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什么是家庭医生?家庭医生是否会成为互联网+医疗的未来?

什么是家庭医生?家庭医生是否会成为互联网+医疗的未来?

2020-08-19 12:11阅读(64)

什么是家庭医生?家庭医生是否会成为互联网+医疗的未来?中国人对于有无家庭医生可能“无感”,但对于多数生活西方国家的人们,没有家庭医生所带来的健康风险和

1

互联网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便利,如果真的能帮助我们解决“家庭医生”这个问题那真是太好了。

我们对家庭医生这个概念可能还不是很熟悉,但对社区医生、农村地区的赤脚医生应该很熟悉了吧?国家卫计委有关负责人曾指出,家庭医生是为群众提供签约服务的第一责任人。现阶段家庭医生主要包括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注册全科医生(含助理全科医生和中医类别全科医生),以及具备能力的乡镇卫生院医师和乡村医生等。


据了解,我国目前有35万的全科医生,作为家庭医生的主力军,以当前全民医生的数量服务全民是不太现实的。我们从新闻或者电影中,经常看到西方国家很多家庭都有“家庭医生”的服务,比如美国人看病先找自己的家庭医生,听听家庭医生的建议,如有需要再由家庭医生帮忙安排住院等。

通过互联网的形式对提高医生效率有很大帮助,我理解的京东最近上线的“京东家医”是为普通人的医疗问诊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对于有需求的人来说,能够享受到真正的“家庭医生服务”还是不错的。

据介绍,用户在京东健康签约家庭医生后,最多8名家庭成员能拥有专属的健康档案;用户通过图文、视频、电话等方式,能享受到全科室医生7*24小时在线问诊服务。如果有更复杂需求的话,还提供专家团队在线会诊、全国三甲医院名医面诊预约等服务。我觉得糖尿病患者等特定群体、慢性病患者尤其需要这项服务。从发布会来看,在线问诊的体验还是不错的,一是回复速度很快,二是24小时都能提问咨询,我猜在这背后,应该是有一群人在提供服务吧!

2

日前,最新推出互联网+家庭医生的产品——“京东家医”的发布会上,京东集团副总裁辛利军列举了一个场景:孩子突发疑似过敏症状,妈妈将患处拍照发给健康管家。管家极速响应,经过初步询问,在线转诊给专科医生进行问诊,皮肤科医生接诊后,健康管家全程陪同用户,进行图文“群聊”沟通,最后专科医生给出诊疗及用药建议。


足不出户,就能得到专业的诊疗建议,我想这对于宝妈来说是十分需要的,而这还只是“京东家医”的一个应用场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需要找专业人士咨询的健康小问题。京东推出的“家庭医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支持7*24小时在线问诊,并且还提供专家团队在线问诊和三甲医院的名医面诊预约等服务。“京东家医”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算是真正的家庭医生了。

家庭医生也叫全科大夫,是对服务对象实行全面的、连续的、有效的、及时的和个性化的、医疗保健服务和照顾的新型医生。在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居民生病了都是先找家庭医生,再进一步通过家庭医生联系医院就诊。而我国目前只有35万个全科医生,存在很大缺口,京东的“家庭医生”我觉得算是一个补充吧,通过“互联网+医疗”的形式,提高了医生的问诊效率,也方便了普通人。对于有这个需求的老百姓,花不多的钱购买这项服务,还是不错的。京东也是大平台,在服务体验上一直也都不错。

3

谢邀!我来试试回答哈~

在我国,家庭医生主要为居民提供主动连续、综合、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包括了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公卫服务和健康管理等,家庭医生经常会走进社区为大家服务。有报道称,我国已经有超5亿人拥有了家庭医生,不过可能很多人没有感觉。在国外,家庭医生制度已经发展的很成熟。比如美国人看病可以先找自己的家庭医生,根据需要可以进一步帮助病人安排住院或联系其他专科医生为病人服务。而在国内,全科医生是存在很大缺口的,我国目前仅有35万个全科医生,按照一个全科医生可以服务2000个居民来算,仍存在35万全科医生的缺口。

互联网+家庭医生?以最近京东发布“京东家医”为例来说说吧,感觉这个产品还是挺实在的。咱们老百姓花不多的钱就可以享受7*24小时线上问诊的服务,而且是整个家庭都可以使用。针对孕妇、独居老人、减肥人群、糖尿病患者等等有特定需求的用户,健康管家能够根据不同需求制定计划或慢病管理方案。对于有更复杂诊疗需求的用户,“京东家医”还可以帮助找到各个疾病领域的顶级名医,由专家团队提供在线会诊服务,或者根据用户需求预约线下面诊服务。门诊预约范围覆盖全国各大城市的2700多家三级医院,三甲医院覆盖率98%。在覆盖率上可以看出,这个产品还是蛮实用的。


不过在未来,家庭医生在我国的发展肯定是任重道远。互联网与家庭医生到底能不能真正为老百姓带来便利很值得期待的。

4

我是医生,家庭医生模式肯定会成为未来的主流,列举优点:

1、家庭医生的目的是在常见病多发病的早发现和一级预防。

2、家庭医生的存在可以给社区或者村级行动不便的患者更多的帮助。

3、家庭医生带来的服务能弥补医疗需求的不足。

目前存在的不足

1、人口基数大,家庭医生服务能力不足,我从事过上门签约服务,一年四次的上门服务真的是考验,我们三人一组要完成2000人次左右的检查和信息录入,一天上午必须先忙完手头的工作午饭后才可以上门,冬天冷夏天热还有蚊子阴天雨天太阳天天天如此,很累。

2、部分群众的不理解,大概有20%左右的群众不理解不配合,不管你嗮得乌漆墨黑还是淋得落汤鸡,就告诉你一句话,你们不带药不带生活用品你上门服务什么,就说我血压血糖好能大便小便能睡觉就算不好你也只是测一下没意义,把电话联系方式贴好明天就给你撤掉。这部分以扶贫对象多见。

3、目前形式大于服务,上级规定很细,有一部分不能实现,我发现了早期癌症患者大概有6咧,糖尿病高血压也比较多,总之我认为家庭医生存在确实对村或社区有很大的好处,希望政策越来越好。

5

家庭医生、全科医生是不同国家使用的不同名称,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及我国香港、澳门地区习惯采用“全科医生”的名称,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及我国台湾地区习惯采用“家庭医生”的名称。家庭医生是综合程度较高的复合型临床医学人才,主要在基层承担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转诊、预防保健、病人康复和慢性病管理等一体化服务,并为个人和家庭提供连续性、综合性和个性化的医疗卫生服务,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被称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联新国际医疗邓菲菲

家庭医师将助推互联网+医疗的未来。以台湾地区为例,推动的家庭医师制的主要目的是建立以人为中心的医疗观念,并落实三全(全人、全家、全社区)照护愿景。台湾家庭医师制重点包含:成立社区医疗群组织、推动家庭医师制、列管家户的健康病历、筹建社区医疗信息系统、推动双向转诊制度及进行社区健康营造,整合社区医院及基层医师资源,建立社区照护网络,进行疾病管理、个案管理与家庭照护管理。

而就在今天8月18日京东健康发布的全新服务产品“京东家医”,就是互联网+家庭医师的实践模式,其服务覆盖日常咨询、专科问诊、疑难重症、健康管理等全场景;对于日常轻病小病及慢性病人群,用户和家庭成员可以使用在线咨询、线上专科问诊等服务;而对于孕妇、独居老人、减肥人群、糖尿病患者等等有特定需求的用户,健康管家能够根据个性化需求制定相应的健康计划或慢病管理方案,并通过主动随访、获取反馈来阶段性更新方案,帮助用户更有效地达到健康管理目标。

据悉,用户在京东健康签约家庭医生后,最多8名家庭成员能拥有专属的健康档案;用户通过图文、视频、电话等方式,能享受到全科室医生全天候在线问诊服务,以及48小时内专家团队在线会诊、全国三甲医院名医面诊预约等医疗健康服务,实现“一人签约、守护全家”。更多精彩内容平关注@联新国际医疗邓菲菲




6

约二年前一天,居委会人员拿来一张表,挨家挨户叫签个名,说确认参加家庭医生计划。但至今都不知家庭医生姓名、何处坐诊,更不知联系方式。似乎,家庭医生形式大于实际操作,还仅仅停留在纸面上。(上海)

7

家庭医生是未来卫生社区的补充部分,更直接更方便居民和个人的予防、医疗和康复,它是一种新的卫生体系,对居家养老更有深刻的意,发达国家早有,社会主义古巴更是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