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怎样帮孩子改掉数学计算马虎的习惯?

怎样帮孩子改掉数学计算马虎的习惯?

2020-09-25 14:05阅读(70)

怎样帮孩子改掉数学计算马虎的习惯?:很多小孩子在数学计算题上都会犯粗心的毛病,我女儿也不例外,她数学一直都不错,但是在一次数学期末考试中,5道混合运算题

1

很多小孩子在数学计算题上都会犯粗心的毛病,我女儿也不例外,她数学一直都不错,但是在一次数学期末考试中,5道混合运算题,她居然错了4道,结果才考89分,她自己难过极了,当时就哭了。

后来我跟她分析说“”你的大题都没错,计算方法也没错,就是算的时候不仔细,只要我们仔细点就完全没问题。”

然后,我和她商量要想个办法帮助她,她也同意了。那个假期,我每天给她出4道混合运算题,如果全对,当天就不做了。错一道,再做两道,错两道再做四道,以此类推,刚开始,她也会出错,慢慢地就不出错了,她不想多做,自然会专注地做,专注用心了,自然就不会错了。这个方法简单易行,你也可以试一试。

2

养成一个好习惯难,改正一个坏习惯更难,但不管怎样难,只要坚信:方法总比问题多,最终困难都会被克服的。

首先,谆谆告诫孩子做数学马虎的危害,让孩子先在思想上有个正确的认识。比如搞航空火箭建设,必须一丝不苟,因为“差之毫厘”就会“失之千里”,就会造成发射失败,就会给国家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

其次,有针对性帮助改正。结合孩子在某次考试中的失误,现场说法。某道应用题,格式列对了,计算也对了,可就是最后没带名数,扣了两分,结果就跟第一名落下了多个名次,亏不亏?如若是高考,甚至就是考上考不上的问题了,那才是真正的亏大发了。

还有,必须坚持不懈,这一点至关重要。对孩子每天的作业都认真检查,对考试出现的每一个问题都不放过,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只要坚持,或许一个月两个月,或许一个学期,肯定有绝对好的效果。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为了孩子,坚持,挺住,结果一定会双赢。

3

马虎主要是做的不熟练就会错。经常错孩子就没信心,时间久了没有方法就会产生厌学的情绪。所以家长一定要帮孩子树立信心找方法。

首先制定练习计划

数学主要是练习,可以每天练50道题,规定20分钟做完,做完及时订正,再把错的题挑出来做一遍。在天天练的基础上,可以加大一点难度进行周周练,进一步巩固正确率。

培养专注力

做题的时候不要有太多干扰,让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做完,有的家长一看到孩子做错题就开始说教 ,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孩子不知道是听你说教还是做题。粗心的孩子很多专注力不够,每天坚持练习也有益于专注力的培养。

实行打分制

比如50道题实行100分制,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率。每天不断的减少错误,看到自己做的分数越来越高,也会越来越有信心

适当的奖励,

奖励包括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精神方面要鼓励孩子多做,做题做的好家长多表扬。同时也可以给点物质奖励,比如做了几次满分奖励一样东西。让孩子有成就感。

4

很多孩子都有做数学题时粗心大意的毛病,不管老师和家长怎么强调他们都改不了,比如下面这个同学:

该同学做题步骤很详细,每一步都写得清清楚楚,而且用的是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做题,但是最后结果却出错了。

老师看这个结果一眼就能看出算错了,因为19860最后两位数是60,60÷2=30,但是学生不能一眼就看出来,那怎么办呢?

验算是数学里面很重要的一个步骤,所以我认为想要改掉做题不细心的毛病就要学会验算。

很多学生做完题目以后就没事干了,他们闲着都不愿意去检查一遍题目。所以我们要给学生灌输验算思想,告诉学生每完成一道题就要验算一遍结果。

验算的好处 : 第一,能够减少失分,第二验算结果如果有错,学生就会去重新做一遍题,能够帮助学生养成好习惯。

再有就是学生把基础搞扎实,这样就容易发现做题结果对或不对。

我们做题的时候会发现,当我们算出来的结果有点不合常理,我们就会认为算错了,会再做一遍题目,而现在很多学生发现不了这种问题,归根结底是基础不扎实。

要想让学生能够细心做题,那就要给他养成习惯,养成验算题目的思想。


以上是我的看法,你们有什么好方法让学生养成细心的好习惯呢?欢迎大家留言评论!


注 : 图片来源于网络

5

很多家长都会感觉自己的孩子会有粗心的情况,尤其是在写作业,做试卷时会常常发生。那应该怎样引导孩子改掉粗心的习惯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仔细读题

在拿到试卷,或者写作业时可以放慢读题的速度。如果有比较难懂的题目,可以多读几遍,边思考边读。找准有用的信息,理解题目后在做题。

演算工整

很多孩子在做数学题时都会做演算,而演算过程却很凌乱。有时自己算出的结果自己都找不到在哪里,这时就会很容易出现错误。而如果自己的草稿纸上,计算过程很清晰,干净醒目。计算过程也会更清晰明了。

再次检查

在做完一道题目后,需要进行再次的检查。思考结果的合理性,再次算一遍计算过程,准确率就会有很大的提升。

举一反三

其实很多的题目是会有共通性的,当我们已经知道这道题的解决方法了,可以在去找一些类似的题进行练习。

专注做题

平时的练习题目,以及随堂练习家庭作业,都要认真对待。把每一次作业都当做一次考试题,在写作业时也要保持桌面的清洁,保证自己在写作业的过程中是专心的。只有专心认真的做一件事才能够把事情做好。

细心+耐心

粗心是一个坏习惯,也相信,在家长的引导下,孩子们能够改掉这个坏习惯。与此同时也能够更好的培养起孩子的自信心。

6

孩子数学计算大错误没有,小错误不断,真的是马虎吗?

孩子数学计算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粗心大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马虎。看看孩子的作业,好像都理解了,没有不会的问题,可是一出手总是会出错,不是加号看成减号,就是3写成2。孩子频繁出现这种问题,真的只是马虎,不细心吗?

其实,马虎、不细心只是你表面上看到的现象,事实上是孩子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做题习惯培养的不够好。

我给您提供一种方法供您参考。

您可以对孩子进行一定的抗干扰训练,比如在孩子数数的时候适当的干扰,要求孩子在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准确的读数,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我是黟灵,欢迎大家留言评论,一起讨论孩子的学习问题,欢迎您关注!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您!

7

怎样让孩子改掉计算马虎的习惯,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计算马虎出错是孩子学习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很多家长为此很头疼,有没有解决方法?有的,找对方法其实很容易纠正。

细心是一种能力,粗心不是习惯,是没有训练出细心的能力

首先是家长的认识错误问题,大多数家长把计算马虎出错,归结为是孩子粗心,习惯不好,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什么意思呢?粗心它根本就是不是习惯问题,是能力问题,细心是一种能力,是一种很强的学习能力。

细心是一种要求很高的能力,需要进行反复训练才具有的能力,把它当成一种习惯,会掩盖了粗心真正的问题所在。

知道了细心是一种能力,那么如何训练出这种能力?方法很简单:读题就行了。在做题以前,把题读一遍,出声读。这样训练的目的,是为了用嘴巴来挡住快速的思维,来等一等眼睛。因为眼睛与思维的速度是不一样的,思维速度很快,眼睛还没看清楚题的时候,思维已经想象出来一个题中没有的数字了,这就是粗心的根本原因。

习题训练强度不够,造成细心能力不足

这是什么意思?是说孩子做的计算题太简单了,计算步骤太短了,这样训练强度太低,提高太慢,太简单的习题,是重复做低效率的无用功。我一般要求孩子这样训练的,看一道例题:

354x200+50/2+(-20)x500+60-180+200-70/90=?

或者比这到题型还要长的运算,这种运算如果训练都不出错了,一般的计算就不可能出错了。

这类题,每天做两道,很快就会解决掉计算粗心的问题了。

8


粗心马虎一直是学生的心头大患,老师们也常常为此犯愁。我们只有分析其中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帮助学生克服马虎。 性格问题,有些学生性子急,做题一旦太快了的时候,准错误一大篇。对此我让这些学生买一个错题本。让他把每次作业中的错题抄在“错题本”上,找出错误的原因,把正确的答案写出。这实际上是一个错误“档案”,孩子分析错误的原因多是马虎,有利于认识错误的危害,下决心改正。错题本是孩子自我教育的好办法。另外呢,他也懒得又重新抄错题还得写原因还得重做一遍,只好老老实实地慢慢做起来。 态度问题,对学习不认真就容易马虎。让孩子自始至终保持一个正确的学习态度是相当不容易的。孩子有时候阶段性的犯毛病,有时候做题态度不认真,我们能从他做作业的字迹认真程度上就能看出来。真正的认真写作业,犯错误的比例就相对较少。如果作业不认真,错误比例就会大大提升。因此老师要求孩子写作业必须认真,不认真你就狠心地给他撕掉让他重新写。长此以往,他也会算账,不认真重新写也不合算,不如一遍认真写好。千万别心慈手软,那样会助长孩子粗心马虎习惯的养成。 有的是新授的知识,学生对知识半生不熟最容易马虎。知识性的问题不熟练,他们做起来就容易出错,经过多次出题让他们做这个毛病总是得以解决。我们不妨和学生一起重新温习和复习这些新知识,加深孩子对知识的理解与认识,这些小马虎就会迎刃而解的。 有的是认识问题,没认识到马虎的危害。学生对马虎的问题以前总是掉以轻心,满不在乎,反正认为这些题我都会,只不过马虎罢了。我们不妨讲一些小故事,让他们在故事中领略到马虎的危害性。我给他们讲《詹天佑》的故事: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一旦马虎就会造成整个大桥的倒塌,整个建筑大楼的破坏,因此孩子们页意识到马虎要不得。 另外家长朋友们千万别让孩子过度依赖橡皮、涂改液。橡皮和涂改液是造成马虎的一个根源,反正错了可以擦可以改,于是错了擦改,擦了错改,孩子不在乎。如果我们限制孩子使用橡皮和涂改液,错了不许擦改,孩子就会认真一点。“三思而后行”,想好了在做,争取一次做对。 要让孩子们学会自己检查。家长总是怕孩子错题,得不了高分,于是天天给孩子检查作业。长期这样做下去这样做使孩子养成了依赖心理,反正错了妈妈能给检查出来,所以做题时马马虎虎。家长不要给孩子检查作业,让孩子养成自己检查的习惯。错了又没检查出来,就让他不及格。或者是先让孩子检查,自己检查出来的错误订正对了也算他对了,如果是家长检查出来的,孩子订正完了,家长还要出题罚他在做。这样更加督促了他自己检查的能力,马虎的毛病才能克服。 孩子出题考家长,孩子很感兴趣,他们会诚心出些容易错的题,把家长考住。家长诚心马虎,让孩子批评,这时对孩子也是一种教育,将来他们做题时也会防止马虎。

9

小学阶段是培养对数字的敏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培养数学的思维最好时期。

计算是小学数学的主要内容。算得对,是学好数学的基本要求。

你也许还不知道,由于小学四则运算不过关,不仅影响当前的学习成绩,还会影响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有的家长可能不信,正是因为20以内的加减法不熟练,有的考生失去了关键的几分,使自己痛失升入大学的机会。由此看来,算得对并不是一个简单问题。随着年级的升高,数学计算的正确率反而呈逐步下降的趋势。

这是为什么呢?

追本溯源,关键是小学的基础没有打牢,这不能不说是个严重的问题。有家长说,影响计算正确率的原因是粗心,不是不会做。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有的人粗心,有的人细心呢?我们认为归根结底还是思维问题、智力问题。粗心的人往往思维不严谨、不全面、不深刻,观察力、记忆力、理解力较差。你要想成为一个聪明的孩子,就必须从思想上看到自己的不足。

我认为出现计算方面的错误,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 1、数学的基础知识没有学好,基本计算能力没有形成;

  • 2、缺乏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了减少或者消灭计算时的错误,我们觉得应该用“规章制度”来约束自己。

我们建议家长告诉孩子,按如下几条来改正孩子的粗心问题。

1、抄题必对,先对后算

抄题的时候,要先与原题进行核对,然后再进行计算。目的就是为了抄错题或者抄错数。

2、认真审题,思考周全

拿过一道题,要仔细看看,认真想想:看看题目的内容和要求,数字的特点;想想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能否简算。尤其对四则混合运算,要做到层层审题。

3、字迹清楚,书写整齐

要把字写清楚,就是在草稿纸上写,也要写得工工整整。特别是小数点、进位点、退位点等都要书写清楚、醒目。算式要排列整齐、合乎规格。目的是谨防因字迹潦草而出现错误。

4、细心检查,坚持验算

做完题目后,要细心地检查,看看结果是否合理,然后进行验算。验算绝对不能摆样子,走过场。这是避免错误的关键一步。

5、有错必改,引以为戒

对错题一定要改正,还要认真分析错误的原因,总结应汲取的教训,找出防止错误的办法,绝对不允许有未加改正的错题。(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0

我儿子目前二年级,遇到过类似情况,我来说说我是怎么帮他改掉这个坏习惯的。


明明都会,就是马虎,打还是不打?

我记得一年级时,学校发了一个口算本,每天我都会让儿子做一页。

慢慢地,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孩子的计算正确率非常不稳定。

算错的方式有几种,比如:

1、看错了运算符号,加号、减号没看清;

2、看错了数字,比如把6看成了9;

3、心里面计算对了,但是写错了;

4、纯粹是计算错了。

对于这些错题,他重新做一遍的时候居然都对。真是气得牙痒痒!

如果你不会,我可以不惩罚。但是如果你马虎,我不能忍

我知道,对于大多数辅导作业的妈妈来说,孩子如果总是马虎,可能会暴躁,甚至动手。

我虽然生气,但还算佛系。

儿子喜欢汽车、航天之类的故事,我就给他讲了两个故事:

一个是前苏联宇航员因飞船设计的小失误而被烧成灰烬的故事;

一个是汽车前轮微小的扎伤导致高速爆胎、车毁人亡的故事。

道理讲完了,我知道他也未必听进去。所以,我还制定了规则:

如果当天第一次做的32道题目全对,那么可以获得一次豁免机会;
如果32道题目出现一道错误,就要加做一个页面共计32道计算题。

有奖有罚,公平合理。


制定规则后,还需要帮他一起找方法

我交给了孩子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检查。

我先让他要用最快的速度先把这一页的题目全部计算出来。

为什么这么做?因为很多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做题效率太低,这比偶尔的算错更可怕。考试是有时间限制的,孩子必须要有时间紧迫感。

然后,我每次会给他留5分钟时间检查。

我让他优先检查运算符号和可能的抄写错误等一些比较容易发现的错误。

如果还有时间,再把比较难算的题目重新算一遍。

5分钟后,我开始批阅。如果出错,执行惩罚规则。


练习,必不可少

减少出错,除了做题时强化“认真”的意识以外,练习必不可少。买一套口算题卡,每天练习5分钟即可。


当然了,孩子需要因材施教。以上,只是我的方法,希望对你有借鉴作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