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cc25922,怎么样选择性做药敏
菌 种 说 明 一、菌种简介 1种名称:大肠埃菌EscherichiacoliCastellani&Chalmers 2、编号:BNCC 336454=ATCC25922 3物危害程度:四类 二、储存条件 冻干菌种和斜面试管请置于2-8℃冷藏。 三、培养条件 四、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 蛋白胨5.0g,NaCl 5.0g,牛肉膏 3.0g,琼脂20g,蒸馏水 1000ml,PH 7.0,121℃,15分钟灭菌。 2、培养温度:37℃ 3、培养时间:18-24小时 五、注意事项:首次活化,干粉用尽量少(0.3ml)的无菌水溶解,全部接种在2支斜面上。 如果有不明白之处,应先咨询我中心技术人员,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1、菌种常规培养时间:细菌24-48h,酵母72h,霉菌5-7d,大型真菌7-10d。 2、试管斜面请尽快转接,存放时间不得超过3个月。 3、带菌废弃物应高压灭菌处理后丢弃。 技术支持:010-58103778
下面是更多关于atcc25922的问答
atcc25922可以用于蛋白表达吗
病情分析: 大肠埃希菌是一种很常见的肠道细菌 指导意见: 当免疫力低下的时候,这种细菌就会致病,所以您孩子只要好好调理,配上抗生素,是可以痊愈的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谢谢!
大肠杆菌ATCC25922 致病吗
大肠埃希氏菌(E. coli)通常称为大肠杆菌,是Escherich在1885年发现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直被当作正常肠道菌群的组成部分,认为是非致病菌。直到20世纪中叶,才认识到一些特殊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对人和动物有病原性,尤其对婴儿和幼畜(禽),常引起严重腹泻和败血症,它是一种普通的原核生物,是人类和大多数温血动物肠道中的正常茵群。但也有某些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可引起不同症状的腹泻,根据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将致病性大肠杆菌分为5类: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肠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I"IEC)、肠黏附性大肠杆菌(EAEC)。大肠杆菌0 157:H7血清型属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自1982年在美国首先发现以来,包括我国等许多国家都有报道,且日见增加。 日本近年来因食物污染该菌导致的数起大暴发,格外引人注目。在美国和加拿大通常分离的肠道致病菌中,目前它已排在第二或第三位。大肠杆菌O 157:H7引起肠出血性腹泻,约2%~7%的病人会发展成溶血性尿毒综合征,儿童与老人最容易出现后一种情况。致病性大肠杆菌通过污染饮水、食品、娱乐水体引起疾病暴发流行,病情严重者,可危急生命。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 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大小0.5×1~3微米。周身鞭毛,能运动,无芽孢。能发酵多种糖类产酸、产气,是人和动物肠道中的正常栖居菌,婴儿出生后即随哺乳进入肠道,与人终身相伴,其代谢活动能抑制肠道内分解蛋白质的微生物生长,减少蛋白质分解产物对人体的危害,还能合成维生素B和K,以及有杀菌作用的大肠杆菌素。正常栖居条件下不致病。但若进入胆囊、膀胱等处可引起炎症。在肠道中大量繁殖,几占粪便干重的1/3。兼性厌氧菌。在环境卫生不良的情况下,常随粪便散布在周围环境中。若在水和食品中检出此菌,可认为是被粪便污染的指标,从而可能有肠道病原菌的存在。因此,大肠菌群数(或大肠菌值)常作为饮水和食物(或药物)的卫生学标准。大肠杆菌的抗原成分复杂,可分为菌体抗原(O)、鞭毛抗原(H)和表面抗原(K),后者有抗机体吞噬和抗补体的能力。根据菌体抗原的不同,可将大肠杆菌分为150多型,其中有16个血清型为致病性大肠杆菌,常引起流行性婴儿腹泄和成人肋膜炎。大肠杆菌是研究微生物遗传的重要材料,如局限性转导就是1954年在大肠杆菌K12菌株中发现的。莱德伯格(Lederberg)采用两株大肠杆菌的营养缺陷型进行实验,奠定了研究细菌接合方法学上的基础,以及基因工程的研究。 大肠杆菌是人和许多动物肠道中最主要且数量最多的一种细菌,主要寄生在大肠内。它侵入人体一些部位时,可引起感染,如腹膜炎、胆囊炎、膀胱炎及腹泻等。人在感染大肠杆菌后的症状为胃痛、呕吐、腹泻和发热。感染可能是致命性的,尤其是对孩子及老人。 大肠细菌(E. coli)为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代表菌。一般多不致病,为人和动物肠道中的常居菌,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肠道外感染。某些血清型菌株的致病性强,引起腹泻,统称病致病大肠杆菌。 该菌对热的抵抗力较其他肠道杆菌强,55℃经60分钟或60℃加热15分钟仍有部分细菌存活。在自然界的水中可存活数周至数月,在温度较低的粪便中存活更久。胆盐、煌绿等对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对磺胺类、链霉素、氯霉素等敏感,但易耐药,是由带有R因子的质粒转移而获得的。 致病物质 大肠杆菌的致病物质为定居因子,即大肠杆菌的菌毛和肠毒素,此外胞壁脂多糖的类脂A具有毒性,O特异多糖有抵抗宿主防御屏障的作用。大肠杆菌的K抗原有吞噬作用。 由大肠杆菌导致的疾病: 1、肠道外感染。 多为内源性感染,以泌尿系感染为主,如尿道炎、膀胱炎、肾盂肾炎。也可引起腹膜炎、胆囊炎、阑尾炎等。婴儿、年老体弱、慢性消耗性疾病、大面积烧伤患者,大肠杆菌可侵入血流,引起败血症。早产儿,尤其是生后30天内的新生儿,易患大肠杆菌性脑膜炎; 2、急性腹泻。某些血清型大肠杆菌能引起人类腹泻。其中肠产毒性大肠杆菌会引起婴幼儿和旅游者腹泻,出现轻度水泻,也可呈严重的霍乱样症状。腹泻常为自限性,一般2~3天即愈,营养不良者可达数周,也可反复发作。肠致病性大肠杆菌是婴儿腹泻的主要病原菌,有高度传染性,严重者可致死。细菌侵入肠道后,主要在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上段大量繁殖。此外,肠出血性大肠杆菌会引起散发性或暴发性出血性结肠炎,可产生志贺氏毒素样细胞毒素。 详细内容阅读:北纳生物www.bnbio.com
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
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Klebsiella pneumoniae subsp.pneumoniae,KPP)属革兰阴性杆菌,是引起下呼吸道感染,败血症和院内感染的常见细菌。国见早年资料报道该菌对临床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KPP可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对多种抗菌药产生耐药 [1] ,甚至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也产生耐药 [2] 。我们采用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系统,测定2002年5月~2004年5月深圳市福田人民医院就诊病人分离了137株KPP对37种抗菌药物的敏感特征,并对其在临床感染中的分布特点进行了分析,以了解本单位的KPP对抗菌药的敏感,性,为临床选药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来源 2002年5月~2004年5月深圳市福田医院门诊及住院病人的137株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标本来源于痰液,伤口分泌物,血液,尿液,化脓及创伤标本,粪便,生殖道标本,骨髓标本,腹水,咽喉拭子等。,1.2 抗菌药物 37种抗菌药物包括阿米卡星、复方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安曲南、头孢他啶、头孢磺啶、头孢噻吩、环丙沙星、氯洁霉素、多粘菌素E、头孢噻肟钠、头孢呋辛、头孢西丁、红霉素、复方氨苄西林。头孢匹美、磷霉素、褐霉素、呋喃妥因、庆大霉素、亚安培南、左氟沙星、美洛培南、米诺环素、奈替米星、氟哌酸、苯唑西林、青霉素、哌拉西林、链阳霉素、利福平、复方替卡西林、替卡西林/棒酸、替考拉宁、四环素、替卡西林和复方替卡西林。分别为法国梅里埃公司产品。,1.3 培养基 血琼脂平板,巧克力平板,MCK平板均系广州通泰生物公司厂产品。,1.4 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 按常规方法分离菌株,以ATB Expression鉴定仪进行鉴定。采用ATB Expression系统,以大肠埃希氏菌(ATCC25922)为质控菌株测试37种抗菌药的敏感性。并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标准进行结果判断。, 2 结果,2.1 KPP在临床标本中的分布 2年来共分离KPP共137株,其中痰液77株,伤口分泌物3株,血液5株,尿液10株,化脓及创伤标本4株,粪便14株,生殖道标本3株,骨髓标本5株,腹水3株,咽喉拭子13株。,2.2 37种抗菌药物对137株KPP的抗菌活性 37种抗菌药物对KPP的抗菌活性见表1。KPP对些抗菌药的敏感性大致可三类。一类是抗菌活性>95%,属高度敏感药。另一类是抗菌活性在15%~70%之间,属部分或大部分耐药。第三类是具有完全耐药(>90%耐药)。, 表1 37种抗菌药物对137株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的抗菌活性 (略), 37种抗菌药中,KPP对其中5种其中抗菌药的抗菌活 性>95%的是呋喃妥因、亚安培南、美洛培南、左氟沙星、氟哌酸为代表的二代喹诺酮类。仅占测试药物的13.9%。这5种药对KPP感染在目前阶段是有效的。,在37种抗菌药中,其中有17种抗菌药抗菌活性仅在15%~70%之间。情况稍好的10种药的抗菌活性约在50%(49%~69%),包括阿米卡星、复方阿莫西林、多粘菌素E、头孢西丁、头孢匹美、奈替米星、环丙沙星、复方替卡西林、替卡西林-棒酸和以头孢噻肟钠为代表的第三代头孢菌素。另有7种药的抗菌活性约在95%耐药)。KPP除了阿莫西林为代表的A组青霉素耐药率为97%,替卡西林为94%以外,对其它13种抗菌药100%耐药。它们包括β-内酰胺类的安曲南、头孢磺啶、青霉素、苯唑西林,非β-内酰胺类的氯洁霉素、红霉素、磷霉素、褐霉素、米诺环素、四环素、链阳霉素、利福平和多肽类抗生素替考拉宁。与冯瑞祥等人报道有一定的相似性 [3] 。此外,我们测定了凝固酶阴性的KPP对苯唑西林耐药率为100%。,3 讨论, 137株KPP来源分析表明该菌是呼吸道感染主要致病菌之一,其中有56.2%来自呼吸道感染标本,约10%分别来自粪便和咽喉拭子标本。显示呼吸道标本是KPP的主要来源。当前革兰阴性菌的耐药主要是由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和由染色体、质粒编码的AmpC酶引起。ESBL可水解β-内酰胺环,尤其对头孢他啶和氨曲南等新型广谱头孢菌素的破坏作用强。ESBL由常见的酶如β-内酰胺TEM2衍生而来,是引起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产主耐药的常见酶。ESBL最常见于肺炎克雷伯杆菌和大肠杆菌,其质粒上常常携带着对其他抗生素耐药的基因。华南地区肺炎克雷伯菌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主要以CTX-M(头孢噻肟酶)系列中CTX-M-13型和CTX-M-14型为主,华东地区则以CTX-M-9和CTX-M-14型为主,而北京地区主要以CTX-M-11型为主 [4~7] 。KPP耐药株地域差异可能会带来抗菌药的不同敏感性的差异。本研究的数据表明,KPP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只有50%的敏感,显示了抗革兰阴性菌为主第三代头孢菌素对KPP的耐药问题令人担忧。深圳地区的同行8年前测定了22种抗菌药的MIC(最小抑菌浓度)均比以前有所升高 [8] 。结合我们的数据,说明KPP对抗菌药的耐药日益严重,尤其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美国、南非等7国在7家医院收集了216例病人的血培养呈肺炎克雷伯杆菌阳性。其中约15%病人的肺炎克雷伯杆菌具有ESBL阳性,85%病人阴性。而这些15%病人中,约1/3的在菌血症出现前2周曾用过第三代头孢菌素的治疗。然而,ESBL阴性的克雷伯杆菌菌血症患者只有3%2周前用过第三代头孢菌素的治疗。因此,可以认为,第三代头孢菌素的应用是发生有ESBL克雷伯杆菌菌血症的危险因素之一。为什么第三代头孢菌素会成为ESBL克雷伯杆菌菌血症的危险因素的原因尚未清楚。不过,约2/3患有具ESBL克雷伯杆菌菌血症的病人,并没有应用过第三代头孢菌素。,幸运的是,本单位所鉴定的KPP对两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安培南和美洛培南),氟哌酸为代表的二代喹诺酮和三代喹诺酮左氟沙星仍然有高度敏感性。与孙杰等人的报道有共同点 [9] ,但未见到Bradford等人报道的KPP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产生耐药的现象 [2] 。,研究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目的是为了合理用药。对一批因肺炎克雷伯杆菌和大肠杆菌所引起对头孢他啶具耐药性的病人进行抗菌治疗的结果表明,如事先证明抗菌药体外有效,治疗后只有1人(1/19)死亡。相反,事先接受静脉用药而后来又体外证明无效抗菌药,死亡人数达5人(5/12)。两组的差异有显著性(P=0.02)。对药敏试验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有人指出,在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的过程中,细菌和抗生素都不是旁观者。细菌能通过多种作用机制提高自身的突变率,从而导致其成为耐药株的机会增加。抗生素也通过对细菌耐药的,发生施加压力,增加细菌的突变率。因此,规范应用抗菌药,尽可能减少抗菌药使用所致的选择性压力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1 Paterson DL,Ko WC,Von Gottberg A,et al.Antibiotic therapy for Klebˉsiella pneumoniae bacteremia:implications of production of extended-spectrumβ-lactamases.Clin Infect Dis,2004,39(1):31-37. , 2 Bradford PA,Bratu S,Urban C,et al.Emergence of carbapenem-resisˉtant Klebsiella species possessing the class A carbapenem-Hydrolyzing KPC-2and inhibitor-resistant TEM-30β-lactamases in NewYork City.Clin Infect Dis,2004,39(1):55-60.,3 冯瑞祥,王靖,钟静,等.产超ESBL菌的耐药表型及四种检出方法比较.南京军医学院学报,2002,24(4):225-228.,4 陆坚,唐英春,吴本权,等.华南地区质粒介导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基因分型研究.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2,22(6):638-643.,5 Yu Yunsong,Zhou Weilin,Chen Yagang,et al.Epidemiological and anˉtibiotic resistant study on extended-spectrumβ-lactamase-producing Escherichia coli and Klebsiella pneumoniae in Zhejiang Province.Chin Med J,2002,115(10):1479-1482.,6 俞云松,吕芳芳,宋秀兰,等.浙江省嘉兴地区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分子生物学研究.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31(6):457-460. ,7 朱戌东,徐英春,吴伟元,等.一种新CTX-M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及其临床意义.中华经验医学杂志,2001,24(4):207-210., 8 何林,卢月梅,吴劲松.22种抗生素对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抑菌浓度的研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6,6(4):197-199.,9 孙杰,于笑难,傅炜昕,等.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耐药性调查.中国公共卫生,2004,20(4):484-485.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本页关于atcc25922,怎么样选择性做药敏内容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谨慎操作。尤其涉及您或第三方利益等事项,请咨询专业人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