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有哪些让你醍醐灌顶、相见恨晚,庆幸读到的好书?

有哪些让你醍醐灌顶、相见恨晚,庆幸读到的好书?

2020-07-21 00:39阅读(113)

有哪些让你醍醐灌顶、相见恨晚,庆幸读到的好书?有哪些看的时候让你兴奋,无法自拔,庆幸自己这辈子看到了这本书,改变了自己的三观,让你极力想推荐给大家的书

1

来本实用的书吧,《刻意练习》

大家推荐的书,都很好,都很有启发,看了好像知道了很多?

但是呢?有什么用吗?

拿我来说,从小到大看了很多书,但是好像没什么用。

如果要我说说具体有啥好处,我可一点都说不出来


很多人也会这样,一边读着一些别人推荐的名著,一边疑惑自己到底在干什么。

我也是其中一员。

知乎上有个问题,读书多的人有什么不一样

什么气质啊,什么谈吐啊,比较抽象

具体点的,是说起话来文邹邹的

引经据典,什么”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还有的,涉及到灵魂境界了。

我的鼻子不是很灵,闻不出来哪个灵魂很有内涵,读了很多书

还好,像我这样的人很多,他们也闻不出来

最后我得出结论,想让别人知道你有文化

还是直接写在脸上比较好,弄的显眼点,满脸都是”我有文化“四个大字

别人远远的一望,很好,这个人牛皮极了

或者汉服一穿着,我就是国学的正统继承人了

后来,知道了马克思

有句话记得很深刻

很多人都在试图解释世界,但问题是改变世界

读书里的一些疑惑,就明白了一些

这些人,是在谈论这个世界是什么

他们提出各种问题,在不同的环境下,反思,批判

也许,这就是名著的价值

今年疫情爆发

真巧,加缪写过一本小说,《鼠疫》,描述了一个小城在爆发瘟疫后的情况

那么,对于瘟疫,对于人性,加缪给出了自己的思考

我们呢?看了之后,现实的情节就历历在目,也会产生更多的思考

作家们给出的方案,多半都只是理论上的

甚至他们也给不出方案来


对我来说,上一次读书受到的启发,现在早不知道忘哪去了

读书的价值,可能不是追求答案,而是思考

看了《三国演义》,只记得”尊刘反曹“

看了《西游记》,只记得”西天取经“

看了《水浒传》只记得一句”替天行道“

那我觉得,这就算是白看了

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改变世界

就是这么功利

《刻意练习》这本书,就是一本实用的书籍

学习也要讲方法

”一万小时出专家“是假的

通过刻意练习,人人都能取得成就是真的

刻意练习说,我们以为的天才

其实也经历着相当大强度的练习

莫扎特说过,他们说我是天才,这不公平

因为我每天都要高强度锻炼四个小时,这些努力却没人提起

刻意练习说,智商并不能代表一切

往往成功的,是那些智商一般,却勤勤恳恳的学生

刻意练习,纠正了很多很多学习方面的误区

这是一本实在的书,是一本读了就能在现实中运用的书

相信自己,也许就是最大的收获吧


2

谢谢邀请。

我觉得《毛泽东选集》真的让我相见恨晚哪,以前一直以为是谈论战争的书籍,所以很少去关注。

等你去看的时候发现,他说的不止是战争,他教我们从各个角度去看待问题,发现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去解决问题。要结合自身优势去发展事业,而不是削足适履。同时要接受新的观点,一成不变的东西是没用的。

连建立一个国家的难题,革命战争的难题都能解决,我们身边的事物又有什么不能借鉴的呢,不再抱怨困难,而是去直面困难,解决问题!



3

我读了几百本书,其实有很多好书都让我醍醐灌顶。今天就给你介绍一本我最近在践行,并且有奇效的书,读了这本书之后,我的效率提升了很多,之前一直接想养成但却一直没有养成的习惯也慢慢成功被养成了。这本好书就是《微习惯》。


我在很久之前就听过这本书,但是一直没有机会系统性的读读这本书,刚好最近五一有空,就认真地把整本书读了一下。

这本书其实就是在培养我们的习惯。我们在养成一个习惯的时候,我们经常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让自己能够在短时间内形成一种习惯。但是这样做的不好的地方,就在于很多情况下我们的大脑其实是抗拒让我们大脑觉得疲惫的事情,所以在这样的一个背景和条件之下,作者就建议我们去尽量培养一个叫做微习惯。

什么叫微习惯?


微习惯说的简单一点,就是微小的习惯,那作者认为其实如果我们设置的习惯在大脑这边,反馈的是一个非常简单,甚至连大脑都觉得非常可笑的任务的时候,那这样的一个习惯。

怎么样去设置微习惯?

我们要设置一个,我们自己都觉得非常可笑的习惯,比如说每天只做一个俯卧撑,那这样的一个看似非常简单的习惯会让大脑不再抗拒,用书中的话,其实就是不会消耗你的意志力。当大脑接受这个微习惯,并且愿意持续的每一天都去做这件事情,那我们形成这个习惯的可能性就会大很多。其实作者运用的就是当我们熟悉大脑的运作规律,然后我们再去顺势而为,这样成功的概率就会大大提升。

习惯并不是21天就能够养成的

书中还有一个概念,让我觉得非常的触动,就是我们一直认为习惯的养成只需要21天,但是作者通过一些科学实验证明,其实我们习惯的养成,平均养成的时间大概是要66天。


也就是说有一些人可能习惯的养成要大于66天甚至要100天或者更长,而有些人呢他形成的习惯就会比较快,有可能是50天,也有可能是更短,所以没有一个21天就能形成一个习惯的说法,这个是不科学的。


所以当我们能够去用一个非常微小的习惯去严格要求自己每天去完成,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包括大脑积极的反馈,我们就可以非常轻松的形成一个适合自己的习惯。


习惯最好不要同时培养四个或以上


作者同时强调了我们的习惯最好不要超过4个,每一次在培养自己的习惯的时候,可以从一个或者两个开始入手,等习惯都培养的差不多了,不需要大脑花太多经历去维系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继续开展更多的习惯培养了。



这本书我觉得是一本非常棒的适合所有人阅读的书籍,如果你也有养成习惯方面的需求,希望你可以读读这本书,你一定会有所收获。


我是每周读三本书的日更践行者,欢迎关注和讨论。

4

分享一本书,推荐一个人。

《论语别裁》,南怀谨。

这是我大概十年前偶然涉列的一本书,一个人。

人非圣贤,孰可无缺!

有兴趣,可以读一读,看一看。

当然,修心,在自我,书,仅供参考。

时间关系,先就这些吧。有空再深聊。

儒,释,道,通一。

5

每个人都有在一个特殊的情境下,遇到一个人、一件事、一部电影、一本书的经历。


在我隐约地感到想往某个方向努力,但是,又不知道该如何去做的时候,我读了一本书。

也正是因为这本书,让我每天好像多活了2个小时一样,并且从确定目标,到脚踏实地努力执行,从精神上的愉悦,到身体健康充满能量。

这本书是:《早起的奇迹》


南怀瑾大师说:能控制早晨的人,方可控制人生!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知道“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早起的鸟儿又从吃”这些关于“早晨有多么重要”的概念。

可究竟有多少人能做到每天早起,又有多少人能坚持下去,并且充分利用这早起的2个小时不断完善自己,使自己的人生发生改变呢?


作者简介

《早起的奇迹》的作者哈尔·艾尔罗德这个人本身就是一个奇迹,20岁经历重大车祸,当场“死亡”6分钟,脑补受到永久性损伤,面临瘫痪。

然而哈尔并没有自暴自弃,努力从重创中恢复,并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诉《直面生活:热爱生活,创造人生》。

29岁志得意满的哈尔在金融危机的环境下,负债50万美元,深陷再次陷入崩溃的边缘。

哈尔又一次从危机中走了出来,并开创了“神奇的早起”计划,一次又一次的经历成功,同时一次又一次跌落谷底,然后再通过自己的力量,将自己从危机中拯救出来,让自己的人生不断攀登新的高度。

如今,《早起的奇迹》已经帮助到越来越多的人,它是一本可以让你拥有面对一切挑战的积极心态,可以让你用最快的速度改变的自己的人生!


主要内容

该书从“早起的意义和收获、如何做到早起、早起以后做什么、定制属于自己的早起计划、如何培养坚持早起的习惯”几大板块,为我们详尽地讲述了一个改变人生的方法,早起!


精彩推荐

这本书并不厚,但如果希望真正地对自己能起到帮助,还是应该努力尝试通读一遍。

在这里,我将“早起以后到底应该做什么”的主要内容,分享给大家。


1.目的性静心——冥想(5-10分钟)

让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大家一定有过心情纷乱的时候,干什么都干不下去的经历吧。

心平气和,不要从一早起来就让自己陷入一种糟糕的情绪之中,作者建议先练习以下冥想,5分钟即可。


2.自我肯定

自我肯定是需要提前制定的,每天早上冥想之后,就拿出自己的“早起记录本”宣读自己的自我肯定宣言。

这份宣言包括:

  • 你真正想成为什么人?

  • 为什么想要那些(那样)?

  • 你必须成为什么样的人,才能得到你想要的东西(身边的榜样)?

  • 你必须做什么,才能得到你想要的?

  • 加入最激励自己的励志名言

这是一种有效提高自信的训练,同时让我们明确目标,并且每天不断强化目标,将目标转化为自己的动力,最重要的它会每天提醒自己“为了目标而去努力的行为”。


3.运动

用20分钟的时间去锻炼身体,跑步、瑜伽、健身APP都可以,运动可以放松心情,唤起身体的活力,最重要的是,它可以让自己一下子清醒起来。

可以把运动放在冥想之后,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任意调整。


4.阅读

不管你有什么目标,都需要自己做好充分的准备。

无论是要考研、各种认证、英语.....都需要付出实际行动才可以,这个阅读的时间,就是让自己在安静的环境下,踏踏实实地学习。

如果你什么考试都不参加,只是单纯地为提高自己,那这个时间就是最好的。

即使我们每天只看一小部分,你也会发现,它比平时蹲厕所、工作间隙等碎片时间更有效率。

我自己就是利用这个时间,半年时间内看完了几十本书:《重塑心灵》、《自卑与超越》、《活出生命的意义》、《非暴力沟通》、《孟子》、《像TED一样演讲》、《高能量姿势》、《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恰如其分地自尊》、《活好》............其中的很多本书还做了详尽的书评记录(列出来的这几本都写过书评)。

读书的好处,我就不多作赘述了,那些读过的书,就像你吃过的饭一样,会变成养分促使自己成长。


我个人在早起训练的过程中感触最深的就是:它确实让我感觉每天多活了2个小时。

平时要工作、写点东西、陪伴家人、专心看书的时间并没有完全保证,很多时候都是有一搭没一搭的看。但是做了早起训练之后,读的书越来越多,读的书越来越多,才有更高的认知,认知地不断提升促使自己的思想发生了变化,也更能充分地理解各种书籍......

这是一种良性循环,就像开启了潘多拉魔盒一样,让自己感受到无穷的积极变化。


其实还有很多让人“醍醐灌顶、相逢恨晚”的好书,但是我之所以推荐了《早期的奇迹》就是因为它在我迷茫,想做些什么努力改变,又不知道如何去做的时候,给了我一个契机。

我也很骄傲的说,我坚持早起已经300多天了,很感谢这本书!

我相信,任何一个认真贯彻执行这本《早起的奇迹》的人,一定会像我一样,感到自己的变化的!

最后,我想借用哈尔说的一句话:

不要尝试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要思考如何为他人的人生增加价值。



-----END----

感谢您的阅读!

6

可能会让你少走两年弯路的3本书!

想象一下这种感觉:

自己独自一人,走在荒无人烟的沙漠中。

没水没工具,也不知往东西南北哪个方向走。

就在快要放弃时,一个骆驼商队出现在远方。

这种情况,应该算是我“庆幸”遇到的,不过也不至于“醍醐灌顶”和“相见恨晚” (大脑不断思考运行中,以求加深对这俩词的理解)

言归正传,从毕业后转行转岗到目前为止,有3本书被自己“庆幸”遇到,直接在这里分享给你,以后如果发现了可以让我浑身颤抖和无法自拔的书, 会再回来更新~

第一本:《趋势的力量》

这本书目前貌似已经绝版了,不过电子版的在网络上还是可以搜到的

这本书是我毕业后,转行转岗的那段时间,整天抱着手机在浏览器各种搜索的时候,偶然发现的。

记得当时如获至宝,保存了电子版在百度网盘(为了下载加速还购买了会员),最后还一口气把它给读完了!

概括下这本书几个主要的点:

1.颠覆传统的职业就业观点,认为行业选择大于职业选择。

2.借力资本的风向标,根据投资融资资金流向,来选择有成长性的行业。

3.求职面试的时候,不要被动坐等通知,要用最大的主动性去开创自己的未来。

通过这本书的影响,我在网络上搜索了很多的行业咨询报告,选出了当时处于上升期的健康医疗、教育培训、物流等行业。

选出了行业,并开始在每个行业去尝试,尽量去体验,去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看自己是否会长久做下去,并最终确定了要在教育行业长期发展。

第二本:《华杉讲透孙子兵法》

我转行后刚上手工作,就痴迷于搜集各种快速工作技巧,幻想着短时间内做出不错成绩。

事实却是没有得到任何实质性进步,心态也似乎出现了问题,这个时候一位朋友给我推荐这本书,让我发生了一定的改变。

还是先概括下这本书几个主要的点:

1.我们总是喜欢把事情搞得很复杂,因为我们不相信简单。

2.要能等待能忍耐,一定前提下的“不作为”可以接受,盲目“有作为”可能会很惨。

3.孙子兵法不是先教人打赢,而是先教人认输,练好基本功增强实力,不抱有侥幸心理,最后自然能靠实力不战而胜。

通过这本书的影响,我不再痴迷于收集各种工作的小技巧,而是开始尝试从更加底层的角度,来找自己身上的问题。

后来发现问题就出在:太追求那些所谓的速成之“术”,而根本没有重视最基本的“道”。

这导致了我基础不扎实,所以没有太多实质上的进步,就好像万丈高楼平地起一样,基础不扎实,那大楼自然不稳固。

第三本:《思维力》

这本书是我工作成长遇到困难时,网上搜索发现的,而且也是这三本书中实操性很强的书(干货满满),甚至说看完就能直接用(只要你愿意把它用起来)。

我当初遇到的问题就是书中所说的:思考不清晰,学习不快速,表达不清楚(现在虽说比之前好多了,但是还是做的不够,有待继续提升)。

概括下这本书几个主要的点:

1.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和机器相比,独立思考,自主创新,解决复杂问题所需要的思维力,是人类的剩余优势之一。

2.万事万物的本质是系统,而掌握了系统的框架就把握了事物的本质,要学会用框架来思考和表达。

通过这本书的影响,我开始把书中提到的部分框架运用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并开始自己摸索建立岗位知识体系。

也有搜索积累并运用自己岗位相关的一些框架,目前还是做得不够好,准备解决了自己当下最紧急的需求之后,再去专门训练 。

这3本书可能并没有多么高大上,名字听着也并没有特别的优雅,不过的确是帮我解决了问题的书,希望能对你也有帮助。

最后,就当是鼓励一下我码字,可以花1秒钟时间,给我点个赞哦,多谢啦!

7

现在重点读的是《毛泽东选集》(一、二卷),这是领袖的文章合集,也是写给中国人的大书,这部书,将成为不朽的思想文化遗产,常读常新。

读书是需要段位的,你是什么文化背景、哪个年龄段、什么阅历和经历、目前担任什么职务或者角色?只有搞清楚了这一点,才能真正领悟到书中的精髓,否则即便有好书在手,也依然读不出名堂,甚至觉得“这是什么玩意”?犯了先入为主的毛病。

这就好比幼年读鲁迅,和中年读鲁迅,感受不仅大为不同,甚至可能相反。

我今年40,为什么要重温毛主席经典呢?因为我给企业做管理顾问,发现解决中国企业的问题,完全靠西方那一套也不行,这就是国情和文化不同,还有民族集体无意识和思维模式,更是存在巨大差异,所以根本不能照搬照抄。

而且在这一点上,彼得.德鲁克早就说过一段话:

“管理者不可能依赖进口。他们应该是熟悉并了解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只有中国人才能建设中国。”

简短的一句话,却振聋发聩。也正因为这样,原来我读的比较多的是彼得.德鲁克的书,他的代表作基本买完了、读完了,也偶尔还会去回顾和揣摩。当然我也读《科学管理原理》、《思考的技术》、《竞争战略》、《从0到1》之类,但相对来说,彼得.德鲁克的站位、清晰性和思想高度还是更胜一筹!他无愧于管理大师。

有人说德鲁克的书不具有可操作性,这一点我是不同意的,德鲁克一再强调“做正确的事”,远比“把事情做正确”重要,如果不把方向和何为正确搞明白,那不过是“为错误的问题寻找正确的答案”,你的操作性越强,可能错的越离谱。事实上,杀鸡根本用不上德鲁克这把牛刀!

当然,仅仅读德鲁克是不够的,毕竟,他也是西方人,书中几乎所有的案例都是美国的,在美国行得通的东西在中国未必行得通。所以,我们还是得从本国的管理实践当中去寻找,就像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成功实践,才有了毛泽东思想一样。

所以最近读书,就读《毛泽东选集》,一是重新温故了一些毛主席的课文如“老三篇”,二是增加阅读毛主席的一些小长篇,例如《论持久战》、《寻乌调查》。还有一点就是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去读,看看当时发生了哪些事、面临什么样的形势,这样就会对毛主席的著作理解更深一些。

《毛泽东选集》里的内容好在哪,无需我多说,对于我这样一个人力资源顾问来说,我最看重的是毛主席的心胸格局、思维模式以及对各种形势的研判、事物发展规律的准确预测,这些都是令人叹为观止的,何止醍醐灌顶、相见恨晚啊。

读《毛泽东选集》,让我增加了民族自信心,为我们国家能有这样一位伟大人物而骄傲,难怪有人说,是“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此言不虚!

关注头条号签约作者 @喻派职言 分享新思维、新寓言!

8

我们先聊一下题外话,也是题主所提到的事情,在《我是余欢水》这部电视剧,如果你只看到了“人不要活得太窝囊,学会抗争”,说明你没有把这部电视剧看透。

在这部剧中,除了告诉我们要学会和生活抗争之外,这部电视剧还揭露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就是人性的虚伪。

在《我是余欢水》后面一集之中,有这样一个情节:

一群人被绑到船上的时候,余欢水提出了一个“游戏”:每个人说出自己最卑鄙的事情,说的最阴暗的人可以活下来。

余欢水说:“每个人说一段自己干过最卑鄙的事情,说的最卑鄙的那个人可以活下来。”

这时老外说:“最阴暗的人应该受到惩罚,而不应该活下来。”

这个时候余欢水则说:“不,我们每天都在用美好粉饰着我们的卑鄙和阴暗,说过很多谎话,但很少总结自己的错误,一个人能够勇敢承认自己的卑鄙和阴暗,才应该活下来。”

在这里就是反映这个世界的虚伪和丑陋,你看到的未必是真实的,而在你没有看到的地方黑白不分,污浊不堪,每个人都在用伪善粉饰着自己的卑劣,这正来自于人性的伪善。

所以在这部电视剧中,我们不仅要看到人对于生活的抗争,更要看到人能够直面自己内心阴暗的勇气。

好了,言归正传,说完这些之后我们再来聊聊这个问题:有哪些让你醍醐灌顶相见恨晚的好书呢?

好书其实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一本适合自己的书,能够在当下的境遇中能让自己受益的书,我觉得都是好书。

对一个小孩子来说,一本童话故事就是好书,对于一个有经历的成年人来说,能够提升自己认知的书也是好书。

今天,我们就为大家简单介绍几本能提升自身认知的书。

《道德经》

好书有许多,但能够让自己醍醐灌顶,改变认知的书不多,而《道德经》就是这不多之中的其一。

《道德经》以无为作为核心,阐述了不一样的智慧,用辩证法的方式带给我们不一样的认知,让我们的智慧从三维真正上升到了四维。

比如在《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叫: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道德经》以辩证法的方式向我们阐述了其智慧,任何事物都有阴阳两面,我们看见的只是我们所看见的,但是在事物的背后,却藏着事物存在的另一面。

《人类简史》

《道德经》中所说的智慧,是让我们站在天地自然的角度去审视人类的问题,找出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比如说,在很早的时候,人和其他动物虽然说存在着食物链的关系,但是颇为和谐,但突然有一天,人类好像开了挂一样,智力瞬间提升,成为了继恐龙之后地球的第二霸主,从此这个食物链的平衡就被打破,人就凌驾于其他动植物之上了。

而《人类简史》这一本书和《道德经》的角度有一些相似,是站在一个很高的位置,讲述了人从原始时代逐渐进化的一个过程,就好像是站在月球上用显微镜观察人类几百年发展一样。

《史记》

《史记》是一本好书,但是,是一本难读的书,因为它的文字量太大,所以很多人即便想读,也和《史记》终究无缘。

而我们之所以介绍《史记》的原因,就是因为人生“以史为镜”,从曾经的沧海桑田之中,真正的看清不一样的世界,让自己避开人生的弯路和低谷,更能让我们看见自己在短暂片刻中过度执念的自身狭隘。

以上分享的这三本书,就是能够带给自己智慧的书,除了这三本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好书,都有着醍醐灌顶的作用。

对于书的选择,没有具体的标准,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希望大家都能养成爱看书的习惯,让自己的人生多增添几份智慧。

9

如果说提到好书,肯定绕不开经典。第一类是中华传统文化经典,《道德经》、《论语》、《庄子》《离骚》等,第二类是公认的阅读量影响力都很大的作品,比如《平凡的世界》、《围城》、《黄金时代》等,第三类是外国文学经典,比如《瓦尔登湖》、《追风筝的人》、《人类简史》等。

10

读书是一件奇妙的事情。有些书,也许立刻就会有所收获,也确实能很快地应用到生活当中。

而有一些书则是需要慢慢品味,他们就像一坛坛老酒,会随着生活阅历的增加,酝酿与醇香~

然而这两种书当中,都有能让我感觉醍醐灌顶,庆幸读到的好书。

先来谈一谈,读过立即有收获的那些书:

特别喜欢《刻意练习》、《终身成长》、《心流》、《拖延心理学》等等这样的书~

这些书在读了以后能使你立刻有收获,从而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读起来很轻松,而且很快能把书中的知识,进行尝试。对工作、生活、学习都有很大的好处。



类似这样的书籍能使你迅速收获很多知识,知道你如何高效学习,如何获得各种技能,如何搞好人际关系等等……

当你某一方面产生困惑的时候,不妨有针对性地寻找类似书籍看一看。没准儿你就能迅速获得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内心突然变得豁然开朗。



除了这些书以外,还喜欢看一些文学性的书籍。

这些书籍乍读起来也许收获没有实用型书籍那么立竿见影。却是能够深入灵魂的一种积淀。

也许你在某个时刻经历到某件事情,就会慢慢想起来其中的某些细节。你就会对这个故事感同身受。

类似这样的书籍值得反复阅读,也许随着年龄的增加、阅历的不同,你会从这些书中读到某些不一样的内容。

最近,我看了好几本文学类书籍,其中,《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和《远山淡影》这两本书,特别喜欢。

喜欢这一种读起来非常轻松的书籍。在读的过程中有一种一气呵成的感觉。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是一部自传体小说,作者塔拉将身边的人个性鲜明地描写出来,能感觉到他们的各种无奈。也能感受到她扭曲的原生家庭,描写如此真实,都在她的笔下行云流水般的展现。



透过《远山淡影》你能感觉到隐约的过去。作者是村上春树喜爱的作家石黑一雄的作品。

奇妙的构思,使人觉得入迷,两对母女,错乱的时空,却在述说着未出场的逝去的女儿——景子的故事。透露着淡淡的悲伤,虽然母亲精神有问题,对孩子冷漠疏远,却能感觉到一种深入骨髓的无奈。

故事代入感特别强,你能感觉身历其境,有悲伤也有恐惧。

特别喜欢石黑一雄,曾经看过他的《别让我走》,从此就爱上了这位作家。



读书最好结合起来看,无论是社科类的书还是文学类的书,都经常涉猎一些。这样,既能增长阅历,也能获得更深入思考的能力。总之,书中自有黄金屋,实际上好书实在太多太多,多的数不胜数,关键就看是否与你能产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