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元春封妃是助力贾府重新登上辉煌的奠基石,也是贾府近年来的大事,可是这件喜事贾府上下除了秦可卿外都没有人预料到,即便是贾母,在刚开始听到让贾政奉旨入宫的消息时都十分慌张,直到元春封妃的明确消息传回来后才安心下来。

元春封妃这件事在没有公开之前就是宫廷秘事,贾母等人都不知道,可作为贾府重孙媳妇辈的秦可卿是如何知晓的呢?其实秦可卿并非亲身对众人说了这件事,她是在弥留之际托梦给王熙凤讲述了这件事。

凤姐方觉星眼微朦,恍惚只见秦氏从外走来,含笑说道:“婶子好睡!我今日回去,你也不送我一程.因娘儿们素日相好,我舍不得婶子,故来别你一别……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要知道,也不过是瞬间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语.

秦可卿所有说的非常喜事就印证到不久之后元春封妃这件事,对此秦可卿是提前预言了。秦可卿究竟为什么会知道这件事情?或许以下两个理由可以给出我们答案。


第一、秦可卿是警幻仙姑之妹,可以知晓贾府女眷过去未来的命运,自然也可以知道元春封妃这件事

在《红楼梦》中,每个人都有前世的存在,宝玉是神瑛侍者,黛玉是绛珠草,而秦可卿就是警幻仙姑的妹妹。

通常前世的记忆没有到特定的时刻是无法被开启的,可是突如其来的生重病就让秦可卿有了要回归天上的契机,因此她才会把元春封妃的事情在不触犯天机的原则下告诉了王熙凤。

警幻仙姑知晓天下女子过去未来的命运,秦可卿是她妹妹,那么她想要知道任何女子未来的命运也绝非难事。

秦可卿被贾母称赞为“重孙媳妇中的第一得意之人”,这样的赞誉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够得到的。秦可卿把宁国府打理的井井有条,即便在弥留之际还牵挂着贾府的未来,她是把贾府当做了自己的家。

因此她对贾府女眷的命运都会特别在意,元春在贾府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她封妃又是不久之后的事情,所以秦可卿知道了也不足为奇。

而且因为深知元春封妃会给贾府带来的重大影响,她不得不要提醒王熙凤要珍之慎之,为贾府的长远早做打算。


第二、秦可卿神秘的身世,让她知道许多众人不知道的事情

能够知道元春封妃这样的宫中秘事,那自然要与宫廷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可是贾府此时在朝中的势力大减,根本都无法知晓宫中事宜,那么秦可卿知道此事的的来源就和贾府无关。

秦家也非富非贵甚至连贾府都不如,那就更不能指望,那么只有一种解释,秦可卿除了这两家的亲属关系之外,还有外力相助。

书中对秦可卿身世叙述的很含糊,她是父亲秦业从养生堂抱养的孤儿。长大时,生的形容袅娜,性格风流.因素与贾家有些瓜葛,故结了亲,许与贾蓉为妻。秦可卿若是随便许了一户人家她的身世就没有探究的必要,可她嫁给了贾蓉就需要好好探究了。

贾蓉是宁国府的正房嫡孙,地位高贵显赫,那他的婚事至少也该如贾琏一般娶一个门当户对的大家小姐,可他偏偏却娶了没有什么家族背景秦可卿,这就很奇怪,除非秦可卿原本的身份是可以和贾府相当。

其二,秦可卿一个小门小户的出身,不仅得到宁府管家权还得到了贾府上下人等的喜欢,这不是单纯靠人品优秀就能够做到的,尊贵如黛玉和宝钗都过的如履薄冰,邢岫烟更是艰难度日,但秦可卿却能一路顺风顺水,这实在令人费解,除非秦可卿的财力和魄力可以摆平贾府上下的一干势利眼,秦家显然做不到,秦可卿只能有外力相助。

其三,秦可卿葬礼的奢华程度令人吃惊,贾珍私心多有填补不足为奇,可是用忠义老亲王的棺椁入殓,官中派亲王大臣参礼,这些都不是常规应有的礼遇,秦可卿葬礼其实早已暗示了她的身份不一般。

诸此种种让人不得不联想到刘心武先生对于秦可卿公主身份的猜想。即便秦可卿不是公主,她身份也绝对不可能就是一个无名无姓的孤儿,她的地位也不会太低。秦可卿的身份一直没有被说明可能是她的身份尴尬,即显贵罪臣之女。

需要从小就隐姓埋名,可见她家犯的事儿不小,可是她又一直在贾府安然无恙的生活,可知保护她的人势力也不弱。秦可卿有如此强大的身世背景,那她可以知道皇宫中的消息也可以理解。而且她的预言只是贾府有好事要发生并没有直言是元春封妃,不是十分准确的消息反而可以知道她确实收到了消息。

元春封妃给贾府带来了莫大的荣耀,可是也加速了贾府的毁灭,秦可卿作为贾府最优秀的儿媳之一,由她道出元春封妃的消息和告诫王熙凤早为贾府做好以后的打算确实也恰如其分。

作者:酒馆说戏人。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少读红楼,为你讲述不一样的名著故事。

最佳贡献者
2

秦可卿原型是孝庄文皇太后,类似贾元春才选凤藻宫、贾妃省亲、康帝南巡等,除太后之外,宫里皇后、公主、格格等人员,均不可能预先知道信息,均不敢泄露天机。

可卿托梦阿凤时,原文出现一句:凤姐听了,十分敬畏。“敬畏”二字,在通部作品里面就只出现这一次。这不是偶然,作者刻意留下这两个字,实则是留下解“龙禁尉”的钥匙。龙禁尉:龙敬畏。令皇帝敬畏之人。

可卿托梦阿凤时,原文“树倒猴狲散”之后,批书人留下的批语:【甲戍眉批:“树倒猴狲散”之语,今犹在耳,屈指三十五年矣。】。玄烨是孝庄文皇太后一手“树”起的皇帝,1722年驾崩。孝庄文皇太后于1688年驾崩,祖孙二人驾崩的时间间隔,屈指计数为35年。

为秦可卿摔丧驾灵的丫鬟名唤宝珠,“宝”字犯宝玉,“珠”字犯贾珠。但是,无须隐去任何一个字,还被认为义女并以小姐相称。从宝珠即可得知,秦可卿年龄与身份,均高于贾珠、贾宝玉。

贾瑞在秦可卿之前死,瑞珠在秦可卿之后死,作品里面这两人之死,就是为秦可卿之死而设置,作品在隐写孝庄文皇太后之文,才亮出了名为“双瑞”的小厮。另外,还有“双寿”,同样与秦可卿原型人物有关。

秦可卿死后,在会芳园停灵时间为49天。老太妃薨后,在大内偏宫停灵时间为21天。作者写出这个数字,实已暗示秦可卿身份高于老太妃身份。秦可卿的棺木、葬礼、参加路祭人员等,明显就是一场隆重的国葬。

作品刻意不介绍秦可卿的年龄,批书人称秦可卿为“老朽”,原文铭旌上大书:一等宁国公冢孙妇;享强寿;等。均已暗示:秦可卿的年龄,不仅比贾珍大得多。而且,属贾珍的前辈,是一位高寿的老太太。

薛蟠提到铁网山时道出:秦可卿棺木出自铁网山。冯紫英提到铁网山时道出:三月二十八日去的。“三月二十八日”正是孝庄文皇太后的生日。作品两次将铁网山与秦可卿连在一起,刻意留下验证秦可卿原型为孝庄文皇太后的证据。

康熙皇帝六次南巡的时间:1684年;1689年;1699年;1702年;1703年;1707年。第四次南巡时,因太子生病返回,剩下五次。但是,作品写了接驾四次,史料记载曹家接了五次驾。原因:康帝第一次南巡时间:1684年。孝庄文皇太后则死于1688年。作品里面写的秦可卿,1684年还没托梦阿凤,作品就只能写接驾四次。可见,作者并不是曹寅家人。

第二十五回原文:青埂峰一别,转眼已过十三载矣。十三载:指康熙十三年,顺冶皇帝出家已过了十三年。通灵遇双真:指真人物、真时间,甄宝玉回到家与贾宝玉见面。作品出现这些,均与孝庄文皇太后有关。第十六回原文里面,还有很多可作为证据。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史太君先称刘姥姥为亲家;然后,又让刘姥姥道出75岁,还让刘姥姥猜牙牌令为庄家人,等等。作者均不是乱编乱造。作品叙事有顺逆、有映带,实际就是隐写秦可卿原型人物史太君、老祖宗、孝庄文皇太后(75岁)。

作品里面用了代善、元妃两个名字,实已将皇家人名搬进作品。若将作品所写之事与大家族配套,作品里面的人物、事件只会被弄成一团糟。

3

秦可卿在给凤姐托梦中说的“非常之喜事"并不是元春封妃,而是指探春以郡主身份出嫁。

书中的元春省亲是假语,反面的真事是历史上的曹家接驾。根据之一是应制诗中的“盛世无饥馁",作者是将雍正篡位之后的时段称为末世的。探春生于康熙六十一年冬,那时康熙己死,虽是康熙年号,但皇帝己是雍正,所以说她生于末世。凤姐等人是雍正二年从苏州来金陵的,所以说她从未世来。从这个区别可知所谓的省亲发生在康熙朝,实为接驾。那时卿、凤都尚未出生。

秦可卿原型死于乾隆三年腊月初二,大约在书中的八十回或八十一回,也就是香菱之死。书中写在十三回属于倒叙,她真正的死亡时间是通过插叙贾瑞之死暗示的。由于作者有意烟云模糊,导致读者也坠入五里雾中。

读过古文的人都知道,作者在使用插叙时通常必用表示过渡的三句套话。在插叙之前用“话分两头"或“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在插叙结束时用“此是后话,不提";在接叙原中断的故事前用“书归正传"等语,表示插叙结束,接着叙述主线。第十二回贾瑞的故事就属于这种情况,只是作者有意省略了表示过渡的话,导致我们陷入了迷魂阵。

其实,在插叙贾瑞的故事时,时间己在不知不觉中向后推移。凤姐设美人计教训贾瑞发生在雍正十三年,两人的第一次约会书中点明,“现在是腊月天气"。接下来又有一句表示时间的话,“不上一年都添全了",这说明此时已是乾隆元年。再之后又有“忽又腊尽春回"一句,表示时间进入乾隆二年。最后还有一句是,“这年冬底",黛玉和贾琏进京奔丧。也就是说,乾隆二年的年底秦可卿还好好活着,下面的故事就发生在乾隆三年了。

乾隆二年,王夫人和探春奉旨进京,发生了探春抗婚的事。南安郡王认了探春为干女儿。那年探春十六岁,正是出嫁的二八芳龄,但是并没有要结婚的迹象。对于政治敏感的秦可卿来说,她已料到了其中的原因,这是王爷们想用探春作为政治交换的筹码,改一次政治结盟。果然,就在乾隆三年七月,南安太妃指婚,将探春许配给了粤海邬将军。之后不久,雨村原型和小平郡王被治罪,这是一个信号,一叶落而知秋,逼着冷月阵营加快了行动步伐。所以秦可卿预判,探春出嫁的时间不会太久了。在她自尽之前,和凤姐分析了形势,告诉她作为当家人应预留后路。

腊月初二秦可卿(香菱)自缢,两个多月后探春出嫁,软翅子凤凰表示她是非正牌的郡主。但是,南安太妃、北静王妃等亲自到瓜州渡口送行,场面十分隆重,正所谓“鲜花着锦,烈火烹油"。可是由于一个正牌郡主和一份赐婚的圣旨将这桩喜事演变成了悲剧。

秦可卿并不是什么神仙,也没有托什么梦,她的预知不过是依据感性认识推出理牲识罢了。

4

秦可卿不会知道,是可卿的鬼魂知道。人是平凡的,可卿也不例外,不然她活着的时侯怎么不说,不会没有机会吧,即可以跟凤姐说,也可以跟她的族长公公说。鬼神么应该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可惜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果知道无力回天又何必多此一举。当然如果没有此一举则可卿形象打一大折扣,只剩“淫”了。

5

秦可卿提前知道元春封妃,并向王熙凤预警提示,意味着秦可卿魂魄已经离体,脱去肉胎凡身,回归仙界了。



文中虽然没有明确交待秦可卿的前世,但通过宝玉在警幻仙界的经历,我们可以确定秦可卿前世的地位很高,是警幻仙界的当家人警幻仙子的妹妹兼美。



第五回,警幻仙子受宁荣二公所托,力劝宝玉不要为尘世皮肤滥淫所迷,先以仙曲美酒警醒,又将妹妹乳名兼美字可卿者许以宝玉为妻,而当宝玉为迷津中夜叉海鬼追拿,大喊“可卿救我”时,凡间秦可卿有感:"我的小名这里无人知道的,他如何知道,在梦里叫出来”。



秦可卿前生既是警幻仙子之妹,地位当然要比绛珠仙子还要高些,今世虽是因为“皮肤滥淫”而福寿受损。但并不有损她的远见卓识以及预知天机方面的能力。



因而,秦可卿预知元春封妃之事,以及提前知道贾府颓败衰落下场,并提供一些可行的自救办法,也是意料之中。

6

秦可卿之所以能够提前知道贾元春封妃的消息,是因为妙玉!

贾元春封妃之前贾府没有得到一点消息,所以当夏太监前来传旨后,贾政内心不安的去宫,贾母等人则惶惶不安,直到有了确切消息后,才把心放下来。由此可知,事先贾府没有得到一点消息。

但事实上,秦可卿应临死前,曾托梦给她王熙凤,透露过贾元春封妃的消息。

凤姐方觉星眼微朦,恍惚只见秦氏从外走来,含笑说道:“婶子好睡!我今日回去,你也不送我一程.因娘儿们素日相好,我舍不得婶子,故来别你一别……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要知道,也不过是瞬间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语。

秦可卿所有说的非常喜事自然是指贾元春封妃,她为何会知道这件事情呢?

曹雪芹在写《红楼梦》时,采取编织方法,所以往往一个事情是另一个事情起因和发端,一些重大事情是一些敏感事情的余波。从秦可卿托梦给王熙凤的情况看,她能准确的预知贾元春封妃这一消息,可以推测出两人之间必然有某种关联,这种关联也一定会有中间人。

事实上也是如此,秦可卿死了之后,贾元春妃省亲之前,有一个人悄然登场,被贾府供养起来。这个人就是妙玉。

妙玉来的来历很奇怪。林之孝家的向王夫人汇报小尼姑的情况后,是这样说的:“外有一个带发修行的,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因生了这位姑娘自小多病,买了许多替身儿皆不中用,到底这位姑娘亲自入了空门,方才好了,所以带发修行,今年才十八岁,法名妙玉。去岁随了师父上来,现在西门外牟尼院住着。他师父极精演先天神数,于去冬圆寂了。妙玉本欲扶灵回乡的,他师父临寂遗言,说他‘衣食起居不宜回乡。在此静居,后来自然有你的结果’。所以他竟未回乡。”王夫人不等林之孝家的说完,就忙命人下个帖子去请妙玉进府。

妙玉买了许多替身都不管用。她家里究竟什么情况,能买许多替身。

从妙玉的判词看,“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什么是“金玉质”?最直接的意思就是有公主的气质。古代常用“金枝玉叶”来代指皇家公主,把金和玉连在一起,其实就是特指妙玉的公主身份。

从妙玉的使用的茶具看,贾母带领大家到栊翠庵里品茶时,普通人用是清一色的官窑脱胎填白盖碗,贾母用的则是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私下里请人喝茶时,给薛宝钗用的是分瓜瓟斝,林黛玉用的则是“杏犀盂”,贾宝玉用的是她平时所用的绿玉斗。这些都在暗中表明了妙玉的皇家气派。

一个公主要买许多替身,自然容易。秦可卿应该是最好的替身之一。名字谐音来看,可卿”可解为“可擎”,意思是可托,可以托付之意。从出身来看,从小无父无母,自于养生堂,寄养在小小官宦之家,嫁入贾府豪门,关键时候,替真身而死。正因如此,她才会对王熙凤说出“治得了病治不了命”的哀叹。她死之后,一个丫鬟撞死,一个丫鬟甘作义女守灵,身边人封口,自然是欲盖弥彰。出殡之日,四王八公纷纷到场,甚至是大太监戴权也大张旗鼓前来,大办丧事的背后,就是为了掩盖“真身”的存在。

秦可卿要以身赴死,自然知道是为了掩护秦可卿这个真公主进贾府。妙玉进府,贾府有功,贾元春代替贾府受到恩泽,赏一个贵妃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所以秦可卿自然而然知道元春封妃的消息。

7

古时候封建社会的帝王们封后、封妃的事情都是很严谨的,在没有公开之前都是秘密,贾元春封妃这件事也一样,在宫廷里是秘事,至于她的娘家就是她的祖母史老夫人,父亲贾政、母亲王夫人也都不知道,可是,贾府上下都没有人预料到的事情,作为贾府重孙媳妇辈的秦可卿却知道,这是为什么呢?的确让人费解,不过,我们再往下分析就清楚了。

其实,秦可卿并没有亲口告诉他人,而是在她弥留之际托梦给王熙凤讲述这件事的。在《红楼梦》第十三回,曹雪芹一开始就写到这样的场景:这日夜间,正和平儿灯下拥炉倦绣,早命浓薰绣被,二人睡下......不知不觉已交三鼓。平儿已睡熟了。凤姐方觉星眼微朦,恍惚只见秦氏从外走来,含笑说道:“婶子好睡!我今日回去,你也不送我一程。因娘儿们素日相好,我舍不得婶子,故来别你一别。还有一件心愿未了,非告诉婶子,别人未必中用。”

凤姐听了,恍惚问道:“有何心愿?你只管托我就是了。”秦氏道:“婶婶,你是个脂粉队里的英雄,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也不能过你,你如何连两句俗语也不晓得?常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悲生,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岂不虚称了一世的诗书旧族了!”凤姐听了此话,心胸大快,十分敬畏,忙问道:“这话虑的极是,但有何法可以永保无虞?”秦氏冷笑道:“婶子好痴也。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岂人力能可保常的。但如今能于荣时筹划下将来衰时的世业,亦可谓常保永全了。即如今日诸事都妥,只有两件未妥,若把此事如此一行,则后日可保永全了。”

凤姐便问何事。秦氏道:“目今祖茔虽四时祭祀,只是无一定的钱粮,第二,家塾虽立,无一定的供给。依我想来,如今盛时固不缺祭祀供给,但将来败落之时,此二项有何出处?莫若依我定见,趁今日富贵,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以备祭祀供给之费皆出自此处,将家塾亦设于此。合同族中长幼,大家定了则例,日后按房掌管这一年的地亩,钱粮,祭祀,供给之事。如此周流,又无争竞,亦不有典卖诸弊。便是有了罪,凡物可入官,这祭祀产业连官也不入的。便败落下来,子孙回家读书务农,也有个退步,祭祀又可永继。若目今以为荣华不绝,不思后日,终非长策。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要知道,也不过是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语。此时若不早为后虑,临期只恐后悔无益了。”凤姐忙问:“有何喜事?”秦氏道:“天机不可泄漏。只是我与婶子好了一场,临别赠你两句话,须要记着。”因念道:

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凤姐还欲问时,只听二门上传事云板连叩四下,将凤姐惊醒。人回:“东府蓉大奶奶没了。”

秦可卿所说的非常喜事就指的是不久之后元春封妃,这么重大的秘密秦可卿提前预言了,那她究竟为什么会知道这件事情?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理由可以找到答案。

第一、秦可卿是警幻仙姑之妹,来自神界,可以知晓贾府女眷过去、今生、未来,当然也知道贾府兴衰的命运了,知道元春封妃这件事也就理所当然了。

在《红楼梦》中,那些主要角色,尤其是贾府那些重要成员,每个人都有前世的存在,比如贾宝玉是神瑛侍者,林黛玉是绛珠草,而秦可卿就是警幻仙姑的妹妹。不仅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薛宝钗、史湘云、李纨、王熙凤、巧姐、妙玉、秦可卿和林黛玉金陵十二钗前世是来自太虚幻境的仙子,连香菱、晴雯、袭人这样的丫鬟前世也是来自太虚幻境的仙子。

在通常情况下,前世的记忆没有的到特定的环境是无法被开启的,可是突如其来的重病如此时的秦可卿要回归仙界之时就有了一个通灵的契机,因此她才会把元春封妃的事情在不触犯天机的原则下告诉了王熙凤。同样的道理,她想要知道任何女子未来的命运,以及贾府的兴衰气数也绝非难事了。

秦可卿被贾母称赞为“媳妇中的第一得意之人”,这样的赞誉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够得到的,要知道贾母是何等样人物,从第2回:“如今代善早已去世,太夫人尚在”的介绍中可以明确地知道,她可是一等一的诰命身份,可以想象,能得到她的赞誉将有多难。秦可卿把宁国府打理的井井有条,得到了上下家人的一致好评,就是到了弥留之际还在牵挂贾府的未来,她真的是把贾府当做了自己的家。因此,她对贾府女眷的命运,以及贾府的运势前程都会特别在意。

元春在贾府是举足轻重的人物,她的地位除了贾母可能没有人能相提并论了,而她一旦封妃,那是连贾母的地位都没办法到达了,她封妃又是即将就要实现的事情,所以秦可卿知道了也不足为奇。但作为就要回归仙界的仙子来说,秦可卿也知道元春封妃会给贾府带来的重大影响,她不得不提醒王熙凤,要她慎重处置,为贾府的长远早做打算,这是她的良言善举,也是对贾府的良苦用心。

第二、秦可卿身世的神秘注定她能知道许多常人不知道的秘密

贾府随着代善公的离去势力早非从前,在朝中已经没有什么地位了,根本就无法知晓元春封妃这样的宫中秘事,那么,秦可卿知道此事的来源就和贾府无关了。可是秦家更不是富贵之家,连贾府都不如,《红楼梦》对秦可卿身世叙述是很含糊的,只是说她是父亲秦业从养生堂抱养的孤儿。后来长大了,“形容袅娜,性格风流。因素与贾家有些瓜葛,故结了亲,许与贾蓉为妻。”秦可卿要是随便许了一户人家她的身世就没有探究的必要,可她嫁给江南四大家族之一的贾府长孙贾蓉就不一般了。

要知道,那贾蓉是宁国府的正房嫡孙,地位高贵显赫,他的婚事至少也该和贾琏一样娶一个门当户对的大家闺秀,可他偏偏娶了没有任何家族背景的秦可卿,这就很奇怪了,在当时,封建的“门当户对”观念是十分强烈的,家境就是地位的象征,嫁到贾家能得到包括贾母在内的人重视,除非秦可卿原本的身份就是可以和贾府相当的。

其次,秦可卿出生在一个小门小户的家庭,不仅得到了宁府管家权,还得到了贾府上下人等的拥戴,得到了贾府上下的一干势利眼的服从,更得到了贾母的赞誉,这不是单纯靠人品就能够做到的,就算是最尊贵的林黛玉、薛宝钗在贾府都是如履薄冰,而那邢岫烟一样的人物更是度日如年的艰难,可是秦可卿却能一路顺风顺水,没有一点阻碍,实在令人费解,除非秦可卿本人的财力和魄力都足够摆平贾家,但秦家是不可能做到的,那么,只有唯一的一个解释了,那就是秦可卿有外力相助,她的生世背后有一个强大的力量在支撑。

最后,秦可卿这样一个年轻少妇早夭,她的葬礼却十分奢华,贾珍有私心想要多一些填补来忏悔自己的心就不足为奇,可是用忠义老亲王的棺椁入殓,官中又派了亲王大臣参礼,这些都不是常规应有的礼遇,真是让人吃惊。从这里可以看出,秦可卿的身份非同一般,那一定有一个不可告人的秘密,后来有很多研究红学的人对秦可卿的身份做了大胆的猜测:有人说她是皇帝遗留在民间的公主,也有人说她是某位失势的亲王家的“格格”,还有人说她是一名显贵罪臣之女。这样的猜测不管是真是假,即便她不是公主,不是“格格”,那她的身份也绝对不可能就是一个无名无姓的孤儿,她的地位一定不会很低。

《红楼梦》中秦可卿的身份一直没有交代清楚,成了一个难解之谜,可能是她的身份尴尬,也可能是曹公故意埋下的伏笔,但是我们后来的读者只要明白一点,那就是秦可卿的身份特殊,需要从小就隐姓埋名,她能够在贾府安然无恙的生活,可知保护她的人势力是很强大的这一点就好了。既然秦可卿有如此强大的身世背景,那她可以知道皇宫中的消息也就可以理解了。

综上所述,秦可卿既是仙子下凡,又有强大的身世背景,她的预言只是贾府有喜事要发生,而并没有直言贾元春封妃,这个不是十分准确的消息反而证明她确实知道了真实的消息。元春封妃给贾府带来了莫大的荣耀,可是也加速了贾府的毁灭,秦可卿作为贾府最优秀的儿媳之一,由她在弥留之际道出元春封妃的消息和告诫王熙凤早为贾府做好应对策略也就恰如其分了。

8

红楼梦这部小说,不仅仅只是一部风月小说,还是一部带有玄幻色彩的神话小说,这部小说其实是一场非常神奇的梦,而且在这场梦中还有梦,既然是一场玄幻的红楼梦,自然就会有很多玄幻神秘莫测的故事情节,秦可卿提前知道元春封为贵妃,就是其中之一。

下面星火情殇来和大家一起探讨交流这个问题。

红楼梦这部小说,是一场玄幻的神话梦,是警幻仙姑制造的一个梦境,把很多有因果的风流孽鬼们引入到这场红楼梦中,而警幻仙姑也用一个分身,投胎为秦可卿,亲自为这场红楼梦拉开序幕,秦可卿代表的是情。


秦可卿的判词情天情海幻情身,不仅仅说的是秦可卿自己为情而生,而是说明了红楼梦中所有的金钗女儿们,都是因情而生。

情既相逢必主淫不仅说明了秦可卿自己是因情而淫,更是进一步说明红楼梦这本书就是一场风月无边的艳梦。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指出了红楼梦这群因情欲堕落的人,罪魁祸首是在宁国府,最后荣国府的子弟也都开始了因情欲而堕落。

秦可卿的判词,不仅仅是说秦可卿一个人,而是红楼梦开篇的序曲,秦可卿因情堕落而死,拉开了这场堕落的风月序幕。

警幻仙子是众金钗女儿前世的首领,而秦可卿是红楼梦里众女儿的首领,说明秦可卿就是警幻仙子,警幻仙子导演了这场红楼梦,她自然知道每一场梦境将要发生的故事情节,警幻仙子化成秦可卿的身份拉开了红楼梦的序幕,作为导演她要预告接下来的故事情节,因此以托梦的方式,告诉了王熙凤,贾元春马上要升为贵妃娘娘了,贾府将迎接有史以来最盛大的圣主隆恩,然后又预告了贾府是烈火烹油,鮮花着锦之盛,三春去后,贾府灭亡的结局。


秦可卿不仅仅只告诉王熙凤一个人,而是告诉所有的红楼梦读者,贾府未来灭亡的命运,秦可卿就是在为红楼梦这部小说预告悲惨的结局。

所以秦可卿不仅仅只是知道贾元春被封为贵妃,而且还知道贾府最后灭亡的结局,说明了秦可卿不仅仅是十二金钗正册里的一个金钗,而且还是红楼梦这场风月的解梦人,秦可卿和别的金钗不同,她完全知道这场红楼梦的故事情节和结局,说明秦可卿就是警幻仙子的分身投胎所化,在红楼梦里担任的职责就是,等所有风流孽鬼们全部在红楼梦这个场景里投胎到位聚齐后,秦可卿用自己的死亡来宣布,这场怀金掉玉的红楼风月正式开始上演。

秦可卿提前知道元春封妃,是因为秦可卿就是红楼这场梦境的缔造者,她就是警幻仙子的一个化身。

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太虚幻境里所有的仙子,四大仙姑:一名痴梦仙姑,一名钟情大士,一名引愁金女,一名度恨菩提。以及唱曲的众多仙子,还有警幻仙姑的妹妹兼美,乳名可卿的仙子,都是警幻仙子用法术幻化所成,痴梦仙姑,钟情大士,引愁金女,度恨菩提,分别指的是林黛玉,薛宝钗,妙玉,史湘云,她们四个死后升天才会成为四大仙姑,因此说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全部是警幻仙子一个人,用法术幻化出来的,同时也暗示了兼美就是秦可卿,而贾宝玉在秦可卿的卧室里进入幻境,说明了秦可卿就是警幻仙子,而卧室就是警幻仙子的太虚幻境。

总之,警幻仙子是红楼梦这场风月的导演,是她一手幻化出来的红楼这场梦境,而警幻仙子又用分身投胎为秦可卿,秦可卿不仅知道元春被封为贵妃的故事情节,即使红楼梦这场风月的故事结局,秦可卿也完全知晓。


9

可卿托梦,我个人看来是作者曹雪芹公假借秦可卿口吻说出自己内心想法而已。眼看着这栋百年大厦岌岌可危,曹公痛心疾首,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秦可卿之死,是红楼梦中的一件大事。长房孙媳,未来的当家人接班人,香消玉殒,说明什么?家破人亡的景象提前告知!但为何告知元春喜讯?这是曹公的神来之笔。如同贾氏祖宗对警幻仙姑说的一个路数,增加了浓重神秘色彩。

10

这个问题不能用现实的角度去考虑了。如果说《红楼梦》里最神秘的女性人物,此人非秦可卿莫属。

家族里的秦可卿是一个完美的人物,长得极美,人缘好到老少通吃、上下爱重,做事恰到好处,贾府女眷里,秦可卿要说排了第二名,没人敢排第一。贾母亲口说:秦可卿做事极妥当,是第一得意之人。这个评价之高,王熙凤、王夫人,就连薛宝钗、林黛玉也从来没有得到过这种褒奖。

在秦可卿光鲜的台面之下,是她的社会人伦所不齿的私德,不知道秦可卿怎么迷了心窍,她和自己的公公贾珍搞到了一起,尽管这方面的内容被作者删了三分之一个回目的内容,可是曹雪芹影影绰绰的还是留下了诸多的暗示,尤其是脂砚斋明写了“淫丧天香楼”“遗簪”“更衣”“天香楼事”等等,都证明了秦可卿私下干着不得见光之事。

以上两个方面是秦可卿在《红楼梦》现实情节里的描写,其实,秦可卿这个人物对于《红楼梦》来说,她最重要的意义是却不是上述两个方面,她最大的意义是另外的两个分身和她魂归太虚时的一段警语。

《红楼梦》第五回,秦可卿安排贾宝玉在自己的卧室睡中觉,原文写:

那宝玉刚合上眼,便惚惚的睡去,犹似秦氏在前,遂……随了秦氏,至一所在。

也就是说贾宝玉进入太虚幻境的引路人是秦可卿。进了太虚幻境,见到的警幻仙子是这样介绍自己的:

“(警幻)司人间之风情月债,掌尘世之女怨男痴……今忽与尔相逢,以非偶然,此离吾境不远……新填《红楼梦》仙曲十二支,试遂吾一游否?”

在贾宝玉看过了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听完《红楼梦》十二支曲之后,警幻又有一番话说:

“……汝今独得此二字(意淫),在闺阁中,固可为良友,然于市道中未免迂阔怪诡,百口嘲谤,万目睚眦,今既遇令祖宁荣二公剖腹深嘱,吾不忍君独为我闺阁增光,见弃于世道,是以特引前来,醉以灵酒,沁以仙茗,警以妙曲,再将吾妹一人,乳名兼美字可卿者,许配于汝……不过令汝领略此仙闺幻境之风光尚如此,何况尘境之情景哉?而今后万万解释,改悟前情,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

警幻说过了这话,就将宝玉推入房中,和一个名字叫兼美字可卿的女子成亲,并完成了自己从一个男孩到一个男人的转变。

此女子,鲜艳妩媚,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又如黛玉。此为“兼美”,字可卿,其实不过是秦可卿的分身幻影。

梦中的兼美是秦可卿,其实警幻仙子也是秦可卿的另一个幻影分身,引宝玉进入太虚境的,是秦可卿,警幻说是因为自己今天本来是要引绛珠妹子(林黛玉)的生魂来玩儿,恰好碰上了宁荣二公的魂魄,请求警幻点化子孙宝玉,这样,警幻才改变了原计划,将宝玉之魂魄带了来。所以,警幻仙子,还有兼美可卿者,都是秦可卿的分身而已。

在《红楼梦》十三回,秦可卿临死,在她将要魂归太虚时,向王熙凤托梦嘱托贾家身后事的那一番谆谆叮咛,和警幻叮嘱贾宝玉的口气如出一辙,都是高瞻远瞩,都是苦口婆心,都是怀有一腔的责任与悲悯,甚至连贾宝玉和王熙凤梦里听到的反应都是一样的。秦可卿说道: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登高必跌重;一日倘或乐极生悲,(将)树倒猢狲散。”
“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非人力可保常”“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也不过是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语。”

秦氏又向凤姐提出如何保证祖茔的四时祭祀和家族子弟读书两项大事。

秦可卿这段话和警幻对贾宝玉所说的话,其实从根本上说是一样的。

现实里,就是秦可卿,入了梦、入了境,就是警幻或者可卿了。别说是元妃省亲她清楚。连十二钗命运都在她的管辖里,自然是清清楚楚的了。你看,秦可卿还说了:

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

十二钗的命运之册只有贾宝玉看过,还看得懵懵懂懂。能说得出这句话的,只有掌风月情债的警幻仙。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