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在草船借箭的典故中,如果周瑜请诸葛亮造一万只弓而不是十万只箭

在草船借箭的典故中,如果周瑜请诸葛亮造一万只弓而不是十万只箭

2020-08-01 11:01阅读(87)

在草船借箭的典故中,如果周瑜请诸葛亮造一万只弓而不是十万只箭,会是怎样的结果?:这个问题问的,真的太聪明了,估计这样诸葛亮没地方借去。但反过来想一想,

1

这个问题问的,真的太聪明了,估计这样诸葛亮没地方借去。

但反过来想一想,战场上最缺的是箭,弓不是一次性的,可以拿来反复用,只要不是被杀得大败,被敌人缴获,怎么会缺弓呢?曹军与东吴并未开战呢,所以东吴不会缺弓,但缺箭是必然的。箭是越好的,箭就如现代战场上的子弹,打起仗来,谁会嫌子弹多呢?所以,如果周瑜一定要让诸葛亮三天之内造一万只弓,就不是智慧的周瑜了,而是故意陷害,小肚鸡肠的周瑜。让他造弓干什么,不如直接下令杀死诸葛亮算了。

杀了诸葛亮,是公开破坏孙刘联盟的。让诸葛亮三天之内造一万只弓,等同直接杀了他。东吴正在胜人之际,而且已经与刘备签定了战略合作协议,周瑜这么聪明的人,怎么会这样做呢?太低估周瑜的智商了。所以,这样的事情肯定不会发生。

既便这样的问题发生了,我相信诸葛亮也会有办法破解。诸葛亮那么聪明的人,怎么会活人让尿憋死。首先,如果周瑜提出这样的计划,鲁肃会第一个强烈反对,而且会报告孙权,告发周瑜公开破坏孙刘联盟。其次,诸葛亮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也不会轻易与周瑜签定军令状。在强大的压力下,周瑜会自动放弃这一计划。因为当时主要的敌人是曹操,而不是诸葛亮。还有一个可能是,凭诸葛亮的智慧,想到了短期内得到一万只弓的办法,再次在周瑜面前露一手。只不过,这个办法小编还没有想到。

2

诸葛亮反问,公瑾啊,听说您精通音乐,徒手能弹出美妙的乐曲…鲁肃赶紧出来打圆场

3

诸葛亮会转身走人。原因很简单,箭乃消耗物,可重复使用;弓是固定武器,周郎军中就连最基本的固定武器,尚且没有;如此弱军还有什么合作必要呢。

4


如果周瑜让诸葛亮三日造一万只弓,而不是十万之箭,会怎样?

功盖三分国,名称八阵图。诸葛亮精于谋略,善于算计,用兵如神,常自比管仲乐毅,有神鬼莫测之才。建安十三年(208年),孙刘联军在赤壁一代展开决战,为了更好的同东吴保持联盟关系,刘备命诸葛亮出使东吴,协助周瑜破曹。周瑜知道诸葛亮有雄才伟略,因担心成为江东大患,想杀之以除后患。周瑜第一计就是让诸葛亮偷袭曹操屯兵之地——聚铁山,欲借曹操之手杀之,被诸葛亮识破,告诉鲁肃说周郎不能陆战,周瑜气急败坏,就没让诸葛亮去。


第二个计策就是让诸葛亮十日之内造十万枝箭,众所周知,诸葛亮独自一人过江,又没有造箭的技术,这分明是想借军法杀之。诸葛亮早已看透周瑜用心,并且料定三日之后,江面将会有大雾,于是承诺三日便可造出。诸葛亮利用草船借箭,轻松获得十几万枝箭,既维护了孙刘联盟,又让周瑜心服口服。有人说,如果周瑜让诸葛亮三日之内造一万只弓,会是怎样的结果,笔者认为周瑜这是在明目张胆的杀诸葛亮,会有这几种结局,以下笔者做简要分析(仅供参考)。


第一种可能,诸葛亮会联合鲁肃,劝说周瑜顾全大局。周瑜让诸葛亮三日之内造一万只弓,为就是说每天造三千三百多只,即便每个人一天能早一只,那也要三千多个人。诸葛亮有没有三头六臂,自然是完不成任务的。而周瑜却又以此相逼,其用意不言自明,就是想杀诸葛亮。如果孔明确实没有什么好的计策,我想他定会找鲁肃协助帮忙。


鲁肃也会从中协调关系,而事实上鲁肃确实一直都是这么做的。周瑜这样做不符合东吴集团的利益,曹操大军压境,东吴面临灭顶之灾,而周瑜竟然想杀诸葛亮,这无异于自断臂膀。周瑜气量狭小,鲁肃可不是这样的人,他一直都是主张连刘抗曹,如果周瑜杀诸葛亮,东吴将会受到两面夹击。鲁肃深深明白这个道理,因此肯定会再去劝说周瑜不要杀诸葛亮,如果周瑜一意孤行,鲁肃就会告诉孙权,而孙权也会向周瑜施压,所以最终的结局还是周瑜没事。


第二种可能,诸葛亮再次智激周瑜。他完全可以采用相同的策略,诸葛亮可以当着鲁肃的面大骂周瑜:甚为大都督,不思如何退敌,反而只顾刁难我诸葛亮,最要紧的是,大都督身兼数职,统领三军,军械粮草都要准备妥当,要看就要开战,周瑜竟然说弓弩奇缺,这不是贻笑大方吗?难道你们东吴连弓弩都造不出来吗,还要难为我这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军事,周瑜如此不堪大用,三军必败。如果鲁肃把这段话再告诉周瑜,周瑜定然火冒三丈,不会再让诸葛亮造弓弩。鲁肃在从中调和,诸葛亮前去认个错,也就没有事了。


第三种可能,诸葛亮逃亡江夏,孙刘再次和谈。周瑜命诸葛亮赶制一万只弓,这几乎已经表明他已经不会放过诸葛亮,而诸葛亮也是个聪慧之人,不会坐以待毙,他最好的去处就是江夏,也就是再次回到刘备的身边。把他在东吴所经历的告诉刘备,而刘备也会遣使写信给孙权。众所周知,孙权正遭遇曹操大敌压境,一筹莫展,恨不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抗击曹操。因此孙权会责备周瑜怠慢了诸葛亮,刘备要么再次派遣诸葛亮联吴抗曹,要么再换其他人,总之诸葛亮是有惊无险的。

你是如何看待诸葛亮周瑜的?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5


草船借箭,这个流传千古的典故,其实 他并不是诸葛亮的智慧,而是作者罗贯中老先生的妙笔生辉。

他塑造的这个诸葛亮的形象,那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间还知人的心里,也就是说,诸葛亮还是一个典型的心理学家。

因为诸葛亮他了解曹孟德作战特点,谨小慎微,在大雾中敌人进攻的时候,肯定是不能出战的,只好命令弓箭手盲射。

而2万名弓箭手,平均每人射出十支箭,既然是盲射,他也有一个成功的概率,即使是50%,也能得到10万支箭。

今天这个题主出的是造1万个弓,这 不但难人煞了孔明先生,更难煞了罗贯中老先生 ,即使是今天的造假大王,恐怕也得望风而逃,除非是赵本山来个脑筋急转弯,指着1万名弓箭手说,这不是1万个公的吗?面对这样的回答,不要说是气性大的周公瑾,就是脾气好的鲁肃,也要当场气吐血。

当然 想要三天造出1万个 弓,那并非易事,还得上山去采藤条做弓背,还得要找牛筋羊筋做了弦,知道诸葛亮光找材料恐怕就要三天时间,他与周瑜立下的军令状,肯定是要丢脑袋的,可是,这诸葛亮,要是因为1万只弓死了,那也太冤枉了。

俗话说,活人岂能让尿憋死?

我来替罗贯中老先生,给诸葛孔明安排一下吧。

这诸葛亮在当年随刘备投奔刘表的时候,就发现了他的一个武器库,里面不但存大量的刀矛剑戟,还有1万只弓。

于是,这诸葛孔明,便安排赵云赵子龙,率一百精兵偷袭的江北曹军占领的武器库, 抢走了1万只弓,在第二天早上,赵云赵子龙,便把一万只弓送到了周瑜的大帐。

在看这周瑜,气得直翻白眼,仰天长叹:天生瑜,何生亮?

这周瑜一口气没上来,气出了脑血栓,便回家 卖拐去了。

这题问的扯淡,我也跟着扯淡。

6

我们都非常熟悉草船借箭的故事,诸葛亮从曹营里“借”来了十万支箭。但如果我们开一下脑洞,周瑜和诸葛亮打赌的时候不是用箭只数量而是以弓弩数量来衡量,诸葛亮还会赢吗?答案多半是否定的,至于原因我们需要来了解一下古代的加工工艺。

首先就拿现代的聚元号弓箭来说,制作一把弓需要利用上百件专用工具对二十多种天然材料进行纯手工加工,通过200多道工序,历时三四个月,才能制成一张中国传统弓箭。在古代加工弓弩都是极为复杂精密的活,从秦代开始很多工匠制成后都要留下自己的名字,可见难度之大。周瑜和诸葛亮立下的军令状若是十天造出十万支弓,那几乎是不可能的。十万支弓需要至少上万名技艺娴熟的工匠同时加工,尚且需要数月之久才能全部完成,何况当时以刘备所部的兵力配备来说,根本不具有如此雄厚的技术人才储备,十万支弓想都不要想了。

除了时间紧,工序多外,造弓一般需要大量的原材料。比如木材、牛角、牛筋、竹片、弓弦等,十万支弓的制作本身就需要消耗大量的材料,这些是短时间内难以搜集齐备的。若周瑜真的以此来和诸葛亮打赌,那本身就是居心不良,欲将诸葛亮置之死地而后快了。

造弓,要用竹片和牛角做正中的骨干(东北少数民族地区没有竹,就用柔韧的木料),两头接上桑木。未安紧弓弦时,竹在弓弧的内侧,角在弓弧的外侧起保护作用;安紧弓弦以后,角在弓弧的内侧,竹在弓弧的外侧。弓的本体是用一整条竹片,牛角则两段相接。弓两头的桑木末端都刻有缺口,使弓弦能够套紧。桑木本身与竹片互相穿插接榫,并削光一面贴上牛角。

动手造弓时,先削竹片一根(秋冬季节砍伐的竹子较好,因为春夏砍的容易蛀朽),中腰略小,两头稍大一些,长约两尺左右。一面用胶粘贴上牛角,一面用胶粘铺上牛筋,加固弓身。两段牛角之间互相咬合(北方少数民族没有长的牛角,就用羊角分四段相接扎紧。广东一带的弓,不单用水牛角,有时也用半透明的黄牛角),用牛筋和胶液固定,外面再粘上桦树皮加固,这就叫做“暖靶”。桦树,东北地区产在辽阳,华北地区以河北遵化为最多,西北地区以甘肃临洮为最多,福建、广东和浙江等地也有出产。用桦树皮作为保护层,手握起来感到柔软,所以造弓把一定要用它。即使是刀柄和枪身也要用到它。最薄的就可用来作为刀剑的套子。

牛脊骨里都有一条长方形的筋,重约三十两。宰杀牛以后取出来晒干,再用水浸泡,然后将它撕成苎麻丝那样的纤维。北方少数民族没有蚕丝,弓弦都是用这种牛筋缠合的。中原地区则用它铺护弓的主干,或者用它来作为弹棉花的弓弦。胶是从鱼鳔、杂肠中熬取的,多数在安徽宇国县熬炼。东海有一种石首鱼,浙江人常用它晒成美味的鱼干,用它的鳔熬成的胶比铜铁还要牢固。北方少数民族用其他海鱼的鳔熬成的胶,同中原的一样牢固,只是种类不同而已。天然的这几种东西,缺少一种就造不成良弓,看来这并不是偶然的。

弓坯子刚刚做成之后,要放在屋梁高处,地面不断地生火烘焙。短则放置十来天,长则两个月,等到胶液干透后,就拿下来磨光,再一次添加牛筋、涂胶和上漆,这样做出来的弓质量就很好了。有的卖弓人不到足够的烘焙时间就把弓卖出,这样,日后就可能出现脱胶的毛病。

用柘蚕丝为弓弦的弓就会更加坚韧。每条弦用二十多根丝线为骨,然后用丝线横向缠紧。缠丝的时候分成三段,每缠七寸左右就留空一两分不缠。这样,在弦不上弓时就可以折成三节收起。过去北方少数民族都用牛筋为弓弦,每逢夏天雨季就怕它吸潮解脱而不敢贸然出兵进犯。现在到处都有丝弦了,有的人用黄蜡涂弦防潮,不用也不要紧。弓两端系弦的部位,要用最厚的牛皮或软木做成像小棋子那样的垫子,用胶粘紧钉在牛角末端,这叫做垫弦,作用跟琴弦的码子差不多。放箭时弓弦的回弹力很大,有了垫弦就可以抵消它,否则会损伤弓弦。

造弓还要按人的挽力大小来分轻重。上等力气的人能挽一百二十斤,超过这个数目的叫做虎力,但这样的人很少见。中等力气的人能挽八九十斤,下等力气的人只能挽六十斤左右。这些弓箭在拉满弦时都可以射中目标。但在战场上能射穿敌人的胸膛或铠甲的,当然是力气大的射手;力气小的人如果有能射穿杨树叶或射中虱子的,那是以巧取胜。

测定弓力的方法是:可以用脚踩弓弦,将秤钩钩住弓的中点往上拉,弦满之时,推移秤锤称平,就可知道弓力大小。做弓料的分量是,上等力气所用的弓,角和竹片削好后约重七两,筋、胶、漆和缠丝约重八钱,这是大概的数字。中等力气的相应减少十分之一或五分之一,下等力气的减少五分之一或十分之三。

弓的保管:藏弓最怕潮湿(阴雨天气先南后北,开始的节气,岭南是谷雨,江南是小满,江北是六月,河北、山东一带是七月。而以淮河和扬州地区的阴雨天气为最多)。军官家里常设置有烘厨或烘箱,每天都用炭火放在下面烘(不仅是阴雨天,春秋下雨或多雾的天气也都这样做)。士兵没有烘厨或烘箱,就把弓放在灶头烟道的凸起上。稍微照管不周到,弓就会朽坏解脱。

如上文《天工开物》等典籍记载,制作弓十分麻烦,需要应对气温、湿度等多重因素。各种烘烤、晾晒、熬胶、垫弦、暖靶的工序稍微错一步就会影响发射的精准度和使用寿命。联想到诸葛亮和周瑜所处的江南地方,更是难以在短短十天内造出好弓。一旦进入梅雨季节则更是制弓的最不利时段。

孔明借箭实在是一个高明的桥段,一旦罗贯中改写造弓,则整个故事毫无生趣和转机,周瑜也必将嘲笑诸葛亮的无能为力了。

参考资料:

1、宋应星《天工开物》

2、考工记

3、“聚元号”弓箭传承的历史文化和技艺价值

4、秦俑一号坑发现完整弓弩 用动物皮筋制作弓弦

7

诚邀,在草船借箭的典故中,如果周瑜请孔明造一万只弓而不是十万只箭,会是怎样的结果呢?

当然草船借箭的典故是不能用了,那么古代造一只弓需要多久呢?

弓是抛射兵器中最古老的一种弹射武器,也是古代最有效的长距离杀伤性武器,无论进攻防御都很适合。其实古代的军用弓,比如传统筋角弓的制作周期,最少就是需要一年。而其他复合弓之类的,制作周期则是更加的漫长。所以三天之内孔明是不可能造出一万只弓的,一只也造不出,这是军事常识。

所以如果周瑜硬要“请”孔明三天内造一万只弓,那就摆明了欺负人,估计孔明自己不说,鲁肃等人也会出面劝阻。当然如果劝阻无效,孔明也许就会逃之夭夭了。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8

谢邀。

如果周瑜让孔明造弓,而不是造箭,会有什么后果呢?那么历史上就没有草船借箭的典故了。

历史没有如果,也不容假设。

9

结果就是:诸葛亮可能会骂:“我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如果临到战争了,居然发现没有弓,那就是周瑜的失误了。

因为弓不比箭。

箭是消耗品,打仗的时候是要往外发射的,用量特别大。

这就跟打印机和纸的关系一样。

打印机是你公司的固定资产,但纸是你公司的低耗品。

你可以临时去借一张打印纸,但是你不能去借打印机吧。

你作为一个领导,这些固定资产是要常备的,是你在一开始就要有的。

如果你连这个都没有,你这个公司就有点太LOW了。

对于周瑜来说,弓这种东西是常备的,弓的制作周期长,对于周瑜和诸葛亮来说都是常识,周瑜如果让诸葛亮去三天造一万只弓,丢人的不是诸葛亮是周瑜。

诸葛亮一眼就能看出这是一个阴谋。

弓作为一种武器肯定是定期检查的,如果周瑜连这个都没有,他这个大都督就显眼了。

-------------------------

脑补一下这个画面。

周瑜道:“孔明兄,请你为我造出一万只弓来,”

诸葛亮转身就去找孙权了:“孙将军,你们还是投降吧,我看你这个都督有点弱智啊。”

或者画风是这样的:

周瑜道:“孔明兄,限你三日之内造出一万只弓来。”

诸葛亮说:“好, 给我十万个工人,我要上等原木一千根,牛角两千对,弓弦十万米……”

周瑜道:“你狮子大开口。”

诸葛亮道:“你身为都督,你的军需物资连个基本的管理也没有吗,临上战场了,你居然没有弓,刀架在脖子上了,你居然要我去为你打一把。你是怎样当上的都督呢?难道你靠大小乔的关系吗?……我从来没有见过如此无耻之人。”

周瑜吐血而亡。

以后我们电视上看到的,诸葛亮骂死的不是王朗,而是周瑜。

10

按三国演义的逻辑,诸葛亮同样会有捷径得到的。不然,如何显得出军师的智慧超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