疑似中毒,所以众多家属集体商量下,在地保的带领下,向县衙递交了验尸呈词,但家属还算理智,并没有认定死者是毒发身亡,而是请求验尸,如果不是中毒则从速入殓,如果是中毒请官府依法惩办。

思路已经被带偏的知县刘锡彤带着仵作去验尸,看到家属描述与事实相符,而且身上还有10多个大泡,银针探喉呈现黑色,确实有毒,擦都擦不下去,疑似砒霜。知府刘锡同不假思索的想到了小白菜,虽然直接把小白菜带到县衙用刑,刑罚过程我就不说了,太残忍。小白菜承受不住酷刑,所以谎称杨乃武给他砒霜,让他害了自己的丈夫,得到口供以后,刘锡彤马上又拘拿了杨乃武。

杨乃武肯定不认,本来就没有的事儿,而且小白菜招供的日期与事实不符,所谓的交给小白菜砒霜的日子,杨乃武当时根本就没有在余杭城内,案件的审理一时陷入僵局,因为杨乃武是举人,按大清律不能动刑,所以,知县刘锡彤为了动用大刑,所以跟朝廷申请革除杨乃武的功名,并将相关的审案记录和杨乃武本人送往杭州。

可以说知县刘锡彤此人死不足惜,因为与杨乃武的私仇,杨乃武亲属所提交的证明,也就是-小白菜供述收到杨乃武砒霜的当日,杨乃武根本不在余杭的供述和证据,被刘锡彤压了下来,并未禀报。

杨乃武扬名乡里是因为他嫉恶如仇的性格得罪了知县刘锡彤,竟然未必打抱不平而且经常讽刺刘锡彤知法犯法,清廷对“淋尖踢斛”已经明令禁止,但是刘锡彤为了贪污钱粮依旧我行我素,所以这仇算是结下了。

不久杨乃武被革去功名,为了迅速结案,杭州知府陈鲁,大刑用尽,最终杨乃武屈打成招,不得不按小白菜的供述认罪,承认以砒霜毒害葛品连。但是,要想顺利结案,砒霜的来源成为问题,砒霜从何而来呢?

杨乃武无奈之下开始胡编乱造。说是爱仁药店的钱宝生卖给他的,因为剧情是编的嘛,所以,所谓的“钱宝生”当然不能为此作证,但在官府的威逼利诱下,最终药店老板承认此事,至于收了什么好处,不得而知。就这样卷宗被递了上去,依大清律杨乃武、小白菜应该凌迟处死。

他们的领导是浙江按察使,直接将案件转给了巡抚杨昌浚,而杨昌浚虽然还算是个明白人,但他派人去暗访的消息不慎走漏,派去的人又被刘锡彤所骗,所以,认定本案并无疑点的杨昌浚将案情上报了朝廷。

自知一旦定案,必定难逃一死的杨乃武哪里甘心受死,毕竟冤情在身,所以在狱中,将自己的申诉材料交给了他的妻子和姐姐,于是两个女人就带着申诉资料,到了杭州各衙门申诉,但是,包括浙江巡抚和各级衙门的官员,都未重视此事,无奈之下,杨乃武的姐姐,直接越级上访,赶赴北京申冤,终于,都察院要求浙江巡抚复查此案,而杨昌浚又将此案交给了杭州知府陈鲁······复查的结果当然是维持原判,所以一次上访没有取得成功。

眼看着上访无效,杨乃武的姐姐和他的妻子,开始没完没了的到各衙门击鼓鸣冤,杭州城里满城风雨,议论纷纷,这件事最终被谁知道了呢,红顶商人胡雪岩,听闻此事后,胡雪岩开始关注此案,杨乃武的家属也得到了胡雪岩的资助,带上申诉材料,又踏上了申冤之路,这一次她们的目标是步军统领衙门,而这次所递交了状纸,被当时的《申报》报纸嘛,桃色新闻花边新闻卖得快,那时候的记者一样要抓热点,这满城风雨的都在谈论,刊登出来必定大卖。

一时间,杨白菜案举国皆知,步军统领衙门直接将此案呈递给皇帝,皇帝又把此案交给浙江巡抚杨昌浚······杨昌浚将此案交给了其他知府知县共同审理。此时的杨乃武和小白菜在申诉后,各自推翻了原先的口供,这件事儿就通过《申报》传到了北京,无论是朝廷官员还是民间的百姓,对这个案子渐渐有了很多猜疑,怀疑这其中另有内情,刑部给事中则再次上书皇帝,弹劾本案承办官员拖延时间,以达到维持原判的目的。

皇帝批示,另派官员重新审理。而这次的主审官胡瑞澜再次动用了几乎所有重刑,杨乃武和小白菜晕死多次,杨乃武的双腿更是被夹棍夹断,被逼无奈再次招认“奸情”,认罪伏法。

这件事搞得京城满城风雨,而京官中有十八位浙江籍的官员提交申请,希望刑部直接审理,慈安、慈禧的好奇心也被勾了起来,所以破例批准,这种案子哪里禁得住刑部审,在极短时间就真相大白,人证、无证、原先的供词、验尸,一套程序走下来,最终认定葛品连是重病身死,体内并无砒霜也无中毒现象,杨乃武与小白菜沉冤得雪。

在案件审理的过程中《申报》先后报道此事的文章多达六十多篇,而翁同龢在听说此案后,气得夜不能寐,几次表示定要将此案落实,也正是由于翁同龢的面子,此案交由刑部审理的申请才会得到两宫太后的支持和特批。

本案仅有十几名官员遭殃,所以大家尽早把自己从影视、戏曲作品中抽离出来,不要受误导,首恶刘锡彤被流放黑龙江并且死在那里,案发时就六十九岁的人了,真不知他在争竞什么,最后把自己算计死了,而杨昌浚因为只是受骗,而且清誉极佳,去职后百姓们多有不舍,所以后来又被朝廷复用,官至闽浙总督,反倒是官运亨通了。

杨乃武,虽然被朝廷平反,但因其作为读书人丝毫不知男女避讳,所以杖责一百,革除的举人也不再恢复,好在他家世代经营蚕桑业,生活过得还算不错,但是功名一途,一生就无需再想了,一直到民国三年,因病而死,终年74岁。

小白菜,虽然被朝廷平反,但因其不守妇道,不知避讳所以杖责八十,后被知县要求重新嫁人,但她誓死不嫁,又因为虽然冤枉,但案发后亲友们对她避之不及,所以小白菜最终出家为尼,她给杨乃武后人留下的“清白声名”在动荡的年代,因杨家人怕惹事,所以扔到垃圾堆去了,可惜了一件文物。

资料来源:

[1] 杨濬.清末奇案一记我父亲杨乃武与小白菜的冤狱[J].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纵横,1983

[2]李炎錩. 杨乃武小白菜出狱以后[N].姑苏晚报,1996-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