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印度未来能否依托人口成为拥有完整产业链的国家?

印度未来能否依托人口成为拥有完整产业链的国家?

2020-11-06 12:04阅读(60)

印度未来能否依托人口成为拥有完整产业链的国家?:印度未来能否依托人口成为拥有完整产业链的国家,这个问题,取决于两点。一是怎么样算是拥有完整产业链。严格

1

印度未来能否依托人口成为拥有完整产业链的国家,这个问题,取决于两点。

一是怎么样算是拥有完整产业链。

严格来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国家能够拥有包括所有行业的完整产业链的,所谓拥有完成产业链的,也只是相对来说。比如中国拥有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和525个小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从而形成了一个举世无双、行业齐全的工业体系,能够自主生产从服装鞋袜到航空航天、从原料矿产到工业母机的一切工业产品,很多人因此认为中国拥有工业的完整产业链。

但是我们也都知道中国的铁矿大部分是从澳大利亚进口的,大豆大部分是从美国和巴西进口的。由于中国很多工业产品的产量世界第一,因此大多数关键原材料都是从国外进口的,中国的石油对进口的依赖程度也是非常高的。从很多工业品的产业链上游来看,大部分芯片、工业控制软件、企业管理软件、关键性技术也都仍然掌握在西方国家手里。特别是在一些高精尖产业上跟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仍然有很大的差距,目前我国很多高精尖产品都需要进口,比如芯片、高端医疗设备、精密仪器、高端数控机床、特殊材料、发动机、高端轴承等都依赖进口。

因此完整产业链只是相对来说,严格意义上,中国也没有所有行业的完整产业链,美国也没有。不能要求印度拥有完整产业链。世界是一体化的,大部分行业,如今都高度依赖世界各国在资源、人才、技术、管理上的配合与协作。比如一架波音飞机,有超过400万个零部件,由分布在65个国家1500个大企业和15000多家中、小企业协作生产。单凭任何一个国家来完成独立生产,都有困难。

二是如何从零开始到拥有产业链。

印度的情况其实和中国类似,印度人口已经非常接近中国,印度人口在未来十年内超越中国已经是确定性事件了。当印度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其庞大的人口基数,必然对全世界的企业带来巨大的吸引力,就像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外企蜂拥进入中国设立工厂、分公司一样。印度并不需要自己来从零建设产业链。中国当初用市场换技术,印度也当然会走同样的路。以前印度市场上的中国手机都是从中国国内生产出口到印度的,但是现在我们知道,包括华为、小米、OPPO、VIVO、苹果等手机厂商,还有代工企业巨头富士康等都在印度设立了工厂,并且不断在扩大规模。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印度的外国直接投资规则(FDI),该规则要求企业至少有30%的产品要在当地完成生产,在满足这个要求之后企业才能在印度建立零售业务。印度可以用这条规则或者进口关税等措施来迫使外国企业把生产工厂搬迁到印度,这样印度就可以从零开始拥有全产业链了。因为拥有十几亿人口,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外商企业自己就会进入印度建立完整产业链。而印度的本土企业也会在同外资企业的竞争下逐步发展起来,因为作为民族国家,本国人也都会倾向于支持民族企业发展。

中国的故事必然还会同样发生在印度。印度也会建立起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但印度能在多少产业上建立起竞争优势,最终能否成为新的世界工厂,则要看印度经济总量的增长情况。由于中国的先发优势,印度很难像中国这么成功。

2

拥有完整产业链的国家世界上也没有几个,按照联合国对全球工业产业划分,世界产业可以分为39个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目前全球只有中国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之前一些发达国家可能也达到,但由于一些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导致产业空心化,因此就不具有完整的产业链,但这并不代表它们没有能力生产这些东西。

印度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总量已经超过13.5亿,用不了多久就会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那么印度能否依托人口优势成为拥有完整产业链的国家?不排除有这个可能,毕竟想要拥有完整产业链,一些小国家基本上是做不到的,体量大也是一个优势。但仅靠人口优势就想建立完整产业链,那也是痴人说梦,要依靠国家的力量来建设,统筹规划。



印度的发展模式有别于其它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是最高,只有走向发达国家之后,第三产业才会逐渐超越第二产业成为最大的支柱产业。而印度第三产业却支撑起了印度经济的半壁江山。印度制造业并不发达,截止2017年,其制造业增加值只有3895亿美元,不到中国的1/9,比韩国还少,占GDP的比重也只有15%左右,比一些发达国家还要低,相比之下中国的占比接近30%。

虽然近年来印度越来越重视制造业的发展,还推出了“印度制造”计划,力争把印度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目前的不到16%提升至2025年的25%。但这几年印度制造业的发展仍然没有多大起色。由此可见,印度想要建立完整的产业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

我觉得关于印度的讨论,可以停止,印度绝对不可能成为第二个中国,如果你一定要我加上了时间限制,我认为是永远,为什么?那么就看看印度能不能完成下列几个重要社会结构改革?

第一,统一文字,这可是几千年前中国秦始皇就完成的事情,一个13亿人口的国家,不同族群人竟然无法用同一种语言进行交流,要成为现代国家,这不是痴人做梦吗?

第二,去宗教化,听到这几个字,估计穆迪老仙都在发抖了,前段时间刚好看到一个西方人写的文章,认为过去几千年,中国为什什么一直是世界第一,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一直就是个世俗国家,两者区别是什么?世俗国家的人民会为自己活着,而宗教国家显然是为神生活的,印度的宗教有多严重?不用我来多说了吧?连老鼠都能当神供着,将近五成的小孩营养不良,老鼠却可以喝牛奶吃面包,这种国家你跟我说,要崛起,开国际玩笑吧!

第三,进行一场彻底的土地革命,彻底摧毁控制农村经济的地主阶级,只有彻底摧毁地主阶级,才能为工业化扫清障碍。

上面三个都牵涉到社会结构的改革,有哪个印度人敢自己站出来说我能做到?穆迪老仙不要说他是假神仙,就是真神仙上面三点,他也做不到。

第一条和第二条中国都是在几千年前就完成了,第三条从1911年到1949年,经历过多少次暴力革命,多少颗人头落地?才完成。

所以印度现在不是要什么超越中国,赶上中国,复制中国,印度现在首先要做的是成为一个现代国家。

越南和印度的人均GDP差不多,可是去过这两个国家,你就会深切地感受到,越南至少是个现代国家,而印度呢,对不起,他离现代国家都很遥远。

4

全世界都没有多少国家能够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决定一个国家是否能够拥有完整产业链的因素很多,有些是国家的人口规模不足以支撑完整产业链,有些是技术不足以支撑。印度的人口规模倒是够了,但是技术方面还差得很远,印度的政府也没有能力主动对国家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布局,来让印度拥有完整的产业链。

在历史上,曾经有一些发达国家拥有完整的产业链,比如欧洲,尤其是西欧的发达国家,英国、法国和德国,都曾经是拥有完整产业链的国家。但那是在19世纪工业化刚起步的时期,工业门类还没有今天这么复杂的时候。二十世纪上半期也能够维持完整的产业链,但随着人类工业化的发展,这些国家的人口规模就不足以维持了,只能向外转移一部分。

完整的产业链也意味着完整的工业门类,但不同的工业门类的利润率并不相同,相当一部分技术门槛比较低的产业的利润率是比较低的。因此,当一个国家的产业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随着资源要素价格的上升,就会挤压一些利润率比较低的工业门类,迫使这些产业寻找资源要素价格更低的地区,并且开始转移。


这就是在二战结束之后,东亚四小龙、东南亚和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能够得到一些发达国家投资的原因。他们因为产业升级,需要把一些附加值比较低、利润率也比较低的产业淘汰掉,转移出去,到资源要素价格更低的国家和地区去生产。而且,他们也看好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就把一部分投资转移到了中国。整个八九十年代,中国接收的主要就是这种低附加值、低利润率的产业。

但中国从承接发达国家淘汰了的落后产能、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到逐步发展到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并不完全是西方国家主动进行产业转移的结果,而是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前就已经做好了准备,拥有了完整的工业门类,具备了一定程度的工业化基础,而且,中国的劳动力素质较高,基础设施建设也已经初具规模,能够为来投资的外资解决相关的配套问题。

而在中国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发展之后,逐步形成了产业聚集效应,也因为产业门类齐全,能够为更多的中高端产业提供上下游的配套,从而就像滚雪球一样,可以逐渐吸引更多的投资,发展更多的产业。同时,一些落后产能、高污染、高耗能的产业,因为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地区发展差距大,也可以逐步向落后地区转移,从而持续保持着完整产业链门类。


用中国的经验来看印度,就可以很容易的发现,印度其实是不可能复制中国的成功经验的,也不可能像中国一样,拥有完整的产业链。比如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前就已经形成的完整工业产业门类,这是中国在前三十年通过持续的低消费、高积累发展起来的,这是由国家规划和主导发展起来的,印度政府显然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印度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原本是比较高的,在1950年的时候,远高于中国。但因为印度政府没有能力主导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吸取资源的能力也比较低,所以印度在很长一段时期连基本的基础设施建设维护都无法保证,导致一部分英国殖民时期的基础设施反而在印度独立之后逐步衰败了,运转效率极低,更谈不上发展。近几年来虽然又开始发展,但进展很慢。

印度的人口规模现在也已经超过了十三亿,在全世界仅次于中国,但印度因为教育不够普及,之前的工业化水平比较低,所以劳动力素质总体而言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尤其是熟练的技术工人,印度还比较缺乏。尤其是在重工业、装备工业等先进制造业领域,熟练的技术工人的缺乏,会对印度形成比较大的制约。

5

目前,中国是世界唯一拥有39大类完整工业门类产业链的国家,尤其可怕的是,中国不仅全,而且大而强,绝大部分工业门类的产品的产量都居于世界前列。目前可以说,像中国这种的工业巨兽,是人类有史以来空前的。此前的工业强国当中,日本,美国,德国,英国,法国,只能说具有相对完善的工业门类,但达不到中国这种程度,规模跟中国更没有办法相比。

这个工业怪兽会不会也是绝后的呢?有可能。目前来看唯一有可能复制中国奇迹的,应该是印度,但要真正变成现实,难度是不小的。完整产业链这个东西,要培育的话,需要的主客观的因素很多。我们具体分析一下。

主观因素来讲,是这个国家具有实现工业化的强大的国家意志。这一个方面,印度还是有这个意识,特别是莫迪政府,在这方面还是下了很大决心,莫因此也被称为印度的邓。印度有比中国更为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你不要低估他们建立自己工业体系的决心和意志,看看那连续开发了30多年的光辉战机就知道了。这种屡败屡战,锲而不舍的精神,还是值得敬畏的吧!??????

客观因素来,印度具有一个跟中国一样,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所没有的优势,那就是国家体量。国家的体量决定了市场体量(或者市场潜力)。培养跨国公司或者产业链,就像养大鱼一样,前提是你要有足够大的池子。自己的池子才能自己控制,想借别人家的池子养自己的鱼是没戏的,况且别人家的鱼比你家的还大,大鱼还要吃小鱼儿。这是后发国家必须的。举个例,当谷歌,雅虎已经在世界上发展起来以后,后发国家想在这个领域通过市场竞争培养世界巨头就几乎不可能了。唯一的办法,是关起门来,不允许google yahoo来竞争,用自己市场培养巨头。等企业足够强了,在开门与google,雅虎竞争。比如,百度。如果是一个中等国家或者小国家,你想关起门来培养一个百度是不可能的,因为你的市场就那么一丁点。所以这个市场体量优势,是后发国家追赶的必要条件,印度的市场发育程度很低,市场的购买力也不强,但13亿人口客观摆在那里,市场潜力还是有的。

具备了这个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我觉得以上两条最为重要,印度都是有,因此,印度建成一个工业大国还是具备最基础条件。

当然,还有其他方方面面的条件。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的形成,有时候在主要条件具备以后,某几个具体的非主要条件不到位,也会功亏一篑。如同一台机器,有1000个零件,只缺那三五个,硬是转不起来。这方面印度的问题就很多了。

举几个比较突出的。(1)主体民族不突出,印度斯坦族不到全国人口的一半,全国有上百种语言。(2)对传统社会的改造不彻底,宗教迷信盛行,农村就是个半封建社会。(3)联邦制的政体造成地方权力过大,中央权力不集中。(4)西方政治制度多党竞争,造成本来就小的中央权力的第二次分散,很难办成大事,特别是需要持久的大事。(5)全国基础设施极其落后,土地私有等因素又制约了基础设施,下一步的建设速度。(6)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即将去的突破,这一技术革命可能是产业转移路线被截胡,冲销印度劳动力便宜的人口红利。(7)东南亚国家的强有力发展竞争,巴基斯坦的军事对立。(8)穆斯林人口的急剧增长以及与印度教社会的矛盾。这些因素的任何一个一旦爆发,控制不好,就极有可能影响印度的发展进程。

6

看到这个问答,就不禁让我想起来前段我们的中兴被某邪恶大国在芯片这个关键点上“发力”,就如同被人掐住了喉咙只能任人“欺辱”。韩国半导体行业在世界上不一般的牛,但日本政府对韩国半导体行业高度依赖日本的高纯度氟化氢、光致抗蚀剂、氟聚酰亚胺等三种关键的半导体材料搞点“小名堂”,打蛇打七寸,就打到了韩国的要害。原因,一样是在产业链的关键节点上受制于人。

中兴被一时的制裁差点搞“断气”

什么是完整产业链?不讲抽象的概念,就从现在很多家庭日常工作和生活都离不开的汽车来说吧。一台汽车的生产涉及到:钢铁、有色金属、橡胶、塑料、玻璃、电子配件等各分类行业的生产。汽车制造业跟房地产影响力有一比,可以说汽车业和房地产业一样动一发牵全身。

小马拉大车,只能是举步维艰

现在一个小国想独立依靠自己力量自主的生产汽车,就如同小马拉大车,是不自量力。你有钢铁吗?想有,先具备从地下挖铁矿再有冶炼的能力吧。冶炼需要大量的煤炭?一样要挖再解决怎么运输问题。运输需要汽柴油吗?远中近怎么高效合理的运用汽车,火车、轮船。这又涉及到公路、铁路、码头的基础设施建设。这些基础设施在建时,会有很多人的吃喝拉撒需要你操心,这基本就是一环扣一环。所以,小国家和刚起步的国家到这就基本就傻眼了,先不说要有和平的安宁环境,这具备了。你人力够吗?你资金有吗?你人才和技术有吗?你的组织执行力经得起考验吗?你就是勉为其难的上,成本合适吗?造不如买就会被考虑。久而久之,就这么一个行业一个行业的废了,哪里还有什么完整的产业链。

建国之初,我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宣传画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靠天靠人还不如靠自己。因此,新中国建立之初,毛主席强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硬是搞起来了39个工业大类,191个种类和525个小类,是地球上唯一一个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齐全的国家。记住,是地球上唯一的、独一无二的。不论是上天入地,只要地球人需要的东西,就没有中国人造不出来的。因此,才被人尊称为“世界工厂”。被这世界工厂的中国人瞄上的,不用多久这产品销售价就向“白菜价”靠拢。

回到正题,印度未来依托人口,只要作走对路,是有可能成为拥有完整产业链地国家的,原因如下。

什么中国“春运”跟印度的“超运”比起来只能甘拜下风。阿三说:其他东西我没有,我就人多,你服不服?

1、首先,印度有目前世界第二的13.5亿人口,特别具备优势的是,这些人口中有8亿人在35岁以下。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印度不愁就业人口不足,有丰富源源不断的年轻就业人口。爱追求时髦的年轻人多,意味着谁先抢占先机,开发了这令人垂涎欲滴的大市场,就会赚的盆满钵满。庞大人口带来的大市场,足以支撑无数处于萌芽转态下的小公司茁壮成长。

2、改开总师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印度相对我们国家基础教育水平当然是相对滞后的。但由于印度是人口大国,就是矮子中选高的,一抓一大把是不是?印度的理工大学的毕业生是世界抢手货。在美国的硅谷,印度裔人混的比华人还好,很多大公司的高层、科技人员印度裔比比皆是。随着印度的经济发展变好,这些人回流印度会越来越多,带来更多的投资和不同的新理念。

3、印度有那么多的人,每天“嗷嗷待哺”、要吃饭。有点像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初,只要是来投资都“饥不择食”的欢迎。但现在我们进行供给侧结构调整,要金山银山,也要蓝天绿水。很多低水平过剩产能要处理,那些高能耗,高污染的要关闭、转产、迁移。印度不存在这个,现在还处于有效解决温饱的阶段,所以,高中低行业都会抓。虽然,我们时常对印度的科技水平不敢恭维。比如,印度自己搞的阿琼坦克和“精雕细琢“”出来的LCA轻型战机。阿琼坦克又贵又烂,印度陆军自己都不想要,提起就想问候那些研发人员的祖宗。精雕细琢35年的LCA,入役之日就是落伍之时。但我们也要看到印度现在可以搞出核武器,有登月计划,能生产7500吨神盾驱逐舰,还要自产核潜艇和航空母舰,虽然印度的航空母舰已经反复下水了三次,被我们当成笑料,但人家毕竟在努力的搞是不是?。

4、印度有超乎一流的国际发展环境,美俄日欧中都对印度或军事经济都不设防,或经济不设防,特别是美日欧出于遏制中国发展的需要,会加大对印度的扶持力度,会有更多资金和武器流到印度。没办法,谁叫印度是不可忽视的人口大国,有大量的“炮灰”呢?

综上所述,地球上具备条件搞完整产业链的国家只有三个,分别是中国、美国、印度。

中国是目前地球上唯一一个搞成的国家。

靓丽的孟买,象征着印度前途光明,但后面一样有黑暗的平民区,意味着印度的道路还充满着崎岖坎坷

美国是有能力搞,有钱搞、也有足够人力搞,但却走偏了。以前只玩高科技,金融这些可以带来暴利、挣快钱的行业。至于那些中低端的行业美国无暇一顾。但现在特朗普看到美国工业空心化的弊病,在高声呼喊制造业要回归美国。可惜啊!那有那么容易就回归了。19世纪像英国那点人口,只搞了不大规模、不成体系的工业化就成为“日不落帝国”,在现在已经没有这种可能性。

印度目前是有想法,除了人不缺其他条件样样都不足。但假以时日,只要印度走上“正途”,循序渐进并脚踏实地的干上几代人,我相信印度是地球上有可能第二个建成完整工业体系产业链的国家。

7

当然,就方向而言,莫迪的思路是不错的。早已过时,却又难以更新的社会结构,对这个文明古国的现代化,构成重大的威胁。只是,印度社会顽疾存在千年,仅凭一个寒门出身的政治领袖,就真的能让他一朝旧貌换新颜么?

与咱们中国相比,印度缺乏的是一场彻底的反封建新民主主义革命及土地改革。

如果不是因为有中国,印度绝对就是发展中国家的典范。虽然我们网上老看到帖子嘲笑印度,但是客观的说,印度是全世界200多个国家里军工体系铺得比较开的少数国家之一,注意:是铺得开,不是已经建成,但确实进步也是巨大的。同时,在某些领域,也是有优势的。再有就是印度的精英阶级,确实不乏很强的人,海外华人不少对印度裔都有个感受就是:团结并且参政意识强。再加上得天独厚的地缘政治环境,印度绝对不可轻视。

2、缺点也是明显的,大量的文盲,种姓制度的积习。但最重要一点,就是印度目前可以看到的一段日子里,工业化水平包括工业化进度,仍然看不到成为一个强国的可能。很多人说印度的软件、外包服务,那不是工业化的核心啊。工业是需要完整的体系的。咱们国家,之所以改革开放后能够取得快速发展,毛主席那一代牛人功不可没,普及了基础教育基本消灭了文盲,社会主义体制的集体主义让长期的农业国开始形成遵守纪律的劳动力,铸就了完善的工业体系哪怕当时水平并不高!比如生产一件衣服,从面料到针线、扣子、拉链、工人、物流,全部一条龙,这就是体系!印度现在,就没这个!

全世界都没有多少国家能够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决定一个国家是否能够拥有完整产业链的因素很多,有些是国家的人口规模不足以支撑完整产业链,有些是技术不足以支撑。印度的人口规模倒是够了,但是技术方面还差得很远,印度的政府也没有能力主动对国家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布局,来让印度拥有完整的产业链。

在历史上,曾经有一些发达国家拥有完整的产业链,比如欧洲,尤其是西欧的发达国家,英国、法国和德国,都曾经是拥有完整产业链的国家。但那是在19世纪工业化刚起步的时期,工业门类还没有今天这么复杂的时候。二十世纪上半期也能够维持完整的产业链,但随着人类工业化的发展,这些国家的人口规模就不足以维持了,只能向外转移一部分。

完整的产业链也意味着完整的工业门类,但不同的工业门类的利润率并不相同,相当一部分技术门槛比较低的产业的利润率是比较低的。因此,当一个国家的产业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随着资源要素价格的上升,就会挤压一些利润率比较低的工业门类,迫使这些产业寻找资源要素价格更低的地区,并且开始转移。

这就是在二战结束之后,东亚四小龙、东南亚和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能够得到一些发达国家投资的原因。他们因为产业升级,需要把一些附加值比较低、利润率也比较低的产业淘汰掉,转移出去,到资源要素价格更低的国家和地区去生产。而且,他们也看好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就把一部分投资转移到了中国。整个八九十年代,中国接收的主要就是这种低附加值、低利润率的产业。

但中国从承接发达国家淘汰了的落后产能、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到逐步发展到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并不完全是西方国家主动进行产业转移的结果,而是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前就已经做好了准备,拥有了完整的工业门类,具备了一定程度的工业化基础,而且,中国的劳动力素质较高,基础设施建设也已经初具规模,能够为来投资的外资解决相关的配套问题。

而在中国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发展之后,逐步形成了产业聚集效应,也因为产业门类齐全,能够为更多的中高端产业提供上下游的配套,从而就像滚雪球一样,可以逐渐吸引更多的投资,发展更多的产业。同时,一些落后产能、高污染、高耗能的产业,因为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地区发展差距大,也可以逐步向落后地区转移,从而持续保持着完整产业链门类。

用中国的经验来看印度,就可以很容易的发现,印度其实是不可能复制中国的成功经验的,也不可能像中国一样,拥有完整的产业链。比如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前就已经形成的完整工业产业门类,这是中国在前三十年通过持续的低消费、高积累发展起来的,这是由国家规划和主导发展起来的,印度政府显然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印度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原本是比较高的,在1950年的时候,远高于中国。但因为印度政府没有能力主导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吸取资源的能力也比较低,所以印度在很长一段时期连基本的基础设施建设维护都无法保证,导致一部分英国殖民时期的基础设施反而在印度独立之后逐步衰败了,运转效率极低,更谈不上发展。近几年来虽然又开始发展,但进展很慢。

印度的人口规模现在也已经超过了十三亿,在全世界仅次于中国,但印度因为教育不够普及,之前的工业化水平比较低,所以劳动力素质总体而言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尤其是熟练的技术工人,印度还比较缺乏。尤其是在重工业、装备工业等先进制造业领域,熟练的技术工人的缺乏,会对印度形成比较大的制约。

主观因素来讲,是这个国家具有实现工业化的强大的国家意志。这一个方面,印度还是有这个意识,特别是莫迪政府,在这方面还是下了很大决心,莫因此也被称为印度的邓。印度有比中国更为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你不要低估他们建立自己工业体系的决心和意志,看看那连续开发了30多年的光辉战机就知道了。这种屡败屡战,锲而不舍的精神,还是值得敬畏的吧!

8

一个国家的产业体系完不完整,好像和人口并没有线性关系吧?这个世界上还有好多个人口过亿的国家,连工业基础都还没有。而人口只有数千万的韩国、德国,产业链却相当完善。这就说明,印度未来能否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其庞大的人口并没有很大的关系。即使未来形成了,那也不是因为人口众多的原因。

目前来说印度的产业体系并不健全,尤其是工业体系和人口差不多的中国大陆地区相比,差的十万八千里。你看他的军事设备就知道了,就是一个万国牌,来自哪个国家的都有——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以色列,唯独国产水平非常低。

印度作为一个新兴国家,距离发达国家路还非常长,目前处于快速工业化阶段。按理来说,非常重视工业,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但从发展结果来看,印度的工业发展确实非常一般。(印度塔塔汽车)

2018年印度工业增加值约为7400亿美元,占GDP的比重只有27%。相比之下,同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这个比重达到了40%。印尼是39%、埃及是35%、越南是34%——远远高于印度。甚至已经完成了工业化的韩国、日本、德国,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也超过了印度。

个人觉得,印度肯定会在工业上发力,努力建设齐全的产业链,但是是过程非常漫长。他想成为发达国家就绕不开工业化这条道路。一般是两个阶段,第一个是扩大大工业规模,第二个是提高工业发展质量。看一看中国走过道路就知道了。(印度制造一首航母,从设计到下水,耗费十年以上。之所以时间这么长,就是因为工业薄弱)

所以个人的总体判断是,印度的产业链会不断完善,不断扩大,但不是因为人口的原因,而是因为工业化的原因。

9

我感觉这样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印度的种族歧视很严重,而且贫富差距太过明显,完整的产业链不仅需要人口去生产,还要消费,而大多数的穷苦人是消费不起的,所以就很难拉动经济的增长,经济不增长,那么产业链就很难进行完善。

10

完整产业链的形成 不止是人口一项,这个是基础前提,打个比方,你家有钢筋水泥 ,不代表就能建造高楼大厦。

下面几个方面说说印度的现状。

第一,发展重化工 钢铁需要的电力,他们能解决吗,毕竟他们还有一亿人不通电。而且基础化工钢铁,是一切工业之母,军工, 动力机械,电子 建筑,都离不开这俩行业,印度现在连修地铁的盾构机都组装不了。

底部有图,还学中国玩大基建。

第二,发展工业,需要修路网,需要工业园区 ,这些需要征用大量土地,而印度的平原多为耕地,都在大地主种植园主手里,切土地私有,产权神圣不可侵犯。

第三,大量的受教育人口,印度人口结构年轻,但文盲率高达34%,好比国内工厂招人起码得初中毕业吧,不然你连厕所都未必找得到。未受教育的人群,形不成工业人口。

第四,印度的种姓制度和宗教信仰,招人进来高低种姓工人,互相鄙视,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的矛盾,还有他们的各种祈祷和仪式。

你着急赶工呢,这边搞集体拜神,你会什么感觉。

最后 ,完整工业链,不是谁都能玩的,国家体量,资源,人口素质,数量,政府动员能力 ,国际环境,科教发展水平 各方面因素,缺一不可。

印度 还差的远 ,也就发展一点转移过去的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