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曹操说:我大儿子和大侄子为我战死了我不都伤心,可是典韦将军战死了,我受不了,你怎么看?

曹操说:我大儿子和大侄子为我战死了我不都伤心,可是典韦将军战死了,我受不了,你怎么看?

2020-11-02 09:33阅读(60)

曹操说:我大儿子和大侄子为我战死了我不都伤心,可是典韦将军战死了,我受不了,你怎么看?宛城之战,曹操说:吾折长子,爱侄曹安民,俱无深痛,可独泣典韦将军!为

1

宛城一战,曹操的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和大将典韦为了掩护曹操脱身,力战身亡。事后,曹操为典韦大肆操办丧礼,极尽死后哀荣。曹操甚至公开宣称,儿子、侄子死了没什么,典韦将军死了,自己太伤心、受不了!



这一看就是典型的假仁假义,和小说《三国演义》里刘备摔儿子如出一辙,不是吗?典韦死了,曹操痛失一员猛将,伤心难过是正常的。侄子曹安民在曹操心中比不上典韦,或许也有可能。但是,曹昂无论如何也是典韦比不了的!曹昂是曹操的庶长子不假,但是年幼丧母的曹昂自幼便被曹操原配丁夫人收养,虽为庶出,却是名义上的嫡长子!而彼时曹丕的生母卞夫人尚未扶正,曹丕等儿子都是庶出。因此,彼时的曹昂实际上就是曹操的法定继承人,而曹操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他一直把曹昂当作继承人培养也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实际上,宛城之战曹操带着曹昂出征也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是为了给曹昂立功和培植威信、军中班底的机会。



只可惜,曹操没有管好自己的裤腰带、色心泛滥,以至于对张绣放松警惕,并导致张绣降而复叛,曹昂也因此丢掉了性命。自己精心培养的继承人、亲儿子死了,作为父亲,曹操不可能不伤心!但是,为什么曹操要说那番话呢?表面原因不难理解,就是为了收买人心!如果儿子死了伤心过度、大将死了无所谓,以后还有谁会给自己卖命?将大将置于儿子之上,无论是否出于真心,至少给手下人传出了一个信号,跟着老板走有盼头,即便战死沙场,也会得到死后哀荣、惠及子孙万代!这恐怕才是曹操想要表达的意思。



但是,这还仅仅是表面的一层意思。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曹操为了淡化战败的责任。这一仗战败的原因说白了就是因为曹操没管好自己的裤腰带,不是吗?曹操作为人主、作为“无冕之王”,他可以知错、改错,却永远不能公开认错!但是,战败了总要有个说法吧?这个时候,曹操对典韦大树特树,实际上就是想要借此淡化战败这件事。用忠臣拼死救主、自己给忠臣极大的死后哀荣来转移视线,将战败转为君臣情深!即便将来史籍中记载了,也更多地是宣扬这一段,而不是揪住战败原因不放。说白了,这就是“危机公关”!曹操不仅没有因为战败损害自己的形象,反倒是因为对臣下的态度让自己的形象变得更加高大,这才是曹操最想要的。



外人可以忽悠,但家人是忽悠不了的,丁夫人因为“儿子”的死,一辈子也没有原谅曹操!在曹昂战死之后,丁夫人怨恨曹操因为私生活不检点葬送了儿子的性命,一气之下回了娘家,任凭曹操如何赔罪,也无济于事。最终,曹操只能选择与丁夫人和离。但是,这件事却让曹丕捡了大便宜!丁夫人回娘家之后不久,曹丕的生母卞夫人被扶正,曹丕也因此拥有了嫡长子身份,一切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如果曹昂没有战死沙场,还有没有后来的魏文帝,恐怕真的很难说。

2

我是紫气东来,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曹操数次哭典韦,当然是为了收买人心,使手下人更卖命。但除此之外,曹操是有着多重性格的人物,爱子和爱侄战死,曹操心中肯定悲痛,肯定也想着杀了张绣为他们报仇。典韦之死,完全是曹操的好色和大意,才使得张绣有机会反叛,典韦死的很冤,曹操是个爱才惜才之人,曹操心中更多的对典韦的愧疚和自责。我们看看典韦作为曹操的第一保镖是否称职?为何曹操对典韦的感情如此之深。

作为曹操的保镖,典韦是最称职的,保护自己的主公突围,自己力战而死

在《三国演义》里面,典韦力大无穷,善使一对八十斤双戟,典韦曾三次救过曹操,我们看下是哪三次

第一次救曹操

曹操与吕布在濮阳大战,被四将所围,\"箭如骤雨将来,操不能前,无计可脱,大叫:'谁人救我!'典韦乃踊出,手挺双铁戟,大叫'主公勿忧!'……以飞戟刺敌,立杀十数人……四将不能抵挡。曹操及时得救,典韦因功被加封为领军都尉。

第二次救曹操

也是在濮阳城中曹操中了吕布之计被困城中,典韦三次杀出城来寻觅不见重重操,又三次\"冲烟突火\"杀入城去,\"从初更直混战到天明,杀开条大路而走\",最终将曹操护送回寨。

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典韦救曹操力战数十人力战而死。

张绣先降后叛,曹操收了张绣的婶娘,于城外扎营快活,张绣不堪其辱,在贾诩的计谋下,张绣先派人偷典韦武器,再突袭曹操。

\"身无片甲,上下被数十枪,兀自死战。\"

典韦没有武器,空手拿敌将折冲左右,杀死数十人,敌将不敌,以剑射杀,典韦犹死拒寨门,曹操赖典韦当住寨门,方得逃奔\"。

三次英勇保卫曹操,典韦绝对是称职的,典韦身上的这种勇猛无敌和誓死效忠的品质,曹操是深知的。所以在第二天得知典韦战死时,曹操才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吾折长子、爱侄,俱无深痛,独号泣典韦也!\"

曹操哭典韦是真心实意的,曹操对典韦的感情是深厚的。

曹操对典韦有真感情

典韦之死曹操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过于相信张绣的投降,调戏张绣的婶娘,驻军于城外,这些都是曹操的失误。典韦死了,曹操“亲自哭而奠之”。曹操固然是因为失去了一员猛将而感到悲痛,但更多的应该是深深的内疚和自责。如果曹操能够耐得住寂寞,如果曹操不“移于城外安歇”,如果曹操能保持高度警惕性,这场军变就能够有效避免或轻松瓦解,典韦就不会那么悲壮的死去。曹操之子侄死了,曹操心里更多的是气愤哀悼,而典韦死了更多的是悲痛欲绝,从此失去了一个将性命相托的爱将,面对这样的良将,太可惜了,典韦也失去了以后在战场上建功立业的机会。

曹操曾多次祭奠典韦

第二年,曹操率军行至淯水时,忽然在马上放声大哭。众惊问其故,操曰:“吾思去年于此地折了吾大将典韦,不由不哭耳!”因即下令屯住军马,大设祭筵。

曹操亲自拈香哭拜,先吊奠典韦亡魂,再祭奠其子侄。曹操再次大哭典韦,是何等的大张旗鼓,是何等的悲痛感人。曹操对典韦是真感情,后曹操追思典韦,拜典韦之子典满为司马,引为近侍。

曹操对子侄的感情

失去爱子曹昂、爱侄曹安民,曹操肯定也是伤心的,但这是家人,外人于家人来说更需要去笼络和安抚,何况是一个曾经救过自己三次的救命恩人呢。曹操在祭奠典韦时也是一块祭奠了家人,可见在曹操心中,典韦的分量与其家人一样。

结语:曹操哭典韦,一方面是他作为普通人对失去爱将、失去挚友,真实情感的流露,另一方面又有他作为一代枭雄收买人心的考量。在乱世,只有通过收买人心,才能让更多人死心塌地的为其效忠,曹操通过大哭典韦,完全收到了想要的结果,不得不佩服曹操的心思。

3

现在大家都说刘备假仁假义,其实曹操的假仁假义,很多人都刻意视而不见。这件事就是典型的假仁假义,而且是为了转移公众注意力,刻意演的一出戏。

曹操儿子和侄子死了,他当然非常伤心,因为回家没法交代啊。

我觉得曹操是挺有意思的一个人,他自己出去找小三,没想到不小心把自己的长子曹昂,和侄子曹安民,那回家还真不好交代。

首先就是该如何向家里说他们的死因,难道说是为了保护正在找小三的曹操,所以才丧命的吗?这说出去还真不好听。

所以曹操心里难受啊,他不仅仅是难受他们俩死了,更加难受自己回去以后到底该怎么解决这件事。

丰愍王昂字子脩。弱冠举孝廉。随太祖南征,为张绣所害。无子。---《三国志》

果不其然,回到家里,丁夫人发了疯似的,拿出了家里最大号的搓衣板,让曹操好好跪了几天。好在那个时候榴莲没有传入中土,否则曹操可能下半辈子就要坐在轮椅上打仗了。

后来丁夫人还是气不过,果断选择离家出走。丁夫人好歹也是名门大户的女子,跟曹操是表亲关系,这一走曹操在家族内部的脸也算是丢尽了。

曹操多次去请求丁夫人回来,可是丁夫人心里难受啊,曹昂虽然不是他亲生的,但是是她亲手带大的,跟心头肉一样。而且他最痛心的就是曹操居然是为了找女人而害死了自己的儿子。

曹操不能让这件事影响军心,所以痛哭典韦。

典韦是曹操的保安队长,说老实话,典韦死了,还有其他人可以顶替他,有钱不把招不到人。但是曹操这个时候却痛哭典韦,故意做出不关系儿子侄子的死。

这可以起到一个非常不错的效果,那就是让士兵们觉得,曹老板虽然私生活有点不检点,但是对手下人,还是非常不错的。

这么一个行为,立刻就收拢了惨败的大军,他们全都向曹老板这边靠拢,表示下次曹老板出去找女人,大家都还愿意为曹老板挡刀子。

曹操一时有些得意,知道自己的计谋得逞了。但是他可不能笑,因为戏还没有演完。曹操不断哭诉典韦,始终不提曹昂曹安民的事情。

后十馀日,绣反,袭太祖营,太祖出战不利,轻骑引去。韦战于门中,贼不得入。兵遂散从他门并入。时韦校尚有十馀人,皆殊死战,无不一当十。贼前后至稍多,韦以长戟左右击之,一叉入,辄十馀矛摧。左右死伤者略尽。韦被数十创,短兵接战,贼前搏之。韦双挟两贼击杀之,馀贼不敢前。韦复前突贼,杀数人,创重发,瞋目大骂而死。---《三国志》

其实还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掩人耳目,这就跟前段时间发生了一件惊天大案一样,某地产公司老板在上海犯事,这可以算是头条了吧?但是人家公关做得好啊,不能让这件事一直成为头条,你们现在去看,哪里还有这件事的影子。

曹操就是这么一位高超的公关高手,他能够将世上最丢脸的事情,化解成为笼络士卒们的工具,天底下还有谁能够跟曹操比拼领导能力的呢?

真正有本事的人,不是说高尚的跟圣人一样,而是就算他们身上有各种毛病,依旧能够让人们觉得他们在以德服人。

典韦重要吗?典韦再重要能够比儿子重要?

不可否认,典韦的确是非常重要的猛将,因为典韦一直在曹操身边,对曹操的生活作息十分了解。他知道什么时候该回避曹操的私生活,也知道带老板去哪个场子找乐子。所以没有了典韦,曹操自然在生活上就有所不便了。

但是典韦能够重要到比儿子还重要?有点脑子的人,都会知道,曹操这是在假装大仁大义,这才是真正虚伪的表现。

他心里对儿子别提多愧疚了,一直在那儿哭典韦,其实只是换了个名字而已,心里想着的还是儿子,当然还有回家后该如何解释这件尴尬的事情。

所以曹操是越想越难受,自然就痛哭流涕了。不过高超的领导,是不会让现实中的情绪,去影响他们成就大业的。

曹操显然就是这么厉害的领导,他一边伤心,一边还把这种伤心转化成工具,高超的领导能力,把这帮傻蛋带的一愣一愣的。

典韦当然比不上儿子,但是哭儿子可以回家去哭,哭典韦一定要在手底下人都在的时候哭。在什么场合做什么事情,曹操把私人生活和场面上的生活,分的一清二楚,这种人不成功谁能成功呢?

曹昂是曹操按照接班人的方式培养的儿子。

曹昂是曹操所有儿子当中岁数最大的一个,所以也是最受曹操重视的一个。曹操在南征北战的过程中,一直都带着这个儿子,希望他能够得到历练。

当时曹丕、曹植这些孩子,还都是庶出,是卞夫人生的孩子,他们压根就没办法跟曹昂相比。曹昂虽然是刘夫人所生,但是是曹操的正妻丁夫人一手养大的,所以曹昂相当于曹操的嫡长子。

自古以来都是嫡长子继承制,而且这个嫡长子还如此出色,20岁就举孝廉,早早就跟着曹操四处奔波,无怨无悔。从他在危急时刻将自己的马给了曹操,就可以看得出,这孩子至少是非常仁慈孝顺的。

所以曹操当然是非常欣赏自己的这个儿子,一直一来也都是按照接班人的方式来培养自己的这个儿子。

可惜的是,因为这次的桃色事件,导致曹操损失了自己的接班人,那曹操回家还不是要哭得死去活来的?

哭典韦是哭在了明处,真伤心的话,曹操是不会在大家面前表演的。而哭曹昂则是回家以后捂着被子痛哭了,那史书是不可能记录下来的。

总结:哪个做大事的,不都是这样呢?

其实三国这些领导人,全都是一路货色,哪个都是表演系的高手,随便拎一个出来,那都能做影帝。尤其是曹操,他才是一路哭出来的江山。

  1. 曹操假哭不止这一次,比如说他赤壁大战战败后回来,莫名其妙就开始在大家面前哭起了郭嘉,这一哭大家就不能理解了,所以问曹操,既然已经脱险了为什么还哭呢?
  2. 曹操哭着说,他是在哭郭嘉啊,如果郭嘉还活着的话,一定不会让他遭受如此的大败。这可是把在场所有谋士的脸都给打了,虽然曹操没有追究任何人的责任,但这种惩罚,似乎比追究责任要严重的多。
  3. 曹操在击败了袁绍以后,跑到袁绍的墓碑前,那也是一个痛哭流涕。这表演的成分就有点过分了,是你害死了人家,现在居然还跑出来哭人家。其实曹操就是为了告诉大家,自己跟袁绍其实关系不错,曹操是一个重情重义的好人。
  4. 曹操哭战死的庞德,庞德刚刚投降曹操,曹操凭什么要哭他呢?还不是因为曹操欣赏庞德的忠义。他希望手底下的人都能够像庞德一样忠义无双,所以曹操才会破例哭庞德。要知道夏侯渊死的时候,他都没有如此痛哭过。

所以我们可以发现,曹操哭典韦,那也是表演系的一项作业,毕竟要想毕业,就得先给自己考一个不错的分数才行。而曹操,那可是影帝级别的水平了。

参考资料:《三国志》。

4

以我对三国的了解,我来详细的解答这个问题吧

其一:他们之所以会死,是因为张秀投降曹操,而曹操贪图美色,尽然与张秀夫人搞在了一起,张秀得知后大怒,欲杀曹操,而曹操的大儿子和典韦也是因此丧命,我认为曹操对他们的愧疚是大于伤心的

其二:曹操是一代枭雄,之所以哭典韦,那是因为收买人心,哭典韦是收买武将的人心,还有哭郭嘉是收买文臣的人心,所以才有儿子死了并没有那么伤心,而典韦死了悲痛欲绝

其三:典韦人称古之恶来,是其手下的武力数一数二的,失去典韦犹如失去一臂,因此哭,也是有这一部分原因的



5

曹操的这句话出自《三国演义》第十六回攻打宛城之战时,曹操在这场战斗中损失惨重,失去了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和大将典韦。真实历史上曹操没有说过这句话,它属于罗贯中的台词。

安排曹操这样的台词,既是对历史的追溯,同时也刻画了曹操爱才的形象。

虽然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故意贬损曹操,但也不是完全抹黑,曹操爱才的一面他也是如实描绘了的,譬如许攸来投的时候,曹操跣足出迎,这在,《三国演义》中也会如实写了的。

所以罗贯中安排这样的台词,就是凸显曹操爱才的一面。

站在曹操的立场上去思考,他为什么要说这番话呢?是为了让手底下的人更加乐于为自己卖命吗?其实也可以这么说,但完全说是为了让别人为自己卖命,那么这种推测就显得有点腹黑。

曹操的这番话属于一种笼络人心,另一方面曹操也确实爱惜人才。典韦又是一员猛将,所以他说这种话既是刻意,也是真情流露。

曹操对于人才在当时是最为重视的一个,为了让人才能够为自己所用,他在政治上下达了“唯才是举”的命令,只看才能,不看品德,所以一大批谋士聚集在他身边。

为了挖到人才,曹操自己也是下了一番功夫,譬如司马懿不来,就威胁要杀掉别人,建安七子之一的阮瑀不愿接受曹操的征召躲到山上,曹操不惜放火烧山也要逼他为自己所用。

可以看到曹操确实看重人才,这是他“任天下智力为已用”的思想表现,这也让他不惜采取极端手段逼迫这些人才聚集到自己麾下。

而这些人才在曹操那里也的确能够得到发挥才智,当然像杨修这种在曹操看来不能为自己所用的谋士,曹操也会痛下杀手。

因此,曹操说这番话既是手段,也是真情流露,两者兼有。

但历史上曹操没有说过这番话,他的儿子战死以后,曹操的夫人丁氏经常责怪他说“将我儿杀之,都不复念”,后来曹操受不了就把她遣回家去了。不久曹操又想去把她接回来,但是丁夫人丧儿之后把气都撒在曹操身上,不愿跟他回去。

那时候也就不兴离婚,不然两人早离了。两人就这样断绝了关系,后来曹操病重的时候感到很愧疚,说:“假令死而有灵,子脩若问‘我母所在’,我将何辞以答。”

子脩就是指曹昂,丁夫人是她的继母。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曹操也不例外呀。

6

哈喽,您好,我是爱胡扯的老马,我来回答您的这个问题。

历史背景:色字头上一把刀

曹操在公元197年攻打张绣,面对着强大的曹军,张绣选择了投降,并献出了宛城。在随后的庆功交流中,曹操酒后看上了张绣寡居的婶婶邹夫人,这件事令张绣很是气愤,于是在已经投降的情况下奇袭曹操大营。

这场战争让曹操损失惨重,不仅自己的大儿子曹昂为了救父曹操战死沙场,而且三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将典韦也在掩护曹操逃亡的过程中被乱军打死。还有曹操的侄子也在此战中战死。

历史上的典伟

三国时期应该说公认战力最强的就是吕布,而在三国时期能够独力抗吕布的恐怕只有这个典伟,而且在后世人排名的“三国二十四名将”中典韦只是屈居吕布、赵云之后排名第三,可见其确实是非常厉害的。

曹操是奸雄,但管理能力超强

历史上的曹操应该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人物,也被称为奸雄。且不管别人如何评价曹操,单凭他能够聚拢司马懿、张辽、许褚等众多人物,而且管理的井井有条,就能够看出他的手段了得。

对曹操独泣典韦的理解

至于在宛城之战后曹操独泣典韦这段说辞,个人觉得一方面这个典韦确实是不可多得的人才,相当于曹操的大保镖,是曹操人身安全的保障,损失了典韦对于曹操来讲损失确实非常大,所以对于失去典韦这件事,曹操的伤心应该是发自内心。

另一方面,刚才提到过做为一个颇有才能的领导者,曹操的驭下手段非常高明,现在我们翻看这段历史感觉曹操有作秀的嫌疑,目的是为了彰显自己爱惜人才,希望赢得手下众将的归属和凝聚力。但在那个时候属于封建社会、王权高于一切,对于手握大权的曹操来讲能够做到这些确实是非常难得的,帝王心思生杀只在一念间。当然这也有可能是因为曹操还在创业阶段,这是收买人心的一种手段而已。

所以说,曹操独泣典韦是为了让手下人更加卖命、是收习人心的一种手段这是没有错的;但独泣典韦也是曹操发自内心的情感流露,这也是不能否认的。

(注:聊三国怎么可以没有诸葛亮)

7

三国里曹操演戏本事丝毫不差于刘备,宛城战败,痛失爱子、忠将,本是无可厚非需大哭一场,其言却是半真半假说与众人听。

首先我们来说为何曹昂、曹安民、典韦会死。

这不得不说到曹操的好色了,昔日宛城战张绣之日,张绣打开城门投降迎接,宴会过后,曹操饮酒本性难改,问道“此城有妓女乎?”于是被其侄子曹安民进言坑害,俘来城中绝色美人,领入曹操屋中被强行霸占,之后才知道此人是张绣之婶婶邹氏,于是有了张绣“叔能忍,婶不能忍”,与军师贾诩合谋发动了兵变。

一日操醉,退入寝所,私问左右曰:“此城中有妓女否?”操之兄子曹安民,知操意,乃密对曰:“昨晚小侄窥见馆舍之侧,有一妇人,生得十分美丽,问之,即绣叔张济之妻也。”操闻言,便令安民领五十甲兵往取之。须臾,取到军中。操见之,果然美丽。

这次兵变出其不意,以至于打的曹军措手不及,丢盔弃甲,其子曹昂为保护父亲曹操安然撤离,把自己的战马送给了曹操,自己一人作战,终于乱箭射杀杀,曹安民也是寡不敌众,被叛军杀害,而保镖队长兼虎威大将军典韦更是一人挡住城门,不让追兵通过,浴血奋战,为曹操逃跑争取了时间,不过也是英勇牺牲。

等到曹操回到自己都城后,他说了两句话:一是后悔张绣投降时没有留下他的家人做抵押,二是曹昂、曹安民死了我不伤心,典韦之死,我悲痛万分。

难道真是这样吗?

我们来先说曹昂在曹操的地位。

曹昂是曹操嫡长子,是妻妾刘氏所生,但却是正室丁氏所养,视如自出,二十岁时就被举为孝廉(同曹操当年步入官场职位一样),从此随曹操东征西战,只身陪伴,其文武双全,一直被曹操作为曹魏储君培养,这样的悉心栽培之人,却由于自己好色误事,被敌军杀害,换位思考,曹操难道不伤心吗?

曹操晚年,立储位之时,想起曹昂之死,更是心痛不已,对天长叹:如果我死后,地下碰到曹昂问母亲在哪里,我该怎么回答?

可以看出,曹操内心里一生都在愧对曹昂母子二人。

再来说曹安民

关于曹安民其实不说也罢,他只是曹操宗室家族里的一员,曹德之子,曹操侄子,曹昂的堂兄,宛城一战,曹安民纵使不战死,因为进献谗言,导致曹操误事,相信曹操也会找理由教训他的,使他脱离权利中心的,曹操不会为他伤心难过的。

难道说出我只为典韦伤心难过只是表演吗?其实不然,曹操那句话里一半真一半假,说曹昂之死他不伤心是假,对典韦战死之事伤心是真。不过其哭是真,只哭典韦是假。

为何曹操会说出那种话,其意图是什么?

又设祭典韦,操亲自哭而奠之,顾谓诸将曰:“吾折长子、爱侄,俱无深痛;独号泣典韦也!”众皆感叹……

1、暗示周围谋士你们办事不利

曹操天生多疑,也说过怪自己没有扣留张绣家人做人质,可是带去的这些谋士是过去蹭吃蹭喝的吗?你们干满不提醒我,要扣留张绣家人,暗访他突然兵变呢?

2、暗示自己对忠臣有君子之心

嚎啕大哭时,周围不光有文臣,还有一堆武将,他说出不为其子曹昂,其侄曹安民哭,而是为典韦而哭,身边武将感激涕零,心中暗想没有跟错主子,跟曹操卖命值了。

2、也是真哭伤心之言

哭的是自己爱子曹昂为了给自己让马,被乱箭射死,哭的是典韦这位虎痴将军,在没有武器时,还能以人为武器挡住出城大门,为自己争取逃跑时间。其忠诚之心感天动地,岂不悲伤?

所以说曹操宛城战败后,哭是真苦,说出的话半对半错,以表演成分居多。

关于曹操这次喝酒好色误事,各位怎么看?

8

阿瞒哭典韦与大耳摔阿斗有异曲同工之妙,一方面说明典韦之于曹操极其重要,有感而发,典韦死后,很难找到这样的人才;另一方面让其他人看见,感念曹丞相重情重义,更加为其肝脑涂地卖命。

帐下壮士有典君,提一双戟八十斤

典韦是东汉末年陈留己吾人,他相貌魁伟,臂力过人,使用一双戟为武器,有志气节操、好打抱不平、行侠仗义。年轻时替朋友杀仇人声名鹊起,曹操起兵后参加了夏侯惇的部队,一路立功升官。

最出名的两场战斗之一是濮阳战吕布,曹操在濮阳讨伐吕布,吕布的部队安扎在濮阳西面四五十里的地方,到了夜里曹操带兵偷袭成功,正准备撤兵时,遇上了吕布亲自带兵救援的部队,三面进攻曹操,战局相持不下,曹操招募敢死队,身穿多层衣服铠甲,不拿盾牌,只拿长矛拒敌,典韦主动报名。战斗中西面告急,典韦前去抵挡,敌军乱箭齐发,箭如雨下,典韦视而不见,对其余人说:“敌人距我十步时,再告诉我。”众人说:“十步了。”典韦又说:“五步时再告诉我。”众人都害怕了,大声疾呼:“敌人来了!”典韦手持十多支戟,大呼而起,抵挡者无不应手而倒。吕布率领众人撤退。

因为这场战斗的勇猛,曹操任命典韦为都尉,安排在自己身边,让他带领亲兵几百人,负责保护他的人身安全。典韦也忠心耿耿,经常白天在曹操身边侍立保卫,夜晚在大帐附近歇息,很少回到自己的住处,有典韦在曹操就特别放心。

曹魏爱人妻、东吴控萝莉、蜀汉全是基

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曹操当然是英雄,而且他还有一个特殊的喜好,喜欢网罗貌美的人妻,历史上有确切记载的曹操妻妾一共有十五个,其中只有两位是初次出嫁,其他全是收编的败将妻子。流传的故事有很多:

跟关羽抢女人。裴松之引注《蜀记》有下面这段记载:“曹公与刘备围吕布于下邳,关羽启公,布使秦宜禄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许之。临破,又屡启于公。公疑其有异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羽心不自安。”曹操和刘备在下邳跟吕布打仗,关羽找到曹操说下邳打下来后希望娶吕布部下秦宜禄的妻子杜氏。曹操同意了,等到下邳城快要攻破时,关羽又找曹操说这个事,曹操这时候就怀疑了,你老是来说,这个杜氏肯定是个大美人,于是派人去看,看完回来禀报,果然是个角色大美人,于是把杜氏留在了自己身边。

跟曹丕抢女人。《世说新语》中有这段描述:魏甄后惠而有色,先为袁熙妻,甚获宠。曹公之屠邺也,令疾召甄,左右白:\"五官中郎已将去。\"公曰:\"今年破贼正为奴。\"曹操破邺城后,紧急召见袁熙的妻子甄宓,手下人回答,甄宓已经被曹丕带走了,曹操大怒,说这次攻打邺城就是为了甄宓。

典韦之死

曹操最著名的一次夺人妻的行为造成了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猛将典韦身死。曹操征伐荆州,抵达宛城,张绣出城投降,本来不战而屈人之兵极好,但是曹操的老毛病又犯了,张绣刚投降,曹操就纳张绣的叔叔张济的遗孀邹夫人为姬妾,张绣感到气愤恼恨,发动突然袭击攻击曹操,曹操被杀的措手不及,率轻骑逃走。典韦断后,带部下10几人在门前奋战,张绣军不能得入。但是最终寡不敌众,典韦被张绣所杀,曹操倒是逃跑成功了。

现在就知道为什么典韦死曹操这么伤心了,曹操肯定心想:这么厉害的贴身侍卫没有了,下次再去招惹人妻惹出麻烦谁来保护我啊,呜呜呜呜~~~

9

我觉的和刘备摔阿斗一个道理,都是为了拉拢军心,为了让部下更加效忠自己,当然我也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嫌疑。

不过除此之外,典韦和曹操的感情也确实深厚,典韦是河南省宁陵县人士,本人有幸去这位勇将的家乡,在宁陵县城的葛天文化公园中,还矗立着典韦的雕像。

典韦早年的时候曾为了帮朋友出头,杀死了陈留的士绅李永,而且是在闹市区将李永给杀死的。李永被杀后,典韦大摇大摆的走到了集市,后面有几百个人(包括李永的家丁)都前去追赶典韦,结果没有一个人敢离典韦太近,从这一点也能看出典韦当时在家乡是出了名的猛士。

后来典韦遇到曹操之后,曹操非常佩服典韦的勇猛,于是便让典韦当自己的御前铁卫,负责保护曹操的安全。那段时期的典韦经常会带着几百个亲兵在曹操的住所附近巡逻,白天就站在曹操的身边,晚上则在曹操住所父亲休息,众所周知,曹操是一个多疑的人,可是他信得过典韦,可见两人的关系是多么的深厚。

后来宛城一战,典韦为了保护曹操而阵亡,据说曹操被张绣率军突袭后,便率轻骑逃离宛城,然后典韦带着十几个人在城门断后。在激烈的交战中,典韦身负重伤,但是仍然手持双戟在城门抵挡张绣的士兵,最后典韦伤重而死后,张绣的士兵才敢冲过去砍下了典韦的头颅。

而典韦之死,主要责任人就是曹操,曹操攻打宛城的时候张绣已经投降,可是曹操却看上了张绣的婶婶,这个荒唐的行为导致张绣决定趁夜偷袭曹操。在这场夜袭中,曹操的长子曹昂和侄子曹安民也死于乱军之中,曹操逃离宛城后,得知了典韦战死的消息,结果曹操当场痛哭不已,然后派人偷回了典韦的尸体,并且给典韦举办了隆重的葬礼。

其实不只是典韦是为了保护曹操才战死的,曹操的长子曹昂,在和曹操一起逃命的时候,将自己的战马让给曹操,让自己的父亲先逃命,结果被赶来的追兵杀死,一同被杀的还有曹操的侄子曹安民。

可是在史书或者影视作品中,曹操总是表现出自己最痛心的是典韦之死,可是曹昂是曹操的长子,曹操当然也会很痛心,但是总体来说相比于曹昂,典韦毕竟是外人,和曹操是部下和上级的关系。如果曹操不表现出自己最心痛的是典韦之死,那么曹操的部下该怎么看待自己的主公?

曹操和我们一样都是人,因此他不可能对自己子侄之死不痛心,但是曹操是个聪明人,他懂得如何处理上下级的关系,懂得如何拉拢人心,这就是曹操的高明之处。

10

能想象一下一个大将没有死在战场上,而是死在掩护曹操偷情时被射杀的地方。

典韦先前作为张邈的部下,后属夏侯惇,曹操在于吕布交战时,典韦救了曹操一命,典韦为人忠诚谨重,就被曹操迁为都尉。贴身保护曹操。曹操又是一个惜才之人。再因为自己与张绣婶婶偷情害死了自己最得力的将才时当然心痛。只能有失常态的当着部下面痛哭典韦,故有“吾折长子,爱侄,俱无深痛,独号泣典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