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楼市动态

「读文」即墨采风——酒香海阔即墨城

2018-11-16 16:20楼市动态

简介2018-11-16 来源:半岛+ 高瘦人 自小就知道青岛的身边有个即墨城,即墨城不光产即墨老酒,还盛产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供平民百姓裹腹的地瓜。我小时候,家庭生活困难,每到冬天,国营粮店便供应大批大批的地瓜,我们家一买就是几麻袋。即墨地瓜很出名,曾上榜农...

2018-11-16

来源:半岛+




高瘦人

自小就知道青岛的身边有个即墨城,即墨城不光产即墨老酒,还盛产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供平民百姓裹腹的地瓜。我小时候,家庭生活困难,每到冬天,国营粮店便供应大批大批的地瓜,我们家一买就是几麻袋。即墨地瓜很出名,曾上榜农业部2018年首批地标农产品名单。当下,衣食无忧的人们讲究养生,所以,即墨地瓜又成了抢手货。

稍大,又知道不光青岛有海,即墨也有海,青岛有什么鱼虾,即墨就有什么鱼虾。改革开放后,我对即墨的了解更上了一个台阶:在古代,即墨可是个大地方,青岛古称胶澳,归即墨县仁化乡文峰社区管辖。1897年德国占领胶澳,青岛才“独离”出来。

有一个困扰了人们许多年的学术问题至今没有解决,那就是“墨”字念“mo”,青岛地区自古以来为什么念“mi”呢?后来进了新闻单位负责编辑地方历史版,接触了许多文史学者,有一条“一家之言”至今印象深刻:“即”,是靠近的意思,“墨”,指墨水河,“邑”,是城郭。也就是说,即墨这个地方,是靠近墨水河的县城。原名应该叫“即墨邑”。按照青岛及周边地区方言的发音特征,“即墨邑、即墨邑”,说得快了,“墨邑”二字就变成“mi”。

离即墨这么近,但我从小到大,却从没专门去即墨进行深入了解,总觉得诗意在远方。这次,《半岛都市报》和青岛市作家协会组织部分作家去即墨采风,我才像一尾鱼,跃入水中,真正体会到了畅游的舒适。

第一站是即墨妙府老酒,即墨现在最著名的老酒厂有两家,两家酿酒的技术传承人,竟是同一个人——于秦峰,北方黄酒古法酿造技术的传承人、中国酿酒大师。我们来到了即墨妙府老酒的大本营,见到了这位个子矮矮,说话底气十足,每一句都像呐喊的酿酒大师。他对延续了四千年的即墨老酒,情有独钟到了偏执的地步,让我们这些酿酒外行不知所措。转念又一想,做事业,可能离不开偏执,处处分心,成就不了翘楚的地位。

即墨东部靠海,雄崖所村就在海边。早就听说雄崖所了,这是明朝时期沿海防守军事结构“卫所制”的名称。即墨有鳌山卫和雄崖所,胶南有灵山卫,青岛有浮山所。这些卫所都是军事据点,卫是所的上级单位(雄崖所例外,直归“省军区”领导)。驻防军人可以带家属在此安家。战时冲锋陷阵,闲时耕地种菜。几百年过去了,当年卫所军人的后代,已经成为地地道道的农民。雄崖所的城门现在还有,村里一些老屋现在还在。我走在村街上,看着一张张男女老少的脸,试图寻找到他们老祖宗全副武装神情坚毅的痕迹,可是没有。那些村民脸上全是农民特有的淳朴和怡然。

在雄崖村博物馆里,我看到一段关于即墨酿酒的介绍,原来在几千年前,当地人就有酿制黍米酒的习俗,每逢年节或战争胜利,村村寨寨都用黍米土法酿酒。闻名于史的战国齐将田单发明了火牛阵,大胜燕军后官兵痛饮的,可能就是黍米酒。那种黍米酒,随着科技的发展,后来就被集大成了现在的即墨老酒了。

在即墨东,看到一座跨海大桥,桥这边是即墨,桥那边就是海阳,目测距离很近,开车上桥,似乎十分八分钟就能到达彼岸。在即墨东,我们还获知,辽阔的大海上,竟有一小块水域属于莱阳。这可真长见识了,多少年来认为莱阳是内陆小城,没想到也“靠海”。

归来的路上,我想:历史悠久的即墨,辉煌了几千年,却在近代因为青岛的崛起,沉睡过去。现在,随着青岛市向国家中心城市迈进,即墨已划为青岛市的一个行政区,正式参与了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未来的即墨,将会是青岛北部的一颗熠熠闪光的明珠!

Tags:读文,即墨,采风,酒香海,阔即,墨城,2018-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