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是专业的,试着回答一下吧。

张家口隶属河北,大同隶属于山西的历史并不是很长。与内蒙的渊源倒是比较多。

上述地区早在商周时期建立国家(政权,也就是分封)代国,其治所也就是国都在蔚县,今天代王城。辖区范围,大概是涞源,灵丘,广灵,阳原,怀安等地区。

后来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强国强军,之前赵襄子诱杀代国国君,灭掉代国。并将赵国的疆域扩大到呼和浩特的云中地区,建治所在今托克托县,治理连同大同在内。后来燕国与赵国的分界线就以张家口,宣化为边界,张家口以北以燕赵长城为界。

秦国统一六国,设立郡县制。以代国故地为代郡,雁门关南北为雁门郡,两地涵盖今忻州西北代县,岢岚等地。汉朝重新分封代国同姓王,后来为了增强抵御匈奴的需要,增强御北实力,把太原郡划归代国。

三国两晋南北朝,匈奴迅速同化。五胡乱华,北魏统一(后迁都平城)北方各民族民族,生活等进一步融合。

隋唐时期回复秦的行政区划模式,进入后唐混乱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实力不断南侵。尤其是石敬瑭为了当皇帝更是把幽云十六州送给辽国做交易。北宋统一并没有恢复上述地区的管辖!

元明清直到52年之前的历史大家都比较清楚。

总的来说,张家口,大同,内蒙南部历史上受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统治时间很长,生活习惯深受其影响。中国文化深受少数民族影响和相互融合、同化,包括服装,饮食,语言,性格等。元明清,近代,现代大一统时间很长,政治经济交流日趋频繁。生活习惯的一致性越来越明显。

生活习惯的相近,还受到地形,交通,甚至一直以来的军事博弈重地的影响。雁门关以东燕山山脉划华北为两部分。虽然历史上张家口曾经长期受北京直辖(不包括坝上),但后来的察哈尔省的行政区划就包括了上述地区(大致有锡林浩特,乌兰察布,大同)。

察哈尔撤销是因为王平将军的建议,说察哈尔物资匮乏、地广人稀。划到河北是为了“扶贫”?呵呵,现在看来是不是挺无语的?

最佳贡献者
2

张家口、大同自古就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民族的分界线,所以这两座城市的人们兼俱着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汉族共同的文化习俗与生活方式。为何将张家口划归河北我觉得有有以下原因:

张家口若划归内蒙古,河北东北部将变成飞地,不利于管辖

河北省北部各市的情况比较复杂,历史上与河北腹地的联系不是那样紧密。张家口是察哈尔省省会,承德是热河省省会,秦皇岛人的语言、文化又类似东北,唐山的文化更是独树一帜,有着自己独特的小圈圈。除了张家口,其余三个市被北京与天津隔离在河北腹地之外,本身就和中南部联系不紧密,如果再将张家口划归内蒙古,那么这三个市虽然行政上归河北,但非常不利于统一规划管理。

张家口南部与内蒙古联系不大,长城一线以及北部才与内蒙古联系紧密

张家口的面积达到3.6万平方公里,只有在长城一线,以及长城以北的地区才与内蒙古联系紧密,南部的蔚县、涿鹿等县与河北腹地其他县市文化接近。并且张家口的主体民族也是汉族,只有在北部坝上三县中蒙古族人口比例稍微大一些。

与其说张家口人的文化习俗与内蒙古南部相似,不如说内蒙古南部人文化习俗与张家口、大同相似

我们要明确一个问题,就是到底是张家口人的文化习俗与内蒙古南部相似,还是内蒙古南部人文化习俗与张家口相似。曾经与张家口做省会的察哈尔省并存的绥远省,行政区划基本就是在今天的内蒙古南部。当时张家口和大同的人大量往绥远迁徙,把晋北文化习俗带入到了绥远。当初撤销察哈尔省、热河省和绥远省时将察哈尔、热河的北部划归内蒙古,南部划归河北,绥远划归内蒙古。基本是按照就近和农牧传统分界线。察哈尔省的张家口大致属于农耕文明且近于河北,而锡林郭勒属于牧区又接近内蒙古,所以将张家口划归了河北省。

基于以上三点原因,张家口肯定会划归河北省管辖。

欢迎大家一起讨论分享。有想法请在下方留言。请关注听涛轩书法

3

先说一下张家口这个城市吧,张家口是河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河北省的西北部。张家口是一个地理位置很卓越的城市,位于河北内蒙交界的地方,在民国二年的时候,张家口是直隶省察哈尔特别区。民国十七年的时候,设立察哈尔省,张家口为省会。

张家口物产丰富,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生物资源特别的多,地质结构复杂,分为坝上高原区,坝下低中山盆地。张家口之所有后来划分到河北省,而不是内蒙,我觉得有几个原因。

第一,离北京近,第二,不是蒙古族地区,第三,山城没有啥发展前途,第四把张家口划分到内蒙,是不是要给省会,如果不给省会的话,划分给谁其实无所谓,如果给了省会的地位,容易让人联想民国时期的伪政权。还有一些涉及到敏感因素的原因,这里就不太方便说了,总之张家口是一个地貌复杂,资源丰富的城市,用来做北京的能源基地和天然屏障,是再好不过的选择了。把张家口划分到河北是经过了深思熟虑之后做出的决定。

4

原来张家口是清朝时期蒙古察哈尔王都统府所在地,因蒙古察哈尔王反叛朝廷要搞独立,被清廷灭掉。明朝时期宣化府归北京直属管理,明朝张家口是归京城的。元朝忽必烈定都北京建元大都也是把张家口划归京城,方便和蒙古老家的来往关系和通商通贸,带动蒙古的经济生活发展,共产党解放后因为定都北京,还要保护北京的安全所以围绕北京建立军事包围圈,随着科技和武器的发展围绕北京的部队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再加上改省制,所以张家口从原来的察哈尔省省会沦落到河北的一个地级市。解放后直到1995年才正式对外开放,刚解放中国所有都是军管区,更何况为了首都周边的安全,再加上国民党残余部队和各国敌特的猖狂。

5

今天的张家口市向北不远,就是所谓坝上。坝,就是内蒙古高原的边缘。换句话说,张家口市这个地方,就处在古代游牧民族活动的边缘,而张家口坝上地区,就是古代游牧民族,包括蒙古的活动范围,是游牧文化区。张家口市,这个地方的出现,正是蒙古与中原地区贸易、马市的产物,受三地资金、人员汇集的共同影响,即蒙古、山西、北京。而张家口察哈尔省会的一段历史,其实也显示了张家口地区与蒙古的联系。这往上说,历史内容就更多了。至于后来的行政划分,属于高层决策,不好妄言,从合理性上说,张家口是晋察冀根据地的核心,且离北京极近,对于当时的现代化战争作战方式来说,它需要担负起保卫北京的绝对义务,不容有失,因此,其实际状况,变成了一座军镇,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这种军事职能也发生了调整,张家口扮演了北京水源地、菜篮子等角色。有了滑雪与冬奥会,加上高铁,这座城市与周边地区更像是北京的后花园。是蒙古?是山西?是北京?是河北?全都是,又全都不是。

6

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1.山水相邻,风物相近

2.都是晋商活动的核心范围

3.历史上内蒙古中部地区在清朝相当长的时间隶属山西;张家口在地理上和大同盆地没有太大隔断

不光是这几个地区,甚至西至内蒙乌海,北至二连浩特,东北至锡林郭勒局部,西南至延安,南至焦作新乡,东南至邯郸邢台,东至太行山东麓,都讲一种异于四周官话地区的语言,这些地区在春秋战国分别属于晋,赵魏,现在学术上称该地区的语言为晋语。该方言在河北省的范围大致在太行山东麓沿线,由此推测,原来华北平原北部的人们和上述地区讲相同的语言,只是后来平原地区人口迁徙频繁,加上北京从金朝开始建都所导致目前平原地区讲官话。

7

韩国人也奇怪,为什么他们也崇尚儒学,但全世界都认为儒学是中华文化。

题目本身就说反了,是内蒙古南部人文风俗像张家口,而不是张家口像内蒙古南部,明清时期,张家口地区就一直属于河北的前身直隶。

张家口的确曾经属于过内蒙古,甚至短暂成为过内蒙古的首府,但人文风俗像不像,并不能作为张家口一定要归内蒙古的理由。



打从一开始,张家口就属于河北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张家口地处河北省的西北部,北京的外围,乃是古代漠北游牧族群与中原王朝之间的交汇要枢,尤其是明清定都北京的情况下,更加重要。

明朝初期,当时的朝廷在如今的张家口坝下地区设置有万全都司、宣府,而治所就是著名的宣府城,这些都是大明北疆的重镇。

从明宣宗宣德四年开始,明朝就在此建造了关隘城堡,将其作为京师的门户与军事重镇,与宣府、大同等重镇一起构成中原王朝的北方防线。

由于张家口的地理位置实在非常重要,因此如今的张家口地区在明朝,除了蔚县一带被划归山西大同府管辖外,其他地区都由京师顺天府直接管辖。



嘉靖二十九年,蒙古阿勒坦汗与明朝议和,史称“庚戌之变”,蒙古与明朝之间持续大约两百米的战争结束,原本红眼多年的双方开始通商。

“隆庆和议”之后,张家口成为了当时北方的马市所在地,大量的商队汇聚于此,中原的商品由此北去,漠北的马匹由此入关,原本的军事重镇张家口也向商贸中枢转变。

清朝建立以后,虽然满蒙联姻联盟,但是张家口毕竟还是京师大门,被清朝所看重,如今张家口的北部设置了口北三厅,而南部由宣化府管辖,而这些地区,都由直隶省管辖。

清朝时期,张家口依旧是重要的北方商业重镇,康熙年间与沙俄达成协议之后,康熙帝虽然允许与俄通商,但俄国商品只能在张家口卸关,不能直接到京城。




1912年之后,张家口依旧属于直隶省的管辖范围,直到1928年,随着察哈尔省的设立,张家口就成为了察哈尔的首府所在,但察哈尔省没了之后,张家口又归了河北。

从这些历史事实就可以看得出,张家口这个地方,打从一开始就是河北的地盘,虽然这里是游牧与农耕的交界之处,但还是出于农耕之界的内围,而非草原地界。

有意思的是,在内蒙古自治区建立的最初,其首府就在张家口,但那时因为当时的张家口地理位置重要交通便利,加上情势影响,暂且放在张家口而已。

此后等一切的条件成熟,内蒙古的首府自然是不能放在河北的省内,经过了慎重考虑,内蒙古的首府迁去呼和浩特,而张家口则重新划归河北。



不是张家口像内蒙古,而是内蒙古像张家口

既然有内蒙古,自然也有外蒙古,原本的蒙古泛指整个长城以北,清朝建立之后,将漠北蒙古也就是喀尔喀蒙古称作外蒙古,而漠南蒙古称作扎萨克蒙古。

其中的漠南蒙古地区,清廷参照八旗制度在当地推行盟旗制度,以强化管理,而这个时候的内外蒙古风俗习惯与人文之类,依旧是纯粹蒙古风格,跟张家口、山西等地没什么相似。

所有的一切都要到晚清时期,由于关内长年纷乱天灾连连,出现了大量的难民,因此出现了三股非常著名的移民潮,也就是闯关东、走西口与下南洋。

内蒙古地区的民风开始与张家口等地越发类似,正是受到走西口移民潮的影响,大量来自山西河北等地的移民,将家乡的风俗习惯,带去了内蒙古南部。



清朝两百多年岁月之中,大漠南北的人丁锐减,到二十世纪初期仅一百万上下而已,也正因如此,地广人稀的内蒙古接纳了数量惊人的外来移民。

受到移民影响,内蒙古如今很多地方的风俗习惯与口音之类,与山西北部、河北张家口等地极其相似,简直一模一样,但这是内蒙古受关内影响,而不是张家口像内蒙古。

弄清这个因果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风俗相似”并不能够成为张家口需要归属内蒙的充分理由,反而若真的提出,那还是个无理要求。

打个比方来说,就像如今的韩国人,因为学了很多的中原文化,然后就想着这些文化凭什么属于中国,为什么不属于韩国,这完全是颠倒因果主次的想法做法。



区划的调整,其实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不仅要考虑人文历史,同时也要顾及未来的发展与很多现实情况,需要多方面进行考虑。

内蒙古相较于河北,各方面的条件都要优越出很多,张家口本身就是个实力不弱的城市,倘若归内蒙古,只不过是锦上添花,但对河北来说,却无异于雪中送炭。

道理类似的例子很多,当年为治理洪泽湖,安徽与江苏换地,为了广西的发展,将广东钦廉四属重新划入广西,而本属于安徽的婺源,也最终被留给了江西。

张家口数百年来,一直都是河北的地盘,且不说内蒙古虽说风俗与其相似,是因为受移民的影响,张家口各方面都没有理由要离开河北。


8

张家口市地原辽阔,位于华北平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之过度地带,东北京,南保定,西大同,北内蒙。语言主要是以晋语为主,毗邻东北京南保定的区域,语言差异较大,非标准晋语,有北方官话及北京官话之语。人文习惯有华北平原与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之兼和。

9

坝上四县应该划归内蒙

10

省份的划分不来就不是依据文化,而是政治因素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