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青岛

1859年,郭嵩焘即墨行

2018-12-10 18:00青岛

简介1859年,孟冬之际,时任翰林院编修的郭嵩焘,奉咸丰帝之命,前往各海口查办税务。农历十月二十八日,抵达即墨金家口,眼前港口货运“填塞街道”,被他称之为“沿海遍历,初见此景”;二十九日,到达即墨县城,住宿劳山书院,中庭长幅绝句,亦被记录在册...

1859年,孟冬之际,时任翰林院编修的郭嵩焘,奉咸丰帝之命,前往各海口查办税务。农历十月二十八日,抵达即墨金家口,眼前港口货运“填塞街道”,被他称之为“沿海遍历,初见此景”;二十九日,到达即墨县城,住宿劳山书院,中庭长幅绝句,亦被记录在册……十九世纪中期,即墨海上商贸繁荣景象,在《郭嵩焘日记》里依稀可循。

嘉道中衰以来,清廷财政吃紧,至咸丰时已是捉襟见肘,鉴于此,咸丰帝决定派郭嵩焘前往山东查办海口税务,为清廷开辟利源。1859年9月,郭嵩焘离京赴鲁,沿途明察暗访,对所经之地民生、物产贸易、地理环境,进行了详细记载,并将沿途所见、所思、所闻保存在日记中。

1859年(咸丰九年),农历十月孟冬之际,郭嵩焘自山东北部沿海经滨州、蓬莱、福山、威海等地折而西南,经文登、乳山、海阳、莱阳,于二十八日到达即墨县境金家口(今金口镇)。

  • 沿海遍历初见此景

    “赴岗上,见小车运载豆饼、花生上船,以数百辆计,填塞街道。”、“驳船数十百号,鳞次布列。”《郭嵩焘日记》对当时金家口海上贸易的繁荣景象进行了描述,并冠以“沿海遍历,初见此景”,这样的评价也确实名副其实。

    1796年(嘉庆元年)所立的金口天后宫《庙田碑记》载:“凡平、掖、栖、招之土产,江、浙、闽、广之舶品,胥以此为集。”“即邑金家口为商船停泊之区,于乾隆三十三年南北客商捐资建造天后圣母行宫,乃募我师广聚住持庙事。复念养赡无资,又买地六十二亩有零,分列四乡......”清朝中叶,金家口最繁华时,金口港出现了通四海、达三江的繁荣景象,在这里南客北旅商贾云集。

    “金家口以三四五为旺月,六七两月为闲月,八九较佳,十月乃极旺,视诸口又稍异也。”入冬后,棉花市场需求量变大,南方棉花正好补充了山东半岛地区的保暖之需;本地秋收后,大豆等农作物,源源不断向南方供应,货贸两地形成互补,使得金家口成了即墨“开一线生机”的重要窗口。

  • 查办税务广辟利源

    《郭嵩焘日记》记载:“检税簿泽上税者五家:一孙恒来、一赵振德、一房德春、一赵丰盛、一房永吉,盖无官帖而私充行户者也。”

    官帖即清代户部发给商人的营业许可证,行户即称加入商行的商户,这五家商户都是无证经营,而此时的清廷钱从哪里来都是问题,哪里还管是否经许,对于这种情况,郭嵩焘也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李令一并缴出,亦足嘉也。”

    金口货物大宗进口,以棉花为大宗,纸、布次之,大米亦间见;出口则豆饼、豆油二者。

    此次在取税明细上,郭嵩焘亦有详细记载:“棉花包税五分四厘。纸件九厘零。布件一钱零八厘。大米石九分一厘零。豆饼块一厘零,约钱二文。豆油篓三分九厘。”对于此次奔着为清廷开辟财源的郭嵩焘来说,这样的税收数额,只能是“税甚轻微”。

  • 良港弊端驳船潮运

    饭后,郭嵩焘登上东山龙王庙北瞰丁字湾全貌。金家口位于丁字湾西岸,两岸夹峙,金家口与莱阳诸海口同一海汊,地势稍折而东向,香岛、青岛、白马岛横蔽其南。对于古时以“沙船”为主的北方海上贸易,曲折延伸至河口的金家口,不失为一处极佳的避风良港。

    但对于日后阻碍金家口发展的泥沙淤积问题,郭嵩焘似乎也看出些许端倪。“海势束如小溪,径东又为莱阳之蠡岛所蔽,不见大洋。大船亦不能入内汊……市东一片沙滩,又横出一小港,驳船乘潮运货。”此时的金口港,运送货物的船只,只能依靠潮汐进入码头,这也为金口港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 住宿书院品厅中诗

    郭嵩焘此行“不住公馆,不受饮食”,二十九日,来到即墨县城,便住宿在劳山书院,期间,王心斋太守来见,得知中丞二十五日出省,于是郭嵩焘用书信约他到胶州见面,这也从一方面看出,郭嵩焘此次查办的严谨。开交绅士三人,“一黄念昀,劳山书院山长,年六十余。一江恭先,前直隶知县。一江方衔,国子监助教。”

    住宿劳山书院期间,中厅顾凡长幅吸引了这位查税大员目光,在阅读之后,他将这首绝句收录在其日记当中。“片帆风细酒初消,回首阳山路未遥,此去与君吟眺处,夕阳孤棹虎山桥。”

    离开即墨之后,郭嵩焘又查访了胶州、诸城等地。

    据有关记载,经过此次山东诸海口实地考察,郭嵩焘针对时弊,立即采取种种有力措施整顿税务,堵塞漏洞,并设局抽厘,这次税务整顿仍然大有成效,增加了政府税收。十二月底,郭嵩焘以未与会办李湘同办、未与山东巡抚文煜面商便派绅士设局抽厘以致民变为由,遭到弹劾。1860年(咸丰十年)元月,郭嵩焘被迫离开山东返京,悲叹“虚费两月搜讨之功”,“忍苦耐劳,尽成一梦”。回到北京后,郭嵩焘受到“降二级调用”的处分,虽仍回南书房,但实际已是闲人,被冷落一旁。

    Tags:1859年,郭嵩焘,即墨,1859年,孟冬,之际,时任,翰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