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在大陆,公交车上的“下车按钮”为什么没有人用?

在大陆,公交车上的“下车按钮”为什么没有人用?

2020-08-02 01:48阅读(81)

在大陆,公交车上的“下车按钮”为什么没有人用?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这个按键也就是最近两三年才全部安装完毕的,以前是里面走的线路,容易坏掉,现在郑州公交

1

这个按键也就是最近两三年才全部安装完毕的,以前是里面走的线路,容易坏掉,现在郑州公交的下客门按键是里面有电子和蓝牙发射模块与前方驾驶员工作台内一个红色提升蓝牙模块相连接,我分析了一下我们现在的运营模式,发现,我们的公交站基本上每一站都会有人下车,所以公司要求我们是逢站必停车!不管有人没人我们都要进站,开启前后客门!我是否可以理解为我们现在这个按键是为了让到站的人,忘记下车,当驾驶员起步的时候,我们按下这个按键,提示驾驶员二次停车让我们乘客下去!但是我在一些电影中看到日本的公交车每个座椅旁边都有按键!如果你要下车 !要提前按下!驾驶员才知道你那一站下车!试想我们大陆人口流动非常大!车上乘客拥挤,我们模仿日本的做法显然是行不通的!所以很多按键设计的初衷与我们大陆现实生活环境是不匹配的!不知道我的分析大家是否同意呢?

2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现在的设计存在哪些问题:

  1. 按钮的位置在车门附近,功能不方便触达;
  2. 不知道按钮的作用是什么;
  3. 按了之后担心司机不知道,还会再补一句“师傅,下站下车”;
  4. 按钮设计传达的语义混淆,会以为是紧急停车按钮,乘客不敢使用。

接着,我们梳理一下乘客需要下车时候的流程:乘客知道下一站是自己的目的地——乘客按下停车按钮——司机得到通知——反馈乘客自己已经知晓——到站停靠——乘客下车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简单的得出一个设计的概念,首先从功能的易用性角度出发,将下车按钮改成在车体两侧,方便用户在座位上就可以触达,设计成什么样就先不深究了。

美国公交车的停车按钮设计,黄色的按钮或者拉绳

其次,报站信息中加入停车按钮使用的说明,例如“前方到站XXX,如有下车的乘客请按车体两侧的停车铃”

接下来,就是停车铃的反馈设计,当乘客按下停车铃后,首先在车体乘客可以看到的醒目位置有反馈,让乘客知道自己按铃是成功的。

美国公交车上的停车反馈

除了这个,还得让乘客知道司机接到了自己的停车请求,这样才能安心。

接下来再开个脑洞,我们可以同时在司机的驾驶面板上设计一个按钮,当乘客按了停车铃后,这个按钮会闪,司机需要按下这个按钮才会停止闪烁,按下后报站信息更新为“前方到站XXX,有乘客下车,即将停靠”,这样乘客就可以安心等着车辆停靠下一站了。

最后,车到站停靠,乘客下车,车内的下车铃反馈提示消失,以便下一站有下车需求的乘客继续使用。继而反复此流程。

-------------一条多说一点的分割线------------

其实,“没有人用”这个命题可能需要先考虑的是“是否需要”。我们从设计用来解决问题的根源思考,下车按钮要解决的是乘客在下一站下车前需要提前通知司机,否则司机会不停站而错过的问题。

在类似于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路线又是在城区的公交车,乘客很多,几乎每个站都有上下客,在这样的场景中下车按钮的存在(先不考虑他是否设计的足够好)就比较鸡肋。虽然在非高峰时段或是郊区,可能存在一些站点无人下车站点也没有人候车的,但是在公交整体运营中属于少部分情况的话,是值得被统一规范的。

而且在许多城市中,都有市民投诉公交车到站不停,自己没法上车,更有许多公交造成的交通事故和惨剧都和此行为有关。许多城市已经将“逢站必停”写进了公共客运管理办法的条例中。因此,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可以由统一的停靠规则和流程管理解决,而在一些偏远地区的车辆上就可以用上面优化的设计。

3

司机每站都是会自己停车的。

4

我不知道其他城市怎么样,在苏州,每个站台都必须靠站停车,不然属于司机违规操作,所以根本不用乘客按铃通知司机。

5

用 怎么不用 不按的话站点没人上车就不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