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诸葛亮得知赵云去世后,只是哭泣了一下,为什么听闻张苞去世却吐

诸葛亮得知赵云去世后,只是哭泣了一下,为什么听闻张苞去世却吐

2020-08-05 00:32阅读(67)

诸葛亮得知赵云去世后,只是哭泣了一下,为什么听闻张苞去世却吐血晕倒?:公元229年,蜀汉仅剩的“五虎上将”赵云也撒手归西,诸葛亮北伐痛失一臂。 《三国演义

1

公元229年,蜀汉仅剩的“五虎上将”赵云也撒手归西,诸葛亮北伐痛失一臂。 《三国演义》记载,赵云去世的时候,诸葛亮正在厉兵秣马准备二次北伐,得到子龙逝去的噩耗之后,只是惊讶地说了一句:“子龙休矣!”,然后象征性的流了几滴眼泪。

但是在听闻张苞身亡的消息之后,孔明却是完全不同的反应:“忽报有人自成都来,说张苞身死。孔明闻知,放声大哭,口中吐血,昏绝于地。众人救醒。孔明自此得病卧床不起。”,为什么诸葛亮会对同为国家高级武将的赵云、张苞之死“区别对待”呢?难道是他与张苞的感情远远胜过赵云? 当然不是,孔明自从刘备三顾茅庐后一直与赵云私交甚好(据说赵云的妻子还是孔明做的媒),两人相识相知数十载,因此感情绝对要比后生晚辈张苞来得深厚,之所以诸葛亮对他们的死讯会前有有着反差巨大的态度,完全是取决于以下几个原因。

顺序不同

赵云与张苞固然大致卒于同一年(公元229年),但是仍然先后有序,赵云先走张苞后去,而这二人皆是蜀汉的心腹大将,失去一个尚能承受,因此诸葛亮还能在表面上故作镇静,但两个都没就超出他的心理承受能力了,所以他在知晓张苞之死的时候悲伤之情便再也不能压抑,自然集中爆发了,张苞的恶讯就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也许赵云、张苞去世的次序颠倒过来,诸葛亮先“淡定”后“激动”的表现依然不会改变。

寿命不同

赵云死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年过七旬的老人了,“人活七十古来稀”,这在战火纷飞的三国时代相比更是这样,而且相比“五虎将”中的其余四虎,赵云的寿数也是最长的。因此赵云之死完全可以称得上是寿终正寝,诸葛亮当然不会过于悲伤,反而在心底会为他高兴,毕竟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谁也改变不了。

但张苞的情况则完全不同,虽然史书中并没有明确记载他死的时候年级多大,但是据他父亲张飞的年级来推断(张飞生于公元165年,卒于公元221年,而张苞逝于诸葛亮三出祁山的时候,约为公元229年,这样算下来张飞假使还活着,年级应该在六十四岁上下,张苞作为他的长子应减去二十岁),他当时应该年不过四十余岁,这个年级比诸葛亮还要小好几岁,正是一个武将风华正茂、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在这种时候他猝然离世诸葛亮怎能不痛心疾首呢?

死因不同

《三国志》中虽然没有明确记载这二人的死因,但是依据《三国演义》的描述来看,赵云死于疾病: 正饮酒间,忽报镇南将军赵云长子赵统、次子赵广,来见丞相。……拜哭曰:“某父昨夜三更病重而死。” 张苞则是因为发生了意外,而后病情加重最终不治而亡的: 张苞望见,骤马赶来;不期连人带马,跌入涧内,后军急忙救起,头已跌破。孔明令人送回成都养病。……忽报有人自成都来,说张苞身死。

赵云毕竟已经年事已高,那个年代医疗技术也不发达,老年人得病去世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诸葛亮虽然不会明说,但是知道他重病在身之后心里早就想到了他可能命不久矣这个结果。 张苞的死则完全是一个悲剧,假如他骑马速度慢一点,亦或是小心一点就完全可以避免这个结果,这样一想,诸葛亮又怎能不悲痛欲绝呢?

翻遍正史《三国志》也并不见对诸葛亮听说赵云、张苞死讯之后所作反应有任何描写,很有可能只是罗贯中为了故事情节更加圆满因而进行的二次创作,当不得真。

2

此事不见于正史,是小说《三国演义》中杜撰出的情节,据演义描述:

“孔明闻知,放声大哭,口中吐血,昏绝于地。”

时诸葛亮听闻张苞去世的消息,顿时口吐鲜血,昏死倒地,此后得病卧床不起,再未恢复往日容光。话说诸葛亮对于张苞之死为何会有如此强烈的反应呢?设身处地想一想,深感诸葛亮的一片忠贞之心。

张苞之死

演义中的张苞是位非常出色的将才,与关兴并称为“小关张”。据演义描述,张苞和其父张飞一样,都是武艺超群,作战勇猛,手持家传蛇矛,有万夫莫当之勇。不过这样一位勇猛善战的将才却是死得十分可惜,竟是因追杀敌军时不慎跌入山涧而死,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此事发生于诸葛亮第二次北伐期间,时诸葛亮一路势如破竹,相继拿下阴平、武都二城。后诸葛亮遣王平,姜维,关兴,张苞四将攻杀魏将郭淮,孙礼,再一次大败魏军。郭淮,孙礼遭受大败弃马爬山而逃,时张苞欲生擒二将,纵马前去追赶,不料马儿跑得过急,竟连人带马跌落山涧,后军来援时,只见张苞一头嗑在涧底巨石之上,早已没了呼吸,一代勇将就此殒命。时诸葛亮闻得张苞身死,口吐鲜血,晕厥倒地。

诸葛亮当场晕厥的原因

关于张苞之死,演义中有诗叹曰:

“悍勇张苞欲建功,可怜天不助英雄!武侯泪向西风洒,为念无人佐鞠躬。”

想必一句“为念无人佐鞠躬”已经道出了诸葛亮倍感伤心的原因。早在张苞去世前,诸葛亮便已经相继失去了马谡,赵云等多位将才。如今张苞正值盛年,正是建功立业之时,上天却如此“不公”,又将张苞从自己身边夺走,可想而知诸葛亮当时那种痛失人才的无奈和悲伤。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穷毕生之力,惟愿兴复汉室。然奈何蜀汉国力不盛,人才凋零!反观曹魏,人才辈出,国力日益强盛,实汉室难兴之兆也!

正史上的张苞

最后和大家简要谈谈正史上的张苞,正史上有关张苞的记载只在《三国志·张飞传》中一笔概括:

“长子苞,早夭。次子绍嗣,官至侍中、尚书仆射。苞子遵为尚书,随诸葛瞻于绵竹,与邓艾战,死。”

正史上的张苞英年早逝,从张飞次子张绍继承其爵位来看,恐怕张苞有可能死于张飞之前,故正史上的张苞并非演义中所描述的那般是为悍勇之将。不过张苞之子张遵却颇有作为,最后为国战死绵竹,实乃忠贞之士也。

“品历史人文,悟真理人生。”专注历史文化的探索,我是灵魂的感触!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哦!

3

赵云是作为和刘备,关羽,张飞这一代的人,诸葛亮也是跟随刘备很久,自然知道赵云的能力和忠心,赵云也被称为是常胜将军,武神赵子龙。而张苞呢?只是张飞的儿子,已经是年轻一代的了,但是也是一直跟随诸葛亮的,但是张苞的能力肯定是没法和赵云相比的,但是为什么赵云死的时候诸葛亮只是痛哭,而张苞死的时候诸葛亮却直接吐血了呢?

其实张苞和赵云死的时间是差不多的,赵云是在229年死的,而张苞是在诸葛亮第二次北伐的时候受伤的,之后送回成都不久就死了,诸葛亮第二次北伐就是228年的事,

张苞死的也确实有点窝囊,但是相比他的父亲张飞还是好点哦,当时张苞就是追击魏军将领掉进了涧内,受了重伤,诸葛亮就把张苞送回了成都,但是之后不久就死了,诸葛亮听闻之后也是直接吐血。

诸葛亮听闻张苞死直接吐血,其实很简单蜀中无人。赵云具体的出生时间也就是找不到了,但是前后跟随刘备三十年,之前又跟随过公孙瓒,这个时候赵云少说也有六七十岁了,所以对于赵云的死诸葛亮也是早就做好了准备,即使赵云不死这个时候的赵云又能做些什么呢?

但是张苞不一样,张苞作为张飞的儿子,可以说在当时的年轻一代中最为出色的了,蜀中的未来就是靠张苞这一代人了,加上张苞能力确实很不错,所以诸葛亮也是把张苞作为大将来培养的,其实在张飞,关羽这一代人死了之后,蜀中还有谁呢?已经是青黄不接了,好不容易看到了张苞,看到了希望。,但是张苞又死了,可以说张苞的死在诸葛亮看来对于蜀中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诸葛亮也是感到了蜀中无人,北伐无望,所以才会吐血。

4

因为心理落差不同。并不是因为亲疏有别。

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第一次北伐以后,赵云已经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一直在家里养病。可见是病的不轻,但凡身体允许,以赵云的性格,是一定要上战场的。

这些情况诸葛亮都清楚,他也知道赵云命不久长,做好了心理准备。所以当听到赵云病逝的消息,诸葛亮虽然也很伤感,但毕竟是意料之中,没有那么震惊。

张苞则完全不同。


张苞是张飞之子,与关兴一起,都是诸葛亮手下的得力干将。二十来岁,年富力强,颇有张飞的遗风。

第四次北伐,蜀汉大获全胜,攻占阴平、武都二郡。诸葛亮正高兴呢,张苞却在追击敌人的时候,跌落山崖,摔死了!

这真是太意外了,诸葛亮心理一点准备没有,能不震惊么?能不伤心吗?

实指望关兴张苞能像关羽张飞那样扶保蜀汉,没成想愿望就这样破灭,天不佑蜀汉啊。诸葛亮能不伤心吗?

5

蜀国建立不久之后,不幸接二连三的发生。创建蜀国的名将,相继去世。在十年间,蜀国由名将云集,到将才匮乏,以至于后期被认为蜀国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在诸葛亮北伐过程中,最可怕的不是国土小,人口少,而是没有可用之人。

在229年,诸葛亮首次出祁山以失败而告终,因为马谡违背自己的命令,而导致重要的战略基地被曹魏占领,诸葛亮将自己的好友马谡斩杀。

回到成都不久之后,最后的名将赵云寿终正寝,诸葛亮只是稍微的哭泣,回想这位白袍将军的丰功伟绩。在第二次出祁山时,蜀军在张苞等人的勇猛攻击下,多次击败曹魏,但好景不长,张苞从战马摔下重伤,转移到后方不久,张苞因病去世。

诸葛亮得知张苞去世之后,大为悲痛,几度昏厥,不省人事。同样是名将去世,诸葛亮为何反应不同,且论功绩赵云对蜀国的贡献远远大于张苞,为何诸葛亮对于张苞的去世如此的伤感呢?

1、年龄不同

赵云年近古稀,能力呈现下降趋势,例如他曾经被姜维击败,已经不复当年之勇。诸葛亮是一个知天命的人,知道人都有生死,因此,当赵云寿终正寝时候,诸葛亮虽然比较伤心,但也知道赵将军的去世,并不是人所能够左右的。

而张苞去世时候,正直青壮年,正是人生最好的时期。在张苞受到重伤之前,刚刚为蜀汉立下了战功,也是蜀汉在二出祁山进军比较顺利的原因。

而从他殒命原因来讲,张苞是从马背上跌落下来,这种悲剧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一个主要的将领,死的如此窝囊,怎么不让人感慨万千。而张苞去世之后,蜀汉的将领更加的捉襟见肘,这对于诸葛亮后期的北伐产生更加不利的因素。

2、两人与诸葛亮关系不同

虽然他与赵云的关系比较好,但是在他心目中,赵云只是一个猛将,一个先锋而已,甚至于主公的贴身保卫,因此赵云自始至终并没有受到重用。且赵云是刘备时期的老将,并不是自己亲手培育,亲手扶持的。因此从感情上两人并没有达到不可分离的地步。

而张苞不同,他是诸葛亮一手提拔的,其具有张飞统领大军的潜质,如果说赵云是一个出色的猛将,那么张苞就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帅才。其综合能力远远大于赵云,因此其去世,对于蜀汉来讲,远远比损失一个赵云大的多。

张苞是其一手培育、提拔,并且被他认为是蜀汉未来将军的希望。因此,张苞的去世,对于诸葛亮的打击要远远超越赵云。

3、悲痛张飞父子

名将死于非命,诚然是让人感到最为痛惜的事情。张飞是蜀汉时期最杰出的将领之一,被小人陷害,身首异处;而张苞同样是青年才俊,其发展的前途是非常远大的,在诸葛亮的指点下定然大有可为。但如此优秀的青年将军,没有战死沙场,而是比较窝囊的去世,实在可惜。

当然,诸葛亮本人,与张飞以及青年将领张苞关系都是非常好。在他们相继死于意外之后,诸葛亮定然为他们不幸的遭遇而痛心疾首。

6

诸葛亮之所以反应这么强烈,不仅仅是因为张苞死去后,自己又少了一员悍将,更重要的原因是他认为上天不会再佑蜀汉了,大汉将亡是任何人阻挡不住的潮流了。

我们先看看张苞死后,诸葛亮的反应:

孔明闻知,放声大哭,口中吐血,昏绝于地,众人救醒。孔明自此得病卧床不起。”

作为一员大将,战死沙场是司空见惯的事情。诸葛亮什么没见过,关羽、黄忠算是蜀汉柱石了吧,他们战死诸葛亮虽然伤心,但也没有吐血。

再看赵云、马超、法正这些人,总比张苞的能力强,作用大吧,他们不是死于战场,而是病死的,诸葛亮听到消息,也只是大哭一顿,从没有自己吐血晕厥的。难道这些人都比不上张苞吗?

仔细分析就会知道,诸葛亮吐血,一是因为张苞死得太离奇了,太蹊跷了;二是因为老天爷不保佑汉了。

三国演义》中写道:“派王平、姜维、关兴、张苞四将前后攻杀魏将郭淮、孙礼。魏兵大败,郭、孙二人弃马爬山而走。张苞望见,骤马赶来,不期连人带马,跌入涧内。后军急忙救起,头已跌破。孔明令人送回成都养病。不多日,忽报有人自成都来,说张苞身死。

我们知道,如果战败了,在逃命过程中慌不择路,连人带马跌下山涧是情有可原的。

可是在大胜之余,作为一个大将,在追击的过程中连人带马跌入涧内,就显得十分的诡异。纵观三国时期大小数十次战役,从没有人如张苞一样。

(张苞)

张苞作为将门虎子,从小在马上长大,不可能是骑术方面的原因,这只能归结于“命”。

张苞并不是当场摔死的,只是头跌破了。从他可以长途颠簸送到成都来看,伤势应该不是特别重。我们知道头部是人的要害部位,如果受伤严重,是经不起长途跋涉的。

何况在古代交通工具又很颠簸,蜀道又是著名的难走。诸葛亮将张苞送到成都,目的是“养伤”,是期望他病好了能回来继续征战。

说明当时张苞的伤势在诸葛亮眼里,不是特别严重。否则诸葛亮作为久经沙场的大帅,不会连伤势严重不严重都看不出来。

(老诸葛剧照)

人的期望有多高,失望就有多大。诸葛亮没有等来伤愈归队的张苞,却等来了他的死讯。

心理期望值一下子掉到了冰点,所以一下子接受不了,是可以理解的。

古人都特别迷信,凡事都认为是“天意”,“天命”,诸葛亮更是这方面的专家。

诸葛亮每晚的爱好是“夜观天象”,可是他并没有看到诸如“其星大如斗,坠地轰然有声”之类的异象。

说明张苞的死亡,连老天爷都不给诸葛亮打招呼。要知道老天爷和诸葛亮的关系是比较好的,对手劫营必起风示警,哪位大将去世必坠落星星。

你看赵云去世,天上掉下的星星动静就特别大,不但诸葛亮看到了,连他身边的百官都看到了。

所以这么多年诸葛亮习惯了提前知道答案。

可是这次老天爷不给面子,张苞这么重要的将领死亡,连个流星都没有,风也不刮了,瓦也不掉了,老天爷明显是不关心蜀汉这边的事了。

(伤心的诸葛剧照)

诸葛亮怎么可能不伤心?

张苞死前,蜀中大将便不多了,用孔已己的话说就是“多乎哉,不多也”,现在打了胜仗还莫明其妙的死掉一个,身边可用之人越来越少,老天爷也不帮忙,汉室复兴更加无望了。

诸葛亮的吐血,晕倒,得病,完全是因为汉室不可兴,并不是完全伤心张苞之死。

当然,以上分析全部基于《三国演义》,正史中张苞很早就去世了,他没上过战场。

《三国志》中对张苞的记载只有张飞传下面简单的一句话:“长子苞,早夭。次子绍嗣,官至侍中、尚书仆射。苞子遵为尚书,随诸葛瞻于绵竹,与邓艾战,死。

歪眼小史工作室原创文章,

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 冯生

7

这个说法存在于《三国演义》,并不存在于三国正史。所以我们探讨这一题的时候,只能以《三国演义》为依托进行探讨。张苞在史书中的记载非常少,至于武力值如何史书中也没有说。史书只说张苞“早夭”,说明张苞可能很早就已经去世,张苞在史书中没有留下什么印迹,倒是记载他的儿子张遵战死在绵竹。罗贯中为了加强诸葛亮北伐的可看性,增强北伐的对抗程度,把“虎二代”做了强化处理。张苞和关兴二人都被强化,他们也都成为我们心中的少年英雄,他们两个小也合称为小关张。

根据《三国演义》讲述,张苞击败魏军后,在追击郭淮和孙礼的时候出现了意外。《三国演义》记述:”张苞望见,骤马赶来;不期连人带马,跌入涧内,后军急忙救起,头已跌破。孔明令人送回成都养病。”不久成都便传来了张苞的死讯。“孔明闻知,放声大哭,口中吐血,昏绝于地。众人救醒。孔明自此得病卧床不起。诸将无不感激。”诸葛亮这次口吐鲜血也埋下了自己的病根,诸葛亮醒来之后便下令撤军。可以说这一次北伐因为损失张苞而告终。

五虎上将赵云去世的时候,诸葛亮则没有那么大反应。当赵统和赵广告诉诸葛亮赵云的死讯的时候,诸葛亮的表现是跌足而哭,感叹:“子龙身故,国家损一栋梁,吾去一臂也!”刘禅听到赵云的死讯则是大哭。可见听到赵云的死讯之后,诸葛亮并没有太过伤心。为什么诸葛亮听说赵云之死只是“跌足而哭”,听到张苞死讯则是“吐血昏厥”呢?

难道因为诸葛亮和赵云的关系不好吗?答案肯定不是这样。五虎上将中,赵云和诸葛亮的关系最好。诸葛亮根本镇不住关羽和张飞,同时关张两人只服刘备,对于诸葛亮则缺少一些敬重。赵云则不一样,一方面赵云和刘备的关系不像关张那么铁,另一方面赵云非常敬重诸葛亮。诸葛亮既看重赵云的本领,也看重赵云的为人,两人走得更近一些。诸葛亮虽然号称是蜀汉阵营仅次于刘备的人物,其实诸葛亮和荆州将领走得更近,和刘备的老底子相对疏远。赵云则是难得的一个和诸葛亮关系非常要好的刘备老底子成员。如果是诸葛亮担任主帅的话,基本上会带上赵云,赵云也深感诸葛亮之恩。两个人甚至后来一起反对刘备的东征策略。安居平五路的时候,赵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一次北伐诸葛亮也带着年事已高的赵云,赵云力斩五将。种种迹象都表明,诸葛亮和赵云的私交非常好,两人的感情也非常深。

从国家层面来说,赵云是最后一名虎将,也是国之栋梁,对刘禅更是有救命之恩。赵云的去世无疑是国家重要损失。为什么赵云去世只是诸葛亮却只是“跌足而哭”呢?我想主要原因可能是赵云已经到了大限已至的年龄。根据《三国演义》描述当时赵云已经年过七旬,在那个时代绝对算是高寿,即使赵云去世也不会有任何遗憾。赵云之死完全可以用寿终正寝来形容。如果按照当时人的寿命,赵云应该算是“喜丧”。所以当诸葛亮听说赵云的死讯之后,更多的是伤心,而没有惋惜。

其实赵云去世之前诸葛亮已经有所预知。当天一阵大风把庭前的松树吹断。诸葛亮占卜显示:“此风主损一大将!”当时蜀汉有可能折损的大将当然是年老有病的赵云。诸葛亮可能已经预料到赵云即将折损。当赵统和赵广来到的时候,诸葛亮就知道赵云出事了,他们告知赵云的死讯的时候,只是印证诸葛亮的占卜。

赵云去世诸葛亮只是哭泣一下,还可能和罗贯中的写作思想有一定关系。明清小说家在写小说的时候往往带有一定的宿命感。刘备去世之时,五虎将已经过世四位,只有赵云一人;不少文臣也都先后去世。赵云是刘备时代的武将,属于上一个时代。赵云伴随着时代的而亡自然也在情理之中,所以罗贯中并没有让诸葛亮太过伤心。《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有点预知未来的感觉,赵云的去世在诸葛亮的预料之中,所以当赵云去世的时候,他倒没有太意外。最后魏延扑灭七星灯的时候,他倒也没有太过悲伤,他知道这就是天命。

但是张苞明显不一样!为什么诸葛亮为“吐血昏厥”呢?还要从《三国演义》中需求答案。张苞去世之时,有诗叹曰:“悍勇张苞欲建功,可怜天不助英雄!武侯泪向西风洒,为念无人佐鞠躬。”通过这首诗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张苞非常勇敢;第二、张苞之死非常可惜;第三、从此诸葛亮缺少了一个有力的帮手。

在《三国演义》中,张苞简直是年轻版的张飞。张苞使用的兵器是当年张飞使用的丈八蛇矛,张苞也和张飞一样勇猛、彪悍。蜀汉地狭人稀,更缺少优秀的武将。刘备五虎上将的后代也只有关羽之子关兴和张飞之子张苞武功高强。张苞这样一位年轻将领无疑是蜀汉最为宝贵的资源,也是诸葛亮北伐的希望。张苞跟随刘备和诸葛亮也立下不少战功。虽然张翼德已经不在,有了张苞这个更加年轻版的张翼德,对于诸葛亮也算是一个安慰。

虽然我们不知道张苞的具体年龄,但当时的张苞应该正处于壮年时期,年纪一定不是特别大。张苞和关兴是非常优秀的虎二代,也是蜀汉冉冉上升的新星。魏延、姜维、关兴、张苞、王平可以称为诸葛亮时代的五虎将。这五个人也是诸葛亮最为倚重的武将。诸葛亮有这五位虎将做为羽翼,在对魏作战中屡屡处于优势。张苞过早去世意味诸葛亮刚刚组建起来的后五虎将已经出现折损,这对于诸葛亮来说是一个难以接受的打击。诸葛亮听到张苞去世的消息之后“吐血昏厥”也就可以理解了。

诸葛亮如果想继续北伐,张苞是一名可堪大任重要武将,说不定将来占领长安和洛阳的时候还要张苞打头阵。可惜的是这样一位年轻的将领就此陨落。诸葛亮此生最大的愿望便是北伐中原兴复汉室,非常难得的是张苞这样一位能力超强的武将也怀有同样的心愿,也是北伐的坚决拥护者。诸葛亮没有想到在北伐的关键时期竟然折损这样一位猛将。诸葛亮感觉到北伐的前途蒙上一层阴灰,诸葛亮也为张苞之死放弃了这一次北伐。诸葛亮也知道再一次发动北伐之时,自己的军力因为损失了张苞会受到损失。

如果张苞已经到了灯枯油尽的时候,诸葛亮不会为他感到惋惜。当时的张苞非常年轻,远远没有到该死的年龄。一个行将就木的人去世,可能不太会令人感到可惜。可是一个正直当年的年轻英俊去世,可能会让人难以接受。张苞正是这种情况。张苞和赵云相比非常年轻,和诸葛亮相比也非常年轻。张苞之死对于诸葛亮来说有点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感觉,诸葛亮伤心难过也在所难免。

如果张苞在战场上马革裹尸,拼尽最后一点力量,也算是死得轰轰烈烈。但是张苞的死法却令诸葛亮难以接受。张苞这么一位能力出众的猛将却因为骑马摔进了阴沟里面,导致脑袋受伤,最终伤重而死。英雄的张苞不应该是这种死法,这种死法对于他来说太窝囊。当时诸葛亮以为张苞只是受伤而已,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张苞竟然会因此丧命。赵云之死在诸葛亮的预料之中,张苞之死却出乎诸葛亮的意料。诸葛亮没有任何心理准备就迎来了张苞重伤而亡的消息。人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受到如此沉重的打击有可能出现急火攻心的情况,诸葛亮一口气顶不上来出现“吐血昏厥”也不是没有可能。

诸葛亮因为张苞之死的“吐血昏厥”也和罗贯中的创作思想有一定关系。罗贯中把诸葛亮塑造成为一个半人半神的形象。但是最终又无法改变历史事实,诸葛亮北伐又一定是无功而返。所以他让诸葛亮听到张苞之死的消息之后“吐血昏厥”,并且因此身体越来越差。最终诸葛亮本人也病逝于军中。如果不安排这样一个情节,就无法解释此次北伐为何无功而返,也无法铺陈后面的故事。

诸葛亮得知赵云去世后,只是哭泣了一下,听闻张苞去世却吐血晕倒只是小说家的想法。他这样安排自然有自己的想法。我们也只能根据《三国演义》做出自己的推测。

关注依稀说史,依稀带您领略历史的风采!!!

8

张苞是张飞的长子,和关羽的次子关兴感情极深,情同手足,这份情谊如关羽与张飞之间,是诸葛亮子侄辈,舐犊情深很正常。另外,他二人作战勇猛,似关张再世,诸葛亮对他二人寄予厚望。

张苞是张飞的长子,但是关于他的事迹在历史中记载不多,大部分是出现在小说里,被描述成蜀汉中期的一员猛将。

张飞、关羽后代,有乃父风范,兄弟之情义薄云天。

张苞是张飞的长子,在张飞遇害后,他为父报仇,跟随刘备征战东吴。张苞勇武异常,有其父横矛立马、独退曹兵百万的气势,有人赞他“有张苞而翼德复生。”在与东吴作战中,他一矛便刺死了吴将谢旌。东吴的镇西将军陆逊,在猇亭之战中大破蜀兵于彝陵之地,是他冲入重围解救被夹攻的刘备,在战斗力和性格上很有乃父风范。

并且张苞与关羽次子关兴感情极好,二人在刘备的赞许下结为了兄弟,自此在战场上,他们互帮互助,义薄云天。一次大胜收兵后,清点人马时张苞发现关兴不见了,以为他出了什么事,吓得赶紧上马寻他,大呼“安国(关兴的字)有失,吾不独生”。可见二人兄弟之情与个人气势,犹如关羽、张飞再世。

第四次出师北伐,失足落涧,天不假年。

第一次北伐失利后,诸葛亮班师回到成都。但东吴、曹魏战火继续,在曹休被东吴大将陆逊打败后,东吴派人给诸葛亮发去战报,希望能够继续出兵共同攻打曹魏。于是诸葛亮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决定继续北伐事业。

在此期间,诸葛亮写下第二篇《出师表》,力排众议,表达出攻打曹魏的必要性。但是这次出征其实很令人唏嘘,五虎将已然不在人间了,所谓“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此时拱卫诸葛亮的已经是五虎将2.0时代的少年郎,包括张苞与关兴。

到了第三次出征,东吴孙权已经称帝,三国真正鼎立的时代到来。获得帝位头衔的孙权,想与诸葛亮结为盟友,秘谋攻打曹魏,计划东吴与蜀汉分别出兵曹魏,张苞即是在这次战役中殒命。

这次战争过程是这样的,蜀汉建兴七年(229年)四月,诸葛亮第三次出祁山,继续和司马懿对垒,并一举攻下了阴平和武都。张苞、关兴、姜维、王平四员猛将,采用前后夹击战术,攻杀魏将郭淮、孙礼,至此魏军大败。在惊吓慌忙之中,郭淮、孙礼弃马准备爬山逃跑,被张苞看见急忙骑马追赶。不料追赶过程中,连人带马一起滚落山涧,因为跌伤头部,尽管迅速赶回成都救治,却还是回天乏术,不久就归天了。

诸葛亮感到命运无法掌控,似乎可以预见将来,一时悲痛难忍。

在张苞被送往成都救治后,这场战役因为获得了大胜,诸葛亮正准备调整部队乘胜追击,正在此时传来了张苞归天的噩耗,诸葛亮听罢“放声大哭、口中吐血、昏绝于地”,从此以后卧床不起十几日,整天怏怏不乐,最终打马回了成都。

诸葛亮如此悲痛,对张苞之死有这么大的反应,究其原因来看:

首先是诸葛亮念及父辈情感,张苞可算作子侄一代人,毕竟舐犊情深,难以割舍,一时情难自禁。

其次,张苞归天之际也正是蜀汉用人之际,人才匮乏,诸葛亮在第二次北伐时,就对后主刘禅表达了自己的焦虑。

其实《三国演义》小说有很多耐人寻味的有关命运的提示,在张苞殒命之前,一些即将发生转折的战役前期,如果有重要将领死亡,不是一件好事,预示异象、祸端,事难达成。其实在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时,忽闻关兴殒命,也是同样倒地不起,悲痛异常。表明一次次的谋划背后,总有一些不详预兆,这或许也是诸葛亮情难自禁的重要原因。

欢迎大家关注“莫山主侃历史”,每日更新,为您提供专业有营养的知识问答。

9

这个问题应该是根据《三国演义》提出来的,真正的历史上并没有记载诸葛亮在两人离世以后的反应,没提,不代表没有哦。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把赵云和张苞两个人给大家详尽地介绍一下:

赵云大家想必都非常熟悉了,河北石家庄人。原先是在公孙瓒手下干活,之后因为兄长去世离开老东家,大约七年以后与刘备在邺城相见,从此深得刘备信任,做上了刘备保安队大队长。

刘备接纳赵云时可谓一穷二白,但赵云十分忠心,说赵云是蜀汉开国元老也不为过。赵云跟随刘备将近三十年,一直在他身边协助作战,包括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且独自指挥了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

公元228年诸葛亮北伐,蜀军主力马谡因为指挥不当导致街亭失守,北伐失败。蜀军撤军的时候军队编制乱成一团,唯有赵云亲自为士兵殿后,军队军资齐备、人员整齐。诸葛亮为了表彰赵云,打算将军中的绢布分配给将士们,赵云却说:

“我军此次北伐失利,我未曾建立功勋,为什么还要赏赐呢?请将这些物资纳入军库,等到十月寒冬再发给需要的将士们吧。”

诸葛亮对赵云的品行大为称赞,赵云身经百战未尝败绩,所以常胜将军的名号被我们广为流传。他一生戎马有勇有谋,于公元229年去世,其长子赵统与次子赵广均为蜀汉肝脑涂地,未曾有辱家门。

我们知道,赵云先于诸葛亮投靠刘备,两人在刘备手下肯定曾经共事过一段时间。在刘备死后诸葛亮作为代政大臣,虽然提拔了不少自己的亲信,但是行军打仗仍然肯任用赵云,这说明两个人关系还算不错。赵云毕竟年事已高,生老病死是人间常理,诸葛亮当然知道这个道理,难过是肯定的但不至于吐血。

说完赵云,我们再来谈谈张苞:

《三国志》上对于张苞的记载只有五个字:

“长子苞,早夭。”

至于这个早,早到什么时候,我们就无从查证了。但是张苞有一子名叫张遵,张遵在魏灭蜀时与邓艾交战,战死。我们大致可以猜测出张苞死前应该正值壮年(毕竟都有孩子了),可能也是蜀国领军作战将军。

所谓“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当然此句所表达的意思是蜀国无人可用,并不是说廖化能力不行。我们知道蜀国后期人才凋零的不成样子,父亲一辈的老的老,死的死,诸葛亮手下能堪大用的人屈指可数。

俗话说“虎父无犬子”张苞身为车骑将军张飞的儿子,应该也是诸葛亮培养的对象之一。如果张苞年纪轻轻就意外死去,诸葛亮十分痛心是也以理解的,再加上诸葛亮年事已高,大业未成,很可能造成气急攻心。

赵云和张苞介绍完了,我们可以站在诸葛亮的立场上看待这两件事。赵云可以说是寿终正寝,在古代尤其是战乱年代这属于喜丧。诸葛亮与赵云共事多年,十分欣赏赵云的品行,诸葛亮虽然被北伐之事搞得焦头烂额,但是看到共同创业的老同事得以善终,我相信他心里应该是过得去这道坎的。逝者已去,现在大业未酬,诸葛亮伤感一下,慰问一下家属估计也就没事了,不至于吐血。

但是张苞就不同了,随着各个老将的与世长辞,张苞这些后续力量是蜀国新鲜的血液。适逢诸葛亮北伐大业,那么张苞等人自然是身处一线的骨干力量。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这些新生力量在前线的拼杀,诸葛亮也难以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所以张苞早夭,想必给诸葛亮打击很大,但是这个打击未必单纯的是张苞的离世,更可能是诸葛亮对于蜀国未来的担心和忧虑。

说了这么多,们不妨来推测总结一下诸葛亮在二人离世后的心境:

赵云寿终正寝,为了蜀汉全身的血液燃烧殆尽,贡献出自己的全部的能量。诸葛亮对其一生佩服、认可,老同事逝去而自己身负重担,唯有完成匡扶汉室的大业才能对得起这些老将一生的付出,所以诸葛亮心中鞭策之意应该大过悲痛之情。

张苞正值壮年,正是大好青春投入北伐事业中的骨干力量,再加上蜀国内部矛盾重重,诸葛亮能用敢用的人越来越少。刘备旧部之子可信可用,却早早夭折,并且北伐不顺利,因为各种原因频频受阻。诸葛亮当然有更加悲凉的心境,所以表现出来的行为更加过激也是人之常情。

所以我认为赵云和张苞的死给诸葛亮带来的感受是不同的,《三国演义》的作者想必也有此意才会刻意描绘出二者离世时诸葛亮的表现。

也正是对待两人的死不同的表现,反而让诸葛亮的形象更加饱满起来,更贴合最基本的人间冷暖。

10


答:张苞的事迹有点和隋唐时期的李元霸相似。

李元霸是唐高祖李渊的第四子,很早就夭折了,甚至还没来得及参加太原起义,所以没有任何战功。

张苞是蜀汉车骑将军张飞的长子,早夭,也没有任何战功。

不过,与李元霸相比,张苞是结婚生子后才死的,留有一子张遵。

而李元霸还没结婚就死了,没有子嗣。

《隋唐演义》把李元霸写得非常牛叉,骑万里云,提八百斤大锤,打遍天下无敌手。

《三国演义》同样把张苞写得非常牛叉,乃是英雄虎子,和关羽次子关兴结拜为兄弟,一左一右两将军,并驾齐驱,驰骋沙场,人称“小关张”。

诸葛亮哭张苞的情节见于《三国演义》,所以,咱们就撇开正史不谈,专谈《三国演义》。

关兴、张苞锋芒初现于第八十二回《孙权降魏受九锡,先主征吴赏六军》,当时,刘备为报关公之仇,发动了夷陵之战。

关兴、张苞报仇心切,自领先锋,迎战孙权侄子孙桓。

张苞与谢旌大战三十合,败谢旌;然后又与李异大战二十合,不分胜负。

吴军中裨将谭雄突施冷箭,射中张苞所骑之马,致使张苞摔落马下。

李异狂喜,抡起手中大斧,想一斧砍下张苞人头。

关兴忽然赶来,一刀劈李异于马下。

次日再战,关兴单挑孙桓,战三十余合,大败孙桓。

张苞在乱军中冲杀,一矛刺死谢旌。

而关兴更是大发神威,擒杀头日施放冷箭的谭雄。

真是虎父无犬子!

诸葛亮得“小关张”助力北伐,信心满满。

但是,蜀汉建兴七年夏四月,诸葛亮二出祁山,攻破阴平、武都二城,让王平、姜维、关兴、张苞四将前后攻杀魏将郭淮、孙礼。魏兵溃败,郭、孙二人弃马上山,连爬带滚,狼狈异常。

张苞贪功,骤马追赶,不料马失前蹄,人马一同跌入涧中,后脑穿了一个大洞,血流不已。

后军虽将张苞救起,并在诸葛亮的安排下,送回成都救治。但古代的医疗水平,大家都知道的。

果然,没几日,成都来来向诸葛亮报告:张苞已身死。

诸葛亮犹如五雷轰顶,口中狂吐血,昏绝于地。

之所以会这样,其实跟赵云之死也有关系。

按照书中所写,赵云和张苞都是死于229年,但赵云死在先,张苞死在后。

赵云之死,已让诸葛亮感觉屋中大柱已崩一根;张苞之死,乃是双重打击,让诸葛亮感觉又一大柱崩折,则屋宇难存,兴复汉室就成为空话了。

其实,诸葛亮在初出祁山,过马超墓时,就有人才调谢,时不我待之想,而在街亮丢失,痛斩马谡时,更有“天不助我”之感。

张苞之死,击溃了诸葛亮心理上的最后一道防线。

还有,第九十二回《赵子龙力斩五将,诸葛亮智取三城》中,赵云威风不减当年,独力斩五将,书中写他“年登七十”,比尚未到五十岁的诸葛亮大了二十多岁,属于诸葛亮的长辈。而且,赵云属于善终,是不可逆转的自然规律所致。

所以,诸葛亮只是伤怀,不至于摧肝伤胆。

张苞却是诸葛亮的子侄辈,未来可期,却死于意外,诸葛亮为之吐血就不足为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