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如果《亮剑》中的张大彪没有战死,在大授衔期间,会被授予少将军衔吗?

如果《亮剑》中的张大彪没有战死,在大授衔期间,会被授予少将军衔吗?

2020-11-06 05:31阅读(61)

如果《亮剑》中的张大彪没有战死,在大授衔期间,会被授予少将军衔吗?:张大彪在《亮剑》中初次出场的时候,还是新一团的营长。之后李云龙调任独立团团长,张大

1

张大彪在《亮剑》中初次出场的时候,还是新一团的营长。之后李云龙调任独立团团长,张大彪也被调入独立团,升为团参谋长。到淮海战役时,李云龙已经升为华野二师师长,张大彪也跟着水涨船高,升为二师参谋长,比团长略高半级,但比师长低半级。战争结束后,张大彪没有再出场。

不过,张大彪作为李云龙的爱将,走到哪儿带到哪儿,应该说,在李云龙的部下中,打仗的时候他最喜欢用的就是张大彪,所以,他参军虽然比二营长沈泉要晚,但明显比沈泉要受重用,资历虽然不如独立团副团长邢志国,但在李云龙心目中的重要性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说是左膀右臂也不为过。包括看地图等基本作业能力,张大彪都在独立团其他人之上,所以能力是没有问题的。到解放战争结束时,伤愈复出的李云龙已经升为代军长,如果张大彪此时仍然在李云龙麾下,那么是有可能会继续跟着李云龙水涨船高升级的。

再参考段鹏。段鹏入伍是在抗战期间,而且一直是警卫员,到抗战结束前和尚魏大勇牺牲,段鹏才升任警卫班长。在李云龙和丁伟在军校学习期间,丁伟和段鹏误打误撞的在旅馆碰到了一次,此时的段鹏已经是李云龙麾下的团参谋长了,而在赵庄之战时,段鹏还是侦察连长,不到营长的级别。即便是段鹏此后到1955年时不再晋升,那么他的团参谋长职务也有机会得到一个中校军衔。

还可以参考1955年少将中排在第一位的解方的经历。解方1930年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回国后在东北军中供职,1936年在东北军中秘密入党,到1940年时已经是东北军血统的国军五十一军的工委书记,此前曾担任一一四师师长,已经是少将军衔。1941年离开东北军,奉命返回延安,在军委工作,曾任军委三局局长等职,抗美援朝时曾任志愿军参谋长,参加了停战谈判,这个资历时非常高的,按理说应当时有机会授予中将的,只是各种原因考虑之下,才只授予了少将,但是排在第一位。

《亮剑》中对张大彪的具体经历并没有交代,只是提到了他出身于西北军血统的二十九军大刀队,这个经历和魏大勇有相似之处。但不同之处在于,在亮剑开始时,魏大勇还在鬼子战俘营里,而张大彪已经是李云龙的新一团的营长了。这就是说,他加入八路军要更早,很可能是负伤或是其它原因导致掉队,碰到了挺进敌后建立根据地的李云龙的八路军,从而加入的。而且,以他抗战爆发仅仅两年多时间就担任营长来说,也说明他有可能是带资入股的,不是一个人加入八路军,否则不会晋升这么快。

即使如此,张大彪作为李云龙的左膀右臂,就算在李云龙晋升为军长之后,张大彪已经转正担任师长职务,除非他随军参加了抗美援朝并且有突出表现,否则他的资历是不足以授少将的,只能是大校军衔。比如秦基伟,如果不考虑上甘岭战役中的重大突出表现,他的级别可能就只是少将,但是因为上甘岭战役的表现,他就被授予了中将。如果他到1955年时仍然停留在师参谋长职务上,那就只能是上校了,连大校也没有。

2

1955年解放军授衔的时候共设置了六等19级,其中少将衔首批授予了798名(后面有部分补授),这次大授衔其实有一个基准依据,即大家不太熟悉的1952年“干部评级”,在这个基础之上再考虑“德、才、资”等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评定。我们不妨根据《亮剑》的剧情进行一个推算,假如张大彪这个人物存在并且健在,首先来确定他在授衔之前的“干部级别”应该是什么。



1952年3月所确定的军队干部级别共分九等21级,具体标准如下。一等:一级军委主席、副主席级。二等:一级大军区司令员、政委级、二级军委委员级。三等:一级正兵团级;二级副兵团级;三级准兵团级。四等:一级正军级;二级副军级;三级准军级。五等:一级正师级;二级副师级;三级准师级。六等:一级正团级;二级副团级;三级准团级。七等:一级正营级;二级副营级。八等:一级正连级;二级副连级。九等:一级正排级;二级副排级。

我们知道,在解放战争收官阶段,李云龙已从华野二师师长晋升为代理军长,这是四等的范畴,可以视作正军级,而张大彪作为华野二师的参谋长只能是五等三级,即准师级,因为评级时还有补充规定:“各级正副参谋长、政治部正副主任一般应评为准级”,即便在三年中(淮海战役结束是1949年初)再有所进步,张大彪的职务最多停留在副师级,不可能再高了。



而1955年授衔时对评级的参考标准是:“第四等的正、副、准军级,多数可评为少将;第五等的正师级,多数可评为大校;副师、准师级,多数可评为上校”。由此可见,《亮剑》里张参谋长的基准军衔应该是上校,除非有特别突出的战功或资历,否则授衔大校都很困难,更别提少将了。

先说资历,张大彪并非是土地革命战争期间入伍的老红军,他原本是西北军余脉宋哲元第29军的中尉排长(新版亮剑的人设是中尉副连长),是在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脱离国民党队伍参加八路军的,跟李云龙、孔捷、丁伟这样的老红军有着根本上的差距。这种情况下的特例大约只有吕正操上将,但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在起义之前就已经是地下党员,职务是东北军上校团长,张大彪完全没有可比性。



再说战功,张大彪几乎可以说是李云龙的“影子”,他参与的所有战役战斗都是在李云龙的指挥下进行的,老李在授衔时都没有因为特殊的战功而破格拔高,只是按正常标准授予了少将军衔,说明华野二师虽然具有“亮剑”的战斗精神,但确实没有达到战功卓著的地步,作为老部下的张大彪,在这方面也不可能有加分。

后说职务,参谋长这个角色毕竟不是军事主官,在评定功勋和荣誉时其实是比较吃亏的,哪怕张大彪再升一格成为副师长,依旧不是军事主官。历史事实已经证明,只有一线“部队长”才具有取得辉煌战果和破格晋升的机会,而副职和参谋长鲜有先例。韩先楚上将虽然是兵团副司令员,但是他兼着40军的军长,在海南岛战役中堪称功莫大焉。



金门战役我军虽然登陆三个团,却是分属三个师的部队,并没有师级指挥员上岛统一指挥,恐怕也是战役失利的原因之一,已经成为师参谋长的张大彪牺牲在金门岛是不符合历史的,《亮剑》原著中也没有张大彪参与这场战役的明确文字,应该是误传。作为主角光环之下的配角,既然李云龙都已无仗可打了,张大彪这个角色必然失去了继续存在的意义,所以没有给出特别的交代。

综上这些因素足以说明,张大彪虽然英勇善战,但受限于红军资历、文化程度、军中职务等条件,在没有重大战功的情况下,再摊上一个喜欢惹事经常犯错误的领导李云龙,即便参加了1955年的大授衔,实际上他最合理的军衔也只能是上校,根本达不到少将这一级。

3

首先明确一点,张大彪并没有资料证明战死了。我查了《亮剑》的原著,参加金门战役死在前线的极有可能是李云龙的副手邢志国,参加金门战役只有李云龙的一个团,团长姓邢。

然后我又向后查了一些资料,李云龙担任军长时,军队的参谋长叫苏公权。不管是副军长还是其他职务,都找不到张大彪的名字。

估计张大彪极有可能是调到其他军队去了,如果是在战场上战死原著也不可能不提。张大彪作战经验丰富,担任过军队政治和参谋长,完全可以更上一层楼,当一个师长是绰绰有余的。

张大彪原属于西北军战斗序列,后来在29军中任职。在1932年的长城抗战中,用大刀砍下了不少日本人的脑袋。这就证明他从军的时间至少不比黄麻暴动才入伍的李云龙晚,甚至有可能比李云龙还早。

当李云龙担任新一团团长的时候,张大彪就担任了营长。当李云龙担任独立团团长的时候,张大彪担任过营长和参谋长。当李云龙担任2师师长的时候,张大彪担任师参谋长。

当抗美援朝打响的时候,李云龙已经担任了军长。按照常理推断,这时候的张大彪至少也是师长,也有可能是副军长、军参谋长。

当李云龙在南京军事学院高干班学习的时候,评定军衔的结果已经出来了。李云龙、孔捷和丁伟都是少将,孔捷曾经非常不服气的说:在朝鲜战场上,自己手下的两个师长都被授予了少将。

以张大彪从军多年丰富的军事经历来看,他的晋升速度应该也不会很慢。在解放战争后期和朝鲜战场上,他如果有机会去历练一下的话,更是加分项。

1949年底,华东野战军的部队就部署在福建前线,准备对台湾作战,其中就包括李云龙的部队。后来由于朝鲜战争爆发,其中最精锐的部队被派往了朝鲜前线。

这些军队的士兵命运非常悲惨。按照原来的构想,这些作战勇敢的军队到朝鲜战场后,能够把美军包围起来吃掉几个团。

然而当时是冬天,他们出发的时候福建温度还很高,他们穿的是薄军装。后来经过东北的时候,火车站的同志看到他们穿的衣服比较薄,就临时给他们发了一点点大衣。

在朝鲜战场上,这一部分军队担负伏击美军的任务。他们穿着单衣埋伏在雪地中,大部分人都冻死冻伤,迅速失去了战斗力。当时美军的侦察机发现他们以同样的姿势埋伏在那个地方,当美军经过时,才发现他们全部冻死了。

很难说张大彪的军队有没有参加朝鲜战争,但在事实上,完全是有可能性的。

因为在原著中张大彪不是一个主要人物,甚至可以说是一个配角中的配角。因此在小说和电视剧中,后半部分只提到了段鹏,而没有提到张大彪。

如果张大彪参加了1955年的首批授衔,被授大校和少将的可能性都是有的。因为张大彪没有参加过长征,肯定是在山西参加八路军的,在解放军中的资历不够。

但我们同时要考虑到另外一个事实,1961年到1964年,解放军在高级将领中,从大校晋升为少将533名。因此我们不排除张大彪先被授予大校,然后晋升为少将的可能。

虽然后来李云龙去世了,但张大彪是那种做事比较谨慎的人,又比较忠心。像这样的干部在后来应该不会受到多大冲击,按部就班的晋升对他来说问题不大。按照解放军的晋升规则来看,如果他活得够久,不管是少将还是中将,都是有可能的。

4

崤山小虎第206条回答。

张大彪如果不战死,也绝对不可能在55年授衔时授少将。

原因如下:

一、张大彪29军大刀队排长。

55年授少将时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时任正军或副军职以上(至少正师),且在红军时期是营连一级主官以上干部。

《亮剑》原著中提到,张大彪是原宋哲元部29军大刀队的一名排长(这也是张大彪经常背个大刀的原因)。并非像李云龙一样,属于根正苗红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

所以,张大彪首先资历不达标。

二、金门现役是我军的痛楚。

《亮剑》中李云龙所在二师,在淮海战役中与楚云飞部交战,李云龙亲率特战大队与楚云飞的警卫营交火,结果“两败俱伤”,楚云飞吃了枪支,李云龙挨了一炮。后两人均被所部抬去医院。

而此时二师的指挥权交给了张大彪和邢国志,原著里说二师后来参加了第一次金门战役,张大彪和邢国志战死。

金门现役是我军历史上少有的败绩,最终近万人因没有支援,全军覆灭。(大家可以去看看刘亚洲将军的《金门战役检讨》)

所以就算张大彪在金门战役中苟活下来,按照当时的审查制度,以后能不能授上校都难。

三、李云龙所在C军并未入朝作战。

再做极端假设,张大彪因故未能参加金门战役而活了下来。那么二师已经不存在了,他这个师参谋长就只能到别的部队去当师副参谋长(苟活的光杆司令),运气好能有个副师职岗位。

待李云龙复出后,担任C军军长(战伤复出),张大彪顶好也就能到C军接个师长或者C军副参谋长(二师没了,苟活难辞其咎)。

C军并未入朝作战,张大彪再有能耐也就英雄无用武之地,一个正师级也就是他55年的巅峰了。

所以,结合他的出身,55年的职务,最多也就是个大校。

题外话:强烈推荐年轻人去看看刘将军的《金门战役检讨》,难得的实事求是检讨我军败绩的文章。另外欢迎大家关注小虎,作为一个老兵自媒体也需要您的支持。多谢了。

5

不会,连李云龙、赵刚、丁伟等人都是被授予的少将军衔,这些人都是他的上级,而且李云龙、丁伟军资也比他长。

《亮剑》是一部深受观众喜爱的战争题材电视剧,这部电视剧现在在网络上被大家玩坏了,有许多梗,比如:云龙开炮、旅长骂娘、宝庆溜冰、有胜阅兵、云飞打鸟、云龙轻点、云龙绣花、乃超拉练等等,其中张大彪最出名的梗便是大彪摔帽

张大彪原来是29军大刀队的一个排长,参加过喜峰口战役。后来开小差去安置自己的母亲,不料自己的母亲和村民已经被日本鬼子烧死了,于是参加八路军跟了李云龙。

在小说中张大彪的戏份不多,而在电视剧中就很丰满。

张大彪虽然看着老大粗,但是打起仗来绝不含糊,很有一套,因此很受李云龙喜欢,他也极会揣摩上级的意图,在战场上屡立奇功。

秀琴被捉后,李云龙召集本团人马围攻平安县城,张大彪被李云龙提拔为团参谋长,直接负责前线的指挥任务,在张大彪组织多次冲锋无效后,李云龙用意大利炮轰了平安县城楼,随后张大彪帽子一摔,带着兄弟们就把平安县城拿下了。

到了解放战争,李云龙升为了师长,而张大彪也被提拔为参谋长,以前多次担任突击队队长的张大彪在这个时期便很少担任突击队队长了。李云龙在楚云飞对轰之后,张大彪在电视剧便没有出现了,他应该是代理了二师师长一职,带着部队渡过长江,南下解放去了。

电视剧中并没有交代张大彪的结局,在小说中张大彪应该是牺牲在金门岛上了。

如果张大彪没有战死,按照电视剧里的升迁情况,张大彪极有可能被授予大校军衔。

6

分享专业知识,奉献原创精品。我是兵说,我来回答,欢迎关注!

张大彪啥时候战死了?《亮剑》这部电视剧并没有提及张大彪战死沙场,只是对其后来的军旅生涯交代的不是很清楚。根据张大彪的以往的战功和资历,可以进行一定的军衔预测。在1955年授勋的时候,最多只能被授予大校军衔,而不是少将军衔。

张大彪原本是29军大刀队的一名基层军官,后来机缘巧合之下加入了八路军。他凭借着作战勇敢成为了李云龙手底下的头号战将,也就是一营长。在亮剑中,遇战只要动用营级兵力,基本都是“一营集合”。按照这个趋势下去,张大彪肯定会成为我军又一名猛将,只是不知道为什么他又成为了独立团的参谋长?或许张大彪更加适合带新兵和负责基层部队训练。

抗战时期的张大彪级别只是副团级干部,而不是团级干部。当独立团扩编为中野主力师之后,张大彪的职务是师参谋长,没有兼任主力团团长。这个时候的张大彪级别为副师级干部,而不是正师级干部。解放战争快结束的时候,李云龙成为了正军级干部。这个时候的张大彪应该是正师级干部了,被授勋大校军衔也是非常合理。换言之,就算张大彪的战功可以被授予少将,但是资历也不够啊!

无论是李云龙,还是孔捷,或是丁伟,他们都只是被授予少将军衔。另外赵刚政委也是被授予的少将军衔。张大彪与李云龙和赵刚相比,那肯定是远远比不上的。咱们李团长,赵政委都只是少将,那么张大彪也只能是大校了。当然大彪兄继续在军队中做出奉献,还是会有机会被授予少将军衔,甚至更高的军衔。

7

首先说明一点,人原著和电视剧里面都没说人家张大彪战死了啊,你们不要乱讲好不好。

在《亮剑》的前半部分,张大彪的出镜率还是非常高的,跟着李云龙打了不少恶仗,李云龙也很欣赏这个部下,大老粗说话比较直,“这个营长我使着顺手”,这就算是对张大彪极大的肯定了。

淮海战役时,此时已经是华野某纵队第2师师长的李云龙亲自带领突击队执行穿插任务,途中意外和楚云飞遭遇,双方发生交火,楚云飞被子弹打中,而李云龙则被炮弹炸到,身负重伤住进了野战医院,从这以后张大彪就消失了,一起消失的还有一直跟李云龙搭伙的副团长邢志国。

为什么后面不写张大彪了呢?这应该是作者的有意为之,因为淮海战役后,解放战争已经进入了尾声,而后半部分的剧情重点也不是在战争上了,所以是时候让张大彪这个人物退场了。

那么,问题就来了,假如张大彪后续一直在军队系统,参加了淮海战役后的解放战争,并且一直活到了1955年授衔,他会被授予什么军衔呢?

我们先来看看张大彪的履历。

据小说《亮剑》记载,张大彪原本是西北军宋哲元麾下大刀队中的一个排长,参加了喜峰口会战。后来,为安置老母亲,开了小差离开了部队,不想等他回到村里时,老母亲和其他乡亲都被日军杀害了。张大彪于是对日军恨之入骨,加入了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

喜峰口是河北省、热河省交界一带的长城隘口,而八路军建立的晋察冀根据地,也在山西、河北、热河一带,所以张大彪参加八路军在地理位置上也说得通,不过时间上稍微有点对不上,喜峰口战役发生在1933年,而八路军进入山西则在1937年,也就是说,张大彪离开从离开西北军到参加八路军,中间有四年的空白期。不过不管怎么说,张大彪1937年参加八路军,这应该是没错的。

在剧中的第一场战斗,野狼峪伏击战中,张大彪已经是李云龙所部新一团下面的一名连长了,在战斗中张大彪表现出了强悍的战斗力,一刀就砍死了一名日军中尉。等到1940年,李云龙攻打平安县城时,张大彪早已经是独立团的一营长了,手下扩充到2000多人,这几乎是八路军的一个主力团级的规模了。

1948年,淮海战役时,时任某纵队副政委的赵刚来到李云龙的第二师指挥所,却发现李云龙不在,只有邢志国和张大彪在,于是追问他俩李云龙去哪了,邢志国和张大彪只得如实相告,原来李云龙带着段鹏的侦察连去执行穿插任务了,为此,赵刚还发了一通火,堂堂一个师长,不在指挥所里指挥,却亲自带着侦察连出去执行任务,这不胡闹吗。

这次是张大彪的最后一次出镜,此时他的职位已经是师参谋长了。现在我们对张大彪的履历比较清楚了,从1937年参加八路军起,就一直跟着李云龙。大约在1938年间担任连长,1940年任营长,1948年担任师参谋长,如果后面还是跟着李云龙干,那么等李云龙升军长时,张大彪很大概率是跟着一起升为军参谋长。

那么,军参谋长授衔是什么等级呢?很多人看到是军级职位,就想当然的认为将官肯定跑不了了,其实不是这样的。军参谋长这个职位,虽然听着是属于军级职位,但是实际上却比不上下面的师长,更不用说军长、军政委这一级了。

举几个例子,刘亚楼,解放战争时期是东北野战军的总参谋长,与林彪、罗荣桓并称林罗刘,但是1955年授衔时,司令员林彪、政委罗荣桓都是元帅,刘亚楼才是上将,差了两个级别;张震,解放军战争后期担任三野的参谋长,但是授衔时也是如此,三野司令员兼政委陈毅授元帅,副司令员兼副政委粟裕授大将,而张震只是中将,差了三四个级别。

说到底,这和参谋的工作性质有关,军队参谋大多时间都是待在指挥所,为统帅出谋划策,大概相当于古代的幕僚,因此很难积攒到战功,而授衔又主要是以战功来评定,所以在这方面比较吃亏。

说回张大彪,如果他沿着营长,团长,师长这条路走下去,没准最后还真能混上个少将,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走了参谋这条路。他的首长李云龙是老红军出身,以军长职位才授了个少将,张大彪又资历浅,1937年才参加八路军,所以1955年授衔,能授个大校就已经是顶了天了。

8

作为一名亮学家,一天不写《亮剑》我就浑身难受!

如果要给张大彪评少将,那至少得给李云龙评个中将才说得过去,否则是没机会的。

在评定军衔的时候并没有什么明确的标准和条件,实际上很多地方都说不通,然而到评定完事之后你就会发现,嗯,很合理!

从出身看命运

这个“出身”是指在军中的资历,张大彪的资历是原来29军大刀队的排长,是长征结束后才参加八路军的。

不是说参加了西北军就失去了评定的资格,而是八路军这个系统的人,你必须经历过长征才算是核心的战士,没有经历过长征的,最后肯定会减分,这应该算是对那些历经千辛万苦走过两万五千里路的军人的一种肯定吧!

这一点在粟裕大将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我们知道粟裕将军在解放战场上指挥几十万大军如鱼得水,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以粟裕的战绩评定元帅是绝对够用的,但是最后评了一个大将,原因很多,除了是新四军方面只能有一个元帅,另一方面资历比较浅,没有参加过战争,开国元帅中好像只有一个没有参加过长征。

很多人会说,你看张大彪能打仗,敢于冲锋陷阵,杀鬼子那是不眨眼,对不起,这个只能用作评模范战士用,评将军显然说不过去。

从职务看军衔

所以说,张大彪属于起步上就输了一点,当然,我军并非只看出身,如果在后来表现的出色的话,也有机会。

但是张大彪在电视剧(比原著的职务有所提高)最后在金门战役之前担任华野二师参谋长,这个职务稍微有点勉强,尽管亮剑中一再表示李云龙的部队怎样怎样,实际上二野和三野一般情况下人数比较少,都是纵队的情况下,四野可能有五万多人,二野、三野可能就两三万多人,张大彪所在的部队人数上肯定吃亏。

即使排除部队人数上的差距,最起码也应该是正师级人物才有资格,张大彪的参谋长显然还差了点,参谋长职务虽然比较高,毕竟不是正职。

在评定少将的时候,大部分都是军长以上职务,极少数是师长,也就是说军长级别的职务是评定将军的先决条件,有了军长职务也不一定评定将军。

而且张大彪最后参加的金门战役是失败的,如果张大彪有机会参加朝鲜战争的话,还有一定机会往上走一走。

但是大概率的情况下也就是个大校,少将含金量还是比较高的。

9

1.首先张大彪并没有明确是战死金门,在小说中上金门的是邢团长和团参谋长董大海。当然如果说张大彪去金门逻辑上也没问题,因为大彪也算是李云龙手下的头号打手。

2.因为篇幅原因,小说和电视剧对55授衔讲的不多,也主要集中在晋西北铁三角——李云龙丁伟和孔捷,大部分角色的授衔都没交代(好像赵刚也是授了少将军衔)。

3.别看李云龙嫌少将低了,但实际上授衔时少将的要求可不低,基本上正军到准兵团,还得兼顾红军和抗战时期的资历和贡献。对于当时的解放军高级军官来说,少将就是一个分界线,过了这条线,少将和中将的分界倒真没那么明显,比如李云龙,少将偏低中将也行,你看他那么多牢骚,如果真给他个大校(就他发那么些错误,不是不可以),他非翻了天不可……

4.简单来说,授衔就三个要素:职务(含战功)、资历和山头。

5.张大彪当时的具体职务不详,但可以参照他的老上司李云龙,重伤之前,李云龙是华野的主力师长,重伤归队金门之后提了代理军长,算正军级。赵刚时任军政委吧,也是正军z那张大彪的职务不可能比老李和老赵还高,时任师长的可能性大,也有可能是军参谋长,正师级。

6.再看资历,这点上张大彪也没优势,因为他是29军大刀队出身,抗战之后才加入我军,也就是红军时期的资历是零,整个抗战时期他也就是做到主力团参谋长、营长,这个资历可吃亏不浅……山头就更不用说了,老李都说不好自己是哪个山头的,别看他出身红四,跟华野、中野甚至四野都能扯上关系,曾在彭林刘粟陈等我军名将手下扛过活,但你也不能就说他是谁谁的人……别管在哪里,李云龙干的都是卖命的苦力活,真没见的享受到超级主力的待遇——得看看十万大军挺进东北,山东军区主力占了6万人,看看都是什么部队:老红一、老115师……那可都是老领导林总当年的主力。就连黄克诚带到东北的新四军三师,那也是林总当年的115师开枝散叶的成果……所以连李云龙都靠不上,大彪同志就还得再等等。

7.所以综合考量,大彪同志如果顺利的话做过正师,55授衔正常是上校,顶天就是个大校顶天。少将不可能!!

8.36年之后加入我军,55授衔还能授将级的也有,比如吕正操、陈明仁、陶峙岳、董其武、孔从洲、曾泽生、韩练成、邓兆祥(海军)、刘善本(空军)、张全珍、林遵(海军)、巍镇等等……但人家都是什么资历,可以去百度一下……

10

诚邀,如题。《亮剑》作为一部优秀的战争作品,其中李云龙为授衔仪式上蹿下跳的片段颇为引人注意,由此可见,军衔对一个军人的意义是难以估量的,难怪毛主席都说过“男儿有泪不轻谈,只是未到授衔时”。那么在剧中,与作为老李参谋长的张大彪如果没有牺牲,能不能和老李一样得到一颗星呢?

众所周知,55年授衔的时候国家是综合考虑了很多要求的。比如,国家明确规定55年少将以上军衔的领导干部,基本上都是战功卓著的老一辈革命家。除去几位率部起义的原国民党高级将领和4位抗战时期参加革命的老八路以外,其余都是老红军。

那么张大彪可以吗?

根据剧中描述,张大彪在抗战时期几年内历任八路军连长,新一团营长,独立团参谋长,成为了副团级干部,李云龙受伤后,张大彪代理二师师长,率部继续南下横渡长江,攻下南京,最后一直打到福建广东等地,并配合了刘邓席卷大西南的战斗。但是老张有一个毛病,他的出身不好,张大彪一开始并不是八路军,或者说不是老红军,他原先是西北军大刀队的,所以按照规定来说,张大彪是很难被授予将官的,他的军衔很有可能是大校(副军级)。

以上就是小变得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