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四大野战军中只有华野出现了“代司令员”的职务,而其他西北野战军的彭老总、中原野战军的刘司令员和东北野战军的林总,包括晋察冀军区乃至后来华北军区的聂老总,都始终在野战部队的指挥位置上,并没有副职代行指挥权的经历。而众所周知,在1955年的大授衔中,前述四位司令员都被授予了“元帅”军衔,惟独华野和后来的三野军事主官出现了难以处理的变数



按照55式军衔制度的最初方案,拟授“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为大元帅,其他军委委员为共和国元帅,这是当时的授衔基调。那么,我党的军事委员会有哪些成员呢?根据1954年9月28日《关于成立党的军事委员会的决议》,党的中央军事委员会由毛泽东、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邓小平、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组成,其中毛泽东任主席,彭总主持日常工作。


所以要注意,尽管粟裕将军在1954年已任我军总参谋长,但并没有位列军委委员名单之中,应该说缺乏封帅的第一个硬性条件。而且这是党的军事委员会,跟建国初期的国防委员会是有本质区别的,没有像程潜、傅作义那样的起义将领入选,而必须是我党早期的军事家、人民军队的缔造者团体,12人名单中全部领导或者参加过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或者平江起义。




有军事爱好者一定会问,那粟裕将军也参加过南昌起义啊?然而那时候他还仅仅是一名班长,也就是说还是一名士兵或者士官,而其他则都是“军官”,军委委员中资历最浅的林彪当时也是黄埔四期的连长了。同时也必须考虑,在22年的革命武装斗争中,是要分为红军时期、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至少在抗战时期,粟裕将军的级别仍然跟其他大将同级。


因为八路军的编制为“集团军”级别,没有下设军而直接辖师是有特殊原因的,所以八路军的三个主力师的师首长,比如115师的林帅聂帅罗帅、120师的贺帅、129师的刘帅徐帅是跟新四军军长级别持平的。就更不要说担任集团军正副总司令、参谋长的朱老总、彭老总和叶帅了,级别更是高出一格,而新四军能够达到这个标准的只有两任军长叶挺和陈毅(或者刘政委)。




毕竟粟裕将军在抗战中期才出任了新四军第1师师长,理论上跟八路军最初的六名旅长是同级的,比如陈赓、比如徐海东等等,所以就军中资历而言,确实授大将比较合适。我们之所以为粟裕将军感到可惜,一方面是他在解放战争时期的精彩表现和巨大战功,另一方面其实是作为新四军和三野的代表人物,陈老总差点错过元帅军衔。


战功不必细说了,华东区位于南京当局的眼皮底下,直接威胁老蒋的统治中心,所以敌人动用了最强大最精锐的力量来“围剿”,陈诚、顾祝同、薛岳等名将悉数上阵,所谓的“五大主力”也来了仨,但是均被粟裕将军一一挑落马下。从1947年初山野和华野合并组建华东野战军开始,粟裕就实际负责作战指挥,华东区成为歼灭蒋军正规部队最多的战略区,在整个解放战争中,华野和东野确实是决定性力量。


(粟裕将军和夫人楚青)


另外在酝酿过程中,主席坚决谢授大元帅军衔,同时在座的少奇同志、周公和邓公(军委秘书长)也表态不参与授衔。为了让授衔工作顺利推进,不给具体负责的总政治部增加困难,在这次小范围会议上,还做出了元帅和大将各限定十名、已转入地方工作的同志也不参加授衔的决定,这就影响了仍然是军委委员的陈老总,原第三野战军司令员。


因为陈老总当时已转任政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跟兼任副总理的邓公情况类似,那么既然身为军委秘书长的邓公已不参与授衔,其实陈老总亦可不授衔,如此新四军和第三野战军(山头也必须照顾的)的代表人物,极有可能是正担任重要军职的粟裕将军,这才是粟裕封帅最有可能的机会。当时授衔工作的总负责人是彭老总和罗荣桓同志,他们也几乎认可了这个意见。




不过经过慎重的考虑,周公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从坚持红军南方八省的游击战争、抗日战争组建新四军、以及解放战争的第三野战军这三个方面综合来看,仍然以陈毅最具代表性,而元帅和大将军衔的入选名单,最终决定权其实归于“五大书记”。周公以苏联的马林科夫(离开军界)元帅为例,说服了少奇同志(新四军政委)和其他几位书记,最终陈毅入选十大元帅名单。


关于粟裕将军“辞帅”的传闻,真的查无实据,在陈老总确定授予元帅军衔后,粟裕其实已经失去了封帅的可能,而最后排名十大将之首,也正是对他在解放战争中巨大贡献的肯定!


最佳贡献者
2

论战功,解放战争粟裕与林彪并列第一,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彭德怀第一。

1953年4月,根据中央军委意图,总干部部部长罗荣桓草拟了一个拟评元帅16人名单初步草案,上报中央军委审议,名单为:大元帅一人为军委主席毛泽东特设;元帅人选15人为: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彭德怀、林彪、高岗、贺龙、刘伯承、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粟裕、张云逸。

从这份元帅名单初稿至1955年授衔的两年时间里,发生了一些情况的变化:高岗出事自然被踢出了名单,毛主席让帅并提议已不在军队工作的人主动不参加评军衔,这样刘少奇和周恩来退出了名单,中间还考虑过把邓小平加入元帅名单等问题,最重要的是苏联当时有11名元帅,中国觉得不能比老大哥多,最终把元帅名额定为10人,粟裕因为资历较浅、张云逸因为只担任过野战军级的副职最终降到大将行到,非常可惜。

3

粟裕同志人格,品质,战略才能,军事指挥胆略,对中国解放做出贡献早已深人心,虽然没有授元帅但在中国人民心目中早已是元帅!

4

我的答案是:粟裕没有评帅是完全正确的,粟裕评帅确实不够格,大将刚刚好,理由如下:一、解放战争时期华东战场的胜利,特别是淮海战役的胜利,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一是毛主席、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二是几百名将领、几万名革命烈士的英勇奋斗,例如消灭黄百韬主要是谭震林的现场指挥,消灭黄维兵团主要是陈士渠的现场指挥。三是人民群众的无私奉献,陈毅元帅说过,淮海战役胜利是人民群众的小推车推出来的。四是辽沈战役的胜利,国民党军心崩溃。五是总前委(粟裕排名第四)在前线正确的临机处置。

现在有一些人昧着良心、绞尽脑汁的把淮海战役胜利的功劳完全归结于一个人身上,是典型的居心叵测,是典型的公知言论、是典型的无知弱智。

二、很多人一直用林帅的“神仙仗”来表扬粟裕,但事实是1、神仙仗是偏贬义的中性词,指的是有根据地的舒服仗。因为我军初到东北,根据地还没有建设好,林总羡慕关内根据地建设的好。2、林总原话说的是关内能打神仙仗,东北是关外,山海关以内是关内,是说关内根据地建设的好的地区,包括很多地方,并没有特指华东战场,更没有特指粟裕,而且也不是赞扬的话。

5

粟裕大将是我国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他指挥的一系列战役气吞山河,波澜壮阔,为新中国的早日建立立下了不朽功勋,他虽然没有获得元帅军衔,但他仍然堪称千古一将。

首先粟裕大将有战略眼光,当时军委的决策是让他带领部队深入江南威胁国民党的统治中心,配合各战区作战;他力排众议,向中央建议暂不过江,集中力量在淮海地区打大的歼灭战,把国民党的主力消灭在江北地区,为解放全国奠定基础,中央经过反复研究,觉得粟裕的建议符合实际,就同意了他的建议,促成了后来震惊世界的淮海战役。

在后来的解放战争中,粟裕把战役指挥艺术发挥到了极致,他指挥的豫东战役、济南战役、孟良崮战役、上海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给国民党反动政权以沉重打击,加速了全国解放的进程,为歼灭敌军最多的野战军。

粟裕大将不仅有过人的军事才能,而且为人低调谦逊,从不计较个人的名利得失,从现有史料来看,他最初是列在被授予元帅军衔的名单里,他三次力主辞帅,表现了他优良的品德和一贯低调的作风。

粟裕虽然没有获得元帅军衔,但排名却是一千多名开国将军的第一位,为新中国第一大将,所以不可惜,因为粟裕将军的丰功伟绩早已深入人心,早已是国人心中永远的元帅!

6

谁也出不去

7

想当初,粟裕如果当仁不让,毫不客气的把三野总司令兼政委的“帽子”戴上,就凭战功,非元帅莫属。也没有现在这么多破事!

8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十大元帅并不完全是因为战功,还有资历和其他因素。

我们看看十大元帅最初的资历。

我们先看看南昌起义,

朱德不用说了,红军总司令,南昌起义也是重要领袖。

刘伯承也重要领袖之一,担任参谋长职务。

聂荣臻是第11军党代表。

贺龙是第20军军长。

陈毅虽没有赶得上南昌起义,但稍后起义失败,陈毅是重要人物,成为朱德的副手稳住了局面。

再看看其他几个人


彭德怀早在1928年平江起义时,他就是红军第五军军长了。

林彪不用多说,中央红军中最能打仗的将领。

徐向前长期担任红四方面总指挥,那可是指挥10万大军,可以和中央红军平起平坐的。

以上8人,资历比粟裕要高得多。

主要是剩下两个人,罗荣桓、叶剑英。

叶剑英资格也很老,北伐攻克南昌以后,他就是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二师师长。1931年,叶剑英是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长、红一方面军参谋长,这支职务也是很高了。

罗荣桓的资历较浅,但要注意,他可是参加过秋收起义的。只是排在毛泽东、彭公达之后。当时参加秋收起义的军官,建国后已经所剩无几,罗荣恒就是占了这个优势。另外,1943年他就任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15师政治委员、代师长,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书记,等于是一方大员了。



粟裕的弱势,在于资历不够。

南昌起义时,元帅中资历最低的林彪好歹是个连长,粟裕仅仅是个班长,是小角色。

而粟裕在1934年,调任闽浙赣军区参谋长。结果他所在的第十军团,又被国军包围歼灭。

仅剩粟裕带着400多人突围,后来发展到1000多人。


即便如此,在粟裕1938年加入新四军时,起点还是很低的。他的部队仅仅整编为是新四军第二支队第四团第三营,才一个营而已。而粟裕任第二支队副司令员。2支队只有1800人,下辖两个团,充其量最多算是加强团,可见粟裕的职务不高。

而此时十大元帅全部都能独当一面,比粟裕高多了。

就是因为起点低,资历差,加上粟裕臭脾气,最终才成为大将。

9

无论从哪一个方面,粟裕都不够资格当元帅,一点儿都不可惜,可能有人不服,那么历史已经证明他就是不够资格。

10

我认为这是一个失误。为什么。授銜不仅要向后看,即始向后看,三年解放战消灭敌人245万也是无人能比。向前看呢?授銜以后肯定不打仗了。有元帅在,而且十个,甩开直接找大将担重任,总有些不顺吧。,不仅这,你看到后,有些活动,许世友,韦国清都排在粟的前面。规根结蒂还是陈赓总结了出原因。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