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西游记》安天大会上,三清竟然要拜如来,就连寿星也敢羞辱太上

《西游记》安天大会上,三清竟然要拜如来,就连寿星也敢羞辱太上

2020-07-21 13:41阅读(94)

《西游记》安天大会上,三清竟然要拜如来,就连寿星也敢羞辱太上老君,这是作者笔误吗?:在中国神话体系中,道教早于佛教,道教是中土宗教,佛教是外来宗教。天

1

在中国神话体系中,道教早于佛教,道教是中土宗教,佛教是外来宗教。天庭是以道教神仙为班底组建的三界最高管理机构。在西游记中,道祖太上老君亲口告诉观音:"我当年曾化胡为佛"。因此,道教无论在地位、资历、实力方面都强于佛教。

也就是说,道祖太上老君乃佛、道共同的祖宗,他开天辟地,住在最高层的三十三层离恨天兜率宫,手握无数超级法宝,来到灵霄宝殿时玉帝要起身迎接。可以这么认为,太上老君乃三界第一仙,其地位之高无人可比。

可是,在安天大会上,玉帝为答谢如来佛祖降伏妖猴,传旨千真万圣前来赴宴。原文:不一时,那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五跂真君、五斗星君、三官四圣、九曜真君、左辅、右弼、天王、哪吒,玄虚一应灵通,对对旌旗,双双幡盖,都捧着明珠异宝,寿果奇花,向佛前拜献曰:"感如来无量法力,收伏妖猴。蒙大天尊设宴呼唤,我等皆来陈谢。"


这里的太清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他也夹杂在众仙之中,捧着宝贝,对着如来拜献。注意,这里的"拜献"是什么意思?按照文意理解,应该是跪着献上礼物,即使不是跪着,也应是鞠躬弯腰献礼,这往往是卑者向尊者所用的基本礼数。


不单如此,安天大会上还有一个插曲,更让太上老君无地自容。原文:寿星又到。见玉帝礼毕,又见如来,申谢曰:“始闻那妖猴被老君引至兜率宫锻炼,以为必致平安,不期他又反出。幸如来善伏此怪,设宴奉谢,故此闻风而来。更无他物可献,特具紫芝瑶草,碧藕金丹奉上。”

寿星是谁?当然是南极仙翁,元始天尊的大弟子,太上老君的师侄也。他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将师伯狠狠贬损一通。这里的几个用词"以为"、"不期"、"幸",暗含嘲讽之意,突出了老君的无能与如来的强大,几乎可以让他所谓的师伯颜面无存。


寿星乃正宗道家弟子,他怎么敢当众侮辱自己的师长兼道祖,是不是脑子进水了?

再有,在后文中,太上老君大展神威,其座骑青牛精拿着金刚琢无人能敌,连如来佛祖都怕他"嚷上灵山,反遗祸于我",只好让十八罗汉用十八座金山作为买路钱。也就是说,如来佛祖实际上非常忌惮太上老君,甚至把他当作自己的前辈。

难道是作者吴承恩的笔误?否则,这种前后矛盾,不符合逻辑的情况怎会发生?小编最初也这么觉得,但想来吴承恩不应犯如此低级错误。后来又对原著仔细分析,才发现其中原因。

原著第四十四回,行者道:“那三清?”八戒道:“中间的是元始天尊,左边的是灵宝道君,右边的是太上老君。”原来,在道教中,太上老君排名竟然最未,他虽是道祖,资格最老,但却退居为三把手。按现在来说,一个人自己创建的公司,最后董事长居然不是自己,这里头必然有残酷的内部斗争,最后自然是失败者出局,退居二线。

如此,我们就很容易理解,寿星即元始天尊大弟子为何要当众嘲讽师伯,因为他们在道教早已分属不同的阵营,寿星此举是向师父表忠心,与师伯划清界限。此外,元始天尊带头向如来拜谢也有深意,暗示了道祖无能,不能降伏妖猴,所以害得道教向佛教低头,从而使老君在道教中的形象大打折扣。

2

看文章不能断章取义,也不能盯着哪个单字去过分解读。在《西游记》的安天大会上三清并没有要拜如来,寿星也并没有羞辱太上老君,所以谈不上什么笔误的问题。

我们首先确定把这个问题仅仅局限在《西游记》原著中来讨论,原著中没有提及或一些无法证明的假想默认不存在。

这事得先捋一下。

●首先说,孙在西游记中的战斗力并不算多么强悍,只是比较能闹腾点是真的。这应该是无须过多证明的,在此后的劫难中随便一个大神的坐骑都搞的孙死去活来的。

●其次说,在原著中玉帝并没有像电视剧演的那样被吓的钻桌底,因为孙压根就没能打进过凌霄宝殿。另外玉帝也并没拿孙怎么当个事,这在原著中有明显的体现。

在孙嫌弼马温官小而撂挑子回花果山的时候,玉帝曾动用了十万天兵天将去捉拿孙。然后兵败,李天王上书求助,玉帝是这样的反应:

却说玉帝拆开表章,见有求助之言,笑道:“叵耐这个猴精,能有多大手段,就敢敌过十万天兵!李天王又来求助,却将那路神兵助之?”

玉帝是笑着说的,而且说的是“叵耐这个猴精,能有多大手段……”

所以玉帝原本并没拿孙当个事,但孙的表现却让他有点意外是真的。能把天宫闹腾到这程度也是没谁了,所以孙被收服了庆祝庆祝还是应该的。因此就开了个庆功会,并被如来命名为安天大会。

就在这个庆功会上三清和老寿星即南极仙翁都出场了,还扯了淡,献了礼。所以让不少人给误解了,所以才出现了这么个问题:

《西游记》安天大会上,三清竟然要拜如来,就连寿星也敢羞辱太上老君,这是作者笔误吗?

我们先看看这个所谓的安天大会是怎么开起来的。

●在如来收服了孙之后,本来他们是准备直接打道回府的,却被天蓬和天佑给叫住了。

如来佛祖殄灭了妖猴,即唤傩、迦叶同转西方极乐世界。时有天蓬、天佑急出灵霄宝殿道:“请如来少待,我主大驾来也。佛祖闻言,回首瞻仰。

“佛祖闻言,回首瞻仰”,当然是瞻仰玉帝到来的。

●然后玉帝出场:

须臾,果见八景鸾舆,九光宝盖;声奏玄歌妙乐,咏哦无量神章;散宝花,喷真香,直至佛前谢曰:“多蒙大法收殄妖邪。望如来少停一日,请诸仙做一会筵奉谢。”

如来不敢违悖,即合掌谢道:“老僧承大天尊宣命来此,有何法力?还是天尊与众神洪福,敢劳致谢?”

这段话除了描写玉帝的派头之外,主要意思是玉帝和如来说你先别走,得给开个会意思意思,贺贺再走。

“如来不敢违逆”。

●从上面这几个镜头虽然看不出玉帝和如来是否是君臣关系,但至少不难看出玉帝的地位是在如来之上的。

接下来玉帝就安排了这个庆功会,然后三清和南极仙翁分别登场,然后误解开始。

不一时,那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五气真君、五斗星君、三官四圣、九曜真君、左辅、右弼、天王、哪吒、元虚一应灵通,对对旌旗,双双幡盖,都摔着明珠异宝,寿果奇花,向佛前拜献曰:“感如来无量法力,收服妖猴。蒙大天尊设宴,呼唤我等皆来陈谢。

为什么要献礼?

●大神们说的是:“蒙大天尊设宴,呼唤我等皆来陈谢”——这是大领导让来的。

所以这些来开会和献礼的大神们是被玉帝“呼唤”来捧场的,也就是说是“请来”的,而不是什么命令或强行安排,否则就该是“我等奉旨”了。

这在原著中玉帝策划这个大会的时候有非常明确的交代:玉帝传旨,即着云部众神,分头三清、四御、五老、六司……来此赴会,同谢佛恩。

●所以所谓的“拜献”只是描述的献礼的这个仪式而已,这和题目中的“三清竟然要拜如来”完全不一个意味。

甚至还有人说“拜献”要下跪,那就太扯了。这帮大咖对玉帝都从来没下过跪,会去给如来下跪?被玉帝请来的大神会给如来下跪?

“三清拜如来”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其它二清在西游记中没有过多的描写,但太上老君是什么量级书中却交代的很明白。

很多人说西游记是抑道扬佛的。

但实际上却是抑佛扬道的。

从整个取经过程来看似乎确实有抑道扬佛的倾向,但是全书洋洋洒洒地搞了100回,都抵不过太上老君的一句话。

在二郎神和孙打斗的时候观音沉不住气想帮忙,就拿出了玉净瓶准备偷袭孙。但太上老君说你这个是个瓷器,不好使。观音反问老君有什么武器,于是太上老君拿出个金刚琢。

说道:“这件兵器,乃锟钢抟炼的,被我将还丹点成,养就一身灵气,善能变化,水火不侵,又能套诸物;一名‘金钢琢’,又名‘金钢套’。当年过函关,化胡为佛,甚是亏他。早晚最可防身。等我丢下去打他一下。”

当年过函关,化胡为佛,甚是亏他。一句话道就出了如来的老底,是太上老君化胡为佛的,太上老君才是他们佛教的真正老大。

这可不是吹,在西游记中观音是如来那边的,如果没有这事,太上老君肯定不会和观音这么说。

所以,在西游记中佛教是太上老君点化而来,三清拜如来?不可能的。

“就连寿星也敢羞辱太上老君”的问题就不用多说了,没这回事。

原文说:

寿星又到。见玉帝礼毕,又见如来,申谢道:“始闻那妖猴被老君引至兜率宫煅炼,以为必致平安,不期他又反出。幸如来善伏此怪,设宴奉谢,故此闻风而来。更无他物可献,特具紫芝瑶草,碧藕金丹奉上。”

看小说阅读理解能力一定要跟上,这段话主要表达的意思是孙从太上老君炼丹炉中逃出让人感到意外。

因为太上老君是什么角色大家都明白,所以孙落在太上老君手里应该是“必致平安”的,但孙却“不期”逃了出来。这是拔高孙来衬托如来功劳的,而不是羞辱太上老君的。

另一方面太上老君是个好脾气,也不会去计较这些小事情。就孙从炼丹炉里跑出来的时候还把太上老君给蹙了个倒栽葱了,太上老君都一点也不生气……

3

让三清低头的不是玉皇大帝,也不是如来佛祖,是天道!安天大会就是玉皇大帝借天道大势压三清一头!从封神开始天庭的壮大,再到西游佛教崛起,道教一家独大被打破,三足鼎立大势已成,不可阻挡!

西游的故事大家都了然于心,佛教的势力和中土道教比差的还很远,而玉皇大帝这个三界老大坐的也不踏实!玉皇大帝坐下无人可用,通过封神大劫才拉了一批三教弟子,但是也是出工不出力,一个个小山头,虽然名义上是三界共主,但是九大天尊有几个听他的?玉皇大帝这个天庭之主当的也憋屈啊!佛教也是,封神大劫中拐走了一批人才,才算充实了家底,但是还是远离人间核心地带中土,佛教也想取得和道教一样的地位啊,佛教四大菩萨都是封神大战拐跑的,几大佛祖也不完全同心,所以如来和玉皇大帝是一拍即合!

两方各有想法,用安天大会来宣扬实力!孙都大闹天宫了,都打上门了,三清四御还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玉帝也只得去请如来佛祖!佛祖心里能没有数,这猴杀不得“那厮乃花果山产的一妖猴,罪恶滔天,不可名状,概天神将,俱莫能降伏;”罪恶滔天还不直接打入阿鼻地狱?还安排一场说走就走的赎罪之旅?其实还是畏惧后面的女娲娘娘!(这个在其他回答里我分析过,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处置好,佛祖就要走,玉帝派人喊住,要给佛祖庆功,名为庆功,实际是秀肌肉,你们三清四御不是不给我面子吗,我看你们敢不敢当众藐视天庭?佛祖也想借此机会增添自己的声望,一拍即合!因为玉皇大帝毕竟是鸿钧钦点三界共主,就算三清四御不给玉皇大帝面子,也要给背后的鸿钧面子!玉皇大帝就是要借此机会,站住道理,强压三清四御一头,三清四御也只有吃个哑巴亏!

西游世界中,佛教的崛起已经是不可阻挡,道家众仙也只能顺应天道!但绝不代表如来就高了三清一头,毕竟是玉帝设宴,如来是宴会主角,这场宴会代表着天庭!

4

如来因制服孙有功,玉皇大帝特地举办了安天大会答谢,宴请了“三清”,“四御”、“五方五老”等一众大神。不管是地位还是实力,“三清”都远高于“五方五老”,在安天大会上,太上老君为何要拜如来?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玉皇大帝的实力等同于“四御”,如果他亲自动手,制服孙是轻而易举的事,为何要宣旨如来?且如来也不费吹灰之力就将孙压在五行山下,玉帝有必要兴师动众为他举办这么一场盛大的宴会?

我们知道,《西游记》中佛、道两教并存,道教实力更强,但佛教后来居上且有超过之势。玉帝作为三界主宰,当然希望他们互相制衡,有利于统治。

孙大闹天宫时,以李靖、哪吒为首的天兵天将竟对他束手无策。好不容易二郎神出手将其抓住,太上老君却又让他从炼丹炉跑掉。而以太上老君的实力,要杀死孙是极其简单的事,玉帝隐约感觉到太上老君在放水,却又不敢明说。

玉帝知道到了抬高一下佛教地位的时候,于是他下旨宣调西天如来出马,很快制服了孙。玉帝特意为如来举办这场安天大会,给足了其面子。

太上老君自然明白玉帝的同意,但其一贯主张“无为”,依然保持低调,且有玉帝在旁,所以面对安天大会的主角如来,即使地位和实力比他高,仍以“拜礼”相见。

至于南极仙翁,也知道玉帝的用意,顺势拍一下如来的马屁,但绝无羞辱师伯太上老君之意。

坚持原创,我是烟斗的传说,欢迎交流关注。

5

《西游记》中安天大会确实有玉皇大帝召“三清”等人拜谢如来的描述,这取决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作者扬佛抑道的思想。

01.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玉帝传旨,即着云部众神,分头请三清、四御、五老、六司、七元、八极、九曜、十都、千真万圣,来此赴会,同谢佛恩。又命四大天师。九天仙女,大开玉京金阙。太玄宝宫。洞阳玉馆,请如来高坐七宝灵台。调设各班座位,安排龙肝凤髓,玉液蟠桃。

不一时,那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五气真君、五斗星君、三官四圣、九曜真君、左辅、右弼、天王、哪吒、元虚一应灵通,对对旌旗,双双幡盖,都摔着明珠异宝,寿果奇花,向佛前拜献曰:“感如来无量法力,收伏妖猴。蒙大天尊设宴,呼唤我等皆来陈谢。”

02.浓郁的扬佛抑道思想作祟

在中国神话传说之中,三清和如来都是圣人之列,都是鸿钧老祖讲道时候的座下弟子,属于同辈。而如来从最初的道教转到西天,自立门户成立了佛教,虽然属于开宗立派,但是也没有达到接受“三清”拜见的身份和地位。

所以说,这段描写和整部《西游记》中,为了扬佛抑道,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这是吴承恩当时想通过这部作品的探索,找到解决民生疾苦的办法,而急病乱投医,想发扬佛教吧。

03.结语

在《西游记》中,很多地方都有着扬佛抑道的思想透露出来,这部小说中所隐含的思想就有扬佛抑道的初衷。所以,出现“三清”拜谢如来这种情况,就不足为奇了。

6

以《封神演义》和《西游记》共同构建的中国二元神话体系中,是确立以昊天上帝为首,为唯一至高神,然后以鸿钧老祖、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如来佛祖、斗姆元君、观音菩萨等为各路诸侯,也可以称为王公大臣的中国神界治理体系的两本小说。

这两本小说的作者,构建这些时,都参照了当是现实中的中国封建王朝。你解读这两本书,就不能拿宗教来说事儿。

很多人老说,在道教里,太上老君才是老大,昊天大帝只是四御之一,亲,你也知道,这是宗教啊。大家在谈神话故事和神话体系,你非扯宗教,没意义。

经过封神演义,包括从封神演义到西游记这七八百年时间,到了《西游记》开场时,昊天大帝的无上地位,已经确立。他就是至高神,就是天道意志,九界无生灵敢违抗,凡敢违抗的,那结果就是一个死,或者被边缘化。

这导致,天庭和道教,原本一个个游手好闲的神仙生活,现在全得给昊天出力,大家于是很懒散,昊天大帝为了增加战斗力,进一步加强治理,就找到女娲,搞出了一只孙猴子。

结果,孙猴子一出,天庭和道教势力,果然是出工不出力啊。

于是,昊天果断开始扶持佛教,搞内部竞争,不然,大家都出工不出力,万一哪天,这方宇宙外更为广大的混沌世界,出了妖蛾子,那么,这方宇宙,不就毁了吗?

所以,才有了如来佛祖来降服孙这件事情,观音菩萨更是长驻天庭,这下,太上老君、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灵宝天尊)这般人,就慌了,知道自己错了。人家是领导,你敢再不出力,那就边缘化你。

大家也知道,就算是神仙,也会死的。而不死的资源,就掌握在昊天大帝手中。

所以,在安天大会上,大家才争先拜谢如来佛祖,甚至不惜互相诋毁,来向昊天大帝效忠。如来佛祖,身为昊天大帝现在的红人,大家不争先结交,肯定不行。

这种情形下,南极仙翁这个寿星才讥讽太上老君,那是为了自己师父元始天尊啊。

7

我国历史上有两本重要的神魔小说《西游记》和《封神演义》,这两本小说对中国的民俗影响是非常大。大到很多寺庙的建筑和塑像都参照书中所写,大到很多历史人物翥附会到书中说法,可以说,这两本书是中国古代神话的二个总结,书中的很多人物有相交的写法,如果要整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把这两本书的成书时间整清楚。

《西游记》成书于约16世纪中叶,《封神演义》成书大概于明天启年间,总体上,《封神演义》比《西游记》要晚几十年,大家都知道,《西游记》是扬佛抑道的。就是宣扬佛的,说佛家的任何东西都比道家高明。典型的就是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说了一个小小的孙把天庭闹得天翻地覆,整个天庭都把孙没有办法,此时玉帝无奈,只有派游奕灵官同翊圣真君上西方请佛老降伏。佛老来后,就收伏了,把它压在五行山下。

也许是《西游记》的牛吹得太大了,受到了很多本土人的反感,于是,根据传说改写了这部《封神演义》,《封神演义》反其道而行为,直接说开天辟地的事,那时无佛只有道,但那个道并不是道教,而是一个道,甚至西方佛老在书中都只是一个小小的仙而已,他的很多本事都得要与三清学习。

简而言之,《封神演义》是玉皇大帝无人可用,向三清要人,三清没有办法,只有封神,而封神之人必须去掉肉身,所以,借周代商之事,安排了要封神之人或神或仙参战,也抛弃肉身才成为神,在此件事中,佛老(书中接引道人)在万仙阵及诛仙阵中是帮了三清的忙的,就是说,三清和玉帝是差佛老的人情的。这个人清是需要还的。

再说《西游记》是佛主想让孙成佛及佛经东传,这两件事,三清及玉帝是清楚的,而这正好还佛老的人清,所以,水到渠成地让佛老来做他的事,不会去阻止他,这就是还了佛老当年之人清。

所以,三清要对佛老行拱手之礼,他们四人心知肚明。这不是作者笔误。

8

《西游记》的核心主线之一,就是弘扬佛教,贬低道教。

君不见:道教诸仙都控制不住孙,需要去西天搬如来做救星……

君不见:人参果树被毁,各大仙家无可奈何,佛家观音到场即可……

君不见:八戒、沙僧原本都为道家大仙,因为犯错而贬下凡间,所为的修成正果,皆是投入佛家……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所以三清拜如来,也是照此路线,绝非笔误!




9

道教文化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西遊记这株毒草遗祸很深,混淆视听,致后世之凡俗世人,只知礼佛,不知敬道,失了自强本心,轮为病夫态

10

首先在这里说明一下,西游记里的神仙世界,与别的小说里的神仙世界不一样,与中国传统的神话传说也不一样,甚至与现实里的佛教理论也不一样,比如:判官道:“陛下明心见性,是必记了,传与阳间人知。这唤做‘六道轮回’:行善的,升化仙道;尽忠的,超生贵道;行孝的,再生福道;公平的,还生人道;积德的,转生富道;恶毒的,沉沦鬼道。”看见没,西游记里的六道轮回,与佛教的六道完全不一样,所以大家阅读西游记,就只从西游记原文中找答案,不要扯到别的小说,因为那是两码事。

下来再说说题主的问题。在西游的世界里,最终极的大老板是玉皇大帝,原文:玉帝传旨,即着雷部众神,分头请三清、四御、五老、六司、七元、八极、九曜、十都、千真万圣,来此赴会,同谢佛恩。这是原文,写的非常清楚,自三清以下,都是奉玉皇大帝的命令而来,玉皇大帝让这些人谢佛恩,这些神仙就得谢,因为这是西游世界里最高存在下的命令!需要说明的是,如来这时候的地位,远远不及三清,他只是五老中的西天佛老。原文写到:仙女道:“上会自有旧规。请的是西天佛老、菩萨、圣僧、罗汉,南方南极观音,东方崇恩圣帝、十洲三岛仙翁,北方北极玄灵,中央黄极黄角大仙,这个是五方五老。这里交代的很明确,如来只是西天佛老,与三清中间还隔着四御。而且这时候的佛教势力只是地面各大势力中的一个,占据了一个大洲,还没有能力染指天庭,所以如来在天上的地位,根本不能与三清比较。众神之所以给如来行礼,只是碍着玉皇大帝的命令罢了。

再说说寿星,寿星在西游记里是个特殊存在,西游记里众仙都要为挨过劫数而拼命,之所以都听玉帝的,就是因为玉帝有蟠桃。可是寿星凭什么叫寿星?因为他是活的长才叫寿星的,可是他凭什么活的长?西游世界里,让人长寿的方法就那么几样,这寿星一个也不占,他凭什么活的长?寿星的续命的方法,我们不得而知,可是寿星的地位我们知道,他只是海外三仙之一,只是个偏远地区的散仙罢了,这次安天大会根本就没请他,他是听说而来的,原文道:寿星又到。见玉帝礼毕,又见如来,申谢曰:“始闻那妖猴被老君引至兜率宫煅炼,以为必致平安,不期他又反出。幸如来善伏此怪,设宴奉谢,故此闻风而来。更无他物可献,特具紫芝瑶草,碧藕金丹奉上。”这寿星必是有方法可以延寿,可是在天庭没有任何地位,天庭有蟠桃,不需要他;道教人多势众,占据天庭大多数,也不需要他。这次闻风听说了如来降魔的事,恰好佛教又没有方法延寿,所以赶紧过来投奔佛教势力,给自己找个好后台,卖个好价钱。原本就不是道教的势力,也不用蟠桃延寿,还想着投靠佛教,所以说话不留后路也是正常。西游记后文中,吃小孩的妖怪就两个,一个是寿星的鹿,一个是观音的鱼,这两者有没有联系?吃小孩与长寿有没有联系?是不是从这次安天大会之后寿星与佛教就开始了关于延寿的研究与实验?关于这些猜想,就是读西游记这本书的乐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