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孔子的君子三戒:少戒色,中戒斗,老戒得,为何戒色列为第一?

孔子的君子三戒:少戒色,中戒斗,老戒得,为何戒色列为第一?

2020-08-06 11:01阅读(82)

孔子的君子三戒:少戒色,中戒斗,老戒得,为何戒色列为第一?:月淡风青,为您解题。少年应当戒色,中年应当戒斗,老年应当戒得。正常情况下,人是从少年长到老年

1

月淡风青,为您解题。少年应当戒色,中年应当戒斗,老年应当戒得。正常情况下,人是从少年长到老年的,所以戒色列为第一。有两个小问题:少年是哪一段?戒色是怎么个戒法?

孔子总结了人这一辈子,说了这三句话,还是很恰当的。孔子毕竟是过来人,一个脚印一个脚印的走过来的。孔子是个认真生活的人,他的话很多是来源于生活经验的总结。听一听或许可以少走些弯路。

少年应当戒色。这句话没问题。关键是理解不要出偏差。少戒色。原文是:“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三个字是总结出来的干货,是为了便于记住。这样才有可能转化为行动。老说孔子的罪状“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次可是又使“由之”,又使“知之”了。

少戒色的原因是血气未定。血气是什么?精力、情感。就是精力充沛,情感不好控制。简而言之,情感容易战胜理智。再加上身体刚刚发育成熟,战斗力满格。这时的人最容易冲动,色字面前,把持不住。所以说,少年戒之在色。

那么问题来了,少年是哪段?戒又是怎么个戒法?下面分别说。

一、少年是哪段?

一说到少年,大家就坐不住了。众说纷纭。现在说少年,一般是指童年到青年中年的一段时光。这段时间一般都叫做小朋友,除了说“好看,不好看”之外,身体不会有别的反应。孔子是搞教育的,擅长循循善诱,往好的地方带,而不是循循引诱,往沟里带。少年还不知道什么是“色”,孔子不可能告诉他们,“你们要戒色。”

所以,孔子的话,还要放到孔子的时代去理解。那么,古代的少年是什么时候呢?古代的少年是青年男子,与老年相对。那位说了,你有根据吗?有的,因为不但孔子这么说,别人也这么说。比如韩非子。

郑少年相率为盗,处于雚泽。(《韩非子?内储说上》)

郑国的年轻人相继为强盗(起义),藏身在芦苇荡中。是不是有点水泊梁山的味道。小朋友干这种活儿的不多吧?(塔利班的不算)

还有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江城子?密州出猎》

带着一帮子人架鹰牵狗,出城打猎,苏轼装的是可不是小朋友。

高适也有过类似行为:

且与少年饮美酒,往来射猎西山头。《邯郸少年行》

这三位告诉我们,古代的少年其实是青年。那青年又是多大呢?

青年是十五岁到三十左右。这是现代人的理解。十五岁,少年开始陆陆续续的开始第二次发育,第二性征逐渐显现,基本具备成人特征。这时的戒色才有意义。所以,第一个问题,孔子的少戒色中的“少”是指青年。

二、 戒色是怎么个戒法。

这个戒色是孔子说的,孔子是儒家的。儒家讲究修齐治平。修身之后就是齐家,随后才是治国平天下。第二项就走不动了,更不用说后面的了。所以孔子说的戒色肯定不同于佛教的戒色。佛教的戒色是不近女色。所以和尚出家。儒家不同于佛家,儒家的戒色不是禁止女色而是,戒贪图女色。就是说,不能凭借刚刚发育好的身体,流连于花丛,不知道节制。只在三妻四妾上下功夫,谁来治国平天下?具体怎么戒呢?朱熹的意思是以理胜之。用现代话说,就是用理智战胜原始欲望。青年人精力旺盛,别忙着释放,把这些精力用来学习。想想那些年纪轻轻就死去的皇帝,你就明白戒色的重要性。还是朱熹说得好:

君子养其志气,故不为血气所动。

所以说,戒色第一,是因为人先要年轻,随后中年,随后老年,这个不好改变。

少戒色,中戒斗,老戒得。孔子在那么恶劣的条件下,活到七十三岁,门下三千弟子,贤人七十二。而且还在空余时间还编订了《诗》、《书》、《礼》、《易》、《乐》、《春秋》六部著作,说明孔子在“少戒色,中戒斗,老戒得”方面做的还是挺好的。所以说,少戒色,中戒斗,老戒得是值得推广的。试试吧,或许你也会成为圣人呢,试试吧,万一成了呢?

2

君子三戒少戒色,说的言之有理,恰到好处。少年是身体成长发育的黄金时期,又是血气方刚,青春萌动,过早贪恋女色,将导致气血两亏,精气神的萎靡不振。封建时代的少年郎,十几岁结婚生子,大多数男人未老先衰,寿命不长。六十岁就算是高寿,满头白发,老态龙钟,这与过早地结婚有很大关系。

如今的校园恋是怎么禁也禁不住,高中的时候就有少男少女的手牵手,大学的同居生活再也不是新鲜事。其实少年戒色相当重要,事关自己的身体健康和前途学业。在这个美好的纯真年代,应该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自己的寒窗苦读,学得真才实学,才能有所创造,有所作为。莫贪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孔老夫子的中年戒斗,老来戒得,这是警世后人的如何做人,修身养性。但是这只说对一半,其实中老年同样需要戒色。这种戒色是戒与妻子之外的女色,如今的物欲横流,人们道德观念的下滑,一夜情,婚外情,婚内出轨,因好色离婚导致家庭破裂习以为常。

莫贪色,万恶淫为首,色字头上一把刀。多少人三十而立的成家立业不好好珍惜,喜新厌旧,见异思迁,在外面拈花一笑,很少回家,儿女不顾,原本幸福之家从此失去了往日的欢乐与微笑。更有人触犯道德的底线,走上强奸与重婚罪的不归之路,铁窗泪,悔恨泪,泪目满面,伤心欲绝。

如今的老年离婚征婚不在少数,大多数老年离婚者都是晚节不保,他们到宾馆旅社寻找年轻的美味,满足他的激情浪漫,也真是宝刀不老。还有人自己的老伴病倒在床,奄奄一息,老人却与保姆眉来眼去,各取所好,这哪有人性起码的伦理道德。

中老年朋友应该好好珍惜眼前人,与妻子的同床共帎,尽享春霄一刻,乃是前世所修。妻子曾经的花容月貌,为着相夫教子漫漫地变老,这种变老是另类的青春永驻,风彩不减当年。糟糠之妻,原配妻子,应该是心中的唯一,今生的真爱。婚姻不是儿戏,应该是从一而终,一诺千金,白头到老。你中有她,她中有你,儿孙满堂,何乐而不为。

读圣贤文章,做道德之人。问心无愧,方为人上人。




3

孔子的君子三戒:少戒色,中戒斗,老戒得,为何戒色列为第一?

孔子说,人生三万六千天,看起来好像很长,但细细想来,人生也就三个阶段:少年、壮年、老年。

每个阶段都有其特点,有好也有坏,好的方面固然要发扬,不好的方面也要注意避免,如此才能一生顺遂。

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

正因为人性好色、好斗、贪得,所以孔子提醒人们要有所戒惧,人们在诱惑面前克制自身,不能悖理违法,丧失人格,失落道德,失去本心。

01

少年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

人处年少时期,心智还不成熟,容易冲动,尤其在男女情感上要注意。

这个时期迷恋感情很正常,但是要懂得克制。我们经常能看到,许多高中生、大学生因为感情而出现一些问题。

很多人陷在其中出不来,但往往旁观者清。身边的朋友看的很清楚,如果能听一听朋友的想法,很多事情会迎刃而解。

从更广泛讲,“色”还包括一切声光色影,譬如游戏、品牌的穿戴、奢华的餐厅等,年轻人很容易贪恋身外之物,为之痴迷甚至疯狂,所以要戒。

年少时期缺乏对世界的认识,很难辨别良莠,如能通过自己学习辨别,此乃人生大幸。但很多人都需要被教导,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如何对少年进行完善的人生观教育,是国家之根本。

少年立大志,今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只有不沉迷于“色”,才能坚持自己的信念,才能跟随世界的主流发展,才能为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02

壮年时,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人到壮年,精气达到人生最高峰,最是难以忍受别人轻视、挑衅的时候。如果与人争斗,则必然召凶惹祸,所以要戒斗。

戒斗的意义在于让壮年人把充沛的精力放在正业上,而不是在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上。

当然这里说的斗,并不是说常见的打架斗殴。成年人的脑力和体力都已经成熟,偶尔的殴斗也属于正常现象。

但更多的是暗斗,因为思想已经成熟,明白武力不能解决问题,更多的都用脑力和自身积累的阅历。

这种暗斗往往伤人于无形,比打一架更严重。消耗脑力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会破坏已然形成的工作和秩序。

宁静致远、淡泊名利。人到中年,很多事情都应该看淡,保持自己一颗平静的心,专注做自己的事儿,这样反而更容易成功。

所以孔子提醒,壮年时期,最重要的是警戒自己,不要与别人斗。与其和别人斗,不如和自己比一比,将自己的事做到极致,赢了自己远比打败别人更有快感。

如果在工作上有什么不顺心的事儿,与其想着谁挡了自己的路,不如想想自己哪里还可以更好。

所以在这个时候,结交一个有平常心的朋友,在关键的时候,他会帮你看淡得失,挣脱利益的纠缠,得到心灵的抚慰,获得精神的栖息地。

03

老年时,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人到老年,心态开始变的平和,像罗素所说,湍急的河流冲过山峦,终于到了大海的时候,表现出来的就是一种平缓和辽阔。

按照自然规律,老年时,血气精力开始下降,要戒掉贪得无厌,也就是要学会控制自己内心的欲望,注重养心。

戒得,要明白很多事情已经不可得,所以不可强求。

年老时,体力不济,如果贪求事有所成,希望有所获得,不仅身体无法完成,而且事情也做不好,最终想要的目标无法达到,所以要戒得。

《礼记?曲礼上》记载: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老,而传。

六十岁的时候,可以指使别人干活了;七十岁的时候,可以将事情都交代出去了,自己不可在去操心。这里戒得的意思已经很明了。

在这个时候,人要正确对待你得到的东西。这里面其实是大有深意的。

年老之人经历一生风雨,早已练就了自己独特的处世之道,凭借这些人生经验已经能获得很多;老年人思想深邃,绵里藏针,可以利用年轻人之无知,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

但是,这些行为是令人不齿的。年纪虽然是老人的缺项,但是也是赢得尊敬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老年人应该帮助、教育年轻人,这样的老人即便没有得到什么,但是在人格上也是崇高和伟大的。

孔子因有七十二贤弟子,才能传播自己的伟大思想,如果孔子想得到短期利益,急功近利,那么中国儒家的文化恐怕就没有传承的可能。

如果老年人将自己的思想和一生经验传授给年轻人,于自身来说可能没有什么益处,但也没有亏损什么。

从长远来看,这一行为却为社会做了很大的贡献,甚至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如果说人的前半生拿得起是担当,那么后半生放得下更是潇洒。

人年轻的时候,都是在用加法生活,但是到一定层次后,要学着用减法生活。

孔子提出的“人生三戒”放在当今社会仍然适用。

戒色需要年轻人自己树立远大理想,同时也需要年长的人帮助;

戒斗需要中年人心平气和、相互协作,需要个人进行内心的修炼;

戒得需要老年人改变自己的思想,帮助别人实现人生价值,比自己得到更有社会价值。

我们整个人生都要懂得:戒色、戒斗、戒得,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重点,而兼顾另外两点,君子总是善于护好自己的心境,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从而改善自己的

4

我来讲一下我身边的事情吧,“色”这个事情不单单是少年时候需要戒,有的人一生都栽在了“色”字上。

01.少年戒色

讲一个我身边前辈的故事。故事的主人翁是我的一个长辈远亲,现在已经故去了,这个事情是从他前妻也就是我表姑的口中得知的。

他在家排行最小,上面有三个哥哥,三个姐姐,是家里的老幺,我就按着这个来称呼他吧。

老幺在家中非常的受宠,和最大的姐姐相差了接近20岁,从小享受着母亲和姐姐的溺爱,这也让他养成了无法无天的性格。

02.老幺的少年生活

以前的人结婚在,老幺在20岁出头就已经结婚了,很快也有了自己的孩子。按理说结婚后应该成熟些,可是他却没有,有了老婆后还喜欢找小姐,赚点钱从来没有养家,都拿去嫖娼了。

如果单单只是嫖娼,那也就是生活过得差一点而已,可是时间久了,他就想在找点刺激,开始像同村的妇女下手。

因为控制不住自己的色欲,他两次像自己同村的妇女下手,想要强暴她们。第一次没有得手,可是那名妇女也没有声张,这反而助长了他的气焰;第二次他像自己的同姓堂嫂下手,却正被她归家的丈夫撞见,被人家毒打了一顿,最后鉴于他死不悔改,人家要报警告他,最后他慌忙逃出家乡,开始了自己漂泊的一生。

02.老幺的中年生活

老幺这个人很聪明,做事情上手也很快。因为“强暴事件”离开家乡后,他开始在外面做一些小生意,后来他的老婆也过来了,儿子放假的时候也会过来团聚。

随着小生意越做越好,生活慢慢走上了正轨。

可是老幺的心又开始骚动,有一次趁着老婆孩子回家探亲的时候,他和自己生意伙伴的老婆发生了关系,之后被人家老公发下,又挨了一顿毒打,车子、手机、钱包都被人家扣下了,之后老幺丢下糊口的小生意再一次逃离。

二次逃离后的老幺来到了老婆的娘家,在这里和老婆一起又开始做点生意,这时候的老幺已经接近四十岁了。

做了两年生意后,老幺认识了一个女人,之后带着家里的存款,丢下了老婆孩子,和这个女人远走高飞了,从此袅无音讯。

再次出现的老幺,是回来和老婆办理离婚手续的,已经心灰意冷的老婆同意了老幺离婚的要求。

03.老幺的晚年生活

离婚后的老幺,还是死性不改。

有了新的老婆却没有新的生活,和新老婆有了一个女儿后,又开始死灰复燃,开始了自己的作死之路。

之后的老幺开始全国各地的流浪生活,偶尔给自己成年的儿子打电话,也是为了要钱,后来他的儿子也不愿意搭理他,再后来听说他被人家打断了腿,没钱治病,变成了一个残疾,再后来就听不到他的消息了。

04.色字头上一把刀

讲了那么多,回过头说说为什么会把‘戒色’排在第一位。因为色欲可以说是男人最大的欲望,如果不能好好控制,最终会被欲望吞噬。


文/三点文墨

原创文章,欢迎关注或吐槽,带你看不一样的文化趣事。

5

孔子所提的‘君子三戒’是一种极其高明的人生智慧。

‘君子三戒’出自《论语·季氏》,原文:

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
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孔子为何要把戒色排在第一位呢?

有两个原因:

其一

重在色、斗、得三个字的意思上。

【先说斗】

斗,简单说就是打斗,中年人身体各方面素质都达到巅峰,一旦发生打斗,绝不会像小孩子一样简单了事,轻者受伤,重者亡命,这对打人者和被打者都不是什么好事。

所以成年人就不要干那些小孩子才干的事了,把孔老夫子气活了你养着啊。

【再说得】

得,即为得失,老年人已经江湖上奔波了一生,难免有些恩怨情仇还未了却,但整日挂念也已于事无补,倒不如放下所有的舍得,还能落个逍遥自在。

【最后说色】

色,并不单单是你理解的那个色。

正因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大道至简,所以女色是色,颜色是色,货色是色,脸色也是色,姿色还是色。

女色会影响青少年的身体健康;

五色会浸染青少年的纯洁灵魂;

货色会左右青少年的辨真能力;

脸色会作用青少年的心灵健康;

姿色会韬染青少年的美丑观念;

少年,未经世事,身边的每一种诱惑或引导都有可能毁掉一个祖国的花朵。

比较下来不难发现,色字的危害最广,影响最深,所以孔子把戒色放在了第一位。

其二

重在少、壮、老三个年龄段上。

做为至圣先师的孔子,因为本身从事的就是教育事业,所以对未成年人的成长格外重视。

从伦理角度来看,哪一家的孩子不是被全家推捧到第一位呢?孩子不仅仅是祖国的花朵,更是全家的希望所在。孩子的成长往往都会倾注上全家的心血。

孔子先师,几千年前就推崇‘少年强则国强’的观念,真乃圣人!

总结:

正因为色的危害之广和社会对未成年人的关怀之切,圣人便把少年戒色放在了君子三戒的第一位上。

6

现在的年轻人啊,真的是太过于放纵了,就是因为小时候管理的太严格,经历过高考之后,自己开始帮助自己,就算到了工作的时候也总是喜欢熬夜做各种各样的事情,但是这些事情都对身体有害。



尤其是沉溺于美色之中,那个可以说是真正的刮胡刀,一点一点的把现在年轻人的身体弄得虚弱,很多人都只能够泡枸杞来维持生存,早已经不是我们上一代的那一些人了,这一代年轻人又垮掉了。

孔夫子说的不没有道理,他说的就是当下的年轻人总是喜欢做的事情,这样耽误了自己的发展,毁掉了自己的人生。

年轻人刚开始是喜欢好动的,这是年轻人最应该拥有的蓬勃胀气,但是年轻人应该在奋斗这条路上去不断的战斗,而不是沉沦于现在的生活,只晓得自己现在是享受。

像那些夜店蹦迪的地方,还有酒吧,总是一些年轻人常去的地方,可是经常熬夜经常沉溺于那些美色之中,最终还是毁掉了自己的身体,当有一天你照了镜子发现自己憔悴的面容,那脆弱的皮肤很多年轻人都已经悔不当初了,就是因为没有听孔夫子的话。

当你到了中年的时候,你应该要心平气和,人生已经过了一大半,你要享受你现在应该拥有的,把这个家维持好维持好自己工作平平淡淡的就可以了,现在又不是年轻的时候,要是再奋斗的话可能容易出事故,到时候竹篮打水一场空,那就不好了。

而到了老年的时候,很多人都在回想自己过去看着自己手里没有什么东西,就会非常的心痛,但是老年人已经到了要更加平淡一点,生死之间也不过是一场游戏而已,只要能够认识到这个特点,人生也不会算太晚。

7

戒色列第一跟年龄有关,跟重要性无关。少时戒情色,中年戒争斗,老时戒贪欲。

少年时血气方刚,正常男性一天想N次美女也不为奇,但一天到晚都在意淫或者真的投身于“肉池酒林”之中,那还干不干正事了。而且色为刮骨钢刀,天天沉湎于色欲早晚变得萎靡不振,甚至造成早衰。

所以,骚年们,戒色吧——“戒”不是让你出家为僧,只是要你有自控能力,控制住你的思想、你的麒麟臂、以及你的下半身。把大好的精力用在建设小家,建设祖国,维护世界和平上不好么?你品,细品,是不是这个理!

8

出自《论语·季氏》,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为何“戒色”,就是因为“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之所以排在第一位,并非其特殊,而是正常按人生阶段(孔子将人的一生分为三个阶段:少年、壮年、老年)顺序进行论述。题主既然言中“戒色”,笔者愿再浅谈一些“戒色”的重要性。

人在少年阶段,血气尚未丰盈,心智并不是很成熟,对人和事欠缺思考,容易被一些表面现象迷惑,而意气用事。如果这时候还过度沉迷女色,将会对自己的身心健康埋下祸根,对人生带来不可预测的危害。少年沉迷美色,荒淫无度,容易虚度光阴,消磨意志 ,不务正事,荒废学业,不学无术,思想极端对个人和社会带来很大的不良影响。

文昌帝君的《训饬士子戒淫文》:“天道祸淫,其报甚速。人之不畏,梦梦无知。苟行检之不修,即灾殃之立至。听予训言,惟惠迪吉。自古云然,不善降殃。”就是告诫众人,切莫过度纵欲淫色,这样会给个人带来灾难。

人生成长的第一步:少戒色。当然张三丰说过:“人生在天地之间,承金木水火土五行之秀,具有阳刚之气,夫妻间的关系乃是伦常之道。”夫妻间的男欢女爱是正常感情心理之需和适度的生理之需。但超过这个度,就要节制,更不要因贪淫好色而作出轨婚姻的蠢事。少年者应不犯淫邪,而是把有限的心力和精神用在正当的事业学业上,这样才能赢得人生的福慧双修,取得真经。

9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问题,这个问题是论语里的一句话,原文是,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孔子把人生分为三个阶段,少时,壮时,老时。这句话主要是说人因为年龄的改变习性也随之变化,孔子是劝导人们在什么年龄段不应该被自身的习气所改变。

在解释之前我们要知道古人的做人原则,孔子开创儒家学说,主要是以,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为做人的基础,这几个字不仅仅是道德的约束,更是身心健康的体现。仁,爱人,友爱。义,仗义,情义。礼,符合社会道德的一种规范。智,智慧,会思考。信,坦诚,以心交心。 忠,忠于国家,终于自己。孝, 父母的爱是无私的,我们对父母能做到吗?廉,廉洁,奉公。耻,羞耻之心人皆有之,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就是廉耻之心,只有知耻才能进步。勇,勇敢,勇于面对生活,勇于挑战困难,不逃避,不怯懦。了解了这些,我们在解释问题也就油任而解了,也知道怎么对治了。

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这句话的意思是,年少之时气血未定,骨未长成,如果贪色,很容易造成骨质不全,气血亏空,坐下病根再想恢复很难很难,所谓: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愚夫。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教君骨髓枯,这是身体上的痛苦。如果淫逸太重不仅身体上出问题,在事业上也会不顺,印光大师说,淫逸是消耗一个人福报最快的东西,明明该提拔你了,只因为你贪色,而失之交臂。更主要的还会体现在精神状态方面,因为贪色,而精神不振,面色灰暗,无精打采,昏昏沉沉。所以古之圣贤劝导我们年少之时戒之在色。

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这一点其实少年和老年也存在,但中年要明显一点,现在我们会发现,路怒症很常见,出门就能碰到,到什么地方排队也会发生争吵,所谓,一言不合就动手,能动手尽量别吵吵,这句话已经成为一些人的座右铭了,这一点我们就要用到,智慧,思考,在说话以前沉默三秒做思考。

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到老年时,身体机能下滑,思维变慢,爱好和习性也随之发生变化,会因为不能在像从前一样,为社会做贡献而懊恼。俗话说,老小孩,小小孩。到这时老年人会专注一件事不放,会贪得无厌,会考虑自己时日不多,从而大肆敛财,同时因为自己阅历丰富会很固执,不听劝导。其实越到老年越要给年轻人做好榜样,多散散心,放松心情,让自己宽心,儿女放心。

个人观点,谢谢!

10

因色乃空,仅是人体威觉而已。

少年是人生起步期,須学习进步,

取功名为上。

功利时代世人,食,色性也。

色用于繁殖后代,某种意义上也

是人的需求,适当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