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社会

青岛记忆|《邂逅青岛》——名人与青岛的故事

2014-11-15 08:21社会

简介文化名人与青岛 青岛自1891年建制就是名人荟萃之地。缘由是青岛的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特别是随着国立青岛大学的建立,国内外一大批文人名士云集青岛,不仅在这里培养了一批文学新秀,更是创作了许多轰动文坛的名篇巨作,为青岛文学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对...

文化名人与青岛



青岛自1891年建制就是名人荟萃之地。缘由是青岛的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特别是随着国立青岛大学的建立,国内外一大批文人名士云集青岛,不仅在这里培养了一批文学新秀,更是创作了许多轰动文坛的名篇巨作,为青岛文学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对青岛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正是有了这些文化名人和作品,这里的青山才更加巍峨,碧海才更加广阔,人们才更加睿智。


一、臧克家与青岛


《青岛解放我重来》:

青岛啊,如同久别的故人,终于在全国解放后,我们又喜相逢了。

1956年夏天,全国总工会邀请作家漫游全国,分为南北两个团,最后相会于青岛。目的是写点作品,反映工业方面的成就。我和张天翼、艾芜、李季诸同志,因为年老体弱,结伴直接去青岛。我们被安置在风景区已作漂亮的花园洋房里,是解放前美国大使司徒鲁登的公馆,招待优渥,有点令人不安。

这次旧地重游,真说得上是“感慨万端”,新的天空,新的日月,新的大海,新的波涛。景色入目,一片清新喜悦,涛声入耳,令人心旷神振,青岛变了!完全变了,变得如此俊丽,如此媚人。我也变了,心胸入万里晴空。当隆隆的火车,欢腾的载着我们快进入青岛的时候,我便闻到青岛的海洋气味,心里激动的好似涨潮。当火车呜呜进入青岛车站,我恨不得把青岛一把拉倒怀里紧紧的拥抱她!青岛啊,故人重逢,我们有多少话要说,多少激愫要倾诉呵!

青岛,这个祖国的宝岛,终于回到了人民的手中,而一别20余年的我,重新回到了你的怀抱。

在这清凉的海滨,在青山远映、绿树成荫的柏油马路上,在形式不同、色调多样的高楼上,行走着、居住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工人、农民、解放军、学者和诗人。他们来作暂时的休养,来享受大自然和社会主义祖国给予的这份权利。他们的衣着不同,他们的语言各异,但是呵,从悠闲的步调上,从欢快的脸色上,可以窥见他们有着共同的心情。这时,邵荃麟夫妇住在疗养院里,林默涵、郭小川同志业主的离我们不远。我们彼此互访,月下清谈,长街漫步,语语有情,步步舒心。青岛的夏天多好呵,大海的浪涛也为我们的友情而欢唱。

我们住的地方十分幽静,坐在小楼上,就可以看到大海,深夜醒来,就可以听到大海的呼吸。晌午,躺在床上,想闭闭眼,朦胧中听到大海的呼唤,它的魅力像一条拉你的彩缰,于是,拿起浴衣,呼几个同伴,几分钟后,身子便游动在大海之中了。沙滩上有大人,有孩子,有男的,有女的。彼此是陌生的,但交换着亲切的目光,比赛着各自捡到的晶亮的贝壳,不论大人孩子,全是赤身赤心,全成为大自然的儿童。

到了青岛,哪能不去崂山?“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我们几十个人结队而往,大型汽车走到狭窄的山道上,一边是山崖,一边是山谷,身子和心同样在剧烈跳动。车到北九水为止。这里山幽河清,引人入胜。这里成了人的分界线,年轻脚力健的,一个追一个前进了,我们这些气力不济的,只好把身子浸在清流中望高峰而兴叹,身子不能到的地方,而心却越想它。我想象着,李太白在何处遇到“食枣大如瓜”的安期生?《崂山道士》的故事也顿然来到心头;上清宫里那两株耐冬、牡丹早已失踪了,但美丽的花神绛雪、香玉的倩影仍然在我眼前映现。……晌午,在青山绿水的怀抱中,在山灵的感召下,枕石而卧,但我并没有作一个好梦。归途上,歌声阵阵,好似胜利凯旋。而我呢?却有着深入宝山、空手而回的惆怅。

……

夏季的青岛,一刻千金,转眼秋风起,吹落了树叶,吹走了游人。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带着海滨热沙子给烫上的一身“青岛颜色”,带着增加的体重,向青岛珍重地道一声:“再见!”



臧克家重来青岛,还去访问过母校,在诗中写到:

五十年前读书处,今日重来。

寻寻觅觅,几座新起楼台,

旧貌新颜,光华照眼,

欢欣怎能禁情怀!



以后,臧克家又曾3次回青岛,住在海滨公寓等地。每次到青岛,臧克家都留下了诗篇,如《大海的使者》一诗写着:

清风,大海的使者——

从海面上吹来,

从高楼的红瓦棱上吹来,

从海涛似的绿树间吹来。

你替旅人拂去一身尘土,

从他们心里把闷热拨开。

青岛啊,

对于远道而来的游客,

你就是一个绿色的海。

在《青岛的颜色》中臧克家写道:

我要用自己的皮肤,

把青岛夏天的颜色带回去。

我叫海涛给冲上去,

我叫太阳给晒上去,

我叫沙滩给烫上去。



二、康有为与青岛

康有为多次登临崂山,留下了许多吟咏海上名山的美丽诗篇。1922年底,中国政府收回青岛,次年,康有为再次来青岛并游览崂山,写诗赞美巨峰:

直上崂山巅,夹道万卉繁;

奇石起攫搏,满山洪涛翻。

这首诗题为《太清宫》的小诗构思奇特,意境爽朗,奇石繁花,交相生辉,歌颂了多娇的江山。

他作诗《重游青岛示佳重孙》:

海气苍苍岛屿回,山巅楼阁抗崔嵬。茂林峻岭百驰道,又入仙山画里来。

今天,位于汇泉湾畔、小鱼山下的康有为故居已经成为“文化青岛”的一个重要象征,俨如近现代文化的一个路标,历经风雨而演成青岛历史文化名城的一处人文殿堂。1984年12月24日,青岛市人民政府把这座名楼正式命名为“康有为故居”,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故居经整修后局部开放,开始接待游客。


三、王统照与青岛

王统照的散文《青岛素描》(收入《青纱帐》)是对青岛全面的描绘。在《轿夫的话—崂山道中》,王统照这样写着:

先生!……你看这荒山薄岭,瓢大的地,碗大的田。

在山凹和山沟里才有人烟。

这就是扛桥,砍柴,靠山吃山,

那里来你们吃絮了白米、面?

先生!……这地瓜干儿味道真不恶,

包管你一口都不能嚼!

去年咯,一秋大雨中翻了沙窝,

连这点东西充饥也捞不着……



四、老舍与青岛

《诗三律》

今夏居青岛,得会友论文,乐胜海浴。秋末,送别诸贤,怅然者久之!久不为诗,匆匆成三律,贵纪实耳,工拙非所计。新诗难做,未敢轻试,剑三、克家、亚平、孟超诸诗家,幸勿指开倒车也。

远近渔帆无限情,与君携手踏沙行。

于今君去余秋暑,昨夜香残梦故城。

漠漠云波移往事,斑斑蛤壳照新晴。

何年再举兰陵酒,共听潮声兼话声。


晚风吹雾湿胶州,群岛微芒孤客愁。

一夏繁华成海市,几重消息隔渔舟。

不关荣辱诗心苦,每忆清高文骨遒。

灯影摇摇潮上急,归来无计遣三秋。


故人南北东西去,独领江山一片哀。

从此桃园萦客梦,共谁桑海赏天才。

二更明月潮先后,万事浮云雁往回。

莫把卖文钱浪掷,青州瓜熟待君来。


五、吴伯箫与青岛

1931年初冬,大学毕业后的吴伯箫从北平来到了青岛。他写道:

那年初冬凉夜,乘胶济车婉蜒东来,于万家灯火中孤单单到青岛,浴着清清冷冷风,打着寒噤,沿了老长老长的石栏杆步履彳亍,望着远远时明时灭的红绿灯,听左边澎湃的大水声音,默默中模糊影响,我意识到了海,旅店里一宵异乡梦,乱纷纷真到黎明;晨起寂寞与离愁,正自搅得心酸,无意绪,忽然于窗启处展开了一眼望不断的水光接天,胸际顿觉豁然了。我第一次看见了海。

吴伯箫来青岛不久,在国立青岛大学找了一份工作,任校长室职员,薪金微薄。他深深地爱上了青岛,爱青岛的形、色、神、韵。他笔下的许多传世之作,就是写青岛的。其中散文《岛上的季节》,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岛城的四季:

春天,“那苍然的山松透过一层新翠就很够使人高兴得嚷起来呢。接着那野火烧不尽的漫坡荒草重新披起一袭绿衣,一眼望去就几乎看不到赭黄的土色了……”

夏天,“海上的落日最美:碧涛映着红霞,银浪掩着金沙,云霓的颜色也是瞬息万变的。加以海鸥飞回,翠羽翩翩,远远的帆影参差,舟楫往来,那晚景真值得使人留恋往返……”;

秋天,“单看重九后那遍野的红叶就抵得过阳春天那满山的花草不是?那不只是美丽,简直是灿烂……”;

冬日,“夜深人静,领略礼拜堂的钟声……圣诞节过后,匆匆就是年了……”。

在青岛时,他写过一篇《海》,其中写道:……海风最硬,海雾最浓,海天最远。海的情调最令人憧憬迷恋。海波是旖旎多姿的。海潮是势头汹涌的。海的呼声是悲壮哀婉,訇然悠久的。啊,海!谁能一口气说完它的瑰伟与奇丽呢?


六、萧军与青岛

1978年,香港再一次重印时,萧军写了一首诗:

四四年前碧海滨,勉从一笔写丹心。

三千里外家何在?亿万黎庶国待存。

诗中“四四年前碧海滨”即指1934年再青岛。

《八月的乡村》是萧军第一次来青岛最大的纪念。1936年6月,萧军留连青岛的环境,于8月又只身第二次来到了青岛。他回忆说:“再青岛我大约住了两个月,由于没有什么外来的干扰,感情、思想上也没什么波动,因此写作进行的还很顺利。除开写完了《第三代》第一部的后半部分,把第二部基本初稿也写完了(约十几万字),还写了《邻居》、《水灵山岛》两篇散文,他们全是取材于青岛的”。

解放后,1951年夏天,萧军带着儿子萧鸣第三次来到青岛,主要是看望他的老朋友方未艾,方未艾当时在山东大学任教。1986年夏,萧军第四次来到青岛。萧军对记者们说:“青岛成了咱自己的青岛。青岛正在走向她的黄金时代!”他说想创作《青岛三部曲》的小说,没有实现,却写了《青岛怀踪录》的诗,以纪念那段刻骨铭心的回忆。序及二诗如下:

我于青岛曾有过三度去住因缘……已经诗45年过去了。这中间尽管我东漂西泊,也还并未忘记这个我曾经几次居留过的美丽的山岛,它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和深深的感情。

……我望着《海鸥》月刊封面上那碧波汹涌、白浪排空的大海和那飞翔的一双鸥脲,忽然一层泪水竟浮上了我的眼睛!

啊!那海!


《文化名人与青岛》(节选)


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琴岛搜http://www.qindaosou.com

Tags:青岛,记忆,邂逅青岛,人与,故事,文化名,化名,人与,青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