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六七十年代,农村每户一个猪圈,一年出栏一两头猪,算丰衣足食吗

六七十年代,农村每户一个猪圈,一年出栏一两头猪,算丰衣足食吗

2020-08-04 09:33阅读(97)

六七十年代,农村每户一个猪圈,一年出栏一两头猪,算丰衣足食吗?:不算丰衣足食,可以说过得不错。猪圈的作用大。养猪关牛,为了积肥。猪圈要干燥,一天垫一次

1

不算丰衣足食,可以说过得不错。

猪圈的作用大。养猪关牛,为了积肥。猪圈要干燥,一天垫一次草皮,月积月累,累到门槛。出圈叫挖栏,屎臭尿骚,喘气不赢,极辛苦。交到生产队,能算工分。沤一冬天,春日给麦苗盖一层,长势喜人。

猪养肥了抬到食品站,换来零花,买油买盐,牙膏肥皂,四季衣衫,走亲戚拎瓶罐头…不作难,大米蔬菜队上分,不花钱,多的攒起来,嫁女娶媳妇,花好月圆。养猪成本低,谷糠泔水地菜…人勤地不懒,都是赚。

2

那时候,我是亲身经历者,一般人口少,劳力弱的人户,养一条猪,杀年猪后交半边给国家,留半也自己,略好点的头年买个小的,第二年五、六月份分就交一条给国家,用卖后的钱又买一条略小点的,精心喂养,年终也能杀一条一百七八的年猪;条件更好一点的,像职工家庭,又有门道买得到粮站的麦麸、米糠、菜饼、酒糟等,常年保持两条年猪,有三、四百斤肉,有的即是杀一条,那就是大猪三百斤以上,大家都是羡慕死了。

养猪,虽然辛苦,队上一放工,不是忙柴,就是忙打猪草,走人户就掛念猪饿了没有,饿了打圈外跑。经常靠在猪圈外,看着猪儿欢快吃食,天天在长大,隔段时间量一量长短,称称体重,真是其乐无穷。

六七十年代,特别是七十年代,虽然农村人靠工分吃饭,但如果再把家庭富业象养猪养羊栽水果树,抽时间种点菜蔬卖钱,一句话,只要不怕吃苦勤快一点,日子还是丰足,特别是过年,亲人邻居你请我来,十分地愉快与幸福。当然,不能用现在的条件与眼光去衡量过去。

3

我生在农村,是标准的60后,农民一年出栏一两头猪,是一种挣钱的手段,增加点收入,用于补贴家用,肯定不能算是丰衣足食。

我记得刚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是七十年代初期,由于兄弟姊妹四人,家里的生活是非常困难的,可以说是吃不饱,穿不暖!当时主要的生活来源,就是父母参加生产队的集体劳动,挣“工分”,根据挣“工分”的多少,生产队给分配粮食,那时候也不让做生意,如果做小买卖,是会被管制的!

没有其他的经济来源,父母就会在猪圈地养一两头黑猪,当时农村还没有其他颜色的猪。目的就是为了卖钱,补贴家用。在院子里养一些鸡鸭鹅,收获”鸡蛋、鸭蛋、鹅蛋”以后,用来卖钱及处理关系送人(邻居家生小孩,或看病人)。

我记得特别清楚,我们家的主食,以地瓜干为主,最后吃一口玉米面饼子“封顶”,菜主要以咸菜疙瘩为主,稀饭主要是玉米糊糊,过年吃饺子,白面夹着地瓜面二层皮包饺子,也只有在过年的时候能吃点猪肉,父母才能给我们做一身新衣服。所以,小时候就特别盼望过年……

过去的物质生活和现在没法比,现在吃喝不愁,鸡鸭鱼肉应有尽有,现在的生活才叫“丰衣足食”!只不过现在,人们的生活压力有点大罢了。我是食为天老林,望大家关注,留言评论!

4

六七十年代,农村一家一个猪圈,一年出栏一两头猪,这能算丰衣足食么,这只不过是当时的生活所迫而已。

我就是六十年代出生的,那时的情形历历在目,让人难以忘怀。那时家家都建有一个猪圈,当然了,我家也不例外,每家都要养上一头猪,虽然养了一头猪,可却舍不得吃肉,到年根了,杀掉卖肉留着过日子。

那时人的温饱都没解决呢,喂猪的猪食都是草和野菜,根本没有粮食,所以,喂一年,一头猪的分量也就一百四五十斤左右,这还是最好的了,我们家喂的猪从未超过一百三十斤的。

那时候养猪还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积肥,一年起两次猪圈肥,都是生产队派人来起,然后论车交到生产队,生产队给记工分,那时分粮食按工分,工分多分的粮食就多,工分少的就只能欠着生产队的了,到包产到户那一年我记得我家还有欠款呢,说多了都是泪啊。

所以,那时的农民家家都养一头猪,一是为了卖钱过日子,二来是为了积肥挣几个工分,哪里谈得上丰衣足食呢。

5

六七十年代,农村是每户一个猪圈,每年也出栏一两头猪,但农民真的没舍得吃上自家养出来的半斤猪肉,更没有丰衣足食!

提起这些事情,当年我正好在农村,我家猪圈养的猪,每天放学后,我们姐弟三人,还的去地里扒猪草,那时的我们家中,基本上顿顿都是玉米面主食,有时还的掺些干土豆渣子面,之于说猪,根本吃不上半两玉米面!

当时,我们全家人,全都穿着打补丁衣服,这还叫丰衣足食?

到了猪儿出栏时,我父亲赶着老牛车,车上拉着猪儿,去往县城的定点收购点,猪儿一过斤两,拿上那点可怜的卖猪钱,马上打道回家,城里只一个国营饭店,一碗肉面才八分钱,我父亲都舍不得给我们买!这些事情,至今我都记的十分清楚,而父母每天参加生产队集体劳动,更是早出晚归,累的都没个人模样,就那也天天吃不饱!生产队的好粮,优等粮,全都交给政府了,实际上,现在还有许多当年的老农民还活着,大伙问问,那叫丰衣足食么?

6

说到这样的问题,我知道更全面,当时农民能不能算丰衣足食。我想有两种理解,一种当时叫社员(也就是农民),他的职业就是种田,收入来源于生产队,也就是说全国的农民都是一样的,干着一样事,吃着一样的饭,几乎都是平等的,而现在的想法设法赚钱,唱歌也行,打工也照,到处都是农民工,到处都有农民开的饭店,朱之文不是唱歌也发了财吗?听人说当小姐也能发财。那时候是不行的,饭店是国家,或者集体营业,是不可私人经营的。这样就决定社员只能在队里劳动,为了照顾农民,允许农民养猪,这样农民就分了饲料地,给社员养猪的,养鸡的,生产队又把猪的粪便收集到一起。这都要算工分。各公社有兽医站,免费防疫的。不过不容许散养,因为散养会糟蹋庄稼,这样每家都有了猪圈,当时农民养猪不象现在喂饲料,都是喂树叶加上米糠。所以大的家庭可以养二头。养多了就养不起了。社员家中养的猪是不允许自己宰杀,一定要交到食品站。一是算任务,二是给一点奖励的,大概一百二十斤原粮。

当时农民是很苦的,不过全国人民都苦,干部下乡吃饭也是要粮票和钱的,区公社的食堂是帮干部做饭的,不是靠国补贴的。所以沒有现在这么不平等了。现在想到那时候值得怀念的就是平等。都是粗茶淡饭。

7

作为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因为我是直接在六七十年代的直接饲养过猪的人。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时候农民劳动一年是一分钱也得不到的,甚至生产队产量低的,还会欠农村信用社贷款,所以农民根本别想从生产队分到一分钱。因为生产的粮食百分之六七十都上交公粮,支援国家建设了。农民的生活开支就是靠养一头二头猪。因为那时农民养猪的成本低,一般都是全靠青草和粉碎的农作物叶子和秆,象我地主要就是靠红薯叶和秆粉碎以后喂猪,和农民吃胜下的饭菜加上少量玉米和红薯,就是喂猪的饲料,因为当时玉米和晒干的红薯干,也是几分钱一斤。

当时的猪价也便宜,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我地的猪肉是八毛一斤,生猪的价格是六毛一斤,一般农户喂一到两头猪,一头也就是一百四五十斤。一头买八九十块钱,除去玉米和红薯干的投资得到几十块钱的利润,一般一头猪可以赚到四五十块钱,二头猪最多就是一百块钱,就是当时的农民一年中的油盐酱醋开支费用,和一年中的一个家庭的所有经济开支。那时一个家庭人口也多,一般都是五六口人,可想一年全靠卖头猪赚几十块,当时的农民会达到丰衣足食吗?只要一年购吃油盐和晚上点灯用的煤油就不错了,根本说不上丰衣足食。

当时的年轻人去相亲穿的比较新的衣服,帽子,鞋子都是跑一道街,谁做了一件比较新的衣服,和买了顶新帽子,和谁还是自己做的比较新的鞋子,都是去借着穿相亲。所有农民穿的衣服都是补钉上加补钉,从何能说丰衣足食呢?只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才知道那时农民是怎样生活的。所以现在的人们一定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罢,今天的幸福生活真的来自不容。

8

【大别山鹰】答疑:六七十年代,农村每户一个猪圈,一年出栏两头猪,算丰衣足食吗?假如真如题主所说,如果六七十年代的农村每家每户能有一个猪圈,一年出栏两头猪,可以说农民的生活就是丰衣足食的小康生活。但在那个年代,农村还处于集体经济时代,农村无论从哪个方面讲,都相对贫困落后,不要说农户,就是条件不好的生产队一年也养不了几头猪,因此,在农村过时过节时,有的生产队能杀一至两头猪分肉给农户,而经济条件差的生产队连上调国家的牲猪任务都完不成,根本不敢私自杀猪分肉,否则就会被上面知道了上纲上线,说严重一点还有住学习班反省的危险(当时认识态度不好的人的一种惩罚),谁还敢私自作主杀猪吃肉。

六七十年代的农村现状是现代人难以想象中的贫困,当时的集体经济还相当薄弱,农民是按劳分配,即在集体劳动中工分多的农户分得的粮食就多,工分少的农户分得的粮食就少,虽然集体分口粮时按一定的比例分配人头粮,但这一部分的粮食分量太少,大多数家庭一年到头拚命干活有口饭吃就不错了,哪里还有余粮养猪。因此,在当时的农村农户根本没有建猪圈,连养一只鸡的能力也没有,就连有空到面积少得可憐的菜地里种点菜,有红眼的人看见了,还要上报到生产队当典型批判你,割除你辛苦种出来的资本主义尾巴(私人种菜说你走资本主义道路,就要把你种的菜割掉充公,否则就要批斗你)。你说,在当时这样的政治环境和农村贫困状况下,农户还有能力建得了猪圈,一年能养得起两头猪吗?

我国农村真正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和逐步走上富裕之路是从农村生产责任制这一年开始,即从1979年下半年开始,有的地方是从1980年开始。自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彻底打破了我国农村生产的传统种植方式和经济体制,农民由过去集体经济(吃大锅饭式经济)改变成分散经营体制,这个改革初期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彻底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向前发展,农民生活一年比一年逐步改善提高,粮食多了,制度约束少了,农村便开始有人实行家庭养猪、养牛、养鸡和养羊,但初期并不是所有家庭能达到这一目标,直到到了八十年代以后,才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一家一户建有猪圈进行家庭养猪,将余粮转化成肉食品,满足家庭生活需要。家庭发展养猪后,由于集体养猪场不存在了,农民养猪得先上调一头给国家后才能再养一头留给自家食用,否则是要罚款的,这种上调国家牲猪的摊派制度直到九十年代底才结束,农村养猪从此走上了市场经济的轨道上来,农民养猪买卖才真正有了自主权,这种改革,也为如今我国农村牲猪养殖奠定了基础,促进了农村种养殖业的迅猛发展,为加快农村经济迈上快车道,农民早日脱贫致富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以上是@大别山鹰的个人观点,关注@大别山鹰,关注#头条三农#,每天为你分享不一样的三农观点。

9

算不上丰衣足食,只是比其他人家好过一点而己。

我家三个人生活,但是父母特别会养猪,杀猪过年,只有一头猪300斤以上。

那时米糠比较少,花生荷,苕杆打成糠,加上红苕,南瓜煮熟一起喂。

并不是每户人家可以养大肥猪过年,特别是人口多家庭,人都没有吃的,那有余粮养猪。

别看我家杀猪过年,卖给国家一半,拿几十斤肉回家过年,我亲父母那得送一点过去,杀猪时候请父亲过来,(我过继舅舅家)顺便吃杀猪菜。

六七年代丰衣足食人家很少,那怕是工干家属也不好过。

现在生活比那时强百倍,当然人心难满,端起碗吃肉,放下碗骂娘的人还是有。

10

问:六七十年代,农村每户一个猪圈,一年出栏一两头猪,算丰衣足食吗?

六七十年代农村每家都有猪圈是真的,一年能出栏一头猪也是真的,但出不了两头猪,因为你沒有那么多东西喂。

那时农户养一头猪并不是能挣多少钱,是少糟践点东西,零钱攒整钱而已,还是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大量养猪积肥″的号召才每户都养猪的。

那时养一口猪,买猪秧子才平均二十几斤,最大三十斤,最小的垫窝甚至才几斤,我家七五年养过一口人们都挑剩下的小垫窝不要钱才三斤,这口猪整整养了两年才养到二百多斤。

买来小猪秧子放到猪圈里,夏秋吃泔水泡野菜,冬春吃泔水泡干红薯叶子或夏天晒干的野菜叶,磨玉米面脱下来的糠,人吃剩的红薯皮等就是精料,饺子汤,面条汤,刷锅水都舍不得扔,都喂了猪。这就是少糟践东零钱攒整钱。

那时我们放了学就是背上筐去地给猪挖野菜,回来用刀剁碎了泡在泔水里,那猪就是吃这个长起来的。

养了一整年的猪才从二十几斤长到一百三十左右斤,交到生猪收购站。生猪收购站一百三十斤以下的猪不收,一百二十左右斤的猪得有烈军属证的才收购。

那时生猪收购分等级,从特等到等外共七个等级,每个等级每斤差三分钱。最肥的猪标特等七毛五,一等七毛二,二等六毛九,三等六毛六,四等六毛三,五等六毛,最瘦的等外五毛七。我们村养的猪,能交到二三等就不错了,从沒有交上特等的。

一头一百三十斤的猪,交三等,能卖八十多块钱不到九十,还要花二十来块钱去买猪秧子(猪秧子每斤九毛到一块二)。每口猪奖售给七十斤玉米再花去七八块钱,一口猪算下来最后只剩五十多块钱。这五十多块钱就是一年的麸皮泔水和野菜攒下来的。

别小瞧这五十多块钱,这可是一个四五口之家全年的油盐酱醋和灯油电费钱。

有了这口猪换回的这五十多块钱,我们距离丰衣足食就近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