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如果你是李自成,如何做才能在北京建立霸业?怎样对付多尔衮?

如果你是李自成,如何做才能在北京建立霸业?怎样对付多尔衮?

2020-11-02 01:03阅读(61)

如果你是李自成,如何做才能在北京建立霸业?怎样对付多尔衮?:李自成在北京注定成就不了霸业。因为他在北京42天每天都是享乐、搜刮明朝官员的银子,没有安抚百

1

李自成在北京注定成就不了霸业。因为他在北京42天每天都是享乐、搜刮明朝官员的银子,没有安抚百姓。相反,大顺军军纪败坏,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2

很简单,以仁德争取百姓心,真正的为国而国,不要为了各人的那个位置,安抚百姓,安抚前朝,封赏边疆守臣,这样稳定下了民心,百姓自然爱护。
可现实是,李自诚进了北京,烧杀抢逼,唉!好好的前景,被这些庸人毁灭殆尽,吴三桂被逼的投了晚清,老百姓对他不拥护,前朝臣更是对他恨之入骨,这样的政权,毁灭只是时间而已,后来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也是如此,打着为人民,结果比当朝还害人民,这样的王权腐灭是必须的。

3

感谢头条问答诚邀!

大家知道闯王李自成,就是明末农民起义的领导者,一度攻击北京,导致明朝皇帝紧急逃亡至河北煤山,忧愤自杀而亡。而李自成自从攻击北京便不在将革命进行到底,去继续追击明朝残余势力以及各省明朝有生力量,倒是一心一意做起了享受皇帝待遇的土皇帝梦,并且确实做了一天皇帝!但没过多久,明朝各地军队纠集起来围困北京,形势危急起来,为了不致于被困死,李自成率领大军破城而逃,向西南方向的张献忠起义大军会合,后流窜于四川贵州等地求生存。因此这段经历常被世人用来提醒后人注意做事要有完全性彻底性不能半途而废,做事要始终如一,兢兢业业,伟人还用一段诗表达心境: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要将革命进行到底,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实际上,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大军主要犯了一个战略性大错误,那就是没有依据广大农村来建立巩固自己的根据地?说他流寇也不为过。其实,李自成的大军很多都来自于当时农村贫苦乡民,而他起义初目的从开始就是为了解放这些农民,大口吃肉大碗喝酒有饭吃,但后来则演变成为他个人谋取私利,想急着当皇帝了,而完全不顾初衷,不顾起义民众大多数利益,更没有设立巩固根据地大后方以及粮草基地为其后援。当北京城岌岌可危要被围时,那么粮草问题突现,最后势必出现了紧张,缺粮缺水,人困马乏饥渴之时解决不了又怎难久存?这也是李自成失败原因之一。当然,也和他自身弱点和劣根性有关,战略战术方针有错误,攻击对象主次不分,也不知道明朝还有大量势力未消灭,加之又有满清势力虎视眈眈,双重夹击下(满清开始则是以剿灭李为借口壮大势力),尤其是当吴三桂和多尔衮两支势力很大并汇合时,李王这时还未高度重视这些各路大军对自己逐渐施加的军事影响,这大致也是电影戏剧以及电视剧中常描述的一些历史情节。

从明清史资料记载上看,由于李自成的大军在山海关战败以后,带领残兵败将,迅速回到北京城,不去休整,却急于在北京匆匆登基,确实过了一把皇帝宝座瘾。随后,明知不可为而为肯定不行,强扭瓜不甜,也知道这宝座并不好坐,皇帝不好当啊,还是保命要紧,于是乎隔了天把时间,便带着搜刮来的金银珠宝仓皇逃窜到西安城区,西安离北京近。

如果拿老多和李自成相比,很显然多尔衮在战略上取得了节节胜利。这缘于李大统领不擅于用兵方略,又不总结军事战术,不精通排兵布阵,巧施技策,屡屡在军事设计上接二连三的出现了大失误,导致多尔衮连续获得的胜利,特别是在山海关大战中把闯王打的惨败,被迫放弃围攻北京外围关口计划,看到那锋芒,急收拾行李,逃命要紧。

大多数人对闯王李自成知道多一点,这方面小说故事以及影剧介绍不少,但对题主提到的多尔衮?大家则知之甚少,因此我们应先了解一下多尔衮为何许人也?个人简历资料:爱新觉罗·多尔衮(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满旗人也是皇太子,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阿巴亥第二子,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出生于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老城,明1626年天命十一年封贝勒,1628年天聪二年,十七岁的多尔衮随皇太极出征,征讨蒙古察哈尔部,因为军功被赐号墨尔根戴青,成为正白旗旗主。1635年天聪九年,多尔衮等率大军亲剿蒙古部落最大群,并收降蒙古林丹汗之子额哲获得传国玉玺。至此,战功显著,明崇德元年被封和硕睿亲王,次年正月,皇太极令多尔衮追击朝鲜国王家属得胜,后又在1641年崇德六年至七年的松锦大战中立下卓越战功,皇太极死后,多尔衮和济尔哈朗以辅政王身份辅佐皇太极第九子福临即帝位,并称摄政王。清顺治元年指挥清军入关,清朝入主中原,帝先后封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等职,从这几次大的收购战中多尔衮为明末立下了很大功绩,因而其势力逐渐壮大,此时有点不安现状了,这是后话。

虽然,亲王多尔衮以及皇太极已经不满足仅仅为明廷战斗服务,明表面上借明打压各路势为,并开始纠集满人大军会同已降蒙古部落藩族群,蠢蠢欲动,伺机待练,准备随时反向明末王朝进行攻击,随后亲率大部人马入关。从先对李自成几次战斗中,开始确实是从维护明朝统治而努力,但随后由于形势发展并逆转,大大有利于满旗,别开始蓄聚集力量,其后势力已经发展到军权在握,力量雄厚,统领满清大军又加集吴三桂力量,吴三桂原有降清造反之意,多还未先灭吴这一妨碍因素前,俩人就一拍既合,汇聚一起,先灭了这股和赶走占了茅厕不拉屎的,就是闯王李自成想当皇帝又当不好的人。

多尔衮在对整个与李自成战争期间,大家会发现一个军事规律,从气势上先压倒一切,千军万马大有元朝初时,不可一时之遮天蔽日、奔腾万马蒙古满旗兵丁,先不战就屈人之兵了,这阵势李兵看了吓也吓个半死,还怎么打?其实多尔衮的战略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为了准备一场大战或许需要几个月的战略筹备期,可以及时调整战略思想,亲王多尔衮善于思考,灵活运兵,一个军事谋略却只需要一瞬间就能产生,能一口口吃掉关外力量,扫清外围异已军事,这是多的长处,为清朝初建立确实排除了李王障碍。

大家可以发现老多打仗确有一套,可说清朝初不是多尔衮那么拼命?其实缘于他的战略计谋易善变,灵活运用,并在战争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战略,目的是为了达到最佳的效果,后又一次次与李自成战争中均占了上风。我们在反观老闯李自成时,发现战略构思一片混乱,无法形成针对清人的办法,屡屡中计,中了计还不知怎么回事,处处被动,尤其在兵败山海关的时候,就已经彻底乱了套。从这时候我们还发现李自成就是压根没打算成为天下之皇主,只是像唱戏一样穿上个行头试试,不行就不干了,后来事实也确实如此。那时他手底下兵丁部队也跟着受罪,原有几股汇聚农民起义部队本有十几万大军之众,最后分裂成多支股,还各打各小算盘,也无暇顾及闯王京城地方了,因此老李也就只想着怎么退守陕西以前此发迹地,甚至连山西都不想要了,然而我们又发现老李跑到陕西去干什么?哪儿又没什么可以作为防守的区域?四周外围均无力量拱卫,还无粮草丰富?人们又发现拥戴的南明永历帝好歹有个长江天堑以及两广势力范围可以抗衡满清,大有复明之望,同时大明江山还有一定雄厚省地力量可以响应永历帝?而那个配合闯王造反的另一支起义部队分舵手张献忠好歹有连绵的山川居守,不亚于土皇帝,其实也就是个占山为王的土匪头罢了,这边陕西地界四周已寡,还拿什么天然屏障力量去阻挡多尔衮满清骑兵大军的排山倒海攻势?当时闯王李自成也没想那么多,也从来没有想过这个尖锐问题?甚至只想到了陕西本来就是他发家的地方,这里有李赖以可以依靠族群,到时肯定一呼百应阻挡这清人大军,甚至想到跑到陕西秦岭大山下,你多尔衮奈我老李何?

实际上闯王已经失去了战略眼光和霸主气势,要论发迹史,谁也不是一开始就是王?总是从小混混打架开始,多尔衮的老家东满几省,那他不比你老闯的地盘小,可是多尔衮却敢于将顺治皇帝从沈阳接到京都城来,拥戴他做上皇帝,这一点老李确不如他!从此天下以后满清成立也确定顺治问鼎天下的地位,从气魄上李自成输给了多尔衮许多,原因还是由多尔衮高超的技战术和战略思想决定的成功与否。

还有多尔衮还善于利用其他力量,尤其是在吴胖三桂的鼎力帮助下,将满清八旗军队浩浩荡荡直接开进了山海关,进而成功入主北京,但这个时候多尔衮并没有放弃对李自成的追击,穷追穷寇不灭他不罢休,这多小子追起人来不要命让李自成疲于奔命,

下面小编与大家从李自成让多尔衮得势上分析,也就说是打不过他以及自身犯的错误上来看:闯王的弱点和战略上失误也就是多尔衮的优势和战略上强项,如果我们是李自成怎么当上北京霸主?首先就要破了多尔衮的计策以及灭了他的大军,力量对比本来多李二人差不多,只不过多气势上稍稍占优,这就好比同一块田地,有人花的时间少很快耕出来,而你却多花很多时间,这不光光是力量原因,还有技巧眼光,善于策划安排,排出最佳阵势。如果要想成就一番伟业,真正当上霸主地位,做上皇帝,闯王李自成第一步已经成功了,赶上了明末崇祯皇帝,还不仅仅只是赶走,还逼的这个皇帝忧愤气馁怨天长叹大明完了,在河北煤山歪脖子树下自缢而亡,以及帝手下大臣几百人连同妃属一同吊死,惨状惊人,推翻了大明李自成可说完成这一步已经初步大功告成。那么下一步应该怎做呢?要想做稳皇帝,大家若是李自成,小编觉得还不能算完全成功,也就是说卧床之下岂容他人沉睡?

首先应该向全国发布诏书昭告天下,大明已亡,众民应拥戴新皇李自成,并发布元年纪事,舆论上占先。积极派主要力量主动布防河北河套关口,山西要塞以及河南临近京城峡口等京城外围地区亲信统领大兵据守,这是第一步。而不能有打不过就跑那种放弃京城仓皇逃往老家西安的思想,更不可连山西重镇不防不守什么也不顾。特别是当初李自成在攻打北京的路上,就是从洛阳这边渡过黄河,北上途径山西,从而进攻北京。而且还在山西地界,李自成遭到了非常猛烈的抵抗。从这点分析,李自成应该想到多尔衮也有可能这么做,事后多尔衮一支大军还正是从这个方向,一路狂奔直袭京城,不到几天时间就兵临城下,李自成跑晚几天就要被多亲王活捉了,李为什么不想到这一点?不守京城外围并且早就想好放弃北京,那这个皇帝还怎么当?形势所逼不跑才怪!这是其一:不知怎么对付老多,该据守处不据守,也就是没有京城防卫区为重点,如果我们是李自成必须以此为第一要素。

其二,如果换做我们是老李,既然想当皇帝,那么就要做稳江山,首先还是要排除反对力量,尤其是另外想当皇帝的人之多尔衮,此人虽不为满清帝王,但是是扶佐顺治帝,其野心大大的!还有那个明末虽皇上不在了但一些旧臣以及大明各省力量还在,还有哪个大明后人拥的南明永历帝以及广洲的文宗帝还在(他只当四十多天称帝皇),军事力量也不容小视,并且还盘居了八九个省,即使大清灭了李还有大明之前,这俩人还称帝尤其是南明帝永历在位达十七年之久,但这支皇军部队不足以构成对闯王李自成的威胁,毕竟明朝残余势力已转向南方,北方主要威胁的还是多尔衮。反过来,多尔衮以及所拥的顺治帝后来则积极主动去剿灭这些反对势力,主要还是集中力量打击李自成,让他必须承认自己的皇帝,这一点小编觉得老李没做好,未消灭这些反对势力和有生力量。

其三,应该想到打仗有输有赢,胜败乃兵家常识,我们不应气馁,不以一次输赢论英雄,尤其是我们看到李自成在代州和大明帝旧臣将周遇吉中一战,难攻却又不改策略计谋,一意硬打且攻了十多天,久攻不下的李的大顺军反而死伤惨重?这块难啃骨头一度让李自成失去了进攻的自信心而怀疑人生?本来再努力一把就可成功了,但就在李自成攻克宁武关、击败周遇吉以后,并且大同总兵姜瓖、宣府总兵王承胤已经先后递上了降表这种大好局面下,应该收拢人心,及时招降纳叛,让其发挥作用,并予以调整,派出优秀力量充实进去,分化这些部队以免大军到了又倒戈,这一点我们在后来战争中就做的很好。这个时候李反而不好意思,多人拱拥,又不认真识别是不是假降?人心难测,如果是我们则应该积极主动地将这些人组织学习李闯王的思想,贯彻落实李的精神,不然则施以强压,观其行或者灭杀,这一点后请对付太平天国降特多以杀之为狠,应派人监督防止反心!

特别是对于此后出现了唐通、邱茂华等守将相继投降,李自成几乎是畅通无阻地进入了北京城,因为山西地区的降将太多,所以李自成就地安排,依旧将这帮人安排在原来的位置上,帮助他镇守城池。这个时候如果我们是李自成就应该想到,这不是什么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之想法。

首先我们不能让这些叛将再去镇守以前位置,因为这投不投降没什两样,只是临时换了个主,应该积极主动地撤换这些叛将领,换上自己的人,这些跟李打江山的人出生入死,一点好处也没捞到,时不时小命就可送了,当兵打仗不就是混碗饭吃,应该妥善安排,一来叛将不杀就己经心满意足,感恩戴德,让他们带着珠宝细软回老家,二来又换上起义兄弟委以重任让他们据守山西要塞拱卫北京门户,并送上美女银票抚慰(过去打仗就是),让他们死心踏地维护京城。可是闯王李自成犯混了,不仅没有认真巩固好攻下的地盘,派自己人和部队守卫,反而继续任用这些降将。特别是糊涂到败退西安的时候,依旧没有改变这种战略,甚至连最重要的太原城,都是交给降将陈永福来镇守的。大家试想一下,这帮人能够投降李自成,难道就不能投降多尔衮吗?如果我们作为闯王李自成绝不能有善任之心,量人之大度!绝不以为不杀已是宽恕,还委以重任。那时人思想有那么好?不说信仰你闯王,当时就是为活命不殊连九族就已是万幸了,李以为仁善之心别人就会感谢你,以为你原来是什么好处现在还是,这是犯了方向性错误。果不其然,当李自成逃窜以后,山西境内的守将,要么弃城而走,要么就是投降满清,几乎没有为李自成战死殉国的,这就是伟人常说的,守江山比打江山更难,守不好就要丢,进京是赶考,要考好。

如果我们是李自成当上帝王或者己快成帝王了,应该嘱咐底下大臣及将军,不要忘了自己使命,不能忘了革命还未成功,更不能让降将守要塞,特别要防不二主心之人,后来事实证明,李王又犯了大错,还让太原守将刘永福驻守,被多尔衮设计用金票美女大大的糖衣炮弹轰得不知所措,自此失踪,隐蔽起来过好日子去了,阵地没人守了,还有长治守将刘忠不战而逃,这人虽是降将但好歹有知耻之心,一度丢关后又想夺关却被清军再次击退。以上文字有明史演义资料记录,可以探查:贼至彰德,赵王降。丁亥,诏天下勤王。命廷臣上战守事宜。左都御史李邦华、右庶子李明睿请南迁及太子抚军江南,皆不许。戊子,陈演致仕。李自成陷宁武,周遇吉力战死之。三月庚寅,贼至大同,总兵官姜瑰降贼,代王遇害,巡抚都御史卫景瑗被执,自缢死。

所以在对待投降份子,有时不能轻饶,尤其是反骨之心的人,如果我们是李自成不能让这些投降份子轻易那么快活,意志不坚定,当叛徒有几个好鸟?绝不会让他们以后又去投降多尔衮,这山望那山高,两边好处都得,左右逢源似的老江湖不能让存在!比如说大同总兵姜瓖、陕西总兵王钺、定西伯唐通等等,这些本来就是花钱买的官胆小怕事软骨头,嘴上都会说,台上教训人台下不如人,应该让这些明末旧臣投降的人,进行处理,至少不能让他们还在原地,以防他们弃城再降,后来事实也是全选择投降满清,帮着多尔衮倒戈一击,给李闯大顺军以致命的打击。

因此如果我们是李自成,就要认真做到对京城保护,尤其是对山西河北定西的主要控制,不能因为有这种反叛局面,就认为别人都归顺你,为你好。在对待俘虏问题要有正确的方针政策,该杀的杀不该杀不杀,但必须让其离开,让他们没有兵权,不能拥兵,这是上策!

其四,战略上重视敌人,不能分兵伏击,李王不会用计谋策划就罢了还不会善用兵?如果我们是李自成,按照当时情况和条件就应该集中优势主力兵力据守要塞,这一点小编上面也谈了一点,应该集中兵力守住潼关至长城沿线这些个十分重要进京要塞,并派重兵防止多尔衮袭击,尤其是布署防止铁蹄骑兵的铁竹钉弓箭手布防这里,其实多尔衮的大军已经不久就掩杀了过来。

因为多尔衮善用兵脑子不简单,分两路大军杀来,一是让兄长亲王阿济格带兵在北方一路猛攻河南河北,掐断李王流窜退路,一是让其老弟多铎从南方线路北上,攻打潼关。山海关以北各口,两路人马唯有多铎大军出众,因此我们要是李自成应先集中优势兵力出击进攻多尔衮弟弟多铎的部队,先消灭多铎这支危害最大的主力军才是,可是这个李自成这个时候,却又犯了个大糊涂。本来李自成手里有两路比较优秀的兵马军队。明朝史中资料记载可见:“顺治二年二月,我兵攻潼关,伪伯马世耀以六十万众迎战,败死。潼关破,自成遂弃西安,由龙驹寨走武冈,入襄阳,复走武昌。我兵两道追蹑,连蹙之邓州、承天、德安、武昌,穷追至贼老营,大破之者八。”李自成手里这几支大军还有些战斗力完全可以抗衡,一路是刘宗敏的主力军,另一路则是李过那三万铁蹄。

如果我们是李自成在面对两路对手的时候,就必须分析对手的强弱,想到谁强谁弱,计划分兵,还要想到良将手下无弱兵,强将强兵去对付多铎大军!不能将这两路强大的兵马,分别随意派遣到两路去应付另两支多尔衮的大军完事,随后李过北上阻挡阿济格南下,刘宗敏去增援潼关防止多铎打进来。因此出现这种局面:李过阻挡阿济格绰绰有余,刘宗敏对付多铎却打的十分吃力,久啃不下,损失惨重,最终结局,潼关失守,李过在榆,后李自成临时决定放弃西安,转战南下。这个时候的李过却不能及时南下,只好往西北走,从汉中走水路,进而前往荆襄地区,放弃荆襄根据地,荆襄地区是李自成比较早开辟的一块根据地。早在崇祯16年,李自成带兵进攻三秦地区,而大将白旺被留在了荆襄,荆襄根据地已经经营了两年多时间。因为没有一块像样的根据地,使得李自成后期完全成为了流寇,进攻南京不是,转战南下也不是,没有明确目标。

如果我们是闯王李自成,应当在多尔衮战略及时调多铎大军北上,准备合力围剿李自成时。多尔衮吩咐阿济格带领吴三桂、尚可喜等人,直奔山西追击西逃的李自成,又让多铎带领孔有德、耿仲明等人直接南下,消灭南方小朝廷。从这一点看多尔衮犯了和李自成一样的错误,如果我们是李自成,就可以凭借现存在军队实力雄厚,一举消灭阿济格这一支军队是,砍掉多尔衮一支胳膊。与此同时,积极联合南明史可法、马士英为首的大臣,李可以向他们提出了请和的要求,避免受南明部队袭击,毕竟大明帝崇祯是李自成进攻北京逼死的,但李只是汉人内部造反比起满旗外蒙族人还要好些,应该主动向南明认错,暂时承认南明政权,再以南明名义,联合史马大臣力量,共同对付多尔衮,但李没有这么做,一边打南明,一为这抵抗多尔衮。

多尔衮的战略则很清晰!如果我们是李自成想成就在北京当皇的霸业如前述已讲道到的,应该看到气数已经不能与李自成抗衡了,现在主要矛盾和敌人则是多尔衮,这一点必须保持清醒认识大势,就不能分兵南下追击和全力打击那个后来成立的南明政权,应该用主力大军全力守卫北方各省,尤其是注意多尔衮动向,还有吴三桂力量,这里强调是闯王没有拉拢利用吴三桂,反被多尔衮拉拢投清,既然能投清也是希望明朝倒台,那为什么不能把他拉过来?李自成和吴三桂没有一占矛盾和侵害关系,如果我们是李闯王想要成就霸业,就应该将他拉过来,而且吴又是北方关外最大力量。没有了吴三桂和消灭了阿济格军力这个多尔衮还能神气什么?实际上反过来了多尔衮却与南明小皇帝若即若离,假意不反,还眉来眼去,本来又末直接打着反明旗号,却从乱中取宝,争取了围剿李自成的时间,并且还又拉上吴胖三桂一道,会同蒙古族人力量,几股势力全聚在多尔衮这一边,你说这战还怎么打?李自成自知不行,倒还有些自知之明,不跑怎办?

反倒让多尔衮入主了北京城,于是乎派多铎大军便直奔南方而来,他们可不希望再出现第二个南宋,这次一定要一口气灭了南明小朝廷。可是就在这个时候,史可法和马士英却向多尔衮派遣了使者。使者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希望能够和多尔衮达成和解,两家一起把李自成这个流寇给消灭了。等到消灭李自成以后,他们两家可以平分天下。抱着这样的幻想,南明小朝廷压根就没打算与多尔衮开战,他们依旧把灭亡明朝的李自成当成头号大敌。多尔衮得知以后,将计就计,既然南明持有这种态度,那就可以不急着消灭他们。刚建国就想着偏安一隅,以求和的方式寻找自保的办法。这种政权是不可能长久存在的。多尔衮既没有正面答应这件事,也没有完全拒绝这件事。他策反了使臣当中的部分人,最终麻痹了整个南明朝廷。多尔衮的这一招,为多铎北上与李自成决战,争取了很多时间。可以说在战略上,多尔衮绝对占据了上风。

综合以上几点分析可以说,小编认为要想成就在北京的霸业,认真对付这个满清多尔衮,作为闯王李自成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小编觉得李自成至少不会少于南明永历皇帝在位十七年的时间:

一,从形势发展上说,历史给了闯王李自成机会,所率大军势如破竹,攻下了腐朽大明政府,赶走了大明崇祯皇帝,并且让其自缢而亡,底下大臣及众几百人也相继自杀,基本上是一锅端了,只剩下桂林以及几个镇守边府的王爷儿子后成立南明政权,而这个不成气候,主攻方向上李自成应该转向直接来自北方的多尔衮,先拿软柿子阿济格开刀剿杀冒进的他。后再全力对付多铎及至多尔衮,集中优势兵力全力进攻北边满清势力。

二,拉拢吴三桂,可先和他订下盟下之约,既然吴也有反明之意,并且当时还未出现谁当主,而李大军都已攻下大明府都北京,李自成应该积极及时主动拉吴,不能让多拉了他,并且成了主要力量。另外,不要继续分兵进剿明朝旧势力,自己皇帝坐不稳还想着灭了人家怎行?当时情况又并不是南明朝要李自成命,应该调南方兵力进驻北方,并稳住南明,不向他们发兵,可以南北朝分线,我李自成也不去打你,你南明也不要过来,全力对付北边多。

三,要想成就霸业指导方针、战略战术一定要正确,并根据形势调整,灵活机动,不能一成不变,不能各个都去打,最后各个都打不过,反过来还被人赶出北京城和前面帝王一样逃跑,跑就跑,跑到老家陕西本没错,可又不据守山西门户,又不重兵把守进陕西潼关要塞,进而又让人赶向南方,指导方针出问题,以为与张献忠会合,却不料一路溃败大军让人一路追杀,不仅有多的人马而且还有南明人马,李王可谓连逃亡也不安。

四,要想成就霸业应该向多尔衮学习,建立可靠巩固根据地,为什么这么说?多尔衮的主要力量来自满蒙以及吴三桂,而所用马及粮草是大草原,而且后来多尔衮又占据河套以及河北,东北等粮食基地,根基扎实,闯王李自成有什么和老多比?老家陕西那块地盘还无险可守还又不守,山西以及潼关等无重兵把守?没有建立可靠根据地,没有广大民众支持,兵员不够补充,又无可靠粮草供给,吃什么?这种流寇思想一直占据李的脑子中,打不赢就跑,还守什么?

五,要想成就霸业,怎么来对付多尔衮:首先,不能用叛徒,对于投靠大顺军的大明的人不能重用,更不能在哪儿还在哪儿干,人一走又投人,摇摆不定。其次,要知人善任,对大明份子可以不杀,用其底下兵,削去兵权,让其滚蛋,拉拢底下将士,共同对付多,争取多方力量。

六,要想成就霸业,对付多尔衮。进去当皇帝,入京城必须要有这个能耐和实力,没有就不能急于去做?做了就要量力而为去做好:首先,北京要塞拱卫处派重兵,尤其是关口处,盯着多尔衮动向,不能让其迷糊,與论上昭告天下,向子民宣布新皇。其次一应体系以及新政权如货币,文件等措施应跟上,至少老百姓要知道新人,而不是仅仅当一下那么简单,而且还要成立政府以及应急机构,处理事宜,让多方势力向你靠拢,没人承认你还当什么皇帝?即使南明永历小皇帝至少还有人承认。

七,李王不要老是想着跑,出现问题和困难应积极处理,积蓄主要力量去对付多尔衮,你多想进北京当皇帝,老子就不让,与你拼个你死我活?预先在北京被围就备足粮草,并重兵拱卫河北山西陕西进入北京要塞通道,并不急于去打什么南明,那时北京城墙又高又坚固,不是一年半载攻的下的,如同来个莫斯科保卫战似的战斗,多亲王久攻不下则会丧失信念,而南明朝人也不希望多尔衮老打北京,哪儿还有明朝祖业,必定剩机阻多尔衮,因为唇亡齿寒道理应懂。

还有一些其他设想和假如,如果照此可能景况不一样,人们不能拿现在眼光看那时,因为那时人们木些,哪有现在这么发达,一个手机就过去了,那时全靠马使还有驿站传,如果分割包围则信息不通全靠喝酒猜了。但人算不如天算,那个多尔衮也不给李自成喘息的一点机会,准备一举荡平李自成,多尔衮的挺进速度实在是太快了,连打也不用就直接开进了北京城,又直接吩咐阿济格西进,必须要趁着李自成立足未稳的时候,将李消灭,你说李王可斗的多?所以李自成逃到山西的时候,压根就来不及重新布防。当初留下这帮投降的明军将领守哪儿,李自成还自以为自己可以稳稳夺取天下了,没想到事情出现了巨大的转机。李自成以疲劳之师应对这两帮人,基本是掏空了自己的战斗力,很可惜的是所有努力还是战败了,最终李自成在九宫山被杀,其实是不是传说是当地民兵武装杀了李自成?不太清。谁杀了李王已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李自成确被杀了,还有一些劫来随带的财宝藏放哪儿也不知?当时没想到多尔衮紧追不舍的那股劲儿,都让老李自成的内心几乎快崩溃,那草原蒙马跑的也太快了点。

提注:问答文中内容有些是史料记录有些是网友汇聚采纳有些则是小编编撰分析,应以史料为准,不因以此一些内容让人拿去编剧所忽悠。

4

一是整肃军纪,二是约法三章,三是安定民心。

5

李自成是一个失败了的英雄,郭沫若的甲辰三百年纪祭已祥加论述了,农民意思局限了他,其结局符合历史规律。进了北京闯王就不是王了,成了寇!以为天下姓了李,从将军到士兵都忙于奸淫烧杀,刼财劫色,已完全没了王者之师的正气了,忘记了山海关外尚有强劲的敌对势力,不败才是不该了!多尔衮是宫庭斗争的产物,完成使命后弃而杀之是封建帝王常用手段,这人可杀也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