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假如曾国藩听取弟弟曾国荃建议,起兵推翻大清王朝,会是怎样?

假如曾国藩听取弟弟曾国荃建议,起兵推翻大清王朝,会是怎样?

2020-09-02 01:02阅读(94)

假如曾国藩听取弟弟曾国荃建议,起兵推翻大清王朝,会是怎样?大清晚期,曾国藩带领湘勇攻下天京,假如听取弟弟曾国荃建议,起兵推翻大清王朝,大兴洋务运动,能

1

湘军很快就会被消灭,曾国藩兄弟被俘,凌迟处死!



消灭太平天国后,当时湘军总数为30万人,仅曾国藩直接指挥的部队就多达12万人,不过湘军内部派系复杂,真正属于曾国藩的嫡系部队只有曾国荃和彭玉麟的水陆六七万人。

靠这六七万人打天下?

几个菜啊,喝成这样?

还有,攻克南京后,湘军烧杀抢掠,人人发了大财,都想回湖南老家去享受,人人丧失了斗志。这种情况下,怎么造反?



朝廷一方面是迅速提拔和积极扶持曾国藩部下的湘军将领,使他们的地位与曾国藩平起平坐,渐渐打破其从属关系。比如扶植左宗棠、李鸿章、沈葆桢、杨载福、刘长佑等;

另一方面又积极打压曾国荃。


朝廷这样做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孤立曾氏兄弟,迫使曾国藩作出抉择:裁军或造反。

另外,清廷积极部署,对曾国藩兄弟采取了防范措施:

令湖广总督官文守武昌,据长江上游;

富明阿、冯子材分守扬州、镇江,据长江下游;

僧格林沁率兵南下屯兵皖、鄂之交,虎视南京。

三路大军死死的将曾国藩所率领的一部分湘军钉死,使其不敢妄动。

这一切对曾国藩来说都有很大的牵制作用,使其无法倾力北进。

另外,湘军内部的左宗棠和曾国藩不和是人人皆知的事情,后来左宗棠率领的那部分湘军称为“楚军”。



曾国藩学生李鸿章自己建立了“淮军”,驻守在上海。

淮军兵器最先进,火枪火炮齐备,装备率远超湘军,多次打败进攻上海的太平军,甚至收复江南许多城市。

虽然李鸿章是曾国藩的学生,但是一旦造反,李鸿章必定会站在清朝朝廷的立场,视曾国藩为反贼,与之断绝关系,并从上海出兵,攻击南京。

湘军当时已经处死三面敌对状态,如果曾国藩兄弟造反,很快就会失败,自己的历史定位也有平乱中兴名臣,变成乱臣贼子。

这种赔本买卖,饱读儒家圣贤书的曾国藩是不会做的。

2

如果这么做,中国很可能耗尽元气,四分五裂;聪明的做法是割据一方,韬光养晦,待时机成熟时犁庭扫穴,奄有天下。

当时的情况是,经过太平天国起义,中国元气大伤,清朝统治秩序遭受沉重打击,湘军实力独步天下,因此曾国荃才有取而代之的建议。

然而,该建议可行性不高。首先,湘军虽实力最强,但淮军、楚军亦有相当实力,甚至还有捻军,清廷亦掌握一定的直属力量,因此,湘军无法一手遮天;其次,慈禧权术娴熟,利用中枢地位平衡各大派系,依然能掌控局面;更重要的是,反清尚未形成风潮,历经二百年教化,清朝正统地位尚未遭到普遍质疑,并非庚子国难后墙倒众人推的格局。

在此情形下,湘军若强行起事,必然形成长期僵持的夹生饭局面,又是一场血流成河的太平天国。而且,各方实力必然趁势而起,陕甘回乱,阿古柏叛乱,清廷无力镇压,国家分裂局面将逐步形成和固化,中华国运危机将进一步加深。

其实如果曾国藩有野心,不妨割据称雄,同时听调不听宣,给朝廷留一定脸面,然后大兴洋务,在局部地区形成明治维新的格局,数十年后,庚子国变爆发,起兵勤王,趁势行鼎革之事。

3

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等人曾经暗示曾国藩自立门户,曾国藩不为所动。那么假如曾国藩起兵推翻清朝,会是什么样的结果。

实际上,曾国藩对形势看的比较清晰,自己的这点实力是不能和当时的清王朝抗衡的,基本可以确定是身败名裂。咱们在这里就做一个假设,假设曾国藩起兵并最终推翻了清朝,后面会发生什么情况。这里面是假设,不喜勿喷。

首先,中国可能会四分五裂。清朝被推翻后,部分清朝贵族会逃回东北建立政权,并且会得到列强的扶持。清朝时期被大一统的蒙古、回部还是一些区域就会有很强烈的分离倾向。而在其他地区,曾国藩并没有绝对的权威,佣兵自重的军阀会很多。这样就会彻底大乱,连名义上的统一政府都没有。


其次,中国可能会丧失更多的主权。当时中国的局面,谁想成功都必须依靠列强支持,这样就会割地,给列强更多的特权。而且没有一个名义上的朝廷在,西方对于中国就没有那么忌惮,局部区域被吞并或者成为殖民地。

第三,曾国藩等人会被消灭。曾国藩的威望肯定不如存在200余年的清廷。他也没有很先进的理念。很大可能会被打败。这也是真实情况下,曾国藩不敢起义的原因。而曾国藩的力量就会成为各路实力攻打的对象,最终死的会很惨。


第四,中国将很难翻身。中国在当时已经受西方冲击的很厉害,作为当时统治者的清朝也看到了西方的厉害,除了惧怕,还希望师夷长技以自强。在这个思路影响下开始了洋务运动。中国开始了发展实业,比如当时比较急切的军工业方面。虽然谈不上成功,但是毕竟是一个好的开端,对于后面近工业的出现是有好处的。如果真的在当时推翻清朝,可能这个萌芽也就消失了。没有实业的中国将很难翻身,也没有今天的强盛中国。

在当时的局面下,留下那个虽然腐朽却名义领导整个国家的清廷是符合实际的。因为推翻这个旧政权的时机还不够。真正的时机是列强放松了对旧中国的控制,清廷已经非常不得人心的时候。清廷真正灭亡的1912年,距离一战开始还有两年,列强正在激烈的开展全球竞争,对于东方国家的关注度,没有之前那么强。而此时的清廷各项改革并没有成功,已经病入膏肓。最后,小皇帝被迫退位。这样的局面,对于当时的中国可以说最好的选择了。


曾国藩作为当时的名臣,机警过人,对于世事也有很深的洞悉。他不会像他的九弟那样,鲁莽行事。在他权力处于顶峰的时候,清廷就已经对他采取行动,他只能一次次的采取措施,保住曾家。称帝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曾国藩和曾家根基太浅。

4

死无葬身之地。

你以为曾国藩不想当皇帝过把瘾?他是经过仔细思考之后放弃的。

第一,曾国藩当皇帝,缺乏合法性。

不要以为“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之”,真这么干的有几个有好下场?清政府当时还是正统,对大局有掌控力,曾国藩出来当皇帝,凭什么?曾国藩的湘军是打着救国平叛的旗号出来的,结果自己搞成一个大反贼,舆论怎么平复?士兵如何动员?

第二,曾国藩没那么大的实力。

曾国藩有兵,没错,但是曾国藩没地盘。几十万湘军的补给基本依靠各地政府来筹措。现在反了,这些地方政府不可能再提供补给,你让这些人吃什么?没有可靠的补给你就只能当流寇,历史上流寇有过好下场?

第三,湘军自身战斗力下降。

曾国藩手上最大的牌就是湘军,但是这个时候的湘军已经出现了颓势。

湘军出来作战,没有什么家国情怀支撑,就是出来发财的。曾国藩外号曾剃头,所过之处伤天害理之事做尽,屠城乃家常便饭,湘军干的事情比长毛可恶多了,别的不说,湘军在南京干的事情一点都不比后来日本人差。现在,一个个都抢的盆满钵满,都琢磨怎么回湖南过好日子,凭啥为了你曾国藩想当皇帝再卖命?

如果不是湘军后期战斗力下降,哪里有李鸿章的出头之地?

第四,清政府对曾国藩有反制措施。

天平天国末期,清政府已经开始有意扶持淮军和楚军针对湘军,更不要说北方僧格林沁满编的蒙古八旗虎视眈眈,更不要说还在考虑皇帝的态度。环顾周围,曾国藩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上无天时,下无地利,内无民心,外无盟友。拿什么当皇帝?呵呵。

5

曾国藩起兵推翻大清,就不用说结果谁赢谁输了,仅仅这个改朝换代战争的过程就将异常复杂,很可能中国将损失惨重。

英法等帝国要的是中国相对稳定,成为他们的原料供应地和商品市场;目前看来满清最合适,因为他们在国内面临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等,不敢再对外敌强硬。如果换上一个民族主义比较强的汉人政权,这将不符合英法的利益,他们必将深度干预中国的内战。

因此,中国的内战就不是以前那种改朝换代战争,而是纠合了多方利益的博弈,战争的过程将异常复杂,也将持续长久。

而在这个内战过程中,中国就将损失巨大且惨痛。

  • 新疆将丢失:阿古柏1865年出兵占领新疆,沙俄占了伊犁,如果中国继续陷入内乱,则最终结果是,阿古柏不是沙俄对手,新疆被沙俄占领。
  • 内外蒙古将丢失:沙俄占领新疆之后,将一马平川,占领内外蒙古。
  • 西藏将丢失:被英国占领。
  • 东北将丢失:被沙俄占领。

这么可怕的结果,其出现概率非常高。而且在那种情况下,一旦丢了,恐怕就真的丢了。

并且,中国经过了南方太平天国、北方捻军的大动乱,如果再发动改朝换代战争,恐怕中国人口真的将像历史上那样,要减少5~7成,超过2亿人将死于战争,这将是中华民族的浩劫。

所以,曾国藩不起兵是正确的,是符合中华民族利益的。起兵的话,恐怕结果无论是对曾国藩还是对中国都很悲观。

6

曾国藩其实是有实力推翻清朝的,他要是这么做,成功的几率会很大。

说到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可以了解一下清朝当时的军队状况、估测一下曾国藩到底有没有抗衡那些清朝军队的实力。

八旗军队

在清朝的军队体系中,有两大军种。

其中第一大军种就是他们的八旗军队,这八旗军队的主要构成人员是清朝的八旗子弟。

这些八旗子弟有满八旗、有蒙八旗、有汉八旗。

满八旗就是女真人,他们发源于东北,是最初的八旗构成。

蒙八旗是蒙古人,在女真人收服了草原上的蒙古人之后,他们就被组编成了八旗,跟随女真人们开始了四处作战。

汉八旗则是最初投降女真人的汉人军队,因为女真人人数稀少,所以对这些投降者非常重视,直接就把他们收编为了八旗,同样给予了很不错的待遇。

在最初的时候,这八旗军队的战斗力很强悍,在进入中原时如入无人之境,无论是起义军、还是南明残军,都很难和他们抗衡。

但是在清朝彻底取得了天下、在这些八旗军被奢侈的生活训化了之后,他们却不再拥有那么大的战斗力了,就如同花瓶一样,只是空有架子。

这点我们从他们和太平天国的战斗中可以看得出来,到了太平天国时期,他们确实已经腐烂得不成样子了。

而这还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这些八旗军队的人数非常稀少,只有十几万人,只被清朝皇帝安排在一些诸如西安、广州之类的关键城市中。

以他们后期那低下的战斗力以及不多的人数,他们根本形成不了多大的战斗力,让曾国藩掌控的强大湘军对上这八旗军队,我觉得并没有多大的问题,只要他愿意,他能直接把那些八旗军队给拿下。

绿营军

清朝的第二大军种是绿营军。

绿营军和汉八旗一样,都是投降于女真人的明朝军队。

他们的人数比较多,加起来总共有60多万人。

和汉八旗不同的是,绿营军投降时间比较晚,因此,并不能如同汉八旗一样享受到初创元老的待遇,是清朝军队中的第二等军队,地位要远低于八旗军队。

不过总体来说,这绿营军的待遇还是要比普通人好上不少。

除了自己能拿军饷之外,在自己死后,家中男丁也能世袭继承自己的职务、继续依靠这绿营军的铁饭碗吃饭。

当然,因为安逸生活也过惯了,所以在清朝中期的时候,这绿营军也无法避免经历到了和八旗军一样的状况。

那就是战斗力大幅度降低、不再拥有以前的战斗力,连规模不大的白连教都打不过,更不用说是太平天国军队以及打败太平天国的曾国藩湘军了。

只要曾国藩愿意,他同样能击溃这些绿营军。

而在当时,他也不用考虑什么后勤的问题,因为他的湘军建立初期本来就能自给自足,不用朝廷分发军饷,自己也能维持军队的运作,反与不反,只在他一念之间。

当然,这得是在李鸿章率领的准军、左宗棠率领的楚军不反对他的情况下才会发生的结果,要是李鸿章和左宗棠跟他对着干,他估计很悬,很有可能会失败,到时候他面临的就是诛九族的风险了。

7

麻花的故事,今天聊曾国藩。


看到这个问题,不得不提的就是曾国藩最大的倚仗,他一手建立的湘军了。可以说如果曾国藩起兵造反,推翻大清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湘军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一路所向披靡,清朝军队无法抵挡。曾国藩临危受命,回到家乡借助自己曾今的关系组建了这支地方武装。

这支军队的建制基本承袭于戚继光的戚家军,装备在曾国藩多年的经营下也是首屈一指,什么火炮、枪弹都是应有尽有。

但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当然,这是一个政治问题。

你有一只强如此的军队,别说一些朝廷官员容不下你,朝廷本身也容不下你,看看当年戚家军的下场,朝廷里的那些政治家分分钟让你尝到来自社会的毒打。这一点湘军的下场和戚家军也颇为相似。

曾国藩和曾国荃其实肯定是看到了湘军的结果,所以才引出了这个问题,如果曾国藩听从曾国荃的建议,推翻大清,会是怎样?



清朝当时的实力

清朝在中原经营了两百余年,实力自然不能小觑,虽然打不过西方列强,但是要清理一些国内的叛乱还是没有问题的。

太平天国运动之所以能扩张如此之快,取决于他们打了清朝一个措手不及,待清朝缓过神来,洪秀全的结果不会有太大的改变。

而如果曾国藩率领湘军反了。看下实力对比,此时的湘军有10万,清军呢?据史料可知绿营兵60万,八旗兵20万。

你要知道,湘军作为地方武装,只代表了湖南一省的实力,大清有多少个省?就算战力不如,拿命也把你填咯。



再看国力

我们都知道打仗打的就是钱,来看看湘军和清朝的对比。

清朝当时虽然输了鸦片战争,但还是很富裕的,从后面洋务运动就能看出来。

而湘军呢?就算曾国藩抢了太平天国的地盘,可惜江南就算再富,这些年也被洪秀全挥霍的差不多了。

所以,没个几年财富是积累不起来的,而清朝会给曾国藩这些时间吗?



还有一种可能

曾国藩率领湘军不攻打太平天国,而是直接起兵。这样做会有怎样的结果呢?

三国?表面上看似乎是这样的,曾国藩可以率领湘军进川,攻下四川、云贵等地,弄个三足鼎立的局面,又和1700多年前一样咯。

但真不一样,长江已经不再是天堑了,曾国藩想要利用太平天国牵制清朝也就成为了不可能。



就像上面说到的,清朝就算没有湘军,面对已经堕落的太平天国,同样也是分分钟的事。收拾了太平天国,他曾国藩也翻不起什么水花来。

何况,清朝作为正统,曾国藩就算占领了云贵、四川等地,也不可能得民心,清朝到灭亡那天其实也没几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可见大清已经深入民心了。

而他曾国藩却在这国难之际还来内乱,说不得要被有识之士在背后来几下子。

结语

如果曾国藩要反,只能是在他消灭太平天国之前,太平天国被消灭后,清政府大肆封赏了湘军各级将领,使得这些将领基本摆脱了曾国藩的控制。至此,曾国藩就已经没机会反了。

总之,曾国藩当时肯定也考虑过很多,而且作为儒家思想集大成者,忠君思想早已深入骨髓,所以不会在这种时候造反的,不然就将成为历史的罪人。


以上仅代表麻花个人的观点,在此感谢各位看官耐心的看完。喜欢的朋友记得给麻花点个赞加个关注哦,以后还有更多的历史话题和大家分享。谢谢。

8

曾国藩没有绝对的把握能战胜清军,虽然清军在当时已经腐败不堪,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清朝任然有很多忠臣和不俗的战斗力

曾国藩没有必胜把握战胜清军

曾国藩虽然是歼灭太平天国第一功臣,拥有南方最强军事力量,但是曾国藩实力尚未触及到北方,曾国藩如果攻打清军,必然自南向北,自古以来自南向北极少有成功案例,不仅如此,曾国藩在朝廷中虽然有不少朋友,但哪些朋友在最终利益取舍面前未必会全新全意支持曾国藩

曾国藩没有必胜把握统一中国

即便曾国藩战胜清军占领北京,清军绝对会效仿蒙元逃回老家,而此时东北地区还未有外部势力染指,因此清军完全有可能逃回东北,并据守山海关抵御曾国藩

而蒙古西域西藏这些地区早就被清朝用宗教信仰捆绑在一起,因此他们也不会屈居汉人政权统治,因此此时曾国藩所占据的领土也就是相当于明朝后期疆域

西方列强趁乱肢解中国,这点曾国藩承担不起

虽然以后来人的眼光可以看出拥有统一的政府是西方列强所愿意看到的,但是列强任然在暗中扶植代理人,如果代理人拥有一定实力那么西方列强会毫不犹豫瓜分中国肢解中国,这种后果曾国藩承担不起,也不敢承担

因此曾国藩面对复杂形式没有必胜把握,如果失败不仅晚节不保而且还有可能使中国再次出现分裂,因此曾国藩有贼心没贼胆

9

马上动手肯定不可能成功。主要是湘军己经抢得盆满钵溢,不复当年之勇,腐化残暴的军队要北上与僧格林沁满蒙马队交锋,胜算不大。

其次,政治上慈禧技高一筹,及早对南方汉族团练武装进行收买分化,将左宗棠和李鸿章等提拔起来当总督、巡抚,楚军、淮军和其它省军随时可能从背后给曾剃头一刀,湘军处于四面皆敌、进退两难之中。

第三,曾氏起兵没有合适的大义名分,如果出尔反尔,会被其他督抚和地主士绅当作反贼公敌!他部下也有许多忠于朝廷的文武官员,可能会明里暗地抵制造反搞内讧。

最致命的是,湘军执掌的两江地盘己经被战争彻底打烂,饥民遍地,粮草紧缺,百业萧条,根本无力再支撑一次北伐战争!

还有,战争影响了列强在长江中下游的商贸利益,英法美都希望恢复和平,曾家军造反很难得到国际支持,有可能被洋人干涉打败。

当然,如果徐徐图之,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

一是不能杀李秀成,利用他来收编太平军余部占山屯田,以湘军财力养寇自重。

二是联合左、李等湘系官员实行东南割据互保,把住财赋之地架空朝廷,削弱其统治根据。

三是暗中支持捻军、苗沛霖等扰乱北方,不让清廷有喘息之机。

四是谋取山西、奉天军政权力,暗中将触角伸入直隶、东北,据太行之险虎视燕京,断关宁归路防清出关做沙俄傀儡。

五是与列强合作,招商引资发展洋务,编练现代新军,等东南经济恢复,湘二代成长起来,一举北伐可取天下!

10

曾国藩没有尝试推翻清朝,这就是他所以为曾国藩的原因。他是有智慧的人,知道如果自己背叛大清朝,会落到一个怎样的下场。

手握重兵的曾国藩,确实是有那个尝试推翻清朝的实力。因此,随着湘军的节节胜利,关于曾国藩篡位的消息也就越来越多。

在《清朝野史大观》中,就记载了一个传言:

说是安徽克复后,湘军的彭玉麟出任巡抚,邀请曾国藩东下。但是,曾国藩的船还没抵达时,彭玉麟就派人携带信件拜谒大人。

曾国藩接到这封彭玉麟亲笔的信件后,发现里面只有十二个字:

东南半壁无主,老师岂有意乎?

暗示曾国藩可以趁着东南半壁江山尽在其手中的时候,推翻清朝篡位。曾国藩看后大惊失色,连忙感叹:

不成话,不成话。雪琴(彭玉麟的字)还如此试我,可恶,可恶!

言罢,就把这封信撕碎,然后吞进了自己肚子。

这些细节是不是确有其事,这值得质疑。

但能够确定的是——当时,确实存在一股煽动曾国藩反叛清朝的潮流,所以才会有人传出这样的民间传闻。

但是,曾国藩是很聪明的人,知道自己不具备反叛的实力。

虽然他现在手握重兵,实力超群,但如果对清朝发起攻击,自己的名声也就全完了,而且没有取胜的希望。

在这种情况下,理智的曾国藩当然不为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