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在农村有着奇怪习俗,做寿木的手艺人不给自己做,这是为什么?

在农村有着奇怪习俗,做寿木的手艺人不给自己做,这是为什么?

2020-10-17 03:32阅读(64)

在农村有着奇怪习俗,做寿木的手艺人不给自己做,这是为什么?:如今做寿木的手艺人在我们这边已经不太多了,寿木也就是棺材,我们这边早就已经实行火葬,用不着

1

如今做寿木的手艺人在我们这边已经不太多了,寿木也就是棺材,我们这边早就已经实行火葬,用不着棺材,一般都是在实行土葬的地方才有打棺材的手艺人,像题主说的这种手艺人不给自己做寿木的奇怪习俗,我们这边没有,先说一下我们这里的讲究吧。

在过去需要做寿木的时代,手艺人并非不给自己做,而是会精心给自己打造一口好的棺材,当然了是有年龄差异的,一般年满60岁的老手艺人才会为自己准备好棺材,用农村人的说法是,在活着的时候亲手为自己打造好了寿木,这样去世了也能安心。而且给自己打造寿木都会选择木质最好的树木,如此准备好了寿木之后就不需要再麻烦别人了。

对于一些年轻的手艺人来说,他们是不会早早给自己准备寿木的,木匠通常会带出一些年轻的徒弟,徒弟们虽然已经成手,但是年纪轻轻谁会给自己准备这东西,虽然说棺材棺材升官发财是好的寓意,但是这么大个的东西摆在家里占地方不说,时刻都能看到,总会觉得心里有点不太痛快,难道是在提醒自己早晚要躺进去吗,所以年轻的手艺人是不会那么早给自己准备寿木的。

如今很多地方都实行火葬了,实行火葬后基本上打寿木的人就越来越少了,在很多实行土葬的地方就由准备寿木变成准备墓地。准备墓地在我们这边的习俗是,如果两口子有一个人先去世,那么另外一个人还不到六十岁的话,就只打过世人的墓地,不会将自己的墓地一起准备好,如果年纪大了,当一方去世,在准备墓地时就把两个人的墓一起修着,主要是看年龄吧,年轻的人提早准备这些东西显得不太吉利,所以就不会备下寿木或者墓地。

2

家有家法,行有行规,行规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是约定俗成的,并被广泛认同,对于手艺人来说,行规基本是口口相传,一辈一辈的传承至今,对于做寿木的手艺人也不例外,其实做寿木是木匠大体系下的一个分支,要了解寿木手艺人的行规,首先就了解木匠及行规,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寿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棺材,对葬礼的要求现代与古代不同,很多人可能只在电视上见过寿木,没有真正见过。对于棺材也是很多人所避讳的一个物品,也赋予了很多迷信色彩,现在我们就来揭开寿木手艺人的神秘面纱。

一、寿木手艺人的前世今生

1、寿木的概念

寿木也叫棺材,可以由不同的物料制造,最常见的以木制造,一般有柏木、松木、楠木、柳木、桐木。亦有以铜、石等制造的棺材。

并且,寿木的形状也不是常见的长方形,还有船形棺和圆木棺等等,目前现存棺材形状最完整的是在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城北21公里的桃花村的东南处有个平坝棺材洞,里面有几百年的棺木头,并且还有位守棺人。

平坝棺材洞位于老熊山的距地面约20米高的半山腰,是一个典型的喀斯特岩洞。整个洞口东西长45米,南北宽24米,最高处可达21米,摆满了各种棺木。洞内厅堂宽大无缝隙,干燥凉爽。

平坝棺材洞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个洞对于现代来说,不仅仅是放置棺木那么简单,在洞内发现了许多珍贵文物,具有极大的历史、科学及艺术方面的价值。

2、手艺人的种类及发展

俗话讲“荒年饿不死手艺人”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有一门手艺什么时候也不愁吃饭问题,手艺就是一种技艺,比如说做寿木,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把木材和工具摆在面前,可能都不知道从何下手。

对于手艺人,感觉离我们很遥远,其实并不是,手艺人是指以手工技能或其他技艺为业的人,包括陶工、瓦工、铁匠、织工、木匠、厨子、等等,所以说作为会做饭的你,就是一位最简单的手艺人。

但寿木手艺人则需要很强的专业性,寿木手艺人属于木匠的一种,并且木匠在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中地位是很崇高的,例如家里该房子需要木匠,家里的家具需要木匠。木匠这个职业在很早就有了,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的鲁班大师。

鲁班(公元前507年——公元前444年),春秋时期鲁国人,姬姓,公输氏,字依智,名班,人称公输盘、公输般、班输,尊称公输子,又称鲁盘或者鲁般,惯称“鲁班”。鲁班的名字实际上已经成为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象征。

《事物绀珠》、《物原》、《古史考》等古籍记载,木工师傅们用的手工工具,如钻、刨子、铲子、曲尺,划线用的墨斗,据说都是鲁班发明的,几乎现在所有的建筑行业都会崇拜鲁班。做寿木也不例外,并且寿木也会用到此类工具,甚至在一些定制的寿木上需要雕刻特殊的图案,鲁班对整个建筑行业都影响深远。

3、寿木手艺人的工匠精神

在所有的手艺人中,木匠是最讲究工匠精神,何为工匠精神?

其实,工匠精神就是一种职业道德,不止木匠,很多公司都奉行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代表着敬业、专业、创新,比如寿木工匠人,如果对于模具、样式、材料等等不创新,就不能符合客户要求,会被淘汰。如果不专业,技能不够,也完不成客户提出的需求,如果不敬业,这门手艺有可能失传。

十二十页小结

寿木手艺人用自己的双手为每一位逝者打造一个安身之所,不给自己做寿木是因为行业的不成文规矩。其实,不给自己做寿木也是一种良好的职业道德。

几十年来,我国政府重视殡葬改革、大力推行火葬,取得了一定成效, 2004 年全国平均火化率已经达到 50.5% 。从土葬到火葬,从鲁班到现代寿木手艺人,2400年来是寿木手艺人的坚持,让这个文明留存至今,无论行规如何,任何一个寿木手艺人都是值得我们尊敬的。

二、即将消失的手艺人

城市的发展日新月异,科技的进步使得人们生活更加快捷便利。在高科技、智能化的今天,许多童年的经历与见闻,始终烙印在记忆深处,时常怀念,有很多手艺已经快失传了。但随着社会的发展,非常有意思的是一些被认为是“下九流”的手艺人如今大火。

1、逐渐减少的手艺人

①磨剪子磨刀

“磨剪子嘞!戗-菜-刀!”每次听到这声吆喝,胡同里的大妈大婶就纷纷拿出自家里钝了的剪刀和菜刀交给磨刀匠,三五分钟,锈迹一扫而光,锃亮明晃。

一辆自行车,一个小水桶,一个长板凳,两块磨刀石,便是所有的工具,相信很多80后对此肯定深有体会,但是随着现在刀具的进步,不需要高频次的磨刀了,自然,这门手艺人也就少了很多

②修钢笔的师傅

在70/80后的世界里,钢笔相对于如今的豪车豪宅,那会儿钢笔才是文化人的标配。现在用钢笔的人都少之又少了吧。笔尖坏了,心疼,找修钢笔的师傅修一修换一换,一支钢笔可以用很多年。说起来,那时候人写的字真的漂亮!随着电子化的来临,随着电脑和手机的普及,钢笔使用率逐渐也低了不少,用的人少了,修的人也就少了,修钢笔的手艺人也随之减少。

2、如火如荼的手艺人

虽然有的手艺逐渐消失,但有的手艺被不断传承和改进,其中就有很多曾经被认为是“下九流”的手艺人,古代“下九流”是指:师爷、衙差、升秤、媒婆、走卒、时妖、盗、窃、高台、吹、马戏、推、池子、搓背、修、配、娼妓、打狗、卖油、修脚、剃头、抬食合、裁缝、优、吹鼓手、巫、大神、梆、戏子、街、卖糖。

到处都能看到理发店,也就是“剃头”手艺人的演变,也能随处可见修脚店,里面多为修脚师傅。在比如说“戏子”,说相声的小岳岳按理说也属于“戏子”,但火遍大江南北。

【十二十页最后总结】

只要娴于一技,都可以被称为“手艺人”对于渐行渐远的手工艺,逐渐老去的手艺人,大部分已经远离我们的生活,但它承载的那份文化、凝固的那份记忆、保留的那段岁月,让经历过的人们久久难忘。
对于如火如荼的手艺人,是时代潮流的象征,各行各业,每位手艺人都遵循着自己的行规,都有着自己的工匠精神,就像寿木手艺人这样,无论是时代如何变迁,都会遵守着这份职业操守。这份执着,这份敬业值得学习。传承的是手艺,留下的是文明。


欢迎关注【十二十页】, 以文会友,我是爱读书、爱文化、爱分享的【十二十页】

3

俗话说,三十备棺不为早,六十娶妻不算迟。

点击右上角红色按钮关注【刺楸】,了解更多农村趣闻趣事。

棺材又叫枋子、老房子,待使用的棺材则称为寿棺、寿枋、寿木,这与寿衣、寿者、寿被一样,带个「寿」字,以避免不吉利。在农村,老人到了一定岁数,家里就张罗着备好寿棺,并在小范围请客庆贺。为老人备棺并非盼着老人早点归西,而只是农村的一种习俗,老人也会为此而高兴,因为自己归宿的老房子有了。

在刺楸这边,老人一般到了七十岁才开始准备寿棺,但民间有「三十备棺不算为早,六十娶妻不算迟」的说法。因此,有些人才三四十岁就为准备好了寿棺,这也得益于家里有做寿棺的手艺人。然而,寿棺匠却唯独不给自己做,为啥啊?

一、总觉得不到时候

寿棺匠都是拜师学艺的,一般是年轻时就入了行,自此就开始打制棺材,以此为养家糊口的职业。除了接受定制,做寿棺的手艺人平时还要做一些均码的棺材放着,以备他人急需之用。做寿棺的手艺人属于特殊的木匠,在一定地区范围内数量少,因此不愁生意,一直都比较忙。不知不觉中,寿棺匠也老了,但仍然不服老,忙着给他人做寿棺,却耽误了自己的寿棺。

二、行业规则不「自掘坟墓」

不少行业都有业内规矩,始于祖师爷,并在传承中不断完善,做寿棺也是如此。之所以不给自己做,就与行规有关,就好比以前大夫不给自家人看病一样,《大宅门》中白家到陕西避难时,期间白母病重,白家虽是医药世家,但却请沈爷给白母诊治。如果寿棺匠给自己做寿棺,就好比自己给自己打金井,即「自掘坟墓」,因此而避讳。

三、意欲精心打制

虽同为寿棺,但从用料到制作,都存在千差万别。寿棺目前便宜的一两千,贵的四五千。价差之所以如此大,与木料以及寿棺匠的手艺有关。

寿棺使用的木料主要有松木、杉木、柏木、柳木、杨木、楠木等,打好寿棺干透后再刷油漆,以防潮防渗水。而刺楸这边的寿棺不刷漆,等到真正派上用场时再刷黑漆,平时放到家里角落也致不瘆人。寿棺匠有工匠精神,做事一丝不苟,对自己的寿棺尤其在意,力求完美,因此不断寻找上好木料,最终给耽误了。

以上就是刺楸对做寿棺的手艺人不给自己做枋子的原因分析,如果觉得回答得管用就点个赞,再随手关注一下吧,谢谢。

4

在农村有着奇怪习俗,做寿木(也就是棺材)的手艺人,不给自己做,这是因为,在我们这里,有这样的说法“棺材轮流做,他年到我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呢?现在容姐就说说老妈老邻居刘木匠的事情给你看。

在我们这里,自从容姐记事的时候,就已经不允许用棺材了,因为觉得用棺材一来花费多,二来埋的时候,占用的土地也多。所以很久以前就禁止了。

听老妈说过这样一个事情,是关于她邻居刘木匠的事情。老妈小的时候,她邻居刘木匠是她们十里八乡有名的木匠。因为刘木匠手艺好,所以很多人家孩子结婚,老人去世,或是家中做马车啥的,都来找他,刘木匠的木匠活也是络绎不绝。

到了刘木匠做不动木匠活的时候,他寻思给自己准备下棺材,可是因为体力没有那么好了,所以也就没有做成,最后他去世的时候,是他徒弟给他做的。那时他徒弟还说的,棺材轮流做,他年到我家。结果等到他徒弟去世的时候,我们这里已经不再用棺材了。

综上所述,正是因为这些木匠年轻力壮的时候,还在考虑多赚钱养家的,不会考虑自己的身后事。可是一旦当自己病了,需要考虑的时候,自己却又没力气做了。因此也就有了“棺材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说法了”。你们那里有这个说法吗?

5

在农村有着奇怪习俗,做寿木的手艺人不给自己做,这是为什么?

提到寿木,小编觉得很遥远,从记事起,小编只见过一次,那还是在我只有四五岁的年纪,地址是村南的洼地里,家族里的老祖宗要迁坟,所有的后代子孙都回来了,墓室是青砖砌顶,打开后阴暗潮湿,不少南乡人说的“气歪子”(癞蛤蟆的一种,不过体型偏小,喜欢生活在暗无天日的地下)首先蹦了出来,村里的男孩子们用树枝敲着玩,这小东西的肚子越鼓越大,这可能是“气歪子”名字的由来。

家里的长辈酒水祭典过后,黄木棺材抬出来,属于过去253最大的型号,所谓的253是指棺材底厚5寸,两边木厚3寸,顶盖2寸,气氛宁静肃穆鸦鹊无声,连小小的我大气不敢出,跟在大人的屁股后面也是轻手轻脚,八个青壮年用木杠抬起来,领头前行,所有的人跟在后面悄悄前行,形成一条移动的长龙。

后来听村里老人说,过去的大户人家都会选择名贵木材提前做好棺材,年年六月最干燥的季节上一遍清漆,并拿到显眼的地方晾晒,故意让左邻右舍看见,如果有邻居观看并加以赞美,瞬间会觉得倍有面子。

听母亲说起一段关于姥爷的往事,年幼的姥爷自幼父母双亡,跟着奶奶生活,到了十二岁需要外出扛活挣钱养家,要去的地方很远,也没有钱坐车,只能步行风餐路宿,经过舅舅村时己经是晚上八点多了,心想这下可以有个温暖的地方落落脚了,睡个好觉了。去舅舅家投宿,舅舅很冷淡的说,家里三个女儿,实在不方便留宿,把他送到村南的果园小屋里住一宿。

姥爷去了后,发现屋里停放着一口棺材,可能是谁家弃之不用的,地上铺着一些稻草,没办法,只能将就一夜了。刚在稻草上躺下,听到棺材里有“咚咚”的声音,可把姥爷吓坏了。当时有个迷信说法,无端听见寿材响动,这是不吉利的。但是“咚咚”响声始终不绝,姥爷忍不住内心的好奇,稳好心神,猛的把厚重的棺材盖一推,借着月光一看,原来是养着几只兔子,跑来跑去撞的两侧板子“咚咚”响。


至于题主说的做寿木的手艺人,却不给自己做,这原因无非有二:

一是心里这道坎过不去,就象医生给别人治病头头是道,自己有病却要找别的大夫看,自己的直系亲属动手术,一般会请同仁帮忙,掺杂了个人情感在内,太多的患得患失,反而失去了正常的判断力。情同此心,心同此理,做寿木的手艺人,也是出于这种心理情感。

二是这个行业在北方农村早己绝迹,过去科学不发达,对于有些风水格外讲究,生怕有些闪失影响到子孙后代的运程,所以十分谨慎,反而不比如请别的同仁代劳,自己一旁提参考建议,能够放开手脚,不用顾虑重重,两个人的筹谋终究要强过一个人的画地为牢。其实这仅仅是封建迷信思想在做怪,子孙后代的发展前程都是后天的努力决定的,和长辈的寿材没有任何关联的,只是长辈希望年轻一代有出息的殷殷期盼,一种美好愿望而己。

以上是做寿木的手艺人,给别人打了一辈子寿材,反而不给自己做的原因。现在胶东农村早就没有这一行业了,只是听老人讲起过。小编是家在南乡,愿和您分享关于农村的点点滴滴,您的点赞和关注,是小编前进的最大动力。

6

在农村,家中有上了年纪的人,其后辈都会请木匠师傅来到家中订做一副寿木,并用土漆漆的油光发亮,留着备用,以便老人百年之后,入土为安使用。

做寿木的手艺人为木匠,在其祖师鲁班的影响下,他们在为别人做活务时,力求精致,细腻。在同行之间也相互照顾,尽量做到有饭大家吃。做什么事,都不能把活儿做绝,要给别人留一条生路。像在做寿木这事上,木匠一般都不会为自己做的。想想看,自己做了一辈子的木匠,如果自己把自己百年后的事都做了,这样就太显得绝情了。把自己过世后用的寿木交给其它同行来做,就寓意着既是同门,有饭大家吃。

木匠不给自己做寿木还有一原因就是行业惯例。在以前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行规,这些约定俗成白规矩就成了惯例,以利于各行业健康发展,避免产生恶性竞争。若是谁违反了规矩,不仅被后人看不起,而且自己的名声还会受到玷污。所以一个品格高尚的木匠是不会为自己做寿木的。

综上,木匠不给自己做寿木是一种良好的职业道德的体现。现今社会行业和职业竞争激烈,为了避免竞争产生恶性循环,使行业健康发展,我们应该把木匠精神发扬光大。

7

我爷爷是村里的手艺人—木匠师傅,我出生时爷爷已经去世,至于了解爷爷的所有信息都来自于奶奶。

小时候奶奶经常把我拥入怀里,用粗糙的老手抚摸我柔软的发丝,一边抚摸一边感叹爷爷的过去:你爷爷啊,那可是当年咱村里出了名的巧人,当年村里的木匠活,几乎全是你爷爷做的,你爷爷光是给人家制作棺材就无计其数。

爷爷年轻时手艺不错,村里的老少爷们谁家有木匠活计都愿意找爷爷做,在当年,贫穷落后的小山村,木匠活无非是简单的门窗,为数不多的几样家具,还有老人们最看重的棺材。

奶奶告诉我,当年爷爷定做的棺材,无论木材怎样,都会给人家打造的周正好看,村里老人的棺材全部是当年爷爷打造的,奶奶说这些的时候眼睛是有光泽的,只要提起爷爷的成绩,奶奶脸上总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然而每次都是微笑过后,奶奶一声很无奈的长叹,她叹息:村里去世的老人都永远像模像样的棺材,只有你爷爷去世时,请人家做了个棺材,要是你爷爷活着时看到自己死了躺在那样的棺材里,估计会直接砸碎了。

原来,过去的木匠师傅不给自己打造棺材,爷爷四十几岁去世的,他没能看见一群孙子孙女,爷爷那个年纪,是不喜欢给家里人做棺材的比如奶奶,爷爷不仅没给自己打造棺材,连奶奶的都没准备。

爷爷说,每次做棺材时,心情都很压抑,经常会不由自主的想象着让帮忙打造棺材的乡亲躺在棺材里的凄凉悲惨镜头,心中会隐隐作痛,因此木匠不愿意给自己甚至自己的亲人打造棺材,因为在给自己或者亲人打造棺材时,他会有失去亲情的悲伤情绪。

奶奶说爷爷是突然病倒了,可能他打造的棺材太多了,基本上每打一副棺材,心情会沉重几天,当看到有人死后躺在他做的棺材里时,他的心里也是难过,所以一年到头爷爷的心情有不少日子是不开心的,病是难免的。

爷爷病倒时,奶奶请外村一个学徒小木匠给爷爷打造了一副棺材,勉强是棺材的样子,爷爷病了以后没看到奶奶给他准备的棺材,奶奶说要是看到了,估计能直接气死。

木匠不给自己和亲人做棺材,是惧怕那种悲伤情绪,就好比医生不愿意给最亲近的家人做手术一样,一是思想上过不去,二是心情太悲痛,怕出了差错。

没有迷信色彩在里面,只是心情左右着人们的思想而已,早在几十年前,我们当地实行了火葬,再也不用木匠师傅做棺材了,棺材已经成为了过去式的物件。

8

民间虽然有“见棺发财”的喜念子,但对于棺材这个东西人们还是比较避讳的。农村老人常常请木匠给自己打棺材,全家人不叫棺材,而叫成寿木,那取意就是希望老人能够长寿。

从前的木匠家家离不了,打家具盖房子那都是人生大喜事,可是这割寿木的活毕竟不是冲着喜事儿,而是丧事儿去的,所以愿意打棺材的木匠更多的是冲着工钱去的,否则他们宁愿多盖房子,多打家具。所以在农村打棺材的日工钱往往是其他活儿的二倍还要多。

二舅就是方圆百里的木匠师傅,他说过木匠有木匠的规矩,有三种棺材,木匠不接活。一类是小孩子,13岁以下的小孩不能用棺材入土,做了会坏规矩。二类是新婚夫妇,新婚之夜由大喜到大悲,可谓人生落差太大,怨气太深,容易被缠。三类是作恶多端,罪大恶极的人,不配入土为安。所以木匠不能做帮凶,即使恶人死了,也不能成全他!否则罪责大了。

而木匠手艺人为什么不给自己打棺材,那是因为觉得自己就会那活儿,能动弹的时候就证明自己身体没问题,多的些活儿多挣些钱,等自己快不行了再做吧。可等到真不行了的时候,就来不及给自己做了!

再说了,毕竟打棺材是有诸多讲究的,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做这个事情的。所以,那些木匠大多不会给自己做棺材的。这也许就是医不自治的道理吧!

9

对于题主所说的木匠的手艺不给自己做寿木木,其实这在各个地方都存在的一个风俗,并不是一个奇怪的习俗,这是每一个地方的木匠行业的规矩而已。寓意不是太好,只是图了一个吉利,从事实的角度分析,就是为自己挖掘坟墓的意思,毕竟没有自己为自己挖坟墓的现象发生,而且也是非常不好的一件事情,所以木匠都是避开自己给自己做寿木的,宁可花钱别人给自己做寿木。



在过去人过50岁等于天过晌午,所以过了50岁以后,好多农村人开始为自己做棺材,放在家里,对于现代人来说是感觉家里放一个棺材是非常恐怖的事情。可是在过去家里人比较穷,一般提前把寿木做好,主要过去一些疾病或者意外事故等导致的人的寿命特别的短,比如说人过七十古来稀就是这个意思,过去70岁上的老人是非常少的。但现在我国的平均寿命达到了69岁,所以70岁以上的老人是非常的多,主要是医疗条件比较好的,而且现在老人也不在提前做好自己的棺材,毕竟现在市场上有专业的做棺材的行业,而且有专门的商铺出售。现在实行火葬,又提倡移风易俗,厚养薄葬,不允许使用大棺材埋葬,为去世人的家人节俭了好多经济开支。



在过去或者是现在也有好多木匠是不愿意做三种寿木的,这也是木匠行内的规矩。过去一般年龄大的人去世所用的棺材,所以第1种情况下就是13岁以下的孩子去世以后,不能用棺材埋葬生土为安,芦席一裹埋葬,这是各个地方不成文的习俗。第2种情况就是新婚之夜去世的媳妇不能够做寿木,这种会有一种mi信的说法,去世的媳妇有可能喜之过度,hunpo造成木匠心神不安。第3种情况那就是对于违法乱纪,受到极行的人是不能够用寿木来土为安的,因为扰乱了社会是不配用寿木。但现在好多有钱的人不在乎这些,对于这三类人去世后就到市场上购买了棺材埋葬,毕竟棺材都是从市场上购买的,没有那么多的讲究了。



总之,三百六十行,行行有道,而且行行都有一定的规矩,这些规矩一般是不能破的。比如说对于木匠做棺材,只是给别人做棺材而不对自己做棺材,棺材也就是寿木,其实也就是人去世以后最后的归宿,可以说是坟墓。人不可能自己为自己挖掘坟墓的,除非这个人是活够了。大家对这种现象有什么看法?敬请留言探讨。

10

如今做寿木的手艺人在我们这边已经不太多了,寿木也就是棺材,我们这边早就已经实行火葬,用不着棺材,一般都是在实行土葬的地方才有打棺材的手艺人,在过去需要做寿木的时代,手艺人并非不给自己做,而是会精心给自己打造一口好的棺材,当然了是有年龄差异的,一般年满60岁的老手艺人才会为自己准备好棺材,用农村人的说法是,在活着的时候亲手为自己打造好了寿木,这样去世了也能安心。

这个行业在北方农村早己绝迹,过去科学不发达,对于有些风水格外讲究,生怕有些闪失影响到子孙后代的运程,所以十分谨慎,反而不比如请别的同仁代劳,自己一旁提参考建议,能够放开手脚,不用顾虑重重,两个人的筹谋终究要强过一个人的画地为牢。其实这仅仅是封建迷信思想在做怪,子孙后代的发展前程都是后天的努力决定的,和长辈的寿材没有任何关联的,只是长辈希望年轻一代有出息的殷殷期盼,一种美好愿望而己。

木匠不给自己做寿木还有一原因就是行业惯例。在以前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行规,这些约定俗成白规矩就成了惯例,以利于各行业健康发展,避免产生恶性竞争。若是谁违反了规矩,不仅被后人看不起,而且自己的名声还会受到玷污。所以一个品格高尚的木匠是不会为自己做寿木的。木匠不给自己做寿木是一种良好的职业道德的体现。现今社会行业和职业竞争激烈,为了避免竞争产生恶性循环,使行业健康发展,我们应该把木匠精神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