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诸葛亮临死前为何大喊“庞德公救我”?为何要在死后往嘴里放七粒

诸葛亮临死前为何大喊“庞德公救我”?为何要在死后往嘴里放七粒

2020-07-22 06:59阅读(128)

诸葛亮临死前为何大喊“庞德公救我”?为何要在死后往嘴里放七粒米?:庞德公,荆州名士之首,和庞统、司马徽、诸葛亮、等人都交往密切。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娶诸

1

庞德公,荆州名士之首,和庞统、司马徽、诸葛亮、等人都交往密切。

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娶诸葛亮的二姐为妻,放大点说,庞德公和诸葛亮还是亲戚。

诸葛亮小庞德公20多岁,他从小就很敬重庞德公,每次探访他,都要行跪拜大礼,以示尊重,诸葛亮的思想,深受庞德公的影响。

庞德公虽然满腹才华、能力出众,但他淡泊名利,对出仕不感兴趣,平日里闲居乡野,和司马徽、庞统等人时常欢聚,自得安闲。

荆州刘表屡次请庞德公出山,但庞德公都婉言谢绝,刘表以高官厚禄相诱,庞德公说:追慕名利,只会留给子孙危险……而我留给子孙的是安居乐业。

根据野史记载,为了逼迫庞德公出山,刘表不惜放火烧他的房子,不过庞德公以假死骗过了刘表,后来又奇迹般地复活了,这让世人误以为他有起死回生的功力。

实际上,为了摆脱世间烦扰,庞德公最终带着家人匿入鹿门山,以采药为生,云游四方,不再回到尘世。

对于庞德公来说,汉末乱世,战乱横行,远非他一节布衣能够安邦定国,即使加入仕途,也不过是助纣为虐,而不是保全天下。

不过虽然庞德公以实际行动表现了“隐士”的情怀,但他的朋友们基本上都个个最终踏上了仕途,其中包括诸葛亮。

诸葛亮一生都视庞德公为人生导师,在诸葛亮的成长过程中,庞德公的思想给了他很大的影响。

传说庞德公在被刘表“逼迫出仕”过程中,口含七粒米伪装假死,等到诸葛亮等人都以为庞德公已死的时候,庞德公从床上坐起,吐出七粒大米,大笑若常人。

当司马懿排兵布阵五丈原,与诸葛亮对峙时,诸葛亮已感觉命不久矣,于是,他想起了庞德公的“起死回生术”,为了续命,诸葛亮在军营内布好阵势,使用七星灯,挥剑起舞,祈求续命。

此时,司马懿夜观天象,知诸葛亮命将休矣,就派大军冲击蜀汉军营,魏延惊慌之下,匆忙进入诸葛亮的军帐之中报信,不巧把七星灯给踩灭了。

这灯一灭,诸葛亮顿时口吐鲜血,大喊:“庞德公救我”,跌倒在地,晕了过去。

姜维和魏延大惊失色,不知庞德公为何方神圣,更不知该如何处理。

半晌,诸葛亮醒来,看着眼前的魏延和姜维,挣扎着说:如果我死了,你们就让我坐着,在我的口里放七粒米,在我的脚下点一盏明灯,如果七天之内,明灯不灭,这就说明我能起死回生,这是庞德公教我的起死回生术。

不过,在于曹魏军队的对峙中,由于匆匆忙忙,诸葛亮口里的大米掉了一粒,只剩下六粒米,明灯也灭了,诸葛亮只能抱憾而终了。

当然,以上后半部分大多都是野史传闻,杜撰的成分居多,庞德公再神奇,也不可能让人起死回生,刘备死后,诸葛亮事无巨细,皆决断之,他是过于劳累,结果没熬过司马懿,即使十个庞德公在他身边,也救不了诸葛亮的命。

2

诸葛亮是汉末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在小说《三国演义》中,罗贯中把诸葛亮塑造成为了多智而近妖的人物。不过无论正史或者小说中,诸葛亮死前都没有大喊“庞德公救我”。这个故事实际上是后人杜撰而成,属于民间传闻。



“庞德公救我”的由来

先说一下,庞德公是是东汉末年荆州襄阳人,著名的隐士高人。他是司马徽的至交好友,庞统的叔父,同时也是诸葛亮二姐的公公。三人【水镜】、【凤雏】、【卧龙】的名号就是由庞德公所赐。

诸葛亮因为二姐的原因,经常到庞德公家中做客。按照辈分,庞德公比诸葛亮大出了一辈,所以诸葛亮毕恭毕敬的称呼庞德公为老伯。庞德公当时也看出了诸葛亮前途无量,所以对其青睐有加,经常传授一些奇门遁甲之术。

后来刘表听闻了庞德公能力出众,所以准备邀请庞德公到荆州为官。不过庞德公淡泊名利,拒绝了刘表。并且说世人追名逐利,只不过是将危险留给了后世子孙。反观尧、舜急流勇退,所以后世子孙得以保全的身家性命。刘表得知了庞德公归隐的决心,所以无奈的选择退去。最终庞德公隐居在鹿门山,采药而终。



虽然正史中刘表看到庞德公归隐的决心后离去,但在一些坊间传闻中,庞德公拒绝刘表之后,刘表心有不甘,所以在庞德公屋外防火,准备逼迫庞德公出山。

当时庞德公躺在石床之上,任凭大火在周围燃烧,后来众人查看之时,庞德公气息全无。不过等刘表走后,庞德公便重新活了过来,而且从口中拿出了七粒米。以此向挚友展示了夺生续命之法。

相传后来诸葛亮布下【七星灯】续命失败后,便想到了庞德公的方法,所以大喊“庞德公”救我。

当然这件事实际上纯属后人杜撰、牵强附会,而且诸葛亮去世之时,庞德公早已经去世多年,所以庞德公也根本没有办法去营救诸葛亮。



诸葛亮口中放七粒米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去世前曾经对杨仪吩咐说,自己死后,不可发丧,做一个大龛,把自己的尸身放于龛中,然后在自己的口中放下七粒米,脚下点一盏明灯。

关于放七粒米,实际上古人一种迷信的说法。当时诸葛亮带着众人看到了自己的将星忽明忽暗,摇摇欲坠,知道了自己将要不久于人世。但是自己一旦去世,数万蜀军将陷入群龙无首的地步,很有可能被司马懿消灭。



这时诸葛亮为了迷惑司马懿,需要制造自己在世的假象。所以诸葛亮选择口含七粒米,镇住魂魄,足下点明灯,使自己的将星不坠。交代完了自己的后事,诸葛亮又对杨仪说;“自己死后,军中应该安静如常,切勿举哀。这样即便司马懿料到自己已经身亡,但看到将星不坠,也不敢深追。”

3

这是两个问题,一个死前,一个死后,显示出诸葛亮的绝顶智慧。

诸葛亮学贯古今,神机妙算,有经天纬地之才,且对刘备极为忠诚,刘备生前,他尽心辅佐,三分天下;刘备死后,他继续辅佐刘禅,绝无二心,既要主持国内大局小事,又要统兵北伐,六出祁山,实在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死前留下很多疑团,比如说他死前为何大喊“庞德公救我”?为何叮嘱人要在死后往他嘴里放七粒米?为何留下遗嘱让人抬着自己的棺材一直往南走?

死前大喊“庞德公救我”

但诸葛亮也是人,呕心沥血的工作剥夺了他的健康,在第六次出祁山时,诸葛亮和司马懿在五丈原一带对峙,形势僵持不下,诸葛亮也身染重病,一天不如一天。

诸葛亮能感到自己支撑不了多久,但他还不能死,他知道一旦死了,狡猾的司马懿会趁机发动进攻,无论姜维还是魏延都不是司马懿老狐狸的对手,蜀军很可能会全军覆灭。

活,撑不下去;死,又不能死,诸葛亮陷入两难境地。

这时,诸葛亮突然想起庞德公跟自己提起的一种远古秘术——七星续命法,即摆设七星灯阵,以阵法禳法延寿,如若成功便可延寿一纪,也就是十二年。

为了支撑下去,诸葛亮绝对使用七星续命法。诸葛亮在大帐内设七星灯阵法,安排姜维带数十名甲士在帐外护卫,以免他人前来骚扰,但就在诸葛亮布阵做法的时候,司马懿派来蜀营打探消息的人马被蜀国大将魏延发现,魏延以为是魏军趁夜色前来袭营,也不知来了多少人马,只好跑着去找诸葛亮报告。

姜维想拦住魏延,但军情紧急,魏延心急如焚,拉也拉不住,一下子就闯进大帐,话还没说出来,就一脚踩到七星灯的主灯上,把灯踩灭了!

姜维气的直跳脚,这个魏延真该死!他拔出到来,准备砍了魏延,诸葛亮却拦住他,叹了口气说:“这一切都是天命,天命难违啊!”说罢口吐鲜血,昏倒在地。

过了半天,诸葛亮才醒转过来,一醒来就大叫了一声“庞德公救我!”

庞德公何许人也?据说是诸葛亮的师傅,擅长天文地理、兵法权谋、奇门遁甲,诸葛亮的一身本事就是从他那里学来,而庞德公最精通七星续命法。诸葛亮使用七星续命法延寿失败,别人谁也救不了他,唯一的希望就在庞德公身上,所以诸葛亮才大喊“庞德公救我!”

死后“口含七粒米”

然而,庞德公不是曹操,说到就到,庞德公救不了诸葛亮,诸葛亮就彻底没救了。

弥留之际,诸葛亮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蜀军的安危,他叮嘱姜维等人说,我死以后,你们给我嘴里含七粒米,脚下点一盏明灯,就可以维持天上将星不坠;只要灯不灭,将星不堕,司马懿就不敢轻举妄动,你们就可以组织全军安全撤离。

古人相信人死后口中含着东西,可以让灵魂暂时留在这个世界或早日轮回投胎,诸葛亮口中含七粒米应该也有这方面考虑,并通过星象学制造诸葛亮仍在的假象。

姜维等人依计行事,司马懿果然中技,不敢追击蜀军,使得蜀军从容撤退。诸葛亮用自己的智慧,留下最后的遗嘱,拯救了陷入危境的蜀军,他的死是蜀国的极大损失,从此以后蜀国实力一天不如一天,逐渐走上衰亡之路。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4

无论在正史和演义中,诸葛亮临死前都没有说过“庞德公救我”这句话。不过题目中提到的庞德公确实和诸葛亮有很深的渊源,因为卧龙这个名号就是庞德公赐予诸葛亮的。

庞德公(不要和被关羽斩杀的庞德弄混)是荆襄著名的隐士,不仅博学多识,还精于道家奇术,德高望重。荆州牧刘表曾多次请他出仕,被其宛拒。

不过庞德公却对诸葛亮另眼相看。诸葛亮在隆重耕读时曾多次慕名拜访,在这里结识了庞德公的好友司马徽和侄子庞统。庞德公非常欣赏他们的才华,称司马徽为水镜、诸葛亮为卧龙、庞统为凤雏。正是有了庞德公的点评,诸葛亮因此在荆州显名。

另外,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还娶了诸葛亮的二姐,诸葛亮和庞德公可谓渊源颇深。所以诸葛亮从他这里学到了不少学识和道家黄老之术。

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后,庞德公就带着家人隐居山野,不久便仙逝了,两人再未相见。而诸葛亮临死时庞德公已经去世快30年了,诸葛亮大喊“庞德公救我”有点太过牵强。

下面回到第二个问题,诸葛亮为何要在嘴里放七粒米?

这个记载不见于历史,而是出于《三国演义》。

诸葛亮七星续命失败后,自知时日无多,便嘱咐杨仪身后之事。他对杨仪说,他死后不可发丧,军营内安静如常。另外,还要在他的口内放入七粒米。诸葛亮为何要这样做?

一、用来迷惑司马懿。演义中的诸葛亮和司马懿均通晓天文,诸葛亮知道他的将星将坠,必然瞒不住狡诈的司马懿。而诸葛亮精通道家奇术,只要在他的口中放七粒米,便可保证他的将星不坠,可暂时迷惑司马懿,掩护蜀军顺利撤退。

二、符合丧葬礼仪。按古代丧葬礼仪,会把珠、玉、谷物或钱币放入死者口中,称为“饭含”。所含之物则根据死者身份的不同而有差别。据《周礼》记载:“君用梁,大夫用稷,士用稻”所以诸葛亮口中含米,符合他士的身份。

至于为何是七粒米,这就和道家的阴阳轮回有关了。因为在道家观念中,7代表轮回,所以人死后有头七的说法。

5


《三国演义》第一百零三、一百零四回,诸葛亮与司马懿对战,但诸葛亮因内心昏乱,旧病复发,再加上其所做的祈禳之法中。护着将星不使其陨落的主灯被魏延踏灭,导致诸葛亮作法失败,最终病逝五丈原。

而在其死前,却高呼\"庞德公救我。\"那么这其中的庞德公究竟是谁呢?又是为什么诸葛亮的死前遗言中嘱咐杨仪要求在自己死后\"以米七粒,放吾中。\"呢?从下文我们就不难分析这里面的个中原因。


第一、从庞德公的身份、与诸葛亮的关系(价值)分析诸葛亮为何会喊。庞德公,字尚长,荆州襄阳人,东汉末年名士、隐士。据《三国演义》所言可知,庞德公与当时徐庶、司马徽、诸葛亮、庞统等人交往密切。

其二、而庞德公是诸葛亮之师司马徽的朋友,与诸葛亮也是亦师亦友的关系。诸葛亮虽然一生足智近妖,但其实他也是从别人那里学习而来的。就像诸葛亮的奇门遁甲、阴阳五行和最后临死时用的七星续命就是向庞德公学的。


而至于诸葛亮在临死之前为何要高呼\"庞德公救我。\"个人认为这可能是因为诸葛亮面对死亡以及兴复汉室壮志尚未实现的不甘。在当时诸葛亮面对将星将陨、生命堪忧的境地,也唯有精通阴阳续命、起死回生之术的庞德公能够救他一命。

更可况庞德公对诸葛亮还有\"卧龙\"之美称,若其在身边,应当可以保诸葛亮无虞。然而庞德公此时并不在其身边,诸葛亮也终究难逃一死。可能也是预料到了自己的结局,诸葛亮才会说\"生死有命,不可得而禳也。\"


第二、分析诸葛亮死前遗言为何要口含七粒米。

首先从大局来分析,据《三国演义》记载:

却说司马懿在营中坚守,忽一夜仰观天文,大喜,谓夏侯霸曰:\"吾见将星失位,孔明必然有病,不久便死。

而诸葛亮此时正与司马懿对阵,若是司马懿观察到将星陨落,蜀军必然会陷入司马懿的魔爪。

以诸葛亮的聪慧,也必然会考虑到这一点。所以才会用七粒米塞入口中,以保持自己的将星不陨,以迷惑生性谨慎多疑的司马懿,为蜀国的大军撤退而赢得最后的时间。更可况诸葛亮对兴复汉室也报有十分的期望,自然会尽力保存蜀国的军力。


而至于为什么诸葛亮要求口中含米而不是其他东西,有一种说法提到,这是因为古人对人死后口中所含之物是非常讲究的。天子饭以玉,诸侯饭以珠,大夫以米,士以贝也。诸葛亮既不是天子,武乡侯之职位也因马谡之失,自贬三等。所以只能位列大夫,因此含米也符合他的身份。

可又是为什么要放七粒呢?这可能跟中国古代的一些鬼神观念有关。古人认为七天是月亮周期的一个轮回,星盘中的北斗七星也是非常重要的代表。而诸葛亮更是设七盏大灯,外布四十九盏小灯等,于帐中祈禳北斗七星,自然在口中放米七粒也不足为奇。


第三、分析诸葛亮高喊庞德公的原因。

上文也提到了,诸葛亮是死在与司马懿对阵的关键时刻。而死时他还没有完成先主刘备的嘱托——匡扶汉室,一统中原。自然也是心有不甘。或许也正是诸葛亮心有不甘,向天借寿而无果,所以才在濒死之际高呼\"庞德公救我\"急切的渴望自己能够好起来,以带领蜀国问鼎中原。但之后诸葛亮却也能把控自己的情绪,并未怪罪魏延。只是说\"此吾命但绝,非文长之过也。\"


而需要再次强调的是,诸葛亮高呼\"庞德公救我\"以及口含七粒米的情节在《三国志》等正史并未记载,只是在有些野史中有所表现。其中的内容或许含有一定的虚假成分,并不可全信。但是有一点十分确定的是,在诸葛亮临死之际,考虑的全部都是如何抵御司马懿的对蜀军的攻击以及蜀国的未来发展情况。否则也不会密授张仪锦囊、死前为部下寻找可任大事之人了。


而据《三国志·魏书》记载:

亮粮尽势穷,忧恚欧血,一夕烧营遁走,入谷,道发病卒。

并未提到诸葛亮死前高呼\"庞德公救我\"一事。但由上文的分析我们不难知道,无论是诸葛亮临死前高呼\"庞德公救我\",还是其死后口含七粒米都是有一定的存在的可能性。而对于野史,我们也不必做过多的追究。

你是如何看待诸葛亮的?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6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杰出的人物,27岁出山辅佐刘备,经过27年的“南征孙吴、北伐曹魏”,终于为刘备打出了一片天地——建立了蜀国。

诸葛亮一生为蜀国鞠躬尽瘁,最后“出师未捷”病死在五丈原,享年54岁。

诸葛亮临死前为何大呼“庞德公救我”?为何嘱咐姜维在他死后往口中放“七粒米呢?

要想了解这两个问题,我们先看看谁是庞德公?

庞德公是襄阳著名的隐士,据说知识渊博,会祈禳续命、隔墙取物、奇门遁甲等技艺。诸葛亮在隐居的时候和庞德公是亦师亦友的关系。



(诸葛亮)

诸葛亮和庞德公是忘年交,诸葛亮比庞德公小23岁,庞德公把他当成徒弟对待,经常教给他一些奇门异术,诸葛亮的夜观天象、能掐会算都是庞德公传授的,可以这样说,庞德公就是诸葛亮的启蒙老师。

庞德公是愤世嫉俗的隐士,认为和诸葛亮有师徒之实则足已,诸葛亮也就没有执意举行“拜师仪式”,这也是后人不大了解二人师徒关系的原因。

其实二人还有一层关系,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是诸葛亮的姐夫,庞山民娶了诸葛亮的二姐为妻。

了解了庞德公情况后就不难理解诸葛亮为何临死前大呼“庞德公救我”这一问题了。庞德公是诸葛亮的师傅,徒弟遇到了难题,自然想到让师傅来救自己。诸葛亮遇到什么难题了呢?

原来诸葛亮病重前用师傅教的祈禳续命办法,在大帐中点燃“七星灯,步罡踏斗”施法续命,假如能成功保住象征他的那颗将星不坠,那么诸葛亮将会续命10年。



(庞德公)

正在诸葛亮施法时,他的老对手司马懿看出了端倪,急忙让夏侯霸去劫大营,目的就是破坏诸葛亮的法术,夏侯霸领命而去。

当时先锋魏延得知魏国来袭就风风火火的闯进了“施法”大帐,由于走的匆忙,就把七星灯扑灭了,诸葛亮仰天长叹,“我命休矣”!原来灯灭预示人亡。

诸葛亮的徒弟姜维得知后要杀了魏延,丞相说,“天命如此,杀了魏延也于事无补”。诸葛亮想不出补救的办法,因为他师傅庞德公从没教过如何处理这种情况,于是诸葛亮临死前大呼“庞德公救我”。当然庞德公不可能听到,师傅在他辅佐刘备后就隐居到了鹿门山。

其实不管是平常百姓还是高高在上的皇帝,死之前都有强烈的求生欲望。

比如清代的民族英雄林则徐临死前高呼“星斗南”,其实就是求生的呼喊,林则徐死前得的是“痢疾”,清朝医生治这些病不如西医来的快和有效,林则徐喊“星斗南”是粤语,实际是喊“新豆栏”,我查了一下地图,“新豆栏”就是当时洋人开的医院所在地。显然林则徐要洋医生来救他。

诸葛亮临死前高呼的是让师傅来救他,二人的做法何其相似啊!




(魏延)

诸葛亮死前交代了后事,让姜维往他口中放“七粒米”。难道诸葛亮死后怕阴间路上饿着才放七粒米吗?当然不是这个意思。诸葛亮是这样说的:

吾死之后,不可发丧。可作一大龛,将吾尸坐于龛中;以米七粒,放吾口内;脚下用明灯一盏;军中安静如常,切勿举哀:则将星不坠。——引自《三国演义》

诸葛亮死后还为蜀国军队退兵想尽办法,这样做目的就是吓唬住司马懿,为退兵提供时间。

为什么不含八粒、九救、十粒……?这就是当时风俗的原因,人们认为人死后的灵魂七天会回家来看看,这也是为什么人们烧头七纸的原因,再有就是七粒米对标天上的七星北斗,诸葛亮可能考虑用七粒米吸收七星北斗的能量吧!



(诸葛亮)

还有一种说法,这是表明诸葛亮两袖清风不奢侈操办丧礼,想想看,祸国殃民的慈禧死后口含价值连城的夜明珠,到最后不是被东陵大盗孙殿英敲掉牙齿把珍珠抢走了吗?所谓珍珠辟邪简直就是一个笑话,慈禧机关算尽却落得一场空。而诸葛亮死后陵墓千年不被破坏,两相对比,水平谁高谁低显而易见。

【欢迎转发、留言、关注和点赞!】

7

诸葛亮临死前为何大喊“庞德公救我”?

遍翻三国史料,也没提诸葛亮死前说过“庞德公救我”,他倒是交代过一些身后之事,向刘禅的使者李福提交过掌管天下大事人选的看法。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刘备打起汉室的旗号,在三国之中,谋得一方天下,诸葛亮居功至伟。刘备后来命丧征吴之路,托孤白帝以后的诸葛亮对汉室兢兢业业,一直是鞠躬尽瘁的献身朝政。只是阿斗是个很扶不起的刘禅,蜀国经济衰微、资源贫乏,日渐凋敝。

诸葛亮按照先前的计划,平定南蛮以后,北征曹魏。准备充足以后的诸葛亮带领蜀军奉命北伐,第五次发动对魏国的北伐战争的时候,军队行至五丈原,诸葛亮突患疾病,他感觉自己命数将尽,仰头北望,只见自己的那颗将星黯淡无光,即将陨落。

这一晚,军中诸将都在诸葛亮的帐中,诸葛亮回到帐里,突然昏倒在床上。刘禅的使者李福,意识自己的职责还未尽到,于是跪在诸葛亮的床边,还没等李福上来晃他,诸葛亮忽然睁开了双眼,看见一旁的李福,深知他的来意,便说蒋琬可以接替自己。随后李福再问,蒋琬之后,谁还可以继续执掌蜀国朝政?诸葛亮便答道费文伟可以,而这句话便是诸葛亮生前最后一句话,之后便不省人事。

所以,题主所问的问题是不符合正史的。

嗐,干嘛谈正史?乐呵乐呵不挺好?

庞德公何许人也?

在三国期间,荆州牧刘表多次拜访庞德公,想让他出山辅佐自己,成就天下大业。可庞德公淡泊名利,隐身于山水之间,他修为极高,品行极盛,他与很多荆州名士交往极其好。其中有水镜先生、司马徽,还有他的侄子庞统,还有弟子诸葛亮。

庞德公一定是一个前世的炒作大师,他将其他几人都精心包装,推销了出去,然后也为自己博取了极佳的名声,他们这帮家伙都常年隐居山林之中,直到刘备询问他的谋士人选,他就指出了卧龙和庞统,诸葛亮便就是他的一位弟子。

据说诸葛亮每逢去求学于庞德公,都会跪在庞德公的床边,悉心地听他的教诲,诸葛亮一生中有4位弟子。不同的师傅教他不同的本领,庞德公教他的就是法术。

庞德公曾经拒绝刘表的邀请出山,这让刘表很没面子,刘表之后就派人放火烧他的茅屋,将庞德公困在房子里面,眼看是必死无疑。

可是架不住人家庞德公神通广大,他会很多变幻莫测的法术,他把七粒米含在口中,然后就化险为夷。

等到诸葛亮、庞统、司马徽等人到他的床边,只见他的身体根本就没有碰着火,毛都没掉一根。庞德公看大家到来,一个鲤鱼打挺突然坐了起来,把哥几个震呆了。

庞德公深感荆州将变乱,审时度势,举家迁往山林之中,从此销声匿迹。

那么诸葛亮口含七粒米这个事儿就有渊源了吧,自然是在向庞德公致敬啊!当然也不排除临急抱佛脚,想要通过这种方式向死神发出警告,劝它回避。

可惜呀,任何人也避免不了这一天的到来,英明神武的诸葛亮也在所难免。

大概后人认为,诸葛亮在快去世的时候想让庞德公救他,于是便编出这样一段插曲,但我诸葛丞相死前最后一句话分明是交待国家大事,并没有关心在乎自己个人的生命,这才是我诸葛丞相的高风亮节、煌煌气度!

8

此事不见于正史,但在民间传言中却流传甚广。有道是:“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为酬三顾!”,为兴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历来备受后人推崇,数位君王将其视为忠臣之典范,后世文学更是将其神话,由此在诸葛之死一事上也是被铺上了一层神秘色彩。相传诸葛亮临死前曾大喊“庞德公救我”,那么这位庞德公到底何许人也呢?诸葛亮死后口含七米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荆州名士庞德公

庞德公此人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而并非虚构,且此人与诸葛亮渊源颇深。

庞德公是三国时期荆州一带著名的隐士,平生喜爱结交风雅学者,研究学术,与水镜先生司马徽等荆襄一带名士交往甚密,在荆州文化圈中威望甚高。

庞德公有一侄,便是与诸葛亮齐名的庞统,时人称之为“凤雏”。庞德公有一子名为庞山民,而这位庞山民则正是诸葛亮的亲姐夫。据《襄阳记》记载:

“山民,亦有令名,娶诸葛孔明小姊,为魏黄门吏部郎。”

庞德公与诸葛亮有着这些渊源,加之诸葛亮为人谦而好学,故深得庞德公欣赏,后来庞德公也慷慨的将平生所学对诸葛亮倾囊相授。

七星续命

话说民间传说中,诸葛亮死前为何要大呼“庞德公”呢?正是因为传言中这位庞德公深通七星续命之术,并曾将此术传给了诸葛亮。

据野史传闻记载,相传当年荆州牧刘表闻庞德公乃当世奇才,于是以厚礼邀请庞德公出山相助,但庞德公不为所动,以致刘表对庞德公起了杀心。一日庞德公卧睡于隐居之地,刘表派人放火烧之,欲将庞德公活活烧死,时庞德公隐居的草庐燃起熊熊大火,众人皆以为庞德公死了,没想到大火扑灭后,庞德公的“尸身”竟仍躺在石床上,且没有烧伤的痕迹,但不过人却没了呼吸。过了一段时间,庞德公居然又坐了起来,并吐出口中含的七粒大米,一点事都没有,随后大笑而去。

故由此有传言说诸葛亮病危时曾施展七星续命之术,这一点在《三国演义》中也深有体现,不过此术在施展的过程中却被别人给破坏了,演义中破坏诸葛亮七星续命之术的人便是魏延,从而传闻中便多了诸葛亮大喊“庞德公就我”之言。至于口含七米,则也是七星续命之术的一个重要过程。

七星续命之术虽是传言,也并非毫无根据。三国时期,“五斗米教”广为流传,后道教有云:“南斗注生,北斗注死”,参拜“北斗”,便可得道成仙。由此有诸葛拜斗一说也不足为奇。

“品历史人文,悟真理人生。”专注历史文化的探索,我是灵魂的感触!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哦!

9

庞德公是荆襄名士,和司马徽、庞统、诸葛亮、徐庶等人交往密切,和诸葛亮更是有着类似师生的关系。

诸葛亮为何要在临死前大喊,让这位老师救他呢?以及口含七粒米的意思到底是什么?

第一:为什么大喊“庞德公救我”?

以诸葛亮的教养,直呼老师的姓名那是绝不可能的发生的事(古人称字不称名,直呼其名其实是很不礼貌的)。可偏偏这样有失礼节的事就发生在了最讲究礼节的诸葛亮身上,这就很令人奇怪了。

庞德公善知人,司马徽的水镜、庞统的凤雏、诸葛亮的卧龙等名号都是他赐予的。从某一方面来看,庞德公可以说是整个荆襄名士的主脑人物,而诸葛亮临死前直呼这位即是领袖,又是老师的庞德公的名讳。其实就是因为庞德公早就算准了诸葛亮会有这么一难,包括七星求命失败,病逝五丈原等等,庞德公其实都预料到了。

而诸葛亮也知道自己的结局会如何,可是他还是要拼,所以他才急需和曹魏决战,甚至不惜以破坏自己的形象为代价,派人去送女装给司马懿。糟糕的是他遇到了司马懿,战局被拖了太久,诸葛亮也已经支撑不住了。直到七星求命失败后,他才想起了老师庞德公对他做出的预言,所以他最后才抱着一线希望,大喊“庞德公救我”,而直接喊名字就是要让在场的姜维和魏延等人知道:“此人能救我,赶紧去找他”。

真是造化弄人啊!魏延虽是襄阳人,却又是个大老粗,没有加入过名士之间的交际,姜维又是凉州人,两人都不知道庞德公到底是谁,白白错过了这个大好时机。

第二:为什么要含七粒米?

诸葛亮临死前才想起庞德公,只可惜已经来不及了,庞德公终究不是神仙,没有千里眼顺风耳,不能收到诸葛亮的召唤。自知难逃厄运的诸葛亮,又放不下辛苦为之奋斗的汉室江山。于是运用水镜先生教给他的“将星不坠”之法,拼尽最后一点心血,才保住了蜀汉赖以生存的军事力量。

诸葛亮这招“将星不坠”之法,作用就是以自己的阴魂之力镇住自己的将星,继续维持一段时间,保住将星不坠,迷惑住同样是观星高手的司马懿。而诸葛亮的这招做了不少布置:口含七粒米只是其中之一罢了。

施展“将星不坠”之法必须做的布置就是:“作一大龛,自身坐于龛中,以米七粒放于口内,脚下以明灯一盏,自身之阴魂自起镇之”,如此则“将星不坠,可保众人无忧”。可见“口含七粒米”是诸葛亮保持“将星不坠”的工序之一。

诸葛亮去世后,杨仪、姜维等人带着北伐大军,虽然途中有司马懿追击和魏延之乱,但总算有惊无险,安然撤回了汉中。鞠躬尽瘁的诸葛丞相也已经完成自己的使命了。

本文作者/狐史首丘:主写三国,次写明清,其余百度,然后乱编,喜欢点赞!

10

首先这是两件事,并没有什么前后的关系,其次就是诸葛亮死前大喊“庞德公救我”是没有事实的依据,既然说到了,那就简单的聊一聊,诸葛亮有个外号叫卧龙,想必很多人都是知道的,而这个称号就是他的师父庞德公赐给诸葛亮的,诸葛亮原本就聪明过人,而且还很好学,所以就拜了很多师父,而庞德公就是其中一位,主要教诸葛亮那些奇门遁术。



说到这个庞德公,在三国中还有一个庞德公,那便是被关羽斩落马下的庞德公,这个肯定不是的,因为他和诸葛亮都不认识,而诸葛亮怎么又会去喊一个不认识的人名字呢?那么为何诸葛亮在临死之前要喊他师父的名字呢?这和他教给诸葛亮的东西有很大关系,奇门遁术,在诸葛亮想尽一切办法留住自己的生命无用之后,诸葛亮便大喊自己师父的名字,希望可以救救自己,也只是临死之前的一种寄托吧,其实并起不到什么太大的作用。



那么诸葛亮死后为啥要在嘴里放七粒米呢?说到这个就要提到司马懿了,诸葛亮多次北伐就是因为魏国有个司马懿在,司马懿很聪明,就是不和诸葛亮打,目的就是要活活的把诸葛亮给拖死,而最后司马懿的愿望实现,诸葛亮已经不行了,但是在临终前,就嘱托杨仪,说在自己死后就在我的口中放七粒米,这样做的目的可以防止诸葛亮的将星陨落。



诸葛亮和司马懿在三国演义中可都是天文学家,会夜观天象的人,所以放七粒米防止将星陨落就是用来迷惑司马懿,把司马懿唬住之后可以保证蜀国大军顺利的撤回,而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还安排人做了一个假的诸葛亮的木像去吓唬司马懿,最后司马懿被吓得魂都没有了,成功做到了迷惑司马懿的作用。



当然三国演义的真实性有待考量,但是在历史上口中含着米粒却是一种丧葬的礼仪,一般会在死者的口中放入珠、玉、还有谷物等东西,也就是说诸葛亮口中含着七粒米是正常的操作,那么为啥是七粒,不是两粒三粒呢?这个应该和习俗有很大的关系,其次在农家的习俗中,人死后有一个头七的说法,所以对于死者来说七很可能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