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雍正登基后, 为何邬思道非死不可, 而李卫却可以青云直上?

雍正登基后, 为何邬思道非死不可, 而李卫却可以青云直上?

2020-07-21 07:45阅读(64)

雍正登基后, 为何邬思道非死不可, 而李卫却可以青云直上?:从几个关键字“雍正登基”,“邬思道必死”,“李卫平步青云”等可以将题主的问题范围划定到由胡玫导

1

从几个关键字“雍正登基”,“邬思道必死”,“李卫平步青云”等可以将题主的问题范围划定到由胡玫导演,唐国强,焦晃,徐敏王绘春等一众老戏骨出演的经典历史剧《雍正王朝》中。因为历史上的雍正登基并不涉及邬思道和李卫这两位题主所涉及的关键人物。但是电视剧中没有明确指出邬思道必死或者雍正必杀邬思道的关键字眼。这些事情我们需要通过一定的细节来观察得到结论,李卫平步青云自然有着其独有的情商和为官之道。

关于雍正登基邬思道必死的几点看法:

一,雍正登基以后,确实有要把邬思道处死的想法,这里在小说中已经明确指出,但是电视剧中表现的比较隐晦。

1,登基的当天晚上,雍正放弃了重兵把守的皇宫秘密走上了会雍亲王府的路,虽然后来我们知道雍亲王府戒备森严,但是回去的路上可是无法保证的,雍正的举动令人感到奇怪。

2,雍正回到雍亲王第一句话就是要找邬思道并且没有丝毫庆祝的意思反而一脸严肃,照理起码给邬思道一个交代。反而是邬思道要说话的时候,雍正不咸不淡的说了一句

不会亏待,自有安排

3,当邬思道要说半隐时,雍正却眼神闪烁略带疑惑,沉默不语在思考如何,没有任何挽留语句,完全不像多年的君臣情义。

二,坎儿的背叛邬思道知情不报还出主意,后来还是十三阿哥胤祥向雍正提醒

四哥,你府里有人和八哥府里的人打的火热

当天晚上坎儿就被雍正赐毒酒毒死了。坎儿从11岁跟着雍正,深的信任,这样的人都会一时被迷了心窍发生这样的事情。邬思道老谋深算雍正把握不准,在加上外有八阿哥胤禩一党虎视眈眈,为了以绝后患,雍正或许会下狠手。

三,邬思道的一些说法确实正中雍正下怀。他是刑余之人却帮助雍正夺下了皇位,功不可没,雍正赏也不是,不赏也不是。一旦封赏或者邬思道一旦曝光,那雍亲王府有很多的秘密这件事就会慢慢浮出水面,这是雍正最不愿意看到的。

四,雍正最后还是没有杀邬思道,因为邬思道半隐的提法很好,不仅主动让雍正监视他还会是不是帮助雍正解围。再者邬思道的一凡论述感染肺腑,几十年的感情,我不会想您,您也会想我啊,言外之意大概是除了想我这把老骨头在你有问题不能解决的时候还是帮得上忙的,雍正就是块石头,他也该感动了吧。

关于李卫平步青云的几点看法:

个人猜测在雍正杀死坎儿的那一刹那,他不是没有担心过李卫。毕竟李卫和坎儿从小到大从一起流浪的小乞丐到一起被他收留的好朋友。但是李卫很聪明,他和邬思道想的一样也听从了邬思道的教诲(李卫成为四品粮道回四爷府):

狗儿啊,你知道你头上这顶乌纱,身上这身官服多少读书人寒窗十载求而未得,你要知道是什么原因,以后不管发生什么事,你都要知道你的根在四爷府,根深了,叶才会茂。

所以李卫做事很聪敏对雍正也一直心存感激忠心耿耿。

一,李卫对雍正感情很深雍正吃饭吃成了半碗,许久未见看到雍正累到疲惫显出老态等等细节的时候,李卫都为雍正担心到哭泣流泪,这无疑是最让雍正感动的,雍正三个儿子弘时,弘昼,弘历三人都没有这样的情感表达和关怀。

二,李卫深的荣宠却很谦虚,不管是对清流的李绂还是张廷玉,田文镜这样的同僚都十分尊敬。当雍正要把两江交给他时,他最担心却是怕自己干不好,让雍正丢脸。

三,李卫本身很有能力,从他在江苏推行摊丁入亩我们就可以发现,他很会站在老百姓的角度想问题。平反冤假错案的时候,善于抓住漏洞,对待不配合的官员他也能巧用办法收服。

四,李卫忠心耿耿,即使面对对自己有恩的年羹尧,只要他得罪了雍正,李卫就能脱口而出要雍正免了他的官。科考舞弊案的时候,也只有李卫带着兵,冒着触犯天下读书人的霉头和可能没有证据被治罪的危险去考场查舞弊。

以上

文/红雨说历史

2

邬思道费尽心机,让雍正登上了皇位,可这边龙椅还没有坐热乎,那边邬思道就跑了。同为潜邸的奴才,大字不识一个的李卫却在主子登基后青云直上,飞黄腾达,南辕北辙的际遇背后,是中国政治文化的一大暗角。

漫长的夺嫡过程中,邬思道全然以谋士的身份出现,为雍正献计献策,甚至不惜瞒着雍正耍手段,陷害废太子,逼着雍正参与夺嫡。表面上看,邬思道心无旁骛,只是想着帮助主人上位,但却犯了一个很大的忌讳:皇权争夺,介入太多!

中国古代社会名为国,实则是个家天下,所以每当皇帝问及大臣立储之事,聪明点的都会避而不答,或者用“陛下的家事”这一标准外交辞令推脱。面对这种回答,皇帝是既生气又欣慰,生气的是在这个问题上无人分忧,孤家寡人无处诉衷肠;欣慰的是,大臣们比较识趣,知道不能僭越。

而那些自作聪明,以为为天下着想,忙不迭推荐人选的,不是遭到冷遇,就是丢掉性命。

明朝大才子解缙就是典型的例子,他自负才高八斗,心忧天下,在永乐皇帝面前肆无忌惮地胡说八道,结果不等到新君上台,他就领盒饭一命呜呼。

自作聪明,是官场大忌。

既然是家事,就只能在家族这个封闭的圈子里运作,这是明规则,也是潜规则。明规则在于,大家都明白这事;潜规则在于,大家都想掺和一把。

可即便有些皇子需要借助外力来完成夺嫡大事,随着地位的变化,想法也就跟着变了:既然谋臣能助我的天下,会不会也能帮助别人来谋夺我的位置?

兔死狗烹,鸟尽弓藏!

这种上位逻辑并非没有道理,战国时期赵武灵王依靠谋臣肥义坐稳大位,待他将位子传给儿子,自己做了太上皇以后,肥义就弃他不顾,全心全意效忠新君,等到他想收回权力,肥义却带头反对。

再有就是唐朝的开国大将侯君集,早年跟着李世民打天下,立下汗马功劳,却在太子问题上犯糊涂,鼓动李承乾造反,最终失败身死。

所以说,很多时候人家帮你,看重的是你将来的权位,而不是你本人。

邬思道扮演的就是这种角色,对电视剧较为熟悉的朋友可能会发现,邬思道与雍正的密谋大多发生在晚上,导演通过这种方式有意无意的暗示,他俩之间的很多事情见不得光,而以雍正苛刻残忍的性格,一旦上台,怎么会容忍知之甚多的邬思道长留世间。

邬思道何等聪明,自然懂得这个道理,他帮雍正,是因为在诸皇子中,雍正继位对天下苍生最为有利,作为一个残疾的师爷,邬思道依旧保存着读书人的济世情怀,把天下苍生的利益放在首位,为此不惜殚精竭虑、铤而走险,介入到皇权争夺中来。

但介入归介入,邬思道并不迂腐,他可不愿意因为一时的畅快丢掉个人性命,所谓世间哪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天下重要,个人安危也要考虑,所以这边事了,那边马上走人,带个小妹到处骗吃骗喝,笑傲江湖,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可以说,邬思道这种人活得潇洒, 活得明白。

李卫和邬思道完全是两种人,他大字不识一个,又没有其他靠山,对雍正的依附程度远远大于邬思道,也正因为这种关系,让他对雍正无限忠诚,绝对不会生出二心。编剧取名也很应景,李卫小名狗儿,与其说是乡野之人不会取名,不如说李卫注定只能做上位者的一条狗。

叫我咬谁我就咬谁!

雍正同样需要李卫这样一个人,在诡谲的清朝官场,阳光白雪的手段要有,下里巴人的事也的有人做,中国古代社会,名为儒家,实则是儒表法里,讲大道理的时候,就把孔孟之道搬出来撑场面;做事情的时候,法家、纵横家、阴阳家,百家争鸣,哪个有用用哪个。

君不见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孔夫子捧上神坛,做万世师表,可做事用的都是主父偃这种不择手段的货色,与儒家的仁爱思想没有半毛钱关系。

说一套,做一套,实用主义才是王道。就好比是老百姓进庙烧香,管他上帝、耶稣、太上老君,都给我供上。

但做这种事情,既要有能力,又要绝对忠诚,关键时刻,还能死心塌地背锅。符合上述两个条件的,只有李卫和田文镜,田文镜自然是不错的,但只他一个远远不够,于是李卫就得到大展拳脚的机会。

当然,李卫也不是省油的灯,表面上看大老粗一个,人人不拿他当回事,实则是个智多星,履职江宁织造,推行新政,第一炮就打响了,他用那些下作的流氓手段,将一帮子迂腐的官老爷整得服服帖帖。

乱拳打死老师傅,不管是王八拳还是太祖长拳,打死人的拳就是好拳头,做领导的,要的就是效果!

雍正最喜欢的就是李卫这种人,对上无限忠诚,叫他干啥就干;对下毫无下限,只要完成任务,不择手段。

所以说,官场做事,忠诚比能干来的好用,做老爷的宁愿使用一个唯唯诺诺的庸才,也比一个干吏来的放心。


我是历史达人日慕乡关,欢迎关注!

3

题主问的是电视剧《雍正王朝》里的情节。

雍正顺利继位当晚,突然返回雍亲王府,一进门就问“邬先生呢”。找到邬思道后,阴阳怪气地客套了一番,又是说名分日后安排,又是询问他想怎么隐,目的就是在试探邬思道本人的态度,如果态度不好,便会将其暗中处置,令其彻底消失。



但邬思道先是提出“半隐”的建议,主动要求雍正派人监视他,接着又声泪俱下,打起情感牌来,诉说这十余年与雍正的朝夕相伴。雍正终于动容,遂放其半隐。

之所以雍正要杀邬思道,主要因为邬思道确有大才,为我所用自然乐见其成,可一旦分道扬镳,难免为他人所用,或与他们密谋,影响雍正的统治。联系《雍正王朝》中雍正继位之初的形势,八爷党虎视眈眈,年羹尧等旧日奴才也与其日渐疏远,皇权随时有旁落的威胁。

所以,对于邬思道,雍正也是不得不防,防止其为他人所用,加之他是雍正夺嫡过程中的核心人物,掌握很多核心机密,但又不是绝对忠于雍正的人,于是雍正才准备将其杀害。



而李卫则不同,李卫属于绝对效忠于雍正的奴才,又是从小培养,主奴之情深厚,愿意为雍正豁出命去都在所不惜。对于雍正给予他的一切,他只有感恩戴德,粉身碎骨为报,没有一点膨胀的心态,不像另一位奴才年羹尧,这山望着那山高,为雍正所忌惮。

对于高福之死,李卫得知想必也十分悲凉,兔死狐悲,他也担心过自己的未来。但他很快在邬思道的开导之下摆正了心态,再次强化了对雍正的忠诚感,坚决站在雍正身后,心甘情愿做这棵大树上的枝叶。



更重要的是,李卫其实并没有完全参与到夺嫡之争中,因为他后来被雍正放了外任,然后一直就在地方官任上成长,对于雍正夺嫡的很多机密,他知之甚少。而在雍正继位后,以他绝对可靠的忠诚、久历外任的经验和灵活多变的办事能力,毫无疑问会成为雍正推行新政的大将。否则以雍正的多疑,如果李卫也参与了太多雍正夺嫡期间的秘密差事,他的性命恐怕也未必能够保住。

4

《雍正王朝》中,雍正的几位团队成员,在潜邸工作过的,就邬思道与李卫。但是,雍正夺嫡成功后,邬思道与李卫的命运截然不同,一个面对的是保命问题,另一个却能平步青云,这又是为何呢?

两人的岗位性质与夺嫡参与度不一样

邬思道刚入伙时,已经身怀绝技。他投奔胤禛的目的也非常明确,那就是帮老板抢夺皇位。在整个夺嫡行动中,邬思道全程参与所有事件。而且,他在雍亲王府待了十几年,因此,许多雍正见不得光的事,他都一清二楚,就比如第二次扳倒胤礽,就是邬思道策划的反间计。他指挥坎儿送信,借八爷之手除掉胤礽,之后坎儿又被胤禛所杀。


不光彩之事,是所有老板都不愿意重提的事,员工知道得越多,那肯定就越危险。邬思道了解夺嫡的来龙去脉,雍正心里担心,你邬思道虽然功不可没,但哪天把这些事给抖出去了,我这皇帝的脸还往哪里摆啊,甚至连合法性都会动摇。

此外,邬思道是以计谋见长,他可以帮雍正夺嫡,也能拉雍正下马,关键是他还能深刻解读帝王心术。这种人如果现在己方阵营,那是大有用途,如果跑到敌方阵营,那后果不堪设想。雍正本就多疑,一旦朝着坏的方向考虑,就会敲打邬思道。
再看狗儿,在雍正的夺嫡行动中,他的参与度比较小。刚入潜邸,他还只是一个小孩子,做的都是端茶倒水的事。这是一般性的工作,上的了台面。即便后来,到万永当铺当东西,这也不是特别要紧的事,而且事后还跑路了。雍正继位之前,李卫干的秘密差事不多。再加上他被外放,潜邸的机密知道的也不多。因此,雍正不是很担心他。正因为从小跟雍正,李卫和雍正几乎就如同一对父子。只要雍正交代的事,李卫从来不会讨价还价;只要对雍正有利的事,李卫定当身先士卒。雍正继位后,身边本就没几个得力助手,他要推行“新政”,总要有人帮忙执行吧,他不用李卫这个干儿子还能用谁?

自己的三个儿子太嫩了,按照清朝规则,也只能坐镇京城;十三爷,肯定只能留在京城,勤王护驾;八爷党与清流派,那就别做任何指望了,全部都是“新政”反对派;田文镜与年羹尧已经领取任务,摊丁入亩就只能交给李卫。

李卫的态度与能力,让其能够担任要职

李卫从一个打杂的干起,跟着邬思道学习过,后跟着年羹尧实习,再经过雍正的调教,早已经脱胎换骨。在与坎儿竞争翠儿时,李卫的能力已经初露锋芒;调运粮草,让老十四都无计可施;“科场舞弊案”,李绂与三王爷都搞不定,李卫一出马就能轻易摆平……业绩摆在台面上,担任封疆大吏还是有说服力的。


至于忠诚度,李卫经过了多次验证,属于你办事,雍正放心的类型。回京城,下骄子,大老远看到四爷,一口一个“主子”地叫,连自己的儿子也取名“李忠四爷”,以表示子子孙孙都记得雍正的恩情。若论对雍正的忠诚度,李卫排第二,那就没人能排第一。此外,李卫还懂得自污其名,时不时会进青楼玩耍,这是故意将“小辫子”给雍正抓,免得太干净了,雍正反而生疑。

有时候,在领导心里,没毛病就是大毛病

鸟尽弓藏这种文化属性,早已根深蒂固,宫廷尤甚。邬思道是雍正夺嫡的最大功臣之一,被清理也是迟早的事,就看以哪种方式退出,可能是功成身退,也可能是身首异处。

此外,邬思道还是一位有理想、有情怀的儒家知识分子,这种人不贪钱财,出淤泥而不染,想找个除掉他的正当借口都有点难。越是如此清白,就越容易遭到帝王猜忌,明的不行就来暗的。

秋媚说:邬思道面临的处境,如同走钢丝,如果什么都不知道,掌握的信息就不全面,就没法提供咨询服务;知道太多了,又让雍正如鲠在喉。太清白,领导怀疑;自污其名,放不下文人的身段。好在邬思道的智慧与反应能力都超常,以“半隐”脱离京城,再经过跳槽,顺利地实现“全隐”。

5


这个问题有意思,宋安之来回答!

划重点,关键原因在于两个人定位不同!接下来宋安之来具体说说。

这两人为什么差别这么大呢,主要在于两个人的定位不一样。因为邬先生是个谋士,而且还是一个极其有主见的谋士。而李卫则是一个奴才,一直以奴才自居,很是会办事,知道的秘密也少,所以才可以平步青云。

先来具体说说邬先生为什么差点被杀。

老四在登基当晚急匆匆回府第一时间要见邬先生,其实已经是起了杀心。但邬先生很聪明的选择了急流勇退,并且提出方便雍正监视的半隐方式,再加上雍正念着旧情,所以才得以保全性命。

老四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表面原因来看是兔死狗烹。回首邬先生在四爷府的十五年,可谓是全程参与了老四的夺嫡,几乎知道老四在九子夺嫡期间的所有秘密,所以老四对他起了杀人灭口的心思也在所难免。

不过这只是表面原因,深层次的原因在于邬先生这个人太聪明了,太有主见了。在九子夺嫡期间邬先生可谓是屡次勘破康熙的帝王心术,所以说这样的人太可怕了。

不管谁当了皇帝,身边放着一个可以看破自己心思的人,肯定是不放心也不舒服。更何况是雍正这种霸道的皇帝,自然不喜欢被人猜透心思。

还有就是邬先生这个人太有主见了,不是那种唯唯诺诺的人,反而喜欢老四对他言听计从。所以老四经常是对其打压提醒,比如说追缴国库欠款之时,老四请教邬先生,邬先生在夸夸其谈的说了三类人以后,老四并没有表态,而是打了打呵欠说道夜已深早点休息吧,整的邬先生很是尴尬。

还有二废太子之际,老四根本不顾邬先生感受,赐死了高福,其实也有点杀鸡给猴看的意思,提醒邬先生真正做主的人是我老四。

因此邬先生这种喜欢让人言听计从的性格,所以老四更不能留他在身边。而且如此一来,诸如知道内情的老十三等人,怕是会认为老四都是邬先生教导出来的,老四是对邬先生言听计从,那么老四的威严肯定会受损,所以老四让邬先生半隐,也有表现自己也是可以的意思在内。

因此邬先生在雍正登基以后,自然没有留在他身边被重用,反而差点被兔死狗烹,急流勇退之下才得以保全自身黯然半隐。最后又是费尽心思的在田文镜处,故意激田文镜赶自己走,才得以彻底归隐。

接下来再说说李卫为什么可以平步青云。

在感情上来说,李卫在小乞丐时期被老四带回府,在四爷府那么多年,可以说老四的好奴才,甚至是半个家人。

关键还有就是李卫很会办事,知道自己只是老四的奴才,没有了老四自己什么都不是。所以一直是小心翼翼的,哪怕是成为封疆大吏以后,也没有将自己当成臣子,而是一直认为自己是雍正的奴才,并且尽到身为奴才的本分。

像年羹尧在西北大捷以后,以西北王自居,是不可一世飞扬跋扈,当时官员因为雍正的态度,都是敢怒不敢言。也就是李卫敢说出那句关于年羹尧,传得沸沸扬扬的“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战场”的大逆不道之话。

还有曾静造谣抹黑雍正,鼓捣岳钟琪造反,雍正身为帝王自然是聪明的显示自己的大气,下令不得对曾静用刑,但心里其实很委屈的。李卫知道以后,不顾自己是两江总督的身份,直接抱着奴才替主子出气的想法,跑去刑部大佬不顾官体的去殴打曾静。

可以说像李卫这种会办事,更是一直能放准自己位置,以奴才身份小心翼翼的人精,自然是上位者喜欢的人。因为这种人自始至终都是小心谨慎的,不会像年羹尧那般立下大功就飞扬跋扈不可一世,所以雍正自然肯重用他,李卫自然是平步青云。

再加上李卫虽然与邬先生同为雍正潜邸旧人,但很明显李卫知道雍正的夺嫡秘密是少之又少。因为他只是王府中的奴才,属于边缘人员,最多是干点跑跑腿的差事,接触不到核心秘密,知道的秘密很少。

当然还有一个关键,李卫可以说是邬先生半个弟子。邬先生的自保之道很高明,他与李卫同为底层人生出身,自然对李卫指点颇多。

诸如李卫随着年羹尧离开北京后,成为四品粮道后第一次回京。回到王府以后,跑到已经被赐死的高福曾经住的地方伤感,就是邬先生及时出现提醒了李卫,并且意味深长的说了一番话让李卫要“好自为之”,其实也是在提醒指点李卫。李卫受到邬先生的教导,所以自然是深谙自保之道。

所以说像李卫这种知道雍正秘密很少,还一直以奴才自居,哪怕身为封疆大吏也是小心翼翼,不会飞扬跋扈,而且办事能力很强的人,雍正自然是大大的重用。

更何况雍正为了推行新政,得罪了百官,真正卖力替他实施新政的人是寥寥无几。也就是李卫在江苏巡抚任上卖力推行,并且效果不错,所以在当时放心可用之人很少的情况下,李卫自然是更加受雍正重用了。

所以总结来说,邬先生之所以差点被杀,最后是隐退。而李卫身为一个小奴才,却可以平步青云。主要是因为两个人的定位不同,很多时间每个人的起点也很重要,有的人的起点看似很低,但反而是好事,可以后劲十足,比如说李卫。有的人看似起点很高,有可能一辈子只能局限在这个定位,搞不好还要深受其害的,比如说邬先生,因为是谋士知道的秘密太多,所以差点被鸟尽弓藏了!

现在大家看明白了吧?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回答,欢迎吐槽、点赞、关注~

6

因为他们两个不是一路人。

邬思道和李卫,到底有何差别?

邬思道是谋士,李卫充其量是个有慧根的奴才。

邬思道之所以非死不可,原因就是他出现的时机不对劲。

他一出现,就是九子夺嫡的关键时刻,雍正派年羹尧把他救出来,也是欣赏他的才能,让他为自己办事。

但是在这个过程之中,就免不得要用一点肮脏的手段,对付手足兄弟都是家常便饭。

这样的事情传出去,岂不有损雍正的天威?雍正是个谨慎的人,这一点从多处都有体现。

最明显的就是,雍正默认了王焱去羞辱郑春华,让其自尽,就是为了免去后顾之忧,怕别人揪雍正这个短处。

所以,雍正为了当皇帝,到后期已经越来越黑化,终于成为皇帝的那晚,回到雍亲王府,其实根本不是为了看看,就是想要灭了邬思道之口。

结果邬思道一番感人肺腑的心里话,最后提出半隐,表示自己不会乱说,而且也能让你监视到。

雍正想到往日情谊,这才决定放了他。

而李卫却不同,李卫虽然在雍正登基的过程中,立下了很大的功劳,但他与邬思道最大的不同,就是他并没有参与其中的策划,而是主子说什么,他就干什么,表现得无比忠诚,让雍正一眼就能看出他的内心来。

这才是雍正对他厚爱的原因,而邬思道则是知道太多秘密,为人也太过聪明了,雍正不得不防他一手!

7

因为他们两个都属性不同。他邬思道是一个谋士,李卫他则是普通的对外的官员。

所以,这个也就造成了一些本质上的问题。李卫他对于雍正来说,只是一个忠于主子的人。

而他对于李卫,只要相待就好了,有什么事情让他去做,而李卫也只要执行命令,至于核心的一些东西,他是没有必要去接触的。

但是,邬思道可就不同了,对于雍正,他可以说是什么事情都很清楚,这一点很明确,因为他出色的是在脑子上,而胤禛恰巧十分需要这样的人,而且需要他知道所有的事情,这样,他才能事无巨细的出谋划策。

但是,事情成了以后呢?邬思道他就是威胁了,因为单就胤禛上位这件事情,肯定还是有着许多不能见光的东西,而这个很多都是软肋,于是对于雍正来说,他邬思道就是威胁了。

但是李卫呢?他还是原来的李卫,多多少少肯定会知道一些东西,但是绝对没有那么的核心,所以李卫有能力就可用,而邬思道呢?则必须要防。

8

雍正登基后, 为何邬思道非死不可, 而李卫却可以青云直上?(喜欢古代史的朋友,请点赞关注,谢谢)


回答这个问题。

先来说说,为什么邬思道非死不可?

其一,能力太强,直接威胁到雍正。自从邬思道进入雍王府,便开始为雍正出谋划策。让雍正接下追讨户部欠款的差事,得到康熙的青睐;不参加审理刑部事件,让他躲过废除太子之名;用巧计得到百官行述,当着太子胤礽和众阿哥的面烧掉,办了康熙想办而不能办的事,让康熙对他更加赏识。

这一桩桩一件件,让雍正觉得这人十分可怕,如果今后不能为自己所用,或者背叛了自己,那后果不敢想象。因此,在雍正登基当晚就想处置他,不料邬思道早已想好退路。最终以半隐的方式,让雍正放他离开雍王府。



其二,邬思道参与秘密差事较多。在雍正登基前,替雍正办秘密差事的人,有老十三胤祥、高毋庸,邬思道是事情的操纵者,相对于他们来说,邬思道参与秘密差事的分量比较重。雍正肯定先对邬思道到下手,后面再是高毋庸和老十三胤祥。

邬思道在临走时,老十三胤祥去送别,他让十三爷胤祥辞掉铁帽子王,说专门给雍正办秘密差事的人会遭遇不测。后来,高毋庸消失了,十三爷胤祥收敛锋芒,才得以保全。如果邬思道不用动之以情,以及半隐的方式离开雍王府,估计雍正决不会放过他。



再来说说,为什么李卫可以青云直上?

首先,忠心于雍正,处处为雍正着想。对于李卫而言,如果没有雍正收留,他不可能会有之后的高官厚禄。李卫之所以能从乞丐到总督,离不开他的忠心。如果没有对雍正的忠心,以及处处为雍正着想,就没有当下的生活。

科考舞弊案李绂找李卫,让李卫带人去搜证据,李卫经过深思熟虑后,冒着杀头的危险去做。如果这次科考对雍正不重要的话,李卫肯定不会去。后来有一个老书生,写文章说雍正不好,众多大臣都不敢审理。李卫知道后,立刻到牢中将老书生教训一顿。

试想一下,这件事弄不好,雍正会问罪的,可是李卫没有考虑这么些,直接就做了。说明李卫一直忠心于雍正。



其次,做事谨慎,为人低调,不彰显野心。李卫除了忠心于雍正外,做事也非常谨慎。记得他回雍王府时,轿子放在外面,翠儿抱着儿子“李忠四爷”进府。可见,李卫没像年羹尧那样飞扬跋扈,而时刻想着四爷是主子。

随着李卫的官越做越大,雍正对他有些不放心,平时还有人监视他,为了让雍正放心,他时不时还去寻花问柳。雍正在暗中查访他时,张五哥向他报告:李卫不在府上,而是寻欢作乐去了。此时,雍正脸上露出一丝微笑。

可见,雍正对李卫才有一些放心。他从来不彰显野心,平时做事十分谨慎,为人十分低调。



综上所述:尽管邬思道助雍正顺利登基,但最终以半隐的方式隐居江湖,依然没有消除雍正的疑心。李卫从乞丐到高官厚禄,再到得以善终,是用忠心、智慧、为人处世换来的。不得不佩服,邬思道的脱身之计;不得不佩服,李卫的忠心与智慧。

您会怎么看待呢?

【本文原创,请勿转发,侵权必究,图:来源网络,侵权必删】

9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能爬上帝位的,有几个不是心狠手辣之人?邬思道和李卫,一个帮雍正得天下,一个帮雍正治天下,作用不同所以注定他们的结局也就不一样。

雍正要杀邬思道的原因

在九子夺嫡的初始阶段,雍正是不具有任何优势的,首先他没有太子 的先天优势,太子继位毕竟是理所当然的,其次他在声望上也是远远不如八阿哥的。 但雍正有一个好参谋师爷邬思道,在师爷的指导下,他步步为营,最终扭转乾坤夺取了帝位。在雍正慢慢坐稳帝位之后,邬思道的作用已经不大了,能共患难,并不一定能同富贵,邬思道成了雍正心中的一根刺。是什么样的刺呢?在雍正夺嫡过程中,邬思道和雍正不仅使用了不少阳谋,而且施行了很多阴谋。可以说一旦邬思道脱离掌控,雍正很多见不得光的内幕将大白于天下,这是雍正无法接受的。还有一点,从邬思道帮助雍正夺取帝位的过程中种种算计可以看出,这个人智商极高,可以说是算无遗策,一旦被八爷党挖去,那将会给雍正带来非常大的威胁。从这点看来杀掉邬思道永绝后患,这是最好不过的。再者,邬思道聪明绝顶,他可以从雍正的一举一动猜出雍正的心思,这让雍正非常的没有安全感,就如同赤身的站在邬思道的面前一样,浑身不自在。只有除掉邬思道,才能消除这种心理。以上就是雍正不得不杀邬思道的原因了。好在邬思道也明白雍正的心思,后面他使出几条计策,最终从雍正的手里逃出生天。而且走之前也给雍正一些暗示,让雍正放心,他不会对不起雍正,雍正最后也就放了他一马。

雍正重用李卫的原因

至于李卫,雍正就不用担心了。首先李卫是雍正的嫡系,从始至终一直跟着雍正,他没有必要去背叛雍正,更何况雍正已经当上了皇上,只要好好干,留给他的必定是锦绣前程,何苦再去动其他心思呢。还有一点,雍正很早就派李卫在外地历练,对于九子夺嫡的过程基本上没有参与,对于其中很多龌龊事他根本就不知情,雍正也就没有必要去防着他了。而且雍正刚登基也需要一些自己人来巩固自己的统治,李卫就是最好的一个。所以雍正根本就没有必要杀李卫,只会去重用他。

得天下需要邬思道,但得到天下之后邬思道就可有可无了。治天下需要李卫,一旦以后不满意的话,也一样可以扫地出门。这就是在封建君主下做臣子的悲哀。

10

在《雍正王朝》这部电视剧中,登基后的雍正之所以这样区别对待两人,原因有很多,我们通过对比就知道为何雍正要处死邬思道而重用李卫了。

同样是近臣,邬思道是侍奉在雍正身边出谋划策,而李卫则是奔波与于各地,邬思道知道的隐秘远比李卫要多。

在这部电视剧中,邬思道作为雍正的军师,很长一段时间都在四阿哥胤禛府里做事,干净的不干净的,邬思道都了如指掌了。毕竟哪个夺嫡的皇子手里是干净的?

对于这样一个在身边知根知底的定时炸弹,如果在后面捅出雍正在夺嫡时做过的肮脏事,届时对于雍正的负面影响可想而知,甚至还会被八爷一党抓住把柄。在这样的前提下,登基后的雍正自然也就不敢留下邬思道这样知根知底的人。

所以剧中的雍正登基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回去处死邬思道,没想到却被邬思道轻而易举的化解了。从这里也就不难看出邬思道其实也已经对雍正登基后的事情做了心理准备。

而反观李卫,李卫在年轻的时候就是雍正的家臣,对于雍正是死心塌地,在李卫年轻时,夺嫡并没有那般严重,所以李卫在做家臣时并没有涉及到什么隐秘的事情。

而在后面夺嫡逐渐严重时,那个时候到李卫已经手握大权为四阿哥胤禛奔走各地,对于雍正府里的许多肮脏事情知道的并不多。所以在雍正看来,邬思道的潜在风险要比李卫大太多,两人不可同日而语。

邬思道运筹帷幄过于聪明,活着对于雍正就是威胁,而剧中的李卫目不识丁,看似愣头愣脑人畜无害的样子,对于雍正来说无疑威胁极低。

在这部电视剧中,邬思道的才华可谓展现得淋漓尽致,比如剧中的在推举大将军王、举荐新太子以及后来的西北用兵时,雍正都因为听了邬思道的话而最终大获全胜。可以说雍正之所以能够顺利获得皇位以及稳定皇权,邬思道在其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对于这样一位智比诸葛的军师,在雍正没继承皇位时为雍正出谋划策也许很有用,可一旦雍正继位后,这样有才华的人就非常让人忌惮了,如战国时期的越王勾践与范蠡就是如此。

一旦邬思道在未来有万分之一的可能倒向八爷,届时的雍正即使继承皇位也坐不稳,这样有才华的人,只有清除掉才是安全的。而已继承皇位的雍正,邬思道对其来说作用已经不大,活着的邬思道对于雍正来说就是巨大的威胁。

反观李卫,其在智谋方面与邬思道几乎没法比,李卫才华胜在处理地方政务管理各省,而在出谋划策以及算计别人方面可谓并不精通。

加上李卫性格大智若愚,目不识丁以及人畜无害的样子,这样的一个人对于雍正来说,是没有什么威胁到,简单来说就是邬思道不可控,而李卫则是可控的,无论怎样李卫都逃不出雍正的手掌心。

邬思道才能在雍正之上,甚至是雍正的半个师傅,对于帝王来说,这样无疑是大忌。而李卫的存在,则是左膀右臂,在未来管理地方还需要依靠李卫。

看过这部电视剧的人都知道,邬思道是半路才辅佐雍正的,在邬思道都辅佐之下,当年还没继承皇位的四阿哥胤禛可谓是一路开挂。不仅在康熙面前展现了过人的才能,还躲过了康熙设下的无数坑,比如举荐太子、为康熙追缴户部亏空的欠款等等,获得康熙的赞赏。

而在这些背后,绝大部分都是邬思道出的主意,可想而知邬思道都的才华,在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人面前,雍正无疑是毫无面子。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邬思道还算是雍正的半个老师。

在其没继位时,只是个阿哥这没事,而当到了帝王的程度,这样的存在对于雍正来说无疑是大忌,毕竟帝王可不需要老师。反观李卫的,目不识丁就让雍正非常大有面子,雍正用起来也顺手而且也容易控制。除此之外李卫之所以能够得到重用的另一个原因是,李卫是家臣,一直以来都没有让雍正失望过。

而且作为孤臣身份登上皇位的雍正,在群臣中导威望明显不及八爷一党,可以说当时的李卫是雍正继位后少数几个敢放权和信任的封疆大吏之一。这样的存在,对于雍正来说无疑非常重要,可谓是雍正的左膀右臂,所以李卫能够平步青云也就不难理解了。

结语:

《雍正王朝》中导无邬思道之所以非死不可,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其知道的隐秘事情太多,雍正怕泄密。除此之外还因为邬思道才华横溢不可控制,而反观李卫,因为是个愣头愣脑的家臣,且没有什么心机,在管理地方上非常出色,也就让雍正非常信任得以委以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