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曾国藩为何没让李秀成受凌迟之刑?

曾国藩为何没让李秀成受凌迟之刑?

2020-08-16 14:05阅读(76)

曾国藩为何没让李秀成受凌迟之刑?为何要棺葬李秀成?:曾铁桶(曾国荃)站在南京城外,士兵已经把9吨炸药埋入了天京城墙下,随着一声巨响,天京城墙崩塌出一个大

1

曾铁桶(曾国荃)站在南京城外,士兵已经把9吨炸药埋入了天京城墙下,随着一声巨响,天京城墙崩塌出一个大缺口,清军如潮水般涌入天京……在此之前,天京已经被围困了数年之久,城内缺粮已久。李秀成立刻护送幼天王出城,后来被清军俘获。在和曾国藩交谈后,李秀成写下了供词,曾国藩亲自审阅供词,连夜将李秀成杀了,供词经曾国藩批阅后呈送朝廷……

李秀成的死,曾国藩的不正常行为,留给后人有三大谜团:一、李秀成为何被抓后乞降?他在城破前投降不更有利吗!二、天平天国的金银财宝下落在哪里?清廷为何对曾国荃赏赐甚少。三、曾国藩为何要连夜杀李秀成?这不符合当时的规制。

李秀成是太平天国后期的中流砥柱,李秀成二十四岁从一个士兵成长为太平天国的顶梁柱将领;其军事才能、政治才能(很重要)绝非一般;李秀成是曾国藩最头疼的人,太平天国在天京之乱后之所以依然能够屡次打败清军,离不开李秀成。二破江北大营、二破江南大营、三河大捷,建立了苏福省、天浙省;李秀成以一人之力支撑着整个太平天国后期危如累卵的局面,如果洪秀全采纳了李秀成的建议:择才而用,安抚百姓,惠民四方;重用翼王石达开,不用安王、福王(洪秀全俩哥哥);那么天平天国不会覆灭。李秀成在被杨秀清提拔后,战功显赫;后来多次解决太平天国的危局;曾国藩多次许下高官厚禄招降李秀成,都被李秀成拒绝了;因此洪秀全封李秀成为“忠王”。

曾铁桶的“呆”仗。和李秀成经常破敌相比,曾国荃的打仗方法简直令人所不屑——挖战壕,围困。简直是呆板至极,令人瞧不起。曾国荃是战壕战术的发明者,天京城外,被曾国荃挖的好像施工现场一样——全是战壕。而且通过土工掘进的方式在天京城墙下埋下了9吨炸药——这种方法后来有一个人用过,叫李云龙。用3600颗手榴弹全歼山崎大队。

虽然曾国荃打仗很“呆”,但是曾国荃用的武器却极为先进;攻击天京的湘军用的不是大刀长矛,而是——枪,曾国藩从列强哪里买来的世界上最先进的枪。曾国藩在自己的奏章里虽然只字不提自己的军队如何用枪炮,但是现实中的曾国藩,洋务运动搞得风生水起。花钱买兵工厂,不但能够自己生产枪支弹药,后来产量上去了还能出口

但是曾国藩(清朝将军都这样)为了向清廷显示自己有多勇猛,经常说敌军有多勇猛,手拿大刀片往前冲,敌人十分得凶悍,自己士兵损失惨重。目的为的是多拿军费——这是曾国藩得无奈,毕竟自己是汉臣,清廷并不信任,清廷用曾国藩是因为江南、江北大营被太平军击破了,无人可用才让曾国藩办了湘军。曾国藩办洋务出手阔绰,为湘军战斗力得提升也是呈几何级别得上升。虽然当时得士兵集结匆忙没有太高得单兵素质,但是武器得优势使得湘军逐渐占据了上风。

曾国荃和曾国藩刚好相反,曾国荃十分爱花钱,而且花钱如流水一般。举个例子,曾国藩曾经去让人买人参,但是回来的人告诉曾国藩,人参卖光了,都被曾国荃买走了,当时擦伤了后,曾国荃直接让人把人参嚼碎涂在伤口上。另一件事,就是曾国藩文赵文烈:听说老九家里有个大水池,在大水池上架桥。赵文烈说:有,怎么了?曾国藩说:架桥需要几十年的大树,现在大树都是老百姓家祖坟边上的树木,百姓肯定不会卖。老九买树肯定会造成物价的飞涨。

天京被曾国荃围攻,埋入好几吨炸药炸开城墙,就连洪秀全的亲信也背叛了,李秀成保护着幼天王洪天富贵出城。后来被清军冲散,李秀成带领着幼天王逃走,后来被抓住。

非常诡异的事情出现了,在审讯的时候,其他被俘得人在招供都开始骂洪秀全为乱贼,但是李秀成在给曾国藩的供词里,始终称洪秀全为天王忠王不忠?还是另有打算?



李秀成表示愿意投降,而且表示天京是一片好地方——可以建国,暗示曾国藩谋反。而此时,清廷已经在防范曾国藩了,调了李鸿章的淮军帮助他打仗——实际上是来抢功劳,防范曾国藩一家独大——平叛后得曾国藩一家独大怎么办?


曾国藩闭上眼睛,他那清廷第一超级大脑迅速思考了一遍,不对!还有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自己造反了,没有胜算。扣上一个谋反的罪名,这是要诛九族的。



其次,天京城里的财宝,外面都说洪秀全的宫殿使用黄金做的。但是曾国荃攻破了天京,财物十分少,都在传言是曾国荃据为己有,朝廷的赏赐已经说明在怀疑他们兄弟了。

如果把李秀成押送到京师,以李秀成的才能和智慧,让清廷怀疑自己可以说轻而易举。与其诛九族,自己杀了李秀成,至多会被批评——毕竟自己功高盖主。

仅仅一天不到,曾国藩就已经想清楚了——立刻杀了李秀成,改掉他的供词。

然后,曾国藩上书清廷请求解散湘军:把自己的弟弟曾国荃贬去做地方官。曾国藩的举动,慈禧等清廷贵族松了一口气:不用担心杀了洪秀全,又出一个红球全了。

李秀成很厉害,但是碰到了一个比他更厉害、城府更深的曾国藩,李秀成到了京城不但不会死,而且会掀起一阵风浪。而曾国藩在一开始就推演出来了,李秀成知道太多的秘密,而此时的清廷对曾国藩又已经产生了太多的猜忌——清廷想收拾曾国藩,只是差一个借口而已,他们不需事实,清廷只需要一个可以杀曾国藩的借口。

而李秀成作为太平天国最后主力,他太清楚了曾国藩的事情了。到了京城,他只需要给清廷一个杀曾国藩的借口,那么就能将湘军这个主帅给弄死。

2

都说曾国藩有权处置李秀成,那是抬举他了,也低估他了。

曾国藩何许人也,政治家中的战斗机,权谋家里的佼佼者,考虑事情深谋远虑,滴水不漏,古往今来无人能比,为千古第一完人。也就是说,中国几千年的阴谋家,没有一个人能跟曾国藩相比。

梁启超先生曾这样曾国藩:

\"文正深守知止知足之戒,常以急流勇退为心\"。

曾国藩心里明白,在慈禧眼里自己是一条狗,太平天国是兔子,兔死狗烹这个道理娃娃都懂。

所以曾国藩并没有像岳飞那样忘乎所以,而是保持清醒头脑,如履薄冰。

洪秀全死后,李秀成是当时太平天国的一号人物,曾国藩如果为李秀成向慈禧求情,或者先宰后奏私自处理李秀成,不但之前所有功劳一笔抹杀,而且还会给慈禧抓住把柄,削职为民,最后砍掉脑袋。

这就等于慈禧瞌睡了,曾国藩送了个枕头。

不信的话,看看曾国藩心思缜密、脑袋清醒到了什么地步。

消灭太平军,进驻南京之后,曾国藩顾不上休息,立马办了两件大事,一是建造南京八旗兵营房,奏请八旗兵速速来这里驻防;二是上奏裁撤数万湘军。

他给皇帝的奏折上言辞恳切地说,湘军征战太久将士思乡,且\"无昔日之生气\",奏请裁汰遣散。

而且曾国藩在奏折中对他个人去留也极力回避,因为他明白,无论怎么说,都会被别有用心的人恶意解读。

但是,他却力劝弟弟回家养病。

他对弟弟说:

\"古来成大功大名者,恒有多少风波,多少灾难,谈何容易?愿与弟兢兢业业,各怀临深履薄之惧,以冀免于大戾。\"《曾文正公家书·致沅弟季弟》。

1864年(同治三年)六月,湘军克南京。曾国藩拥兵三十万,士气高昂,而且中国半壁江山尽入囊中,江南各地行政官员都是出自曾国藩门下。

而且这支军队是子弟兵,对曾国藩的忠心甚于清廷。

曾国藩的部属幕僚,如曾国荃、彭玉麟、赵烈文等人,以及研究\"帝王之学\"的星相学家王闿运等出于各种目的,竭力劝进。

30余名高级将领更是深夜请见,联名要曾国藩\"速作决断\",颇有黄袍加身,克隆陈桥兵变的架势。

但是曾国藩心静如水,漠然置之。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当皇帝的男人都是傻男人。

多少英雄为了皇帝之位竞折腰,而曾国藩离皇帝宝座,从来没有这么近。曾国藩不想吗,白痴才不想。

但是曾国藩非常清醒,他对曾国荃说:虽然五个现任巡抚全是湘军之人,但是,人共患难的时候能同心协力,但关键的同富贵时刻就会离心离德。

他认为左宗棠是一代枭雄,早在做师爷时就不甘居人下,如今已经是平起平坐,他不可能俯首称臣,一旦我们起事,左宗棠肯定是第一个起兵讨伐的人。

同样,李鸿章看起来是我的学生,那是我们一帆风顺之时,我们但有不顺,李必然会毫不容情,反戈一击。战斗多年,如今我们的湘军已呈老态,尽失精锐。

就看看李秀成吧,他当初不投降,或许还能振臂一呼,仍有号召力,他一旦投降,就是一只走狗,你看谁还再听他的?

曾国藩还说了一段更精辟的话:养兵就如同养狗,谁有骨头跟谁走,别人扔一块更大的骨头,它就可能反咬你。

所以说让曾国藩冒着被政敌攻击的危险,去擅自处理李秀成,或者去向慈禧求情,万分之一的可能都没有。凡是有谋逆大罪的人,都是凌迟处死,慈禧对太平军将领恨得牙根痒痒,没有一个将领不是被凌迟,曾国藩吃了豹子胆,敢胡作非为?

而且曾国藩的弟弟曾国华就是在1858年的三河镇之战中,死于李秀成和陈玉成之手,曾国藩恨不得将李秀成碎尸万段,怎么会对他额外开恩?

所以说,曾国藩让李秀成免于凌迟就是个伪命题。

可是事实上,李秀成就是免于凌迟,这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慈禧的意思。

慈禧为什么要对李秀成网开一面,那就是她想利用李秀成,让他供出太平军的所有秘密。

太平军虽然被剿灭,但还要总结经验、教训,洪秀全是如何造反的,组织纲领军事制度如何,这些只有李秀成知道,要是杀了他,一切就会成为永远的秘密。

其次招降李秀成,让他写悔过书,可以教育天下百姓。

看看,反贼的大头目都受清廷感召投降,可见大清多么伟大。

但是另一方面,慈禧内心深处又不愿意接受李秀成投降,因为她要告诉天下人,造反是死路一条。而且天京已经被攻破,太平天国已经灭亡,李秀成缺乏利用价值。

李秀成是1864年7月19日被俘,8月7日被处死,期间有18天时间。

清朝的驿站有多快?康熙帝安定三藩的时分,手札信息从大西南传到了京师只用了8天,要晓得这两头隔着2500多公里,且山高路险,可见清代快马送信系统已很完好了。

南京到北京只有1000公里,且路途平坦,6天就能跑个来回。18天时间慈禧跟曾国藩能书信往来至少3次。

退一万步讲,就是能来往两次,君臣也能把这事搞定了,慈禧完全可以把自己的意思传达给曾国藩。

李秀成不管是否真心,在自述中已经认罪,慈禧目的已经达到。

\"我见老中堂大义恩深,实大鸿才,心悔未及,中丞大人情厚难酬,是以我心自愿将国中一切供呈。今天国已亡,实大清皇上之福德,万幸之至。\"

\"愿收齐人众,尽义对大清皇上,以酧旧日有罪愚民。\"——《李秀成自述》

慈禧虽然向天下人说明,造反必死,但也要对天下人说,李秀成认罪了,我网开一面,没有凌迟。

这对任何人来说,已经是额外开恩了,因为凌迟太恐怖了,挨千刀万剐,怎么有一刀毙命好呢?这就是李秀成没有被凌迟的真相。

3

李秀成是太平天国晚期的重要将领之一。1856年的天京事变爆发后,石达开率部出走,天国岌岌可危。关键时刻洪秀全大胆起用了李秀成、陈玉成两位优秀将领加入领导层。

陈、李二人携手挽救战场形势,赢得了三河大捷、二破江北和江南大营的胜利,为摇摇欲坠的天国延续了命脉。1859年,洪秀全封李秀成为忠王,并亲书“万古忠义”四字,以表彰李秀成对太平天国忠贞不二、鞠躬尽瘁的赤子之心。1864年5月底,洪秀全临终前又将幼天王托付给李秀成、洪仁玕,嘱咐他们尽心辅佐。7月19日,湘军攻陷天京,李秀成率数千残兵假扮清军混出城外,并将跨下战马让给幼天王。在逃亡途中与幼天王一行失散,因身藏金宝,在离南京不远的方山被当地村民发现。

村民王小二与陶大来因争夺金宝发生争执,将李秀成扭送至湘军萧孚泗营中。李秀成被俘后,曾国荃、曾国藩先后对其进行审讯。曾国荃审讯时动用私刑发泄苦战金陵之怒火,李秀成对其闭口不言。曾国藩赶到南京后,对囚禁的李秀成施以恩惠,并表示如若他能立功赎罪,可以留其本人和家眷性命,回广西老家去颐养天年。李秀成心知太平天国大势已去,因此愿意将所有知道的太平天国内情毫无保留的和盘托出。从7月29日到8月7日,李秀成以平均每天7千字的速度写了7万多字的《李秀成自述》

在这份长达数万言的“供词”中,李秀成讲述了太平天国的崛起,金田起义的详情,“天京事变”的前因后果以及天京陷落前后的详情等内容。最后,李秀成还分析了导致太平天国最终失败的“天朝十误”。但最关键的,也是决定他生死的部分,却在于他表示愿意为曾国藩收服太平军余部。李秀成在自述中表示“谢中堂大人不杀厚恩,愿意出面招降太平军数十万余部供中堂大人统率,为光复汉家河山效力”。此时的曾国藩正陷入清廷功高盖主,拥兵自重的猜忌之中,李秀成这番话如果传出去,被朝廷知晓,立刻便会掀起一场风波。

此外,李秀成还表示天京城内有一座圣库,是天王的私藏,信王洪仁发和勇王洪仁达也各有一座宝库,据说内藏稀世珍宝,但他本人并未见过。又供述自己被俘是被村民押往营中,不是被萧孚泗的追兵擒获。这些内容都是曾国藩不敢让朝廷知悉的秘密,为了不使攻陷天京后湘军为所欲为,大肆抢掠的罪行公知于众。曾国藩决定冒天下之大不韪,立即秘密处死李秀成,以免李秀成的供述被朝廷获悉。按照规定,像李秀成这类巨魁匪首都要等候朝廷的谕旨才能决定是入京献俘还是就地行刑。

即使是就地行刑,按《大清律例》的规定:凡谋反,谋大逆,不分首从,年十六以上皆凌迟处死。可由于曾国藩是秘密处决,不可能公开在刑场实施凌迟酷刑。又念在李秀成乃一代雄杰,于是在1864年8月7日,李秀成被秘密斩首,时年42岁。临死前曾写下绝命诗十首,可惜均未留传下来。曾国藩将李秀成的供述大加删改,将其中不利于自身和湘军的部分统统销毁,现存的《李秀成自述》只有三万余字,约为原文的一半。可见,曾国藩对这份“供词”确实大伤脑筋,不得不出此下策,以堵天下悠悠之口。

文/历史茶坊 点击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原创首发!请动动手指在下方点个赞,欢迎转发和留言!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4

那是因为李秀成的摇尾乞怜才换来自己没有被凌迟。

当年李秀成与两个士卒奔逃一处荒山破庙之中,因为携带的金银被住在庙中的百姓发现,这些百姓见财起意,结果将李秀成生擒活拿,并且押赴到清军大营换赏钱(此事记录在解放后的太平天国史料整理文献中,押送李秀成的二人分别为王小二和陶大来!)俗话说“瓦罐难离井口破,虎落平原龙陷沙滩”李秀成如此一个人物,没曾想最后被几个庄稼汉拿下。但话说回来,如果不是因为太平军,老百姓何至于此啊,也是循环报应罢了。

押到清军大营后,验明正身后,九帅曾国荃要亲自审讯。曾国荃恨透了这些长毛,于是让人将李秀成剥光,装进铁笼之中,并且在审讯之时,一边审讯一边让人用大铁锥子扎他,最后让人用利刃割他手臂,将手臂上的皮肉割下几条。

清代资料留下记载“曾公持锥于贼股间扎数余,贼起初咬牙强支,数锥之后,不住哀告之声…..”。

意思说的很清楚,李秀成开始咬牙不说话,最后禁不住受刑,开始哀告求饶。不过也有人认为这段史料不实,而且杜撰出李秀成大义凌然威武不屈的故事。

但是现在保存的文史档案中可以清楚的看到李秀成当年亲自书写的供词(网上就可以搜索到),在这些词句之中满是对天王等人的唾弃和摇尾乞怜的语句。这些资料是经过历史专家鉴定并认可的,若真如此,那么李秀成当时肯定不是威武不屈,大义凛然,应该是处于屈服和求饶状态。

李秀成被装在一个特制的笼子里,站不能站,躺不能躺,而且曾国荃为了羞辱他,将李秀成赤身关入笼子放置在大营广场,让士兵观看。

曾国藩赶到后才制止了这些行为,并且给他一套新衣,给其酒肉,并好言安抚,李秀成感激涕零,无可无不可(大狮感觉这是曾氏兄弟唱的双簧,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

最后,李秀成交代出自己藏匿金银的秘密点,并且写出七万多字的付罪状。这份“供词”其中有不少贬低太平军并褒奖曾国藩和清军的用语,并且他还希望帮助曾国藩“收降”太平军余部。这些事情,让这位所谓的大英雄遭人非议。

就是因为自己的摇尾乞怜,让曾国藩将凌迟改为斩首,按照李秀成的身份,正常来说一定是寸磔凌迟的结果,因为跟他平级的几位将领都是凌迟“待遇”。

但是斩首当日,李秀成也没少遭罪。因为百姓看到告示,纷纷前来看热闹,当李秀成被捆缚囚车押出时,沿街的百姓不但不可怜他,反倒朝他吐口水,并且有人用秽物或石头瓦片往他身上丢。李秀成吓得嚎啕不止,口中胡言乱语。

最终一刀结果了他的性命,对他来说,没有遭受可怕的凌迟,李秀成此时足以对曾国藩感恩戴德。

5

如果说李秀成的命运掌握在曾国藩手里,那真是太抬举这个曾剃头了。

李秀成是什么人,是太平天国末期的实权领袖。李秀成是1864年6月被俘的,从天王洪秀全驾崩之后到李秀成被俘的两个月内,太平天国事实上的领袖是谁?是李秀成啊!

太平天国自从洪秀全金田起义扯旗造反,历时13年,席卷大半个中国,把大清皇帝弄得焦头烂额,把大清江山弄得鸡犬不惊。可以说,太平天国成气候之后,满清政权每天的日子都是在刀尖上过的,因为无论谁去镇压都是损兵折将,屡战屡败。

现在终于把“首逆”抓住了,天下还有比这还大的事吗?曾国藩敢自作主张去处置李秀成?除非他不想活了。

如果真像有的人猜测的,李秀成知道曾国藩杀良冒功,吃空饷,谎报军情的内幕,曾国藩想急着杀李秀成灭口,曾国藩为什么不让李秀成被抓的第一时间让他永远闭嘴?为什么愚蠢到等皇上得知李秀成被俘在他手上才去处置?借给他一万个胆,他也不敢擅自处置李秀成。


还有,太平天国的被俘将领即使让朝廷处置,把他们千刀万剐,也根本不会把他们押解到京城去行刑。


也许那些满族皇帝觉得在京城处斩政治犯不吉利,也许是怕观看行刑的群众会同情太平军,起到反作用。太平军的将领被俘后都是就近“千刀万剐”,并没有一个将领非押解到京城才处以凌迟的。

石达开是1863年在成都被凌迟,陈玉成则是1862年在河南延津被凌迟。 凌迟是大清律的一种极刑,只要是谋逆之罪全都是凌迟。都是就地行刑。

如果说石达开和陈玉成级别不高的话,天王的儿子小天王洪天贵福的级别够高了吧?1864年11月,小天王在江西被俘也是就地凌迟。

曾国藩在太平天国灭亡后最怕的什么?怕兔死狗烹。洪秀全完了,曾国藩没有利用价值了,他怕大清卸磨杀驴。

李秀成被抓没通报给朝廷的时候他不去灭口,朝廷都知道李秀成被抓了再去灭口,那不是没事找抽型,引火烧身,为大清治罪提供借口吗?

其实,如果曾国藩想除掉李秀成了有一个绝佳的机会。

史书记载,李秀成在1858年11月的三河镇大捷中全歼湘军,曾国藩的弟弟就死在他手中。

李秀成被俘后,曾国藩九弟曾国荃见到他,仇人相见分外眼红,曾经拿锥子狠捅李秀成,李秀成身上血流如注。如果曾国藩想害李秀成,报个“失血过多死亡”不就得了吗?


总而言之,不管是曾国藩想害李秀成还是想从轻发落李秀成,曾国藩都办不到。因为这件事太敏感,对自己是有百害无一利。曾国藩能做的就是拿李秀成邀功,用太平军的鲜血染红自己的顶戴花翎。

实事求是地说,李秀成没有被凌迟完全是李秀成自己的功劳。这跟李秀成政治上太成熟有关。

李秀成的成熟程度,可以从他保护幼主突围这件事上看得出来。

挺李秀成的人都说李秀成带着小天王突围后,把好马让给了幼主。幼主多大?15岁。如果逃亡的时候有两匹好马,李秀成就应该当仁不让保护幼主,而让别人骑劣马。不管那个人是谁。因为李秀成无论名望、无论武功,都是应该和幼主共存亡的。 那就是说,就剩下李秀成和幼主两个人,李秀成让15岁的孩子独自逃亡了。李秀成骑着慢马,带着珠宝金银在后面,然后被山林里的百姓发现被抓。

李秀成为什么这么做,大家自己下结论吧。



陈玉成被俘的时候,大义凛然,说大丈夫死就死了,废什么话。石达开死的时候被凌迟从头到尾没有喊一声。

轮到李秀成的时候,开始每天万字写自述了,称赞他的人说李秀成是忍辱负重,为了给后人留下太平军伟大的斗争史。要知道因为大清坏透了你们才造反,如果大清想掩盖真相,你的自述还能见天日吗? 还有的人说李秀成是写自述是为了诈降,历史上诈降的人人品怎么样,有几个能成功的,就不多说了。

至于为什么太平军的将领被俘后都被凌迟了,唯一李秀成被大清从轻发落,得一个全尸。唯一的解释是,大清想利用李秀成的自述给自己的脸上贴金。 关于李秀成没有被凌迟的原因,也有这么一说:大清是下令将李秀成凌迟的,因为李秀成对曾国藩说了一番话,才让曾剃头生了恻隐之心没有对李秀成处以极刑,把他厚葬。

那番话是:中堂厚德,铭刻不忘。今世已误,来生图报!

6

1864年7月23日,忠王李秀成被村民押送到曾国荃的军营,从被俘到被杀,前后共十六天时间。李秀成用最后的九天时间写出了近五万字的自述材料,最终曾国藩以“国法难逭,不能开脱”之由,将李秀成快速处死。

曾国藩为何要用斩首替代凌迟来紧急处死李秀成呢?其实这么做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堵住李秀成的嘴,让一些真相永远沉没;另一方面就是曾国藩兄弟得到了他们想要的东西,快速斩首算是给李秀成的开恩。

洪秀全病逝后,李秀成其实是太平天国的实际领导者。天京变乱后,李秀成便成为太平天国的后起之秀。他曾不负厚望力撑危局,湘军的江北、江南大营各被李秀成先后两次攻破,使曾国藩对其恨之入骨。

在天京保卫战中又使湘军吃了不少苦头,曾氏两兄弟中曾国荃最为痛恨李秀成。在天京城破的四天后,李秀成在破庙中因随身物品而暴露身份,被两个奸民押送到曾国荃的军营中。当晚即对李秀成展开讯问。

在围攻天京时湘军损失巨大,曾国荃将愤怒发泄在李秀成身上。据史料记载,“置刀锥于前,欲细割之”,又“叱勇割其臂股”,而李秀成“殊不动”。愤怒的曾国荃“短衣握锥,遍刺以锥,血流如注”

李秀成痛苦的斥责曾国荃道:“两军对战各忠其主,当有损伤,何如此?”其英雄气概丝毫未减。次日下午,曾国藩急忙赶到天京,训斥了曾国荃的暴行。随即便对李秀成展开了心理战,并产生了就地将其处决的念头。

处决之前还有一件大事要办,那就是取得李秀成的详细口供。曾国藩的攻心政策很快起到了作用,李秀成答应详述供词。口供是从7月30日开始写的,从李秀成的供词用语来看,曾国藩肯定对李表达过安抚之意。

至于双方有过什么许诺,就不得而知了。不过李秀成显然是对曾国藩抱有幻想的,他在供词中自叹“一身屈错,未遇明良”,既是对太平天国的彻底绝望,又是对曾国藩抱有希望,对自己的安度余生也有一丝幻想。

8月3日晚,曾国藩询问幕僚赵烈文的意见,他想不等朝廷降旨,便将李秀成从速就地处死。赵烈文说,李秀成已被生擒十多日,中堂已经录得口供,而且是经多人目睹,而李秀成此人极其狡猾,不能让其入京。

8月6日玩,曾国藩再次与李秀成会面,也是最后一次。据赵烈文描述,李秀成“有乞恩之意”。曾国藩“答以听旨,连日正踟蹰此事,俟定见后再相复”。由此可知,李秀成是完全没有察觉到曾国藩已起杀心。

(李秀成自述)

第二天,李秀成在供词中写下“昨夜承老中堂调至驾前讯问,承恩惠示,真报无由”等语。结果墨迹未干,曾国藩就派人向李秀成告知“国法难逭,不能开脱”,并于当天傍晚将李秀成处死,享年42岁。

其实曾国藩处死李秀成也算不上擅杀,在李秀成被俘后,曾氏两兄弟经过密商后上奏朝廷,谎称李秀成的党羽甚多,而且天京民心未去,不宜将其押送京城,决定将李秀成于同治三年七月初六日就地正法。

曾国藩之所以这么做,这与他心中的担忧有很大关系。他早知道李秀成极其狡猾,对其在供词中奉承自己的话并不当真。李秀成一旦被送到京城,他们兄弟二人在剿灭太平天国过程中欺瞒朝廷的事情都会被曝光。

还有曾国荃洗劫天京宝库,以及大开杀戒,这些都会使其背上欺君罔上之罪。因此,李秀成绝对不能活,要从快就地处决。而此时的太平天国已被剿灭,再加之李秀成供述中的恳求之意,使得曾国藩没必要使用凌迟之刑。

对于李秀成五万多字的口供,曾国藩将其删减到三万三千字,不能见人的一些东西均被他删掉,留下了自己想要的,删掉自己想知道的。还有说,李秀成被俘后当众劝曾国藩起兵反清,而曾当时并未反对。

目的是要让李秀成心甘情愿的写下供词,在目的达成后,李秀成便不能再活。对当时声威剧增的曾氏两兄弟来讲,朝廷也不会把他们逼的太急,太平天国的财宝就当是抚恤湘军所用。

曾国藩没有使用凌迟之刑,主要原因有:没有必要再使用酷刑;达不到从速就地处决的目的;有些事情需要掩盖,没必要大张旗鼓;曾国藩敬佩李秀成是条汉子,这样的看法李鸿章也有,也就有了棺葬之说。

7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原因没那么简单的。

李秀成被抓以后,曾国荃大喜过望。

曾国荃曾经保卫南京2年,不知道死了多少湘军士兵,对李秀成恨之入骨。

抓住李秀成以后,曾国荃下令割其臂股肉。

这是非常残酷的刑罚,和凌迟差不多了。

当时李秀成血流如注,但面不改色,这才停止行刑。

有意思的是,李秀成这种级别的反叛军将领,一般会被押送到京城凌迟处死。

而曾国藩却下令尽快杀掉李秀成,将他斩首。

为什么会这样?

原因如下:

第一,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李秀成知道太多湘军的秘密。

李秀成是太平天国最后的大将。

他和曾国藩、李鸿章交战多年,知道所有战事的细节。

而曾国藩尤其是曾国荃,背着朝廷做了很多烧杀奸淫、私吞战利品、冒领军饷、谎报战功等等行为。

尤其南京城破的时候,一般认为都接近一千万两白银的财物和古董,都被湘军缴获。

但曾国藩却汇报太平天国国库里面只有几万两银子,其实都被他们私吞了。

以前都是曾国藩他们单方面说,他们说什么就是什么了,朝廷也无法去对峙。

现在李秀成活着,朝廷就可以从容去对峙,知道湘军之前有多少忽悠。

当时太平天国基本垮台,湘军解散也就是必然。

如果此时不赶快杀死李,而是送到北京去凌迟,那么等于将自己的罪证交给慈禧太后。

到时候慈禧太后可以从容追责,狠狠搞你一下。

当时湘军已经没有太多利用价值,本来就自身难保,所以必须尽快杀掉李自成,死无对证。

连李秀成写的《李秀成自述》,也是被曾国藩篡改过以后才上交的。

第二,敬畏的敌人。

李秀成在太平天国风雨飘摇的时候,独立支撑大局,这是极为难得和艰苦的。

将心比心,曾国藩对李秀成颇为尊敬,认为他是值得敬畏的敌人。

对于这样的敌人,杀掉就足够了,没不要再酷刑折磨。

所以曾国藩下令将李秀成斩首。

但曾国荃不同。曾国藩是坐镇后方指挥的,曾国荃是一线带兵拼命的。曾国荃的部署被李秀成杀了很多,有很大的仇恨。

可惜毕竟大事是曾国藩说了算,曾国荃也不能怎么样。

凌迟是最严厉的酷刑,没有之一,明朝严格规定凌迟为3600刀,前1200刀,称为“鱼鳞剐”,中间1200刀,称为“剔肉剐”,后1200刀,称为“追魂剐”,明朝大太监刘瑾被判凌迟,挨了3357刀,一个活人被生生刮死。

第三,太平天国既然已经灭掉,凌迟也就没什么意义。

太平天国随着南京攻破,已经毁灭。

虽然还有几万残兵败将,已经不成气候,很快就要完蛋。

凌迟是吓唬老百姓的,对于真正的死硬悍匪是无用的,反而会让悍匪拼命。

毕竟宁可拼死,也好比在刑场上割千刀。

曾国藩之流本来就反对凌迟。

在太平天国没有毁灭之前,凌迟还可以吓唬一下太平天国的普通士兵和老百姓。

既然灭了,你吓唬谁去?

8

我是老威,我来回答。

1864年,也是太平天国的最后一年。

天京保卫战

李秀成作为太平天国首都天京的守卫司令官,放弃了自己经营多年的苏州,带来了20万军队,与进攻天京的湘军激战了2年,让然没有打退进攻的湘军,湘军反而越聚越多。

到了1863年底,天京基本已成为了一座孤城,鉴于防守天京已无意义,李秀成上奏天王洪秀全“让城别走”,保存实力以图东山再起。

此时的洪秀全已经深居宫中数十年,早就失去了革命早期的锐意,拒绝了弃城的建议,严令李秀成死守天京。

到了1864年初,天京已经完全陷入了湘军的包围,四外无援,粮草匮乏,太平天国的都城,天京的陷落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了。

到了天京战役的后期,太平军在城内已无粮草,为了能够解决粮草问题,李秀成派人四处筹集粮草,而洪秀全的两个宝贝哥哥,安王和福王却占据着城门收着高额的进城费,李秀成对此恼怒不已。

眼见天京城的粮食已经见底,洪秀全号召大家食甘露(草团)充饥,却不幸中毒,于1864年6月1日病逝。(一说为自杀)

洪秀全临终前把自己的儿子洪天贵福交给了李秀成,希望他可以辅佐幼主重振江山。6月19日夜,天京陷落,李秀成带领着一千多人伪装成清军混出了天京。在冲出天京的混战中,李秀成把自己的好马给了洪天贵福,掩护了洪天贵福冲出了天京城,自己因“马不能行”,在天京城外东南的方山被湘军擒获。

曾李相遇

就在这个背景下,曾国藩和李秀成相遇了。

虽然此时的李秀成看起来十分地落魄,但是依然不改其英武之色。曾国藩也非常欣赏这位将才,毕竟之前与之有过多次“交道”,且数次都败在了李秀成的手下。

曾国藩惜其才,毕竟是各为其主。

李秀成在狱中写下了“自供状”,对太平天国十多年以来的起义历程进行了一次总结。

“自供状”送到了曾国藩那里,虽然错别字比较多,但是也不影响曾国藩的阅读。而曾国藩对其中的内容进行了大量的删改(与他上报朝廷的情况不一致,留下来会成为他的“把柄”)。其中也不乏对曾国藩的溢美之词,劝曾国藩拥兵自立。

曾国藩的抉择——拥兵自立还是解甲归田

此时的曾国藩,拥有着15万全国最能打的部队——湘军,且装备精良,作战经验丰富,手下名将云集,还占领了清廷的赋税重地——江南地区,可以说已经拥有了自立的丰厚资本。

曾国藩也动心了,他手下的水军头领彭玉麟也曾经暗示过曾国藩可以自立。

曾国藩陷入了沉思。最高权力,当上帝王,这个谁能不想呢?

如果曾国藩拥兵自立,那么他就可以马上占据南京,带领着强大的湘军部队,和李秀成召集来的几十万太平军余部,形成一股极为强大的势力,即可以顺江而上,直接拿下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和清廷划江而治,也可以主力北伐,直捣北京。

如果这样做,清廷一时间是手足无措的,即便不顺利,和清廷划江而治也是非常现实的。

但是如果真的自立又如何呢?

首先,李秀成是不是真心归降曾国藩呢?实际上李秀成是要做姜维,表面上顺从曾国藩,帮他自立对抗清廷,实际上是要把局面搅乱,他好乘乱收集太平军旧部,找到洪天贵福,再把太平天国的旗帜给打起来。

其次,曾国藩手下的湘军是靠着无数金银“堆”出来的战斗力,在他们穷的时候,重赏之下个个都是不要命的勇夫,如今拿下了天京,抢劫了一大通,人人都成了富翁,谁还想去打仗呢?他的弟弟,也是他最仰仗的大将曾国荃就抢了40多船的金银财宝运回了湖南老家,此时的曾国荃还能如之前那样,是令人闻风丧胆的“九帅”么?

第三,在他培植起来势力的内部,左宗棠和李鸿章是不会跟着他反叛清廷的,一旦他自立,这两个人所带领的楚军和淮军就会成为他最大的敌人,且这两支军队都成了一定的气候,并不好对付。

所以想到了这里,曾国藩不禁吓出了一身的冷汗。

最终曾国藩决定,解甲归田。

太平天国的姜维——李秀成

可以说,李秀成在被俘后的情况,和三国时代蜀国的姜维非常相似,都是国破家亡,遇到了一个强有力的军阀,自己又落到了这个军阀的手上。

姜维鼓动钟会反叛魏国,在蜀国自立,然后他就乘乱恢复蜀国。李秀成也是如此,写“自供状“是假,力图劝说曾国藩自立是真,他是要当太平天国的姜维,鼓动曾国藩自立,然后乘着自己为曾国藩召集太平天国旧部的名头,把太平军重新召集起来,力图再造天国。

这个计谋,老谋深算的曾国藩怎能看不出来呢?所以李秀成不可用。

既然决定了要解甲归田,那么李秀成则必须死了。

死在那里?当然是天京,送到北京去只会给自己找麻烦(活证)。而且最好还是迅速杀了,不要拖泥带水。

所以李秀成被速杀,没有受到凌迟之刑。当然,用这种不痛苦的方式了断李秀成,也是因为曾国藩对少对他有惺惺相惜的感觉。

最了解自己的,往往是自己最大的对手。曾国藩和李秀成交手了很多次,他们自然是了解对方的,可以说,也是知音。

所以我知道你李秀成在做什么,你也算是为自己的主子尽忠了,可以安心的去了,曾国藩想。

1864年8月7日,李秀成在南京就义,终年42岁。

9

首先我不赞同摇尾乞怜说,我要提到的是另一种概念。

在太平军大势已去,南京被围前,李秀成曾经劝洪秀全转移。但洪秀全拒绝了,李秀成也留了下来与城共亡。从这个角度看,他不是个摇尾乞怜的人。或许曾家兄弟的残酷手腕和太平军的失败严重摧残了李秀成的内心,但至少这个领袖还是做出了最英勇的抉择。



所谓的摇尾乞怜,被认为出自李秀成被俘后的的供状上,但这个状子肯定给曾国藩篡改过,单说太平军一口一个“清妖”的文字,就不可能直接给慈禧太后过目。改个文案而已,既破坏了李秀成的英雄形象,又不会污了老佛爷的眼。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环——避免李秀成加塞私货,离间本就猜忌不断的帝心。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开头说这是另一种概念。曾剃头对李秀成这个太平天国最高领袖毫不在意,连“宫门献俘”这种千古最长脸的把戏都不愿做,急急忙忙就把人杀了。

杀的急,砍的快,李秀成只来得及被私刑拷问折辱一番,比如脱光了关铁笼、拿锥子扎扎屁股,再割下几条膀子肉。剩下的,也就只剩在曾剃头的监督下,“炮制”出那说不清道不明的“自白”了。

所谓世事反常即妖,杀个意义重大的李秀成,刀子下的何其快也,这里面难道没鬼吗?曾剃头难道真不想把长毛魁首千刀万剐吗?

一切的关键在于——曾剃头不想让李秀成再多活一刻给自己添乱了,甚至还要杜绝李秀成继续提供太平天国的秘辛和罪状。

曾文正公不亏是千古名臣,深谙官场之哲学。太平天国灭亡了,还留着他一个权势滔天,开府建衙、武功赫赫又名满天下,手握大军的曾国藩么?



所谓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太平天国的崛起和动乱造就了曾国藩的湘军崛起,让他以一个军阀的身份登峰造极。太平天国灭亡了,曾国藩的湘军就是尾大不掉的麻烦了。

更何况,曾国藩不是没动过心思,取彼而代之的事情他虽然终归没有做出来,但他的弟弟曾国荃在历史上已经表现的太明显了。

曾国荃曾经对曾国藩说:“东南半壁无主,我公岂有意乎?”这已经是希望兄长扯旗造反了。

他们当时控制住李秀成,只要将他收入麾下,振臂一呼,等于就是青州曹操,可增战兵十多万。又有湘军几十万,再加上闽浙总督左宗棠,江苏总督李鸿章,四川总督罗炳常,以及一溜大大小小的实职官员,不说直接灭掉清朝,像太平天国那样占据半壁江山是没问题的。



所以不管曾国藩为什么没做造反的抉择,舆论对曾国藩是很不利的,李秀成更是一颗掌控不住的炸弹。如果掌控不在手里,保不准这个人精会编出什么言语到太后耳朵里,那他曾国藩就难看了。

这种不保险的事,曾国藩不会放任。

再加上,他在太平天国问题上还真的就有不少黑材料。养寇自重那是轻的,瓜分太平天国的人口和财宝那算普通的,功高震主呢?自古没有好下场,实在容不得李秀成反应过来,给他使出阳谋的伎俩。

甚至曾国藩对李秀成应该是抱有欣赏态度的,但这个人有毒,大大的毒,他倘若大喊一声:“曾大人当驱除鞑虏,匡扶汉室!”呢?即便剐李秀成一万刀,还保得住他曾国藩的项上人头么?



李秀成在临死前,留下了“中堂厚德,铭刻不忘,今世已误,来生图报”的话语,值得玩味。应该还是之前曾国藩显露出某些野心给李秀成,然而最终还是选择做一个名臣,等待李秀成的只有无奈的砍头了。



所以尽管杀的太快太简单,曾国藩还是快刀斩乱麻,让一切都化为历史云烟。

10

谢谢邀请,水煮汗青为您解答。

关于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的历史资料,如今的争议非常大,主要是他临死前写下的那份《自述》,有人认为现存的版本是被曾国藩修改过的,也有人认为这份《自述》就是李秀成本人的意愿,他确实在临死前向清政府“妥协”了

曾国藩将李秀成由凌迟改为“斩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份《自述》

太平天国运动之前,清朝的死刑复核一直是由皇帝执行的,只有皇帝可以决定犯人的生死。然而在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清政府为了震慑起义军,将死刑复核的权力下放,“就地正法”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大规模实施,曾国藩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拥有了决定太平军俘虏生死的权力

李秀成在天京沦陷后,为了保护太平天国幼主洪天贵福出逃,他将自己的战马给了洪天贵福,自己骑上一匹普通马在后面跟着。后来没有追上队伍,眼看就要被曾国荃的湘军追上,他只能藏到了附近农民家中,结果被两个“奸民”认出,并向湘军报告

李秀成就这样被曾国荃捕至营中,并对他实施了酷刑,用刀将他臀部的肉割下来,以解久攻南京的心头之恨。

曾国藩当时并不在南京,他收到弟弟曾国荃抓获李秀成的消息后非常开心,一边向朝廷汇报,一边是往南京赶

六天后,曾国藩赶到南京,他当晚就提审了李秀成,审问后决定对李秀成“就地正法”。但是他在出发南京之前就已经向朝廷汇报了活捉李秀成这件事,如今“就地正法”总要有个说辞,于是他就让李秀成写下“供词”。

李秀成的供词就是如今流传下来的《李秀成自述》,他在里面供述了太平天国起义的整个过程,最引人注意的是,他在供词中对曾国藩兄弟大为赞赏,还表示愿意帮曾国藩去“收降”太平军余部,希望能够戴罪立功,乞求饶他一命。

李秀成的供词与他“忠王”身份非常不符,更与翼王石达开在受刑时的英雄形象有鲜明对比,这份供词真伪难辨,但对于曾国藩来说,这是一份“绝佳”的供词。

有了李秀成“洗心革面”的供词,自然就能换来“免凌迟,棺殓其躯”结果。曾国藩没有让李秀成受凌迟之刑,一方面是要对朝廷有个交待,人家供词已有“悔过”之意,我们总要网开一面;另一方面是要告诉其他太平军,只要能够悔罪,是可以“从轻处罚”的。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在下方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