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怎么看待电影《八佰》中护旗的片段?

怎么看待电影《八佰》中护旗的片段?

2020-08-26 10:03阅读(2177)

怎么看待电影《八佰》中护旗的片段?:怎么看待电影《八佰》中护旗的片段?怎么看待?我不想骂脏话,不要逼我!八百壮士守四行,本来就是一场表演战。国民党为了

1

怎么看待电影《八佰》中护旗的片段?

怎么看待?我不想骂脏话,不要逼我!

八百壮士守四行,本来就是一场表演战。国民党为了争取英美等国所代表的国际社会的支持,故意在四行仓库这里进行一场自杀式战斗,从而博取国际社会的同情。



而护旗这一行为,其实更是严重的表演战斗。守护的旗帜,到底有什么用?就是为了让四行仓库看起来好看些吗?

没用!

日本人不会因为四行仓库上面有青天白日满地红而手下留情,而停下脚步,甚至,30万大军早就放下四行仓库到京沪线(南京到上海)追击溃散的国军,国军从上海一路逃到南京,一次有效的抵抗都没有。

此时,八百壮士守四行的阻击战有何意义?

宣传片上讲这是400vs300000,让我想到了缅甸神话里面歼敌10亿的传说。

进攻四行仓库的日军,总数不可能超过200人,甚至有可能100人都不够。所谓的“以寡敌众”,本来就是胡说。

还有,整部电影中最感人的场面士兵抱着炸弹跳楼与敌人同归于尽,我怎么都想不通——这样的爆炸效果,与单独投掷炸弹有什么区别?

对此,我只能说,还是表演,毫不走心的表演!

当然,淞沪会战这场精锐全出的大会战,不也是表演战吗?前期展示武力要把日本海军陆战队赶下海,想要露一手结果把大腿漏出来了;中期添油战,一个师一个师往舰炮下面送命,炮兵躲得远远的,就等着自己被抄后路;后期溃逃战,日军一个大队追击一个师,一个联队随意占领县城,京沪线上全是国军尸体。

上海,本来就不是兵家必争之地,在日本机械化部队、空军狂轰滥炸、舰炮肆意覆盖的上海打这场仗,本来就是打给英美列强看的!

用老百姓和普通士兵的命,换取列强的同情,这样的政府,还要守护它的旗帜吗?

2

那个时候,五星红旗????还没有诞生,青天白日旗代表的就是中国,中国人守护自己的国旗没毛病。

3

看着想哭。


不是因为那巍然屹立的旗帜油然而生的自豪感,进而对革命先烈的抛头颅洒热血的奉献和牺牲而潸然泪下,而是这一段剧情,实在是太过扯淡,都蠢哭了有木有?

今天的我们,喜欢上以票房高低来衡量一部影片的优劣。但就像考试成绩可以衡量个人能力,但却不能完全代表个人能力一样,尽管《八佰》上映两天票房就达到了5个亿,而且势头相当猛烈,但并不代表这部片子无懈可击,尤其是护旗的片段。

虽然这部全程用IMAX技术摄制的电影场景表现真实,人物有血有肉,但护旗仍然被很多人称之为电影中的一大败笔。而究其原因,静夜史认为导演想要表达的和护旗片段所表现的南辕北辙。


我们都知道旗帜,尤其是国旗在战争中代表的重大意义,毕竟旗在阵地在,旗立国土存,硝烟中飘扬的国旗,尤其是因护卫国旗而前赴后继的烈士形象,最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可以说是电影中无可争议的高潮场面。

但问题是,这不是真实的历史啊!

根据华东社记者的报道:“战斗期间,四行仓库朝南窗口有两幅国旗悬于左右,崇楼屋顶则高揭长约六尺阔约四尺之国旗一面,随风飘展,在附近数幅敌旗中凛然表示其不可侵犯。民众仰首视之,亦显兴奋,对八百壮士忠勇奋发之精神,毅然起敬。”

也就是说,电影中楼顶树旗并为了护旗而前赴后继地与日本飞机做搏斗的惨烈片段,历史上并不曾存在。


根据当事人的回忆,当时的日军飞机确实有低空俯冲的现象,但因为守军高射机枪的驱离,并没有发生激烈交战。

而这段护旗的片段,曾在此前台岛方面拍摄的《八佰壮士》中出现,不过当时抢夺国旗的敌人是租界的万国商团,这些白俄士兵携带机枪打死打伤守军数十人,并抓走了大量守军军官,后在各方抗议中放人,但国旗却始终没有归还。而台岛因为不敢得罪英美,就把抢夺国旗的罪名安到日本人头上。

如此被张冠李戴的所谓历史史实,被放到电影中大加赞颂,实在是太不严谨。纵然能让人沉默或者流泪,也终归难以引起更多人的共鸣。相反,郑恺饰演的陈树生身缠手榴弹跳下楼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场景之所以令人震撼到潸然泪下,是因为陈树生在历史上确有其人,而且确有其事。


看到这里,静夜史想到了那个被无数人口诛笔伐的抗日电影《咆哮无声》一样,一件只是存在于文学作品中的抗战故事,愣是被搬上荧幕强行给人安利,这是在纪念和歌颂我们的抗日英雄吗?不,这是在侮辱他们,按照那个痛心疾首的老专家的说法,这些睁眼说瞎话的导演编剧们都应该去吃马粪。

《八佰》的护旗片段更是如此,用一件舶来的片段表现抗日英烈的英勇,是典型的弄巧成拙。虽然管虎作为我国著名导演,有实力更有魄力,但仍然没有走出自以为是的窠臼。


真正的历史,不是导演眼中的历史,更不是导演想出来的历史,即便艺术高于生活存在加工的空间,但绝不意味着信马由缰、天马行空,这是对历史先烈的不尊重,是对观众的不负责。

另外,因为《八佰》讲述的主要是国军的抗战史,所以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对国军抗战地位的评价。通过这部电影,我们看到了国军的努力,但绝不意味着国军高山仰止。事实上四行仓库保卫战本身就是做给美英帝国看的,而当时的日本大部队已经尾随国军主力而去,四行仓库的战斗和牺牲事实上并没有那么壮烈。

不过,相比于其他战争题材电影,《八佰》作为用心之作还是可圈可点的,希望不要像《上海堡垒》这样的闭门加落锁大剧一样,我国的电影事业需要更长远的发展。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4

昨晚刚看完,护旗更是一种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体现,面对日军的飞机扫射,依然前赴后继去护住旗帜,象征着除租借外的上海还没有被日军占领,这个四行仓库还没有被日军占领,象征着中国军人,中华民族的骨气,将军人,国人誓死不屈,民族魂体现的淋漓尽致。

此举即是给苏州河对岸租界的国人以抗战信心,更是在外国观察团面前展示了中国军人不屈不饶的品质。

5


四行仓库之战本来就是在淞沪会战已经全面失败的情况下,国民政府为了争取国际干预而进行的一场表演性的战斗,所以军事意义不大的四行仓库才会被选中作为八百勇士留守的阵地,否则这个已经远离国军战线的设施就没有什么坚守的必要了。因为它不是宝山县城那种日军追击国军的必经之路,就算是日军放着不去进攻,只是派小部队监视,也没有什么问题的。

按照当时媒体的报道,坚守四行仓库的部队确实也是很了解国军统帅部的意图的,所以戏还是做得很足的,一直在四行仓库外面悬挂着国民政府的国旗,四行仓库的顶上也有国旗。之所以这么做,当然是想向全世界表明,国军在上海还没有完全失败,还在继续坚持战斗,而且就在租界边上,所以国际社会干预还是有意义的。


杨慧敏送国旗这个情节也确实是有的。但不同的人说法有些出入,杨慧敏自己的回忆是,她过去的时候是从桥上爬过去的,回去的时候是游泳过去的。为什么要游泳呢?因为租界有一半是属于租界的,中间有铁丝网,从桥上往返容易给租界带来麻烦,从而有可能被租界禁止,游泳就比较方便了,不会给租界添麻烦。

但即使杨慧敏真的送了国旗,日军也确实用飞机俯冲扫射了四行仓库楼顶上的国旗,坚守四行仓库的国军官兵是不是有必要冒着敌人的炮火去把国旗竖起来呢?其实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必要,这种牺牲是无谓的牺牲。因为在当时的情况下,无论象征着中国的国旗是不是在顶上飘扬,正在围观现场直播的外国人也知道,中国人还在苏州河以北坚持战斗。


当然,国旗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地方都是有着特殊的象征意义的,尤其是在战争过程中,在这种激烈的战斗中,尤其是在四行仓库这种表演性的战斗中,国旗在四行仓库始终屹立不倒,也是在一定意义上可以向苏州河以南的中国人,也是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不会倒下,中国不会亡,在国难当头,外地入侵之际,我们会前仆后继的去坚持战斗,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屹立不倒。

也就是说,从电影的情节发展需要来说,这个片段似乎是有必要的。而且,这个国旗还是对岸的民众冒着危险送过来的,如果一直在四行仓库的楼顶上飘扬,也可以向民众表明他们保家卫国战斗的决心,不会让国人失望。这也可以说是四行仓库守军对对岸民众得支持的一种回报,也有助于呈现出导演想表达的民众和士兵的双重觉醒过程。


但从军事的角度来说,这种做法就毫无必要了。因为经过了前面几天的战斗,无论是国际社会,还是苏州河南岸的中国人都已经很清楚的知道,四行仓库守军还在坚持战斗,还有能力继续战斗。这种时候,无论有没有国旗,只要四行仓库的守军还在继续战斗,就足以传达出他们继续战斗的决心,不需要通过冒着敌人的炮火去保护国旗来传达。

因为在这种时候,四行仓库的守军已经没有后援部队了,死一个就少一个,能多打死一个日军就赚一个。用有限的人力去做护旗这种事,为什么不去打死一个敌人呢?难道不是更划算吗?这种帐在任何战场指挥官那里都是非常清楚的,只有能不能做到的问题。连孙元良在拒绝全师留下的时候,也说过,即便是不能做到一换一,哪怕是三换一,也是值得的。但是如果不能造成敌人的损失,自己还要白白牺牲,那就划不来了。

6

在国际上就保护自己的国旗是士兵应有的行为,所以在电影《八佰》中,这种护旗的频片段也体现了当时中国士兵维护自己祖国利益的坚决行动。



电影八佰讲述的是抗战初期的淞沪会战中,中国军队由于装备技术落后,所以最终被日军打败,不得不撤军。而谢晋元团长率领800士兵坚守四行仓库,为中国军队成功撤退进行掩护。当中国主力部队撤退成功之后,谢晋元率领所部准备撤退,但是归路被日军截断,而租界的外国人又不肯通融,所以导致他们不得不长期驻守在那里。



到了这个时候,谢晋元他们再坚守四行仓库,在军事上也没有多大意义。因为这几百士兵肯定不是日本几十万大军的对手,只不过他们在国际上的意义相当的重大,可谓是中国抵抗日本的一座丰碑。电影中看到中国士兵面对日本飞机扫射中国国旗,中国士兵奋不顾身去护旗的场面,我们不得不感叹,当时中国士兵确实能够为国献出自己的一切。



护旗有特殊的意义,他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因为日本凭借其强大肆意侵略中国,中国如果不表现出这样的精神出来,肯定只有亡国灭种。不过在那样的形势下,除了表现出这样的精神并没有太大的作用,因为蒋介石本来打淞沪会战是希望国联能够干涉。但是在那种强权即公理的时代中国的指望完全落空,因为西方国家根本不会为了中国去得罪日本。事实上到了现代社会,强权即公理这种做法依然有效。例如美国欺负伊拉克,伊朗那些小国就是如此,好在中国不再是以往那么软弱,所以美国不敢轻易直接针对中国动手。



总之,电影八佰中的护旗片段是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表现,是值得我们全体中国人纪念的。现在是和平时代,希望战争不要再进行,但是如果敌人真的来的话,我们也要坚强战斗到底,不会屈服于他们。

7

《八佰》里描绘的护旗没有发生在四行仓库保卫战期间,肯定是照搬1975年的中国台湾版《八百壮士》里的情节,而《八百壮士》里的这段,要么是编的,要么是把在租界被软禁期间,旗子被租界士兵抢走的事情改写的。


四行仓库保卫战的时候,租界里的老百姓看得很清楚,守军至少挂了三面旗帜,两面挂在租界能看见的南面窗户里,日军不敢朝着这里开火,怕误伤租界。还有一面在楼顶。

日军倒是派飞机来侦查,但是守军有高射机枪,直接开火驱离,日本飞机也没攻击就走了,历史就是这样。

中国台湾版的《八百壮士》里创造了“护旗”这段战斗,守军的旗帜被导演一刀下去,减得就剩楼顶那一面。

鬼子指挥官看到之后,气急败坏地命令发动空袭,于是起飞了一架涂着膏药机徽的美式L-5”哨兵” 轻型飞机(1942年量产),反复平飞扫射,没错就是平飞。



然后,一个很胖的士兵一把扶住要翻倒的旗杆,大批士兵也过去搭人墙扶住旗杆,日本飞机不停地扫射,四行守军不停地被打死打伤,中国士兵们一边口吐鲜血一边扶住旗杆。

最后一个机枪手撇开美式M1919重机枪的支架,抓住滚烫的气冷散热器,对着日本飞机一通狂扫,将其击落,租界里的中国老百姓高呼万岁,接着放一段《歌八百壮士》,这段结束。



推敲一下这个片段:

即便是拥有先进电子设备的现代战机,在楼房林立的城市里低空飞行也非常危险,日本飞行员哪里有如此高超的飞行技能?

仓库里共有420人,是守军人多?还是日本战机的子弹多?

你死一个补一个,把日本飞机的子弹能消耗光?

如果守军这么多人挤在楼顶护旗,日本鬼子的步兵为什么不进攻?

如果鬼子步兵进攻了,守军还顶得住吗?

日本若是派很多飞机来回扫射,岂不是要把守军全部打死?


这段对于当时的台湾当局有特殊的意义,那就是在日本和美国相继断绝与台湾的“外交关系”之后,给青天白日满地红来个又长又大的特写,再描绘国军士兵浴血护旗,自我安慰一下,台湾当局是不会屈服于国际压力滴!

还有一种可能是把1938年8月11日在租界内的护旗事件改写到保卫战时期。

当时被软禁的孤军计划纪念88师出征上海和淞沪战役,租界当局害怕得罪日本方面,派遣租界的准军事武装万国商团里的白俄分队架起机枪去抢国旗,打死4个孤军营的中国军人,打伤数十人,还把排以上军官(除伍杰之外)抓起来,关到上海中央银行里看押起来。

孤军营和租界的中国人均表示强烈抗议,最后租界把关押的人放回,但是国旗就此抢走了。

台湾当局心里的小算盘也很好理解:

英美那是得罪不起的,就是放在1975年也不能拍负面的,这拿机枪扫射被软禁的孤军营,观众岂不是要想起来这英美也是欺负中国人的?

更重要的是,《八百壮士》的结尾是谢晋元部荷枪实弹地撤退,似乎要赶赴新的抗日战场,把后面的憋屈历史拍出来,影响难以预料。

所以电影里还有很多奇谈怪论:

大上海保卫战胜利结束,

部队要调到南京去打保卫战,所以从上海撤退,

租界的英国司令官慷慨激昂,想冲过河去与日军作战,被部下死命拉住才没有成行。

《八佰》照抄护旗这段,不知道剧组心里是怎么想的,大致的场景模仿1975年版的《八百壮士》,比如一个士兵在旗杆要倒的时候扶住旗杆,然后许多士兵拿身体阻挡子弹。


大概剧组也知道那滚烫的重机枪管,什么人也握不住,于是给守军发了一门20毫米机关炮,几个人架着捷克式轻机枪开火。

导演还有一个发挥,让日本飞机连租界一起扫射,对租界内造成伤亡。

如果日本军队敢这么干,英美可真要施加压力了。

但《八佰》里击落日本飞机的情节也挺离奇的,居然让枪都打不准的端午(欧豪饰演),用栓动步枪一枪打中日本飞机的驾驶舱。

啊……这!?

如果剧组觉得真实的保卫战不够跌宕起伏,那么史料中还有更多的情节可以拍进电影:

留在租界的88师师部军官劝说谢晋元撤退和缴械;

租界外国高层的欺骗和虚伪,

孤军营的生活,特别是保卫战一年后的护旗,

与四行仓库保卫战同期的苏州河南岸之战。

你去照搬一个站不住脚的虚构情节,自己又进行了更不靠谱的二次改编,情节就更加怪怪的。

阅读更多军事内容,请关注 近卫步兵师

8

写啦半小时,删啦,感觉是对牛弹琴。就影片来讲,当时的青天白日旗属于国旗,国旗之地就是中华之领土,结合历史背景,是很正常的情况。军人的使命就是保家卫国,在那种情况下用人命支撑国旗没什么好说的,除非是逃兵。近代的对越自卫还击战,当时双方都还有旗手,执军旗带领队伍冲击,敌我双方一样的为啦一面旗前赴后继。解放军可以做到人亡旗不倒,越军也是旗帜周围尸横遍野。现在时代进步啦,通信联络发达啦,战士不用再看旗帜的方向进攻啦,但是这种精神不该远去。中国的教育应该反思啦。

9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艺生活。电影亦是如此。不喜欢,您大可不看这部电影,只研究您的历史,何必与一部影视作品斤斤计较,吹毛求疵呢。

10

虚构片段,护旗在一年后的孤军营里,还有杀日军俘虏练胆也是,直接照搬日军对中国战俘的做法,国军抓了日军俘虏后巴不得赶紧送后方大作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