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为何秦桧敢陷害岳飞却不敢动韩世忠?

为何秦桧敢陷害岳飞却不敢动韩世忠?

2020-08-15 00:04阅读(63)

为何秦桧敢陷害岳飞却不敢动韩世忠?: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宋高宗赵构下达了命令:“岳飞特赐死”!一代名将岳飞,血染风

1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宋高宗赵构下达了命令:“岳飞特赐死”!

一代名将岳飞,血染风波亭,享年39岁。

至死,他的供状上只留下八个绝笔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很多人说岳飞之死是由于秦桧的陷害,但引人注意的是与岳飞同一时代的武将韩世忠,他比起岳飞的得罪秦桧,实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那以秦桧睚眦必报的性格,为什么他敢陷害岳飞,却独独不敢动韩世忠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那就是陷害岳飞迎合了宋高宗赵构的心意,而动韩世忠则为宋高宗所不容。

功高震主,这句话无论在哪个封建时代都是有绝对道理的!

尤其是武将,一旦武将拥兵自重,那么对于朝廷来说无疑是极大的威胁。

像楚平王容不下伍子胥,明太祖几欲杀尽开国大将一样,岳飞的手握兵权,功高震主之于宋高宗来说也是如芒刺在背,再加上他一直说要迎回“二圣”,这些使得宋高宗不得不除之而后快。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岳飞的志气是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迎回“二圣”。

可是,别忘了,“二圣”是谁?那是宋高宗的父亲和兄长,宋徽宗,宋钦宗。真把他们迎回来了,那赵构怎么办,他又该把自己放在哪个位置?

若不是“二圣”被俘,这皇帝的宝座也轮不到他头上,现在岳飞你要把“二圣”迎回来,那是宋高宗断断所不能容的。

后来,虽然“二圣”一死一老,不足为惧,但宋高宗已经无心再战,而岳飞手握兵权,统领着属于自己的“岳家军”,一心北伐,宋高宗十二道金牌才召回了他。

今天,我们读《宋史》当然明白岳飞是为了抗金,收取大好河山,其心可敬。

可于宋高宗而言呢,在那个时代,一个大将在外手握重兵,你用金牌宣召,他还不回来,下了一道,二道……直到十二道,换你是皇帝你会怎么想,还能容得下他吗?

所以宋高宗早有杀岳飞之心,而秦桧不过是迎其意,替他担了谋害忠良的千古骂名,他又何乐而不为呢?所以秦桧敢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岳飞。

而韩世忠则不同,韩世忠有拥立之功,赵构从康王到称帝,拥立他登基的主要将领里就有韩世忠。

1129年发生了苗刘兵变,宋高宗不幸被挟持,受尽折磨。是韩世忠亲自率军击败了叛军,让宋高宗转危为安。

所以,他虽是武将也有高功,可是宋高宗不仅没有和他生出嫌隙,还很信任他依靠他,所以又怎么会允许秦桧陷害他呢。

故而,在秦桧第一次试图陷害他,欲借韩世忠部下犯事而指责于他的时候,韩世忠只是当面跟宋高宗解释了一下,宋高宗便指责秦桧听信谣言,让他不可多生事端。

由此可见,宋高宗对韩世忠颇为信任,极力保他。那么秦桧以后自然也就不敢动他了。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宋高宗想要加罪于岳飞,所以秦桧才敢以莫须有的罪名杀了岳飞。宋高宗不想加罪于韩世忠,所以秦桧便不敢动韩世忠。

正像文征明说的:“笑区区,一秦桧何为,逢其(宋高宗)欲”。

这就是秦桧之所以敢陷害岳飞,而不敢动韩世忠的原因。

2

韩世忠出生于陕西省绥德县,字良臣,是两宋之际有勇有谋的大将军。他出身寒门,18岁应征入军,因其谋略过人又英勇善战,不久便被提拔,在后来的大小战役中为宋军立下了汗马功劳。一生为官清廉正直,刚正不阿,不肯攀附奸臣秦桧,在金国一再的挑衅下,血气方刚的韩世忠和岳飞同为主战派,与岳飞是至交好友。

韩世忠在早期的时候镇压方腊有功,后来主要在河北地区指挥抗金战役。由于其英勇过人,有一次韩世忠带领宋军攻打西夏的一座城池,进攻多次都无功而返,韩世忠把心一横,直接一个人爬上城墙,直奔敌军将领而去,在敌军还没反应过来之时,他就将敌军将领的首级扔出了城墙之外。

敌方军心大乱,城下的宋军大受鼓舞,一路拿下了这久攻不下的城池。西夏丢了城池之后,派了西夏王峰监军驸马率领军队反击,人数之众让许多宋军有了惧怕之心,士气一度低靡。

韩世忠见此情形,思量再三,招募了几个士兵和他一起组成了敢死队,在敌人还没扎稳阵营的时候直接突袭了进去,面对突然而来的宋军,大夏军队一时慌乱不已。韩世忠采取速战速决的方法直接找到了主帅营帐,一刀解决了监军驸马,西夏军一看此情形,军心大乱,四散溃逃。从此,韩世忠的名字就成了西夏军队的梦魇。

靖康之变,宋徽宗和宋钦宗父子被金兵所掳,随后康王赵构继位,定都南京,史称宋高宗。赵构生性绵软,只想偏安一隅。金兵一路南下,宋军节节败退,最后把宋高宗赶到了海上。韩世忠和岳飞等主战派的将领,力挽狂澜,最终击退金兵,南宋才得以退守江南。赵构从海上回到杭州之后,为了安抚民心,罢免了主和派的宰相汪伯彦,并任朱胜非为相。

同年,武官苗傅、刘正彦联合发动兵变反抗朝廷,逼高宗退位,拥立他三岁的儿子为帝,想挟天子以令诸侯。韩世忠得知消息紧急回京救驾,救出高宗赵构后,一举拿下了宫中的奸细,中军统制吴湛。将他与其他叛将一起问斩。

宫廷内乱之后,韩世忠救驾有功,从此深的高宗信任,以至于后来秦桧也不敢动他。 1130年镇守金兀术挥军南下,韩世忠利用金兵不通水性又不熟悉地形的缺点,率领4000精兵将金兀术十万大军困在了黄天荡,黄天荡就好像一处死胡同,只进不出,里边没有任何突破口。金兀术要看自己的十万大军就要饿死在这“死胡同”里不由焦急万分,多次与韩世忠议和都被他拒绝,韩世忠铁了心要活捉金兀术。

后来一个北宋奸细向他献策,黄天荡有一天年久失修的河道,若能挖通便可逃出生天。金兀术随即命人一夜挖通了淤塞的河道,从水路进了秦淮河,本以为可以万事大吉,不想途径牛头山时恰好遇到了岳飞,面对岳飞不要命的打法,金兀术不得不退回黄天荡。后来,又有一个奸细献策,用火箭引燃宋军的船帆,在宋军大乱之时可趁机突围。后来,在这一计策的帮助下果然得以逃脱,却是狼狈逃窜。

宋高宗主和,后来开始秘密处置主战派的武将,一方面,韩世忠比岳飞心思更加缜密,另一方面,对宋高宗有救命之恩,即使宋高宗迫于舆论的压力也不会轻易动韩世忠。所以秦桧虽然也看他不顺眼,但是也只能做点小动作。

3

韩世忠比岳飞聪明的多。

一,功劳大。韩世忠从北宋末年擒方腊开始,苗刘兵变救高宗,黄天荡大战。是早期真正南宋的中流砥柱。单单论功劳,韩世忠才是中兴四将中的第一人。

二,与高宗关系好。老韩与高宗有过命交情。而赵构是个很念旧的人。所以秦桧非常明白,动谁也不能动韩世忠。所谓的秦桧准备害韩世忠 是岳飞提前通知韩世忠乃小说情节。历史上韩世忠从来没有失去信任。秦桧也非常聪明,知道韩世忠绝对不是自己能惹的。

三,雄厚的关系实力。韩世忠三个儿子都是高官。有户部尚书,有光禄大夫,自己是枢密使。而且他和张俊是儿女亲家。老韩儿子娶了张俊女儿,张俊儿子娶了老韩女儿。两个家族已经成了生死联盟。这在南宋初年是一股庞大的势力。

所以秦桧非常清楚老韩的能力。从一开始就没有想过动老韩。

还有,杀岳飞是因为岳飞主战,这一条只是靠不住的。

当时主战派很多,比如文官主战派领袖是张浚。武将主战派是韩世忠和张俊。而张浚和张俊两个文武主战派领袖,不约而同的一起参与了岳飞案。就是要至岳飞于死地。

岳飞案其实更像是主战派的内讧。

4

此内容已删,

5

为何秦桧敢陷害岳飞却不敢动韩世忠?

不存在“不敢”的问题,应该是“为何赵构和秦桧杀了岳飞而不动韩世忠?”比较合理。

谁都知道秦桧的身后站着赵构这个大BOSS,这对组合在与岳飞的“交手”的过程中,并不见岳飞有何反抗的地方,只看到赵构下了十二道金牌,岳飞不得不放弃反攻中原的大好形势,班师回朝,最终被害死于“风波亭”。

其原因是岳飞这个人不仅爱国,而且还忠君;而赵构却将君王的利益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矛盾就在这里,他利用“秦桧”作为操刀手,杀死了岳飞。

(岳飞死于风波亭)

靖康之耻北宋宋钦宗靖康年间(1126~1127年)的一次著名历史事件。

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开封),进入了东京城,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三千余人,押解北上。

也就是说,除开国家财物被掳掠不说,北宋的行政中枢实际上已经被金国一扫而空。

靖康之耻导致了北宋的灭亡,但是后来人在痛恨宋高宗赵构、秦桧杀死了民族岳飞从而失去翻盘机会的同时,却忽略了当时的这样的一个现实——靖康之变导致了宋的“统治力”被瓦解掉了。

(靖康之耻)

王朝是非常讲究 “统治力”的,这个“统治力”在武功上可以表现为汉的“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在文治又可表现为唐贞观年间的“道不遗拾,夜不闭户”,都是在讲民众对这个国家政权的赞美和认可。

而在宋朝,个人认为整一个宋朝冠绝当世的“冷歌艳词”也是宋朝的“统治力”之一。

“不杀士大夫”的祖制就决定了大宋文官集团的势力将非常强大,大宋皇权保证了“士大夫”的利益,而“士大夫”又共同保护大宋的皇权,就此形成互保局面。

“靖康之耻”发生前后,先有宰相杜充抛弃城池投降金国,后有帝宠臣张邦昌更是成为了金国的傀儡,他在金国的扶持下,建立了“伪大楚”政权。

从这个现状看出,北宋的一部份土大夫已经不再看好大宋皇族,他们抛弃了大宋皇族,并且开始下注于下家,一般来说到此即可看成王朝末日的开始。

再加上宋微宗搞“生辰纲”, “六贼”贪脏枉法,天下民不聊生以及对北朝战争的一败再败,让天下人心失望,宋的统治力早已逐渐瓦解了。

赵构逃到临安,他不得不面对着这些严峻的形势。不仅要扛住中原丢失的压力,要建立新朝庭,重组权力架构,而且还要在这个到处弥漫着亡国的气氛之下找回丢失了一大半的“国家统治力”。

(宋高宗赵构剧照)

不得不说,宋高宗的权术手段在历代帝王中也是一等一的高明。

秦桧从金朝回来,不可能怀着“纯洁”的心思回来的,但是宋高宗仍然在重要防备的情况下还重用了秦桧,他利用了金国以为秦桧能在南朝搞风搞雨的错觉的这段时间里,完成了权力重组,建立了南宋。

在皇族、士大夫、武人和老百姓当中,宋朝对待老百姓其实还真不怎么样。

在一片“冷歌艳词”的掩盖之下,宋朝的老百姓其实过得很苦。

据统计,南北两宋的农民起义就高达四百余起。 在对待武人方面更是差到极点,这来自于宋太祖立国之后,为了结束五代十国武人割据乱象所采取的“以文制武”的治国方针。

但是宋太祖死得不明不白,导致了这一项矫枉过正的政策过了几百年宋朝还在用。

所以岳飞就这样走入了宋高宗的对立面。 其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是当时金军喊出来的一句口号,也成了当时宋人精神上的一项标杆。

历来防备武人的统治者肯定会认为“岳家军”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军队私人化”,这已经复制了当年五代十国的乱象,宋高宗不可能让岳飞再次坐大。

(岳飞剧照)

其二,岳飞打上“直捣黄龙,迎回二圣”的旗号,这又与以赵构为中心的南宋政权形成了完全对立。

“一个中心为忠,两个中心为患”,在这个时期,把“二圣”迎回来绝非好事,这两个人对外不行,内斗可内行得很。

如果政权稳固了,迎回来可以,但这个口号在“站队”方面,任何时候都绝对不正确。

其三,金国屡屡攻击宋朝,但是岳飞成了南宋的一道钢铁长城,有了岳飞的存在,凝聚了宋朝的抵抗精神。

所以对于金国来说,“和谈”可以,但岳飞必须死。

其四,宋朝“以文制武”的国策使得岳飞又成为了文人的打击目标。

皇帝、金国、文人都想要岳飞的命,岳飞在政治上走入绝路,他不死谁死?

可怜一代英雄,没有倒在战场上,却倒在自已人的手上。千年以来,没有什么比这个更悲哀的了。

宋高宗建立的南宋,从1127 到1279年,共152年。

在此期间还发生了几件事情,让人不得不觉得有意思。 一是宋高宗杀岳飞,完成了权力重组之后,也耗尽了太宗一脉的威望,民间多有同情太祖一脉者,所以宋高宗把皇位还给了太祖一脉,这也极为高明。

(宋帝系图)

二是宋高宗曾经到了岳飞的墓前,说了一句话,“非卿不忠,非朕不明”,他也懂,也后悔。

三是孝宗皇帝继位,这是南宋唯一有亮点的皇帝,他用虞允文为相,意图北伐。

因此岳飞被翻案,因为这个时候,他需要翻案来凝聚民心,秦桧从此被铸成铁像,一跪就跪到了现在,也是活该。

四是宋朝又出了一位“圣人”(这种圣人不要也罢),叫朱熹,历高宗、孝宗、光宗、甯宗四朝。

这位“圣人”又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概念,继续压制民众的思想,为南宋再续“统治力”。(理学危害极其大,可以说是思想禁锢)

后人评价,宋朝的冷歌艳词就代表了宋朝文人的“自卑”心理,你看大唐万邦来朝,写下的诗就是大气磅礴,而朱熹老夫子更是一个只会欺负女人的玩意。

宋朝能出岳飞实乃天幸,出了不能用是赵宋不幸。用古话来讲,这个人是从天上下来帮助宋朝的,但是他们不敢用,所以把他杀了。

而韩世忠就显得乖巧多了,“站队”十分正确,当然就进不了宋高宗和秦桧的清算范围之内。

歪眼小史工作室

文——千古(本文不洗地)

6


秦桧第一个动手陷害的对象就是韩世忠,谢谢。

如果不是岳飞耿直给韩世忠通风报信,那么第一个被秦桧冤杀的就是韩世忠而非岳飞了。

绍兴十一年四月下旬,秦桧把岳飞、韩世忠、张俊三位南宋主要重兵集团主将安排成枢密使和枢密副使,另一方面又宣布废除之前宣抚司,把以前隶属于各宣抚司的前线军官全部加“御前”头衔,也就是说岳飞、韩世忠、张俊这三位将领的部下从此和他们三人脱离了隶属关系,也就是变相的收回了军权。

秦桧收回了岳飞、韩世忠和张俊三人军权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准备收拾韩世忠。

而且秦桧收拾韩世忠的套路和秦桧后来陷害岳飞一模一样。

因为张俊已经彻底向秦桧服软,所以秦桧就安排张俊去镇江,安排韩世忠部下重要将领诬告韩世忠谋反。

秦桧陷害韩世忠和岳飞的套路说穿了非常简单粗暴,一点儿也不符合阴谋美学。

这个套路就是先收入统帅身边的A将领,然后让这个A将领诬告与统帅关系更为密切的B将领谋反,然后把B将领谋反的事情往这位统帅身上靠,罗织罪名指责这是一个谋反集团,B将领只是打手,这位统帅才是谋反核心策划者。

在岳飞冤案中,张俊找到的是岳飞同乡王贵、王俊去诬告岳云、张宪谋反,然后再指控岳云和张宪谋反是岳飞指使,最后牵扯到岳飞身上。

而在韩世忠案,张俊首先找到的是韩世忠部队的总财务官胡纺,胡纺诬告韩世忠心腹将领耿著,诬告耿著反对朝廷对韩世忠部队的整顿,指控耿著要“蛊惑视听,意在生事”

而秦桧此时则在赵构身边建议要严查耿著案,认为耿著要“生事“并不单纯,肯定有人指使。

当时韩世忠当时在杭州,对前线这些事一无所知。


那么,为什么岳飞能知道呢?

是因为秦桧采取了分化瓦解之道,先瞄准韩世忠,所以对岳飞表面很客气,很信任,所以在他决定对韩世忠动手的时候,秘密要求岳飞到韩世忠部另一个重要基地楚州去坐镇,并且要岳飞做好防备韩世忠部对“骚动“的准备。

岳飞很不以为然,认为秦桧这些安排鬼鬼祟祟,也非常反对。等到岳飞知道张俊在镇江已经把耿著给抓起来,而且张俊还要追查耿著的“指使者”消息后,立刻派人飞马去杭州给韩世忠报信。

韩世忠得到岳飞通报的消息后,也大吃一惊,然后他仗着自己曾经在苗刘兵变时救驾之功,连夜找宋高宗赵构哭诉。

韩世忠和岳飞不同的一点是,陷害韩世忠是秦桧个人的意志,宋高宗并不知情,所以当韩世忠找上来哭诉后,宋高宗念及韩世忠救驾之功还是保全了韩世忠,但是从此韩世忠就再也不参与朝廷一切事物,老老实实在家退休养老。


韩世忠另一个幸运是当时岳飞还掌权,还能保护一下韩世忠,等到岳飞冤案时,韩世忠早就靠边站,虽然能帮岳飞说两句公道话,但是也就只是说两句而已。

最后顺便说一句,听从秦桧命令,主持陷害韩世忠的张俊和韩世忠是亲家关系,韩世忠的第二个儿子娶了张俊第四个女儿,而张俊第五个儿子娶了韩世忠第八个女儿。

张俊和韩世忠这关系,真是令人细思极恐啊。

7

不是不敢动,而是不能动也动不了。没有宋高宗的默许,秦桧谁也动不了。

岳飞之死,并非秦桧一手造成,再说他也没有这个本事。宋高宗在“莫须有”案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岳飞同时触碰了秦桧与宋高宗两人的根本利益。

岳飞是对金主战派的代表之一,而秦桧则是主张议和的主要代表。对于岳飞一开始的主战提议,宋高宗是支持的,但这一提关系到秦桧等人的权势能否长久。

如果支持主战,则秦桧日后相位不保,甚至还会丢掉性命。但遗憾的是,宋高宗的支持并没有持续太久,岳飞在主战的同时,提出了要将“二圣”迎接回朝。

这一提议,直接触碰到了宋高宗的皇权,这是历朝历代都很忌讳的事情。在这种特定的情形下,秦桧与宋高宗一拍即合,两人有了共同的一个敌人——岳飞。

岳飞被宋高宗以十二道金牌召回,在1142年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与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一起被杀害。岳飞的死,与他极低的政治敏锐度有着很大的关系。

而同为主战派的韩世忠,其政治嗅觉要比岳飞高多了。韩世忠在主战的同时,还屡次上书宋高宗,大骂秦桧的投降策略。对秦桧来说,韩世忠要比岳飞可恨。

韩世忠也曾阻止过秦桧的议和进程,秦桧最想除掉的人就是韩世忠。在岳飞等人被害的前一年,秦桧曾唆使他人诬告韩世忠,最终在岳飞的帮助下化险为夷。

在宋高宗和秦桧的打压下,主战的韩世忠、岳飞、张俊等将领被调离军中。三人均到枢密院任职,韩世忠任枢密使,岳飞任枢密副使。几个月后,岳飞被害。

同样是秦桧眼中刺的韩世忠,为何能避免重蹈岳飞的覆辙?原因有三点。

其一,韩世忠及夫人玉对宋高宗有救命之恩。

建炎三年(1129年),南宋将领苗傅、刘正彦发动兵变,逼迫宋高宗让位给儿子。最终韩世忠及梁红玉平定了叛乱,解救了宋高宗,韩世忠也成为高宗心腹。

宋高宗日后多次提起韩世忠的护驾之功,这是韩世忠的一个“免死金牌”。

其二,韩世忠没有碰触到宋高宗的核心利益。

韩世忠有着敏锐的政治头脑,他知道作为臣子,那些话能说,那些话不能说。韩世忠在主战的同时,虽然也曾抨击过秦桧的投降策略,但他从来不涉及皇权。

因此,高宗对他很放心,平叛后韩世忠被封为左军都统制。而岳飞则不同,他不仅要迎回二圣,还参与了立储之争,他在得罪秦桧的同时,触动了高宗皇权。

其三,韩世忠看清形势作出急流勇退的决定。

在岳飞被害后,抗金形势急转直下,韩世忠在秦桧一党的攻击下,早已心灰意冷。于是向高宗请求辞去枢密使,告老还乡。高宗允许后,韩世忠以公爵致仕。

韩世忠晚年,完全不问朝政及军中之事,时常闭门谢客,从来不见昔日的部下。高宗对韩世忠的表现甚是欣慰,层多次邀其到宫中饮宴,秦桧一党只能作罢。

秦桧之所以会害岳飞,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金兀术提出要想议和,前提就是杀掉岳飞。再加上岳飞不识时务的举动,使得宋高宗产生杀意。

而对于韩世忠,秦桧也曾动过,但由于高宗没有发话,最终作罢。韩世忠本人也恪守臣子本分,未做僭越之事,再加上他放弃兵权急流勇退,才得以保全性命。

8

我个人说句心底话,没有老赵默许借老秦十个胆不敢动岳将军。要跪老赵跪第一他们都谁后?

9

首先,这个问题是不成立的。秦桧并不是不敢动韩世忠,而是韩世忠躲过了那一劫。

那为什么会发生这种陷害,而韩世忠躲过了,岳飞却躲不过呢?

(南宋中兴四将,韩世忠,岳飞,刘光世,张俊)

一、国家政策

终宋一朝,重文轻武,甚至达到了抑武的地步。

我们知道宋太祖赵匡胤就是武将,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夺取了后周天下建立了宋朝。

立国后,将一切大权收归中央,“杯酒释兵权”就是其中著名的典故。以文立国,以文治国。文官出任中央及各地最高行政长官,地位居于武官之上。对于军队将帅,常年“轮戍”,“军无常帅,帅无常军”,将军今年带这个部队,明年可能就带那个部队去了。

而宋代的皇帝,无论是北宋还是南宋,都很好的遵循了太祖制定下来的规矩。

二、当时环境

绍兴十一年,也就是1141年,金国攻宋乏力,见暂时无法灭掉南宋,便准备和南宋议和。南宋朝廷就开始打压手握重兵的武将。无论是真正能打的韩世忠和岳飞,还是名不太副实的张俊。而韩世忠的部队和岳家军几乎都只听命于这两个主帅,进一步犯了朝廷大忌。

这三人当时就被调离部队,来到了都城临安,在枢密院任职,表面为升官,实则剥夺军权,控制在皇帝眼前。

三、处事原则

这三个人里,处事圆滑,八面玲珑的张俊首先看出了皇帝的真实目的,于是不仅交出了所有的兵权,并向皇帝表示自己愿意配合,帮助谋害其他两位将领。

于是,被害目标转向了韩世忠。张俊还跑到岳飞那儿,挑唆岳飞和他一起陷害韩世忠,并瓜分他的部队,遭到岳飞义正言辞的拒绝。张俊本是岳飞的老上司,一开始很看重岳飞,并不断提拔他,但是张俊本人心胸狭隘,在之前岳飞本就得罪过张俊,这次被拒绝之后,张俊自当是更加怀恨在心。

得到消息后,岳飞立马通知了韩世忠,大致意思就是“皇帝要对你下手了”,韩世忠知悉后,就世故多了,他面见皇帝交出所有权利求免死,并且在西湖边的宅子里整天和一群儒生混在一起,绝口不谈军事,拒绝任何老部下的拜谒。皇帝见如此情形,又念及当年“苗刘兵变”,韩世忠的关键救驾,就放了韩世忠一马。

而岳飞,还在为皇帝12道金牌召他回来,丧失大好形势而窝火。

四、岳飞失去“人和”

01 皇帝想杀岳飞

皇帝想杀岳飞的原因除了前面提到过的宋朝统治者惧怕武将专权,还因为皇帝知道岳飞的能力,而岳飞成天嚷嚷着要“恢复中原,迎回二圣”

02 秦桧要杀岳飞

秦桧是主和派的核心人物,他当时已经是南宋的丞相,位极人臣,他想保持住这半壁江山,保住他的地位,就只有继续发挥他的才能,而他的才能便是在议和的谈判桌上。

那岳飞的才能就是在战场上,如果北伐成功,那光环都将彰显在岳飞那里。我们经常说秦桧吾国吾民。但在秦桧看来,岳飞的北伐同样是“误国误民”,这就是一个针尖对麦芒,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问题。

03 张俊要杀岳飞

前面提到过张俊心胸狭隘,和岳飞有矛盾在先,这次为了保命,还为了能表现一把,积极的公报私仇。

04 金国人要杀岳飞

南宋国内包括皇帝在内的主和派占据上风,要议和,金国人其实也想议和,就趁机提要求,表示议和可以,但前提条件就是将铁杆抗金的岳飞先杀掉!

结语

在当时南宋国内整体环境都对主战派不利,甚至皇帝已经动了杀心的情况下,韩世忠和张俊等都知圆滑变通,该放的放,该忍的忍,唯独岳飞依然耿直的秉持他的志向,不肯折腰甚至是不知道“折腰”。

战国时代,廉颇和蔺相如的“将相和”脍炙人口,如今皇帝,丞相,同僚,敌国都要杀岳飞,岳飞自然是难逃一死!但也正因如此,后人才会永世推崇这位“精忠报国”的爱国将领,民族英雄!!

10

南宋初期,一直坚决主战的将军除了岳飞还有韩世忠。韩世忠屡次上书要求北伐,还打算截杀金国使者,这就影响到了以秦桧为首的主和派的利益。所以面对处处跟自己作对的韩世忠,秦桧怎么可能不动韩世忠?可以说,秦桧一开始就打算除掉韩世忠,比对岳飞下手都早!

(韩世忠剧照)

秦桧诬陷韩世忠,岳飞半路救援

秦桧对韩世忠不满不是一天两天了,毕竟相当于两个利益集团的斗争。韩世忠是个十分正直的人,他也是多次上书宋高宗,字字句句都是批判秦桧投降卖国,劝诫宋高宗不要轻信秦桧的主意,要以江山社稷为重,切莫因秦桧而误了整个南宋。韩世忠除了在上书高宗外,还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来阻止秦桧,韩世忠暗中调人偷袭金朝使臣,破坏秦桧的卖国计划,所以可以说秦桧对韩世忠有切肤之痛。

当韩世忠的部下犯了事,秦桧觉得整治韩世忠的机会来了。于是他授意手下对犯事的人严刑拷打,企图逼问出一些韩世忠谋反的证据,将韩世忠给害了。这个事被岳飞知道了,私下派人偷偷告知韩世忠。于是韩世忠跑到宋高宗赵构那诉苦,宋高宗发话不予追究,也就是这样,才保住性命。
(岳飞跟韩世忠剧照)

疑心病很重的赵构,难道就因为韩世忠向皇帝哭诉两句就能饶了他吗?其实不然,最主要的是他跟宋高宗赵构的关系让这起事件不了了之。

赵构跟韩世忠并不只是君臣关系

韩世忠对赵构有拥戴之功,也有救命之恩。这跟岳飞不一样,岳飞是能臣武将,只有对江山有功,但他对于赵构与私无恩。说到底就是皇帝很器重韩世忠,这也是秦桧敢对岳飞下手的一个原因。

  • 韩世忠拥戴赵构做了宋高宗。靖康之难对于宋朝来说就是一场灾难,所有的皇室,大臣女眷都被俘虏北上,受尽凌辱,可以说遭到非人的待遇,就连两帝都被虏了过去,北宋灭亡。而此时皇室成员只有赵构还在,于是韩世忠及一帮遗臣,拥立赵构即位,稳定南宋局势。
  • 韩世忠救赵构与水火之中。这里就得提到,苗刘之乱。 建炎三年,武将苗傅、刘正彦对朝廷不满发动兵变,杀死了王渊和宦官康履,逼迫宋高宗赵构将禅让帝位三岁儿子,企图通过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目的。韩世忠率兵平乱,最终救出赵构,他也因这次平乱功劳最大,从此成了高宗的亲信,被任命为武胜军节度使、御营左军都统制。此次平乱也确立了赵构对他的信任不是几句话可以动摇的。
  • 绝口不提,迎回二帝。这就是韩世忠跟岳飞的区别,当然也可以说他更懂得为官之道。迎回二帝,那赵构的皇位估计都要交出去,或者说至少要费一番周折。所以韩世忠虽然一直说北伐,但就是不提迎回二帝。这在赵构眼里,就知道他很会做事,深知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

韩世忠对赵构有恩,同时还是拥护赵构做皇帝的主要将领,就从这些关系来看,秦桧的三言两语不会让韩世忠受到威胁。

秦桧对韩世忠下手,只能说没有好处。跟皇帝的救命恩人作对,或许秦桧的仕途不会太顺利。当然韩世忠也是懂得激流勇退,最后得以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