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您的问题实际上是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惩戒孩子的标准是什么?另一个问题是怎么惩戒孩子?

先说第一个问题。

惩戒孩子的标准不是是否听话,而是是否犯错!

您说孩子非常不听话,所以您很生气!我想孩子也很生气!

孩子为什么要听您的话呢?是因为您是家长还是因为您说的话是正确的?

比如孩子今天想穿裙子,您想让孩子穿裤子,本来穿什么都可以,为什么孩子不能自己做决定!

家长的话有时候是正确的,有时候是不正确的,或者是不合孩子胃口的!很多事情完全可以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家长不要去指手画脚!

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的事情就按孩子的意见来;即使错的,只要不是大错,让孩子自己试一下也可以;只有明显的大错特错,家长才需要干预,才需要行驶家长的权威!

如果您能这样处理,大部分事情让孩子自己发挥,相信家长需要纠错的机会很少,孩子不听话的机会也很少!

再说第二个问题,怎么惩戒孩子?

确实有时候孩子明显错了,还是死不悔改,那么是不是可以惩戒?怎么惩戒?

我的建议是完全可以!必须的!

孩子做错事情了,可以让他自己补救,可以让他做家务,可以让他不玩游戏,可以让他站立,可以让他不吃饭,当然,也可以打骂!

打骂简单粗暴,但是往往很有效!不用担心会留下心理阴影,孩子没有那么脆弱!

打骂孩子要掌握技巧:确实是大错特错的事情,不能打错了;不能打要害部位,不能打伤了;不能反复打,不打则已,打了就一次见效;后续要跟上,告诉他错哪了,为什么打他;经常提起他挨打的事情,警钟长鸣!

我们都是文明人,孩子不仅仅是孩子,也是朋友,民主、说教是常态,打骂管教只能偶尔为之!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家庭的希望!愿我们共同努力,培养好下一代!

最佳贡献者
2

孩子五六岁是正确引导和教育的最佳时期,错过了,就找不回来,孩子不能娇惯,会惯坏的,培养他的正确人生观,让他知道是为自己学习,而不是为了别人而学,尽量不要看手机,如果手机不离手,会毁了他的,同时为了孩子,父母必须以身作则,养成看书的好习惯。而不是都抱着手机,对孩子要严励,必要时还要有惩戒,不能有人护短。惩戒的目的是让孩子长记性,而不犯错误,每天适时给孩子布置学习任务,让其有好的学习习惯,使慢慢的有一个正确的学习方向。自己对管理孩子的一点见解,见笑了。

3

现在家长管叫孩子想的太多,就因为每对夫妻就一个孩子, 管的过于严格,怕孩子做出举错的事,至于留下什么阴影,我认为不可能,因为,孩子小,记忆也不是那么清晰,过去孩子多,谁没受过父母打过,小孩从小就得教育。该打也得打。不能娇生惯养,娇生惯养如杀父。打也证明,家法的严厉。想的太多。那就是让孩子自由随便,最后。坑了孩子。又坑了作为父母的。子不教,父之过。现在有些孩子,任性。就是缺少家教。应当强制的,做为家长,必须强制教育,绝不能让孩子,任意而行,姑息养奸。如今的父母,都认为对不住儿女。生活条件不如这家和那个家好,这家孩子买了这个,那家孩子穿的好,孩子孩子比。大人大人比,就这样,给孩子造成不好恶习的空间。不要问孩子不听话。要问作为父母的是怎么想的?家有家规,国有国法。一切都按着规律所教育,父母就知道怎么办了。你的孩子,你比谁都清楚。

4

谢谢您的邀请!个人认为五六岁的小孩不听话应该都是很正常的,真的不建议打孩子,因为像这个年龄的孩子,你今天打了他(她),过几天可能就忘了,我们家长应该多引导孩子,对孩子多点耐心,多花点时间陪伴可能会比打更有用。

5

若发现孩子有这4个行为,该打就要打,长大以后很难改正

孩子是一家人的希望,尤其是在当下独生子女家庭中,一家人都会围着家里唯一的一个孩子转。但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却有不少家长发现孩子很难服从自己的说教。其实孩子小时候的行为与他们的将来有着很大的关系。

李玫瑾是中国公安大学的一个心理学教授,她对于儿童的教育有着很深的研究。在她的一次演讲中,她曾提出很多对父母不孝,对社会有所损害的人都是在小的时候被父母宠溺出来的。

因此李玫瑾教授建议家长们不要一味的宠溺孩子,尤其是男孩,否则对孩子的将来无疑。

而且,李玫瑾教授还提出若发现孩子有这4个行为,该打就要打,否则孩子长大以后将会很难改正。

1、乱发脾气

这几乎是所有孩子都会有的一种表现。无论是要求得不到父母的回应还是不知该如何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感受,孩子都会通过大声哭闹的方式来表明自己的立场。

此时家长所需要做的是在安抚好孩子的情绪之后再搞清楚孩子为什么哭闹。当搞清楚了孩子哭闹的原因之后,父母要给予正确的解决方式,并告诉孩子大声哭闹的方式是不对的,应当将心里的感受表达出来才对。

当然,如果孩子已经懂事还采用哭闹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的话,家长打一顿也不是不可以的。

2、当要求得不到满足就对家长进行威胁

很多家长带孩子外出的时候,当孩子看到心仪的玩具或者物品的时候常常会对父母提出要求。但一些孩子如果遭到了父母的拒绝之后,就会哇哇大哭甚至撒泼打滚的方式来逼迫自己的家长。而很多家长碍于面子的问题,就屈服于孩子,满足孩子的要求。

其实,这种方式就是孩子对家长的一种威胁。他们深知父母对自己的疼爱,所以才会采用威胁的方式来让家长妥协。

3、无视尊长

很多父母由于要忙于工作,他们只好将孩子交给家中的老人照顾。但老人对孩子往往会带有隔辈亲的感情,对于孩子的所有要求都会尽量满足。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形成目中无人,自私自利的性格。

哪怕是面对自己的长辈,孩子也会非常的蛮横,甚至会动手打长辈。这是无视尊长的行为,家长可以对孩子打一顿来让孩子明白尊重的含义。

4、无视规则要求

国有国规,家有家法。无论是在什么场合,都有着一定的规矩。即使是在家里,家长也应当对孩子制定一定的规则要求。尤其是在公共场所,家长一定要教育孩子遵守该场合的规则。

如果家长放任孩子不管的话,那么孩子在长大后也会因为无视规矩而受到一定的影响。所以当家长发现孩子有着不守纪律的情况时,一定要严加管教。

关注小编了解更多

6

推荐一本书《正面管教》作者简·尼尔森

我自己读了好几遍受益匪浅,尽管我的孩子还没有很完美,但我们相处还是很快乐的!

这本书讲了除了严厉、骄纵之外另外的一种大人与孩子之间的互动方式“正面管教”。

孩子有时候不听话,都能把家长气炸,这个时候最愚蠢的方式就是打他,一方面孩子就觉得“你就知道打我”,另一方面他根本不服你,表面上的“服气”也是因为皮肉之苦,而且有句老话“孩子越打越皮”。

但孩子确实是错了,确实不听话,我们大人必须要纠正,就像有的专家说“6岁之前你不管他,6岁之后更别想能管住他”。

怎么管?这本书通过分析现在孩子难管的原因:一是社会的变化,包括我们作为爸爸妈妈根本没有谁去顺从谁的榜样,都有个人主体意识,孩子也不会绝对的顺从谁!二是现在孩子都是被以爱的名义给予的多,不需要付出任何努力,动手能力也差。

正面管教是一种有权威的,有规矩也有自由,有限制的选择。

教育孩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通过一两次就可以彻底改变孩子的一些行为的!建议买来这本书和家人一起学习,做父母的都是和孩子在一起学习中成长。

7

孩子非常不听话,家长第一反应就是要被孩子气得都要爆炸了,忍无可忍的时候,除了大吼大叫他,还有可能是想把他暴打一顿,是天下所有的父母亲的正常反应。

但是打和骂,除了让孩子更叛逆,并不能带来更好的效果。

在我儿子上一年级的时候,曾经因为不听话,怎么说都不听,我当时一下子没有控制住情绪,拿衣架把他打了一顿,当时打的时候很生气,打完之后却内疚了很久。

从那以后我开始思考应该怎么跟孩子交流,才能够使得沟通更通畅。

1.寻找孩子不听话,背后的原因。

孩子突然间顶你的嘴,或者是做出一些大人不能理解的事情,总是会有一些原因的,比如他在寻找权力,又比如他认为大人不对,还有的是他认为自己反正怎么做都不对,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破罐子破摔了。

2.找到孩子不听话的原因之后,我会站在孩子的位置上去理解孩子。

这其实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首先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才能够站到孩子的位置上去共情他,理解他。比如有时候孩子看电视会看得很晚,你怎么叫他去洗澡他都不愿意。唠叨多了,他有可能会把杯子摔了或者发脾气很严重。

这时候我尽可能的去理解他为什么发脾气,是因为被我唠叨多了,是因为觉得没有得到我的理解,是因为我不但不理解他,我还唠叨他。至于我理解的对不对,还需要我再跟孩子沟通的过程中,慢慢的去引导他,通过和他的对话,才能够进入他的内心。

有一次儿子和表妹在一块玩儿,表妹手上有两板糖果,有一板吃过了,一块表妹把那板吃过过一块的糖果给了儿子。奶奶看见了马上表扬表妹说表妹真听话真大方,有吃的还会分享,不像我儿子那么小气。儿子在旁边开始哭,奶奶看到孩子哭了接着又不到说哭什么呀,是因为表妹给的那把糖果少了一个吗?人家有糖果分给你吃,就已经很不错了,你还嫌少吗?孩子听了哭得更厉害了,生气地直跺脚。

所有人都以为孩子是因为表妹给的那把糖果少了一块难过伤心,后来我把孩子叫到一边拥抱了他并询问原因。儿子告诉我说你们太不公平了,根本就不在乎,糖果吃多是少,我都没说什么,奶奶就马上说我小气了,我哪里小气了。

这就是孩子,你想的和孩子想的完全不一样。

3.适时沟通

在孩子最需要你的时候要及时和孩子沟通,有时候他在寻求你的关注,你却没有及时关注到,也有可能是引起孩子情绪爆发的原因。

女儿路上,需要父母随时观察,随时调整,我才能摸到孩子的脾气,陪伴孩子健康成长。

我是子喻,专注育儿知识分享,欢迎关注。


8

谁规定了他一定要听话,听谁的话?为人父母多希望孩子听话,听话的孩子省心,不惹麻烦,面对调皮的孩子,我们父母都是轻不得重不得,理解你的挣扎。所谓要“听话”,是因为我们认为这样做才是对的,你听我的没错。

5~6岁的孩子,按照埃里克森的理论正处于“积极主动与退缩内疚”;发展顺利:孩子有目的方向、能独立进取。发展障碍:畏惧退缩、无自我价值感。如果动手打,可能阻碍孩子的积极主动发展,所以当他不听话时,除了讲道理告诉他这样做的后果,也要在他安全的范围内给予他自我探索的机会。

不要一味地塑造孩子,更需要创造一个充满喜悦和爱的环境。你的内心够稳定,才能听到孩子为什么不听话的心声。




9

娟儿妈妈原创文章,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年龄较小的孩子,往往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家长看到孩子闹脾气的时候也容易手足无措。家长往往想教育自己的孩子,可是孩子听不进父母的话不说,还容易哭闹,孩子一哭闹很多家长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小张是一名90后的宝妈,大龄生子的她很疼爱她的儿子,在日常生活中小张十分注重儿子的饮食健康,这天小张给儿子做了精心搭配的营养晚餐。可是儿子有些挑食只喜欢吃肉不喜欢吃蔬菜,小张提醒儿子要把蔬菜都吃完。儿子马上眉头一皱嘴厥得老高,说:“我不喜欢吃蔬菜,哼!”

小张刚想劝劝儿子,没想到儿子把蔬菜全都倒在桌子上,还扔在地上。小张看了很生气,马上呵斥儿子住手。儿子立马哭了起来,儿子的哭声越来越高,小张马上心软了,安慰儿子说“别哭了,妈妈带你去吃麦当劳好吗?”儿子听了变本加厉,完全没有停住的意思。小张手足无措只能想办法讨好儿子。

这样的场景是小张和儿子相处的常态,这是不懂得让孩子做情绪的主人造成的,长此以往孩子会越来越任性。

事实上,像小张一样的父母有很多,每个孩子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情绪,懂得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孩子才能获得成长,孩子闹情绪的时候对孩子进行疏导是每个家长的必修课,聪明的家长都懂得让孩子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孩子闹情绪的时候都会出现哪些心理呢?

1、一味哭闹威胁家长

很多孩子在面对家长的批评和教育时,会用哭闹来给家长下马威,其实这都是家长一手造成的。这样的孩子一般都有位心软的家长,只要一哭闹家长就会妥协,孩子久而久之也摸清了家长的脾气,他们懂得用哭闹来保护自己。

还有些时候,面对孩子的要求家长不同意,孩子就会用哭闹来威胁家长,比如说家长不给买玩具,孩子就坐在地上哭闹,直到家长同意自己的要求为止。这样的孩子只会在家长的纵容之下变得越来越无理取闹。

2、无论家长讲什么都听不进去

很多孩子出现情绪之后就会沉浸在自己的情绪里,他们自己跟自己生闷气,从不听别家长的劝告。这样的孩子容易陷在自己的情绪里走不出来,他们总会固执地坚持自己的看法,成为自己的情绪的奴隶。

3、产生逆反心理不断反驳家长

有些孩子面对家长的指责,他们会产生一种逆反心理,在逆反心理的驱使下,他们会没有缘由地跟家长反着来,家长无论说什么他们都会强词夺理。甚至会故意做出一些让家长生气的事情来。

有人说孩子是天真可爱的,可有人又说孩子让人捉摸不透,孩子的脸总是说变就变。这是因为孩子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这些孩子并不是不懂事,是缺乏家长正确的引导,只有在家长的帮助下他们才能够成为自己的情绪的主人。

孩子闹情绪时,家长通常会这样做,也许你也在其中

1、心疼孩子,满足纵容

很多家长看到孩子闹情绪或者是哭闹,就会感到心软,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说孩子说的太重了。事实上孩子早也摸透了家长的心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心理学教授李玖瑾教授曾说过:父母的爱在孩子的眼里是没有限制的,他知道你爱他,于是他会用你的爱来威胁你,然后达到他的目的。

如果说年纪小的孩子哭是本能,但是稍大一点的孩子,哭闹就很有可能是带有目的。当孩子因为哭闹而得到了家长的原谅甚至补偿,孩子可能会用哭闹来威胁家长满足自己。所以家长要有自己的原则,不要看到孩子哭了就妥协。

2、无法克制情绪,愤怒威胁

很多家长在面对孩子做出的一些错事的时候会觉得孩子不可理喻,从而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他们开始用言语威胁孩子。这样的家长往往脾气暴躁,但实质上对孩子并没有恶意。孩子不懂得这些道理,父母的言语威胁可能让孩子因为恐惧而承认错误。可是这不是真正奏效的办法,并且太过分的言语可能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反而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喜欢用言语伤害孩子的家长会加深与孩子之间的隔阂。

3、不听话就是欠打

有很多家长依然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是一句至理名言,因此遇到孩子犯错的时候,他们也会对孩子实施肉体上的暴力,美其名曰让孩子长长记性。这种以暴制暴的方法不能真正教会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反而会成为孩子错误的榜样,让孩子变得有暴力倾向。体罚会给孩子造成一种错觉,弱者要服从强者,暴力可以解决问题。他们会变得脾气暴躁,只相信拳头,容易对所有事物都产生不满。

孩子出现情绪的时候家长首先要冷静下来,错误的处理方法可能会导致更加糟糕的结果。如果家长自己都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更不能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教育孩子要注重长期成果,不能采取言语和肉体暴力强力制止孩子的情绪。

引导孩子正确宣泄情绪,才是父母该做的

1、理解接纳孩子做孩子情绪的出口

孩子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都是正常的,家长要学会做一个倾听者,倾听孩子的情绪。孩子在闹情绪的时候往往比较激动,这个时候家长无论对孩子说什么他们都是听不进去的。不如坐下来,让孩子说说自己内心的感受,为什么感觉委屈?为什么感觉愤怒?要让孩子觉得家长是能够理解自己的,让孩子觉得父母是跟自己同一阵营的,孩子才会对家长敞开心扉。

孩子通过表达能够慢慢冷静下来,这样孩子才能够思考,家长才能够开始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

2、引导孩子正确宣泄情绪

孩子的情绪需要宣泄才能得到释怀,有时孩子会感觉到痛苦和委屈,尽管家长觉得他们不应该产生这样的情绪,也不能让孩子憋在心里。因为家长和孩子的思维方式不同,而孩子的情绪往往是他们的本能。情绪都是需要宣泄的,关键是宣泄的方式,很多孩子用无理取闹地大哭或者是砸东西摔门来表达自己的情绪。这些都是错误的宣泄方式,家长可以给孩子一个拥抱或者是温柔的安抚,让孩子感觉到父母是爱他们的,因为很时候训斥孩子之后孩子产生不良情绪是因为他们觉得父母不再对自己温柔、不再爱自己而非常不安。

3、帮助孩子调整认知,寻找解决方案

有时候孩子产生不良的情绪是因为对别人的话语或者是对事物的认知发生了错误。在孩子冷静下来宣泄完情绪之后,家长要帮助孩子一起寻找孩子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教会孩子换个角度看问题,调整孩子的认知。对于孩子困惑的问题,家长要学会和他们一起寻找解决方案。最好能够告诉孩子,下次感觉生气应该怎么控制,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

情绪是每个孩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情绪反映着孩子对世界的认知,但是情绪不能不受控制。既不能让孩子随意发泄自己的情绪,又不能让孩子压抑自己的情绪。聪明的家长懂得让孩子学会和自己的情绪相处。

10

谢邀,昨天我刚刚在主页回答过这个问题,我认为打孩子的行为既不明智也不可取,五六岁的小孩还比较懵懂,很多道理不是很清楚,一味地打骂不见得会有很好的效果。

可以尝试耐心的和孩子沟通下,问问孩子为何会这样,要怎样才能帮到他,孩子有时候不听话也是为了引起父母的关注,所以理解比打骂更重要。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