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小孩子才1.5岁已经严重依赖手机,天天长时间看动画片,怎么办呢

小孩子才1.5岁已经严重依赖手机,天天长时间看动画片,怎么办呢

2020-07-23 02:09阅读(128)

小孩子才1.5岁已经严重依赖手机,天天长时间看动画片,怎么办呢?孩子现在话都不会说,天天看动画片,现在是深夜0点40分给她拍的照片。我原来不怎么玩手机,她也

1

孩子1.5岁就严重依赖手机,天天看动画片,这肯定不是孩子的错,家长该自我反思了,这是家庭教育中出现了非常严重的失误,对于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家长不要说没办法,管不了这类的话,这是非常不负责的。孩子如果生病了,不吃药打针就没办法痊愈,你会因为孩子不愿吃药打针就不给他治病了吗?肯定不会。这么小的孩子严重依赖手机,危害度不亚于生病,所以不管怎样家长都要改变这个问题。

幼儿长时间看手机的危害。

1、影响孩子的语言功能。

孩子一岁半,但是现在还不会说话,这对于这个月龄的孩子来说,语言能力是有些偏弱的。

三岁以前是孩子的语言敏感期,尤其是一岁——两岁这个阶段,是孩子学习语言最为关键的阶段。说话的早晚,都与这个阶段所接受的语言训练有关。

想让孩子说话,必须先有输入才能有输出。但是用手机或者电视看动画片这种方式,只是单向的输入,孩子只会听,没有说的欲望和机会。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家人跟孩子的沟通很少,就会导致孩子的语言能力发育迟缓,这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

2、影响孩子的大脑发育和智力发展。

三岁前,孩子的大脑处于飞速发展时期,这也是孩子大脑发育的黄金期。需要外界视、听、味、触、嗅等多方面的感知觉刺激,才会促进孩子的大脑发育。

成天依赖手机看动画片,孩子的感知觉是匮乏的,接受的信息也是非常闭塞,这会阻碍孩子的大脑发育,影响孩子的智力发展。

3、严重危害孩子的视力健康。

眼科医生的建议是,三岁以下的孩子尽量不要看电子屏幕,三岁以上适度看。

为什么要严格规定年龄,是因为年龄越小,孩子的眼球功能发育越不完善,越容易受损伤。

孩子长时间看着手机屏幕,损伤视力,一旦发展成近视,就是不可逆转的。

4、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

长时间看电视,不运动不出门,这对于孩子的身体发育也是有影响的。适度的运动,尤其是户外活动,能够促进孩子的身体发育,对长高有利,也有利于保护孩子的视力。

一岁半的孩子半夜十二点多还在看手机不睡觉,会导致睡眠不足。睡眠对于孩子的成长发育是非常重要的,不仅阻碍生长激素的分泌,影响身高。对大脑发育也具有阻碍作用。

如何改变孩子依赖手机的问题。

1、坚持原则,禁止孩子接触手机。

家长必须下决心,即使孩子哭闹,不许看就是不许看。把手机收起来,不要让孩子接触到。

现在不改,只会越来越严重。习惯的养成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孩子依赖手机也是长久的习惯,改正都需要家长有耐心。

2、家长管好自己,不要在孩子面前玩手机。

因为孩子已经如此依赖手机了,而且是受家长影响的,所以家长一定要先处理好自己的问题。

工作没有孩子重要,陪伴孩子的时候就放下手机。

3、高质量的陪伴,让孩子远离手机。

很多喜欢看手机的孩子,也是因为缺乏爱。父母长期忽视,让孩子只好在手机动画片里寻求快乐和安慰。

陪孩子的时候就用心陪伴,跟他们做做游戏、玩玩玩具、一起看看书,天气好的时候出去进行户外活动。家长付出爱,孩子会感受到,有家长陪玩,他们也不会选择手机。

我是咩小胖,育婴师早教师更是宝妈,多平台育儿领域原创优质作者,头条青云计划获奖者。有着多年早期教育经验,为家长提供个性化教育指导。欢迎关注了解更多育儿知识,育儿更要育己,让我们跟宝贝一同成长。

2

上密码,带她玩,清空手机里所有东西,关掉网络,有的是办法。我家娃3岁前别说手机,电视都不看,后来还是一个亲戚家孩子暑假来玩把我家娃带进去了。不过也还好我每天给他看20分钟手机,不超过半小时。今年过完年他的手机瘾增加了,还不到5岁,总缠着我,偷偷摸摸拿我手机,后来我发火了换密码,他不依不饶,最后威胁我,不给他玩手机就要砸手机,我没等他说话自己把手机摔到地上了(我的当时买了6千的手机),我明确告诉他,如果你再闹每天20分钟都别想有,大不了我不用手机,他看到我扔手机他明白了严重性。我的想法就是,如果他依然执着于手机,我会毫不犹豫换老人机,我就不信制服不了一个孩子。

3

曾经认识一个孩子,他说自己十年没看电视了,直到前段时间生病住院,因为太无聊,所以开了病房里的电视,但是看了一会儿之后,他发现电视太无聊了,不理解为什么别人为什么那么爱看电视。

他在病房里每天都是看书,他觉得自己过得很充实。他说,他们家里从来不开电视,爸爸妈妈不看电视,所以他也不看。每天晚上一家人就是看看书,听听歌,聊聊天。

从他的故事里,可以知道,家庭环境、大人的示范作用有多重要。

孩子才一岁半就严重依赖手机,这跟家长有很大关系,家长以后把手机收起来,不要在孩子面前看,时间长了孩子就习惯了。

我们家的孩子三岁半,也是对手机好奇的年龄。但是,我跟先生约定,每天晚上回家都把手机放柜子里,不要拿着手机玩,如果确实有事,就拿手机去孩子看不到的房间处理。

对于孩子的问题,我有个习惯,就是多问什么,少问怎么办,知道了为什么,就知道怎么办了。

孩子爱玩手机,家长不要问怎么办,先问问孩子为什么爱玩手机?

是不是家长总是拿手机玩?孩子好奇?答案几乎是肯定的。

所以,从家长做起吧。所有的问题,根源都在于孩子,下次遇到这种问题,先从家长自身找问题,就容易想到办法了。

4

恭喜你,有一个聪明健康的孩子!

不用担心,他想看就让他看吧,什么都不用你教,看着看着就能学很多东西,不但看动画片儿,还玩游戏呢?并且是游戏高手。

我家小外甥就是一岁半开始玩手机的,开始是给他买的没有屏幕,只有按键的那种玩具手机,可以听歌,听音乐,听故事的,但是没几天就摔坏了。

第二个是给他买的一个假屏幕的,其实也还是听歌听故事的。又玩了一两个月就不玩了,然后就抢大人的手机,开始也是让他看看动画片儿或者听听歌之类的,不知不觉的他就玩上了小游戏。

之前玩过一个玩具猫,叫汤姆猫,有一天他在手机上发现了一个汤姆猫的小程序,这一玩上汤姆猫啊,一玩就是一年多,每天给它喂饭、洗衣服,做饭、洗澡、换衣服、带它出国旅游等。你还别说,还真的学了不少的东西,自己真的乘飞机旅行时还真的知道了不少的东西,比如过安检接受检查就很配合,过去安检还帮助大人整理行李还很有一套的,俨然一个小大人。

不知不觉的现在已经4岁半了,游戏早就成了高手,和国内有些小学生也有的一拼。虽然长期在国外生活,唐诗宋词没学会几首,英语却是厉害的很,每天看的动画片全是英语的。

人家现在不但会玩游戏,还会安装和卸载游戏,厉害的很啊。好多游戏我们都玩不上来的。因为玩手机摔坏了两个手机,开始的时候过不了关,问他爸爸,有时候他爸爸不在家,问我们,我们也不懂,于是一着急就摔手机,摔一次还不行,还要捡起来重摔。

其实啊,孩子想玩就让他玩吧,也不是什么坏事儿,手机里可以学很多东西呢。只要每天给他规定一些时间就行了,不要连续玩手机超过一个小时,可以适当带他玩些别的玩具。手机和玩具交替着玩就行。

另外定期带他去医院检查检查眼睛,不行的话家里墙上贴张视力表,每天看看视力表,发现问题及时提醒他注意,久而久之,他就会主动去看视力表校对眼睛。发觉模糊了他也会主动不玩手机的。

这不,小外甥最近又迷上了健身和跳舞,没有上过补习班,全是从手机上学的,抖音中的一些片段,人家能把好多各类跳舞的片段连接起来,自成一体,配上音乐还很像那么回事儿呢!

现在是每天上午上半天学,下午健身房玩一个多小时,跳一会儿舞,玩一会儿玩具,看一会儿电视,玩一会儿手机,每天的工作自己安排,不用大人操什么心。只是照顾孩子吃好喝好就行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活法。

我们那代人的童年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村村安装有线小喇叭”。

我们的儿女他们那代人的童年是“电视机”“复读机”,拼命学外语,“有个好爸爸不如会说外国话”。

小外甥这代人的童年是手机、电脑、世界各地跑。

未来还有什么,我们也不知道。

5

大家好 这里是大号哥哥和小号妹妹

很多不负责的父母,为了让宝宝听话,在宝宝比较小的时候,就给宝宝看电视玩手机,这样就会让宝宝养成不好的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形成,后期也就会比较难以纠正,导致宝宝每天都要看电视玩手机。那么,一岁半宝宝每天都要看电视玩手机怎么办?

对于只有一岁半的宝宝来说,玩手机对宝宝的眼睛是非常不好的。在宝宝非要玩手机时,家长想办法转移注意力,或是带宝宝去玩。这样宝宝自然也就不会吵着要玩手机了。

1到 2岁本来是长身体的关键时刻,多活泼,多运动是符合孩子身体的成长规律的,如果孩子长期沉迷智能手机,长期低着头玩游戏,会对孩子的颈椎造成一定的伤害,尤其是对孩子的视力的伤害更不可估量,现在不少孩子小小年纪就戴上了眼睛就是证明,所以,家长要教会孩子如何正确的使用手机,一旦发现其沉迷其中,要及时干预,可不要放任不管,到头来伤害的是孩子的身体。

前不久的一个新闻里面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西安某某男孩3岁开始玩手机,然后9岁的时候患上了脊椎病,病情严重到现在脊椎已经退步的像40岁的中年人一样了,一个九岁的孩子又怎么会患上脊椎病呢?在孩子玩手机的时候,经常会固定一样姿势,要么躺着要么窝着,一玩就是好几个小时。就是家长过度放纵孩子玩手机,并且不注意孩子的坐姿习惯,才导致了孩子脊椎病的产生!

我有个表弟从小妈妈也不在身边,平时妈妈想更亲近就会一直把手机给他,结果却反向而行,表弟现在已经一年级了,不愿意与别人交谈,只想沉静在自己的游戏世界里,脾气也很暴躁,只要手机一拿走立马发火大吼大叫不愿意吃饭,现在已经近视两百多度,在学校里老师也说他不愿意和别的孩子接触,甚至会和小朋友打架,平时成绩也一直很差。

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往往等问题已经很严重了再去想办法,想着从源头上处理,这个时候已经没有源头了。也就是刚开始的时候我们没有一个非常清醒的认识,等到我们有时间或者有精力来处理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6

是什么祸害庄稼呀,蚂蚱,

为什么不打它呀,蹦哒。

小孩子不听话呀,惯的。

长大了去犯法呀,活该。

7

小孩子才1.5岁已经严重依赖手机,天天长时间看动画片,怎么办呢?

“你别哭了,我给你看手机。”

“你乖乖地听话,我给你手机”……手机的广泛使用,不仅仅是成人机不离手,就连孩子,在大人的影响下,也变得严重依赖手机了。一个才1岁半的宝宝,你还希望他能通过自己的自制力离开手机吗?

一岁半的宝宝,别说手机了,就连电视也要让宝宝少看,他们正是探索世界的时期,需要通过感知觉探索世界,你通过给宝宝看动画片把他禁锢住,他安静了,你省心了,但对孩子的伤害真的不容忽视。

1.影响视力。婴幼儿的视觉神经系统发育还没有完善,长期接收手机或者电脑电视的辐射,对眼睛的危害很大,容易造成视力疲劳,甚至可能会出现近视,斜视等。


2.影响语言发展。1.5-3岁的宝宝正是语言发展迅速时期,宝宝看的电视内容根本不能理解,即使有偶尔的模仿,也不能理解意思。

3.影响健康。如果孩子长期看手机,就会缺乏运动,容易影响孩子的消化和食欲,导致孩子过于肥胖或过于消瘦。

4.对手机产生依赖。产生长期看手机或电视,容易导致孩子形成依赖心理,很难戒除。

我的一个朋友,有时候孩子调皮,不安静了,她就给孩子手机玩,看动画片,玩游戏。然后她又怕对孩子有伤害,就很矛盾。其实对于婴幼儿来说,父母不能怕麻烦,就扔给孩子一个手机,正如网友所说“如果你想要毁掉你的孩子,你给他一部智能手机就够了。”

要想孩子不对手机产生依赖,就要做到花时间陪伴。虽然这会花一点儿时间,但是绝对会收获特别多。等孩子大一点儿了,他就可以自己玩,而你也可以做自己的事情了。我家宝宝我会陪她玩,然后我说要工作了,她就在边上搭积木,或者看书,或者玩其它她喜欢的,我们各自做自己的事情,比给她手机有意思多了。所以父母要意识,不要把手机当成哄娃神器。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对于2岁以前的宝宝,能不给孩子看手机、看电子产品就尽量不给。即使给了,也要限定好时间,2岁以前的宝宝,看电子产品的时间不要超过15分钟。同时,父母也要尽量少一点刷手机的时间,多一些时间陪伴孩子。

国高级育婴师,多年丰富的母婴护理经验,多网络平台原创作者。关注母婴健康和0-10岁孩子的成长!同时也是二孩妈妈,育儿路上我们在一起!想要获取更多育儿讯息记得关注银花育儿!

8

小孩看手机真不是天生的,孩子是一张白纸,你涂上什么颜色他就是什么颜色。

我家娃3岁之前是姥姥姥爷带带大的,农村,老年人也没有智能手机,连无线电视都没有,只有一个早教机,偶尔看看里面的东西,有几集光头强的动画片,我一个星期回去一次看他,两岁半之前基本是没有看过手机的。

两岁半左右的时候,公司组织旅游,想着带孩子出去开阔下眼界,带上一起去了。路上怕他闹腾,给了手机看,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住宾馆的时候看了动画片超级飞侠,以后就止不住了。我做的最后悔的事情就是为了自己省事把手机给孩子。

后来再回家看他,就知道要手机了。不给就哭闹,然后控制不住。

三岁半接回来上幼儿园,老公每次把他接回家里的时候,图省事就给个手机看,那段时间真是手机不离手,不给就哭闹。

后来有次老公出差,我狠下心来再怎么哭也不给手机了,就陪着他,什么时候不哭为止,反正手机是不给看了。好几天才给纠正过来了。

后来就慢慢引导,偶尔会给看会电视,手机少让碰,自己在他面前也少看手机。吃完饭睡觉前陪着一起读书,多陪他玩。

小孩子行为习惯背后是家长作用的结果,你给他书就是看书,你给手机就是看手机。

我家孩子现在很少要手机了,在我面前是不要,和我在一起就是要妈妈给读书或者陪他玩。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更多的是给予孩子陪伴,自己放下手机,孩子也会放下手机。

1.5岁的小孩,父母要做的是更多的陪伴孩子,多点耐心,不要让孩子依赖电子产品,也不要把手机当保姆。

9

低估婴儿的能力,是年轻妈妈犯错的真正原因

  • 首先, 1.5岁孩子处在什么阶段。0-1个月属新生儿期,0--3岁属于婴儿期,3-6岁属于幼儿期。你的孩子处在婴儿期。中外心理学者长期研究表明,婴儿期是脑细胞开发利用的最佳时期。成人的脑细胞共有120-140亿个,平常人只被开发利用了3-7%,爱因斯坦也只不过才利用了10%,婴幼儿的脑细胞以20万个/分钟的惊人速度递增着,8岁完成成人脑细胞数量的发育过程,不言而喻,这就是说最佳期、关键期的理由。妈妈们应该都体验过,小宝宝睡觉前,轻声哼着催眠小曲,时间长了,宝宝就知道该睡觉了;宝宝哭闹时,妈妈抱起来,宝宝就不哭了;当宝宝哭闹时,拿出一件颜色鲜艳的物件在宝宝眼前晃悠,宝宝也不哭了。这是为什么?在心理学上,叫条件反射,在感知觉上说明宝宝有强大的内在的能力,具有记忆和吸取各种信息的能力。可是,年轻的爸妈们往往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只注意照料宝宝生活,把希望寄托在孩子大了再教育,忽视了婴儿的实际需求,给孩子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曾告诫:“婴儿降生第三天开始教育就迟了两天。”这就是说教育应及早开始,越早越好,从宝宝出生那一刻起,爸爸妈妈就要想到宝宝的教育,正常的孩子,只要出生后教育得法,都能培养成为非常优秀的孩子。

  • 第二,婴儿期要完成什么任务。婴儿是带着先天的遗传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从出生的第一天起的吃奶、啼哭、四肢动作,都表明就具备接受信息的能力和接受新事物的渴望。研究表明0--3岁婴儿是大脑塑造、修复的重要时期。是开发大脑功能,塑造、修复先天不足的重要的时期。婴儿的动作协调、模仿提升、注意和记忆、言语发展、气质培养等功能通过自身相互协调、相互促进都要在此期间完成。

  • 条件反射是婴儿最基本的学习方式,模仿是婴儿的一种天生学习能力和重要学习手段。这种学习能力是与生俱来的。国外研究发现,婴儿出生后数天就能建立起条件反射,出生两三天至二十天左右的新生儿就能模仿人的面部表情张嘴、吐舌头等。最初的条件反射是新生儿对母亲抱起喂奶的姿势做出的食物性条件反射,以喂奶姿势传递给婴儿乳汁即将道口的信号。不同的刺激都将给婴儿传递不同的信号,而且婴儿具有偏好新颖刺激的学习形式,即“习惯化和去习惯化” “喜新厌旧”的特点,要根据这些特点,可将多种鲜亮的物件,分别挂在婴儿的眼前【而不是全部】,不断变换增加新的刺激源,让婴儿获取更多的新鲜的刺激物,使其增加新的更多的感知觉。

  • 婴儿的发音分为简单发音阶段、连续音节阶段、学话萌芽阶段三个阶段。而且主要是受父母发音的影响,婴儿真正掌握母语的各种发音,要到第一批词出现时才能开始,这第一批词就是父母的“言传身教”。研究惊人发现,在1--1.5岁之间掌握第一批词汇,其数量在50--60个之间,3岁儿童的词汇量增加到1000个左右,3岁左右的婴儿基本上能掌握母语的全部发音及其语法规则系统。婴儿的词汇是从所熟悉的事物名称开始,所涉及的词汇范围有人、食物、玩具、动物,交通工具等;从一岁半左右开始,儿童把单个的词组合成双词句和多词句。婴儿最初只能说出简单句(电报语),到两岁左右时,开始说出复合句。许多研究表明,1.5--2.5岁是婴儿掌握母语基本语法的关键期,出生后的头三年就能基本掌握人类的复杂语言,错过了是无法弥补的。

  • 第三,1.5岁婴儿“不说话、天天看动画片”成因。一是妈妈忙于自媒体,没有时间陪孩子说话,孩子没有模仿的对象,妈妈做自媒体就是“言传身教”给宝宝的模仿对象,所以宝宝也开始做“自媒体”,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妈妈关爱不够;二是妈妈的放任,不让宝宝玩手机妈妈是可以做到的,比如找其他刺激物替代也能起作用;三是动画片正好符合婴儿期的婴儿“习惯化和去习惯化”即“喜新厌旧”的特点,动画片不停的翻新新的刺激物,满足了婴儿的“求知欲”,所以乐此不疲。可以说,是爸爸妈妈把婴儿推向“自觉模仿”,无意识中放弃了“引导模仿” 的权力和责任。其后果是,婴儿跟着动画走,关闭语言发育“开关”,改变宝宝的人生。

  • 这里有两个家喻户晓的故事:狼孩子的故事讲的是,一个猎人家里太穷了,实在是没有吃的了,只好把刚出生的孩子送走,猎人来到山上,把孩子放在大树下面十分不舍地走了。一只狼出来找他失踪的宝宝的时候发现了猎人的孩子,便用自己的奶水喂他,从此,孩子就生活在山上,跟狼生活在一起。28年后人们发现了这个孩子,带回家进行“回复人身教育”,三年后,这个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达不到3岁儿童的水平。无独有偶,一个日本人为了躲避战乱,深山穴居28年没有跟人说过话,找到他时人们预言他再也不会说话了,但经过8个月的努力恢复教育,他居然能和常人一样说话了。这说明一个问题,前者错过了语言训练发展期,他会狼叫,但没有人说话的概念。而后者尽管28年没有说过人话,但它仅仅是语言功能退化或隐藏,他没有错过婴儿语言训练发展期。所以说,婴儿“关键期”教育关乎人的一生走向并不是危言耸听!

  • 第四,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孩子毕竟才1.5岁,按照婴儿语言发展一般规律还有一年半的黄金时期。首先,改掉看动画片的习惯,采购更鲜亮的物件作为新的刺激源,一两天更换一个刺激物,使其放弃对“手机的依赖”。第二,多加爱抚频次,至少两小时亲吻一次宝宝,使其感受到父母的爱抚和温暖,重获宝宝的信任。第三,变换刺激时间地点。一岁半的孩子已经开始走路,通过动作等训练,锻炼其全身的肌肉和骨骼,促进宝宝运动感觉功能、观察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促进宝宝感觉器官与运动的协调性。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宝宝的感觉器官施以良性刺激,促进宝宝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及触觉的发育,进而促进宝宝大脑的发育和智力的开发。牵着宝宝多到户外,让宝宝沐浴在阳光下,呼吸着新鲜空气,感觉着周围的事物。对着山、水、树木、花草教着婴儿发音,提升对自然的感知觉。

  • 总之,不要轻视宝宝的能力;不要指望长大了再教育;培养孩子的重要性,用再夸张的语言都不为过,而抓婴儿期的教育,他不仅关乎婴儿个人未来走向,也关乎一个家庭、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未来走向。

10

毫无疑问,这一定是个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





01 “我太累了,没精力陪你,给你个手机玩儿吧,我也能休息休息!”

有的父母因为平时工作比较忙累,没有时间精力陪伴孩子,随手把手机丢给孩子,让孩子看动画片,声光色的刺激很容易就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孩子很快就不缠着父母闹腾了。

这叫懒人看娃法,不用请保姆、不用其他人帮忙,一部手机即可搞定。





02 “瞧我的孩子多聪明呀!小小年纪就会看手机了!”

有的父母给一两岁的孩子看手机上的动画片,发现孩子很喜欢很痴迷,看动画的时候很投入、很专注,还跟着动画的情节做出相应的反应。

他们会为孩子会看动画而欣喜,会觉得自己孩子好聪明,小小年纪就会看手机,甚至还向别人炫耀,却意识不到看手机会给孩子的身心带来怎样的伤害。

其实,说到底最关键的问题还是父母的思想意识问题,如果父母能意识到陪伴的重要和手机的危害,花时间与孩子交流、陪孩子玩儿,孩子是不会沉迷手机动画的,一两岁的小孩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陪伴。

您好!我是百合妈妈,80后职场宝妈,育儿达人,多平台签约作者。热爱读书、码字,喜欢运动、旅行。我的生活理念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做智慧宝妈”。每日与您分享我在育儿路上收获的感动与成长!喜欢我的文章请点赞、关注、转发!您有什么育儿的心得与体会,也欢迎留言,和大家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