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资讯 > 沪剧石派艺术传人陈瑜的早年经历是怎样的?

沪剧石派艺术传人陈瑜的早年经历是怎样的?

2020-07-27 12:40阅读(74)

沪剧石派艺术传人陈瑜的早年经历是怎样的?:陈瑜老师,有名沪剧演员、有名沪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沪剧名家、有“母亲专业户之称、当代的沪剧五朵金花即

1

陈瑜老师,有名沪剧演员、有名沪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沪剧名家、有“母亲专业户\"之称、当代的沪剧五朵金花即茅善玉、陈甦萍、华雯、陈瑜和马莉莉。

一位在沪剧舞台上兢兢业业几十年的名演员,一位在青年演员身上倾入了满腔热情的好老师,一位对女儿始终有着些许歉疚的母亲,这就是陈瑜的缩影。

作为沪剧传统保留节目,《星星之火》2000年在上海沪剧院紧锣密鼓地排演,老戏新演,一大批中青年的加盟给该剧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其中在剧中饰演珍子母亲一角的,是当时许久没有在舞台上露面的陈瑜。作为石派艺术的传人,陈瑜将石筱英老师那深沉醇厚的唱腔特点运用于演出中,面对着成功后所获得的赞赏和肯定,她想得更多的是给予她许多帮助的恩师石筱英。

她曾自言,确实在艺术道路上,石老师自己真的难忘,就是说当时在88年,她已经在艺术上确实是有一点点成绩了。88年她们要赴香港去演出,她演的两个戏正好都是石老师的,一个《杨乃武与小白菜》里的杨淑英,杨淑英告状,女监、男监这几段戏,还有一个是《雷雨》里面的鲁妈,这两个戏都是石筱英老师的,石筱英老师当时在华东医院病危,因为她是得了癌症,住在华东医院,那么她就是经常到医院里去,向石老师请教,那么石老师就拿她当时演的这几个角色的心得,应该怎样来体现,男监应该怎样,女监应该怎样,杨淑英告状应该怎样,最后她说,你这个“赋子板\",你应该根据你自己的条件,在我石派的基础上你要化出去,最后你甩腔的时候,你可以根据你自己的嗓子,把它翻上去,这是救兄弟的一种心情,要把它唱出来,我没你这么好的嗓子,你嗓子好,你一定要把它唱上去,那么她就根据石老师对她讲的,她就这样来体现自己。

使她最感动的就是,她们这两场戏在剧场里演出的时候,她真是万万没想到,石老师会带病到剧场里来看戏,她真是当时心里很激动,她讲,石老师,你生病怎么好出来呢,她说,不要紧的,自己打了人体白蛋白,我可以坚持。她是打了人体白蛋白到剧场里来看她演出,后来第二天她又叫陈瑜到医院里来,再跟她说,你这个地方啥不好、啥不好,所以要是讲表演上她要有飞跃,她说自己是从石老师那儿吸收了很多的养料。这是她永远不能够忘记的。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她除了感谢石老师外,还感谢那些在她成长的道路上曾经给予教导和援助的前辈们,她也都是铭记于心。当年若不是那些老师独具慧眼,只恐怕如今的沪剧舞台上就会少了一位好演员和好老师。

在她小的时候应该说对沪剧是不熟悉的,记得在60年大概是五六月份,当时她正好是小学六年级要毕业了,她当时已经开始报考学校了,她考的是上海市六女中,后来可能这个中学已经没了,记得有一天,突然来了一队人,在她们教室门口走来走去,后来当中一个老师说,这个小朋友你出来一下,那么她就出来了,出来后,心就问她,小朋友,你这个沪剧会唱吗?她说,自己不会唱。那么他说,你唱歌会唱吗,她说,对,自己会唱,那么你唱首歌给我们听听好吗,当时因为是60年,整个社会上最熟悉的,就是无线的喇叭里面一直在放的就是《社会主义好》,所以她就唱了一个《社会主义好》,想不到这一唱《社会主义好》,敲响了她艺术的大门,就这一步她就跨出去了,所以说因为嗓子条件比较好,小时候老师觉得,咦,小朋友的眼睛蛮大的,蛮好玩的,所以就这样从初试到复试,最后就进了黄浦戏校沪剧班。

相信当年老师们的那种孜孜不倦的育才精神一定在陈瑜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因此几十年后,当时在事业上正如日中天的她不顾旁人的规劝,义无反顾地挑起了沪剧青年团的重担,从此开始了她另一段艰难的创业历程。

当时她确实是思想上有过一段反复,也有一点思想斗争的,觉得自己去当青年团团长,一个是她自己此前从来没做过团长,再说她不想做团长,她不喜欢做团长,她去管人,她一直被人家管的,就好像觉得自己不能够胜任。但是领导觉得她在艺术上有一定的造就,这批小青年出来确实需要这样一个人来带,当时她思想斗争也有,也有很多同行、同仁们劝她,他说,你不要去,陈瑜,你傻了,去带点小青年,你自己笃定再好唱几个戏,从你的嗓子,从你的形象来说,你完全好再创辉煌。那么她后来想来想去,她想,这都是从她自己出发,如果从事业出发,她就应该去做,因为这事业是一浪推一浪的,没后面一个人起来,你这事业就没延伸。

实没上她觉得她当时当了青年团团长,应该讲失去了蛮多的,因为她自己主角不唱了,她作为团长,如果说她首先考虑自己,她觉得她这个她做不出。所以说她首先要考虑青年演员。有很多企业家给她开演唱会的钱,或者给她一些搞艺术的赞助,银多钱她都给他们青年团,作为培养青年演员的经费里面去。那么应该讲自己确实是有一定的损失,但是她觉得在她自己身上,像石筱英老师、丁是娥老师,她们也损失过。没前一辈的损失,就没后一辈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