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婆婆去世,儿媳妇要注意哪些习俗,哪些是儿媳妇份内的事?

婆婆去世,儿媳妇要注意哪些习俗,哪些是儿媳妇份内的事?

2020-08-26 01:34阅读(231)

婆婆去世,儿媳妇要注意哪些习俗,哪些是儿媳妇份内的事?婆婆去世,儿媳妇要注意那些习俗,孙子在上学的话,孙子可以不去参加葬礼吗?:谢谢邀请。一、在灵堂上

1

谢谢邀请。一、在灵堂上你要尽量穿黑色衣裤,再不济也是个素色,切忌大红大绿、描眉画眼。二、在灵堂上,做儿媳妇的尽量不要出谋划策、指手画脚,把事情都交给老公和大伯叔子们去决策和执行,一句话,你免开尊口就行了,免得亲戚朋友们觉得你在夺权。三、不管发生了什么天大的事,你都不要急眼,更不能和别人争吵,不然长辈们会说你不懂事的。四、葬礼期间,你的孩子可以不到场,毕竟学习要紧。但是他奶奶下葬那天,你的孩子必须得到场,免得别人说闲话。

2

先回答奶奶去世,孙子正上学是否回来。

应该回来,最好回来。孙子的学校如果太远或正应对考试,我不建议非回来不可。未成年要安排人去接,孙子如已成年,还是尽量要求他回来送一送奶奶。

我将婆婆去世儿媳份内的事谈我的看法多余或不足部分自己增减。

一、人去世,来人来客会很多,家里贵重物品、易损物品妥善安放,因为要安排一个停放遗体骨灰、待客、礼仪班子的地方,男人心粗,女人要按办事人安排提前整理。

二、公公在不在?照顾好他和丈夫孩子的饮水吃饭衣着,你是家庭主妇,在你来说,活人比死人更重要。

三、通知娘家人做参加丧礼准备,反馈时间、地点、人数、路线、风俗、吊礼。

四、自己洗去化妆,换上素色衣服,这里不是指孝服,那个自有人安排。注意言谈举止面部表情的使用。

五、参与丧礼计划研究会议,起码要知情,对墓地(涉及风水利于后代,如果公公去世在先这点省略),规模、参加人数、礼仪天数,斟酌建议告诉丈夫让他提出,这涉及费用开支,既要周全,又不要无谓浪费。

六、涉及死者遗产问题,首先采取科学方式保全、取证,而不是吵闹、争夺。(这点我希望不会出现)

七、如果是在农村,有必要,我说的是有必要 让娘家弟或妹提前来,什么不干,看家,看好东西和那些什么…。(话我不能说全)

八、与来的亲戚说话慎重,以客气话为主,叙述性的少说。尤其与婆婆的女儿交流不要畅说欲言。

3

俗话说:“媳妇熬成婆。”婆婆去世,儿媳妇也就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婆婆。有些事以前由婆婆作主,现在轮到儿媳妇了,儿媳妇也就该履行分内之职责。

为什么说婆婆去世,儿媳妇才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婆婆呢?按中国的传统习俗,只要父母在,哪怕儿子儿媳妇年纪上了六十七十,做了爷爷奶奶,你仍然还是儿子儿媳妇。按中国民间传统,年满五十的人就可称“寿”了,但还有一个规矩,只要还有父母健在,哪怕儿子儿媳妇满八十岁也不能称寿,更不能让人来祝寿,仍然称之为“生日”,因为有父母健在,年纪再大依然是儿子儿媳妇,不可“僭越”。

(婆媳之间)

婆婆去世,儿媳妇该怎么做,从时下情况来看,分两不同的范围。

一是大城市的丧事。婆婆在城市中去世,现在都是火化,去世的人放在殡仪馆内,免去了寻灵,许多家庭只在家中设有灵堂,火化的时候再进行遗体告别仪式,所有的丧事程序都简化了。此文对这种丧事也就不多说了。

二是小城镇与乡村丧事。有地方实行了火化,但仍然按传统的丧葬习俗的程序来办理;有的地方仍然是传统葬法,丧葬习俗尚未改变。本文要着重介绍的就是这种传统丧事之中儿媳妇要注意哪些习俗和分内之事。

儿媳妇对丧事的前期准备

人不可能长生不老,人老就总有那么回事。因此,在婆婆健在的时候,儿媳妇对将来婆婆丧事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那么儿媳妇在婆婆健在时要做些什么呢?大件的东西一般由儿子准备,那就是寿材(棺材),儿媳妇要准备的是婆婆去世时身上要穿的衣裳和盖的被子,俗称寿服,包括衣服、鞋帽、寿被等。这类东西按传统习俗,应由婆婆的女儿来承担,但儿媳妇有责任提醒她们,也就起来一个督促的作用。如果婆婆只有儿子,没有女儿,那这些东西就得由儿媳妇来置办了。

有一些儿媳妇认为,人还活着,办这些东西怕婆婆不高兴,好像是盼着她早点死。其实在这方面的担心没有必要。大多数的老人当年纪大了后都有一种怕死的心理,对很多关于死亡的字眼都很忌讳,但对寿材和寿服的置办还是很高兴的,民间习俗认为做寿材和寿服是为活着的老人“添福添寿”。

人生一世到离开人间的时候,什么也带不走,能带走的就是一副棺材和身上穿的寿服,如果老人生前能看来自己的寿服,他们心里会特别高兴,认为儿媳讲究孝道。中国有一个传统习俗,六月六晒龙袍,普通老哪来的龙袍?那就晒衣服和被子,这一天,上了年纪的老人就喜欢把自己的寿服拿出来晒一晒。

当然,现在有些老人既不用女儿操心,也不用儿媳妇操心,他们自己私下准备好了,像这种情况,儿媳妇也该过问一下,让老人心里高兴,也是做儿媳妇的乖巧之处。

(寿服)

婆婆去世后的分内事

一、穿衣服。婆婆去世后,因为,通常的情况下,只有儿媳妇在婆婆身边,要趁亡者的身体还柔软的时候,给她洗澡,有的地方有专门为亡者洗澡这个职业,那儿媳妇就要把人喊来。儿子不方便参与给母亲洗澡,儿媳就要主动承担起这个责任。然后把寿服给亡者穿好。至于后面的亡者入殓,以儿子女儿为主,儿媳妇只是帮忙了。如果亡者没有女儿,儿媳妇就要承担起女儿的职责。

二、清理遗物。婆婆去世后,儿媳妇还有一个重要职责:清理婆生前的日用品,如衣服、鞋帽和常用的个人用品等,哪些可以留,哪些不能留,做出决断,然后把不能留的东西放到房子外面归堆,亡者出殡时要全部烧掉。

三、料理和参与整个丧事过程。在办理丧事的过程之中,按民间的习俗,儿子与儿媳妇是有分工的。大事,即外面的事,如报丧、请人、找坟地等均由儿子负责处理,内部的琐事,如开支、号布的分发、客人的安排等,则由儿媳妇负责。当然,这种分工不是一成不变的,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同时还要看儿子与儿媳妇哪个的能力强,承担的任务就多一些。如《红楼梦》中就用了很多笔墨,写了一场办得风风光光的丧事。宁国府贾蓉之妻秦可卿死后,其公公贾珍请荣国府的孙媳妇王熙凤全权负责办理秦氏的丧事。

儿媳妇除了“熬成婆”,应承担新婆婆的职责外,她也是家庭一个重要成员,丧事办理过程之中,各种表现孝道礼仪都要参与其。儿子与儿媳妇并称为孝子孝媳。

婆婆去世,儿媳回避的特例

还有一种特殊情况,那就是婆婆去世时,儿媳妇怀有身孕,按民俗习俗,这种人是不能靠近亡者,据说是孕妇会淤坏亡者。这种说法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可能是古人意图的一种表面现象,一种冠冕堂皇的借口,主要目的可能是出于对孕妇的一种保护。民间虽然说死者为大,但在过去人们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宗接代的思想,且根深蒂固,而即将出生的婴儿在人们的思维中比亡者更加重要,关系到后代的健康问题。古代的医学科学没有现在发达,亡者因何病而死,是不是有传染病,那些年代的人凭肉眼难以准确判断,因此,让孕妇远离或者回避亡者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如今丧事操办,有的地方依然让孕妇回避,而有的地方孕妇不用再回避,但还是尽量避免过度的劳累,为了腹中的孩子,还是适可而止吧。

(孕妇)

至于孙子的奶奶去世后,在外读书的孙子是否参加的问题,如果不是遇到关键性的考试,如中考、高考之类,关系到孩子前途,最好还是要他们回来参加,因为中国的传统孝道文化是靠一代代传承。作为亡去的老人已是什么也不知道了,无所谓爱和恨,说实在的,人死如灯灭,民间的葬礼仪式搞得再风光,亡者已看不到了,与其没有任何关系,这些都是做给活在世上的人看的,起到一种教化作用。

?

4

主要最应该注意的是千万不要笑出声来[我想静静]

5

婆婆去世了,媳妇儿不用做什么,按照当地的习俗守孝就好。对于处理老人家的后事,让你先生去做,千万不要为了这个事和先生发生冲突!真要是为了这事闹出矛盾,会成为永远都解不开的心结,对你们以后的生活会造成不良后果。

至于孙子辈的,不是在升学考期间,在老人家出门那天请假,送老人家最后一程。这是亲情,也是人性的体现,不能因为孩子上学就不送奶奶最后一程。这于情与理都说不过去,可能也会成为孩子永远的遗憾。

6

习俗分地方以及民族,不同的地方和不同的民族他们的习俗是不同的。如果是汉族的话,如果婆婆去世了,儿媳妇是要和儿子一样要披麻戴孝的。儿媳妇不可以在葬礼上穿过于鲜艳的服饰,要以素服为主。不可以大声嘻笑,表情要严肃。以示尊敬。

至于孙子需要上学,如果孙子已经成年,建议还是应该请假去参加葬礼,以示对祖母的孝敬和悼念!如果孙子还未成年可以不参加祖母的葬礼!

7

按照乡村传统习俗,儿媳妇需要穿孝戴孝,参加葬礼到坟墓,还要跟着转墓(绕着墓穴转三圈)。孙子上学也要回来参加葬礼的。份内事也不少,迎来送往,安排买办等杂事。

8

亲情是一个很重要的感情,有时候比所谓的爱情还稳靠,应该请假让孙子回来敬孝,特别是家孙,披麻戴孝,这是丧礼的礼节环节。媳妇要跟丈夫跪接宾客,端茶倒水,迎来送往,不能化妆穿喜色的衣服。衣服以深色为主。不要嬉笑言谈,要庄重。

9

现在有专门儿操办丧事的,他让你怎么办?你就怎么办?

10

婆婆去世,儿媳妇应该做哪些事,门外的事不管,门内的事基本上都是儿媳妇处理,另外就是要好好的大哭,而且比小姑子哭的还利害!要亲娘亲娘的哭!这样人家外人看了会说,你看人家这儿媳妇哭的就跟亲娘一样!

相关问答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