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李白被唐玄宗解雇,是不是正好符合他游山玩水的性格?

李白被唐玄宗解雇,是不是正好符合他游山玩水的性格?

2020-07-20 04:43阅读(89)

李白被唐玄宗解雇,是不是正好符合他游山玩水的性格?:李白是一个官迷,被皇帝解雇,是他人生事业上的一大挫折,怎么能说是因祸得福,刚好可以去游山玩水了呢?

1

李白是一个官迷,被皇帝解雇,是他人生事业上的一大挫折,怎么能说是因祸得福,刚好可以去游山玩水了呢?

古代社会出人头地的途径不多,当官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几乎唯一途径。所谓封妻荫子,光耀门楣。

李白家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贵族世家,据考证,李白祖上有可能是富商。在唐朝,商人是不被允许参加科考的。所以,李白要想从政,就得另外再找终南捷径。

李白先去了唐朝第一大都市——扬州。很多达官贵人都在扬州醉生梦死,李白想过去碰碰运气。不过他的运气不太好,由于他乐善好施,带的三十万钱,很快就让他挥霍一空。最后,家里的钱还没寄过来,他先病倒在旅馆里了。这一天晚上,病中的他写了一首诗《静夜思》。

在扬州没有遇到好关系,李白又辗转湖北、山西、山东、河南等地,表面上是游历祖国山水,实际上是给各地达官贵人投递简历。可是,李白一直到四十岁前后都没有遇到赏识他的人。

在这十多年中,李白去过一次长安,想在京城碰碰运气。他在长安参加了有黑社会性质的组织,还参与了一次械斗,手上有人命(李白自己在文章里说的),他感觉自己继续这么下去不会有结果,就果断金盆洗手,离开了长安,再次流落江湖。

直到李白四十二岁时,才在贺知章的推荐下,被唐玄宗知道天底下还有这么一个人。当时已经是天宝年间,唐玄宗特别喜欢阿谀奉承的御制诗,李白就被安排进皇宫,做了一个翰林,主要工作就是在皇室游乐时写写诗助兴。

李白想当官是有着他的人生理想的,他也几次跟唐玄宗表达过他对朝政的看法,可是政治经验老到的唐玄宗,在心底里是看不上没有多少政治经验的李白的。李白的心境大坏,就开始在长安城恃才傲物,惹的满城风雨。最后,李白的浪荡不羁,终于让唐玄宗身边的几个红人都看不下去了,李白被诋毁,唐玄宗念着李白是名人,不好随意处置,就给了一笔分手费,打发了去。

李白离开长安,心情是苦闷到了极点的,可是李白还是官迷心窍。在外地流浪几年后,听说安禄山准备谋反,就打算到朝廷告密。可是当时的政治大环境是皇帝在拉拢安禄山,李白的这个秘密,被当成了反动现行,就要被官府抓起来。李白心里觉得不妙,立刻撒丫子就跑了。

后来,安禄山果然反叛。李白在南方又加入了永王李璘的队伍,成为幕僚。可是,这个永王竟然要作乱,牵连到李白也被问罪。最后朝廷看着名满天下的李白已经快到60岁了,就没有重判,流放了事。

在流放途中,李白遇到大赦,要从白帝城回到扬州。老年后的李白在船上心情看起来还算不错,多吃了几杯酒,在晚上时看到江里的月色迷人,他要到水里捞月亮,淹死在了长江里。

关于李白去世,还有几种说法,捞月而死是其中最有浪漫气息的一种。这位谪仙人,应该也有仙人一样的死法吧。

李白从少年时就一直汲汲于功名,到了老年也还是如此。可是生性浪漫的他,实在不是玩政治的好手,所以李白一生都没有在政治上有什么建树。虽然李白被称为诗仙,但是在李白自己的认知里,他最大的兴趣是做官,其次是剑道,诗歌只是他的爱好而已吧。

2


公元744年,大诗人李白离开了长安。史书记载只有四个字:赐金放还。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唐玄宗赐给李白了不少金银盘缠,打发他回家了。

唐朝时期,不少文人在进京时都会把把自己的诗作献给权贵,然后谋求从政之路。李白也走的是这条路,在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帮助下,公元742年,唐玄宗让李白供奉翰林。

公元743年,这一年李白43岁,翰林待诏。很多人都认为李白是唐玄宗面前的大红人,有人开始讨好李白,也有人开始在背后说他的坏话。这就是年轻人进入职场要经受的重大考验,这一关过了就能够更上一层楼,过不去就难说。

李白在744年,就被唐玄宗打发出了长安,说明他并没有得到唐玄宗的赏识,相反被唐玄宗疏远了。更直接一点说,唐玄宗认为李白徒有虚名而无实材,不堪重用。

李白之所以进入长安,就是为了进入朝廷高层,一展胸中抱负,成为朝廷重臣。很显然,唐玄宗给了他这个机会,但他没有通过考察。

《国史补》这样写道,唐玄宗非常赏识李白的才华,允许他在自己面前脱掉靴子,可以随意一点。但李白却让高力士帮他脱靴子。当李白离开后,唐玄宗这样评价李白“固穷相”,意思就是说此人难成大器,一副小人得志的样子。

也就是说李白离开长安是自身的原因,表面上看雄心壮志、触怒权贵,实际上是因为他自己目空一切,傲慢自赏。从根子上来说,李白就是一个文学天才,政治白痴。

在翰林院时,李白的诗里透露着郁郁不得志和借酒浇愁的牢骚情绪。在唐玄宗看来,就是对朝廷的不满。皇帝用人最看重的就是忠诚,才能放在第二位。

并且李白狂放的个性,导致他与官场格格不入。因此也遭到了很多人的诋毁和诽谤,但李白根本都不以为然。在后人看来,李白傲岸不群、藐视权贵,实际上是被政治环境孤立,根本就没有办法呆下去。

表面上李白喜欢游山玩水,实际上不过是为了打发自己心中的苦闷罢了。如果真的以为李白喜欢游山玩水,那就是大错而特错。果真是如此,就没有必要进长安了。山水远在长安之外,不在长安之内。

离开长安后李白认识了杜甫和高适,三个不得意的诗人会面也走出了不同的人生轨迹。杜甫穷困潦倒一生,高适在后来的大路上突然顿悟,迅速成为了朝廷重臣。

李白则走上了另外一条路,安史之乱后,永王在江南叛乱,李白就是他身边的谋臣。叛乱失败后,李白也被抓了起来,并且是被自己的朋友高适下令逮捕。

虽然李白后来被救出狱,但从此梦想破碎,最终酒醉后在河里捞月亮淹死了。他的一生正像他的结尾,原本就是才能和时代错位,错误的在水中捞月,走上了不归路。

李白参加永王叛乱充分证明他没有政治头脑和政治政治才能,首先是选了一条错路,其次是也没有能力帮助永王叛乱成功,只能稀里糊涂地接受了一个悲惨的结局。

李白的命运告诉我们:做一个书生可以,做一个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是没有用的。纯粹的理想主义者在社会中碰壁后,往往容易变成颓废主义者。如果能够转化成现实主义者,也许能有一番作为,比如他的朋友高适就是如此。

3

李白被唐玄宗解雇可能是好事。在皇宫里写出的诗篇不一定有生命力,而游山玩水,陶治情操,抒发赞扬大自然壮丽山河的诗篇更有生命力。看看古代状元似乎没有太多杰作,反而有生活经历的人会写出许多经典杰作,状元文天祥投入抗元斗争中才写出《过零汀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那样流传千古的诗篇。

诗仙李白仗剑出川,是有济世建功立业思想的。李白42岁时得到唐玄宗妹妹玉真公主和诗人贺知章的推荐到了长安,李白很高兴,写出“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在皇宫任职三年,感觉施展不了自己理想抱负,厌倦了御用文人生活,表现了玩世不恭的态度,最终离开皇宫。在皇宫当中,唐玄宗对李白的才华很赏识,礼遇隆重,而有人由此嫉妒陷害李白,李白又恃才傲物,藐视权贵,对御用文人生活日渐厌倦了,始纵酒以自昏秽,还曾让杨贵妃磨墨,高力士捧靴,一些狂傲行为终不能为玄宗所用,所以三年后便被“赐金放还”。杜甫曾为李白写诗: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李白离开长安后又写下许多著名诗篇,像《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 / 别东鲁诸公》,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临路歌》等等。

留下了诗海中珍珠般诗句,如果继续呆在皇宫里可能写不出这样的诗句。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馀风激兮万世, 游扶桑兮挂石袂。

4

李白志在出仕,写了许多自我表白的诗文,出仕的意向坚定而又强烈。但由于高傲的性格得罪了杨贵妃,高力士,杨国忠等权贵,唐玄宗无奈给了一个体面的解雇,赐金还山,李白的心里很痛苦,但只能打掉牙往肚里咽。

5

李白性格:李白自年轻时就慷慨自负,不拘常调。他具有很强烈的任侠作风,尚武轻儒,脱略小节,轻财好施,豪荡使气。潇洒的生活态度在唐代的诗人中独树一帜,李白生逢盛世的唐朝一片繁荣,经济非常发达,百姓安居乐业,幸福指数也是非常的高的。李白生活在这样的时代,也是受到很多的积极的影响。这样的文化背景也是他性格形成豪爽的重要的原因之一。

在唐朝想要做官,普通百姓有两种途径。第一是考试,第二就是向达官显贵献诗文。

1.李白有一部分钱是来源于他的父母,李白父亲据说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商人,他还是算是一个富二代,在开元七年19岁的李白就开始在蜀地游玩,登顶峨眉山拜访名胜古迹时,写到了一首诗歌。诗当中写到,他骑着非常漂亮的骏马,作为一个很英俊的富家少年,沿途的路人都在羡慕得看着他。据说李白他的家乡是著名的产盐铁产地,而李白的父亲当年就是贩卖盐铁的商人,他还有两个兄弟,兄弟们都在打理家里面的生意。李白家族在当时也是绵州著名的富豪家族之一,家里这么富裕,李白游山玩水的花销自然是不在话下的。

2.是来自于他土豪朋友的资助了,要说李白当时最土豪的朋友到底是谁呢?无疑是当时的唐朝皇帝唐玄宗,在天保元年李白还是一个关系非常小的供奉翰林,但李白当时一心想要进入仕途中,自然是不满意自己这么一个小小的官职。郁郁不得志,空有才华没有办法施展的李白也在当时的长安城每天花天酒地,不是在长安里瞎转,耗费时间,就是跟他的朋友们在吟诗作对饮酒买醉。后来有人诬告李白说他的诗都是写来讽刺杨贵妃,而杨贵妃就在唐玄宗的耳边一直吹风,劝他打法李白走,不让他在朝中继续当官。唐玄宗遣散李白的时候就给了他一大笔银子,500金。

3.就是吃软饭了,虽说吃软饭这个名声听起来不太好,但李白的婚姻每一次都不简单,他三次都娶了权贵人家的女儿,其中两次新娘都是白富美,他还是以入赘的身份嫁入别人家的。李白的妻子都是豪门出身,李白的魅力真的没法抵挡,连当朝的公主贵妇,为了见他一面都愿意大费周折送礼物求见,可见李白这样的确算不上是吃软饭。

以上历史资料显示李白的性格较豪放开朗,因为家境不错,现代的话讲富二代没有忧愁,所以不把小恩小利看在眼里,十几岁的在外漂泊旅游,开阔眼界无形中使得李白所学知识活学活用,李白当时在唐朝政府是官员,对其政府部门工作也算是高薪了又是白领级的工作人员,由于常接近唐玄宗的宫里人员对他们的腐败及不良风气看不贯,按李白的脾气是豪放不羁,常饮酒而且作诗风刺李隆基们,不过李白的风刺介于温和派,李隆基担心李白常饮酒口风不严误自己的事,所以解雇李白给了遣散费。

李白自少年就是远走旅游式的生活,家里没有负担,长大成家岳父岳母家的殷实也是为自己的生活富添力量,所以,李白性格虽是豪爽,但也不是游山玩水的性格,当初的唐朝政府工作时的讽刺诗句留传在世,因自己也是有抱负的青年,但心里知道自己势单力薄改变不了唐朝李隆基时代,介于当时民众生活幸福指数高,经济文化发达,也适合了当时李白的旅游远行~但是按现代讲李白需要办护照才能回自己的家吧!(图片Cr浏览器)

6

在我国历史上有着独特地位的李白,不仅仅是诗仙,还是一位“走仕途”的人物。

李白是想要建立一番功业的

相比于李白的诗作,他的为官经历知名度倒显得不那么高了。李白是有着远大抱负的,想要通过做官来实现自己追求功业的理想,后来他也如愿了,虽然过程很坎坷,但最后李白还是做了官,而且当时的唐朝董事长——唐玄宗,对李白很是看重,李白进宫见唐玄宗时,这位老板是“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那是相当有排面了。

但是唐玄宗对李白看重的点,主要是李白的文学天赋好,诗写的不错,而那时候,唐玄宗给李白的差事,也是让李白跟着他,进行“赋诗纪实”,虽然李白成了唐玄宗身边的人,但这种看重,和李白的初衷不相符,毕竟只是写诗什么的,和正儿八经朝堂之上处理政事的大臣,是有着天差地别的。

后来的李白对于这个御用侍从文人的工作,也是干的很随意,在受他人告点状之后,唐玄宗对李白也是不那么待见了。

离职的李白与游山玩水的关联

其实李白退出这个官场,不能说是被开了,可以说他是自己辞职的,而唐玄宗就是顺水推舟批准了离职,然后李白就离开了官场,浪迹天下了。

后世对于李白的了解,大多都是他的诗,而且李白的诗作,可以说十分有气场,“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通过看这些诗,就会感觉李白是那种自带“豪迈属性”的人物,而且李白还有一个传播度高的爱好,就是喝酒,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对于李白的一个直观印象,就是一位潇洒人物,游山玩水,饮酒赋诗,不亦乐乎。

那么李白的离职,是不是就满足了李白游山玩水的性格呢?

当然不是啊。

李白是想从政的,从唐玄宗那儿离职之后,后期的李白曾在安史之乱时期,加入了永王李璘的阵营,想要以此为阶梯,报效国家,但是后来,当时的唐朝公司内部产生了摩擦,李璘阵营被唐朝官方派兵镇压了,李白也因为此事牵连入狱,后来被判处流放夜郎。

之后被赦免的李白,心中的从政报国之火仍然没有熄灭,依然想要为国出力,为此也是找了许多门路,可是最后也没有如愿。

李白自始至终,都希望能够在仕途上走出一条宽阔大道来,希望实现他自己安社稷、济苍生的理想抱负,可是造化弄人,李白终究没有在官场上得志,反而在诗文创作上展现了惊人的天赋,留下了许多传世之篇。

由此可见,李白当初从唐玄宗那儿离职,和李白之后游山玩水的活动,并没有必然联系,这就像一个官员喜欢旅游,但并不耽误他的工作。

李白游山玩水、饮酒赋诗,洒脱无比,但是按照他的心想,他还是希望能够在从政一途取得辉煌成绩的。

7

是的,但于李白来说,骨子中是想当官的!

天宝三年(744),李隆基对他失去了兴趣,李白被“赐金放还”,相当于现在比较体面的辞退。

鲜为人知的是,在京三年期间,李白求见了一些达官贵人,希望对自己有所帮助,其中包括当时宰相张说的儿子张垍等,但张垍对李白表现冷淡。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那种孤寂,常人难以想象。安旗在《李太白别传》写道:“卿相实无荐贤之心……始终徘徊魏阙之下,不得其门而入。”

长安之行,对李白来说是一段极其不快的经历,于是发出“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的怨言。愤慨不平中,写下了《蜀道难》、《行路难》等千古名篇。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道:“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此句被解读为李白消极的人生态度。事实上,此句也是他对人生的喟叹,空有忠君报国之心,梦想难以实现,从而引发悲愤之情。

《行路难》大约写于天宝三年,“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写的就是他当时郁闷的心境。而文中的“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表面看他有隐居和退出官场求索的想法,事实上,他以退为进,连用两个典故,希望有人提拔重用他。“垂钓碧溪”说的是,传说姜太公在磻溪钓鱼,周文王外出打猎遇见了他,请他去帮助治理国家。“乘舟梦日边”这则典故,传说商代伊尹曾经梦见乘舟经过日月旁,不久他就受到汤的聘请。

到了天宝末年,李白深感空有抱负不能实现,内心更为煎熬,发出了“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感喟。

可李白毕竟是李白,无论遇到多少挫折,他的信心始终没有动摇过。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就是他,对自己的才气从来没有怀疑过,对钱财更是看得风轻云淡。每当陷于困境或遭受打击的时候,他都没有放弃对机会的捕捉,正如那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不停地赶路,每到一处就与当地的官员上书赠诗、应酬宴请。直到他进入暮年,都没有放弃他的仕途梦。安史之乱前,他还上书给戍边英雄哥舒翰,希望他“一呼三军皆披靡”,有讨好巴结之嫌。










8

亲,自己想要去游山玩水而上交辞职信,差不多是你开除老板啊!这时,你心里的感觉跟你被老板开除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

李白或许是挺喜欢游山玩水的,终其一生确实去了很多地方。

但这并不意味着李白在仕途没有追求啊。他在开元二十二年的时候,就写过《明堂赋》献于玄宗。本意是想要得到玄宗赏识。奈何那会儿玄宗没啥反应。于是,他在第二年(开元二十三年)又写了一篇《大猎赋》托人进献给玄宗。奈何玄宗还是没啥反馈。不过,这一年他游长安,结识了贺知章。其后他又给玄宗的老妹玉真公主献了一首诗。玉真公主大概是比较喜欢吧。所以,后来玉真公主和贺知章都在玄宗面前大为褒奖李白。

于是乎,李白终于在天宝元年得到了玄宗的赏识,入驻翰林院当了待诏。但是,好景不长,他没多久就被玄宗的女婿张垍排挤出了翰林院。不过,这事情也没啥意外的。因为张垍和李白的关系本来就不怎么样。李白在开元十八年就有去长安,拜谒张垍的老爸,时任的宰相兼文坛领袖张说。换言之,李白和张垍很早就认识了。他们两人的关系当初若是好,李白大概也不至于拖到这么后期才被玄宗诏翰林院。

另外,你也别觉得李白被玄宗解聘了,他就再无仕途追求了。其实,李白一生对仕途都挺有追求的。安史之乱那会儿,他还主动去投了永王李璘,还为其写了《永王东巡歌》。后来嘛,李璘被肃宗处理了。李白也因此被肃宗流放夜郎。

9

李白曾经也是一个很有理想抱负的大好青年

年少成名,注定了他对自己有着很高的期望

曾写过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官场却恰恰是才能不是主要的,要会站队,官官相护

在盛世大唐,李白注定只能如孔雀一般,只能成为一个装饰品

可是恃才傲物的性格让他对权贵不能逢迎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因为狂妄的性格得罪了太多人,但是官场上的等着看他笑话的人大有人在

空有一身才情一腔抱负无处施展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也许留下一封世界很大,我想出去看看的辞职信,但是内心却是更多的无奈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世道无常,只能选择与自我和解,失望是有的,但是梦想不能停止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我们作为芸芸众生,即欣赏他们的才情,也感叹他们的不幸

史家之不幸,诗家之大幸



10

当然不是!李白的理想是致君尧舜,本以为自己的理想很近了,没找到来了这一出!

李白离开京城后写的那首诗:“行路难,行路难。”“玉渡黄河冰塞川,江登太行雪满山。”这难道是他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