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社会

可乐石――请问驴先生在哪儿住?

2019-12-23 21:01社会

简介" 今天继续讲述《黄岛村庄系列》――青岛市黄岛区黄岛办事处可乐石村。 本栏目曾刊有一文,记述了本村的老槐树,读者可以翻阅一下往期。可乐石村故事众多,内容丰富,为世人留下了一笔宝贵财富。其中既有文武人才,又有医术精湛的郎中。小小村子可谓藏龙卧虎...

"

今天继续讲述《黄岛村庄系列》――青岛市黄岛区黄岛办事处可乐石村。

本栏目曾刊有一文,记述了本村的老槐树,读者可以翻阅一下往期。可乐石村故事众多,内容丰富,为世人留下了一笔宝贵财富。其中既有文武人才,又有医术精湛的郎中。小小村子可谓藏龙卧虎,不可轻视。“请问驴先生在哪儿住”的典故,真乃贻笑大方,可以作饭后茶余的笑谈。

可乐石村,坐落在抓马山东端山脚下,北连龙凤村,南靠管家楼村,东接十字路园村,村庄面积10公顷。2006年,全村有308户,927口人,居民多为汉族。本村地势低洼,水源充足,有土地46.7公顷,山林80公顷。

明朝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一马姓人从山西“小云南”大槐树底携二子辗转奔波到马家楼村定居。其次子,于明宣德四年(公元1429年)来到抓马山下这方水土安家落户,成为本村马姓人的先祖。


可乐石――请问驴先生在哪儿住?

(抓马山因马得名)

抓马山上的大孤石,奇形怪状;山下,有大面积的空阔地。空阔地上,有不少从山上滚落下来的大石头故先祖们称此地为“阔落石”。到解放前,因“阔”字与“可”字音似,人们又称其为“可落石”。后来,人们又将“可落石”改为“可洛石”。1996年,本村划归黄岛区后,因“乐”比“洛”有意义,人们又改村名为可乐石”。

明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宋氏先人从附近宋家泊子村迁来。清嘉庆十年(公元1805年),王氏先祖王献玉从附近薛家泊子村迁来。后,又陆续迁入田、薛、高、张等多个姓氏。

清嘉庆年间,为防外村人抢占山梁,马氏家族安排马清山、马清田、马清松兄弟三人,在抓马山北端盖房定居,看山护林。年长日久,那里别无他姓人居住,人们便称那几户人家为“马家”。管、宋姓人有几户在龙斗山前安家,人们称他们那儿为“龙斗山前”。那时,“马家”与“龙斗山前”都属于本村。到1962年,马家和龙斗山前另立行政村,即龙斗山前村。

抓马山,位于黄岛区西北端,海拔300米。整座山起伏连绵,似一条绿色卧龙,扼守本区西北大门。山上松、槐、杨、柳等树木遍布,桃、梨、杏、栗等果树郁郁葱葱;沟旁山涧灌木茂盛,林间石边杂草茸茸。一到春天,野花漫山,五颜六色,竞相开放,争芳斗妍。游人至此,无不流连忘返。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打油诗“抓马山上赶集早,松下留步歇歇脚。忽闻呐响金翅叫,醉卧花间寻不到。”

抓马山上的明涧、黑涧、青石涧,分南、东、北三面分布。明涧居南,地处阳面,故名。黑涧居北,地处阴面,故名。青石涧内,多大块的青石,故名。传说,当年秦始皇为填海,对着抓马山抽了三鞭,欲将其赶至东海。怎奈山高石坚,纹丝不动,但被抽打三鞭后留下的痕迹,却形成了这三条涧。

抓马山上有三宝,槐花、山泉和药草。抓马山上刺槐树居多,每年五月槐花开放时,漫山遍野雪白一片,芳香四溢。这时,人们家家户户都会前来采摘槐花做出别具风味的特色小吃――小豆腐。每逢花期,养蜂人都争抢上山放蜂。槐花蜜质优,价高,产量大。抓马山半山腰有一股清泉,一年四季不干涸,但只保持着一瓢水的量。清泉水质甘甜醇冽,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常饮可强身健体,人称“神水”。山上,还有柴胡、桔梗、元胡、防风、拳参、丹参等名贵中草药材。若在山林深处寻觅,采得几棵灵芝也不足为奇。每逢春秋季节,进山挖草药的人成群结队。

山上虽土少石多,但先祖们仍认为抓马山既挡土又拦水。人们在山上栽树种果,放牧牛羊,生存条件不断改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村里又沿山根修建了一条蜿蜓但平坦的环山路,进山取材(石材、木材)的卡车畅通无阻,观光旅游的人也络绎不绝。

“可乐石要想富,村西建座大水库”。1970年,村里在抓马山脚下建起了一座容水量90万立方米、占地20公顷的大水库。可乐石水库的建成,为附近村庄的农作物增产创造了有利条件。

村里历来重视教育。可乐石小学,建于1947年。该校后来从村中部迁到村后,又从村后迁到村东。1997年,在黄岛街道的大力支持下,投资100万元,在龙凤村后建起了占地1.3公顷、颇具规模的花园式新可乐石小学。

本村地处“簸箕掌”内,西、北、东三面地势较高,唯中部至管家楼村一带属开阔平地,是难得的风水宝地。随着开发区的腾飞,如今,村周边已呈现出一派崭新的景象。村东的原东岭、东北岭、东南岭,现都不复存在,全部被铲平。环胶州湾高速公路、“同三高速公路,由本村附近经过。在村东南部、两条高速公路相交处,有一座雄伟的立交桥。在村西水库旁,有团结路经过。可乐石村已由过去的“簸箕掌”,变成了现在由两条高速公路环抱的“聚宝盆”。

改革开放以来,“富民政策路子宽,日子越过越美满。土墙茅屋换瓦房,米面代替地瓜干。电灯电话电视机,空调冰箱电热器。家家户户奔小康,年年月月顺心意”。昔日,人们以务农为生,现在则搞起了批发零售、加工制作、运输、维修、租赁、建筑等农副结合的多种经营。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4576万元,人均纯收入5653元。

《抓马山的故事》

传说,唐朝初年,大将薛礼奉命东征,路经此地眼看天要黑了,便下令在辛安一带安营扎寨。忽然一匹战马脱缰跑上了北山,土卒们便跟着上山去抓马。最后,他们在一道山脊边将马抓住了。从此,这座山便得名“抓马山”。那条山脊便叫“觅马绳”。至今,那道自山顶至山下的觅马绳,仍陡峭光滑。

抓马山不高,但山上奇形怪状的大石头及那些诱人的传说,给这座山平添了几分神秘。若登上“觅马绳”顶北望,两道起伏弯转的山梁,围绕着一座山包,恰似二龙嬉戏。倘若有轻纱薄雾缭绕山间,则更犹如二龙游动,妙不可言。此景观,称“二龙戏珠”。

“觅马绳”北端有一巨石,称“喇叭石”。其上有似鼓、锣、喇叭等乐器形状的部位,鬼斧神工,惟妙惟肖。若在上面敲击歌唱,其音嘹亮悠扬;若群击合唱,则宛如一曲高亢激昂的交响乐。在浓雾天若再遇上刮东南风,这里就会自动发出鼓乐声。当年,薛礼将军的战马,就是因听到这里战鼓隆隆、号角长鸣,误认为是战场,才脱缰驰来。

喇叭石北端,有一怪石,石壁上有一洞,洞口朝东,约碗口粗,洞深约一丈。清道光年间,一道士云游至此,倚洞口远眺,崂山便近在眼前。此后,好奇的人都来这里试望,也都会有这般感觉。后来,宋氏家族一支人,认为这里是宝地,从村里搬来居住,称此地为“眼石”。

在村前河边,有一稍露出地面的巨石,形似乌龟,人们叫它“鳖盖石”。其周边旱不缺水,涝不积水。传说,当年“淹洪州,立胶州”时,是一只鳖精来此保住了这方水土,使万民得以安居乐业。于是,先祖们就在鳖盖石以北,择地安家立村。至今,村里还流传着一句顺口溜:“可乐石有奇观,喇叭石乐天年,眼儿石可望远,鳖盖石保平安。”

村南有一口井,建于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井水湛蓝甘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传说,抓马山为一条巨龙,“觅马绳”为龙脊,龙头就位于该井底下。当年,村民们凿井丈余时,始有水出;继续下挖,水色却渐红。这时,从南边来一异人,见状急止村民们下挖。村民们没有理睬,挖井深至三丈有余时,泉水猛涨,且为血红色。村民们见状慌了手脚,再寻那位异人,其已不知去向。眼看水要涨满井了,村民们急忙进行回填。当回填至井深一丈八尺时,渐渐地,水消且变清了。于是,人们就依此深度砌成了这口井。

《老槐树的故事》

在村中央,有一棵老槐树,高约4米,粗二人合抱有余。树干中心虽已枯烂成洞,但老槐树仍枝繁叶茂而且呈龙头凤尾之势,姿态怪异。解放前,一云游老道曾赞老槐树曰:“古槐冠顶紫雾生,树梃虬枝如蟠龙。他年若得凌云至,霹雷交加龙腾空。”在先祖立本村之前,这棵老槐树就存在。马氏先祖在老槐树东侧盖房定居,后期迁来的宋、王二姓人,在老槐树以西安家。老槐树成了分界树,直到20世纪60年代,界线仍然很明显。

在寇匪四起的荒乱年代,老树是村里的报警树。若探到有土匪临村,或强盗将至,便有村民攀上树顶,鸣锣报警。村民们便迅速出动,武装整齐,严阵以待。解放初,老槐树成了村里的广播树、宣传树,有关的政策、指示、通知等,都张贴在老槐树上,向村民传达。在可乐石村的发展史上,老槐树功不可没。


《行侠“广顺仁”》

清康熙年间,为强身健体、护身自卫,村里有人开始练拳习武。一日,两名远方来客路经本村,见打谷场上有一群年轻人在舞枪弄棒,便靠前观看。后人们得知他们是官兵追捕的武林高手,便拜二人为师。经他们的点拨指导,大家的武艺进步很快。此后,人们练武成风。在鼎盛时期,人人练得身轻如燕,能“飞檐走壁”;个个拳脚有力,“掌到桩折,脚跺石开”。

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村里有一大户人家叫马孟兰,在西南王戈庄(属胶南)开油坊,门头字号“广顺仁”,买卖兴隆,远近闻名。当地有一乡霸孟三,经常组织一些泼皮无赖,前去敲诈勒索,并扬言要清除“广顺仁”。


可乐石――请问驴先生在哪儿住?

(本村武术人才众多)

村里的兄弟爷们得知“广顺仁”老板的遭遇后,经商讨,派村民马西古、马西让带领十几个人去王戈庄通知孟三,可乐石村人要来“请教”。第二天,适逢王戈庄大集。“广顺仁”的人赶早市时,将集市上所有的大饼、小饼、馒头、蒸包等全部收购,囤在油坊门前。一时间,此事轰动了全集市及周围各村。人们都知道“广顺仁”老家来了大队人马,要找孟三算帐。

孟三一帮初得知此事时,不以为然。等他们到现场看,对方仅食品就有四大囤子,不知有多少人还要来,便先怵了三分。在整理场地时,有一石桌碍事。马西让喝退众人,双手搬起石桌,直送出十步以外。众人一看,直惊得张口结舌。场地里,有一柞木拴马桩。只见马西古分开众人,飞起神腿,一脚将木柱截土踢断,众人皆拍手喝彩。此时,自命不凡的“武术高手”孟三,已慌了手脚。

马西古在场地中央公开叫战,围观群众喜不胜喜。因为人们都对孟氏一伙根之入骨,巴不得有人来教训他。孟三的人虽来了不少,但目睹现状,都不敢近前。唯有一个不识相的“瘦猴子”,自以为眼疾手快,腿脚麻利,便手持腊杆,劈向马西古手下的一个人。这人闪身一躲,抢过腊杆,就势飞起右脚,将“瘦猴子”踢倒在马西让脚下。马西让正觉得有气无处撒,有力无处使,便顺手将他提起,在空中转了半圈后,直甩向油坊屋顶。这时,看热闹的人涌动起来,赞不绝口。

此时的孟三,胆战心惊,举足无措,欲战不敢,欲罢不能。正当他们犹豫之间,马六、马七又带领十余名佩刀带剑的村民挤进场里,并扬言大队人马还在后面。(其实只是虚张声势)

王戈庄终归是个大地方,有明白人。最后,一位识时务的长者看准了“广顺仁”的实力,也看透了孟三的心思,便出面作了调解:孟三退还敲诈去的所有钱财,并负担“广顺仁”当日的所有开支,且保证以后不再来此处滋事。

《马太和与太和诊所》

马太和,1887年生于本村一书香门第,自幼读书、习武、学医。他在十三四岁时,笔墨文章就得到了师傅的赏识。其武术,也练得很出色。若打起来,三五人近他不得。更令人赞叹的,是他高超的医术。在多位名医的指导下,他二十几岁时就闻名于青岛地区。1910年,他在青岛四川路开办了“太和诊所”。


可乐石――请问驴先生在哪儿住?

(马太和医术精湛)

期间,仲家洼有一刘氏患者,得病二十几年,四处求医,没人能治。经马太和诊断、调药并施以针灸,不过一月,刘氏彻底康复。从此,太和诊所名声大振,前来求医者络绎不绝。后来,有同行嫉妒,常雇人前往寻事生非,反倒使马太和的声望越来越高。

1955年,马太和告老还乡。期间,他还为本村及邻村救治了不少病人。1960年,马太和离世。至今,还有很多长者仍念其医德高尚。

《兽医马林方》

马林方,自幼攻习兽医术,通晓牛马经络,善针灸。骡、马、牛、驴等牲畜若生了病,只要经他治疗,定是药到病除。不仅本村及周边村的养畜人家常请其出诊,而且胶州、王戈庄等远处的大户人家,也常备马前来请他去为家畜治病。

可乐石――请问驴先生在哪儿住?

(驴先生?搞笑不)

他30岁那年,有一老农前来求医,正好碰见马林方。老农谦恭地问:“请问驴先生在哪儿住?”马林方一愣,说道:“我村没听说有姓驴的?”老汉又施礼相求:“我家的驴生了病,听说贵村的驴先生医术高明特来相请!”马林方闷闷不乐,心想,我本姓马,怎么成了驴先生。于是,他信口回答:“这里没有驴先生。”自此,他懒得出门治畜病。后来,他改习中医,专攻妇科,亦造诣不浅,远近闻名。

1946年,马林方在去胶州小麻湾行医的路上被国民党兵杀害,终年50岁。

《马林让与马继瑞》

马林让,本村第一代大学生,1947年就读于可乐石小学,1953年考人胶南中学,1959年考入复旦大学。1963年毕业后,赴坦桑尼亚留学。1965年,分配到中国土木建设公司第三设计院工作。在援建坦赞铁路时,任中方翻译。回国后,一直在该设计院工作,为我国及友好国家的铁路建设做出了贡献。2003年去世,终年65岁。

马继瑞,1942年生,1968年毕业于青岛海洋学院后,分配到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工作。他先后发表了有关海洋科学的论文50多篇,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重视,为我国的海洋科研工作做出了贡献。他现任中国海洋大学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兼职教授、海军潜艇学院兼职教授、总参谋部气象中心海洋技术顾问,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后记,《黄岛村庄系列》中的文章,其内容资料来源于2006 年以前。涉及到的村庄,其面貌已发生深刻的变化,平房可能已拆除,人们或许已住进了楼房,所以读者切不可以按图索骥、想象依旧。

"

Tags:可乐,请问,驴先,生在,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