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世界军事史上都有哪些功亏一篑的例子?

世界军事史上都有哪些功亏一篑的例子?

2020-08-17 05:01阅读(113)

世界军事史上都有哪些功亏一篑的例子?:1946年9月21日,南京国民党《中央日报》以傅作义的名义刊发了一篇《致共产党的公开电》通栏标题是:“傅长官作义致毛泽东

1

1946年9月21日,南京国民党《中央日报》以傅作义的名义刊发了一篇《致共产党的公开电》通栏标题是:“傅长官作义致毛泽东先生,希接受教训,放下武器,参加政府,促进宪政。”

促成这封奇葩通电的背景是,1946年8-9月,聂荣臻元帅统一指挥的晋察冀,晋绥两大军区集中12万大军进攻大同,傅作义军三万余人以“围魏救赵”的战术进攻集宁(乌兰察布市集宁区),结果解放军未攻克大同,反而丢失了集宁,大同集宁战役失利,造成解放战争初期华北战场对我军十分不利的被动局面。

全面内战爆发后,我晋察冀军区于1946年8月以优势兵力进攻阎锡山军防守的大同,大同守军不到两万,而攻城的解放军多达50个团12万人,但缺乏攻城经验,新编组的部队战斗力不强,整整打了一个月,到9月初才扫清了大同外围阵地,9月4日,解放军终于开始向大同发动总攻,国军阵地危在旦夕。

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

9月初阎锡山已向蒋介石紧急求援,但由于当时中央军鞭长莫及,蒋介石不得不将大同划归在绥远的十二战区司令傅作义管辖,要求傅作义出兵救援大同。

傅作义召集属下将领秘密开会讨论后,决定兵分三路,北路由进攻集宁,南路出归绥,犯凉城,中路出归绥攻卓资。主要意图是攻集宁吸引解放军回援,然后伺机打援,解大同之围。

集宁在大同以北,傅作义并没有直接派兵救大同,因为他考虑的是解放军可能也埋伏在大同城外准备打援,而集宁一旦丢失,围攻大同的解放军侧翼即暴露,届时傅军往南可以打大同,往东可以威胁晋察冀军区首府张家口,所以集宁聂荣臻是非救不可的。

9月5日,傅作义集中了三个师,由暂三军军长董其武指挥,向集宁以西的卓资山发动猛攻,晋察冀军区独一旅(旅长王尚荣,开国中将,后任总参作战部部长,副总参谋长)只守了8小时卓资山即告丢失,随后我军竟然不知道国民党军打下卓资山后到哪里去了,直到9月7日才发现国军主力已经集结到集宁西北,不得不临时把攻打大同的主力调到集宁。

时任国民党第十二战区司令长官傅作义

9月9日,解放军共9个旅又3个团的优势兵力把董其武所部团团围住,战至11日,集宁城外的暂三军已经成为瓮中之鳖,但让人没想到的是,从大同远道而来,连续打了三天,疲惫不堪的解放军12日休整了一天,竟然没有发起攻击,缓过气来的董其武组织部队拼死攻城,终于打进了集宁城。

12日上午,解放军终于开始对董其武部发动总攻,而这时,傅作义部郭景云第101师已经抵达集宁城外准备救援暂三军,解放军集宁战役总指挥张宗逊临时决定停止对暂三军的总攻,而是抽调主力部队打101师,结果在两个方向上都没有对敌人形成绝对优势,12日夜集宁失守,董其武的部队遂掉过头来,与101师夹击解放军。

时任国民党暂三军军长董其武

而这边围歼101师的战斗也进行得很不顺利,虽然夺取了敌人部分阵地,但101师负隅顽抗,战事焦着,到13日中午,傅作义部又有2个师抵达战场,集宁城外的解放军反而陷入了国军6个师的反包围中。眼看再战下去要吃大亏,参加集宁战役的解放军各路部队被迫于当晚放弃集宁,撤出战斗,向东北方向转移。

集宁战役失利后,傅作义部开始逼近大同,在大同城外的杨成武纵队等部为了避免被敌军合围,遂于16日主动撤离大同,向易县方向退却,大同集宁战役结束。

大同集宁战役解放军损失两万多人,国民党军损失一万两千多人,傅作义得意之余,声称击毙解放军两万多人,击伤和俘虏四万多人,并说:“你们(指解放军)相信武力万能,调集了十七个旅,五十一个团之众,企图在集宁歼灭国军,城郊野战和惨烈巷战,继续达四昼夜,最后你们终于溃败了。”

受大同集宁战役失利影响,1946年10月11日,晋察冀军区首府张家口失守,在后续长达大半年的时间里,华北解放军对国民党军都处于被动防御的态势,而傅作义更是一战成名,入主北平成了“华北王”。

集宁战役示意图

2

1947年夏季,林彪指挥的东北民族联军,进行四平攻坚作战。



经过11天的激烈战斗,四平城区铁路以西已经被民主联军全部占领,国民党军陈明仁所属守军军部核心阵地也被民主联军攻陷,3万多守军伤亡过半。

民主联军参谋长刘亚楼认为,再坚持一两天,保证能够攻克四平。

而此时,国民党军的两路援军,在郑洞国和陈孙立人的率领下紧急驰援,已经和民主联军打援部队交上了火。

民主联军正在攻城的部队有腹背受敌的危险,林彪下令攻城部队撤出战斗,四平攻坚战功亏一篑,以东北民主联军失利而告终。



1947年5月21日,北满民主联军主力逼近长春近郊,并一度占领飞机场,长春城内人心惶惶,正当民主联军一纵主力准备攻打长春西关大兴桥时,突然接到林彪急电:火速南下,包围四平。

5月22日,民主联军第一纵队主力与有“攻坚老虎”之称的第六纵队17师,邓华纵队等相继抵达四平城下,担任攻城主力。

另外4个纵队共10个师,5个独立师和两个骑兵师分别在四平南北地区阻击援军。


6月14日,攻城部队发起对四平的总攻。第一纵队和郑华纵队先后从西南、西北两个方向突入市区,与守军发生激战,战斗异常惨烈。

6月19日,民主联军第六纵队第17师投入战斗,第二天攻占核心守备区。

国民党将领东北保安司令长官杜聿明,为解四平之围,从长春、沈阳地区急调10个师(含从关内调至沈阳的第五十三军两个师)火速增援四平。

24日从长春出援的两个师被阻于陶官屯一线。

沈阳方向出援的8个师。分三路沿中长铁路两侧向四平攻击前进。

根据敌情,民主联军改变作战计划,以一部兵力佯攻四平,另外集中九个师主力,迎战由沈阳北援的右路新六军。


29日,民主联军打援部队在莲花街歼灭新编第14 师一个团。并在貂皮屯威远堡地区击溃新六军主力新编第22师和第169师。

打援的民主联军虽然取得不俗的战绩,却未能完成事先制定歼灭新六军的战斗计划。却给了其他敌人可乘之机,国民党军其他各路援军,顺利突破民主联军形同虚设的防御阵地。

而此时东北民主联军的攻城部队,还在四平城内和国民党军苦战,经过连续十几天的鏖战,攻城部队伤亡惨重,而且已经疲惫不堪。


国民党军援军兵力、武器装备上占绝对优势;而四平的守军也因为援军的到达而处于狂热状态,一旦守军发起反击,民主联军攻城部队将腹背受敌。

战场上的形势对东北民主联军非常不利。趁敌人还没有完成合围之前,林彪命令攻打四平部队于6月30日全部撤出战斗。


四平攻坚战在最后一刻功亏一篑,成为每个东北野战军指战员心中,一道难以抹去的黑色记忆。

3

就拿三国时刘备来说,二弟关羽死三弟张飞也被人杀了,一心想报仇与东吴反目打了不该打的扙功亏一亏,结果损兵折将被东吴火烧连营败到了白帝城!从此结束了刘备开创蜀国之基业死在白帝城!原来兄弟三人感情比开创国家还大,三国先败的是蜀国!

4

马奇诺防线

  • 法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了防止德国的侵略在东部的边界举全国之力,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用数十年修建了著名的马奇诺防线!
  • 马奇诺防线在当时是非常先进!钢筋混凝土的要塞碉堡,还有刚铁自动炮塔从边界北面一直延伸到南边!可以说牢不可破!
  • 但就是这样固若金汤的防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用一天时间就让这条防线土崩瓦解!!马奇诺防线最后成了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