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家装资讯

原研哉在青岛谈设计:“再设计”一个“家”

2020-01-08 20:03家装资讯

简介" 原研哉(史鉴 摄) 原研哉联手中国企业和建筑师、设计师在鸟巢打造了“HOUSE VISION—探索家未来生活大展”。图为原研哉团队和少海汇合力打造的作品“最小-最大的家”。 离讲座开始还有半小时,现场排的队,从海尔家电博物馆负一层的会场门口沿着楼梯拐到一楼...

"原研哉在青岛谈设计:“再设计”一个“家”

原研哉(史鉴 摄)

原研哉在青岛谈设计:“再设计”一个“家”原研哉在青岛谈设计:“再设计”一个“家”

原研哉联手中国企业和建筑师、设计师在鸟巢打造了“HOUSE VISION—探索家未来生活大展”。图为原研哉团队和少海汇合力打造的作品“最小-最大的家”。

离讲座开始还有半小时,现场排的队,从海尔家电博物馆负一层的会场门口沿着楼梯拐到一楼大厅,又在大厅里绕了三个弯。还有更多的人陆续走向签到台。

他们,是为了原研哉而来。设计大师,“无印良品”之父,都是原研哉为人熟知的标签。

一头银发,一副眼镜,一袭黑衣,原研哉当天的装扮延续了他一贯的经典形象,一如他的设计风格,简约、自然,充满无限禅意。

在MUJI INFILL无印良品家装中国首店落户青岛之际,与无印良品联手打造家装项目的少海汇邀请原研哉来到青岛,带来了这场关于设计哲学的头脑风暴。

260个座位的会场,400余名观众报名。有不少是学习设计的学生或从事专业工作的设计师,后进场的观众只能在过道和讲台两侧席地而坐,“有幸”坐在讲台的粉丝显得格外兴奋,因为这里离他们的“偶像”更近。

尽管当天身体有些不适,但在近两个小时的讲座里,61岁的原研哉语速飞快,情绪高昂。他从“空”的设计思想讲到无印良品的理念,从“再设计”讲到他对家的理解,还分享了他与少海汇历时三年亲力打造的“MUJI INFILL”无印良品家装项目的诞生过程。

作为当代最具代表性的极简主义设计师,就算是面对设计的细枝末节,原研哉也会认真到极致,有时甚至显得有些保守,但在面向未来的居住探索方面,他却秉持着完全开放的姿态。在他看来,以家为媒介,全方位地考虑如何展开幸福生活,其实也是在对未来进行深度的思考和探索。

“空”是无限的可能

一提到原研哉,无印良品和“空”的美学是躲不开的话题。

“空即是有。空实际上蕴含着丰富的想象,看不见的才是全部。”

原研哉把“空”看作东方美学的精髓。在他看来,虽然无印良品表现得很简约,但简约不代表简单。

日本的“空”和西方的“极简主义“究竟有什么区别?作品是最直接的表达。原研哉展示了两把看上去都符合简约设计风格的刀,一把是德国的刀,一眼望去很简单,唯独刀把上对拇指的位置进行了设计。另一把是日本的刀,刀把没有任何处理,如何使用完全依赖于使用者的技术。

相比西方“极简”刨除复杂设计后保留的功能性,日本的“空”更强调无限的可能性。在无印良品,原研哉把“空”的设计哲学发挥到了极致。

对于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时期的无印良品来说,“反奢华”“反低廉”是它的初衷。2002年至今,在原研哉执掌下,就算是无印良品的海报,也都试图不依托文字,只进行意象的表达,以“空”为基点,去延展丰富的可能性。

从诞生之初只有40种物品,到如今的7500多种各色产品,原研哉一直在探索无印良品更多的可能性。

如何在一个空间里更好地整合这些可能性?“家”的设计,成为了原研哉近年来最大的关注点。于是,便有了无印良品在青岛首发的MUJI INFILL无印良品家装样板间。MUJI INFILL一如既往地延续了无印良品“空”的感觉。“这个空间看上去似乎有些空荡、冷清,但是当人住进去,就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舒适生活。”原研哉指着样板间的实景图说。

“家”是对未来的思考和探索

从雏形到正式诞生推向市场,MUJI INFILL历经了三年的时间。互联网加速了产品迭代周期,在别人以天计数推出新产品的时候,原研哉带领着团队以追求极致的慢节奏打磨着这款美好生活的解决方案。

在这期间,原研哉主持了以未来家为主题的HOUSE VISION设计展、无印良品酒店等项目,都是为了探索和验证,无印良品可以为用户带来什么样的“家”。

原研哉所理解的“家”,不是简单的住居空间,不是单纯的住宅产业化的商品。它既是各个产业的交叉点,又是文化生活的基础。

能源、科技、空间、社交、养老……中国社会的发展速度让这些领域的需求显得更加迫切,同时也就包含了更大的可能性。为了探寻家与这些元素耦合带来的可能性,去年,原研哉联手中国企业和建筑师、设计师在鸟巢打造了“HOUSE VISION—探索家未来生活大展”。

尽管这10组“谁都没有见过的建筑形式”并不都出自原研哉之手,但作为策展人,从这些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中也可以一窥原研哉对“家”的理解。

海尔与张永和联手打造的小小院子,保留了一个中空的小花园,四周是用玻璃分割可移动的空间,整个空间没有家电的身影,在使用时,家具的表面又可以变成家电的操作面板。在原研哉看来,这是科技与自然相交融的家,科技就是要与家居空间融为一体。

远景与杨明洁的“绿舍”利用在屋顶上的太阳能板产生的生活之外的剩余能源,将空气通过冷凝装置转化为液体水,来种植蔬菜。原研哉认同,能源是未来家庭空间设计里必须囊括的元素。

展览还包括未来火星上的家等天马行空的作品。然而将概念和实用性完美融合的,是原研哉亲自操刀的“最小-最大的家”。这个空间由原研哉的日本设计中心原设计研究所和少海汇的有住合力打造,内里的布局展示了一个都市人应有的家的一切样子——一个一居室敞开空间里,通顶的收纳柜体、组合多变的家具和无界限的空间——让“最小”的空间有“最大”的利用率。

“展览主要是想引起大家的意识觉醒,把中国人习惯的、集合型的住宅模式完全打开、打破,以一种全新的形式邀请你进来,看看我们的居住还有什么别的可能。”原研哉如是说。这个空间也成为了后来MUJI INFILL的雏形。

在“最小-最大的家”开展前夜,原研哉亲手摆放了书架上陈设——他说,这里要像是他自己的书房那样;在MUJI INFILL,构成整个空间的石材、木料以及把手、插销等每一个家居配件都由原研哉亲自挑选确认。

对空间利用的极致追求,是为了更多的可能性;细节上的极致追求,则让经过原研哉之手的设计拥有了不一样的功能价值和美学价值。

“关注事物本质”的“再设计”

原研哉对设计的极致追求让他在中国有很多簇拥。在当天与粉丝交流环节中,尽管粉丝们提到的“留白”、“再设计”等概念都是原研哉创立且熟知的,但面对每一个问题,他都有所停顿,认真而谨慎,留出了充足的思考时间。

有粉丝提到了20年前,原研哉主持那场知名的“RE-DESIGN”展以及他的“再设计”理念。站在今天回顾这场20年前的设计风暴,原研哉似乎多了些“自省”。

当时,他邀请了很多有影响力的设计师,把日常生活中很多习以为常的物象进行了再设计,比如卫生纸卷、火柴、成人尿不湿。“从即时效果来看,这些设计大师给出了许多非常有意思的答案。”

如今,引发原研哉的深刻反思的是,20年里,这些设计都没有产品化。“比如,纪梵希把厕纸中筒的形状从圆形改为了方形,本意是利用方形转动时的卡顿来节省用纸,同时,方形堆放不浪费空间。”然而,当原研哉找到制造商来论证这个设计的产业化时,却发现,方形的卷纸在生产过程容易断掉,会造成更大的浪费。

尖端设计师的再设计为何无法超越看似平庸的日常用品?原研哉分析,这些东西都是经过了长时间使用的成熟设计,而设计大师设计无论如何精妙,都是短时间的创意。“这其实意味着,所有一切我们习惯的日常都是设计。尽管创造者们有很丰富的想象力,但是对于既存的事物中蕴含着多少人类的智慧,我们却从未有所认知。”他说。

“从太古时代,人们的居住形式一直都没有改变过,比如我们居住的房子都有墙、有顶棚。对人类长期积累的成果,包括我们住的家,进行再设计,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如何应对这种挑战,原研哉提到“RE-DESIGN”不仅是重新设计,而是挖掘隐藏在日常生活中的智慧,并唤醒这种智慧的优秀之处。“这就要求设计师重新审视日常事物,以陌生化的方式再度表达,赋予新的功能。”

在《探索家:家的未来》这本书里,原研哉重新审视了我们的家——虽然我们和家人同住一个屋檐下,但倏忽间可以意识到,其实每个人都在朝着不同的方向生活。“对于彻底被分割成个体的社会或人群,如何在另一个维度的关系中重新联结起来,寻找一种全新的充实和幸福?这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一大课题。”

于是,原研哉试图通过日常家具的设计,来改变这种家人之间的割裂感,为家庭成员创造充分交流的空间。MUJI INFILL的空间里,他设计的名为“四方家具”的沙发和床,在左右和背侧分别增加了高矮不一的功能性桌面,让一家老小的生活可以围绕这一个家具的各个方向展开。

无印良品设计师深泽直人曾说:“原研哉的过人之处,是在于他精准的洞察力。他往往能透彻地消化身边环境带来的信息,再将这些无形的信息转化成为大众所能明白的、看得见的图像,这不是一般设计师所拥有的能力。”

用一句话概括自己的设计,原研哉的总结简洁得一如他的设计,那就是“关注事物的本质”。(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 记者 杨光)

"

Tags:原研,青岛,设计,再设计,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