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家装资讯

曾经有个城市叫胶南(二)

2019-11-11 02:40家装资讯

简介" (二)胶南的几个传说 传说这个论题从一篇文章谈起。 2.1 双凤山郊游记 恰逢周末,岳父约了小女去双凤山郊游。临行,问我:是否去过双凤山呢?汗颜!诚然,忙碌使自己连咫尺的双凤山都没有去过。于是,一起结伴前去。 开车出城,沿海西路一直向北,走秦家庄...

"

(二)胶南的几个传说


传说这个论题从一篇文章谈起。


2.1 双凤山郊游记


  恰逢周末,岳父约了小女去双凤山郊游。临行,问我:是否去过双凤山呢?汗颜!诚然,忙碌使自己连咫尺的双凤山都没有去过。于是,一起结伴前去。
  开车出城,沿海西路一直向北,走秦家庄,过瓦屋,奔大小邓陶方向。五分钟的车程,就到了邓陶人工湖。早就耳闻邓陶人工湖大且美,亲见,有过之而无不及!随已隆冬,湖面全部结冰。湖边枯黄的芦苇,正随风摇曳。车的声响,偶惊起几只野鸭,腾飞起,鸣叫着,又飞快没入湖的另一侧芦苇丛中。远望,人工湖像明镜一般,长长的拦湖坝,如正在梳妆的秀女,伸出她那娇嫩的手臂,把秀美的湖面揽在怀里。。。。。。
  顺蜿蜒山路西行,不一会,就到一处翠竹密林掩映下的小村,村不大,只有百十户人家,即双凤山村。村后就是传说的双凤山。停好车,偶遇一热心姜姓村民,在他的讲解下,对双凤山以及关于她的传说,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道教一位名叫姜载的仙人,云游天下,正腾云驾雾间,路过此地,忽被秀美的双凤山所吸引!驻足仔细欣赏此间的美景,陶醉多日,以致留恋往返!遂在此建观立身,终日里抚琴品茗,讲经修行,降妖除魔,普度众生,好不逍遥自在!遗憾此观毁于文革时期,但山中今日还保存有以前的多处景点、遗迹!
  在热心村民的指引下,我们沿以前仙人的足迹顺南坡上山。果然看见了那口仙人吃水的古井,历经岁月的沧桑,磨的光滑的井台,古朴的井栏,绿绿的爬山虎,井后苍翠的古老松树,梧桐。。。。。。都依稀见证仙人的影子!
  山间忽现小块菜地,相传是仙人种菜的场所。
  绕过菜地,顺蜿蜒崎岖的狭窄山路前行,不一会,就来到了半山腰。在小女的惊呼声中,猛抬头,山腰惊现一处绝迹!只见半山腰险要处探出十几块巨大的岩石,层层参差而又略显规则的叠在了一起,仿佛是被人有意摞在一起一样,令人感到惊奇不已!那情形,即使有风吹来,也会摇摇欲坠! 岩石的缝隙里,生出的几株松树,饱受日月精华,风吹雨打,经受岁月的洗礼,遒劲的根深入盘结到了岩石里,显然已是十分古老了!
  听随行的村民聊起了“摞石”的传说:说神仙姜道士,每日里留恋在双凤山,带领他的徒弟小道士们,炼丹听道,讲经修行,好不逍遥快活!某日,忽有蓬莱仙友相邀,邀其前去赴会。临行叮嘱徒弟们,在家好生看守道观,不许惹是生非!遂驾鹤而去。相安无事,小徒弟很听话,眼看一天就要过去了。但太无聊了,小道士孩童般的天性就显现了出来,他照搬以前师傅教授的本领,念动咒语,招来了南海的“蛤蟆精”!小道童,道行浅,镇不住“蛤蟆精”,眼看就要被吃了。就在这危急关头,姜道士从天而降,救下了小徒弟!原来,仙人在蓬莱仙山下棋,忽觉心血来潮,掐指一算,知道徒弟在家惹了祸端。于是,念个神仙诀,一步赶回!俗话说,请神容易送神难,“蛤蟆精”既然来了,不差遣他一下,他是不走的,仙人打量四周,发现山脚的几块巨石碍路,就说:“去把山脚的那几块大石头给我摞到半山腰去吧”……于是,就有了“摞石”这个神奇的景点,还有山脚下平地里,那状如蛤蟆的巨石—蛤蟆石,活灵活现的,一如一只只憨憨的大蛤蟆!
  顺山顶往下走。攀附古老的松树,脚踩松针,偶尔拣起散落在地上的几个松球,不一会就会拣满一个方便袋。下山的路两旁,好多叫不上名的野草、树木、果树。乡间常见的酸枣树,一层层的,枝头还挂有许许多多的黑红的酸枣,由于没有人采摘,都已风化干瘪。还有层层的迎春、蒺藜(我们乡下叫“臭脐”音同齐qi)。。。。。。
  来到山下。顺溪流的流淌方向走一走,看那一汪山泉,泉边潺潺的溪流,溪边翠绿的竹林,清脆的鸟鸣,高山流水间,仿佛仙人的琴音响起,如置身于方外化境而忘我……人也?神也?
  

2.2双凤山传说考


  因为文中这个传说,我专门用了考正并写了一篇双凤山传说考(半白半文版)
  除了以上文中这个故事外还有以下版本
  

2.2.1姜儎说


  姜儎生于当时当地的“双凤山”,双凤山当时只是一个两个山头的土山,其五岁时,其村有人亡,挖穴于莹上,出一石盒,工匠莫能打开,上有字,“姜儎在,石盒开”,遂请之,乃开。内有正邪两部天书。姜取正天书,东南庄王姓取邪天书。姜年幼伊始好读书,喜助人。一日,有双凤自西方飞来,入土山。始称双凤山。
  姜儎说必须要盖寺庙,方能封其飞,留其泽。乃号召于此山,建道观九间。
  姜儎何朝何代人呢? 我遍查《胶南县志》,《胶州县志》,皆未能发现内有记载,民间所传为明末清初人士。据记载,明末姜姓由今胶州市双音堂子迁此立村,因处双凤山南坡故名。据民国版《增修胶志?疆域》载,清宣统年间称双凤山,民国时称双凤庄。双凤山南坡原有道观一处,地产多为庙产,姜姓租地耕种,后毁于“文革”时期。据我对双风山四位70岁以上的老人访谈,其村确实来自胶州,其庙产1947年解放后土改分完,1958大炼钢铁将其门上铁钉,西南大钟破之,文革开始将庙拆除,用于村改。姜儎确在其人,其葬于祖坟,今位于东南庄与又凤山之间的同三公路处。姜儎距今300年左右。此版本较接近事实,注意不是史实。
  双凤山历史上有庙会,盛况空前,每年农历四月初八立会,称双凤山庙会,吸引三省(山东、河南、河北)十八县商贾来此经商。庙会多以农副产品交易为主,另有杂技、曲艺、茂腔戏等民间艺人搭台演出,规模较大,名声远播,在此占场立会须提前半月租住农户家中。
  此庙会历时三天,买卖双方皆得宜。而妙就在于其后几天必然有场雨来洗山,洗去尘埃,洗净人性,给当地农家以滋润,以宜春播。
  

2.2.2 双凤仙姑说


  传说双凤山村庄北面的两座山,形状像凤凰的两支翅膀,所以叫双凤山。据说,这两座山的名字原来叫双山,有一个叫双凤的仙姑住在这里修炼。有一年,双山北面河里的一个蛤蟆精作怪,突然发水淹了附近村庄的田地,冲毁了村民辛辛苦苦种下的庄稼。双凤仙姑斩精怪于此,蛤蟆精怪变为乱石掉落共有四块,分别于庄西二处庄南,庄东南各一处。
  传说二,姜儎在此修道二百余年,终有所成,其道法高超,医术高明。一日他去王台一村给人看病,其村放牛娃曾跟他学过一些咒法,学着施法把现在天泽园处的一只“蛤蟆精”给叫来,但又不懂其它咒法,所以不知所措,姜儎处诊时,感觉心中一动,知晓童子闯祸,用叠地之术急忙赶回。“蛤蟆精”问姜氏,所传何为,无事唤来恐是戏我。姜氏心中一动,遂令其将山顶几面石头叠于一处。
  

2.2.3姜道士说


  此处所言的姜常在并非指的是姜儎,而是指姜道士,解放前人氏,姓名姜福某,与黄山镇丙村张殿某为姨家表兄弟,年幼时两人登树采喜鹊窝,得天书两本,分之。姜氏持法术与天而争,传天降大雨,其将碾石四块立于场之四角,照常扬谷打场。幼时因家贫在寺中帮工嫌中午饭不好,叠手帕,用咒法变为兔子,众人逮之,毁豆于田。亦有蛤蟆叠石之说。其到海边见有帆船在海,遂咒法令其不动,南方船上有异人,亦能此术,比之。姜氏抽席一寸,船上少板一页,船遂沉。南方异人归家后,用葫芦比人头,锯之。姜氏将锅倒扣于身,闻锯锅之声,锅破人留。南方异人,以钉钉之,姜氏让其母采艾草49把,自己坐于锅中,叮其母无论怎么哀叫也必须烧完。其母烧到46把时心中不忍遂停,姜氏得怪病头痛欲裂症。其在家中排行老三,始终未娶。其人脾气嚣张,持懂法术而得罪村人众多,1947年该村解放,清算地主,各村摊派任务,双凤山武装队长(今天的民兵连长),送乡集合点宋家庄砸狗头,杖断三根仍不死,检查发现怀中有玉碎裂,遂活埋。
  

2.2.4双凤山的真实情况


  双凤山村2011年集体搬迁2013年5月土地被金海滨置业拍得,至今仍未开发。只有零星几户还在,留下的多是破房旧墙枯枝杂草。到处是旧衣破鞋碎瓦乱石,比日本鬼子三光政策消灭后还可怜,比福岛核泄露后还恐怖。仙人看好这个地方是不可能的,凡人也不敢在这住啊。笔者所言神仙喝水的那个井我转了三圈终于在路边找到,用水泥砖垒的,还破了一个角。仙人种菜的地我是真没找到啊,遍山的野草和人类征服自然后而留下的破酒瓶,废矿泉水瓶。
  一共也没有几棵松树,也没见到传说中的摞石,看景不如听景,想来传说中的事是才会是美的。专门花了二个小时在山下找那些蛤蟆石,也没看着有个象的。
  我想想了,还是快出来澄清下吧,要不然看了这美文的朋友都去了,回来还不把我骂死,大家千万不要去了,那些不好的图片我也别发了,别影响了我们的审美,看坏了我们的眼睛。

2.4大珠山的传说


  大珠山在黄岛区大珠山镇境内,灵山湾与古镇口湾之间,三面环海,地势雄奇。看上去很高,但它的海拔比725米高的小珠山还低。所以当地人说“大珠山不大,小珠山不小。”
  大小珠山南北雄峙,古有“双珠嵌云”之说。大小珠山到底是怎么来的?有这样三种说法:
  一说,跟仙人朱仲有关。据唐封演的《封氏闻见记》载,黄岛区的大珠山、小珠山是因为汉代有仙人朱仲居于此处而得名,先名“大朱山”,后演化为“大珠山”。
  二说,跟仙女有关。传说西天瑶池的一位仙女外出游玩,不小心把自己戴的手链弄断了,珠子散落到了人间,其中的两颗落到了胶州湾畔的黄海岸边 ,变成了大小两座珠山。正所谓:“仙女倦游何处去,双珠抛在水云边。”
  三说,是二郎神杨戬抖落了鞋里的玉石,玉石落到地上衍生出了大珠山和小珠山。
  这三种传说,你愿意相信哪一种呢?答案都无所谓,因为大小珠山的美已持续了两千多年,古《胶州志》说它是“州中第一胜地”。据《胶南县志》记载,约在春秋时期,大珠山地区就有了神话和传说故事存在的影子,至今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到过大珠山的人会发现,这里不仅山美,连山下的村庄名字都特别有意思,石板河、青石坎、黄石坎、龙门顶、台子沟、前峰山子、后峰山子、凤凰村……据说,因为村名,第一批移民到这里的人曾经还起过争执,都想注册商标“珠山”,后来众族长几天几夜商讨后决定,谁都不能叫“珠山”,就以各村庄的地形、地理位置和环境命名。还有一些村庄是依据人口多少、劳力强弱、占地多寡或按定居先后的姓氏而定名的,如胡家大庄、胡家小庄等。了解了大珠山的名字来源,接下来我们就要进山了,这里景点很多、传说更多。大珠山最高峰是东西的帽子峰第二峰是最南面的山南峰。

关注以后,查看更多连载!

"

Tags:曾经,有个,城市,胶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