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谁能解释一下黄河南河道几乎90度,北岸是平的?

谁能解释一下黄河南河道几乎90度,北岸是平的?

2020-11-17 14:01阅读(59)

谁能解释一下黄河南河道几乎90度,北岸是平的?:首先非常感谢在这里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让我带领你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1、多年泥沙淤

1

首先非常感谢在这里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让我带领你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1、多年泥沙淤积,黄河济南段已经变成悬河,

2、黄河中下游段多呈弯曲状,对南岸河床的冲刷更强,

3、济南的城市布局,北岸是自然村落,而南岸是高楼林立的城市,北岸是黄河滞洪区、行洪区,城市防洪设施用地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2

谁能解释一下黄河南河道几乎90度,北岸是平的?

河流两岸总会有一面缓坡,一面陡坡,两边缓坡或者两边陡坡的情况也可能同时存在,但整体上河流的冲刷效果会遵循一个比较有趣的结果,在北半球就是右岸冲刷比较严重一些,反之在南半球则是左岸冲刷会比较严重一些,造成这个结果只有一个原因,就是地球自转!

上图即长江出海口的卫星图,从这张照片中可以看出一个非常明显的结果就是出海口是比较平直的,因此从理论上来看并不会因为转弯等情况导致左右岸冲刷效果不一致,但事实上在这个比较平直的河道上,靠近上海一侧(西侧)的河道冲刷效果比较强,而崇明岛方向则明显比较弱,而且泥沙淤积形成了江心岛!再来对比历史上长江河道的历史变迁,我们更可以清晰的看到这个效果!

靠近上海一侧的冲积平原“制造”效率明显低于东岸,不过仍然在冲刷下制造了大面积的平原,这是因为长江已经到了出海口,流速变缓,冲刷效果降低,但仍足以影响淤积速度!下面我们了解下为什么地球自转会对河流造成那么大影响!

关于地球自转的发现和科里奥力

地球是一个球体这其实古希腊时代就已经被认知了,但地球自转直到哥白尼提出日心说才被提及,被用来解释太阳和月亮以及繁星东升西落的现象,大家都觉得非常在理,不过却没有一个人去发现随地球自转而来的有趣现象!

  • 证明地球自转的傅科摆

1851年傅科在巴黎做了一个实验,用一根长达67米的金属丝悬挂了一个28千克的铁球制作了一个巨大的摆,开始摆动后铁球会在下方的沙盘中留下痕迹,这就是著名的傅科摆!

上图只是示意,因那个巨大的摆工作起来动静颇大,而且实际中摆的角度变化是很慢,不够直观!当然更重要的是假如地球不转,那么摆的角度是不会变化的!傅科从物理角度证明了地球是自转的,在北半球45°的位置,2天围绕中心转一个周期!

  • 地球自转形成的科里奥力

爱好科幻片的朋友应该看过一部美剧《无垠太空》,上面有一个非常考验各位科普常识功底的镜头,即在谷神星空间站内一个倒酒的片段,从酒瓶口倒下出来的酒并没有垂直向下,而是拐了一个诡异的角度才落到酒杯里!

这是因为谷神星内部已经被挖空了,自转形成的“离心力”可以让大家站立在内侧面上,但这是在赤道地区,如果离开赤道那么除了自转形成的离心力以外,还有一个因地面倾斜构成的侧向力,这个力会导致人体非常不舒服!

地球则刚好相反,它以引力让我们站立在地球上,但同时在自转,除了赤道地球受力角度完全相反以外,其他位置都会有一个引力与离心力的合力,但地球非常庞大,而且24小时才自转一周,因此我们根本就感觉不出来!

科里奥利在1843年出版的专著《固体力学和机器效应计算教程》中描绘了这种“复合离心力”,也就是后来所说的科里奥力或者科氏力,不过科里奥利当时描述的并不是地球,而在球体表面旋转时不同表面受力影响。

与地球自转相关的几个有趣现象

首先就是就是我们夏季经常见到的台风,各位稍微留意下就能发现北半球的台风都是逆时针的,而南半球的台风都是顺时针的,这就是地球自转形成的。

还有就是大气环流,全球大气流动除了冷热空气的对流为主要原因以外,其他就是地球自转形成的各个风带!

还有一个就是河流的流向与冲刷效果,我们所说的河流与地球相关只能引用流速平缓,转换比较平缓的区域,如果在大转弯或者之字形转弯,那么首先就得遵循流体力学的规律,即流速高的区域会被冲刷!

比如像这种急转弯的区域,水流对河道两岸的塑形力是非常强大的,转弯外侧不断被冲刷,而内侧则不断淤积,河道不断向外移动,甚至在红圈转弯处年长日久后打通,河流改道!

此时用中学时学的河流冲刷方向判断就不灵光了(北半球右手摊开朝天,四指指向河流方向,大拇方向就是河流冲刷比较强的一侧,南半球左手)。强龙不压地头蛇,在局部地球自转还是要屈服于地形。而黄河南岸被冲刷,北岸是平的,理论上确实是这样,但实际更多的还是地形因素更大一些。

3

这是一个很常见的现象,所有河流都有这样的特征,其中一侧河岸受到的水流冲刷更严重河岸陡峭,而另一侧河岸则有大面积泥沙冲积形成的滩涂,主要是地球偏转力的作用。

地球在自转,地球上所有的物质都在随着地球自转而运动,而河流等物质集合本身又有向一定方向流动的趋势,惯性使然使得河流在流动的时候依然保持自己的运动方向,但抗不过地球,于是形成了有运动的叠加,河流(北半球)相当于受到了偏转力,河岸提供了这种力,而力是相互的,于是河流的一侧就被冲涮的比较严重。

在北半球,地球偏向力的方向可以用简单的方法确定,伸出右手手心向上,大拇指指向的方向就是地球偏转力的方向,方向同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垂直,因此一个向南流的河流,其西岸受冲刷严重,向东流的河流,其南岸受冲刷严重;南半球可用左手判断。漩涡等水流情况也有这样的特征,北半球漩涡肯定是逆时针的,在南半球是顺时针,台风也有相同的特征。黄河大体上是向东流的,南岸受冲刷严重,而在河套地区,那里是黄河的“大几字”拐弯处,那里的河岸就不是南岸受冲刷严重,因为根本就没有南北河岸嘛。

这一现象可以通过较为简单的试验仪器证明,例如傅科摆。傅科摆是吊锤的悬垂构造,给它一个初始的能量,本身它会是沿着受力的反方向运动的,但是摆动一会后,傅科摆摆锤就会有更复杂的运动路线,在北半球摆锤的运行轨迹会缓缓向右旋转。傅科摆也是证明地球自转的最简单办法。由于这种现象的存在,那些远距离、高速度、较低质量运动的物体,就必须考虑偏转力的作用,导弹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的过程中,都要考虑其影响,才能制定最精确又最近的飞行方式。

偏转力的存在也使得丢不同地区的气压带、风向带不同,举个例子:欧洲接近西风带,有西风从大西洋携带来大量的水汽,全年降水丰沛,不适合农作物的生长,但是适合牧草的生长,因此古时候欧洲畜牧业发达一些;而亚洲东部地区则受信风影响,一年之中有盛行风向的转变,于是半年多雨半年少雨,恰好和小麦农作物的生长周期适应,因此古时候农业发达。

这个问题看着简单,但在高中地理中用了相当的篇幅介绍了地球的风向带气压带的分布,是从实际现象获得的简单规律,在牛顿的研究成果出现之后200多年才被科学家发现并且总结。

4

这个问题并不复杂,如果你生活在黄河岸边,这里的端倪就会发现了。我们先看看黄河南北岸真有这么大差别,河道南有90度弯曲,北岸是平直的?看下图:

上图是河南开封、兰考一带黄河河段,从图中看出正如题主描述,不仅如此,黄河从兰考向北拐弯以后,到了山东境内的河道也具有这种特征。

黄河切开太行山,经过桃花峪之后,进入了平原区,河道开始展开,变得弯弯曲曲,这是任何一条河流的下游所呈现出来的特征,那么河道究竟要怎么弯曲呢?我们看看下图:

上面这条河流弯曲似乎是看不出偏向,弯曲呈左右对称,当然这条河流不大,径流并不是十分丰富,是一条小河,虽然不能与黄河相比,但无论是大河小河河道弯曲都有共同的成因。对于黄河来说南岸弯曲成90度,北岸平直,南北弯曲却是不对称,这又是为什么呢?

一条河流弯曲受两岸的地质地貌、地转偏向力,植被覆盖、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影响。

河流是自然界中最活跃的一种外力作用形式,一方面表现出强烈的侵蚀作用,如使河谷变深,形成V型谷,如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峡谷。另一方面又起到建设作用,把中上游的泥沙带到下游形成三角洲或淤积成岛屿,如长江三角洲和崇明岛。

黄河进入平原区后,河水对两岸的侵蚀与建造却表现了差别,对于南岸表现为侵蚀强烈,而北岸建造旺盛,为此南岸会越来越弯曲,河道向南偏,而北岸泥沙淤积,加之河流动力作用,削高填低,北岸会越淤越平直。黄河为什么要侵蚀南岸呢?

这是因为南岸地势低。黄河南侧不远的地方有一条淮河并行,淮河河道就处于断陷谷中发育,北岸的支流颍河、洪河、西肥河、涡河、沱河等河道几乎沿着断裂带形成,受河水侵蚀作用影响,黄河与淮河之间的区域逐渐被这些支流侵蚀,地势由黄河河道向淮河倾斜。地势倾斜程度见下图:

我们利用卫星数据做了一张由黄河北岸向南岸的地形剖面图,图中明显可见看出,黄河河道成了最高点,成了流域内分水岭,而且南岸地势比北岸低很多,接近20米。河水受重力影响,对南岸侵蚀加大,为此形成了南岸侵蚀,北岸堆积现象,受侵蚀的南岸变弯曲。

为什么弯曲成了90度呢?

这是人类的杰作,黄河在华北平原上驰骋,它是不会受到束缚的,可是人类却接受不了,几千年以来,人们在河流两岸开垦为耕地,从此人类进入农耕文明的时代。人们承受不了河流改道,那里是他们辛辛苦苦创造出来的幸福家园,为此就要开始筑堤,怎么筑堤?筑在南岸北岸?根据河流运行规律,选了容易受到侵蚀的南岸,根据明代水利专家鄱季驯的筑堤方法,按下列图方法筑堤:

束水攻沙,以河水带沙,筑成格堤方式,对拦河大堤起到最好防护。而格堤与拦河大堤相互垂直,成90度角。鄱季驯这种方法,对黄河治理特别见效,300年黄河没有决堤,我们至今治理黄河还学习他的方法。下面卫星图锯齿状我们现在修建的格堤。

黄河南岸每一处成90度弯曲都是低地,也是未来的溃决口,历史上花园口、兰考县,山东京杭运河交叉口处都曾溃堤,这些溃堤口一个共同特征都在南岸,表明南岸是受侵蚀岸,人类修建拦河大堤也是建在南岸上居多。

》地转偏向力影响

黄河地处中纬度受到地转偏向力影响达到较大值,它是分分秒秒存在,侵蚀南岸,但这不是主要因素,主因还是两岸地质构造不对称,南岸侵蚀太强的缘故。

假如黄河不受人类束缚,河道早袭夺淮河,与淮河成为一个河道入长江或黄海了,也许再经过千百万年淤积,淮河淤高之后,又开始一个轮回,才开始侵蚀北岸,袭夺海河支流入渤海。反反复复五千年,塑造成了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

黄河就是一条有个性的河流,也是一条有脾气的河流,就是这么一条河流却哺育出了优秀中儿女,有脾气、有个性才是有才华的的“母亲”。

5

感谢提问,黄河并非完全呈东西流向,因此没有特定的河道用南岸和北岸并不科学,用河流流向的右岸和左岸更为妥当。不过题主描述的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现象,其实不仅仅只是表现在黄河河道上,一般情况下北半球上的所以河流都会出现这种南岸侵蚀比较严重,而北岸则逐渐淤塞的现象(南半球相反),这一题考核的重点是地转偏向力对水平运动物体带来的影响。

乍一看这个“地转偏向力”还比较高大上,但它实际上就是一种惯性力。我们都知道,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的同时也沿着自转轴自西向东自转,受地球自转的影响,地球表面一切运动的物体都会受到与其运动方向相垂直的力,这种力就叫地转偏向力。

从上文的分析可以得出,地转偏向力是由物体水平运动力、地球自转动力以及地球引力三方面的合力而形成的,并且这个力只能改变水平运动物体的方向,并不能改变其速度。

如果分别从北极和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话,前者看下去地球成逆时针旋转、后者看下去地球呈顺时针旋转,因此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处在南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方向的改变是不一样的,即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并且越往高纬度偏转越厉害,而在赤道上运动的物体由于地转偏向力为零,不发生偏转。

基于地转偏向力在极地表现得更为显著,而向赤道方向则表现为逐渐减弱直到消失在赤道上的这一特性,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选择在低纬度地区建设航天发射中心,或者将火箭运抵低纬度的公海进行发射,主要就是为了减少或者避免地转偏向力对火箭发射的影响。

题主所说的黄河左岸比较平直、右岸弯曲几乎呈90度的情况,“罪魁祸首”恰恰就是地转偏向力在“作怪”。

众所周知,黄河是我国北方大河,干流大致处在北纬35~40度左右,而这一纬度范围属于中纬度地区(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受地砖偏向力的影响,河水对右岸的侵蚀较为严重,因此出现了黄河左右两岸不同的侵蚀状态。

除了黄河之外,国内还有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它就是处在长江入海口的崇明岛,同样受地砖偏向力的影响,其北汊由于泥沙沉积越来越多最终将会与江苏南通连为一体,而南汊位于右侧且流量更集中,泥沙不易沉积,河道也比较通畅。

总之,地砖偏向力的影响无处不在,大到航空航天、火车轨道的磨损等,小到用弹弓打猎等等,只要我们平时多加观察就能总结其中的规律。

6

我感觉是地球自转形成的原因,出现断崖是因为黄河河水前一段时间调水的结果,河水暴涨暴落造成的,

7

地球自转离心力导致。北半球的东西走向河流都是这样。南半球的正好相反

8

郑州以下的黄河河道原先是济水河道。

济宁:济水到此变的平静、安宁。

想当年,济宁以前的济水河段都是汹涌澎湃的,济水河道宛如峡谷一样,水流湍急。

黄河南岸为什么陡峭?是因为古河道的主河道靠近南岸,水深,水急,从河道底部翻卷上来的水流对河岸进行冲刷,形成了目前陡峭的南岸。目前的黄河看似要断流,形成枯河,但其实南岸河道还很深很深。北岸按说也和南岸一样,但因黄河慢慢形成地上河,主河道以北的河道慢慢被泥沙淤积,流速一年比一年慢,形成滩涂,所以,也就变得比较平了。

我的回答希望令您满意。

9

地转偏向力影响,河道必定是不对称的,横截面一定是一个?型,是正是反就看你怎么看了。

北半球的话如果你面向河流下游,界面就是反过来的?,如果面向上游,那就是?。南半球则相反。

地转偏向力这个东西,但凡是地球上处于直线运动的东西,都会被地球自转带跑偏一点,这就是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所以黄河的河水主要冲刷河道右侧,也就是你说的南河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