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爱问

汉武帝得知太子刘据被逼自杀后非常后悔,为什么不立刘据的孙子刘病已为皇帝加以补偿?

2021-05-14 01:37爱问

简介李姬,汉武帝得知太子刘据被逼自杀后非常后悔,为什么不立刘据的孙子刘病已为皇帝加以补偿?:汉武帝刘彻的太子刘据死于巫蛊之祸后,醒悟过来的刘彻十分懊悔,对诬陷或威逼过刘据的人恨之入骨,随后展开了大肆报复。第一个陷:-刘据,刘病已,汉武帝,太子...

1

汉武帝刘彻的太子刘据死于巫蛊之祸后,醒悟过来的刘彻十分懊悔,对诬陷或威逼过刘据的人恨之入骨,随后展开了大肆报复。

第一个陷害刘据的奸臣江充,早在兵变爆发时就被刘据斩杀了,刘彻还不放过他的家人,夷三族。参与构陷刘据的太监苏文被烧死在横桥上,其他有牵连的人也没有好下场。

只处死当事人还算仁慈的,常规操作是满门抄斩,诛其全族。这场报复行动前后牵连了数十万人,其中也有无辜者。

单报仇还不够,刘彻为了表达对刘据的哀思,专门修建了一座思子宫,并在湖县建归来望思之台,祈望刘据的魂魄能够归来。

这又是报仇又是思念的,深厚的父子之情体现得淋漓尽致,按理来说对于刘据的后人,刘彻应该珍而视之,把对刘据的亏欠全部弥补在他们身上才对,可实际上却并非如此。

刘据的妻妾儿女都在巫蛊之祸中遇害了,只有襁褓中的孙子刘病已逃过一劫,被关押到长安的官狱里。刘彻似乎对他并不关注,任这小曾孙长于官狱。

这可太不合常理了,一边为儿子之死悲痛万分,一边又对儿子仅存的后代不管不问,怎么说得通?

2

刘据被逼杀后,他的血脉只剩下了刘病已这根独苗,即便如此还差点被武帝除了根。后来,武帝虽然幡然醒悟,知道冤枉了儿子刘据,但为时已晚,就连他的三子一女也遭诛连,以致于将来皇位的继承都成了问题。而幸存的曾孙刘病已还是一个在襁褓中吃奶的婴儿,自然不可能做为继承者的人选。

汉武帝去世的时候,刘病已才刚4虚岁,试想让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即位,会是什么样的后果,汉武帝不可能想不到后果的严重。更何况汉武帝还有三个儿子健在,所以他根本就不会去考虑刘病已。


汉武帝一共有六个儿子,刘据是卫子夫所生,死于巫蛊之乱;王夫人所生齐怀王刘闳,死于太子之前,身后无子嗣;李夫人生昌邑王刘髆,武帝去世前一年刘髆病故;其余三子就是李姬所生的燕刺王刘旦和广陵厉王刘胥,以及赵婕妤(钩弋夫人)所生的刘弗陵。如果按身份来说,三个儿子都是庶出,都有公平竞争的机会,但是武帝更喜欢少子刘弗陵。据说刘弗陵身高体壮,聪明伶俐,武帝常说:“这孩子像我”,喜欢之情溢于言表。

武帝为什么不喜欢其他两个孩子呢?

燕刺王刘旦有学问,博览群书,上知天文下懂地理。但是武帝有一点不满意,就是刘旦野心太大,还不务正业,声色犬马样样精通,另外府中藏污纳垢、三教九流,什么样的食客都有。刘据去世后,刘旦认为自己的机会来了,于是派一帮人入京要求守卫,武帝正好没处撒气,将来使全部斩首。刘旦碰了一鼻子灰,从此不敢造次。

3

汉武帝能当上皇帝都是很悬的事儿,他岂能不知道这里的利害关系!汉武帝能当上皇帝,得感谢这俩人。

其一是他奶奶窦太后的堂兄的儿子窦婴。《史记》孝景初即位,为詹事。梁孝王者,孝景弟也,其母窦太后爱之。梁孝王朝。因昆弟燕饮。是时,上未立太子。酒酣,从容言曰:“千秋之后传梁王。”太后欢。窦婴引卮酒敬上,曰:“天下者,高祖天下。父子相传,此汉之约也。上何以得善传梁王?”太后由此憎窦婴。窦婴亦薄其官,因病免。太后除窦婴门籍,不得入朝请。

窦太后只有汉景帝和刘武两个儿子,她极宠爱小儿子刘武,汉景帝多喝几杯为讨好窦太后随便地说:“我死之后把帝位传给梁王。”窦太后听了非常高兴。这时窦婴端起一杯酒献给汉景帝,说道:“天下是高祖打下的天下,帝位应当父子相传,这是汉朝立下的制度规定,陛下凭什么要擅自传给梁王!”??????!窦太后因此憎恨窦婴。窦婴也嫌詹事的官职太小,就借口生病辞职。窦太后于是开除了窦婴进出宫门的名籍,每逢节日也不准许他进宫朝见。

这件事没给窦太后应有的提醒,反而让她变本加厉的为刘武争夺皇位,还打击窦婴。景帝七年(前150年)十月,梁王再次入朝朝见景帝。因为窦太后宠爱的缘故,景帝批准了梁王欲留京师的请求。次月,景帝废黜栗太子刘荣为临江王,想让少子做皇帝的窦太后便对景帝说:“我听说殷商的制度亲其兄弟,周朝的制度尊其祖先,其道理是一样的。百年之后,我把梁孝王托付给你。”其意便是欲让景帝立其弟,时为楚相的袁盎认为不合适,便上书劝阻景帝,窦太后的提议受阻,此后也再未提让梁王作继承之事。

《史记·梁孝王世家》:十一月,上废栗太子,窦太后心欲以孝王为後嗣。大臣及袁盎等有所关说於景帝,窦太后义格,亦遂不复言以梁王为嗣事由此。以事秘,世莫知。乃辞归国。

4

1.汉武帝可能有立刘病已当太子的意思,可惜,武帝知道这个曾孙还在人世后,没有多久就驾崩了。

巫蛊之祸后,刘据这一脉只剩下了刘病已这根独苗了。纵是如此,如果没有善良的邸狱官丙吉从中斡旋予以照顾,刘病已很可能会夭折。

后元二年(前87年)春二月 ,听望气者说,长安邸狱有天子气,武帝又打算大开杀戒。后因丙吉以命相护,刘病已才活了下来。这个时候,武帝才知道有个曾孙的存在,而幸存的刘病已还不满五岁。汉武帝犹如醍醐灌顶,醒悟过来,说:“这是上天让这样做的吧。”,为此大赦天下,可能还会有进一步举动,但大赦后仅几日武帝就驾崩了。

2.武帝还没有发现刘病已在人世前,为皇储问题,已动了脑筋。

尽管汉武帝妻妾众多,但一生只有六个儿子,刘据是卫皇后卫子夫所出,死于巫蛊之乱;王夫人所生的齐怀王刘闳死于太子刘据之前;李夫人生的昌邑王刘髆,早武帝一年而病故;武帝临终前还有李姬所生的燕刺王刘旦和广陵厉王刘胥以及赵婕妤钩弋夫人所生的刘弗陵三位皇子在世。

5

如果汉武帝立刘病己为帝,他就是汉朝最大的昏君!

汉武帝晚年受江充所惑,逼死了他曾经寄予厚望的太子刘据。汉武帝下手异常狠辣,把刘据一脉杀得干干净净,凡是沾亲带故的一律不放过。

当真相大白之后,汉武帝痛悔异常,对江充一伙展开了残酷的报复,前后被诛连者达到了数十万,可刘据已死,杀再多的人又能如何?

既然如此,汉武帝为何不立刘病己继承皇位呢?

一、汉武帝驾崩时,刘病己年龄尚幼

公元前87年,汉武帝驾崩,此时被祖母家族收养的刘病己才四岁多一点,还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孩子。

6

要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先了解一下汉武帝为什么逼刘据自杀。

汉武帝刘彻是个雄才大略的皇帝,文治武功都非常了得,在他任内,真正做到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从来都不耍嘴皮子。

他任期内东并朝鲜、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镇匈奴,攻无不克,威名远扬。

但是这样一个伟大的领导人,也有不伟大的地方,那就是在房内不伟大。也许是4岁就爱上了表姐陈阿娇,让表姐把自己整垮了,也许是混迹宫女堆里坏了功能,反正即位10几年没有儿子。

汉武帝对此忧心忡忡,到处求医,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登基13年之后终于有了胜利果实,有了一个宝贝儿子(刘据)。

7

先说点题外话:

中国古代历史有2个白手起家的王朝:汉朝和明朝。在这2个王朝中都发生了一起相同的事件,而这个事件证明了1个道理:这天下谁当皇帝,老天爷早就安排好了,谁都改变不了的,争与不争都一个结果,这既是命乃天定。

这个相同的事件是:兜兜转转,皇位是我的终究是我的,我不用去争,天上一定会掉馅饼

汉宣帝刘询(原名刘病已),本来他的亲爷爷刘据如果不造反,他皇位终究会传到他身上

可是他的爷爷刘据造了汉武帝的反(虽然被诬陷,但是确实起兵了),兵败自杀后,本来应该没有当皇帝的命的,最终兜兜转转,在汉武帝托孤重臣霍光的干预下,最后依然当上了皇帝。期间有汉昭帝刘弗陵(英年早逝)和汉武帝孙昌邑王刘贺(被废)。

明世宗朱厚熜(嘉靖皇帝),本来也根本没有当皇帝的可能的,明朝正德皇帝驾崩后,没有子嗣,按照明朝嫡长子继承制和兄终弟及继承制的办法。

8

公元前91年,因巫蛊之祸被冤枉的刘据,在起兵失败之后,不堪受辱,自杀身亡。刘据自杀前,壶关三老令孤茂曾上书为太子鸣冤,让汉武帝不要再征讨刘据,汉武帝虽有所醒悟但并没有下诏赦免刘据。所以当他得知刘据自杀身亡后,心中肯定是又心疼又后悔的。到了公元前90年,经查许多的巫蛊案都是人们相互诬告,并不属实,再加上田千秋又上奏为太子鸣冤,汉武帝才真正醒悟,把诬陷太子和对太子兵刃相加的人都满门抄斩,又修了一座思子宫和归来望思之台来寄托自己的哀思。但无论怎样,太子起兵是事实,虽然被田千秋轻描淡写成是“子弄父兵”,但事实却更是“臣弄君兵”,就是造反。汉武帝虽然用各种形式来表达自己对儿子的哀思,却并没有为他平反,刘据的孙子刘病已也是戴罪之身,襁褓之中就在坐牢。后来在汉武帝快不行的时候,才把刘病已放到掖庭养着,给了他皇室身份。这都是汉武帝对儿子刘据的补偿,要说把皇位传给刘病已他是想都没想过的。


从感情上来说,刘病已是汉武帝的曾孙,一个连面都没见过的曾孙根本就没什么感情的,对他仅有的一点照拂也是出于对儿子刘据的感情。当时的汉武帝尚有三个儿子在世,所以他当然不会越过儿子来立重孙。

再者,当时的刘病已才三、四岁,怎么当皇帝呢?汉武帝选储君,肯定是以对自己的江山最有利为先决条件,怎会为了补偿儿子而不顾自己的江山社稷呢?就连选刘弗陵也是他的无奈之举。汉武帝共有六个儿子,彼时太子刘据、齐王刘闳、昌邑王刘髆都已去逝。只剩下了燕王刘旦、广陵王刘胥和后来的汉昭帝刘弗陵。而燕王刘旦在汉武帝病重时上书皇帝要进京戍卫,遭到汉武帝的厌弃,失去了继承权,刘胥又是个就知道吃喝玩乐的主,所以汉武帝只好把皇帝传给了他认为长大后定会出息的小儿子刘弗陵。此时的刘弗陵只有八岁,主少而国疑汉武帝不是不知道,但最好的继承人太子刘据已死,他也只能传位刘弗陵了。



事实也证明传位给刘弗陵也并不是明智之举,刘弗陵在位期间就是一个傀儡,并没有汉武帝所期待的那么英明神武,不仅如此他还不长寿,二十多岁就死了,也没留下后代。而由于刘弗陵年少继位,造成了霍光专权,使大汉的江山历经风雨,最后还是刘病已让汉朝兴盛起来的!但无论怎样,当时尚有三子的汉武帝是绝不会立刘病已为帝的!

9

皇位继承权都是有宗法制度的,不是以感情论事,错杀了儿子就得在他的子孙后代身上补偿。“殷道亲亲,周道尊尊”,汉朝遵循的周朝制度,“父死子继”,且轮不着刘病已呢,他只是汉武帝的曾孙。


所谓“殷道亲亲,周道尊尊”就是说:殷商王朝亲其兄弟,可以“兄终弟及”,而周王朝尊其祖先,实行的是“父死子继”制度。以后的几千年间,中国也一直奉行这种礼制。

远的不说,只说汉武帝刘彻的祖父汉文帝刘恒,他是由诛灭诸吕的功臣派推选出来的新帝,他继承的是他哥哥汉惠帝刘盈的帝位,走的是“兄终弟及”路线。所以他即位后,在立太子的问题上,他就没有立即立自己的儿子,而是三推四让,故意说了他的兄弟,侄儿,甚至叔父楚王刘交都是皇储待选人。当然大臣们会“说服”他立子,汉文帝当然愿意立子为太子了,可以拱卫自己的皇位,汉文帝推辞一番后,就立儿子刘启为太子。汉文帝这样作秀无非是觉得自己的帝位不是遵礼制而来的。

10

汉武帝是后悔,但他无法洗刷事实。

戾太子公开叛乱,导致长安百姓死伤数万。这个责任,依旧要刘据来承担。

戾太子巫蛊于前,再假皇令斩杀大臣,终与母亲卫皇后一起,征卫队、调兵马,开府库、发放武器,欺骗召集百姓入伍,对抗政府军,他是想做什么?

哪怕后面刘病已掌握权力,也没敢洗白祖父刘据的行为。

所以,汉武帝思子,不代表刘据无罪。

Tags:李姬刘据,刘病已,汉武帝,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