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正确?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正确?

2020-10-06 22:01阅读(69)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正确?三人行必有我师?孔子讲的对吗?为什么?:很开心回答这个问题目前我正在写蝇头小楷论语,已完成五部。论语是儒

1

很开心回答这个问题

目前我正在写蝇头小楷论语,已完成五部。论语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作,全文二十章,这句话出自论语第七章《述而篇》。“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说在多人中必有比我能力或学识比我高的人,我要虚心学习,学习他们的优点和长处,看到他们的缺点和不足就要改正。三并非就是三个人,而是有三为多的意思。要认识这句话的涵义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首先要知道儒家思想中治学态度,治学理念有很大的篇幅和内容。它是影响我们中华民族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二,三人行必有我师,是告诉我们在处世之道里,一定要学会为人治学之本,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这个道理很简单,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只有善于学习,善于学习别人长处的人才能进步,才能发展。

第三,这句话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生活中,都要善于学习和发现。特别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学习别人的长处是老师。而看到别人的短处同样也受益。就像孔子说颜回无二过一个道理,发现别人的错误缺点,引以为戒,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第四,三人行必有我师,是一种处世哲学,也可以说是为人之道。在处世中只有善于传承和发扬优良的传统美德,治学方法。互相学习优秀品质,才能更好的成为社会发展的有用之才,也会让自己有修养。

第五,这虽然只是论语中的一句话,也会因此让我们更好的传承和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吸收精典的营养成分,促进社会和谐相处,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

第六。学懂这句话,也避免争强好胜,就论语中的君子三戒一样,少时戒色,壮时戒斗,老时戒得。让我们懂得在有人群的地方就一定有人有长处,有值得学习的闪光点。这也是人们常说的: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所以学懂这句话的真正涵义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附蝇头小楷论语供友们欣赏,感谢关注。









2

这句话的意思是只要有三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会有强过我的人!这其实是教人谦虚谨慎、虚心好学、不耻下问。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学到知识,成为有用的人。(仅就题主所问而答,原话不全)

谢邀。

3

《论语》:\"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一般的,大众的理解,我就不说了,千篇一律,到处都有。

我的理解是:

三个人前行,我需要遵循(师从)的是,好的东西坚持,不好的东西改进,(这样,这个团队才能走得远。)

二个人,非此即彼,易于选择。三个人,意见(和品德)就复杂了。要维持这个团队的前行,得有导师。”我师“,不是我的老师,是我所要遵循的,师法的……

这也就是“三人行”的意义。因为,任何人都有我师法的地方,又何必说三人行?三人居也可以,凡是有人有我的地方都可以。

我这个回答颠覆所有人的读法,我站在孔子这边。

·



4

一个千古不朽的伟大圣人,一定是善于汲取他人长处、弥补自己短处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出自于《论语?述而》。原文是:“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意思是:孔子说,别人的言行举止,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选择别人好的学习,看到别人缺点,反省自身有没有同样的缺点,如果有,加以改正。

这句话,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它包含了正反两个方面:一方面,择其善者而从之,见人之善就学,是虚心好学的精神;另一方面,其不善者而改之,见人之不善就引以为戒,反省自己,是自觉修养的精神。这样,无论同行相处的人善与不善,都可以为师。

同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的态度和精神,也体现了与人相处的一个重要原则。随时注意学习他人的长处,随时以他人缺点引以为戒,自然就会多看他人的长处,与人为善,待人宽而责己严。这不仅是修养、提高自己的最好途径,也是促进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条件。

虽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可以说是人人皆知,可是并不是人人能够做到。人们常犯的一个毛病,就是往往看自己的优点、找他人的缺点;或者只看自己的优点和他人的缺点,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和他人的优点;爱拿自己的长处与他人的短处相比。在与人相处中,就表现为对优于己、强于己者不服气;对有缺点错误者鄙视、嫌弃;严于责人而宽于责己;拿正确的道理当作手电筒,只照别人,却不照自己。这样,既堵塞了向他人学习提高自己的道路,也难免造成人际间的不和谐,以至发生冲突。

而因,夫子的这样精神和态度,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5

“三人行,必有我师。”这是《论语》里人人都会背诵的名句了。三人行,必有我师。你一定得看下一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如果不看下一句,就会有误解,以为是三个人必有一个能做我老师,实际上是人人都可以做我的老师,从正反两个方面。并不是指他比我强,才能成为我的老师。不好的人和行为也是我们学习自省的案例资源,反面教材也是教材。

6

首先这个“三”不要片面理解为三个人,古时“三”有多的意思,而《论语》这段话里“三”就是取“多”之意。这段话大致含义:在众多人里一定有比我能力高的人,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则会取进步。

7

一个人的知识再高,也有不知道的东西。你不知别人知道,那人家就是你师傅。

三人行,通过言谈举止,应擅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或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如有就应虚心学习。这就是我们的孔圣人教诲人的宗旨。学海无涯,处处无知,人人有识,知识二字,学无止境。

8

三人行必有我师,出自《论语?述而》。子(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其大意就是:别人的言行举止,必定有值得我们学习效仿的地方。选择别人好的学习,看到别人缺点,反省自身有没有同样的缺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也体现了与人相处的一个重要原则和择善而从的态度与精神,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宽于待人严以律己,这不仅是加强修养锻造,提高自己综合素质的最好途径,也是促进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条件。

虽然孔子的这句话说得对,说得在理,可谓家喻户晓,但并非人人做得到,做得好。所以,在不断加强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当今,更需重温和发扬光大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提高公民的综合素养!

9

一、这句话的出处及意思。

这句话出自于《论语》,原文是:“三人同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意思是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这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选择他好的方面而学习,坏的方面自己必须加以改正。”

二、回答本题。

古人云:“人无完人,金无赤金”。任何一个人即使他几乎全是过错,但他也许仍有优点,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比如:诸葛亮能掐会算决胜于千里,但手无缚鸡之力;屈原忧国忧民,却不知变通之法,终成千古悲剧;项弱虽是善世英雄,天下无双,也被迫在垓下自刎等。

俗话说:“做到老,学到老,还有三分学不了”。善于学习他人的长处,克服自己的短处,才能使自己不断地进步,作为大教育家的古代圣贤——孔子,能在几千年前认识到这一问题,的确难得可贵。如人人都学他的这一种谦虚美德和精神,何愁天下不平,何愁世间不兴,何愁环宇不美???



10

害人之师占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